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阙
神阙的正确位置和功能主治

神阙的正确位置和功能主治一、引言神阙,也被称为重要的穴位之一,是中医中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
神阙位于人体背部,具有重要的功能主治作用。
本文将介绍神阙的正确位置和功能主治。
二、神阙的正确位置神阙穴位位于人体背部,具体的位置为: - 位于背部正中线上; - 第7颈椎棘突下方的凹陷处; - 脊柱两旁的两条肌肉之间。
三、神阙的功能主治神阙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舒缓疲劳神阙的刺激可以有效地缓解人体疲劳,改善身体状况。
对于长时间工作或运动后的人群来说,刺激神阙可以帮助身体放松,恢复精力。
2. 缓解背部疼痛神阙穴位的刺激对于背部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对于因长时间坐姿、劳动等引起的背部疼痛,可以通过按摩神阙来减轻疼痛感。
3. 改善睡眠质量神阙的刺激可以促进身体的松弛和睡眠,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对于失眠或睡眠质量差的人来说,按摩神阙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4. 缓解压力神阙的刺激有助于缓解身体和心理的压力。
对于焦虑、紧张等情绪状态的人来说,按摩神阙可以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压力感。
5. 增强免疫力神阙的刺激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对于经常感冒、免疫力较弱的人来说,刺激神阙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四、使用注意事项在刺激神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确保找准位置。
按摩神阙时,需要准确找到神阙的位置,避免误刺激其他穴位。
2.运用适当的力度。
按摩神阙时,需要运用适当的力度,过重或过轻的刺激都可能产生不良效果。
3.注意卫生。
进行神阙按摩前,需要清洁双手,确保按摩过程的卫生。
4.避免长时间按摩。
神阙按摩一般持续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对穴位产生过度刺激。
5.对于身体不适者慎用。
某些身体状况不适合按摩神阙,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应慎重选择是否进行神阙按摩。
五、结论神阙位于人体背部,具有舒缓疲劳、缓解背部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等功能主治作用。
在进行神阙按摩时,需要注意正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
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

常灸神阙⽳,万病⾃会灭常灸神阙⽳,万病⾃会灭阙,是君主所居住的宫城的门,“神阙”就是元神的门户。
神阙⽳是我们⾝上⼀个让⼈返⽼还童、起死回⽣的⽳位。
这个⽳位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眼⼉。
肚脐眼⼉就是神阙⽳,在任脉上。
民国时期的针灸奇书《会元针灸学》上写道: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部,两旁有⽓⽳、肓俞,上有⽔分、下腕,下有胞门、横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
⽗母相交⽽成胎时,先⽣脐带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以相⽣,赖母⽓以相转,⼗⽉满胎,则神注⼊脐中⽽成⼈,故名神阙。
这段⽂字说明了神阙⽳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疗效。
我们都知道,脐带是婴⼉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通道,是胎⼉⾝上最先长出来的东西。
有了脐带,然后再⽣肾,肾是⽔脏,所以是“天⼀⽣⽔”,是⼈体⽣长的开端。
婴⼉⽣下来后,这条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压脐等于重新启⽤这条通道。
只不过,这时孩⼦不再是从母体吸取营养,⽽是从⽣命的源头上激发⾃⾝的潜能,它的作⽤在于激发⼈体的元神、元⽓。
所谓元神和元⽓,就是指⼈在⽣命开端那⼀刻就有的神和⽓,它的⼒量是很强⼤的,不然不能发育成胎⼉的⽣命。
元神和元⽓⼀直伴着⼈⾛完⽣命的全程,⽽很多疾病都源于元⽓的衰弱,⽐如,精神萎靡不振,男⼥性功能不调,肠胃功能衰退,以及由⽓虚、⽓陷引起的内脏下垂、脱肛、⼦宫垂脱等,这些病都是慢性的,甚⾄可能伴随⼈⼀辈⼦,但只要重新激活元⽓和元神,任何病都能很快治愈。
要激发元⽓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去找到它们,这个地⽅就是“神阙”。
神阙是⼀个返⽼还童、起死回⽣的⽳位。
古⼈⼗分重视⽤神阙⽳来养⽣和治病。
神阙⽳可灸不可针,古时候的医⽣遇到有⼈中风不省⼈事,总会灸这个⽳,有时甚⾄灸到100壮乃⾄⼏百壮。
名医陈良甫说:“旧传有⼈年⽼⽽颜如童⼦者,盖每岁以⿏粪灸脐中神阙⽳⼀壮故也。
予尝患久溏利,⼀⼣灸三七壮,则次⽇不如厕……⾜见经⾔主泻痢不⽌之验也。
⼜予年逾壮,觉左⼿⾜⽆⼒,偶灸此⽽愈。
神阙的功效与作用

神阙的功效与作用神阙是一种中药材,拥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是鸭嘴兽科植物者香菜Dianthus superbus L.的干燥地上部分,可用于制作中药。
神阙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解毒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疏风解表等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神阙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神阙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中医认为,清热解毒是指药物可以将热毒邪气排出体外,达到清除体内热毒邪气的效果。
神阙性寒味苦,入心经、肝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它可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对于一些热毒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如中暑引起的头晕、目眩、口渴、尿赤等症状,可以服用神阙来清热解毒。
此外,神阙还可以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痈疮溃烂等病症,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将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其次,神阙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
中医认为,湿邪是一种致病因素,当湿邪入侵人体后,会导致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湿热等症状。
神阙性寒味苦,具有泻水湿、退黄止痢的功效。
湿热引起的黄疸、尿黄、便溏等症状可以通过服用神阙来达到清湿退黄的效果。
同时,湿邪还容易引发一些皮肤病,如湿疹、癣疾等,神阙也可以用来治疗这些皮肤病,以达到利湿退黄的功效。
此外,神阙还具有疏风解表的功效。
中医认为,外感邪气是指由于气温、湿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
神阙性凉,具有疏风解表的功效。
当人体受到风寒或风热侵袭时,可以通过服用神阙来发汗,起到解表的作用。
神阙还具有散风解表、清热平肝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风热感冒、中风等病症,其功效可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此外,神阙还具有抗炎、止血、消肿等作用。
神阙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物质、多糖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止血、消肿等作用。
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如扁桃体炎、皮肤炎症等。
同时,对于外伤引起的局部肿胀、出血等症状,神阙也可以发挥止血、消肿的作用,起到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总结起来,神阙作为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疏风解表、抗炎止血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意义: 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标记。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运行: 大部分冷缩后由天部归降地部,小部分循 任脉上行。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气血: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功能: 收降浊气。
中医穴位பைடு நூலகம்解:神阙穴
主治: 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 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 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治法: 寒则灸之,热则凉药敷之。
谢谢!
神阙穴 穴位详解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神阙穴
拼音:shénquè 别名:脐中,脐孔穴,气合穴,气舍穴, 气寺穴,维会穴,命蒂穴 经络:任脉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取穴: 神阙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解剖: 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 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解析:
4)气舍。气,气态物也。合,来源也。 气舍穴名意指本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 来源之处。本穴为人体体表重力场的中心 部位,由于人体引力场的作用,体表的气 血物质在此皆为缩合变化,但本穴气血并 非全部缩合冷降,而是仍有小部分水气循 任脉上行,此部分上行水气为任脉上部经 脉气血的重要来源,故名气舍穴。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解析: 1)神阙。神,尊也、上也、长也,指父 母或先天。阙,牌坊也。该穴名意指先天 或前人留下的标记。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解析: 2)脐中、脐孔。指本穴位置在脐中。
中医穴位详解:神阙穴
解析:
3)气合。气,气态物也。合,会合也。 气合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会合。本穴为人 体体表重力场的中心,对人体中的外表物 质有强大的收引作用,任脉之气至此后皆 缩合而降,故名气合。
神阙穴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神阙穴的作用和功能主治神阙穴概述神阙穴又称天突,是人体穴位中的一个重要穴位。
它位于胸骨上端中央凹陷处,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之一。
神阙穴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下面将详细介绍。
神阙穴的作用1.调节心脏功能:神阙穴位于胸骨上端的凹陷处,正好位于心脏周围。
按摩神阙穴可以刺激心脏神经,调节心率和心血管功能,有助于提高心脏健康。
2.缓解胸闷胸痛:神阙穴是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按摩神阙穴可以消散胸腹间的湿气和气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胸闷胸痛的症状。
3.调节消化系统:按摩神阙穴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改善消化功能,并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
4.舒缓情绪:神阙穴位于胸骨凹陷处,通过按摩神阙穴可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压力和情绪紧张。
神阙穴的功能主治神阙穴的按摩和刺激可以用于以下疾病的辅助治疗和缓解症状:1.心脏病:神阙穴按摩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负担,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2.胃病:神阙穴按摩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有助于治疗胃病和缓解胃痛、恶心等症状。
3.呼吸系统疾病:神阙穴按摩可以舒缓呼吸肌肉的紧张,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
4.焦虑和压力:神阙穴按摩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内源性镇静剂的释放,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除了以上功能主治,神阙穴的按摩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质量,还有助于促进代谢,减轻衰老迹象,增加精力和活力。
如何按摩神阙穴按摩神阙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揉按法: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揉动神阙穴,每次持续揉动2-3分钟,每日2-3次。
2.旋转法: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神阙穴20-30圈。
3.推拿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神阙穴,轻轻推拿按摩,每次持续约5分钟。
在按摩神阙穴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姿势,例如坐姿、站姿或躺姿,放松身体,专注于按摩并享受按摩的舒适感。
注意事项1.孕妇和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神阙穴的按摩。
神阙穴

神阙穴文章目录*一、神阙穴的概述*二、神阙穴的取穴方法*三、神阙穴的解剖位置*四、神阙穴的疗法*五、神阙穴的配伍*六、神阙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神阙穴的概述1、定义神阙(shén què),经穴名。
出《外台秘要》。
别称脐中、气舍、气合。
属任脉。
在脐中部,脐中央。
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
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
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2、别名脐中、气舍、气合3、出处《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脐一穴。
《外台秘要》:脐中,神阙穴也,一名气舍。
4、主治疾病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
5、穴位解析变化莫测为神,阙指要处,穴当脐孔,是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命蒂。
名之神阙,是因胎儿赖此宫阙,输送营养,灌注全身,遂使胎体逐渐发育,变化莫测,因名神阙。
神阙穴的取穴方法仰卧,于脐窝中点取穴。
神阙穴位于脐区,脐中央。
仰卧取穴。
仰卧位,于肚脐正中取穴。
快速取穴:在脐区,肚脐中央即是神阙穴。
神阙穴的解剖位置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神阙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
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
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层次解剖: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
神阙穴的疗法针刺方法《证治准绳》:“按脐为神阙穴,禁针之所。
”禁刺。
艾灸方法用温灸或隔盐灸。
神阙穴的配伍神阙穴配关元穴 (均灸)治泄泻 (《针灸资生经》;神阙穴配百会穴、膀胱俞穴治脱肛 (《针灸集成》;神阙穴配石门穴 (灸)治水肿、小便不利 (《腧穴学》)。
神阙穴配关元穴,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肠鸣腹痛。
神阙穴配百会穴、膀胱俞穴,有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的作用,主治脱肛。
神阙的作用功能主治

神阙的作用功能主治神阙简介神阙,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穴位,它位于人体的胸部。
神阙穴属于膀胱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穴位之一。
神阙的位置神阙穴位于胸部,具体位置是在胸骨的正中线上,第4肋软骨水平的凹陷处。
神阙的特征•位置特征:胸骨正中线上,第4肋软骨水平的凹陷处。
•经络特征:属于膀胱经。
•功能特征:对人体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神阙的作用功能神阙穴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下面是其主要的作用功能:1.舒郁开窍:神阙穴属于胸部的穴位,按压神阙穴可舒缓胸部的压力,缓解胸闷、郁滞等症状,有利于舒心开窍。
2.理气消食:神阙穴按摩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胃部不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活血化瘀:按摩神阙穴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动,有助于活血化瘀,缓解疼痛,对一些瘀血引起的症状如痛经、瘀血性紫癜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调节心脑:神阙穴位于胸部,有利于调节心脑血液供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5.增强免疫力:神阙穴按摩可以通过调节膀胱经的运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和缓解一些感冒等常见疾病。
神阙的主治疾病由于神阙穴的特殊位置和作用功能,它在中医学中有一定的主治疾病。
以下是神阙穴的主治疾病列表:1.心脏病:神阙穴位于胸骨的正中线上,按摩神阙穴可以促进心脏的血液循环,对一些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等有一定的功效。
2.胸闷症:神阙穴按摩能够舒缓胸部的紧迫感和胸闷感,对胸闷症、胸膜炎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消化系统疾病:神阙穴的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对一些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妇科疾病:神阙穴按压可以缓解一些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并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5.神经系统疾病:神阙穴的刺激可以舒缓紧张情绪,对一些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结神阙穴作为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在人体的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阙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进入词条搜索词条帮助首页分类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特色百科历史上的今天数字博物馆城市百科特色词条法院百科史记·2014用户蝌蚪团燃梦计划百科任务百科商城权威合作合作模式合作流程联系方式手机百科客户端网页版个人中心收藏18286神阙编辑[shén quē]神阙,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
有治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虚脱。
禁刺,宜灸。
中文名神阙读音shén quē位置脐正中性质人体穴位名目录1基本信息2名词解释3功效4灸法▪神阙隔姜灸▪神阙隔盐灸5拔罐6形状7其他信息1基本信息编辑经穴名。
见《外台秘要》。
位于脐正中。
《证治准绳》:“按脐为神阙穴,宜针之所。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解剖〗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治五淋;配公孙穴、水分穴、天枢穴、足三里穴治泄痢便秘、绕脐腹痛(脾肾不和);配长强穴、气海穴、关元穴治脱肛、小便不禁、肾虚不孕症;神阙(隔盐灸)配关元穴、气海穴(重灸)治中风脱证。
〖刺灸法〗禁刺;可灸。
〖别名〗脐中,脐孔穴,气合穴,气舍穴,气寺穴,维会穴,命蒂穴。
〖穴义〗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标记。
2名词解释编辑1)神阙。
神,尊也、上也、长也,指父母或先天。
阙,牌坊也。
该穴名意指先天或前人留下的标记。
神阙2)脐中、脐孔。
指本穴位置在脐中。
3)气合。
气,气态物也。
合,会合也。
气合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会合。
本穴为人体体表重力场的中心,对人体中的外表物质有强大的收引作用,任脉之气至此后皆缩合而降,故名气合。
4)气舍。
气,气态物也。
舍,来源也。
气舍穴名意指本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来源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阙穴
神阙穴:是性命之祖,生命之源,五脏六腑之本, 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汇,呼吸之门,三焦之源,水 火交汇之乡,真气升降之枢纽。 古人认为:“神阙穴”无 火能温百脉,无水可 润脏腑。此穴不绝,则生命不亡也。 神阙穴:位于任脉,而任脉属阴脉之海,与督脉 相通,脐又为冲任循行之所,且任、八脉纵横,贯穿于 十二经脉之中,联系全身经脉。因此五脏六腑、四肢 百骸、五官 九窍、皮肉筋骨均影响于脐中。它位于 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歌曰: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
脐灸
4 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 “通则不痛”。适用于肠麻痹、痹 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
5、敛汗固表,涩精补虚
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 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 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性命之根---神阙穴
阴阳学说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 阴—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
神阙穴
别名: 脐中、命蒂、气合 (舍)、环谷、维会、 生门。 分类: 按照 经络分类法 此穴位 属于 任脉 按照 功效分类法 此穴位 属于 益气壮阳穴 按照 部位分类法 此穴位 属于 胸腹部穴位
神阙穴
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 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 的阴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 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 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 水火之官。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 是先天真息(真气)的唯一潜藏部位, 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 先天真息能。
神阙穴
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我们知道,母 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 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 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 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 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 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 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 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 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 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 有独特的疗效。
6、防病驻颜,养生延年
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疗可 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 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 用。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用于虚劳诸疾, 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 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 等。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 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以调理冲 任,理气养血,固经安 胎。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 褐斑、面色萎暗等证。
名词解释
4)脐中、脐孔:指本穴位置在脐中。 5)气寺:气,气态物也。寺,寺院也。气 寺名意指本穴为任脉之气的聚集之地。 6)维会:维,维持也。会,会合也。维会 名意指促使任脉气血在此会合的作用。理 同气合名解。 7)命蒂:命,性命也。蒂,蒂结也。命蒂 名意指本穴为胎儿与母体相连的性命纽带.
脐疗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 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 是心肾交通的“门户”。 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 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 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 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敷脐疗法,是穴位贴 敷疗法的一种。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一定的 穴位上贴敷一定的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 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将药 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 以治疗疾病,就是脐疗。
名词解释
1)神阙。神,尊也、上也、长也,指父母或先天。
阙,牌坊也。该穴名意指先天或前人留下的标记。 2)气合。气,气态物也。合,会合也。气合名意指 任脉气血在此会合。本穴为人体体表重力场的中心, 对人体中的外表物质有强大的收引作用,任脉 之气至此后皆缩合而降,故名气合。 3)气舍。气,气态物也。舍,来源也。气舍穴名意 指本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来源之处。本穴为人 体体表重力场的中心部位,由于人体引力场的作用, 体表的气血物质在此皆为缩合变化,但本穴气血并 非全部缩合冷降,而是仍有小部分水气循任脉上行, 此部分上行水气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 故名气舍穴。
功效主治
【功用】益气壮阳,温阳救逆、利水固 脱、固本培元。
【主治病症】虚脱症,脐腹胀痛,泄痢,绕脐 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 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 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 ⑴腹泻 ⑵胃下垂 ⑶盗汗、自汗 ⑷荨麻疹 ⑸过 敏性鼻炎 ⑹哮喘
脐灸
1、健脾和胃,生清降浊 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 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 满、呕吐、泄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