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时节,宜灸神阙
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

常灸神阙⽳,万病⾃会灭常灸神阙⽳,万病⾃会灭阙,是君主所居住的宫城的门,“神阙”就是元神的门户。
神阙⽳是我们⾝上⼀个让⼈返⽼还童、起死回⽣的⽳位。
这个⽳位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眼⼉。
肚脐眼⼉就是神阙⽳,在任脉上。
民国时期的针灸奇书《会元针灸学》上写道: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部,两旁有⽓⽳、肓俞,上有⽔分、下腕,下有胞门、横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
⽗母相交⽽成胎时,先⽣脐带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以相⽣,赖母⽓以相转,⼗⽉满胎,则神注⼊脐中⽽成⼈,故名神阙。
这段⽂字说明了神阙⽳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疗效。
我们都知道,脐带是婴⼉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通道,是胎⼉⾝上最先长出来的东西。
有了脐带,然后再⽣肾,肾是⽔脏,所以是“天⼀⽣⽔”,是⼈体⽣长的开端。
婴⼉⽣下来后,这条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压脐等于重新启⽤这条通道。
只不过,这时孩⼦不再是从母体吸取营养,⽽是从⽣命的源头上激发⾃⾝的潜能,它的作⽤在于激发⼈体的元神、元⽓。
所谓元神和元⽓,就是指⼈在⽣命开端那⼀刻就有的神和⽓,它的⼒量是很强⼤的,不然不能发育成胎⼉的⽣命。
元神和元⽓⼀直伴着⼈⾛完⽣命的全程,⽽很多疾病都源于元⽓的衰弱,⽐如,精神萎靡不振,男⼥性功能不调,肠胃功能衰退,以及由⽓虚、⽓陷引起的内脏下垂、脱肛、⼦宫垂脱等,这些病都是慢性的,甚⾄可能伴随⼈⼀辈⼦,但只要重新激活元⽓和元神,任何病都能很快治愈。
要激发元⽓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去找到它们,这个地⽅就是“神阙”。
神阙是⼀个返⽼还童、起死回⽣的⽳位。
古⼈⼗分重视⽤神阙⽳来养⽣和治病。
神阙⽳可灸不可针,古时候的医⽣遇到有⼈中风不省⼈事,总会灸这个⽳,有时甚⾄灸到100壮乃⾄⼏百壮。
名医陈良甫说:“旧传有⼈年⽼⽽颜如童⼦者,盖每岁以⿏粪灸脐中神阙⽳⼀壮故也。
予尝患久溏利,⼀⼣灸三七壮,则次⽇不如厕……⾜见经⾔主泻痢不⽌之验也。
⼜予年逾壮,觉左⼿⾜⽆⼒,偶灸此⽽愈。
冬至艾灸神阙穴可治顽疾

(4) 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冬至艾灸神阙穴可治顽疾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一般而言,每一段时序各有不同的主气,比如:“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盛而阳气衰。”人与自然相应,人体内在的阴阳自然也要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升降变化及消长的转折时期,人与此相应,也会表现出阴阳变动更为明显甚至剧烈之势,如果人体内在的自稳功能不能对此作出适当的反应,及时地调整机体的阴阳,使之与自然界的阴阳节律相适应,就会出现阴阳失衡的疾病状态。
方法步骤: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神阙穴(脐窝正中),间隔一定距离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天每次10~15分钟
注意事项:
(1) 灸时要慎风寒,戒生冷、) 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艾灸。
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增强机体功能,达到治病保健之目的。
艾灸时间:冬至加前后4天,共9天。(今年是12月18~26日)
附二十四节气灸法各个节气取穴

附二十四节气灸法各个节气取穴立春(为春季的开始2月3-5日)督脉:大椎、命门、肺俞、肝俞、任脉:神阙关元、中脘、太冲雨水(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2月18-20日)督脉:大椎、肾俞、肝俞任脉:神阙关元、期门、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3月5-7日督脉:大椎、肝俞、肾俞任脉:神阙关元、中脘、合谷、太冲、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3月20-22日)督脉:大椎、肝俞、命门、脾俞任脉:神阙关元、中脘、膻中、太冲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4月4-6日)督脉:大椎、至阳、命门任脉:神阙关元、鬼哭穴、足三里、合谷、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4月19-21日)督脉:大椎、百会、命门、心俞任脉:神阙关元神门立夏(为夏季的开始5月5-7日)督脉:大椎、心俞、肾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5月20-27日)督脉:大椎、肾俞任脉:神阙关元、足三里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6月5-7日督脉:大椎、脾俞、心俞、命门任脉:神阙关元、足三里、劳宫夏至(夏天到了“至”到的意思)6月21-22日督脉:大椎、至阳、命门任脉:神阙关元、膻中、巨阙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未最热)7月6-8日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大暑(大暑是最热时节)7月22-24日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立秋(为秋季的开始)8月7-9日督脉:大椎、肾俞、脾俞任脉:神阙关元、中脘、章门、太白处暑(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8月22-24日)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9月7-9日)督脉:大椎、肺腧、肾俞、脾俞任脉:神阙关元、足三里、中府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意思9月22-24日)督脉:大椎、肺腧、大肠俞、肾俞任脉:神阙关元、天枢、足三里、合谷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10月8-9日)督脉:大椎、肺腧、肾俞、八髎任脉:神阙关元、太渊、足三里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10月23-24日)督脉:大椎、脾俞、肾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立冬(为冬季的开始11月7-8日)督脉:大椎、肾俞、京门任脉:神阙关元、涌泉、小雪(开始降雪,小表降雪的程度11月22-23日)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大雪(开始降雪,大表示降雪的程度12月6-8日)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冬至(表示冬天到了12月21-23日)督脉:大椎、肾俞、脾俞任脉:神阙关元、中脘、太溪、涌泉小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未最冷1月5-7日)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大寒(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1月20-21日)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艾灸注意什么:1、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时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艾灸神阙的神奇功效

艾灸神阙的神奇功效艾灸神阙的神奇功效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
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趣闻透天机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
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
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
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
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
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
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
”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
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
”《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此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脐”是什么?脐,俗称肚脐眼。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
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灸脐”的作用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
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
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冬至冬季养生的经络穴位

冬至冬季养生的经络穴位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标志着寒冷冬季的正式来临。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注重养生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体质,抵御寒冷,预防疾病。
而经络穴位养生,作为中医传统养生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冬至冬季养生中常用的经络穴位。
一、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它是肾经的首穴,被称为“人体的长寿大穴”。
在冬季,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补肾壮阳、强筋健骨、温暖身体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涌泉穴,每次 3-5 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也可以用手掌来回搓擦涌泉穴,直至足底发热。
二、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
关元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
冬季按摩关元穴,可以补充元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按摩方法:用手掌顺时针按摩关元穴,每次 5-10 分钟,每天 1-2 次。
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每次艾灸 15-20 分钟,每周 2-3 次。
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冬季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促进消化,增强营养吸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 3-5 分钟,每天 2-3 次。
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每次艾灸 15-20 分钟,每周 2-3 次。
四、命门穴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命门穴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肾壮阳、强壮腰膝的作用。
冬季按摩命门穴,可以温暖肾阳,缓解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手掌摩擦命门穴,每次 5-10 分钟,每天 1-2 次。
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每次艾灸 15-20 分钟,每周 2-3 次。
五、肾俞穴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具有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的作用。
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

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阙,是君主所居住的宫城的门,“神阙”就是元神的门户。
神阙穴是我们身上一个让人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
这个穴位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眼儿。
肚脐眼儿就是神阙穴,在任脉上。
民国时期的针灸奇书《会元针灸学》上写道: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气穴、肓俞,上有水分、下腕,下有胞门、横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
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满胎,则神注入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
这段文字说明了神阙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疗效。
我们都知道,脐带是婴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一通道,是胎儿身上最先长出来的东西。
有了脐带,然后再生肾,肾是水脏,所以是“天一生水”,是人体生长的开端。
婴儿生下来后,这条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而压脐等于重新启用这条通道。
只不过,这时孩子不再是从母体吸取营养,而是从生命的源头上激发自身的潜能,它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体的元神、元气。
所谓元神和元气,就是指人在生命开端那一刻就有的神和气,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不然不能发育成胎儿的生命。
元神和元气一直伴着人走完生命的全程,而很多疾病都源于元气的衰弱,比如,精神萎靡不振,男女性功能不调,肠胃功能衰退,以及由气虚、气陷引起的内脏下垂、脱肛、子宫垂脱等,这些病都是慢性的,甚至可能伴随人一辈子,但只要重新激活元气和元神,任何病都能很快治愈。
要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
神阙是一个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
古人十分重视用神阙穴来养生和治病。
好!隔姜灸神阙,百病自会灭(肚脐耳穴胃三阴交荨麻疹)

夏天艾灸重在排寒,冬天艾灸重在温补,一年四季均可艾灸。
目前正值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本文精选几个常见病的灸法,希望对大家有用~孔子常“无病而自灸”。
宋《扁鹊心书》提到:“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清《神灸经论》说:“夫灸取于人,以火性热而至速……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常灸神阙,百病自灭:神阙(即肚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经络之总枢,乃养生保健要穴。
(隔姜灸神阙)养生谚语指出“常灸神阙穴,百病自会灭”,在脐部施灸(直接灸或隔姜灸),利用此穴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等特点,借助艾火热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驻颜及养生延年。
养胃灸冲阳: 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艾灸冲阳穴有很好的养胃效果,可以让足阳明胃经的气血运行顺畅,具有暖胃、护胃的功效。
如果您胃不太好,这个方法可以作为平时的保养之法。
每周灸一两次,每次灸10分钟左右,会让胃里暖暖的。
慢慢地,胃痛、腹胀等毛病都会得到改善了。
毫不费力的全身按摩: 灸耳:为什么艾灸小小的耳朵就等于按摩全身呢?肾开窍于耳,为藏精之脏,肾精足则五脏六腑精气充足。
灸耳能温经散寒,温养五脏,运行气血,长期施灸可延缓衰老。
把艾条点燃放入艾灸罐内,对准耳廓灸左,右耳各10分钟,耳廓温热即可,不可过灸,日1次。
耳部有炎症或损伤者禁用。
艾灸治疗荨麻疹: 儿童得了荨麻疹,瘙痒难受。
可用艾灸治疗。
方法:将1根艾条点燃,用食中二指叉开放在荨麻疹瘙痒处两边,目的是感受皮肤温度,防止烫伤。
将艾条放在距离患处大约2~125px,艾灸大约5~10分钟。
艾灸程度:1、患处由痒变成不痒;2、患处皮肤微微发红。
夏天多蚊虫,儿童多受罪。
每每不注意的时候,孩子被蚊虫叮咬几个包。
此时可以用艾条艾灸蚊虫叮咬处。
具体艾灸方法和程度与艾灸荨麻疹方法相同。
湿疹常于夏天加重,全身均可出现,患处皮肤剧烈瘙痒、糜烂渗水,出现红疹。
小雪时节艾灸的好处

小雪时节艾灸的好处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
此时,天气逐渐寒冷,阴气渐盛,阳气潜藏。
在这样的时节里,艾灸成为了许多人调养身体、抵御寒冷、预防疾病的选择。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小雪时节艾灸的好处。
首先,艾灸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
小雪时节,气温下降,人体的气血运行相对减缓,经络容易出现阻滞。
通过艾灸,可以促进气血在经络中的流通,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滋养和温暖。
就好像为身体内部的道路清扫积雪,让气血运行的通道畅通无阻,从而改善手脚冰凉、关节疼痛等问题。
其次,艾灸有助于增强阳气。
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在小雪这个阳气潜藏的时期,艾灸特定的穴位,如关元、气海、命门等,可以激发体内的阳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想象一下,艾灸就像是给身体里的小火炉添柴加薪,让身体充满温暖和活力,更好地抵御外界寒冷和疾病的侵袭。
再者,艾灸能够祛湿散寒。
冬季气候寒冷潮湿,容易导致寒湿之气侵入人体。
寒湿凝滞,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引发各种不适。
艾灸的温热之力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湿,缓解因寒湿引起的肌肉酸痛、胃脘冷痛、腹泻等症状。
仿佛是一轮暖阳照耀在潮湿的角落,让寒湿无处藏身。
此外,艾灸还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
小雪时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容易被打破。
艾灸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和分布,使阴阳重新达到和谐的状态,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让人在寒冷的季节里保持身心的宁静与舒适。
对于女性来说,小雪时节艾灸更是好处多多。
它可以调理宫寒,缓解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
宫寒是很多女性常见的困扰,艾灸腹部的穴位,如神阙、子宫等,能够温暖子宫,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子宫的环境,为女性的健康加分。
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群,小雪时节艾灸可以预防疾病。
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减少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对于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进行小雪时节艾灸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选择质量好的艾条或艾绒,确保艾灸的效果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季时节,宜灸神阙
冬至已过,北方气温又低了一些,人们身上的衣服又厚了一些。
冬季,宜晚起,宜内敛,宜进补,宜休养生息。
从中医角度来说,冬季还是个非常适合艾灸的季节。
艾灸可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能够很好的预防早衰、防治疾病的产生,还能够调节人身体的阳气,达到温补效果。
想必很多读者已跃跃欲试,但不知从何下手。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非常适宜冬季艾灸的穴位——神阙穴。
关于神阙穴出自《针灸甲乙经》。
《会元针灸学》解释道:“神阙者,神之所舍期中也……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
”大家应也猜到了,神阙,就是肚脐。
所谓神阙,神者,
变化之极;“阙”为中门,以示显贵。
神阙乃神气之穴,保生
之根,有“脐通百脉”之说。
神阙穴具有培补元阳、回阳救逆、养生延年之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元阳不足,脏腑虚损的
各种相关疾病。
灸神阙的好处自古医家就非常重视脐灸,认为脐灸可调理经脉气血、疏肝健脾补肾、振奋中阳,还可以温补下元、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万病回春》中盛誉熏脐法“灸之
百脉和畅,毛窍皆通,上至泥丸,下至涌泉”。
现代医学研究亦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胎儿生存的一个关键所在,血液供养非常丰富。
另外,脐部是人体中自然形成的一个结构和功能上都薄弱的部位,因此艾灸脐部时,穿透力强、弥散快,能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再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与传导,调节内脏及组织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产生局部和全身效应,促进血流、淋巴液的循环以及组织器官的代谢和调节,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其实,艾灸神阙一穴,还有许多延伸,临床上常将生姜、附子、盐等等置于肚脐之上,再行艾灸,被称为“隔物灸”,侧重的功效各有千秋,在今后的推送中可再详细介绍,此处不赘。
操作步骤首先找神阙穴的定位,也就是肚脐中央位置。
采用坐
位或仰卧位。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患者的神阙穴,距离皮
肤约2-3cm,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每次艾灸时间30分钟左右,至皮肤红晕为度。
注意事项
①操作时应当避风寒,在安静状态下进行;
②避免在饥饿、过饱、劳累、醉酒、大汗淋漓等状态下进行艾灸;
③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期间忌灸;
④使用艾灸时,应当避免烫伤皮肤,避免着火;
⑤灸后应适当多饮温水,缓解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