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上册书科学里面的实验

四年级上册书科学里面的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中的实验包括但不限于:
1. 空气的性质:例如“空气占据空间”实验,需要水槽、玻璃杯、白纸;“空气有重量”实验,需要两个气球、细棒、线。
还有关于热空气与冷空气的实验,如“热空气上升”实验,需要纸蛇、线;“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实验,需要四个集气瓶、冷热水、香。
此外,还有制作热气球的实验,以及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2. 食物的成分:例如淀粉的检测实验,需要塑料盒、一块馒头、一块土豆、碘酒、滴管。
通过在馒头上滴一滴碘酒,观察馒头的颜色变化;将土豆切开,在土豆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土豆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是土豆、馒头遇到碘酒都变成了蓝色,实验结论是土豆、馒头中含有淀粉。
3. 脂肪的检测:需要一张白纸、食用油、一粒花生、一小块肥肉、干净的水、棉签。
实验步骤是用棉签蘸一点清水,涂抹在白纸上,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再用肥肉、花生挤压,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清水、食用油的痕迹比较。
实验现象是肥肉、花生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相同,与水留下的痕迹完全不同。
实验结论是食用油、肥肉、花生等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实验内容建议查阅科学课本或者咨询科学老师。
四年级科学上册八大实验

科学四年级上册1、第二课《我们的营养》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2、第四课《水变咸了》食盐的溶解。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3、第五课《怎样回快溶解》加快溶解的三种方法。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步骤:(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一:水的三态转变实验目的:观察水的三态转变过程,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改变。
实验材料:水、冰块、火焰、温度计、锅和火源。
实验步骤:1. 在锅中倒入适量的水。
2. 将锅放在火源上加热,记录下温度。
3.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观察到水开始发生沸腾,水分子蒸发成水蒸气,并产生气泡。
4. 继续加热,持续观察,直到水完全蒸发,留下锅底的白色残渣。
实验结果:1. 在加热过程中,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即水蒸气。
2. 在锅底的白色残渣是由于水分子中的溶质没有转变到气态而造成的。
实验结论:1. 水的三态转变是由于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分子间的运动模式发生改变所引起的。
2. 液态水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撕裂液体的结构,形成气泡,最终转变为气态水蒸气。
3. 在温度较低时,水分子的热运动速度较慢,形成冰块,即水的固态。
实验二:磁铁的吸引力实验目的:观察磁铁的吸引力,了解物体对磁性物质的作用。
实验材料:磁铁、各种物体(如铁钉、铜块、塑料片等)。
实验步骤:1. 将磁铁放在桌子上。
2. 将不同的物体一个一个地靠近磁铁,并观察物体与磁铁之间是否发生吸引现象。
3. 尝试不同的角度、距离,观察吸引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结果:1. 磁铁能够吸引铁钉等铁质物体,两者之间会产生吸引力。
2. 磁铁对非铁质物体如铜块、塑料片等没有吸引力。
实验结论:1. 磁铁的吸引力是因为磁性物质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产生的。
2. 铁质物体中的微小磁性元素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使其受到磁铁的吸引。
3. 非铁质物体中的微小磁性元素较少或者排列无序,无法产生明显的吸引力。
实验三:种子发芽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的生长和发育。
实验材料:黄豆、湿棉花、透明塑料袋。
实验步骤:1. 将透明塑料袋打开,放入湿透的棉花。
2. 将数颗黄豆放在湿棉花上,并用剪刀将袋口封紧。
3. 将封好的塑料袋放在充满阳光的窗台上。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实验一:风的实验
简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风的概念并观察风的实际效果。
材料
- 扇子
- 纸
- 桌子
步骤
1. 将纸平放在桌子上。
2. 打开扇子,将风向纸上吹。
3. 观察纸上的变化,记录你看到的现象。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风是空气在运动中产生的。
风可以吹动物体,使物体发生移动。
实验二:水的实验
简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水的性质并实验它的变化。
材料
- 水杯
- 水
- 冰块
步骤
1. 将水倒入水杯中,填满一半。
2. 将冰块放入水杯中。
3. 观察冰块和水的变化,记录你看到的现象。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水在低温下会变成固体(冰)。
当冰与热水接触时,冰会融化成水。
实验三:声音的实验
简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材料
- 铃
- 锤子
步骤
1. 拿起铃和锤子。
2. 用锤子敲击铃。
3. 听铃声,并观察铃的震动。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我们敲击铃时,铃体会振动并产生声音。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风、水和声音的特性和变化。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一。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检验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米饭、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馒头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二。
实验名称:溶解实验实验器材: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
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三。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步骤:(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分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一:水的沸点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点变化。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过程:首先,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温度计底部与水平面接触。
接下来,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
观察并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水的沸点温度。
最后,关闭火源,等待水冷却。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在常压下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这是因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水分子变为水蒸气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实验二:空气的存在实验目的:验证空气的存在。
实验材料:玻璃瓶、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首先,将玻璃瓶倒置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点燃一支蜡烛,等待蜡烛燃烧产生火焰。
接下来,将火柴迅速放入玻璃瓶中,并立即将瓶口紧密地盖住。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蜡烛的火焰逐渐熄灭。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玻璃瓶中的空气被火焰燃烧所需的氧气消耗殆尽,导致蜡烛的火焰熄灭。
这说明空气是由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而氧气是维持火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实验三:光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手电筒、白纸、半透明玻璃。
实验过程:首先,将白纸固定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将手电筒打开,将其光线照射在白纸上。
接下来,将半透明玻璃放置在光线传播路径上。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光线经过半透明玻璃后,改变了传播方向。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物体的阻挡和折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这说明光是一种能够传播的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而且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铃铛、细绳、木板。
实验过程:首先,将细绳系在铃铛上,并将其悬挂在空中。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序 实验名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号 称 怎样听 探究鼓膜振动 纸屏,塑料泡沫小 28 到声音 敲击小鼓,看纸屏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的原理。 球,鼓。 的 1.让橡皮筋保持自然状态,拨动橡皮筋,听一听发展、出 弹拉紧的橡皮 的声音;2.再将橡皮筋拉长一点,再拨动橡皮筋,音调有 29 橡皮筋,盒子 筋, 什么变化?3.将橡皮筋再拉长一点,拨动橡皮筋,音调是 研究声 变高还是变低? 音的强 弱和高 弹变短的橡皮 30 低与什 橡皮筋,盒子 筋, 么因素 有关 谈粗细不同的 31 橡皮筋,盒子 橡皮筋
序 实验名 实验目的 号 加热和 称 冷却对 物体体 认识液体的热 19 积的影 胀冷缩现象 响 20 认识气的热胀 冷缩现象 研究液体吸热 和散热性能是 否相同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液体受热后体积 膨胀。 气体受热后体积 膨胀,遇冷后体 积会缩小。 不同物体吸热和 散热的性能不一 样 不同物体吸热和 散热的性能不一 样
细木棍、两只一样 1.将两只气球充气。在需要刺破的地方事先贴上一小块透 认识空 刺破气球的那端木棍翘 3 气的性 的气球、细线、支 明胶带。2.把俩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 起来。 了解空气的性 架、透明胶带、针 平衡,3.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 质 质 1.将气球吹满气,2.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 4 气球 有风吹到脸上 己的脸, 有一股力量像上顶手。 1.将气球吹满气,2.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 5 气球 松开手后看见“气垫” 压一压,感觉又怎样?3.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 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1.将水、空气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里,比较其形状。2.将 比较水 烧杯、水槽、注射 比较水和空气 空小塑料瓶放入水槽,观察水流入瓶中,空气跑出的情形 6 和空气 器、橡皮、小塑料 的异同 。3.分别将水、空气吸入注射器。将注射器,一端顶住橡 的异同 瓶、圆底烧瓶 皮,推动注射器,比较。 探究压 气球、气筒、吸管 1.用铁丝穿过吸管,把铁丝绷直;2.用气筒给气球打气, 探究压缩空气 打气少的飞的近,打气 7 缩空气 、绳子、胶带、铁 旋转喷口,捏紧;3.用胶带把打过气的长气球固定在吸管 力量的大小 多的飞的远。 的力量 丝 上。4.松开喷口,测量气球飞行的距离。 研究热 细木棍、2个大小 1.把俩只纸杯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2.用手扶 热空气是怎么 8 空气的 相同的纸杯、火柴 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 用火柴烤热的纸杯上升 流动的 流动 、细线 3.移开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发生的现象. 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变热 2个一样大的玻璃 探索冷 或变冷。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 热瓶在下面时烟向上流 冷热空气是怎 瓶、香、热水、冷 9 热空气 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 动;热瓶在上面时烟不 么对流的 水、玻璃板、大塑 的对流 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4.重复1、2步骤,将 流动。 料袋、水槽 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3支相同的蜡烛、 小玻璃杯罩住的蜡烛先 探究空气的成 玻璃片、大小不同 1.点燃三支蜡烛;2.用玻璃杯罩住其中的两支,观察现象 10 熄灭,接着大玻璃杯罩 分 的两只玻璃杯、火 。 住的蜡烛再熄灭, 柴。 研究空 气的成
四年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上册科学实验在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中,学生们将会参与一系列有趣而具有教育意义的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他们将能够亲自动手,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以下是一些精彩的科学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
1. 颜料混合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将尝试将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混合,以探索颜色的混合原理。
首先,将红、黄和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滴在不同的玻璃杯中。
然后,让学生们逐渐混合这些颜料,观察和记录它们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将能够发现颜料混合的原理,理解原色和混合色的概念。
2. 水的沸腾实验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们理解水的沸腾过程以及沸腾的原理。
首先,老师将在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加热。
学生们可以仔细观察水的变化,包括起初的水面平静、随后的气泡产生和水的剧烈沸腾等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将能够了解水的沸点和水的状态变化规律。
3. 风力推动物体实验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们理解风力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们将制作简易的风车,并将其放置在有风的地方。
他们可以观察风车在风的作用下的旋转情况,并比较不同风速对风车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将加深对风力的理解,并探索风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水中植物的观察实验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们了解水中植物的生长规律和植物对水的吸收作用。
学生们可以将水仙花或其他水中植物放入透明容器中,观察它们的生长和根系的扩展情况。
同时,学生们可以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或添加色素水来观察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将理解植物对水的吸收作用,以及水质和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 倾斜平面上物体滑动实验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们探索倾斜平面上物体滑动的原理和规律。
学生们可以在倾斜平面上放置不同形状和重量的物体,并观察它们的滑动情况。
通过改变倾斜度和物体的重量,学生们可以进一步观察和记录物体滑动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将能够理解重力和倾斜平面对物体滑动的影响。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的一些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上册(11个)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
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
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
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说明用热水可加快溶解。
(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
说明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名称:根的作用(9、植物的根)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矿泉水瓶、花生油(或棉花、橡皮泥)、水实验目的:探究根的吸水作用
实验步骤:
1、在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矿泉水瓶中。
3、在矿泉水瓶中滴入花生油(或用棉花、橡皮泥把瓶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瓶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矿泉水瓶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矿泉水瓶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由于瓶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实验名称:除去叶绿素(11、植物的叶二)
实验器材:烧杯、新鲜的绿叶、酒精、三角架、石棉网、火柴、锥形瓶
实验目的: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含有叶绿素的缘故,有没有什么办法把叶绿素分离出来呢?
实验步骤:
1、把一片绿叶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
3、在三角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小烧杯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分析: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所以酒精变成了绿色。
●实验名称:植物的茎(12、植物的茎)
实验器材:芹菜、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
实验目的:探究茎有输导水分的作用。
实验步骤:
1、取一根芹菜的茎。
2、把芹菜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将插好芹菜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芹菜,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注意:做此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过长,就会因为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名称:热气球上升的秘密(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实验器材:塑料袋、酒精、蒸发皿、木块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
实验步骤:
1、将蒸发皿放在木块上,往蒸发皿里倒入适量的酒精。
2、将塑料袋展开,罩在木块上方。
3、点燃蒸发皿中的酒精。
4、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注意:塑料袋和蒸发皿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烧坏塑料袋。
熄灭酒精时不要用嘴吹,要用玻璃盖灭。
实验现象:点燃酒精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实验名称:瓶“吞”鸡蛋的秘密(16、瓶“吞”鸡蛋的秘密)
实验器材:火柴、熟鸡蛋、广口瓶
实验目的: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实验步骤:
1、将鸡蛋壳剥掉。
2、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
3、迅速将剥了壳的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
4、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
注意:要选择瓶口略小于鸡蛋“腰围”的瓶子,鸡蛋要剥去外壳,点燃纸条后要迅速将鸡蛋放到瓶口上。
实验现象:鸡蛋被“吞”进瓶子。
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里。
●实验名称:水流有力量(17、水流有力量)
实验器材: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
实验目的:认识水流有力量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地倒水。
2、观察小水轮的变化,做好记录。
注意:小水轮转动要灵活,要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冲水,水量尽量保持均匀。
实验现象:当用水冲小水轮时,小水轮转动起来。
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
●实验名称:热传导(18、杯子变热了)
实验器材:热学实验盒(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
实验目的:热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实验步骤:
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凹痕上。
2、用酒精灯回执铜棒的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注意:讲解酒精灯的用法:分四步: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物体;4、使用完毕,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
●实验名称:热对流(19、水变热了)
实验器材:液体对流演示器、高锰酸钾、火柴、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目的:对流是液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实验步骤:
1、在液体对流演示器内装满水,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放入一点高锰酸钾。
2、用酒精灯加热演示器底部的一角。
3、观察水中高锰酸钾的流动方向。
实验现象:受热处的水上升,上升后又从容器另一端流回来,由于水中放入了高锰酸钾,形成了一个红色水的循环。
实验结论: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不断相对流动,使整个杯子逐渐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