面对陌生人教学设计
中班社会教案:面对陌生人

中班社会教案——面对陌生人第一章:陌生人概念引入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陌生人,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
3. 帮助幼儿建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讨论:什么是陌生人?2. 故事分享:《小兔子找朋友》3. 情景模拟:与陌生人交往的场景三、教学活动1. 讨论:什么是陌生人?引导幼儿说出陌生人的特点,如不认识、不熟悉等。
2. 故事分享:《小兔子找朋友》,引导幼儿了解与陌生人交往可能带来的危险。
3. 情景模拟:设置与陌生人交往的场景,让幼儿参与其中,引导幼儿正确应对。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陌生人概念的理解。
2. 观察幼儿在故事分享后的反应,了解他们对与陌生人交往的态度。
3. 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应对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帮助幼儿在生活中识别陌生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后续活动:组织一次实地演练,让幼儿在真实环境中学会与陌生人交往的正第二章:陌生人的常见诱骗手段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陌生人的常见诱骗手段,提高防范意识。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遇到诱骗时能够正确应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讨论:陌生人的常见诱骗手段有哪些?2. 故事分享:《小猪佩奇遇险记》3. 情景模拟:遇到诱骗时的应对场景三、教学活动1. 讨论:陌生人的常见诱骗手段有哪些?引导幼儿说出如给糖果、玩具等诱惑方式。
2. 故事分享:《小猪佩奇遇险记》,引导幼儿了解遇到诱骗时的应对方法。
3. 情景模拟:设置遇到诱骗的场景,让幼儿参与其中,引导幼儿正确应对。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陌生人诱骗手段的了解程度。
2. 观察幼儿在故事分享后的反应,了解他们对遇到诱骗时应对态度。
3. 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应对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帮助幼儿在生活中识别陌生人的诱骗手段,提高防范意识。
独自面对陌生人(教案)-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

独自面对陌生人(教案)-鄂教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陌生人交往的基本原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在陌生人面前保持冷静、自信的心态,学会主动交流。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陌生人,消除恐惧心理,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陌生人的概念及分类2. 与陌生人交往的原则3. 如何在陌生人面前保持冷静、自信4. 克服恐惧心理,主动与陌生人交流5. 正确对待陌生人的求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与陌生人交往的基本原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冷静、自信的心态,克服恐惧心理,主动与陌生人交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课件3. 课堂活动道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与陌生人交往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陌生人的概念及分类,让学生了解陌生人的多样性。
3.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陌生人交往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交往原则。
4. 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总结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在陌生人面前保持冷静、自信的重要性。
6.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如何克服恐惧心理,主动与陌生人交流。
7. 总结与提升: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与陌生人交往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独自面对陌生人2. 副心理健康二年级3. 板书内容:- 陌生人的概念及分类- 与陌生人交往的原则- 保持冷静、自信的心态- 克服恐惧心理,主动交流- 正确对待陌生人的求助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篇关于与陌生人交往的日记,记录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
2. 设计一份宣传海报,提醒同学们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注意自我保护。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面对陌生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面对陌生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道不能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过程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判断,懂得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懂得防范坏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小学生学会思考判断,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懂得运用防范坏人,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我不上你的当》一起欣赏一下(课件播放《我不上你的当》的音频)教师引导学生:我们不上谁得当?学生自由发言导入课题——面对陌生人。
(课件展示)并板书二、情境图片展示。
1、通过看情景图片让学生交流遇到陌生人应该怎么做?(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2、课件展示两个小孩被拐的图片(1)小组交流,被拐儿童的遭遇会有哪些?(2)全班集体交流:可能会有被关起来的,也有可能被打,还有可能被挖掉器官的。
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被拐儿童的悲惨遭遇。
.、三、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好,同学们,我们刚才想到了被拐儿童的许多遭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被虐待的图片。
(课件展示并播放《宝贝回家》的主题曲)1、师生共同交流看到这幅图片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们应该如何帮帮这群可怜的孩子?。
3、小组展示自己的想法。
4、师生集体交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小结:好,请同学们把大家共同想出的好方法,一起诵读(课件出示)•1、孩子不孤单,和书友们一起蹦蹦跳跳上学放学。
不要一个人上学放学,要约上同学们,有伴儿孩子不仅不孤单,还不给坏人下手的机会。
•2、不和陌生人聊天,有事立马找警察叔叔。
不随便和陌生的叔叔阿姨聊天。
如果被坏人纠缠,人多的时候要大声呼喊,不让坏人得手。
•3、偏僻的巷子不走,往人多的地方走去。
如果孩子一个人走路回家,那么偏僻的巷子不要走了,宁愿绕路走远一些,人挤人的地方也不走。
4、一个人在家,不随便开门。
小心陌生人应对方案—幼儿教案

小心陌生人应对方案—幼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陌生人;2. 学习小心陌生人,掌握如何避免陌生人的危险;3. 了解面对陌生人应对的适当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安全教育;2. 小心陌生人,记住三不原则;3. 面对陌生人应对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小心陌生人,避免陌生人的危险;2. 面对陌生人应对的适当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如何教育孩子保持小心谨慎心态;2. 如何让孩子真正掌握三不原则和应对方法。
五、教学方法:话题讲解,情景模拟。
六、教学过程:1. 引入:老师向孩子们问,“如果陌生人跟你们打招呼,或者说试图接近你们,你们会怎么做呢?”2. 安全教育:老师利用各种形式(如PPT、图片、视频等)向孩子们介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
3. 小心陌生人,记住三不原则:- 不 goes with strangers(不要跟陌生人走);- 不 talk with strangers(不要和陌生人讲话);- 不 take things from strangers(不要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老师在黑板上或PPT中让孩子们记住这三个原则。
通过点名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回答出是什么原则。
4. 面对陌生人应对的方法:- 大声说“不”;- 找熟悉的人或公共场所;- 向信任的人寻求帮助(如父母、老师、保安等)。
5. 合作练习:老师把孩子们分成小组,让各组同学模拟“陌生人接近”的情景,同时教孩子们如何使用“三不原则”和应对方法来保护自己。
6. 总结提高:老师向孩子们强调,对陌生人要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掌握好三不原则和应对方法。
七、教学评价:1. 以观察为主,观察孩子们是否按照规则自觉行动;2. 老师为孩子们提供情景,通过对孩子们模拟和操作的情况,看孩子们掌握“三不原则”和应对方法的效果。
八、教学反思:1. 因为幼儿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们养成安全意识,学会如何自我保护;2. 老师要重视和孩子们的互动,让孩子们自己掌握“三不原则”和应对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陌生人的危险。
中班社会教案:面对陌生人

中班社会教案——面对陌生人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在面对陌生人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会与陌生人礼貌交往。
二、教学内容:1. 学习面对陌生人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 通过情景表演,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学习与陌生人礼貌交往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在面对陌生人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难点: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以及与陌生人礼貌交往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陌生人图片、安全小故事书籍、玩具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陌生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讲解:教师讲解在面对陌生人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如不跟陌生人走、不拿陌生人的东西等。
3. 情景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表演,模拟面对陌生人的场景,引导幼儿正确应对。
4.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面对陌生人时如何保护自己,以及如何与陌生人礼貌交往。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在面对陌生人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本次活动内容,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引导幼儿学会与陌生人礼貌交往。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并在家庭中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
2. 社区实践:组织幼儿进行社区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应对陌生人的方法。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对陌生人的应对态度和行为。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中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3. 幼儿自评: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激发幼儿的兴趣。
3. 注意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11.面对陌生人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二年级心理健康-鄂科版

面对陌生人 -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陌生人交往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引导学生懂得在面对陌生人时如何应对和处理。
教学内容:1. 与陌生人交往的安全问题。
2. 如何辨别和防范陌生人的危险行为。
3. 在遇到陌生人时如何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与陌生人交往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面对陌生人时如何应对和处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陌生人交往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陌生人向你求助或者邀请你去做事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你们会怎么做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课件介绍与陌生人交往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辨别和防范陌生人的危险行为。
3. 引导学生懂得在面对陌生人时如何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观看一个关于面对陌生人的案例视频。
2. 分组讨论:视频中的人物是如何应对陌生人的?他们做得对不对?为什么?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情景模拟(10分钟)1. 设置一个与陌生人交往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2. 要求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注意安全问题,学会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3. 学生展示情景模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与陌生人交往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
板书设计:1. 与陌生人交往的安全问题2. 如何辨别和防范陌生人的危险行为3. 在遇到陌生人时如何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与陌生人交往,并列出一些注意事项。
11.面对陌生人(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二年级上册

面对陌生人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在与陌生人交往时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
教学内容1. 学习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与方法。
2. 学习如何在网络上与陌生人交往,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与方法。
难点:如何在网络上与陌生人交往,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PPT。
学具:笔记本、水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与陌生人交往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与陌生人交往时应注意的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与陌生人交往中的经历,教师总结。
二、教学新课(15分钟)1. 教师讲解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与方法,如保持警惕、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学会拒绝等。
2. 学生通过观看案例视频,了解在与陌生人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如何应对。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网络上与陌生人交往,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4. 学生分享自己在网络上的交友经历,教师总结。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教师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模拟与陌生人交往的场景,学会运用所学技巧与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在与陌生人交往中的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与方法1. 保持警惕2. 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3. 学会拒绝网络交往安全1. 保护个人信息2. 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3. 学会辨别人际关系作业设计1. 课后思考: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与方法?如何在网络上与陌生人交往,提高网络安全意识?2. 课后实践:邀请一位同学或家人,模拟与陌生人交往的场景,运用所学技巧与方法进行互动。
中班社会教案:面对陌生人

中班社会教案——面对陌生人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陌生人的概念,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使幼儿能够在大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正确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
3. 教育幼儿学会拒绝陌生人给予的不安全食物和物品,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陌生人的概念,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难点:教育幼儿学会拒绝陌生人给予的不安全食物和物品,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陌生人图片、安全知识等。
2. 教学视频:关于幼儿如何应对陌生人的场景。
3. 教学道具:陌生人给的食物和物品道具。
4. 教学场地:安静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陌生人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陌生人的概念,告诉幼儿在大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不要和陌生人走。
2. 主体教学:(1)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展示幼儿如何应对陌生人的场景,让幼儿学会拒绝陌生人的不安全食物和物品。
(2)教师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陌生人给幼儿食物和物品的场景,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
3. 巩固练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彼此在面对陌生人时的经验和做法。
4.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幼儿在面对陌生人时的注意事项,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拓展。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陌生人概念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2. 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面对陌生人时的表现,评估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陌生人防范意识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活动名称:陌生人来了2. 教学活动目标: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学会拒绝陌生人的不安全食物和物品。
3. 教学活动内容: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模拟与陌生人交往的场景,学会正确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
4. 教学活动步骤:(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分配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陌生人
教学内容:
面对陌生人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以预防和应对社区安全的角度,从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案例入手,以积极预防为主,重点帮助和引导小学生知道保护生命安全的基本知识,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已基本的保障安全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帮助小学生学会思考判断,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
2、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
1、知道从陌生人的话语中辨析好人坏人的方法。
2、懂得运用防范坏人,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常常一个人在家吗?当你自己在家时如果有陌生人敲门你会怎么做?播放小学生独自在家被陌生人伤害的视频,引起孩子对学习内容的重视。
二)、讲授小学生独自在家时应对陌生人的方法
1、自己一个人在家时,要锁好防盗门、防护栏等;出去玩耍时要关好门窗,防止盗贼潜入。
2、来访者提出问题时,与其隔门对话。
3、对自称是煤气管、修水表、修电表等的来人,可以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或给小区物业管理部门打电话,问一下情况。
4、如果陌生人说是爸爸妈妈同事时,可以反问爸爸妈妈的名字来判断他的话是否是真的。
不能让陌生人把一些水果、饮料搬进家。
5、如果盗贼已经进屋,但没发现你,你要迅速躲起来,伺机逃走并求救,不能与坏人搏斗,以免伤及性命。
三)练习实践
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课本案例中的孩子那些做法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并让孩子通过学习认识到正确面对陌生人的重要性。
四)、老师与学生逐一进行情景模拟演练
特别提示学生: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坏人经常用警察、老师、家长等我们熟悉的人作为诱饵,诱导我们相信他们是“好人”。
我们小朋友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啊。
五)、课堂小结
1、老师简单总结小学生遇到陌生人应该怎么做的办法,再让小学生复述,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以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能灵活运用。
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小学生是社会中娇嫩的花朵。
由于小学生涉世不深,天真无邪,在生活交往中往往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被陌生人所左右,甚至受到伤害。
我们通过一节或者两节的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通过游戏的方式,人际互动,对话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在认知中领会、体验、质疑,教育学生怎样分辨好坏人,看清善恶,并初步树立起自我防备的意识和手段,我认为,在这节课中达到了这样的基本效果。
但在生活中,社会交往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养之一,不是不与陌生人交谈,而是学会在正常的交往中,不被坏人所蒙骗,所伤害,这是我们教学中最应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