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

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

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

引导发现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给予赞扬。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

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中平面图形,从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引入新课。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办法搬的思考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阐述 过去,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教材代替学生的思考,教给学生现有的结论,学生的学习没有自主可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予重视、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中,我认为数学教学应该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发展,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完善。 下面就以我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作一粗浅的分析。 二、教学预案 本课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三角形的特性和三条边的关系来展开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为情境创设、操作交流、练习反馈和全课总结。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⒈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⒉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幅有很多塔吊的建筑工地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看到了很多塔吊,塔吊上有很多三角形。) 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呢?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等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三角形的认识”。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一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教案资料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一,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构成了图形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物、教具等直观模型,让孩子自己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充分感知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个识别这些图形。 (3)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积木教具,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装三角形三明治的盒子(三棱柱形状)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学具,钉子板等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呈现主题图 老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认识过的图形吗?我们认识过一些图形,在图形王国里各式各样的图形多着呢!想到图形王国去玩一玩吗? 今天我们就去图形王国参观一下,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吧! 2、引导,揭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投影等。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 老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3)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4)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称。 2.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1)自己观察,两人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汇报交流:长方形是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三角形有3条边。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圆是一条首尾相连的封闭曲线…… 学生如果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如:长方形对边相等…… (3)重点区分圆和球。 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球,沿横截面切开,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圆和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记忆想象。 ①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贴在黑板上。 ②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这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形名称,学生想) ③让学生闭眼,然后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图形,由学生判断它的表面的形状。 ④出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让学生辨认。 (3)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表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物体。 先两人一组说,再集体交流。 1. 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可在小组里说说。老师巡视指导。要防止学生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如有的学生经常说:“铅笔盒是长方形的。”或者说:“铅笔盒的这一面是长方体。”老师要及时纠正,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先让学生自由想象,利用所学的图形画他们想画的东西,老师不要干涉。 最后把画出来的图片展览、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都用了哪些图形。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先让学生自由观察画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然后老师提要求把图中的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涂成下面各自对应的颜色(或涂你喜欢的颜色,注意相同的图形涂相同的颜色)。 4.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 )里。 先让学生自己填,然后老师组织检查交流。 5.练习一的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蜻蜓图,自己完成,然后老师组织检查交流。 6.练习一的第6题,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1)老师说要求。 (2)学生动手圈。 (3)集体交流。 如哪个题争议较大可拿实物亲自画画。 1.连一连。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 江西宁都黄陂中心小学:张珊英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的第一课时,教学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学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出示教材第80页的情境图):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科技大楼。你在建筑框架和吊车上发现了什么? 生:在建筑框架和吊车上有很多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课件突出显示情境图中的几个三角形,让学生在课本的情境图上用彩笔任意描出几个三角形。)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生1:红领巾是三角形的。 生2:有的小旗也是三角形的。 生3:阳台的栏杆上有三角形。 生4:地砖上有三角形。 生5:电视转播塔上也有三角形。

师:这是老师收集到的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上的三角形。(课件播放:高压线铁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应用,它究竟有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评析:通过生动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感性材料导入新课,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此,学生有了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的认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愿望。]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一)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你能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是怎么摆的? 生1:我是用了3根小棒摆成三角形的。 生2:我是用了3根小棒首尾相接围成三角形的。 师:请你给大家示范一下吧。(生2在实物投影仪上摆)摆成三角形的小棒表示的线是线段、直线还是射线? 生:是线段,因为小棒的长度是有限的。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 生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2:有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吗?它们分别有几个平平的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 (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师:对于上学期学过的这些立体图形,大家认的很准。 师: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平平”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平平”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平面,感知面在体上)(平平的,滑滑的) 师:大家摸到的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平平的面吗?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平面在两头,圆圆的。 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 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一年级认识图形重难点解决教学案例

一年级认识图形重难点解决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认识图形》第一课时 2、内容简析: 认识图形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设计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能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初步学会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辩认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现“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师生交流学具:平面图形教具多媒体课件。 小组交流学具:立体图形,实物(剪刀、印泥、印章、彩笔、纸)若干。

自主探究导趣学具:门票每人一张。 导趣情境视频链接:《小小智慧》开场曲圆圈圈、《中国达人秀》哈工大仿人机器人舞。 二、教学理念: 本次教学活动以“师生互动,边学边交”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交流、合作方法为一体,注意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趣: 师:“今天,有一位小客人也想和我们一同学习。” 生:(学生们用好奇的目光在在教室里的寻找。) 师:课件出示机器人多多。(学生们一阵兴奋的欢呼“啊”、“哇”)师:“淘气的多多把老师带来的四种图形朋友藏在了自己的身上, (学生不怀好意的笑。) 师:你能帮忙找出来吗?学生积极地观察、与同伴交流、急着举手汇报。” 全班交流说一说: 生:“我找到了圆形,是多多的眼睛。”“圆形还有手。” 师:“你是说她的手……” 生(及时补充):“他的手是圆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平面图形》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教材P2,练习一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圆柱的底面,以及利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3、让学生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重点: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回顾 师:你们喜欢搭积木吗?我们就来搭积木,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活动后,指定学生说说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也让其他同学找找形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1)看一看、摸一摸长方体的几个面,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

看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2)画一画。把自己选择的那一面画下来。 (3)比一比。把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内交流,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揭示名称: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有的竖着,但是我们都把它们叫做长方形。 (4)找一找。手中的长方体还有那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式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学生活动,师指导,交流概括。 3、放手认识圆 回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用刚才学习的方式认识圆柱的底面。 4、认识三角形 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问:这张纸是什么形状?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活动,师巡视。交流是怎么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认识三角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 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学生活动后,师介绍平行四边形。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两个对比教学案例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认识 课时:一教时 临床观察 传统的学习方式案例片断 描·述 ·上课已开始约7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组成、三 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求角等知识与技能。 ·教师要求学生每一个人都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就画在学生课桌上已 准备的其中一白纸上)。 对·话 师:大家都将三角形画好了吗? 学:(齐声)画好了。 ……

师:非常好。(教师举起从学生那里取来的二纸,高高举起)我们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角一样吗?(边说,边用手指分别指点着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个角,每这么对应的指点一次,就将两纸靠拢一下,使两个对应的角尽可能的近)是不是都不一样? 学:(掺杂不一的)对!是! 师:那么谁知道,如果将这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加起来,他们的大小会一样吗?(学生有些骚动,约2秒)用量角器将那么自己画的三角形的每个角都量一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前后四个同学相互讨论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 对·话 师:好,请大家都停下来了。谁能说说,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学:一百七十九度。 学:我是一百七十九度多一些。 学:我的结果是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我量出来的是一百八十度不到。 学:我加起来后是一百八十一度。

…… 师:那么发现了什么? 学: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是不一样大小的。 师:实际上他们都是一样大小的,因为量角器量出的角是不精确的,它们在量的时候会怎么样? 学:(数人附和)有误差。 师:对,量角器在度量的时候是有误差的,大家看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周围啊? 学: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应该是一百七十九度。 师:为什么? 学:大部分同学量出的都是一百七十九度左右。 师:你的“左右”用的很好。如果我们从整十整百数的角度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左右呢? 学:(还是上面那个学生,稍犹豫一下)是一百八十。 师:一百八十什么? 学:一百八十度。 师:现在我们能得到结论了吗?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是。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 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1)有六个面;(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认识图形》教学案例分析 《认识图形》教学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围一围等操作实践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感受到图形间的异同。 2.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3.让学生在经历探究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探究事物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游戏中梳理回顾 ①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我们是认识的? ②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个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评析:一个简单的搭积木游戏,既让学生尝试并体验了本节课运用最多的学习形式——合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常的游戏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从而为后继的学习活动既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又作了认知上的准备。] 2.探索中合作感知 ①.引导认识长方形。 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上有好几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你能把这个面的样子在纸上画下来吗?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你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揭示名称。 想像: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做长方形。 找一找。 手中的长方体上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评析: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体验的深刻性。这一层次的教学就是试图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对长方形的直观认识体验。同时在揭示概念时,通过对学生自己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比较,也巧妙地丰富了概念的外延,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 ②自主认识正方形。 谈话启发方法。 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1 认识图形(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图形,感受这些图形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应用意识。 5.初步认识几何图形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指导】 1.本单元教学的知识基础。本单元教学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2.把握好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形状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它既不是对上学期知识的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如,长方形和正方形角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不要求掌握。 3.收集大量的学习素材。教学前,师生共同收集学习过程中所需材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前感知这些图形及其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3课时 1.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2.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情景导入】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7页信息窗1和85、86、87页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会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3.在具体情境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图形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发现。掌握探索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每小组探究题卡两张、长方形正方形若干、三角板、直尺等。 学生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培养学生学会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84页“红点”和85页内容,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来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把85页上面的小方框补充完整。 问题生成单 1、请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请剪一张长方形、正方形卡纸,要注意什么? 3、预习课本第85页,想一想怎样在点子图中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堂上通过老师地提问比一比谁学习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谈话:同学们,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和树木都吐出新芽,百花盛开绿意盎然、空气清新怡人。这么美,人们都喜欢外出踏青,却有人攀折踩踏花草树木,我们做几块警示牌来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好吗?你看,从图中,你能看出他们都制作了什么形状的警示牌吗?我们来看这两个牌子,他们是什么形状?哦,长方形和正方形,那这两个牌子是怎样制作的呢?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 生1:我发现有长方形、正方形。 生2:我发现有五边形。 生3: 我发现有六边形。 师:很好!再仔细观察,你们觉得要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我们应该研究谁? 生:通过观察我发现应该研究边和角。 师:谁还有别的想法吗?(大多数同学赞同相等) 师:观察和猜测对解决问题很重要,但是我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还需要我们来验证一下。 学生思考验证方法,相互交流启发。 二、自主探究,尝试体验(20分钟) 1.观察比较,感知规律。 (一、)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师:首先我们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1号长方形 卡纸,先观察一下,用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研究长方形边和角。你会有什么发现呢?把你的发现写在任务一卡纸上。小组探索交流。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 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困生。(2.)师:拿出长方形纸,跟我一起这样对折一下,我们会发现相对的这两条边互 相重合,用直尺量一下长度,发现这两条边的长度相等。换个方向对折,这一组相对的两条边也相等。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叫对边,我们可以说长方形对边相等。在长方 形中,我们把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边叫做宽。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小班.doc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小班 【篇一:小班认识图形】 小班数学《认识图形》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2、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喜欢辨认生活中的图形。 3、练习按形状特征进行分类。 二、活动准备: 有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汽车图一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积 木饼干人手一份;嘴巴是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的动物盒子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车图片,认识图形 小朋友,昨天小花猫打电话给老师,她说她买了一辆新车,你们看 小花猫的车子漂亮吗?提问: 1、你们看,它的车头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2、车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呀?(长方形) 3、车轮子又是什么形状呢?(圆形) (二)、在初步认识图形后,老师激发幼儿认识图形的兴趣。 小朋友真厉害,全部都答对了。我们的图形宝宝也好厉害!三角形 可以做车头,长方形可以做车身体,圆形可以作轮子。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 2、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 3、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三)、幼儿给“小动物送食物”,进一步巩固认识图形。 今天,又有三位动物朋友到我们教室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吧!嘴巴是圆形的小猪喜欢圆形食物,嘴巴是长方形的小熊喜欢长 方形的食物,嘴巴是三角形的小兔喜欢三角形的食物,现在他们都 肚子饿了,我们来给他喂食吧,你在喂食时,要把食物举起来给大 家看下,让大家都知道你喂了什么食物给小动物!(幼儿两个两个 上去给“小动物”喂食) (四)、师点评。 师检查小朋友的“食物”是否放对,如果放错了,师用小动物的语气 说“小动物今天告诉老师,他们有点肚子痛,因为她们吃错了东西,”让刚才喂错食物的孩子,重新喂食!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

《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韦新兰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2~P3 认识平面图形第2—3页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 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 3个角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这也就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 所谓辨析,就是辨别与分析。在对知识概念辨别、对比,对正反例进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获取新知。 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我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多个正反事例,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得出三角形的概念。在学习三角的种类时,我又创设一个游戏情境,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刚学的知识进行辨析,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下面摘录了我在上《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辨析能力的三个片断,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片断一] 导入新课后…… 师:我们平时常常见到三角形,谁能用自己的话

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呢? 生:有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随手画了一个图形问:这个是三角形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它的边都出头了,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不能出头的。 师:那到底什么是三角形呢? 生:有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是不是所有有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呢?谁能举出一个反例? 学生思考了一会,有一名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请他到黑板上将图形画出来。 生画: 师:这个图形也有三个角,那它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生:不是三角形,因为它有一条边是弯的,而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直的。 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完整,到底什么是三角形呢? 生:有三个顶点的图形是三角形。 这时不用老师问,学生中已经有人又有不同意见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

认识图形的教学案例

认识图形的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 P36 1、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面”之间的关系。 2、经历“贴一贴”、“取取名”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认交通标牌、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四种图形。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课设计了“在活动中认识图形,在破案中运用图形”的总体思路。引入了学生喜闻乐见并感兴趣的卡通——“黑猫警长”,让学生经历了尝试、操作、探究和分析等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每个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同时,学生经历从探索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从体验中发展的过程,感知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为此,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活动化的教学情境,采用活动化的教学方式。

2、注重评价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他们的个性。 3、注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中,本课与传统教材的安排有所不同,传统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更早更多接触的是物体,因此北师大版教材安排非常合理,刚好与传统教材相反:先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再认识平面图形,符合现实生活规律。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其实也已经接触了立体与平面图形。这样,在教学中就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面从体来”的思想。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结合具体、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是非常多见且非常有用的。综上所述,本课的设计为:从平面到立体,再从立体到平面,即围绕“平面在生活中已经见到,它从哪里来?如何从立体实物中得到平面图形”展开。 1、学校。余杭区是浙江省的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经济发达,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等美称,历史上曾出过沈括、章太炎、陆羽等名人。临平,位于杭州市区东郊,为杭州市副城,又是余杭区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交通发达,商业繁华,文化底蕴厚。而临平一小,位于临平街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