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训练之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合集下载

(整理)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

(整理)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儿童期个体的心理发展B从婴儿到成年的认知发展C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D从出生到死亡的人格变化2、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A心理的种系发展B心理的种族发展C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D个体心理发展3、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B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C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变化D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变化4、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A人群中每个人的心里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5、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

A从出生到幼儿期B从幼儿期到童年期C从童年期到青春期D从青春期到青年期6、第二发展加速期是指()。

A幼儿期B童年期C青春发育期D青年期7、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

A只有连续性,没有阶段性B只有阶段性,没有连续性C既没有连续性,有没有阶段性D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8、普莱尔(W.Preyer)是()的奠基人。

A科学心理学B科学儿童心理学C科学发展心理学D科学社会心理学9、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冯特B奥尔波特C普莱尔D弗洛伊德10、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年。

A1879 B1882 C1900 D190511、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

A达尔文于1876年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B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成立心理学实验室C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D霍尔于1922年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12、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

A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名称B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C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D1922年霍尔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13、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 五、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 六、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 七、发展心理学简史
❖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1882年发 表《儿童心理》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 志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 一、新生儿的发展(出生—1个月) ❖ 1、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 无条件反射:具有明显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第二类没有明显适应价值
观测的设计方式。 ❖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 3、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发展的相似性
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探查发展的差异性的跨 文化比较研究。
❖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 (三)研究方法的整合
❖ (四)训练研究与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三、心理发展的动因★
四、婴儿的认知发展
婴儿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思维等认 识过程
❖ 1、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 熟的心理过程。
(1)婴儿感觉的发展 视觉技能的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 颜色视觉、对光的觉察和视觉敏锐度
❖ 听觉的发展:听觉辨别能力(感受抚慰、警觉、痛 苦)、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等。
2、幼儿期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所提问题类型的
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 所提问题变化:是什么 为什么 幼儿概括能力发展:实物 类概念 幼儿分类能力四级水平:不能把握事物的某种
特点;感知特征;知识和经验;概念分类 3、幼儿想象的发展:
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通过通过良好教育和训练,幼儿的长征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 新颖、神奇、超越性、指向未来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之发展心理学必背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之发展心理学必背
11、.心理发展的历程
要点:(1)、心里发展的阶段论与联系论(领会)
①阶段论:阶段论认为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可连续的分阶段进行。
规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年龄心里素质不同。
②连续论:主张――心里发展是连续的
12、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识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划分。
(3)、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地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研究方式-①组群研究与个案研究:将纵向研究应用于单一的特殊被试者身上的追踪研究。
②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因任务要求不同跨文化比较研究
9、.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2)试验法(3)访谈法(4)临床法
10、.心里发展的动力: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欺负与被欺负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生理发育高峰
生理机能的变化
性的发育和成熟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记忆的发展
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种水平,6个阶段)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一、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主要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独立行走★
二、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1、感知觉发展(研究方法的突破、视觉发展、空间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儿童心理学创始人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最终5篇)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最终5篇)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最终5篇)第一篇: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2、心理发展包含如下方面的内容:★心理的种系发展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扁.一般认为,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

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叫比较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指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3、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

4、心理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等方面。

★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两大重点问题:一是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二是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6、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一,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第二,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第三,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第四,“关键期”问题。

7、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横向研究设计横向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发展心理研究大多采用横向研究设计。

1.横向研究设计的优点:适用性和时效性。

2.横向研究设计的缺点:人为的联结性和可能存在组群效应:★纵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1.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2.纵向研究设计的缺点★纵横交叉研究设计首先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再对这些被试者进行纵向跟踪研究。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P181)1.简述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P181)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习题3)。

2.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P18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有(习题222):①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②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③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④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什么?(P184)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习题12)。

4.横断研究的定义是什么?(P185)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习题13)。

5.纵向研究的定义是什么?(P185)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习题15)。

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6.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是什么?(P186)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习题19)。

属于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有(习题232):①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②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7.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P187)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发展心理学3第三章要点一

发展心理学3第三章要点一

---------------------------------------------------------------最新资料推荐------------------------------------------------------发展心理学3第三章要点一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理论(重点一)一、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发展观是什么?他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1、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属于无意识的东西,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它的活动遵循快乐原则,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越大,婴儿几乎完全处于本我状态。

自我是意识部分,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个体要与世界进行交流,就必须通过自我,自我要遵循现实原则,岁儿童年龄的增长,自我在其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超我包括两个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良心具有惩罚性的功能,但儿童有某种坏行为时,良心就会使他有犯罪感,而自我理想则具有积极的功能,它使得儿童积极向上,臻于至善。

超我代表着人类的道德标准和发展的高级方向,体现着至善原则2、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是以性为划分依据的。

1 / 8他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 0~1 岁( 2)肛门期 1~3 岁( 3)前生殖器期 3~6岁( 4)潜伏期 6~11 岁( 5)青春期从 11~13 岁开始。

二、艾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什么?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了生活因素的影响,也考虑到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认为,个体的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

第一阶段:婴儿期 0-2 岁,发展矛盾:信任对怀疑。

发展任务: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 2-4 岁,发展矛盾:自主对羞怯。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第三部分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一、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2.心理发展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心理发展包含以下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从狭义而言,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3.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二、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多种特殊的性质,可归纳为如下几种基本性质:1.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的先后顺序)。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

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为第二个发展加速期)。

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5.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四、各种发展心理学派都必须对如下一些问题作出阐述:1.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空间是以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2.心理的连续不断发展与阶段性跳跃之间是如何有机统一起来的;3.在心理发展中个体的自主生成、自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是怎样取得平衡的;4.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各自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与发展可塑性的关系如何。

五、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

六、1.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物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科学獐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2.20世纪中期以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演变和增新的时期。

3.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地位。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5篇)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5篇)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5篇)第一篇: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P18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

一般的发展趋势是,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为平稳发展期,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成人期处于缓慢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呈下降趋势。

(五)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P182)个体心理随时间而不断发展变化,呈现出发展的连续性进程。

就发展的全程而言,又按不同心理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区分为数个发展阶段,称为阶段性。

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两者统一的过程。

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三)相互作用论(P186-P187)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心;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认为人的认识既不是来源于主体之外的客体,也不是来源于独立于客体的主体,而是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论注重的是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以什么关系发生作用,深入到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企图揭示其间的内在机制。

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87页-190页)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次:学号:姓名:成绩:……………………………………………………………精品资料推荐…………………………………………………单项训练之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部分一、单选题1、最先卓有成效地运用临床法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霍尔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普莱尔2、在同一时间内考查不同年龄组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研究叫做( )。

(A)纵向研究 (B)横断研究 (C)个案研究 (D)追踪研究3、如果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归纳来解决问题,那么这样的儿童的认知就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4、皮亚杰认为幼儿期儿童的思维带有明显的( )性。

(A)直观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抽象概括性 (D)都有5、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 )。

(A)环境 (B)遗传 (C)性本能 (D)超我6、在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中,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与自我同一性混乱相冲突的时期是( )。

(A)儿童早期 (B)学前期 (C)青年期 (D)成年早期7、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区别在于( )。

(A)他承认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作用 (B)是否承认儿童发展的阶段性(C)是否属于环境决定论 (D)没有区别8、下列属于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观点有( )。

(A)心理发展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矛盾运动 (B)心理发展是平衡的,不间断的(C)心理发展是匀速的 (D)心理发展只有量变,没有质变10、最近发展区是指( )。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 (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D)在指导下解决问题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13、整体而言,儿童身体发展具有( )。

(A)匀速性 (B)非匀速性 (C)突变性 (D)平缓性15、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其中"中心外周指向"是指( )。

(A)大小原则 (B)上下原则 (C)远近原则 (D)里外原则16、( )等都是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

(A)习惯化范式和手眼协调范式 (B)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C)手眼协调范式和优先位移范式 (D)手眼协调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17、( )使用视崖装置实验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A)吉布森 (B)范兹 (C)洛克 (D)詹姆斯18、美国人工“野孩”的个案研究公布以后,对( )理论的冲击最大。

(A)班杜拉的模仿理论 (B)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理论 (C)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 (D)斯金纳的强化说19、儿童身体发展遵循“近远原则”的含义是( )。

(A)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B)儿童运动的发展顺序是从躯干向四肢(C)先发展手指和脚趾的小肌肉运动 (D)通过不同范围的活动促进儿童身体发展20、根据托马斯-切斯关于儿童气质类型的划分,( )的儿童行为反应积极,所以更容易得到成人的最大的关怀和喜爱。

(A)容易型 (B)困难型 (C)迟缓型 (D)混合型21、( )的形成是人最初的社会稳定交往的开始。

(A)气质 (B)依恋 (C)思维 (D)情感22、婴儿依恋的性质最根本的取决于( )。

(A)婴儿的体型 (B)婴儿的气质 (C)与婴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 (D)与其他家庭成员有关的母亲的行为23、皮亚杰的单的判断的三个阶段中( )又叫做道德相对主义。

(A)前道德判断阶段 (B)他律道德判断阶段(C)自律道德判断阶段 (D)完全道德判断阶段24、( )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

(A)理解记忆 (B)意义记忆 (C)抽象记忆 (D)有意记忆26、( )是个性发展水平的标志。

(A)情绪特点 (B)自我意识 (C)日常心态 (D)社会关系27、( )是自我意识、心理自我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

(A)青春期到青年后期(B)少年期到青年后期(C)青年期到成年早期 (D)少年期到成年早期28、人的“第二个青春期”是指( )。

(A)青少年时期 (B)更年期 (C)成年中期 (D)成年晚期29、( )流体智力发展达到最高峰。

(A)青少年期 (B)中年早期 (C)中年晚期 (D)老年期30、( )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A)习惯化 (B)去习惯化 (C)二次习惯化 (D)习惯化范式二、多选题31、以下属于心理发展的阶段论的观点有( )。

(A)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连续的 (B)不同年龄阶段有其特定的质的表现(C)心理发展是连续的 (D)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32、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表现出( )。

(A)获得概念的稳定性(B)能够进行逻辑思维(C)思维具有可逆性 (D)不能摆脱知觉的局限35、以下关于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育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 (B)在适当的时期,教育具有重要作用(C)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制约教育方法的选择 (D)从宏观上看,教育决定心理发展38、乔姆斯基的语言形成理论中的LAD指的是( )。

(A)感知和传达语言的装置 (B)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 (C)语法转换装置 (D)高级神经活动装置40、按照鲍尔比的划分,依恋的发展经历了( )的发展阶段。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C)一般情感联结阶段 (D)特殊情感联结阶段41、通过游戏幼儿的( )可以得到发展。

(A)各种心理过程 (B)社会性 (C)道德感 (D)身体素质42、幼儿期以( )记忆为主。

(A)无意识记忆 (B)语词记忆 (C)机械记忆 (D)形象记忆43、以下属于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的是( )。

(A)学习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活动 (B)思维活动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C)开始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掌握书面语言 (D)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45、反抗期的共同特点是( )。

(A)旨在打破依赖与权威之间的平衡 (B)伴有青春期烦躁 (C)争取活动自主权 (D)寻求独立自主46、成熟的自我意识有( )特征。

(A)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 (B)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C)能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D)能理解别人的处境和困难48、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具有( )。

(A)衰退性 (B)稳定性 (C)变化性 (D)超前性49、下面哪些任务是要在中年期完成的( )。

(A)生儿育女 (B)获得同一感 (C)养育子女 (D)避免停滞感第二部分一、单选题1、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一个婴儿的传略>>的作者是( )P117A 普莱尔B 达尔文C 弗洛伊德D 施太伦3、艾里克森划分个体心理发展的标准是( )P124A 里比多B 认知发展C 内分泌D 人格特征4、最早出现、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 )P134A 感知觉B 记忆C 思维D 动作5、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P136A 视觉B 听觉C 味觉D 嗅觉6、生成转化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 )P137A 乔姆斯基B 斯金纳C 班杜拉D 布鲁纳7、儿童可以掌握全部母语的全部发音是在( )P138A 2岁B 3岁C 4岁D 6-7岁8、许多儿童要到多少岁才能准确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P140A 2岁B 3岁C 4岁D 6-7岁10、自我同一性的理论是由( )提出P124A 普莱尔B 达尔文C 艾里克森D 施太伦11、中年斯是指( )P160A 25-35岁B 28-35岁C 25-50岁D 35-60岁12、老年期指( )P162A 大于50岁B 大于55岁C 大于60岁D 大于65岁13、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水平属于( )P153A 具体形象思维B 直觉思维C 形象思维D 形式运算水平思维14、第二反抗期常见于( )P154A 三四岁幼儿B 小学阶段C 初中阶段D 高中阶段15、游戏是幼儿的( )P139A 先天遗传本能B 自我意识的表现C 主导活动D 个性倾向性16、吉布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通过( )设计了实验P136A 视崖B 刺激偏爱程度C 纵向追踪D 间接观察17、儿童的第一反抗期多出现在( )P154A 婴儿期B 幼儿期C 童年期D 少年期18、儿童记忆发展的质变标志是( )P146A 机械记忆B 理解记忆C 无理解记忆D 有意识记忆19、个体发展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 )P117A 社会心理学B 比较心理学C 个体心理发展学D 民族心理学20、艾里克森将个体的一生划分为( )P125A 4个B 6个C 7个D 8个21、婴儿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常出现在( )P139A 6个月B 8个月C 1周岁未D 2-3岁22、从总体看,幼儿平均每天可获得( )个词P140A 2-3个B 3-4个C 4-5个D 5-6个23、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P139A 婴儿期B 幼儿期C 童年期D 少年期24、中年期两类智力的发展模式是( )P162A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B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C 流体智力与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晶体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D 流体智力与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晶体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5、Parten从社会性协同角度把儿童游戏分为( )个等级P140A 4B 6C 8D 10二、多选题3、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有( )P133A 从分化向整体发展B 从不随意向随意动作发展C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D 具有一定的顺序性4、提示婴儿感知能力的研究方法有( )P134A 习惯化范式B 观察法C 纵向研究D 优先注视范式6、幼儿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有( )P142A 一定的计划性B 不清晰性C 易变性D 一定的预见性7、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过程包括( )P145A 前道德判断阶段B 他道德阶段C 自律道德阶段D 公德阶段9、记忆的策略主要有( )P147A 复述B 归类C 系列化D 联想10、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包括( )P124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12、老化最快的感觉有( )P161,164A 视觉B 味觉C 听觉D 嗅觉15、在儿童个性形成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P144A 自我意识的发展B 道德意识的发展C 家庭教育D 学校教育16、属于流体智力的有( )P167A 知觉速度B 机械记忆C 常识D 言语理解17、属于晶体智力的有( )P167A 词汇概念B 机械记忆C 常识D 言语理解18、老年人人格改变的大体趋向有( )P167A 不安全感和孤独感B 刻板谨慎、适应性差C 保守D 爱回忆往事21、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有( )P123A 遗传因素B 父母因素C 学校因素D 环境因素24、对婴儿期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是( )P133A 说话B 手的抓握动作C 模仿动作D 独立行走25、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有( )P132A 言语的发展B 动作的发展C 思维的发展D 感知觉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