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站考察
浅析成都东站换乘方式

浅析成都东站换乘方式1 成都东站综合交通枢纽介绍1.1 总体概况成都东客站,位于成都市东边沙河堡片区内,是迄今为止西南片区最大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1.2 布局模式从平面布局来说看,东站可以划分为西广场、国铁站房、东广场、长途客运枢纽站房、商业中心。
从立体结构来看,东站整体划分为5层,形成“地面两层,地下三层”的形式。
“地面两层”分别是指国铁站台层(1F)、国铁出发层(2F)。
“地下三层”分别是指国铁到达层(B1)、地铁二号线(B2)、地铁7号线(B3)。
如下图所示:2 成都东站换乘方式分析与传统的对外交通枢纽相比,成都东站作为现代化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是兼具对内和对外交通功能的大型换乘枢纽。
因此,其换乘形式除了主要的内外交通的换乘,还包括对外交通之间的换乘(即长途中转换乘)与城市内部的交通换乘。
2.1 对外交通之间的换乘对外交通之间的换乘是指城市对外交通与对外交通之间的换乘,即长途中转换乘。
2.1.1 铁路——铁路间换乘旅客乘坐国铁到达东站后,经负一层的国铁出站口直接进入换乘大厅。
由于旅客需要再次检票候车,因此必须穿越换乘大厅,步行至换乘大厅的末端,乘坐自动扶梯到达地面一楼的站台层。
这种换乘模式称为站外换乘,旅客必须先出站再进站。
2.1.2 铁路——长途汽车间换乘国路换乘长途大巴:乘坐国铁的旅客出站后,进入换乘大厅。
往东广场方向步行至走到大厅尽头,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到达中间层。
再乘坐电梯上楼到达地面层的长途客运售票处,换乘长途大巴。
长途大巴换乘国铁:汽车客运站的落客区位于换乘大厅(B1)与地面(1F)之间的中间层,旅客下车后可沿通道前行50米到达出口扶梯处,然后乘坐扶梯到达地面。
步行至东广场,换乘国铁。
2.2 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换乘对东站而言,其承担的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换乘功能主要是指铁路与城市交通之间的换乘。
因此本文将着重介绍铁路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之间的换乘。
关于成都东站乘客候车模型的分析报告

关于成都东站乘客候车模型的分析报告一模型理论概述1 项目概况成都东站位于成都市中心,是一个车次多、人流量大的重要交通枢纽。
无论是搭乘高铁还是自驾,乘客都可以轻松抵达东站。
自驾游的乘客也可以直接从东站的东、西两个入口离开。
到达成都东站的乘客可以从站台两侧任意的出口或者站台中部的无障碍电梯到达出站层,经过检票后游客就可以自行选择离开。
游客下车后可以直接进入站内换乘坐地铁、高铁;也可以直接在出站层换乘私家车、公交车或者出租车前往目的地。
2 模型假设针对成都东站乘客候车模型的分析,可做出如下假设:(1)假设乘客离开成都东站首先考虑的交通方式是出租车;(2)假设出租车均为同一运营商,其车型均一致;(3)影响乘客决策的因素符合实际情况。
(4)车站乘客的决策方案只与三种准则层有关。
3 模型分析乘客的出行决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等待时间、支出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因此,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讨论,以更好地了解乘客的出行选择,并为乘客提供有效的出行建议。
(1)当乘客人数超过了预期的出租车数量时,根据排队论中的先到先行原则来分析乘客的出行情况。
同时考虑其他出行方式所耗费的时间和费用,并根据泊松分布来估算出租车的接送人数。
最后,通过出租车的价格和单位里程的油费来计算出乘客的总支出。
通过比较两种情况下所耗费的时间及支出费用。
为乘客提供全面、准确的出行方案导,以确保安全出行;(2)通过对“乘客乘坐出租车”和“乘坐其他出行方式”两种情况的分析比较,可以更好地评估出租车等待乘客的数量,并基于此构建出有效的决策模型,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 层次分析法AHP,也被称作层次分析,旨在通过把一些相互联系的要素划分到不同的级别,如目标、原则、计划,并依据它们来做出相应的判断。
它具备良好的系统性,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决策问题,并且能够更加精确地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种方法专门用于处理无数据的复杂情况下的决策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根本是打分法:确定指标,不同方案指标打分,为指标确定权重,用来处理数据未知的评价。
成都考察心得体会

成都考察心得体会成都,一个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城市,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对成都的考察。
在这次考察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成都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
以下是我对成都考察的心得体会。
一、人文底蕴深厚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丰富的人文底蕴。
在考察中,我深入了解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参观了锦里古街和宽窄巷子等著名景点。
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让我感受到了成都作为一个文明古城的独特魅力。
二、发展潜力巨大与传统的古城相比,成都也是一座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
考察中,我参观了成都高新区和成都天府新区,亲眼目睹了成都在科技创新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由衷地被成都的发展速度和潜力所震撼。
三、生态环境优美成都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雄厚的底蕴,也注重保护环境和推进可持续发展。
我参观了成都的锦江之源和青城山等自然景区,感受到了成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这让我对成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作为中国的美食之都,成都以其独特的麻辣口味闻名于世。
我在成都考察期间品尝了丰富多样的川菜,包括麻辣火锅、口水鸡和辣子鸡等。
这些美食不仅让我大饱口福,也让我领略到成都的独特美食文化。
五、亲切热情的人民在成都的考察中,我感受到了成都人民的热情友好。
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商业街区,人们总是微笑着接待我们,并乐于回答我们的问题。
这让我对成都的印象更加深刻,也让我对成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总结起来, 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并兼具现代活力的城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次考察中,我不仅了解到了成都的发展潜力和生态环境建设,也领略了成都丰富多彩的美食和热情友好的人民。
我相信,成都一定会在未来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和宜游的城市。
以上就是我对成都考察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考察,我对成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成都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我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再次来到成都,感受这座城市的进一步变化和发展。
成都东站周边景点

成都东站周边景点步骤1:概述成都东站成都东站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是一座高铁站和城际铁路站。
它连接了成都和许多其他城市,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许多游客来到成都东站,不仅是为了乘坐火车,还可以在周边参观许多景点,这些景点不仅可以让人们体验成都的历史文化,还可以领略到现代城市的魅力。
步骤2:成都东站周边景点介绍(1)熊猫基地熊猫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成都是熊猫的故乡。
熊猫基地正是在这里,它是一个保护和研究熊猫的地方。
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熊猫,学习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了解熊猫的保护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此外,还有其他珍稀动物在这里,让人们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罕见的动物。
(2)锦里古街锦里古街是成都的一处传统文化景点,它展示了成都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
这里的小吃也是很有名的,你可以品尝到许多成都的特色美食。
(3)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成都的另一处重要景点。
这里保留了成都传统的建筑风格,让游客可以回到过去,体验古代成都的生活方式。
宽窄巷子里有许多小店和小餐馆,可以让游客购买一些纪念品和吃到当地的美食。
(4)春熙路商圈春熙路是成都的一个繁华的商圈,有着许多时尚的购物中心、餐厅和咖啡馆等。
这里有着成都最新的时尚潮流,还有一些历史的建筑,这让它成为了一个兼具古代文化和现代商业的场所。
步骤3:总结成都东站周边的景点可以让游客领略到成都历史和现代魅力。
从熊猫到古建筑,从美食到购物,游客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旅行体验。
这些景点融合了成都的传统和现代文化,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这座城市,同时也增加了游客的体验价值。
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优化研究

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优化研究摘要:由于前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综合交通枢纽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易出现诸如换乘不便、集散系统运行效率低下、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不能充分地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高效集约功能。
本文以成都东客站为例,分析现有的综合交通枢纽在枢纽设施、枢纽布局和交通集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优化;枢纽布局;集散交通系统;成都东客站1 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成都高铁东站目前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
随着高铁枢纽周边地区开发强度的提升、城市空间布局的重构以及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未来的人口规模、出行需求及出行方式都会产生较大变化,对周边路网及现有枢纽交通组织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着重分析枢纽目前运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远期的交通优化策略。
1.2 研究范围成都东客站交通枢纽的重点研究范围:北至迎晖路,东至三环路,西、南至锦江区区界,规划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并根据综合交通向外衔接的范围适度向外延伸。
2现状分析2.1 现状路网分析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目前有成都地铁2号线、7号线通过枢纽核心区并能实现无缝换乘,枢纽片区的路网已基本成型,形成了一高一快四主干的骨干路网,并能通过外围的快速集散系统:三环路、成渝立交、航天立交等的转换快速地实现和成都主要节点间的联系。
2.2 枢纽布局分析(1)平面布局枢纽的主体设施为高铁站房,高铁站房下有1座地铁换乘站,目前有成都地铁2号线、7号线可实现换乘,其他的换乘设施还包括1座公交首末站场、1座长途汽车站。
停车设施包括1座社会停车场、1座公交蓄车场。
(2)竖向布局1、地下四层B4为地铁站台层。
2、地下三层B3为地铁站厅层。
3、地下二层B2 为综合换乘层,与高铁地下到达层衔接,通过东西大通道联系东西广场。
综合换乘层作为高铁到达层,下可通地铁站厅层,上可通过梯道到达地下一层的出租车车道边和公交车车道边实现换乘。
四川成都火车东站设计理念

四川成都火车东站设计理念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其火车站的设计理念一直备受
关注。
而成都火车东站作为成都市的新地标,其设计理念更是引人瞩目。
成都火车东站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功能与美学并重”的理念。
站内设计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同时融入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得整个站点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成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功能上,成都火车东站充分考虑了旅客的出行需求,站点设置了便捷的候车区、购票区、餐饮区等,为旅客提供了舒适便利的出行环境。
同时,站内还设有便民设施,如无障碍通道、母婴室等,为不同群体的旅客提供了更贴心的服务。
除了功能性,成都火车东站的设计理念还注重了美学的表达。
站点的建筑风格
融合了现代艺术元素,使得整个站点在外观上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展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时尚与活力。
而站内的装饰和艺术品也体现了成都独特的文化氛围,为旅客带来了更丰富的视觉享受。
总的来说,成都火车东站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功能性和美学的完美
结合。
这一设计理念不仅提升了成都火车东站的形象,也为成都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气息。
相信随着成都火车东站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将成为成都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观光旅游,也为成都这座城市增添更多的魅力。
成都枢纽新建成都东客站方案研究

成都枢纽新建成都东客站方案研究欧家琴【摘要】The proposed Chengdu East Railway Station is designed as an extra large passenger station of Chengdu terminal, which boasts one ofthe largest passenger transport center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describes briefly the strategic decision for Chengdu East Railway Station and focuses on the station pattern an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the yards of NO. 1 to No. 3 in view of the transport demand, requirement of division of work and function. Through technic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of the economic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Dacheng (ring line)intercity yard program is recommended.%成都枢纽为全国六大客运中心之一,成都东客站为成都枢纽新建特大型客运站。
文章简要叙述了成都东客站的定位决策思路,结合运输需求、分工和功能要求,重点研究了成都东客站一场、二场、三场站型方案及其进一步优化的设计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优缺点分析,推荐成都东客站达成(环线)、城际二场布置方案。
【期刊名称】《高速铁路技术》【年(卷),期】2011(002)005【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枢纽;客运站;方案;研究【作者】欧家琴【作者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土木建筑设计研究二院,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3.321 前言成都铁路枢纽地处西南地区,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是我国铁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沪汉蓉快速通道”与“兰昆通道”的交汇点,为全国六大铁路客运中心之一。
赴成都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

赴成都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
引言
在赴成都进行研究考察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在这份文档中,我将分享我在成都研究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
文化与历史
成都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充满了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元素。
在我参观了宽窄巷子、锦里等古老街区后,我对成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些地方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风貌和传统工艺品,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美食之都
成都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于世。
在成都的街头巷尾,我品尝到了传统的川菜和火锅,每一口都充满了麻辣的味道和独特的风味。
成都的美食文化不仅源于传统的川菜,还有创新的火锅品牌和当地特色小吃,令人流连忘返。
发展与创新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成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创新精神。
我参观了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和一些创业孵化器,深刻感受到了成都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成都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创业者和科技人才,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创新中心。
城市环境
成都以其良好的城市环境而备受赞誉。
我在成都的街道上看到干净整洁的环境和绿树成荫的景象,感受到了成都市民对于城市环境的重视。
成都还注重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不仅让城市更美丽,也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结语
赴成都研究考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对成都的魅力和活力印象深刻。
这座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还展现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我相信,成都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并为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感谢您的阅读!
(字数:约2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实践课程——关于成都东站的考察论文XXXXX摘要:成都东站,又称成都东客站,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前身为成昆铁路沙河堡站。
总占地约68公顷,车站站房面积10.8万平方米,已于2011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
作为西南大都市的门户和文化的名片,成都的重要地标建筑,成都东站客运站的建成,将会带动附近大型商业聚集。
其规模大,设施完备先进,都将成为高端产业聚集的目标。
本文主要对成都东站的交通体系和商业综合体进行介绍。
关键词:成都东站、交通体系、商旅城1.成都东站概述2011年7月1日,成都东站正式投入运营。
成都东站现系成都铁路局直属客运特等站。
成都东站占地面积大约68公顷,南北长约2.9km,东西宽约520m,自西向东:西广场、站房、东广场。
成都东站建筑面积大约220000㎡,包括站房、无柱雨棚、高架等等。
其中,站房面积108000㎡。
成都东站建筑高度约为39m。
在设计上,成都东站引入大量文化元素,东广场进站口以及西广场进站口均采用了青铜面具元素,屋顶引入金沙太阳神鸟火焰造型。
成都铁路局局长武勇在竣工仪式上介绍,成都东站近期设计日均发送旅客200000人次,远期可达376000人次。
2009年1月1日,成都东站正式启动建设,2011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
成都东站成功实现铁路客运、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地铁、轻轨、公交、出租以及社会停车无缝对接,方便不同交通工具轻松换乘。
成都东站占据成都铁路枢纽中心地位,主要办理动车始发终到、达成铁路运行快速始发终到以及宝成铁路运行特快查询、达成铁路运行普快查询。
2.东客站的交通体系集铁路客运、中长途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社会车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东站将承担起新客站铁路大强度的客流集散、中心城区过境交通转换、东部地区未来发展的城市交通枢纽等多重重任。
2.1站内结构分析与交通的“无缝衔接”据资料显示,成都东站大致可分为五层,从上自下依次为:高架层、站台层、地下出站层、地铁2号线站台层、地铁7号线站台层。
地下三层为地铁7号线站台层,在此层可以乘坐地铁7号线;地下二层为地铁二号线站台层,在此可以乘坐地铁2号线;地下一层为旅客出站厅及换成区,结合地铁站厅设置贯穿东西的公共通道。
去往城市的旅客可在此便捷地换乘地铁,顺利到达公交和长途车站,搭乘出租车和社会车辆,所有的交通工具在这里形成“无缝衔接”。
;地面一层为站台层,主要是乘坐铁路旅客出发和到达的场所。
东站房布置旅客出站通道,西站房为进站通道和基本站台候车区;高架层为进站候车层,通过站房两侧南北高架道路,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可直接将出行旅客送达该层室内有宽敞明亮的候车区域,里面配备了餐饮、商务等综合娱乐和服务设施。
东客站建成后引入了公交班线30条,出租车发车位110个,长途车发车位50个,旅游汽车发车位40个,社会车辆停车位近2000个,将形成集城际铁路、中长途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长途、城市公交、社会车辆及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实现无缝零换乘的西部一流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人车之间、车流之间,各行其道,转运顺畅。
”秉承这样的设计理念,整个东客站综合客运枢纽东临三环路,西接机场路东延线,南临驿都大道,北接迎晖路;站区规划与城市整体相呼应,采用立体交通组织。
同时,将高架道路直接修建到候车大厅外侧,将城市和站房有效连接起来,“旅客无需出站,便可实现各种交通工具的换乘,真正构建一个无缝衔接的交通体系!”2.2三横七纵、13座立交串联东客站片区的路网主要由三横七纵构成,它们共同组成片区的外围通畅环和内部疏解环,完成东客站片区以及附近区域的交通疏解。
南北向的“三横”主要指三环路、经四路、机场路东延线;东西向道路由北到南主要为迎晖路、纬一路至纬五路、驿都大道共七条道路,构成“七纵”。
除了这些平面道路构成片区路网之外,还有13座上跨、下穿或匝道等立交工程。
“立体交通将是未来东客站交通枢纽工程最典型的特点,这些立交工程有效地连接起各条道路,实现纵横道路之间的相互转换。
”2.3作业能力及全国交通圈层打造东客站全面开通运营后,日均客车作业能力可达400对,日均发送量为20万人。
至2030年,年旅客发送量将达1.37亿人次,日均发送量将达到37.6万人次,比现在的火车北站多了近一倍。
高铁时代的来临将突破性改变时间与地域距离,重新构建城际经济圈层新格局。
新客站将作为成都的交2.4对比案例——新加坡交通设计2.4.1新加坡交通设计介绍新加坡是个地狭人稠的地方,但它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 作为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新加坡的交通形成了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的无缝结合多元公交系统,充分体现了方便、高效性和与环境的和谐性。
新加坡十分重视土地利用和交通综合开发。
特别是交通枢纽,它是城市具有高吸引力的节点,当它与土地使用类型集约经营利用时,土地价值就会提高。
新加坡在每个新镇都建有交通枢纽。
新加坡地铁站周围的建筑和地铁站周边地块普遍采用多功能的组合式开发方式,整个综合体不但实现了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也提供了多种功能的组合开发,集聚了大量人流。
新加坡总体规划初期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预留其所需用地以减少实施时可能面临的用地矛盾。
另外,为支撑商业和住宅密集地区,在进行详细交通规划时选择在该地段建立主要交通车站及设施,以有效连接这些重要枢纽,保证换乘的便捷性。
2.4.2与东站的对比与新加坡的交通对比起来,东站的交通设计也毫不逊色。
东站除了铁路、公交、出租的一体设计以外还与长途客运、13座上跨、下穿或匝道等立交工程相结合,这些工程不但实现了客运的要求还实现了纵横道路之间的相互转换,形成集城际铁路、中长途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长途、城市公交、社会车辆及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实现无缝零换乘的西部一流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这也是适合中国城市交通的设计。
3.东站商业发展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设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东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交通工程,它宣布,成都迈入城际轨道交通的时代。
而成华区,则恰好担当了排头兵和门户堡垒的重要角色,肩负着再创城东新辉煌的历史使命。
3.1人气商气汇集“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成都东客站正在成为中国西部的财富交汇中心。
两年前还是一片荒地,只有单调的铁轨的地方,摇身一变,成为日客流量上万的“流金淌银”之地。
待东客站全面运行后,日均客车作业能力可达400对,日均发送量为20万人,至2030年,年旅客发送量将达1.37亿人次,日均发送量将达到37.6万人次。
届时,超高人气将直接带动城际商旅城的建设与发展,也将直接助推成华经济社会的繁荣。
据了解,如今,东客站附近人气旺盛,商气井喷,购物热潮此起彼伏,众多商家纷纷东站片区用地分布1入驻,一派繁荣。
由于成都东客站和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的规划和建设,直接带动了东客站片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该区域已经先后引进了上海长峰、绿地集团、海峡城项目、蓝光、阳光100、首创国际等100多个项目。
其中,上亿元项目达到了10多个。
随着东客站的全面运行和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的建设,成华招商引资工作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3.2新客站作火车头拉动20平方公里商旅城建设西部第一景观核心枢纽站、成都东部新城副中心、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基础性的概念规划初步完成。
城际商旅城的发展定位是成都东部的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成都商旅产业高地,因此将成为成都东部城市副中心。
作为成华区1413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以新客站为核心的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将结合“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建设,坚持“低碳生活、田园城市”的发展理念,重点发展高端商务、高端商业、高端商住和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集交通枢纽、经济枢纽、城市门户为一体的“城际商旅中心”,构筑成都东部具有强劲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交通大枢纽、城东CBD、现代田园城”。
“按照初步设想,保和辖区将依托新客站,采用‘卫星环绕’方式布局重大项目,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
”保和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称,有关方面正按照“成都东村”(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和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发展思路,对位于商旅城核心区的保和街道紧锣密鼓开展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研究和规划,并积极推动龙之梦、海峡城、现代城等项目落地建设。
3.2.1城市空间:造东部城市副中心核心区“龙之梦项目等签约入驻,将‘引爆’城际商旅城大发展。
”按照成华区1413产业发展战略,“龙之梦”等产业化项目将成为商旅城核心产业的承载载体,汇聚创意产业、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中介、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成都时尚生活新坐标。
“绿地集团、信和、阳光100、新鸿基等项目纷纷在保和板块排兵布阵,为该区域城市和产业肌理植入了大量的现代和国际化元素。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相关专家认为,按照成华区1413产业发展战略,随着城际商旅城的发展,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保和板块将依托新客站逐步构建“城际经济圈”产业集聚区、东部城市副中心和“成都上东区”三大功能区的核心区。
3.2.2产业布局:力争“城际经济圈”总部核心区成华区保和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家树表示,他们将按照“成都东村”发展规划和成华区1413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东客站的交通枢纽功能和辖区区域优势,整合辖区资源,做好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商贸业、现代信息业、现代物流业以及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建设。
“围绕新客站,保和板块有望形成‘一中心、两线、四片’城市和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城际经济圈’的核心区。
”成华区保和街道办事处经济科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正加快推进东方新城片区、杨东天片区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东客站片区纬1至纬5、赖家店城中村等道路建设(11条道路约13.3公里,总投资约1.5亿),为项目引进和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成都城际商旅城保和板块:“城际经济圈”总部集聚区、成都东部副中心核心区。
3.3案例对比——上海浦东新区规划3.3.1浦东新区介绍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市区、北倚物丰人杰的长江三角洲、面对浩瀚无垠的太平洋.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从此浦东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在19年的发展历程中,浦东新区坚持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国际化思路结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打造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