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森林经理学复习思考题

森林经理学复习思考题

森林经理学复习思考题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新造未成林地、营林区、林班、小班、林种区、森林经营类型、森林经营措施类型、小班经营法、自然保护区、郁闭度、疏密度、森林调查薄、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贴现、贴现率、公益林、商品林、法正利用率、数量成熟、工艺成熟、自然成熟、经济成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经营周期、轮伐期、回归年(择伐周期)、前更作业、后耕作业、森林调整、森林经营方案、森林采伐限额、森林覆盖率、林地利用率、造林保存率、森林分类经营、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资源。

二、填空题1.森林经营管理的任务是、、等。

2.森林资源扩大再生产分为和两种形式。

3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4.林业用地包括、、、、、、和八大类;5.未成林地包括、两类;6.灌木林地包括、两类;7.林权包括、两种形式;8.森林覆盖率是面积加与面积的百分比;9.林木绿化率是面积加加面积与面积的百分比;10.林地利用率是和的百分率;11.林场可设置、、三级区划单位;12.自然保护区由、和三部分组成;13.林班的划分方法有、和;15.森林经营单位有、、三种形式;16.森林经营类型的划分依据有、、、;17.森林经理调查内容包括、、、四部分;18.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体系是(全称)、、;19. 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五大林种,其中前三种划归为后两种划归为;20.法正林的条件是、、、;21.更新成熟包括为和两种形式。

22.轮伐期等于加(减);某树种的森林成熟龄为a,采用皆伐作业,更新期为v,则该树种是轮伐期为23.从采伐性质看森林采伐量由、和三部分组成;24.年伐量通常用年伐和年伐两种指标来表示;25.补充主伐包括、和三部分;26.某经营单位的面积为S,轮伐期为u,则区划轮伐法计算的年伐面积为;27.森林经营方案通常每年修订一次,在森林经理工作中常称其为;28.森林经营方案设计深度包括、和三种形式;29.森林经理工作中将、和称为经营三要素;30.森林更新的方式分为、和;31.森林采伐限额每年调整一次;32.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责(任务)有、、、、五部分;33.造林保存率是和的比率;34.林业生产的特点是、、、、。

森林培育思考题

森林培育思考题

1.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2.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3.荒山荒地: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在多年前森林植被遭破坏,已退化为荒山或荒地植被的造林地4.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5.森林培育阶段: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培育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郁闭成林、成熟、主伐更新的整个培育过程,是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建设事业。

6.立地指数法:在有林区,评价造林地立地质量的方法之一,是采用林分基准年龄时上层木所能达到的平均高度作为评定宜林地立地质量的指标(即立地指数法)。

7.林种:是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通常按照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来划分。

8.林木生长:林木由种子萌发,经过幼苗时期,长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林木,这就是林木的生长。

9.林木个体发育:即林木器官、组织或细胞在质上的变化,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来部分均有明显区别。

在高等植物中,发育是指达到性机能成熟,指林木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质变现象。

10.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11.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

12.林学特性:主要是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3.林分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的株数。

14.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15.森林潜在生产力: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可称为气候生产力。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资料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资料

一、填空题二、三、简述题2. 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

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的主要特征为:林分中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增大,其林木株数开始时急剧减少,达到一定直径后,林木株数减少幅度渐趋平缓,而呈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

(2分)(2分)3. 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缺点。

优点:一元材积表只有胸径一个因子,便于林业生产应用;二元材积表精度比一元材积表高,适用范围广。

(2分)缺点:一元材积表适用范围小,只能用来计算林分蓄积而不能用来计算单株树木材积。

二元材积表应用起来比较复杂。

(2分)4.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1)经济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低,随径阶增大而逐渐上升,以后上升速率变缓,到特大径阶后略有下降趋势;(2分)(2)薪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以后下降速率变缓;(1分)(3)废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至一定径阶后基本保持平稳状态。

(1分)5.5. 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则:(1)等株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林分分为株数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2)等断面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顺序,将林分分为断面积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径阶等比标准木法:分别径阶按等比选取标准木,即每个径阶所选取的标准木的株数和该径阶内林木株数的比值一定的方法。

6.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林分生长量分为:(1)毛生长量(Z gr );(2)纯生长量(Z ne );(3)净增量(∆);(4)枯损量(0M );(5)采伐量(C );(6)进界生长量(I )。

相互关系为:00M C M Z Z CZ ne gr ne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10分)1.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1) 用过去的直径定期生长量资料;(1分)2)假设间隔期内树高曲线无明显变化;(1分)3)利用现在的直径分布;(1分)4)要有验证过的一元材积表(材积式);(1分)5)用现在的净增量代替将来的毛生长量,不能对枯损量、采伐量和进界生长量等进行估计。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题答案(定稿)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题答案(定稿)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更新的能力。

2、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

3、生物量:生物有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4、异株克生:指植物的根、芽、叶和花等排放出的生物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抑制和对抗作用或者某些有益的作用。

5、建群种:指在创造群落特有环境条件以及引起群落种类组成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种。

6、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7、生态型:指同种植物的不同立体由于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在生理、生态和形态方面各异的类型形态。

8、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所形成的群落与环境的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0、自然稀疏:指在一定密度的森林内,随着林龄增大和林木生长而出现的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

11、竞争:指植物不同个体间为利用环境的能量和资源而发生的相互关系。

12、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植物群落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13、物候:指植物生长期适应于一年中的寒暑节律性变化而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14、生物圈:指生物生存着的岩石圈、土壤圈、大气圈、水圈的总称。

15、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人为排放的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持续一定时间,破坏了大气中原来成分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并对人的健康、生物的生长、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发生危害的条件。

16、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食关系所形成的网状结构。

17、自然整枝:当林分密度较大时,随林木生长树冠下部枝条因光照不足而枯死的现象。

18、郁闭度:指树冠郁闭的程度,是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

19、有效积温:植物某一发育时期或全部生长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知道网课《森林计测学(浙江农林大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知道网课《森林计测学(浙江农林大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2分)本门课的学习口诀是:行万里路、测天下树。

森林计测如相助,资源调查我最酷。

()A.对B.错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分)胸高形数的公式为,式中V为树干材积,g1.3为断面积,h为树高。

()A.对B.错2【判断题】(1分)望高法测定立木材积的公式为。

()A.错B.对3【判断题】(1分)实验形数法测定立木材积的公式为V=fꞫg1.3(h+3)。

()A.对B.错4【判断题】(1分)当树高h=20-30时,丹琴略算法测定立木材积计算结果可靠。

()A.对B.错5【判断题】(1分)伐倒木木区分求积式区分段划分一般至少不少于5段()A.对B.错6【判断题】(1分)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对采集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2倍。

()A.对B.错7【判断题】(1分)一般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多为“正”误差,平均断面求积式多为“负”误差。

()A.对B.错8【判断题】(1分)当长度测量无误差时,直径测量的误差等同于材积计算的误差。

()A.错B.对9【判断题】(1分)平均断面近似求积式需要量测树干中央直径。

()A.对。

测树学复习题_

测树学复习题_

测树学复习题_林学本科《测树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B、胸高断面积C、胸高形率D、树高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B、1/2胸径C、1/3树干中央直径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断面积()备注 1 18.0 0.0254 3 16.0 0.0201 5 13.2 0.0137 7 8.8 0.0061 9 3.6 0.0010 10 2.00.0003 梢长1.1m 以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可得到此树干材积为(A) A.0.137; B.1.37; C.0.685;D.0.0685 20、设一树高7.4cm,按1m为区分段采用中央断面积求材积,需在()米处取圆盘。

A. 根颈.1、2、3、4、5、6、7;B. 根颈、胸径、1、2、3、4、5、6、7; C. 根颈、胸径、0.5、1.5、2.5、3.5、4.5、5.5、6.5; D. 根颈、胸径、0.5、1.5、2.5、3.5、4.5、5.5、6.5、7 三、多项选择题 1、(A、D)不能独立反映树木干形。

最新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定稿)

最新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定稿)

最新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定稿)森林生态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更新的能力。

2、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

3、生物量:生物有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4、异株克生:指植物的根、芽、叶和花等排放出的生物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抑制和对抗作用或者某些有益的作用。

5、建群种:指在创造群落特有环境条件以及引起群落种类组成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植物种。

6、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7、生态型:指同种植物的不同立体由于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在生理、生态和形态方面各异的类型形态。

8、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所形成的群落与环境的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0、自然稀疏:指在一定密度的森林内,随着林龄增大和林木生长而出现的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

11、竞争:指植物不同个体间为利用环境的能量和资源而发生的相互关系。

12、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植物群落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13、物候:指植物生长期适应于一年中的寒暑节律性变化而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14、生物圈:指生物生存着的岩石圈、土壤圈、大气圈、水圈的总称。

15、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人为排放的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持续一定时间,破坏了大气中原来成分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并对人的健康、生物的生长、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发生危害的条件。

16、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食关系所形成的网状结构。

17、自然整枝:当林分密度较大时,随林木生长树冠下部枝条因光照不足而枯死的现象。

18、郁闭度:指树冠郁闭的程度,是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

19、有效积温:植物某一发育时期或全部生长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森林计测复习题

森林计测复习题

《森林计测》自测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随机变量一、名词解释1、随机事件2、随机现象3、随机试验4、随机变量5、总体6、样本7、频率和频率密度8、标志与标志值9、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10、样本方差11、变异系数12、统计量13、抽样分布二、填空题1、如果两个事件A与B不能同时发生,则称事件A与事件B( );如果事件A的发生不影响B的概率,则称事件A与B( )。

2、“事件A不发生”叫做事件A的()。

3、一个事件如果在条件实现之下必然发生称为();在条件实现之下恒不发生称();随机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称()。

4、任何事件(A)的概率为()≤P(A)≤()。

5、随机变量可以描述随机现象,随机变量取得某些数值是()的,而取得这些数值的()是完全确定的。

6、如果随机变量ξ可以取某个区间内的一切实数,称ξ为()型随机变量。

7、在侧柏林分中,随机抽取50株树测高。

在这个例子中,总体是(),样本是(),随机变量是()。

8、样本平均数刻划了一组数据的(),而样本方差与标准差刻划了一组数据的()。

9、若两样本的()不相等或样本单元标志值的()不同时,应用变异系数比较其变异程度。

10、样本各单元标志值的一个不含未知参数的函数称()。

在抽样方案实施前,样本特征数是(),在抽样方案实施后,样本特征数是()。

11、刻划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

12、样本单元数与总体单元数的比称为()。

13、抽取样本时,若抽中的单元允许重复,称为()抽样。

14、频率与组距的商称为()。

三、判断题1、两个事件互不相容一定互相对立。

()2、如果事件A、B互相独立,则AB=V,P(A+B)=P(A)+P(B)。

()3、如果随机变量ξ可以取某个区间内的一切实数,称它为连续型随机变量。

如林木的胸径、树高、树积等都是连续型随机变量。

()4、林分单位面积的蓄积量是遵从或近似遵从正态分布的。

()5、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的形状由均值μ从决定,曲线的位置由方差的平方根σ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第一部分:测量学一、填空题1. 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等高距。

2.测量的基本工作为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和水平角测量。

3.钢尺或皮尺有20m、30m、50m三种,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

4.空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度叫水平角。

5.某一同学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时,其物镜微微上倾照准所测目标,读竖盘读数为88º32¹12″。

则该竖直角为 1º27¹48″。

6.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观测、计算和绘图。

7.过地面上某一点的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偏角,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的夹角称子午线收敛角,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坐偏角。

8.“三北”方向是指磁北、真北、坐标纵线北。

9.任一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的夹角叫该点的经度。

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纬度。

二、概念题1.坐标方位角:由坐标纵线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2.控制点:为保证成图的精度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必须测区范围内均匀地布设一定数量的骨干点并精确地测算其位置,这些点称为控制点。

3.首曲线:根据相应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其高程是等高距的倍数,用细实线描绘。

4.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用h表示。

5.半依比例符号:凡是长度能依比例,而宽度不能缩绘的狭长地物符号,称为线状符号或半比例符号。

6.闭合导线:从某点出发,经过若干连续的折线后仍回至该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7.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以H表示)。

8.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称平面控制测量9.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三、简述题1.简述用水准仪及双面尺法,测量地面两点A、B的高差方法步骤。

并写出计算公式。

欲测A、B两点间高差,在A、B之间安置水准仪,粗平,先后视A点主尺,精平读数得a1;前视B点主尺,精平读数得b1,则h1=a1-b1;再前视B点辅尺,精平读数得b2;后视A 点辅尺,精平读数得a2。

则h2=a2-b2。

当h1、 h2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取平均得A、B点之间高差hAB。

2. 简述用测回法,测量∠AOB水平角的方法步骤。

并写出计算公式。

安置仪器于角顶O点,对中、整平,先盘左对左目标A,读数a1,顺时针对右目标B,读数b1则上半测回角值β1=b1-a1,再盘右对右目标B,读数b2,逆时针对左目标A,读数a2,则下半测回角值β2=b2-a2,不符值(上、下两个半测回角值差)应≤±40″,符合此要求取平均值。

3.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有哪些特性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同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A、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高程相等,但高程相等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B、等高线必须自行闭合,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一定在相邻的其它图幅内闭合。

不在图幅内闭合的等高线应绘至内图廓线,不能在图幅内中断;但辅助曲线例外。

C、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只有在悬崖处才能相交,但交点必须成双;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重合,只有在陡壁处才能重合。

陡壁、悬崖、陡坎一般不绘等高线,而是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等高线在符号两边断开。

D、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大小成反比。

E、山脊线、山谷线均与等高线成正交。

4.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在测量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在精度上:由高精度到低精度;在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

另一原则是“步步检核”。

五、选择(1)、点的地理坐标中,平面位置是用()表达的。

A、直角坐标B、经纬度C、距离和方位角D、高程(2)、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的铅垂距离。

A、坐标原点B、大地水准面C、任意水准面D、赤道面(3)、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

A、法线B、铅垂线C、经线D、任意直线(4)经纬仪不能直接用于测量()。

A、点的坐标B、水平角C、垂直角D、视距(5)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

A、反号平均分配B、按角度大小成比例反号分配C、任意分配D、分配给最大角(6)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是()。

A、赤道B、地球椭球面C、大地水准面D、中央子午线(7)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

A、180°B、0°C、90°D、270°(8)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A、高差测量B、距离测量C、导线测量D、角度测量(9)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

A、220°B、40°C、南西50°D、南西40°(10)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A、总为0B、与路线形状有关C、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D、由路线中任两点确定(11)任意两点之间的高差与起算水准面的关系是()。

A、不随起算面而变化B、随起算面变化C、总等于绝对高程D、无法确定(12)分别在两个已知点向未知点观测,测量两个水平角后计算未知点坐标的方法是()。

A、导线测量B、侧方交会C、后方交会D、前方交会(13)下面关于高斯投影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投影的长度无变形;B、离中央子午线越远,投影变形越小;C、经纬线投影后长度无变形;D、高斯投影为等面积投影;(14)一组测量值的中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精度越()A、高B、低C、精度与中误差没有关系D、无法确定(15)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则图上6.82厘米代表实地距离为()A、6.82米B、68.2米C、682米D、6.82厘米第二部分:测树学一、填空题1.胸高形数具有随树高增大而减小并随胸径增大而减小的特性。

2.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胸径、树高、胸高行数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又根据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年龄,可把林分划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4.森林调查的最小测定单位是林分。

5.异龄林分中,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增大,林木株数开始减少,达到一定直径后,株数减少幅度渐趋平缓,而呈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

6.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7.增加标准木的株数,一般可以提高林分蓄积量的测定精度。

8.木材标准分国家木材标准和地方木材标准。

9. 当树高相同时,f1.3随q2的增大而增大。

10.树冠投影比是冠幅与胸径之比。

11.从误差来源可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12.测树学主要调查因子有直径、高(长)度、材积(蓄积)、年龄等其计量单位分别为厘米、米、立方米、年。

13. 调查林分时, 6cm 为起测径阶,径阶大小为2cm,则实测的最小直径为 5 cm。

14. 胸高形数受干形和树高双重影响,而实验形数则只受干形影响,因此,实验形数比胸高形数相对稳定。

15. 材积按径阶的分布序列与林木株数按直径的分布序列一样,具有近似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

16.林分密度对树干形状的影响较大,一般地说,密度大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小,密度小的林分内其林木树干的削度大。

17.检量原木长度时,应量测原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最短处的距离。

18.实际造材法中样木的确定方法可分为机械抽样法和径阶比例法。

19.原木检尺工作包括原木长度检量和原木直径检量。

20.树木生长量分为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定期生长量、定期平均生长量等五类。

21. 伐倒木材积测定时,区分段个数越多,误差越小。

22. 使用布鲁莱测高器需要量测者至树木之间的 距离 。

23. 胸高形数的公式为h d V h g V f 23.13.13.14π==,式中 V 为树干材积,g1.3为断面积,h 为树高 。

24. 地位指数是根据 林分年龄 和 优势木平均高 而确定的。

25. 标准地的种类分为 临时标准地 、 固定标准地 。

26. 在同龄纯林中林木株数按树高分布也具有明显的结构及变化规律,一般呈现出接近于该林分平均高的林木株数最多的非对称性的 山状 曲线。

27. 在同龄纯林中,林木的形数和形率依胸径、树高的 增加 而 减小 ,分别形成 反J 型 曲线变化规律。

28.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 断面积 、 树高 和 形数 三要素构成。

29.在林分蓄积量测定中,应包括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测定和林分 面积 测定。

30.某解析木长7.9米,用一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0.9 米。

31.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 定期 生长量。

32.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是呈 S 形。

33.在材积三要素中,形数与树高之乘积称作 形高 ,林分中林木的形高随胸径的变化规律是随着胸径的增大而 增加 。

二、概念题1.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form factor )。

2.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3.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作混交林。

4.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最大的树种称作优势树种。

5.坐标方位角:由坐标纵线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6. 材种:原木经过割锯,加工成适用于不同用途的锯材,这些木材品种称作材种。

7.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8.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sample —plot )。

9. 复层林:林分中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次的林分,称作复层林。

10.立地质量:立地质量则指在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所以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11. 林分平均高:从树高曲线上按照林分平均直径确定的树高。

12. 单层林:只有一个树冠层组成的林分称作单层林。

13.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14.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

三、简述题1. 绘简图并说明布鲁莱斯测高器在坡地测量时的三种情况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得h 1;再观测树基,求得h 2。

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反(仰视为正,俯视为负),则树木全高H =h 1+h 2,见图 (α);若两次观测值符号相同,则H =h 1-h 2,见图(b )图(c )。

2.简述树木年龄的测定方法。

(1)年轮法:直接查数树木根颈位置的年轮数就是树木的年龄;(2)生长锥测定法,当不能伐倒树木或没有伐桩查效年轮时,可以用生长锥查定树木年龄;(3)查数轮生枝法,有些针叶树种可以直接查数轮生枝的环数及轮生枝脱落(或修枝)后留下的痕迹来确定年龄;(4)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

3.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