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里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古城考察报告-宽窄巷、锦里

古城考察报告-宽窄巷、锦里

成都篇——宽窄巷
Background
Sell Out
Go Out
功能定位及业态分析
街道 宽巷子 窄巷子 井巷子
功能定位
“闲生活”区以旅游休闲为主题
“慢生活”区以品牌商业为 “新生活”区以时尚年轻为主题 主题
业态业种
以精品酒店、四方餐饮、特色民俗餐饮、 特色休闲茶馆、特色客栈、特色酒馆、特 色企业会所、SPA为主题的情景消费游憩 区
窄巷子——慢生活
井巷子——新生活 总体定位:最具典范性成都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区 中国首个院落式情景消费体验区 成都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
成都篇——宽窄巷
整体介绍
概况: 1、核心保护区占地面积108亩(66000㎡), 容积率0.9,总建筑面 积44000,地上建筑 面积35000㎡,地下停车场11000㎡。 2、整个宽窄巷由45各清末明初风格的四合 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 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组成,院落以一层为主, 局部二层,均带天井,院落面积173—1100 ㎡不等,主要集中在400—800㎡。 整体布局: 宽窄巷由三条步行街组成,且中间用通道连 通,实现了人气、商气的互动,也显得非常 人性化。另外,在宽巷子两端分别设置了东 广场和西广场,起到聚集人气、提供促销场 地等作用。步行街长约400米,宽巷子宽度 以6——7米居多,窄巷子宽度为4米,街巷 距离适宜集聚人气。
3)
4)
5)
5)
5)
6)
7)
成都篇——宽窄巷
图片展示
黛堡嘉菜(小酒吧会馆) 小洋楼是窄巷子和井巷子之间一个漂亮的中西 合璧的建筑,它有中国式的屋顶,西式的罗马 圆柱撑起了二楼的露天扬天,长拱形的窗户上 六角星的窗棂让整个建筑很有灵气,黛堡嘉菜 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五家直营店,也是第一家法 式沙龙概念店。

成都博物馆考察报告

成都博物馆考察报告

成都博物馆考察报告篇一:四川成都考察报告四川成都考察报告——成都锦里文化商业街品牌推广策划书班级:13文管姓名:陈保君学号:1307120124一、背景分析1、概况成都版清明上河图——“锦里”,是感受浪漫休闲的精神驿站,是体验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的魅力街区。

锦里古街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侧,锦里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万平方米,全长350余米,是一条以川西古镇建筑风格为特色,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休闲街区。

成都版清明上河图——“锦里”,是感受浪漫休闲的精神驿站,是体验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的魅力街区。

2、旅游资源(1)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为外表,展现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集中展示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文化。

(2)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3)拥有定期民俗表演,并按照中国传统节日举办特色主题活动,让你在一种原汁原味的川西民俗文化氛围中去享受最惬意的休闲娱乐方式。

(4)现代与古代的结合,酒吧以古街为基点,通过仿古的建筑,吸引游客二、区位分析1、交通概况锦里位于成都市中心一环路以内,成都武侯祠大街中段,处于市中心位置,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与著名的武侯祠仅一墙之隔,临武候祠大街,此街可直达市中心天府广场,,该片区属于政府的“三国文化”打造区。

公交1路、57路、304路、306路、335路可直达。

2、经济政府大力扶持,投入资金,创造先进运营模式,商业业态控制力强,依托武侯祠,吸引游客,小吃,茶馆,酒吧等业态刺激游客消费,其经营水平居全国类似项目最高水平3、文化以“三国文化“为主题,建筑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色,形成朴实自然的平民化风格,将三国文化打造成文化产业链,使锦里成为展现川西文化,三国文化的仿古商业街三、目的分析1、市场概况锦里以三国文化做背景依托以民俗风情为招牌,将休闲与时尚融合,这种运营方式为全新的,属于首例,这是锦里的自我优势,其优势可以通过品牌效应继续扩大,由于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人们需要一个可以集休闲,时尚的地方,而锦里正适合为此。

成都商业调研报告——成都锦里

成都商业调研报告——成都锦里

成都,以浓郁的休闲气质而闻名。为满足成都市民 对特色休闲生活的追求,锦里还会在街区内按照中 国传统节日举行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主题活动。例 如元宵灯会、小吃节、端午吃粽子大赛、七夕情人 节主题活动、中秋亲友团聚赏月会等等,每一个活 动都将成为成都市民的盛大节日。
21
内部解析
功能分区|步行街

锦里广场是一个节点,牌坊,碑碣,窄桥,假
3
项目概况
项目简介|项目区位|项目交通|项目指标
项目位于主干道人民南路与一环路交汇处,属于城市副中心,周边消费人群较为高 端,以政商人群为主
项目区位信息
区位 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中段,位 于武侯祠东侧 城市副中心 古街呈南北走向, 北临锦江沿江景观带, 东望彩虹桥, 古街可直达市中心天府广场,古今3 个公交车站及20条公交线路 项目为纯步行街 以旅游人群为主,家庭人群为辅
锦 里 小 吃 一 条 街


还有久久鸭脖子、三大炮、牛肉豆花、三合泥、糖油果子、撒尿牛丸、臭豆腐、油茶、 牛肉焦饼、荞麦面、钵钵鸡等小吃。
14
内部解析
功能分区|步行街
工艺品展销区 及 府第客栈区
有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大师所题大牌匾的“宝镜斋”工艺器品店,以制作 仿古工艺见长的“福晟坊”等分设在街两边。在客栈墙边两旁还有现场 泥塑、糖画、面人、民间木饰、剪纸、小工艺器以及线手制品等民间艺 术摊。
山,锦溪,三国文化墙,文臣廊,戏台系列和
小品,绿化塑造了一个具有观赏性的休憩空间, 还能通过左侧开口进入武侯祠,也可以在好吃 街,吃到地道小吃。
22
亮点透析
23
亮点透析
建筑|步行街|民俗小店|特色小吃|民俗活动
1、建筑:独特的商业建筑是文化商业的最好载体

川西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川西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川西民居建筑考察报告1、川西古镇民居:黄龙溪古镇、安仁古镇、上里古镇。

2、川西藏寨:甲居蔵寨、梭坡碉楼3、成都:宽窄巷子、博物馆通过对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的考察,重点了解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的规划、建筑的空间结构布局、建筑材料、建筑细节、建筑装饰等等,并通过实地的考察与生活体验,充分了解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的关系,比较川西民居和川西藏寨与中原民居的差异化并总结其特点。

10月24日从武汉出发10月25日到成都10月26日至黄龙溪古镇、安仁古镇考察10月27-28日至上里古镇考察10月29-30日至新都桥,考察塔公寺、塔公草原等10月31-11月1、2日至甲居藏寨、梭坡碉楼考察11月3、4、5日到成都考察宽窄巷子、博物馆等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四川川西考察日记时间:20xx 年 10月24日地点:武汉——成都的火车上日记内容同学们背着或多或少的行李开始了这次川藏考察之旅,我们的第一站是成都。

面对需要乘坐十九个小时的火车,同学们除了兴奋之外没有任何的倦意。

下午4:50我们坐上了火车。

看着飞速倒退的景色,我才意识到真正的旅行开始了。

时间:20xx 年10月25日地点:成都锦里日记内容坐了n长时间的火车,中午我们到达了第一站——成都。

简单的休息之后,我们去了锦里,一个为清末明初的仿古建筑,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

青砖灰瓦,还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创意小饰品,使锦里在保有古朴风格的同时增添了些许文艺气质。

成都印象——表面看似“陈旧”的城市,其实是这里的人对生活态度。

多一点对生活“悠闲”的享受,少一点对名利的追求。

时间:20xx 年10 月26 日地点:安仁古镇黄龙溪日记内容乘车早晨到达了黄龙溪古镇,这里清代风格的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

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拄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

下午到达安仁古镇,始建于唐朝,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子清末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

成都体验报告

成都体验报告

成都体验报告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来到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著名城市——成都。

作为一个从未来过成都的旅行者,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在这次旅行中,我亲身体验了成都风景、美食与人文传统,下面就让我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成都体验吧!首先来说说成都的风景。

成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风光也是别具特色。

在我看来,成都最美的景色莫过于锦里。

走进锦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民俗建筑,有古老精致的青砖木构建筑,也有现代时尚的艺术馆和演出中心。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锦里这个繁华的商业区内,还能够看到一片小桥流水、假山小溪和小桥流水的美景。

这样的体验好像将游历了整个成都的经历合在一起。

然后是成都的美食啦!成都是全国美食之都,这里的美食多得数不过来。

在成都的三大名吃之一——川菜之中,最出名的当属“麻、辣、鲜、香”四个字。

这里的火锅是中国火锅的代表之一,无论是羊肉、牛肉还是海鲜等各种食材都能在火锅中卷上一遍,是九州味道的代表之一。

如果你不喜欢辣椒,在成都也不用担心。

这里也有可以让你享受到美味而不辣的火锅,既解决了口腔上的馋虫,也保护了胃部。

除了火锅,成都还有其他很多值得口袋里留余地的美食,比如“夫妻肺片”、“回锅肉”、“干锅菜花”等等,可以满足不同口味和需求的需求。

最后,我要说的是成都的人文传统。

成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这里的人们有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特色。

成都很有名的一门文化就是川剧,因为颜值低,笑点高的成都川剧,走红了全国,也带动了这座城市向前发展。

这里还有广场舞、太极拳和盆景等许多有趣的文化活动,许多游客都会安排时间来体验一下。

而且,成都人也是我见过最友善、亲切的人之一。

你会发现,成都人好像都有一种与世无争、闲适祥和的生活态度。

这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也让我留恋不已。

总之,成都是一个可以看到美景、吃到美食和体验人文的好地方。

如果你还没来过成都,不妨趁机来一次成都之旅,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气息。

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失望。

锦里调研报告

锦里调研报告
的墙门即可到好吃街中部。
酒吧区展示
可以从这两张照片上看出,夜 晚与白天所看的酒吧区是不同 的。通过灯光的设计摆放呈现 的是一种绚烂的美。并且酒吧 区的色彩及整体感觉上同其他 的分区也有不同,因为酒吧侧 重的是一种夜态的放松需要的 是更加丰富的感官享受,所以 在颜色方面更多的运用了彩色 的搭配。
谭木匠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知名的木匠,小有家业。由于爷爷沾上鸦片和赌博,把整个家业输
郡 更 于 夷 里 桥 南 岸 道 东
州 夺 郡 文 学 为 州 学 ,
屏牌注文 都市中离浪漫最近的地方——声色『锦
里』,是都市休闲族的精神驿站,是体 验时尚休闲的魅力街区。 锦里古街以四川古镇的建筑风格为特色 ,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街内 有客栈、茶坊,餐厅,酒吧,旅游工艺 品,四川特色产品等经营项目,各种特 色小吃摊遍布街区,更有一条集中了多 种名优传统小吃的好吃街,让您玩得开 心,吃得开心。古街将定期举行趣味十 足的民俗表演,并按照中国传统节日举 行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主题活动,让您 在一种原汁原味的四川民俗文化氛围中 去体会崭新的休闲方式。 在锦里,在这片都市休闲新天地,总有 一处让您魂梦系萦。
在前街大门入口两侧,便是“三顾园酒家” 与“三国茶园”。
茶文化 四川的茶文化具有悠久
的历史 古时候的丝绸之路,便 是茶文化的很好的开端 ,众所周知成都是一个 休闲之都,最常见的便 是在河边坐着喝上一碗 盖碗茶。这便是闲适。
锦 里 小 吃 一 条 街
美风美食:锦里有许多在成都市区很难买到的附近郊县 的特产。张飞牛肉,产于四川阆中,外表呈黑色,不大 好看,内呈牛肉本色,用上等牛肉拌以特制香料制成, 味道独特。汤麻饼,产于四川崇州。 久久鸭脖子
水景及休息设施
在锦里的广场分区处以及其他一些小景处 都能见到特色的水景处理。右上图看到是 锦溪,锦溪将武侯祠同锦里古街分隔开来 ,小品有石桥,亭子植物等。是一个观赏 锦鲤供游客休息的一处地方。左下所看到 的是二期部分的一处水景,都有异曲同工 之妙,水中也有黑天鹅在戏水,同样也是 有石桥等小品。水边种有特色的竹,及其 他植物,整体分局大方,简洁。

成都锦里古街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成都锦里古街案例研究分析报告

交通区位
锦里古街位于成都市武侯区城市核心区内,与成都各交通枢纽都距离均在8千米以内。 古街南连武侯祠大街,交通便利,与武侯祠仅一墙之隔,同时临近南郊公园和锦江,这些重要资源不仅塑造了优 美的环境,也为项目带来了大量人气。
锦里
总体定位
总体原则及规划目标 按照“修旧如旧、保护为主”,“原址原貌、落架重修”的规划建设原则,努力寻求历史
文化保护街区与现代商业成功结合的经营模式,打造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 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商业文化步行街。
平面布局
街道形态:是一种线性的动态空间,店铺以线性排列为主,通过小广场进行连接,并在重要的位置,中 间穿插景观小品,使整条街更加生动,灵趣。 空间排列:“街——广场——街——广场”。分割出的动静空间交融组织出了“开端——发展——高 潮——过渡”。
所有商户统一采用只租不售的方式经营; 在购物区和小吃区多以单层建筑为多; 酒吧区多为两层,面积在100-200平米左右; 客栈区域多数静态区,分为两层,一层做特色专卖店、 二层作为客栈,情趣盎然;
大门
1-锦里广 场 2-休闲购 物街、酒 吧 3-小吃街 4-购物住 宿区
锦里小吃
锦里小吃大搜罗:
荞面 三大炮 牛肉焦饼 黄醪糟 糖油果子 甜水面 凉面 卤菜 油炸臭豆腐 张飞牛肉 汤长发麻饼 春卷
锦里演艺
四川演艺
戏曲舞蹈: 水袖 茶艺:长嘴壶 川剧:皮金滚灯
变脸 汉唐乐舞:竹枝词 舞蹈:榕城锦巷
锦里演艺
古戏台定期上演川戏的经典剧目,戏台前会定期放映坝坝电影、趣味十足的民间婚礼展示, 游人可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客群和租金
管理模式
商家末位淘汰制度 对商家奖优罚劣、实行末位淘汰。量化考核总分为10分,每月结算一次。 凡是超过9.4分的商家均符合要求,而在9.4分以下的最后3位必须面对“惩 罚”。要么自行出街,要么增加房租。而对二前3名,则给予减免房租的奖 励。全市从亊文化产业活劢的产业卑位 Nhomakorabea5391 个

游成都锦里古街的感想

游成都锦里古街的感想

游成都锦里古街的感想
游成都锦里古街的感想:
一、历史文化
作为成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锦里古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底蕴。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明清风格建筑和传统的川菜文化,是一处非
常有价值的文化遗址。

二、建筑风格
锦里古街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工艺为主,主要以仿古建筑设计为
特点,展现了古代成都的风貌。

走在这里仿佛回到了那个传统的时代,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美食文化
锦里古街是川菜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

无论
是酥脆的麻花、还是香辣可口的串串,都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你想体
验地道成都美食,那么一定要来锦里古街逛逛。

四、民俗文化
锦里古街还沿袭了传统的川西民俗文化,包括手工艺制作、音乐舞蹈
等多种民俗文化活动。

在这里可以看到传统的蜡染、挑花、刺绣等手
工艺制品,感受到成都传统工艺的魅力。

五、商业氛围
与传统游览点不同的是,锦里古街不仅仅是一处文化遗址,同时也是一处商业区。

这里有着众多的小吃摊贩、手工艺品店、特产店等,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购物需求。

六、人文风情
锦里古街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处美丽的景点,更是一个饱含人文风情的地方。

在这里,你会感受到成都人热情好客、传统文化的底蕴,也可以体验到时尚的生活氛围。

总之,游成都锦里古街让人感慨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川菜文化和民俗文化,也能感受到成都江南水乡的浪漫与情调。

它所展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美食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氛围和人文风情,让人为之倾倒,流连忘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实践课程考察报告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 2011级环艺3班李宏文 2011110246 二○一四 2014年12 月目录第一部分:考察概况一、考察地点考察目的二、考察内容三、考察过程四、考察时间第二部分:考察过程(一)总体规划(二)局部设计(三)商业规划一、锦里考察过程(一)成都锦里古街总功能区实地考察(二)成都市武侯祠大街考察第三部分:考察总结一、对实地考察锦里的心得体会二、对锦里建筑规划设计的启发第一部分:考察概况一、二、考察目的:1、.一、项目概况历时三年打造的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的锦里民俗休闲街于 2004年11月1日正式开市,对各地游客开放。

古街位于成都市武侯祠旁,是成都市首座以传统川西古镇为建筑风格的旅游休闲街区,锦里跟武侯祠连为一体,进入锦里不需要买门票。

街区全长350余米,有茶坊、客栈、酒楼、酒吧、戏台、各种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等等,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其在深厚民俗文化根基上营造出的休闲气氛更值得细细回味。

二、锦里古街的管理模式二、考察内容:锦里古街的规划设计1、.锦里”位于武候祠一般保护区内,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最窄处约20米,街道宽度最宽处6米,平均宽度为3-4米,对聚集人流起到了关键作用,地块呈狭长条状,总用地9235平方米(约14亩)。

此地西靠武候祠刘备殿、三义庙、荷花池等,环境优美;东、北临611研究所,为普通现代多层建筑,环境视觉欠佳;南面紧接物候祠大街,交通便利。

古街以蜀汉文化为主线,使更多的人们了解、熟悉蜀汉文化,进而深入知晓蜀汉文化的延续、发展,同时也能达到旅游者观光、购物、食宿并参与有关文化活动,规划中的建筑采用清代风格,一切视觉范围内的内容,均具有古朴的、历史的情趣。

总体功能分区:饮食文化区:在原“三顾园”基础上改建而成,此处离文物建筑较远,符合消防要求,也对文化展示创造良好条件。

客店府第区:此区离文物建筑较近,用高低相间的常绿树、灌木遮挡,似隐非现,分而不离。

锦绣展示区:为锦里的中心区。

这里视野开阔,展示内容丰富。

向西蜀汉丞相孔明殿尽收眼底,其倒影入水中,使空间倍感开阔,波光摇曳,更具园林韵味。

新搬入的三义庙作为借景,使景观更为丰富。

向东设二层浮雕廊,既遮挡与此不协调的多层现代建筑,参观者又可从廊墙的浮雕上,看到四川从“蚕虫”开始的丝绸、锦缎的发展史;向北可从戏台下进入商业步行街,两边设蜀锦、蜀绣作坊展示区,把蜀锦、蜀绣生产实际,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让四川人、成都人、外地人及外国人充分了解四川省为何简称“蜀”的历史。

戏台上可演出地方小型戏曲,前面设广场,可让观光者参与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既可观戏、听曲,又可在此停留休闲,是一处多功能的广阔空间。

民间艺术文化区:该区可参观生产加工制作的各类工艺品,参观者获得参与的情趣。

从戏台下进入后,依次即可参观丝绸产品,观蜡染坊;观看中医看病、购川内名贵药材;买三国文化纪念品;参观诸葛井;看裱工房裱国画,并可书法名家和金石名家题字和刻印。

再往后可购有关三国文化书籍、字画等;参观民风民俗的工艺品,如做糖饼、打草鞋、纺棉花等等,最后是敬奉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四川盐亭人)、也是蚕桑丝绸的祖先——祖庙。

庙前有一小广场,从此可进入武候祠一般保护区。

此段街道狭窄,空间丰富多变,可再观《蜀都赋》所描写的市张列肆的景象。

交通组织:根据四周环境状况,将主入口大门设在南侧武候祠大街一面,并设门,其前后设人流集散位置,既方便人员进出又兼为武候祠消防通道。

从第一区至第三区广场,路宽4米,可满足消防车进出,再从广场西侧通过消防通道大门进入武候祠后区,方便消防。

从第三区戏台开始设约2米宽街,使人步行在街上有繁华热闹之感。

中间和后面设广场,可供人流集散。

路面用青、红砂石铺地,与古朴环境相谐调。

景观设计:“细微之处见精神”,古街从各个细节入手,让游客的一切视觉范围内的内容,均具有古朴的、历史的情趣。

2、.锦里古街招商及经营模式篇二:锦里调研报告锦里调研报告概况功能分区锦里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

建筑特色从地形和地域来看,山区、丘陵、江边、平地,以至川东、川南、川西、川北都各具特色;从民族来看,汉、藏、羌、彝、回、苗、瑶、纳西等又各具不同的民族风格;从社会功能来看,又有城市、集镇、农村、牧区等不同特点。

在建筑单体上,讲究因地制宜,以中轴线布局,通常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墙体多用篾笆夹杂着泥土筑就,屋顶采用青瓦坡式屋顶处理,以解决四川多雨季节的屋面排水问题。

住宅外墙多采用白色为基础色调,利于反光,弥补川西地区采光不足的缺陷;门窗以浅褐色或是枣红色为着色基调,与白墙相配,显得清新而淡雅。

雕梁画栋,飞檐斗角是川西民居不可或缺的元素,表达了巴蜀之地的婉约美和内敛气质。

最具精华之处是民居的院落,它在给人以领域感的同时又密切着邻里关系。

居住特点独特的地域风格首先,它体现在住宅布局中的开敞自由。

民居建筑特征是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基本组合单位是“院”,即由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头”房,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对称要求并不十分严格。

院内或屋后常有通风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并用檐廊或柱廊来联系各个房间,灵巧地组成街坊。

其次,这种风格表现在建筑造型上是轻盈精巧。

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民宅建筑多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自如。

建筑的梁柱断面较小,外墙体的高勒脚、半桩台,室内加木地板架空。

再次,川西民居的飘逸风格,表现在建筑色彩上是朴素淡雅。

川西平原植被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筑色彩十分朴素,多以冷色调为主。

瓦为青色、墙为粉色(或灰砖色、梁柱为茶褐色、门窗多为棕色(或木料本色)。

其重点装修部分是小门楼,俗称“龙门(或门道)”,但仍是以冷色调为至,常常“雕而不画”。

融环境为一体川西民居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

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

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用青厂条子作梁和门杠的。

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

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

亲情味浓厚川西人讲究礼节,喜好聚集娱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茶馆文化也因此而繁荣。

这一特点也突出地表现在居住方式和邻里关系上,有一种田园诗歌式的诗意。

这种亲情味表现在川西民居的建筑上。

如大小院落中的天井与宽屋檐,以及沿街住宅或店铺外的檐廊,便为居住者创造了一个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间”,供家人纳凉、妇女手工、小孩嬉戏、邻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来客之用,使邻里间得以充分交流对话,使蜀人深感“远亲不如近邻”。

兼容性较强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区域,据有关史料,大批移民入川先后发生过几次。

因此,川西居住文化也是一种兼容性较强的融合文化,其许多特色的形成,都是在不排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的结果。

并未因吸收外来文化而丢失传统,而是在兼容先进文化因素的过程中,形成了适合本地自然与经济条件的,独立形态的文化体系.是中国古代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

川西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和外部造型四川盆地内部浅丘密布,江河纵横,民居布局根据自然地形而不拘定式。

民居空间一般尺度不大,讲究小巧紧凑,平面形式以多重井院为主。

天井一般较狭窄,却兼具采光、通风、排水、晾晒等多重功能。

说河流走向影响,房屋轴线不像北方的四合院那样讲究正南正北。

“青瓦出檐长,穿斗白粉墙”是对川西民居造型的写照。

屋顶多为人字坡。

上铺小青瓦。

小青瓦屋顶的特点是透气性好,空气从数多细密的缝隙中进入室内却又感觉不到风,较好的解决了室内的潮湿问题屋顶出檐深远,既可以遮挡阳光辐射,又可以防止雨水冲刷墙面或渗入屋内。

民居采用木穿斗结构,深色木穿斗构件与白色的竹编夹泥墙,形成强烈而有趣的山墙构图。

川西住宅的各种类型前店后宅式;下店上宅式;平行二合院式;l型拐尺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大院套小院等形式。

街巷连接,院院相套,空间曲径通幽、步移景异。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

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

其余8类如下:①柱。

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

按所在位置有不同名称: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金柱),转角处的称角柱等。

柱有侧脚,即向中心倾斜;有生起,即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加高。

②额枋。

包括阑额(大额枋)、由额(小额枋或由额垫板)、普拍枋(平板枋)、屋内额、地伏、绰幕(后演化为雀替)等,是连接柱头或柱脚的水平构件。

③梁。

是承受屋顶重量的主要水平构件;上一梁较下一梁短,层层相叠,构成屋架。

最下一梁置于柱头上或与铺作组合。

梁按长短命名:长一椽的(一步架)称搭牵(单步梁),长两椽的称乳伏(双步梁),长四椽的称四椽伏(五架梁),乃至长八椽的称八椽伏(九架梁)。

最上一梁称平梁(三架梁),梁上立蜀柱(脊瓜柱)承脊椽(脊桁)。

显露的或在平暗(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伏。

明伏按外形分为直梁、月梁。

直梁四面平直;月梁经过艺术加工,形弯如弓。

隐蔽在平暗以上的梁,表面不必加工,称为草伏。

四阿(庑殿)屋顶和厦两头(歇山)屋顶两侧面所用垂直于主梁的梁称丁伏(顺梁或扒梁)。

在最下一梁之下安于两柱之间与梁平行的枋,称顺伏串(跨空随梁枋)。

明清时又有紧贴梁下的枋,称随梁枋。

④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

是各架梁之间的构件。

早期建筑,梁上安矮柱、驼峰或敦添,上安斗、襻间,承托上一梁首,又在梁首斜安托脚,斜托上架椽(檩)。

平梁上安蜀柱、叉手。

蜀柱头也安斗,用襻间,承脊椽,柱脚用合沓(角背)。

叉手原是立在平梁上,顶部相抵成人字形的一对斜撑,承托脊椽,通用于汉至唐。

晚唐五代起改用蜀柱承椽,叉手成为托在两侧加强稳定的构件,作用近于托脚。

明清官式建筑梁上均用短柱,按所在位置称上金瓜柱、下金瓜柱、脊瓜柱等。

柱下各用角背,并不用托脚、叉手。

当庑殿推山加长脊椽时,在椽头下另加一道平梁,称太平梁,梁上立一柱称雷公柱。

⑤替木。

与椽、枋平行,用于两构件对接的接口之下,以增加连接的强度,并产生缩短跨距的作用。

替木在唐宋是必用的,明清官式建筑已不用。

⑥椽和襻间。

椽是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件。

截面圆形的称椽(檩或桁),矩形的称承椽枋。

它的长度即是各间的间广(另加出榫),如遇出际(山面挑出),另增挑出长度。

至房角则于椽背上另加三角形生头木,使屋面纵向微呈曲线,与柱子生起相对应。

襻间用于椽下,是联系各梁架的重要构件,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有单材、两材、实拍等组合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