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

试论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
试论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93909621.html,

试论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作者:唐素珍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在现阶段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过程当中,国学经典类课程是其中非常重要

的一方面内容。我们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前小学课本教程开发和实践的具体需求和情况,引入更多国学经典特色文化内容,更好地打造一个传统文化的应用氛围,促使学生自身成长环境的有效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一、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们自身记忆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我们能够有效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融合,那么学生们就可以对国学经典类课程内容进行更好的体会,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自身人格的全面发展。从当前校本课程开发构建的角度来说,国学经典内容的应用本身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弘扬需求的实现,并且满足当前教育中德育方面的需求,促使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和发展。

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实现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自身语文素养,这也是当前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思路。国学经典类课程本身蕴含了深刻的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其中也涵盖了很多人文教育方面的内容和理念,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都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闪耀着文化的光辉。国学经典的传承也是对民族财富进行传承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当前小学阶段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个性很强,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引导,那么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当前教学活动开展中,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方面的引导相对有限。而通过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可以让学生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得到更好的引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从而达到促使学生受到有效德育的目的。另外,从人文素养的培养角度来说,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当中,相关国学经典涵盖了历史、自然、文化、社会、教育、道德、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很多格言、典故都朗朗上口,仔細品味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语感方面的提升和语言知识的积累,并且让他们的语文审美得到更好地提升。可以说,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关键的,同时也是当前小学阶段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探究方向。

二、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实践的思考

第一,在校园内部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空间。对于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来说,我们要想真正提升课程的效果,就必须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空间,融入更加深刻的国学传统文化经典内涵,让国学经典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500字作文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500字作文 记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为一步弘扬名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学习,自强 不息的优良品质,学校定于这个星期五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这天清晨,同学们早早来到教室,个个精神抖擞,背起了弟子规,老师还让我们演练几遍,并叮嘱我们比赛时不要紧张。叮铃铃,上 课铃响了,这也意味着诵读比赛开始了。我们排好队,慢慢走出去。来到阶梯教室门口,我们紧张的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 我听到报号老师叫:“现在是五年级一号班级出场。”我们怀着忐 忑不安的心情进了场。等所有人入场后,只听见沈鹏拿起话筒说完 了总序,接着,全班一起背完了“入则孝”,沈鹏又背起“泛爱众”中的第一排,全班同学有起伏的背完了“泛爱众”,这一章。诵读 完后班长用口令整整队,并向评委敬礼,接着,我班便出场。紧接着,其他班级也进行了诵读比赛。这次比赛,让我知道了一些重要 道理。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 八章的内容,我基本能按要求做到,但少数部分仍欠缺,如,父母 讲道理时,嫌??拢?庋?兔蛔龅父母教,须敬听。感谢学校给了我这 好的机会,让我明白,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宋词300首》。随手一翻,我发现我家墙上的字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本书上,一下子就爱不释 手了。天天读,天天背。 刚开始我背的很慢,妈妈见了,便和我一起背。妈妈不愧是大学生,指导背诵很有方法,她让我按词牌名去背。我先背《如梦令》,因为她节奏明快,短小精悍,非常好背。如吴潜的《如梦令·江上 绿杨芳草》:“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一束海棠花,昨夜 梦魂惊扰。惊晓,惊晓,窗外一声啼鸣。”这首词中“惊晓,惊晓...”的节奏令我大感兴趣。诸如此类的还有“休扫,休扫,管甚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小组、自评三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

最新-初中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精品

初中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篇一:中学生国学经典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中学生国学经典教育校本课程教材《水浒英雄正义考》第29章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第一节人物简介阮小五,绰号“短命二郎”,梁山排行中第二十九位,梁山八大水军头领第五位。 阮小五在阮氏三兄弟中排行第二。 他从小生长在石碣村,打渔谋生,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与兄弟一起打败何涛。 高俅率大军围断梁山,阮小五水中奋勇杀敌。 他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 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做细作,却被娄丞相所杀。 是梁山战死的最后一条好汉。 第二节人物故事在黄泥冈劫了生辰纲,当八人上梁山后,当时山寨主王伦却怕晁盖势力和能力太大,要他们下山投靠别处,阮小五便同众人杀了王伦,助晁盖坐上山寨主位置,自己坐上第八把交椅。 上山后官兵再来追众人,阮小五便和两兄弟于梁山水道把济州官兵引到一艘船,烧了敌船,帮助梁山好汉打败官兵。 上山安定之后阮小五立功亦不少,其中就在青州官兵攻梁山时亦帮助一众水军将领捉了敌军的凌振,最后在聚义时成为第二十九头领。 招安后阮小五随梁山人征方腊,一路战功甚多,最后一战他与李俊等水军头领扮做艄公带梁山好汉入城,与宋军里应外合,在城内放火,帮助宋军破了清溪,生擒方腊。 阮小五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 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随李俊去诈降,但阮小五却在混战之中被方军的娄丞相所杀。 第三节精彩片段且说晁盖,公孙胜,自从把火烧了庄阮,带同十数个庄客来到石碣村,半路上撞见三阮弟兄各执器械,却来接应到家。 七个人都在阮小五庄上。 那时阮小二已把老小搬入湖泊里,七人商议要去投梁山泊一事。 吴用道"见今李家道口有那旱地忽律朱贵在那里开酒店,招接四方好汉。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试论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93909621.html, 试论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作者:唐素珍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在现阶段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过程当中,国学经典类课程是其中非常重要 的一方面内容。我们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前小学课本教程开发和实践的具体需求和情况,引入更多国学经典特色文化内容,更好地打造一个传统文化的应用氛围,促使学生自身成长环境的有效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一、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们自身记忆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我们能够有效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融合,那么学生们就可以对国学经典类课程内容进行更好的体会,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自身人格的全面发展。从当前校本课程开发构建的角度来说,国学经典内容的应用本身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弘扬需求的实现,并且满足当前教育中德育方面的需求,促使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和发展。 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实现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自身语文素养,这也是当前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思路。国学经典类课程本身蕴含了深刻的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其中也涵盖了很多人文教育方面的内容和理念,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都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闪耀着文化的光辉。国学经典的传承也是对民族财富进行传承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当前小学阶段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个性很强,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引导,那么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当前教学活动开展中,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方面的引导相对有限。而通过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可以让学生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得到更好的引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从而达到促使学生受到有效德育的目的。另外,从人文素养的培养角度来说,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当中,相关国学经典涵盖了历史、自然、文化、社会、教育、道德、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很多格言、典故都朗朗上口,仔細品味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语感方面的提升和语言知识的积累,并且让他们的语文审美得到更好地提升。可以说,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关键的,同时也是当前小学阶段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探究方向。 二、小学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实践的思考 第一,在校园内部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空间。对于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来说,我们要想真正提升课程的效果,就必须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空间,融入更加深刻的国学传统文化经典内涵,让国学经典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

“国学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诵读经典,积累精华,陶冶情操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 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 课程指导思想: 贯彻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教师师德和知识积累;让青少年在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所积淀的精美华章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通过背诵积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本学期开始,我校开发“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全校实施。? 课程目标: 1、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毅力。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国学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4、通过师生同诵同写同讲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程内容: 1、自编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教材,诵读经典诗词、诸子典籍等。 2、开展丰富的诵读经典、书写经典、试讲经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发其对于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国学课与语文课相结合,并推荐优秀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目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 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1、勤于积累,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积累为主,逐步引导学生走向运用,使国学成为学生真正的营养。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丰富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国学,提高其学习国学的兴趣。 3、精选精读,取其精华的原则。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取其精华,去期糟粕,选读精彩华章,不全盘照搬。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 一、国学经典 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 2.古今贤文(劝学篇)................. (3) 3.古今贤文(真理篇)................. (4) 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 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 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 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 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 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 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 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 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以下是关于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 ·

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国学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 ·

新--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下面是我带来关于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

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德育经典校本教材 齐铁锋区第五十二中学校本教材编写组 编写说明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在各个领域创作出惊世之作的伟人,他们所留下的一份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像星斗辉煌 于当时,也像阳光灿烂于今天。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为数不多的一群人,但也是值得关注、值得崇拜、值得追随的一批人。他们用真理的力量涤荡我们的灵魂。他们所留下的杰作已成 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供我们一代一代分享下去。这些人,我们称之为大师,这些伟大 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经典。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真正的经典都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的为人处世。站在大师的肩上,我们能够看得更远;沿着他们开拓的道路,我们能 够前进得更快。 阅读经典,了解大师,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干百年来,大师们的经典著作 曾经影响了无数人。我们跨越时空地域的界限,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采撷菁华,在参考诸多名家推荐的必读书目的基础上,组织我校十余位优秀教师编写了这套《德育经典校本教材》C 本书从爱国报国、道德修养、勤学励志等领域中各选取了这些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它们曾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路标,了解并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本书用最浅显的文字诠释大师们的深邃思想,用最易懂的字句传递原著中绞尽脑汁才能读懂的理论,以最简洁的话语阐述伟大作品的精华,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汲取大师身上沉淀出的宝贵经验与智慧,走进一个神圣的精神殿堂。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 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本好书是一个由优美语言与闪光思想所构成的独特的世界,选择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品味一时,更可以受益一生。 20RR-11-28 爱国篇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德育经典校本教材之爱国报国篇 满江红?怒发冲冠 选文导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朝历代,许多志士仁人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让我们跟随抗金名将岳飞的脚步,走进他那饱含英雄之气的《满江红》,去领悟精 忠报国的真谛。 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怒发冲冠[1],凭[2]栏处,潇潇[3]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4],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⑸,八千里路云和月⑹。莫等闲[7],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8],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9]缺。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0] ! 注解

国学经典诵读总结

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把该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 一、诵读内容及方式 1、国学精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应作为诵读的重点,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也是诵读的重要篇目。 2、本学期主要以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为主。 3、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上的保证。

4、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组织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5、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二、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1、早读:早自习铃响后即读。 2、课前3分钟。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负责,各班利用每天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班主任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诵读比赛”、评选“诵读之星”等活动。 三、活动成效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坚持,我校经典诵读有了一些收获,主要表现在: 1、通过诵读,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诵读会心得

国学经典诵读会心得 不记得什么时候与书结的缘,仿佛是一件很久远的事情,我不想问因果,也不想问年月,只愿在这条阅读之路上慢慢前行,直到永远…… 与书初相识 沿着记忆的绳索向回眺望,终于于漫无边际的迷蒙中觅得了点点的星光,那是一种微小但却闪亮的光芒。 首先闯入脑海的,是一个小孩捧着姐姐的教科书一边听姐姐讲述书上那些有趣的故事,一边凝视着书上简笔画的插图,有“乌鸦喝水”、“狼与山羊”、“狐狸与乌鸦”等等。第一次听说这些新奇的故事,那些小动物的形象便深深地刻入了脑海。对善恶、美丑、好坏的判断也在那不经意间萌生,并一直延伸到了今天。 小时候的我对读书并不十分感兴趣,那时候只是对书上画的那些精美图画倍感稀罕。直到有一天,随母亲去外公家,在外公家的窗台上看到了一本破旧的《三国演义》,随手一翻,竟被里面的精彩情节所吸引。走的时候偷偷地将书塞进自己的书包,回到家里抽空便坐在门槛上读那“破书”。也许是第一次读长篇小说的原因吧,竟然有一种很过瘾的感觉,恨不得一口气将它读完。如今书中的文字早已模糊,只是对那时读书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自那以后,只要视野范围内有书可读,我便会贪婪地去攫取。尤其是《诗经》、《弟子规》、《三字经》那些国学经典,一律都不放过。 枯燥的书本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渴望已久的课堂,也盼到了发书那美妙的时刻。将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本捧在怀里,真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儿便是包书皮儿,那叫一个用心啊。

可是很快那股新鲜劲儿就过去了,课堂上听老师翻来覆去的讲语文,讲数学。久而久之,它们竟成了我最不愿看到的“朋友”。每天老师都会布置大量的抄写任务,就是从那书本上抄那些无聊的字词,一遍又一遍。有一次,我竟然抄着抄着就睡着了,醒来后,书上多了一道印痕。从此它在我的心中变得不再美丽,甚至有点反感呢。 小学,初中,高中。我无数次从噩梦中惊醒,都是因为这些枯燥而无聊的课本,那些曾经的美好哪儿去了啊?直到有一天,我走进了大学的校门,才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因为从那一刻起,我又重新拥抱了书的海洋,看到学校图书馆里那密密麻麻的图书,我方才认识到自己先前看过的那些书,不过是九牛之一毛。 《大学》、《中庸》、《儒林外史》……那些曾经熟悉而又遥远的朋友,又开始向我招手。我记不清那一天在图书馆呆了多长时间,也不记得到底看到了多少本可爱的书籍,只是那天晚上的梦不再是恶梦了,我像鸟儿飞向了蓝天,像鱼儿跃进了湖海。每到过礼拜的时候,同学们相继出去逛街,购物。而我却心甘情愿地泡在我的书海世界里。 从此,“枯燥”二字便越来越淡了;图书馆的阅览室里便又多了一个如饥似渴的身影。 经典的力量 时光荏苒,转眼角色就变了,从一个学生变成了老师。曾经的理想渐行渐远,书也离我越来越远,大学时期读的那些中外名著,也慢慢的在粗茶淡饭之中当咸菜就着吃光了。新家的书架上摆着几本崭新的经典名著,但也只是摆着而已,书成了纯粹的装饰品,成了被遗忘在角落里的风景。 其实一本书就是一种人生,经历了无数次的朝朝暮暮,繁华与凋落后,仍觉得读书才是人生最美的事情。 春日的午后,慵懒地坐在阳台上晒太阳,饮一杯茶茗,享受着人生,顺手从书架上抄出一本《道德经》。看着看着,竟然有了一种忘身世外的飘渺感,那些经典的文字竟深深的激荡着我的心灵: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 主讲教师:各年级国学科老师 教学材料:经典《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6课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 具体方案 一、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经典诵读资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过程与方法: 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4、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促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2017年国学兴趣小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读、诵、议、评”,使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中华文化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研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的文化校园;通过研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师生民族情感,增强爱国意识,树立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远大志向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5)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6)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国学经典教材中的诗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预备铃前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5分钟。 五、诵读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学生兴趣是确保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明德学校 2017年2月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

国学经典活动总结 篇一:国学经典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劳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本学期,我们联合校继续深入开展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增广贤文》、古诗词等为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一学期以来,我们联合校以各中心校为单位,积极开展师生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随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早读前20分钟的时间,开展“课前一

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举办诵读比赛,激发热情。各中心校利用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比赛,本学期,各中心校举办 了两次大型的经典诵读比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3、发放读书积累卡。各年级每位学生都有一份读书积累卡。 三、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1、各班级根据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数量的多少涂星级读书积累卡。作为评比星级少年的依据。 2、5月中旬,联合校组织人员对各中心小学的国学诵读情况进行了督促量化,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各学校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和鼓励。 总之,诵读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XX---XX学年下学期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 学校工作计划)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W-JH-053654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Implementation pla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

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小组、自评”三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

2020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2020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20xx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一)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 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 主讲教师:各年级班主任 教学材料:《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经典《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6课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 具体方案 一、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经典诵读资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方法: 1、全体学生能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4、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促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7、全体语文老师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资源共享,认真上好校本课。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3、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4、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二、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1、课程内容 自编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含《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部分初中生必背古诗文篇目、《弟子规》《三字经》《论语》。 内容安排: 年级内容 一年级《星河小学书香校园之经典诵读篇目》经典诵读一、二级内容 二年级《星河小学书香校园之经典诵读篇目》经典诵读三、四级内容 三年级《星河小学书香校园之经典诵读篇目》经典诵读五、六级内容 四年级《星河小学书香校园之经典诵读篇目》经典诵读七、八级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社团总结

陈庄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及其社团学期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同时也相继成立了国学经典诵读社团。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及社团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如下工作: 一、树立统一诵读目标 学校成立了国学诵读活动工作小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诵读时间;保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二、将课程渗透孩子心中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社团进行文化浸润。在社团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心理教育,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本学期,我们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形成社团,引入学生学习生活。一至六年级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结合我们过去编写的校本经典古诗诵读读本开展活动。

三、将课程融入教师教学中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每周的社团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社团活动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而在经典诵读及社团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开展古诗文诵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四、用活动推进发展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校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来温润推进。我们开展了“诵经典、庆六一”的校园活动、有趣的手抄报活动。一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 二、关注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既然国学经典诵读已经作为课程,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总之,任重而道远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