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太极六合针法的治疗机理

太极六合针法的治疗机理

太极六合针法治疗机理初探一、人体网络全息效应原理针灸治病之神奇,有时真让人瞠目,头面的疾病在腿脚上针刺能治疗,腿脚或肛门的疾病也能在头上针刺治疗,如上牙痛的病人我们取内庭穴治疗,下牙痛的病人取合谷穴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即时止痛效果,这在传统针灸理论上称为远道取穴法。

其实这是一种经络感传效应,因为上牙属阳明胃经,下牙属阳明大肠经,牙痛的病人分别在合谷或内庭针刺就自然能止痛。

同理,痔疮的病人我们在百会针刺治疗,头晕的病人在长强针刺治疗也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督脉起于胞中出长强循脊上头入脑,所以这两头的疾病都能在上下治疗。

其机理亦属于经络感传效应。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在病灶部位去针刺治疗,却偏要舍近求远用远道取穴的方法治去治疗呢?难道说直接在病患部位扎针治疗起效不快吗?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去理论。

接下来我们看看董氏奇穴的治疗取穴方法,在董氏奇穴的所有穴位中,用得最多的、功效最强的莫过于“灵骨穴”,它不但能治疗头面部的疾病,而且能治疗胸腹、腰背等多处疾病,那么它的治疗机理何在呢?灵骨穴在手的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的分歧处,属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区,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灵骨穴治疗头面部疾病是理所当然的,治疗腹部的疾病是因为腹部为阳明胃经所经过,手足阳明异经同气,所以其效也合乎经络感传效应的原理,但它巳不属经络的直接感传,应属经络的间接感传效应;那么灵骨穴治疗腰痛的机理又何在呢?经气是通过什么途径到达腰部的呢?这又留待我们去研究探讨了。

我们再看看八字治疗法,八字的治疗理论似乎与传统针灸的巨刺法和缪刺法不同,传统针灸的巨刺法或缪刺法是上下对应和左右对应取穴,而八字治疗法要求上下、左右、前后对应取穴,其重点是各部位的阴阳对应,显然比传统针灸的巨刺法和缪刺法来得有些复杂,但八字治疗法却完全不讲经络理论,那么它的经气也就是治疗效应又是怎样到达病灶部位的呢?这个问题最权威的解释我想只有八字治疗法的创始人李柏松老师了。

其他如腹针疗法、平衡针疗法、腕踝针疗法、耳针疗法、眼针疗法、头针疗法等等,有许许多多的针法都难以用经络感传效应理论去解释。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韩彩茹(天津市宝圾区中医医院天津301800)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一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偏头痛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组间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治疗后观察组ACA、MAC、PCA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结论:对偏头痛采取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颅内血流状况。

关键词偏头痛;针炎;中药治疗;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20)11-0119-02偏头痛表现出一侧、双侧或者是全部头部的疼痛,反复定期发作,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该疾病与颅内血管功能障碍有关叫偏头痛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劳累、情绪波动、月经皆可诱发。

西药在该病的治疗中较为常见,但由于偏头痛易复发且反复发作.对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西药治疗虽然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中较为普遍,但治疗效果差异较大,且有研究指岀西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治本,常有复发。

本文研究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报道如下。

I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偏头痛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57例。

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38例;年龄20-55岁。

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38例;年龄21~54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0.05)o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40),5mg/次,1次/d,睡前口服。

观察组实施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组方:川茸、白芷、全蝎各10g,柴胡、白芍各15g,甘草5g。

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

并加以针灸,取穴:率谷、太阳、风池、合谷、外关、阿是穴、角孙。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头痛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根据中医理论,头痛是因为气血不畅、经络阻滞、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的。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
经络畅通,从而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有效缓解头痛症状,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头痛的机制较为复杂。

针灸可以通过激活局部神经末梢,改变突触
传递,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缓解头痛的效果。

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内分
泌系统、免疫系统、血液循环等,对于头痛的治疗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头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针灸疗法具有刺激点穴准确、疗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且具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灸治疗,针
对性强。

针灸治疗还可以结合中药治疗,相互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头痛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针灸疗法的疗效受到针灸师技术水平
的影响,不同的针灸师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由于头痛病因复杂多样,治疗头痛需要
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因素,针灸疗法可能无法单独解决所有问题。

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头痛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由于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完善治疗方案,提高针灸治疗头痛的效果。

针灸配合按摩手法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按摩手法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按摩手法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按摩手法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

研究组采用针灸配合按摩手法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复发率为13.9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89%(P<0.05)。

结论针灸配合按摩手法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且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标签:针灸;按摩手法;偏头痛;疗效偏头痛在临床分型上属于原发性头痛,其中女性为多发群体,偏头痛主要伴有恶心、呕吐或者面色苍白等症状,且疼痛发作呈周期性,疼痛位置多为单侧,每次发作的频率和疼痛程度均较为相似,加上偏头痛的引发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上尚未得出准确定论。

临床上使用西医止痛药疗效不佳,甚至出现多种并发症。

基于此,本文采用中医疗法以针灸配合按摩手法结合的方式治疗偏头痛,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

研究组男12例,女24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7.11±3 49)岁;病程:1个月~27年,平均病程(13.02±3.17)年;疼痛部位:头顶部9例,头后枕部10例,颞部17例。

对照组男1 3例,女23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7.26±3.55)岁;病程:1个月~26年,平均病程(14.13±3.26)年;疼痛部位:头项部11例,头后枕部12例,颞部1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研究组采用针灸配合按摩手法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

具体如下。

针灸治疗。

主穴包括百会穴、太冲学还有太阳穴等,并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选择相应的次穴,如属于肝阳上亢头痛患者,则选择阳陵泉和内关穴等,针刺法为泻法;肾虚头痛患者则选择内关穴、太溪穴和神门穴等,针刺法为补发;气滞淤血头痛患者则选择三阴交穴和血海穴等,针刺法为平补平泻;肾阳虚患者则选择命门穴等。

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实 用中医药杂志 2 0 1 8 年1 月 第3 4 卷1 期 ( 总第3 0 0 期)
J OURNAL OF P RAC TI C AL T RADI T I ONAL C HI N ES E MEDI C I NE 2 01 7 . Vo 1 . 3 4 No . 01
[ 摘 要] 目的:观察太极 六合针结合 毫刃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 4 - f  ̄ , 1 随机分为两组各2 7 4  ̄ , J ,对照 组 用传 统针 灸及 红外 线 治疗 ,治疗组 用 太极 六合 针 结合 毫 刃针 治 疗 。结果 :总有 效 率对 照组 7 7 . 7 8 %、治 疗组9 6 . 3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 。结论 :太极 六合针结合 毫刃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 [ 关键词 ] 肩周炎;太极六合针 ;毫刃针
太极 六合针 结合 毫刃针 治疗肩周炎 临床观察
宁晓 军 ,洪潇挺 ,林 佳
( 广 东省 东莞市塘 厦 医院 中 医科 ,广 东 东莞 5 2 3 7 1 0 ) [ 中图分 类号 ]R 2 4 5 . 3 1 9 [ 文献 标识 码 ]B [ 文章 编 号 ]1 0 0 4 — 2 8 1 4( 2 0 1 8) 0 1 — 0 1 0 4 — 0 2
呈现3 5 。~4 0 。 角 ,在 矢 状 面 上 方 向后 1 0 o 进 针 没 穿 透 近 端对 侧 骨 的皮 质 ,将 两针 进行 交 叉 固定 ,针 尾 弯 曲9 0 。,之后剪 除多余的针尾 ,皮外 留出0 . 5 c m,用 无 菌 敷料 包 扎 。儿 童 手术 治 疗 方法 步 骤 相似 ,但是 进 针 角度为1 5 。。第2 枚 克氏针进针要在针旁0 . 5 m m的位置刺 入 ,进 针 的角度 与 第 1 枚相 同。 3 疗 效标 准 痊愈 :术后伸屈功能正常 ,能够进行 自由活动 。基 本痊愈 :可 以进行伸屈功能活动 ,但是伸屈受到一定限 制 。无 效 :无法 进行 伸屈 功 能活 动 。 用S P S S 1 7 . 0 软 件 分析 ,计 数 资 料 以 ( %) 表 示 、用 x 检 验 ,P<O . 0 5 为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4 治疗 结 果 两 组疗 效 比较 见表 1 。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分析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自我院偏头痛门诊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1w 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偏头痛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优于传统的西药法,具有临床价值,是一种有疗偏头痛的有效手段。

标签:偏头痛;针灸;中药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头痛症状之一,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女性发病较多。

其病因尚未明确,通常认为是由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引起的搏动性头痛,具有、具有家族遗传性、病程长、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治疗主要以西医传统针灸法为主,但效果并不显著,笔者这几年采用了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100例,具有明显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的偏头痛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临床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女33例,男17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5.4±4.1)岁;病程3个月~25年,平均10年。

对照组50例,其中女36例,男14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3.2±4.3)岁;病程5个月~23年,平均9年。

纳入标准:①符合偏头痛的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我院就诊方法;③年龄在15~67岁,具有行为力,能正常准确描述疼痛部位。

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比例、年龄、疼痛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神经病学》的头痛诊断标准:①最少发作5次以上。

②头痛部位在头部的一侧,不敢活动,并有不同程度的伴随症状。

③不予以治疗,则持续发作数分钟,长者达至数天。

毫针联合火针治疗瘀阻脑络型偏头痛30例

毫针联合火针治疗瘀阻脑络型偏头痛30例
migraine; stasis blocking cerebral collaterals; filiform needle; fire needle
[关键词] 偏头痛;瘀阻脑络;毫针;火针
[中图分类号] R7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6852(2019)04-0118-03
Treating 30 Patients with Migraine of Stasis Blocking Cerebral Collaterals Pattern by Filiform Needle and Fire Needle
窑特 色 医 疗
W ester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9 V ol.32 No.4
毫针联合火针治疗瘀阻脑络型偏头痛 30 例
晏石枝 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针灸科,北京 102100
[摘 要] 目的:观察毫针联合火针治疗瘀阻脑络型编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 2
Y A N Shizhi Department of A cupuncture, Y anqing Hospital, Beijing Hospital of TCM, Beijing 10210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s of filiform needle and fire needle in the treatment for migraine of stasis blocking cerebral collaterals pattern.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30 cases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filiform need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epted fire needle on the basis of filiform needle,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one month.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s, pain degree scores and sympt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ing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comparisons of pain degree score with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ing (P<0.05);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meaning in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half an hour and one hour after treating (P<0.05); the difference showed statistical meaning in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ing at the same time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comparisons of symptom scores with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ing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30 days and 60 days after treating (P<0.05); the difference showed statistical meaning in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both groups over 30 days after treating (P<0.05).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7%, higher than 73.3%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groups (P<0.05). Conclusion: Filiform needle and fire needle could obtain definit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for migraine of stasis blocking cerebral collaterals pattern.

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

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

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患者给予西药治疗为对照组,30例患者同时使用头部针灸治疗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达到治愈和显效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两组治疗后V 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治疗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for cephalagra. Methods Selected 60 cases with cephalagr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receive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and 30 cases of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linical efficacy of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1). V AS and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complex score of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for cephalagra can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Key wor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Western medicine;Cephalagra偏頭痛是一类周期性发作性疾病,有家族发病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0%。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偏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太极六合针;毫刃针;偏头痛
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人都有过或轻或重的偏头痛。

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伴随出现的症状,如血管紧张、感冒、发热、脑部炎症等,甚至一些全身性的疾病有时也可引起偏头痛[1,2]。

西医治疗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曲坦类止痛药为主,此类药物缓解偏头痛症状的疗效显著,但易造成一定的药物滥用现象,且副作用较多,长期疗效较差。

如消化道溃疡、肾功能损害、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肺动脉高压等。

中医治疗则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头痛、外感头痛、瘀血头痛、肝阳上亢头痛、肾虚头痛、瘀血头痛,采用传统针灸辨证治疗[3-5]。

但往往疼痛缓解慢,病程缠绵难愈,疗效差。

作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采用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偏头痛,发现其见效快,无副作用,长期疗效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中医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门诊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及排除标准。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4.07±10.36)岁;病程1~10年。

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3.36±10.43)岁;病程1~15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1]:①发作时持续时间为4~72 h;②发作5次以上;③排除器质性疾病,或者虽提示有某种器质性疾病,但可证实偏头痛的发作与该疾病无相关性。

1. 3 排除标准①滥用止痛药物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患有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④不能配合治疗方案治疗者。

1. 4 方法
1. 4. 1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患者在治疗床取仰卧位,施术部位
皮肤消毒,针具选用0.25 mm×40 mm不锈钢毫针。

取穴太阳、率谷、合谷、申脉、照海直刺0.3~0.5寸;曲池、内关、印堂斜刺0.5~1.0寸。

辩证取加减:阳明经头痛加列缺;少阳经头痛加翳风或外关;太阳经头痛加后溪;厥阴头痛加太冲;外感头痛加合谷。

以上腧穴均采用提插和捻转法行针,针用平补平泄,针刺得气后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 min,针刺1次/d,7 d为1个疗程。

1. 4. 2 治疗组患者采用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患者在治疗床上先取俯卧位,双手放置于头枕部两侧,尽量放松,把颈部充分暴露,用0.5 mm×40 mm一次性毫刃针,按照定点、定向、刺入、分离4步骤进行操作[3]:选取颈1、2、6、7棘突及横突旁结节点,枕项线结节点,常规消毒后,左手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毫刃针针刃方向与脊柱纵轴方向一致,与皮肤垂直刺入,逐渐伸入直达皮下深筋膜浅层,进针深度为0.2~0.3 cm,局部行切割后退针。

用消毒的干棉签擦拭血迹。

消毒完毕患者再取仰卧位,施术部位皮肤消毒,针具选用飞虎闪电针,取穴:内八卦:乾位、坎位、离位;中八卦:乾位、坎位、离位、中脘;外八卦:翳风、外关、后溪、合谷、液门及头痛局部区域。

前额阳明经头痛中八卦用长针透刺中脘,余辩证取穴同对照组。

针刺后可摆动针尾提捏处促使经气生发,得气后留针,每10分钟行针1次,可根据患者病情留针20~240 min,7 d为1个疗程。

1. 5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2]。

治愈:偏头痛症状消失;显效:偏头痛症状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 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0%。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现在都市生活节奏快,紧张的生活、工作和沉重的压力导致偏头痛发病率逐年提升。

西医认为偏头痛排除器质性病变,多由于枕大神经卡压或脑部血管供血不足引起。

毫刃针针刺颈1~2颈椎横突、棘突及枕项线,通过松解局部肌肉、韧带或筋膜的粘连,减轻局部软组织痉挛,消除了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从而减轻枕大神经及血管压力,改善脑部供血,从而缓解偏头痛症状[6,7]。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是人体的“清阳之府”,为人一身“髓海所在”。

凡人一身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向上灌注于头部,所以脏腑如果发生了病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头部,从而产生头痛症状。

头痛一症往往虚实夹杂,但以水亏火炎,本虚标实者居多,乾为首为脑,脑在人体为精明之府,
針刺乾卦具有温阳化瘀、舒利肢节、消散风热、醒脑开窍等功效;金生水,加用坎卦可补益肾气,水旺则上济于火;中八卦坎位针刺关元和气海,二者可补益元气,固肾培精,所以无论是虚症还是实症引起的头痛均可采用。

按照洛书的方位来说,离卦居于首位,针刺离卦与坎卦相配合,可起到调节阴阳升降,水火既济的功效,所以临床治疗针刺该组穴位治疗头痛可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外八卦各个穴位各有其功效:例如中脘穴是胃之募穴,是足太阳脾经经气归结之处,八会穴中的“腑会”,任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之会,故为治疗脾胃病症之要穴。

前额痛者多由中焦气血不足所致,而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阳明胃腑经气汇聚于胃的募穴-中脘,针刺中脘可振奋为足阳明经经气,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濡养机体,气血充盈则疼痛自消[8-10]。

所以对于前额头部及眉棱骨胀痛,伴有恶心、呕吐者的偏头痛针刺中脘有很好的疗效。

本研究显示,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0%。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明显高于传统针灸理疗。

在治疗同时,要对患者进行日常工作及生活疏导,比如作息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外出旅游或与朋友、家人聊天以舒畅情志;日常可食用天麻炖鱼头等食疗以调养身体。

综上所述,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2nd Edition. Cephalalgia,2004,24(suppl 1):9-10.
[2] 朱英. 辩证针灸治疗偏头痛62例. 浙江中医杂志,2005(1):12.
[3] 田纪钧. 刃针微创治疗术.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25.
[4] 洪潇挺,林佳,刘小琼. 平衡针结合毫刃针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7):836-837.
[5] 张炳冉,赵文君,周黎,等. 灵龟八法结合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河北医学,2015(10):1742-1744.
[6] 郑海建,秦华. 脉血康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6):1905-1906.
[7] 顾峰. 平肝通络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4):38-40.
[8] 崔宇. 蒙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21(9):18-19.
[9] 谯智泉.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偏头痛62例疗效观察. 四川中医,2015(9):166-168.
[10] 张健,程志昆,钱明华,等. 头皮针结合刺血疗法治疗偏头痛80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6):900-9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