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蚂蚁的行为

合集下载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案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探究蚂蚁的行为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基本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 观察和分析蚂蚁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1. 蚂蚁的生长发育过程。

2. 蚂蚁的通讯方式。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蚂蚁标本或蚂蚁观察盒。

3. 放大镜。

4. 记录纸、画笔等。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蚂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蚂蚁。

2. 提问:“你们对蚂蚁有什么了解?蚂蚁有哪些特点?”3.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Step 2:蚂蚁的基本知识(5分钟)1. 利用PPT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如群居、觅食、护卵等。

2. 学生跟随PPT内容进行学习,提问互动。

Step 3:观察蚂蚁(10分钟)1. 发放蚂蚁标本或蚂蚁观察盒,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 观察蚂蚁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卵、幼虫、蛹、成虫等。

3.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蚂蚁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Step 4:蚂蚁的通讯方式(5分钟)1. 利用PPT讲解蚂蚁的通讯方式,如气味、触角等。

2. 学生跟随PPT内容进行学习,提问互动。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蚂蚁的行为特点和生长发育过程。

3.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蚂蚁和生态环境?”4.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蚂蚁的基本知识和行为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观察蚂蚁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观察能力。

3. 学生对蚂蚁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进行蚂蚁知识讲座,加深学生对蚂蚁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蚂蚁观察实践活动,如户外观察、蚂蚁饲养等。

3. 开展蚂蚁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蚂蚁的行为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蚂蚁的行为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设计背景说明:本节课是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里面的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蚂蚁的其他行为”。

“列举动物的行为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动物的取食、迁徙、繁殖等等,学生都不陌生。

教材首先根据各种行为对动物的作用,简单介绍了动物的觅食行为、繁殖行为等,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动物本身的意义。

学习本节棵,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探究的一般步骤,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我确定如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体验用观察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2)设计“蚂蚁的取食行为”的实验方案,体验用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1)体验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亲身体验观察法和实验法,比较这两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2)、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强化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体会合作与集体的作用,体验到了小组的协作与乐趣。

教学重点:使用观察法观察蚂蚁的行为教学难点:“探究蚂蚁取食行为”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教法:探究、启发、讲授学法:讨论、交流课前准备:糖或面包、盐、放大镜、玻璃瓶、蚂蚁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巧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蚂蚁行为有关的视频短片,激发学生兴趣,从中了解到像蚂蚁这么小的动物,力量确如此之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

二、教学环节与步骤(一)复习提问1.回顾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并比较说明这两种行为的异同,举例加深理解。

2.提出课前布置的探究实验:“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说明在探究过程中要进行的内容以及采用的形式,说明评价的意义。

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

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

探究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目的要求:1.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2.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3.体验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材料器具:透明可乐瓶、玻璃板、放大镜、砂糖、面包屑方法步骤:1.在校园或其它便利的地方寻找一个蚂蚁窝。

2.不要干扰蚂蚁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

连续观察一星期,记录所观察的蚂蚁的各种行为。

3.利用一个旧的可乐瓶,剪去上半段,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土壤盖在可乐瓶的土壤上。

4.捕捉10只蚂蚁,放进可乐瓶。

投放少许食物,盖上玻璃板,放置在暗处。

5.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例如设计“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的研究活动。

注意保持土壤合适的温度。

【讨论】1.你观察到了蚂蚁的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对于蚂蚁的生活有何意义?2.你设计什么样的方案来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通过探究,你认为蚂蚁的食性有什么特点?3.你是怎样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的?4.蚂蚁和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讨论:(1)蚂蚁的行为对于蚂蚁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蚂蚁和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结论:蚂蚁是通过性外激素来觅食的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方案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作出假设: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们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

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因此,我提出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的。

具体实验:1、实验材料:纸片、面包屑、蚂蚁2、实验步骤:(1)把面包屑放在地面上,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一两只蚂蚁接近来侦察食物,要记住侦察蚁来的时候的毕经之路。

(2)等侦察蚁侦察完毕后,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的毕经之路,然后跟着蚂蚁返回蚁穴。

(3)等到看见大批蚂蚁工蚁出动要去搬食物的时候,返回放面包屑的地方,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排列成以面包屑为圆心的圆形。

(4)观察蚂蚁的行动分析结果:蚂蚁在纸片围成的圆形上或者到处乱走,或者沿着纸片不停地转圈,只有少数蚂蚁发现了食物。

探究蚂蚁的行为

探究蚂蚁的行为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第2 课时对蚂蚁的探究实验。

实验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观察和实验是动物行为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材安排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和感受科学研究的氛围。

这一节课在内容上是对上一课时知识的深化,同时也是为在今后生物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了解了动物的行为,所以希望亲自动手探究动物的行为来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并且通过活动情况的交流和对比,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

【设计理念】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迅速的青春期,思维活跃。

同时又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

依据这一心理年龄特征,以情感发展为基础,重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合理地保证学生动手实践,呈现新颖、生动、亲切、有趣、平等的教学氛围和形式。

例如: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要求学生课堂互相评价、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动物的行为2、初步学会观察、探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3、能够对活动的情况进行交流和质疑。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探究动物行为和交流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探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和感受科学研究氛围,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该实验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体会到分工与合作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实验活动过程的设计,实验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

2、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方法、态度等内容的恰当评价。

二、教学突破在学生制定计划时,结合《生物探究报告》,让学生自主发挥,教师适当引导。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参与,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表达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成果,然后一起讨论、归纳、总结他们的收获和感受。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案

探究蚂蚁的行为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探究蚂蚁的行为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年级水平:小学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 学会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行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蚂蚁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 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行为。

教学难点:1. 蚂蚁的行为特点和习性的理解。

2. 观察和记录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蚂蚁观察箱或蚂蚁标本。

2. 观察记录表。

3. 彩色笔或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蚂蚁是我们常见的昆虫,你们对蚂蚁有什么了解呢?2. 学生分享对蚂蚁的认识。

二、探究蚂蚁的基本特征(10分钟)1. 展示蚂蚁标本或观察箱,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

2. 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包括头、胸、腹三部分,以及触角、足等特征。

3.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蚂蚁特征。

三、观察蚂蚁的行为(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蚂蚁在观察箱中的行为,如寻找食物、交流、搬运等。

2. 学生用观察记录表记录蚂蚁的行为。

3.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蚂蚁的行为细节,如触角的运用、足的运动等。

四、总结与讨论(5分钟)1.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蚂蚁行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蚂蚁的行为特点和习性。

3.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蚂蚁行为进行角色扮演,如蚂蚁搬运食物。

2. 学生展示角色扮演,并解释蚂蚁行为的含义。

3. 教师评价学生的角色扮演和解释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和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并记录下来,以便于总结和讨论。

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蚂蚁的行为特点和习性。

六、观察蚂蚁的通讯方式(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蚂蚁如何通过触角进行交流。

2. 学生用观察记录表记录蚂蚁的通讯行为。

3. 教师解释蚂蚁通讯的基本原理,如触角的作用、信息素的释放等。

小学三年级作文小小调查员观察一只蚂蚁的行为的观察日记

小学三年级作文小小调查员观察一只蚂蚁的行为的观察日记

小小调查员观察一只蚂蚁的行为的观察日记今天,我担任了小小调查员的角色,决定观察一只蚂蚁的行为。


来到花园里,静静地躲在花丛中,准备开始我的观察。

待了一会儿,我终于看到了一只活泼的小蚂蚁。

它身体黑黑的,小
小的像一粒米。

我把眼睛紧紧地盯着它,准备观察一下它的动作。

首先,小蚂蚁慢慢地爬行,好像是在寻找什么。

它的触角不停地摆动,好像是在嗅探周围的气味。

我猜想它是在找食物呢。

接着,小蚂蚁突然停下来了。

它的前腿轻快地挥动着,好像在和其
他蚂蚁交谈。

我看到,小蚂蚁在和它的同伴传递一些信息。

它们好像
用触角触碰彼此,然后又迅速离开了。

不一会儿,小蚂蚁又开始行动了。

这次,它身上背着一个叶子,好
像在搬运东西。

我特别好奇,蚂蚁身体这么小,怎么能够扛起一个叶
子呢?我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它的嘴巴夹着叶子的边缘,不停地走动。

我觉得,蚂蚁真是太厉害了,身体虽小,但是力量却十分强大。

快乐而充实的观察结束了!通过观察,我发现了小蚂蚁们勤劳、聪
明的一面。

它们不仅能够找到食物,还能够用自己的智慧沟通和搬运。

我深深地被小蚂蚁们的行为所打动。

这次观察,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也更加想了解更多动物的行为。

作为小小调查员,我决定以后还会继续观察其他动物的行为,以便更
好地了解它们,为保护它们提供帮助。

初2年级科学实验:观察蚂蚁的行为

初2年级科学实验:观察蚂蚁的行为

初2年级科学实验:观察蚂蚁的行为在初二年级科学实验中,我们有幸能够观察蚂蚁的行为。

蚂蚁,这些小小的生物,在我们看来或许平凡,但它们的生活却充满了奇妙与探索。

我们放置了一些蚂蚁在一个透明的容器里,并观察了它们的活动。

刚开始,蚂蚁们显得有些迷茫。

它们在容器内来回踱步,不停地触碰到容器的边缘,仿佛试图找到一条通向外面世界的路。

我们注意到,蚂蚁们似乎能够通过触碰来沟通,它们不时会停下来,用触角触碰其他蚂蚁,好像在传递某种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蚂蚁们开始展示出组织和秩序。

它们似乎按照某种既定的规律行动,有些蚂蚁负责寻找食物,有些则负责清理巢穴。

我们注意到,在发现食物后,蚂蚁会回到巢穴,然后再带领其他蚂蚁前往食物的地点。

这种分工合作令人惊叹,展示了蚂蚁社会的高度组织性。

更令人惊奇的是,蚂蚁们的智慧和记忆能力。

在实验的不同阶段,我们逐渐加入了一些障碍物,看看蚂蚁们如何应对。

起初,蚂蚁们可能会受到困扰,但很快它们学会了绕过障碍物,甚至寻找更短的路径来达到目的地。

这表明蚂蚁不仅能够简单地遵循规律,还具备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观察蚂蚁的行为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它们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还让我们对生物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蚂蚁的团队合作、信息传递、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让我们惊叹不已。

这些看似简单的昆虫,背后却蕴含了如此丰富和复杂的生命力量和智慧。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学到了不少关于生物行为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知识。

这不仅是一次科学实验,更是一次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和学习之旅。

蚂蚁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微小的生命中,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和探索的空间。

小学三年级作文深入了解蚂蚁观察蚂蚁的社会行为的观察日记

小学三年级作文深入了解蚂蚁观察蚂蚁的社会行为的观察日记

深入了解蚂蚁观察蚂蚁的社会行为的观察日记深入了解蚂蚁——观察蚂蚁的社会行为的观察日记今天我去了公园,看见了一只很小很小的蚂蚁。

我决定仔细观察一下蚂蚁的社会行为,看看它们是如何生活和工作的。

第一天:我看到一只小小的蚂蚁在找食物。

它来回爬行,看起来非常有条理。

它们的腿特别细小而灵活,好像是在跳舞。

当它找到一颗蓝莓时,它用它的强壮的脸颊把蓝莓咬起来。

然后,蚂蚁把食物抱回了它的家。

第二天: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我看到了一条长队的蚂蚁,它们一排排地前进。

它们好像是在举行一个队列游行!我猜它们是在为蚂蚁家族搬家。

每只蚂蚁都背着一点点食物,看起来有点辛苦。

但是,它们没有放弃,始终团结一致地往前走。

第三天:我今天发现了一只懒洋洋的蚂蚁。

它发现了一块大蜜糖,它很快地把这块蜜糖吃完,接着就昏昏地睡着了。

其他蚂蚁看见它后,不停地摇晃它,希望它醒来。

最后终于有只蚂蚁稍微用力一点地咬了它一下,稍微惊醒了它。

它被吓了一跳,急忙跑走了。

第四天:我在大树下观察到蚂蚁的生活。

我发现一只蚂蚁正围绕着枯叶来回跑动。

原来,它在向其他蚂蚁告诉有一片美味的食物。

立刻,蚂蚁们纷纷相聚,开始合作一起搬运食物。

我被它们的努力和团队精神所感动。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我深入了解了蚂蚁的社会行为。

虽然它们小小的,但它们相互帮助,井然有序地工作和生活。

我非常惊叹于蚂蚁的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

从此以后,我更加尊重和关注身边的生物,希望能向蚂蚁学习,做一个勤劳和团结的小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蚂蚁的行为
实验日期实验班级姓名
【活动原理】法布尔主要用观察法研究昆虫,这种方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时,不能对动物施加任何外界影响或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在精确、仔细、真实的反复观察中,要认真地做好记录。

而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则是在对研究对象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后,再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这些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

在这个活动中,你将尝试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探究蚂蚁的行为。

【活动目标】
1.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体验用观察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2.实验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体验用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材料器具】
透明可乐瓶、纱布或玻璃板、放大镜、砂糖、面包屑等。

【方法步骤】
1.利用观察法研究蚂蚁的行为
(1)在校园或其他便利的地方寻找一个蚂蚁窝。

(2)不要干扰蚂蚁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

连续观察1星期,每天可以观察2~3次,将观察到的蚂蚁行为都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利用实验法探究蚂蚁的行为
(1)剪去可乐瓶的上半段,装入一些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蚁穴土壤覆盖在上面。

捕捉10只蚂蚁及其蚁卵和幼虫(最好有蚁后),放置在上述的装置中,盖上两层纱布或玻璃板,置于暗处饲养。

注意保持土壤合适的湿度。

3.捕捉10只蚂蚁(最好有蚁后)以及蚁卵和幼虫等,放进塑料瓶中,投放少许食物,盖上玻璃板,放置在暗处。

4.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

1.在自然观察中,你组观察到蚂蚁的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对蚂蚁的生活有何意义?
2.通过探究,你组认为蚂蚁的食性有什么特点?
3.通过实验观察,你认为蚂蚁是怎样捕食的?
【思考】
1.你还对蚂蚁的哪些行为感兴趣?请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探究这些行为。

2.蚂蚁与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