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工作面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煤矿开采方法(三)--采煤工作面开采工艺01共27页

煤矿开采方法(三)--采煤工作面开采工艺01共27页

任务一 爆破落煤、装煤与运煤
小结
根据采煤工作面开采条件,进行爆 破参数设计,画出炮眼布置三视图, 计算炸药消耗量,制定爆破安全管理 主要措施。选择采煤工作面的运输设 备,计算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
任务二 炮采工作面支护和采空区处理
知识点
技能点
采煤工作面控 顶距的确定;
支架架设的一 般要求;
回柱放顶的方 法。
后即不能破顶,也不留伞檐,不能崩翻运 煤机具和崩倒支架。 • (3)打眼时要认真检查顶板和支柱的完好 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处理。 • (4)要坚持“敲帮问顶”制度,注意检查 煤帮的稳定性。
任务一 爆破落煤、装煤与运煤
• 2、爆破注意事项 • (1)爆破工作必须由专职爆破工担任。 • (2)每次爆破前必须检查瓦斯。 • (3)爆破时,爆破工距爆破地点应保证有
足够的安全距离。 • (4)爆破后要对爆破地点的支架、顶板等
进行检查,有问题时应按规定及时处理, 不应留给下班。
任务一 爆破落煤、装煤与运煤
四、装煤与运煤
• 1、爆破装煤可装煤3137%
2.2m
2、人工装煤
人工装煤量主要有:刮板输
送机与新煤壁之间松散煤安
(a)
息角以下的煤;崩落或撒落
到输送机采空侧的煤
。 60
(a) 单 排 眼
0 .3
1 .0
0 .8 0 .8
0 .4
1 .2 ~ 1 .5
。。 50~55
( ) 五花眼
• 2任、1.0 务炮0.一眼5 1.0 角度爆要破求1.0 落煤000...488 1.2~、1.5 装煤与运煤
• (610。 )炮眼与煤壁的夹角一般为50°~80°。 •角稳和定(距程2(a)) 单离度炮排 眼 ,而眼视定在煤。垂质直50~。55软面。 (硬上) 五 和与花 眼 粘顶顶底情、况板以之及间顶的板夹

煤矿开采的工作面管理

煤矿开采的工作面管理
煤矿开采的工作面 管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
• 工作面概述 • 工作面生产管理 • 工作面技术管理 • 工作面质量管理 • 工作面人员管理 • 工作面环境管理
01
工作面概述
工作面的定义和重要性
工作面定义
工作面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用于直 接采煤的作业场所,通常指在地 下矿井中开采煤炭的场所。
可持续发展战略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煤 矿开采的全过程,实现经 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调度管理
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采掘作业、设备运行、人员调配等,确保生产顺利进 行。
采煤作业管理
作业规程
制定详细的采煤作业规程,明确采煤工艺、安全措施、质量 标准等。
作业监控
对采煤作业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作业符合规程要求,及时发 现并处理作业中的问题。
设备维护与安全管理
设备维护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采煤设备进 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
工作面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
工作面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安全、高效 、低耗、环保的煤炭开采,提高矿井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任务
工作面管理的任务包括合理布置工作 面、优化采煤工艺、强化设备维护、 确保作业安全等,以保障采煤作业的 高效稳定运行。
02
工作面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与调度
生产计划
根据矿井整体计划和资源条件,制定工作面的生产计划,包括采煤量、掘进进 尺、设备使用等。
开采方案设计与优化
方案内容
根据矿井地质条件、资源储量、生产能力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包括采煤方法、工作面布置 、生产组织等方面。
优化目标

煤矿智能化开采工作面管理经验和做法

煤矿智能化开采工作面管理经验和做法

煤矿智能化开采工作面管理经验和做法
一、总体思路
1、研究目标:智能化的开采管理体系,解决工作面管理中的组织效率下降、安全隐患积聚、生产管理体系无法有效灵活响应、信息获取和传递不畅等问题,更好地管理煤矿工作面,提高生产安全效率。

2、设计思路:建立一个共性的智能化开采工作面管理体系,该体系将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整合智能分析、智能指导和智能管理技术,融合作业规划、实时监控和及时维护等管理体系,建立基于现场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支撑系统,以实现智能化的开采工作面管理的功能。

二、架构体系
1、作业规划子系统:用于进行工作面的作业规划,对工作面进行设计,并制定相应的作业计划,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完整作业。

2、实时监控子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工作面的安全状态,实时检测安全水平,并采取实时的应对措施,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及时维护子系统:定期对工作面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提出维修改造意见,提升工作面安全水平,保障生产安全。

4、智能分析子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

工作面开采设计

工作面开采设计

工作面开采设计1. 简介工作面开采设计是煤矿开采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矿井的安全、生产效率和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档将介绍工作面开采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2. 设计原理工作面开采设计的主要原理是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和煤层的运移规律,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和参数,以达到安全高效的开采目标。

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煤层地质特征分析在进行工作面开采设计之前,需要对矿井地质条件和煤层的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包括煤层倾角、厚度、裂隙和构造等地质参数的测定,以及煤层岩性、物理力学特性等地质特征的分析。

2.2 开采方法选择根据煤层地质特征和工作面开采要求,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如全托盘法、局部解放法、综放面法等。

开采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矿井地质条件、煤层的开采难度和工作面的安全要求,以及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2.3 工作面布置设计工作面的布置设计是工作面开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工作面的位置、长度、宽度和采高等参数的确定。

工作面布置设计应考虑到的因素包括:煤层的倾角和厚度、矿井通风和排水条件、工作面的采煤周期和生产能力要求、矿井的运输和运煤能力等。

2.4 采煤参数设计采煤参数设计是决定工作面开采效果的关键因素。

它包括开采速度、采高、切割深度、支护方式等参数的确定。

采煤参数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煤层的力学性质、矿井的通风和排水条件、矿岩的稳定性等因素。

3. 设计方法工作面开采设计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数值模拟法、经验公式法和专家系统法等。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3.1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利用计算机对工作面开采过程进行模拟和计算,以得到工作面的开采方案和参数。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考虑煤层的地质特征和力学性质,对煤层的开采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3.2 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根据长期的矿山开采经验,总结归纳出一些定量关系式来预测工作面开采的效果和参数。

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50104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贯屯煤矿二O一七年三月七日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4)第二章回采工艺选择 (8)第三章工作面巷道布置 (9)第四章巷道断面及支护设计 (10)第五章“一通三防”系统工程设计 (12)第一节通风系统设计 (12)第二节瓦斯防治工程设计 (14)第三节瓦斯监控系统设计 (14)第四节防尘供水系统设计 (15)第六章防治水工程设计 (16)第一节水源分析与治理方案 (16)第二节防治水巷道工程设计 (18)第三节排水系统设计 (19)第七章巷道施工组织设计 (19)第八章主要设备选型与配置 (20)第九章供电设计 (20)第十章工作面生产系统与避灾路线 (21)第一节生产系统说明 (21)第二节生产系统分析 (22)第三节避灾路线说明 (23)第十一章其它要说明的问题 (24)第一章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位于矿井东翼501盘区,北至子油52(5)、二进沟水库保安煤柱,南至东翼辅助运输大巷,东以50104辅助运输巷煤柱为界(未准备),西至50103综采工作面辅运巷煤柱。

运输顺槽长度2592m,回风顺槽走向长度2363mm。

工作面开采段走向长2285m,倾向宽度260m,开采面积594100m2。

井下标高为102L6〜1024.而。

—二、地面相对位置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沟谷呈树枝状分布,形成黄土梁、峁、沟相间地形。

部分为农用耕田,地面无民用建筑物、公路、水体、开采对地面设施无影响,地面标高1223〜1376m ,煤层底板标高1025m〜1028m,煤层埋深在200m〜348m。

三、煤层赋存情况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5号层煤,通过已掘巷道揭露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辅运大巷开口处为推断无煤区,预计掘进260m左右揭露5#煤层,其余部分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化不大,煤层厚度1.9〜2.1m,平均2.0m, 5#煤层一般含1〜3层夹肝,单层夹肝厚度一般厚0.10〜0.30m, 夹肝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倾角1〜3°,综上所述:5#煤层在本工作面内层位稳定、大部可采、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煤层单一、属稳定型煤层。

王坪煤矿3#层301盘区8103、8105工作面开采方案优化设计

王坪煤矿3#层301盘区8103、8105工作面开采方案优化设计
科学之友
F r i e n d o f S c i e n c e A m a t e u r s
2 0 1 3 年1 2 月
王坪 煤 矿 3 # 层3 0 1盘 区8 1 0 3 、8 1 0 5工 作 面 开 采 方 案优 化 设计
王 胜
( 怀仁县 王坪煤 电公 司 ,山西 朔州 0 3 8 3 0 0 )
We i Ca i y a n
A b s t r a c t : O p e r t a i o n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e q u i p me n t , d u e t o t h e j o i n t p o o r c o n t a c t , o r t h e d e v i c e i t s e l f q u a l i t y p r o b l e ms o f t e n p r o n e o t o v e r h e a t i n g . I f
置为 9 0 k( 跨度设置 ) ,这样 ,就有 了一条从 一1 0~ 8 0℃的等温 线 ,按照等温线寻找发热设备 ,将 大大提高普测设备 。
第六 ,防止运行 状态的影响 ( 电流制热型 ,满负荷检测 ; 电压制热型 ,额定 电压下 ,电流越小越好 ) 。
3 红外影 响。户外设 备检测应选 择在 阴天 、 日出前或 日落后一段时 间内 ,最好 在晚上 。户 内设 备检测 时 ,应关 闭照明灯 。 第二 ,防止环境温度 的影响 。尽量避开 三伏 和三九 ,春季 4 、5月 适 宜 ,秋 季 9 、1 0月 ,变 电 站选 择 日出 或 日落 后 3 h检 测 ;选择 理想的环境温度参照体 ,如不发热 的相 似设 备表面 , 来采集环 境温度参数 ,可在一定程度上 弥补 环境 温度变化带来 的检 测 误 差 。 第三 ,防止气象条件 的影 响。 第 四 ,防止大气中物质的影响 。由于红外线在传输路 径大 气 中存在水汽 、C O、C H 和悬浮微粒 ,使其衰减 ,因此检测应 尽量安排在大气较干燥 的春秋季节 。 第五 ,防止发 射率的影响 ( 一般检测 ,被测设备 的辐 射率 般取 0 . 9左 右 ) 。

煤矿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煤矿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煤矿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范本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遵义县山盆镇遵沿煤矿技改(15万吨/年)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师:矿长:遵义县山盆镇遵沿煤矿二〇〇九年五月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4)第一节编制依据 (4)第二节编制范围 (4)第三节编制原则 (4)第四节遵循的主要规范、标准 (6)第二章工程概况 (7)第三章施工布署 (7)指导思想 (9)施工目标.................................... (9)第三节项目管理系统 (9)第四章施工准备及场区布置 (11)第五章工程测量 (12)第一节控制测量 (12)第二节施工测量 (12)第三节测量检查 (12)第六章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方法 (13)第一节总体施工方案 (13)第二节地质超前预报 (13)第七章作业指导书 (16)第一节爆破 (16)第二节装岩 (18)第三节支护.................................... (18)第八章施工进度、工期及保证措施............... (22)第一节作业方式.................................... (22)第二节循环进度及工期........................... (22)第三节循环进度及工期........................... (23)第九章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5)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编制依据一、贵州兴源煤矿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8月)《遵沿煤矿(技改)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工作面开采条件 (1)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1.2 煤层赋存条件 (1)1.3 顶底板岩性 (2)1.4 地质构造 (3)1.5 水文地质情况 (3)1.6 瓦斯与煤尘情况 (4)1.7 工作面储量 (4)1.8 地质建议 (5)二、工作面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 (6)2.1 巷道布置 (6)2.2 巷道断面规格及支护形式、材料 (7)2.3.1 出煤系统 (8)2.3.2 运料系统 (9)2.3.4 供电系统 (9)2.3.5 排水系统 (9)2.3.6通风系统 (9)2.3.7防尘系统 (10)2.4 安全避险系统 (11)2.4.1 瓦斯监测系统 (11)2.4.2 压风、供水施救系统 (13)2.4.3 人员定位系统 (14)2.4.4 紧急避险系统 (14)2.4.5 通讯联络系统 (14)三、采掘工艺及生产能力 (15)3.1 掘进 (15)3.1.1 掘进方法及掘进工艺 (15)3.1.2 掘进施工顺序、队伍安排、工程量及工期 (15)3.2 回采方法及工艺 (16)3.2.1 回采方法 (16)3.2.2 工作面设备选型 (16)3.2.3 采煤方法 (26)3.2.4 工艺流程 (26)3.2.5 移架方式 (26)3.2.6移架步距 (27)3.2.7 生产能力 (27)3.2.8工作面的上、下端头支护形式以及顶板管理 (27)3.2.9 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管理 (27)四、回采工作面支架的安装和拆除 (28)4.1、支架的运输方式 (28)4.2、工作面安装 (28)4.2.1 工作面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的安装 (29)4.2.2 皮带输送机的安装 (32)4.2.3 支架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33)4.2.4 采煤机的安装 (35)4.2.5 设备列车、开关、乳化泵、注浆泵和阻化泵安装 .. 364.3、工作面回撤 (37)4.3.1 设备回撤顺序 (37)4.3.2 技术要求 (38)4.3.3 设备及支护材料回撤 (38)4.3.3.1 转载机的回撤 (38)4.3.3.2 采煤机的拆卸 (39)4.3.3.3 刮板机拆卸 (40)4.3.3.4 移变列车设备回撤 (41)4.3.3.5 液压支架回撤 (41)4.3.3.6 撤架时的其他要求 (44)4.3.3.7 回撤时的配件回收、文明生产 (45)五、通风 (45)5.1 回采工作面风量计算 (45)5.2 掘进工作面风量及风机选型 (48)5.2.1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49)5.2.2局部通风机选型(压人式通风) (51)六、供电 (53)6.1负荷统计 (53)6.2变压器的选择 (54)6.3电缆的选择 (55)6.4、电缆的校验 (58)6.5开关的选择 (59)6.6保护整定校验 (60)6.7 13207工作面设备及材料见表6-3 (61)七、工作面防火设计 (62)7.1 工作面日常防火 (62)7.2 防止自燃发火设计 (62)八、工作面避灾路线 (63)8.1 掘进期间避灾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一、工作面的位置9201工作面位于运输大巷南侧一采区,工作面东和南均为实体煤,西为保安煤柱,北为大巷保安煤柱,为一采区第一个综采工作面。

工作面标高825-865米,工作面的走向长680米,倾向长90米,面积61200㎡。

二、地面相对位置本工作面相对位置为弯里自然村以东,地势西高东低,形态为丘岭山区,无任何建筑,地表为灌木丛和少量农田,地面标高1032~1130米,平均1051米。

覆盖厚度为:207~265米,平均235米,基层被黄土覆盖。

三、回采对地面的影响由于地面无任何建筑,回采造成的地面裂缝对地面建筑和设施无影响。

四、工作面相邻的采动情况由于本工作面是南区首采工作面,本工作面无相邻采动影响。

第二节煤层一、煤层厚度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9+10#煤,煤层厚度从西向东逐渐变薄,最小厚度为1.9米,最大厚度为2.5米,平均厚度为2.1米。

总体变化情况不大,煤层稳定。

二、煤层产状本工作面煤层总体表现为走向呈近南北方向、倾向向东的单斜构造,煤层倾角为3~8°,平均5°,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有一层0.2米的夹矸。

三、煤层稳定情况本工作面范围内全部稳定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层理较明显,节理不发育,硬度系数为2~3°。

四、本工作面煤种为:低灰—中灰、中硫—中高硫、特高热值的无烟煤。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一、煤层顶底板9+10#煤层直接顶为K2石灰岩,其厚度一般为4.5米—6.5米,青灰色,致密性脆,节理面被方解石充填。

底板为铝质泥岩,致密、性脆,裂隙较不发育,遇水易软化,易发生底鼓现象。

顶板平均抗剪强度为11.5~48.8Mpa,平均抗拉强度为 3.50~4.90 Mpa,自然抗压强度为110.0~124.4 Mpa,平均118.80 Mpa。

底板为铝质泥岩自然抗压强度17.60-20.00 Mpa,平均19.10 Mpa。

二、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见附图1)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工作面中部有一正断层,落差4米,回采通过时有一定影响,注意加强顶板管理。

二、褶曲:煤层局部略有起伏,没有影响回采的褶曲,运输巷最大坡度8°。

三、陷落柱:本井田没有发现陷落柱。

第五节水文地质一、含水层分析:本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充水因素为顶板K2石灰岩溶隙含水层,属弱含水层,影响较小。

二、其他水源分析:本工作面无常年性地表水体,雨季沟谷中的水短暂排干,地表水对工作面影响较小。

由于2#煤存在一定的小窑破坏区,老空水是井下充水因素之一,回采过程中可能造成淋头水增加。

三、工作面涌水量: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2m3/h,最大涌水量5m3/h。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一、瓦斯:属低瓦斯矿井,相对涌出量为4.39m3 /T,绝对涌出量为2.94m3/min。

二、工作面煤尘鉴定结果: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三、煤的自然倾向:自燃等级为Ⅱ级,倾向性质为自燃。

四、地温情况:地温正常。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本工作面长680米,切眼长90米,煤层计算厚度2.1米,容量1.35 T/m3,,回收率95﹪。

可采储量;650×90×2.1×1.35×95﹪=157555.13(T)可采期:650÷97.2=6.7(月)式中:650为可采推进长度。

97.2米为设计月进度:月生产天数×每天正常循环数×循环进度×正常循环系数=30×6×0.6×90﹪=97.2。

第二章采煤方法9201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第一节巷道布置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9201工作面开采9+10#煤层,此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布置,工作面进回风顺槽、切巷均沿9+10#煤层顶板布置。

二、工作面两巷情况1、运输顺槽采用梯铁棚支护,上宽3.4米,下宽4.2米,净高2.0米,净断面7.6m2;主要用于该工作面的进风、运煤、运料。

进风巷内布置有:DN50型的压风管和DN50型静压洒水管各一路,DN50型排水管一路。

布置在皮带机上方。

靠采帮处敷设轨道,并在靠近工作面的地点设有设备列车,靠煤柱帮安设转载机和胶带输送机,采区变电所、顺槽口安设移动变电站、乳化泵站等设备。

2、回风顺槽采用梯铁棚支护,上宽2.4米,下宽3.2米,净高2.0米,净断面5.6m2;主要用于该工作面的回风、运料。

巷内布置有:DN50型的压风管和DN50型静压洒水管各一路。

3、切眼为矩形断面,掘进时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净宽6.0m,净高2.4m,断面积14.40m2,其内安装有工作溜、支架、采煤机。

三、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图(见附图2)第二节采煤工艺一、采煤方法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由于使用ZZ2800—15/30Z型轻型综采支架支护,支架最大支撑高度3米,最小支撑高度1.5米,本工作面煤层厚度1.9~2.5米,平均厚度2.1米,确定一次采全高。

二、回采工艺1、进刀方式:本工作面采用端部割三角煤斜切进刀,进刀段长度25米,进刀深度0.6米,即当采煤机滚筒割透回风巷(或运输巷)后,将采煤机后面的输送机推移到煤壁处,采煤机变化前后滚筒上下位置反向牵引,然后采煤机沿输送机弯曲段逐渐切入煤壁,直至采煤机完全进入输送机直线段后,采煤机停止牵引,并将输送机推至煤壁。

再次变换采煤机前后滚筒的上、下位置,反向牵引,割三角煤,直到前滚筒割透回风巷(或运输巷)。

最后变换滚筒上、下位置,反向牵引,开始正常割煤。

在斜切进刀时,采煤机牵引速度控制在2米/分钟以下。

见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见附图3)2、采煤工艺及说明双滚筒采煤机双向割煤,在工作面端部斜切进刀,往返一次进两刀,螺旋滚筒配合刮板输送机铲煤板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液压支架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1)工艺流程采煤机割煤、装煤→移架→顶溜→后方顶板自行跨落。

(2)工艺流程简要说明a、割煤、装煤本工作面采用MG150/375-W双滚筒采煤机(滚筒截深0.6米)。

正常割煤时,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

采煤机运转时,煤体被滚筒上的截齿破落下来,并由螺旋叶片装入大溜,少量煤在顶溜时被铲入大溜内,散落在支架与大溜之间的浮煤,由人工装入大溜内。

b、运煤工作面采煤机割下的煤由刮板机经转载机转入顺槽皮带运出。

c、移架本工作面所选ZZ2800—15/30Z型支撑掩护式支架,移架采用本架操作,顺序移架,追机作业。

移架滞后采煤机后滚筒3~5架进行,操作顺序为:收护帮板、侧护板、收伸缩梁→降后柱→降前柱→移架。

支架移到位后,立即升紧前后立柱,然后伸出伸缩梁,最后打出护帮板、侧护板。

d、移输送机方式工作面利用安装在液压支架上的推移千斤顶来推移输送机。

推移输送机滞后采煤机后滚筒10米进行,顶溜时要用相邻几组顶溜千斤顺序逐步动作。

推移输送机弯曲段长度不小于15米,水平弯曲度不得超过3 o,垂直弯度不得超过2o。

严禁输送机出现急弯。

顶溜完毕后,支架手把要及时回零。

严禁停机时顶溜,防止带回煤,发生压溜、飘链事故。

推移工作溜机头(机尾)时,正常情况下直接用支架的顶溜千斤将工作溜机头(机尾)推移到位,如果用顶溜千斤推移困难时,可用顺槽回柱机配合支架顶溜千斤推移,使用回柱机时,牵引区内严禁有人,且必须有双向声光语音对打信号。

e、采空区处理方法:采用全部垮落法。

3、工作面正规循环能力W=L·S·H·R·C=90×0.6×2.1×1.35×0.95=145.4(T)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能力,t;L--------工作面平均长度,m;S--------工作面循环进尺,m;H--------工作面设计采高,m;R--------煤的密度,t/m3;c—工作面采出率,%。

第三节设备配置一、工作面设备配置工作面设备配备(见附表2-1)附表2-1:9201工作面机电设备配备表二、设备参数指标1、ZZ2800/15/30Z型支撑掩护式支架参数2、SGZ630/220可弯曲刮板输送机技术特征3、MGY150/375-W采煤机技术特征表4、SZB—730/55刮板输送机技术特征5、乳化液泵站技术特征表三、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见附图4)第三章顶板控制第一节支护设计一、工作面支护设计1、支架选型验算合理的支护强度采用经验公式计算:P t=9.81·H·R·K式中:P 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H----采高,米;取2.15米R----顶板岩石容重,一般取2.5×103kg/m3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履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取7P t=9.81×2.15×2.5×103×7=0.37Mpa2、所选支架说明书3、支架参数对照表4、支护参数校验:支护强度:0.62Mpa 0.37Mpa,底板容许比压:19Mpa>0.9 Mpa 通过对比、验算,证明选用ZZ2800-15/30Z型支架能满足要求。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工作面安装支架总数71架,支架型号为: ZZ2800/15/30Z,支架中心距为1.25m,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4.14m,最小控顶距为3.54m,放顶步距为0.6m。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液压支架采用本架操作、沿采煤机截割方向依次顺序前移的移架方式及时支护顶板,移架步距0.6m。

推溜滞后采煤机后滚筒不少于10m,并确保弯曲段长度不小于15m。

(一)移架1、正常情况下,移架滞后采煤机下滚筒3—5架进行,降架幅度控制在0.2m以内,移架时,应观察好周围环境,操作时缓慢送液,移出支架后,端面距不大于0.34m。

当顶板破碎、煤帮松软或片帮时,停止采煤机和工作溜运行,采用提前移架、支顺巷板梁等方式维护顶板,移架采用带压移架的方式进行。

2、移架前,首先检查支架是否完好,否则要先维修。

然后清理架间、架前浮煤杂物,将电缆、管子吊挂整齐,在确定支架周围无人后方可操作。

3、端头移架时,利用顺槽的回柱机先拉住工作溜的机头(机尾)或用单体柱顶住机头(机尾),再将与端头架相邻的两架支架推移千斤伸出,然后移架;移架时回柱机钢丝绳牵引区内及前后5米严禁有人,移架人员要站在邻架立柱间的安全地点,其他人员必须全部撤至距移架处5m以外的安全地点,机头附近工作(包括支柱、回柱、清煤、煤帮作业)时,必须停止运行工作溜和转载机,并停电锁开关挂停电牌。

4、移架时,严禁人员站在推拉板上和从支架下面通过,且观察人员要站在有掩体的安全地点,防止架间掉矸伤人。

5、移架时,如果出现拉移困难,要立即停止移架,待查明原因处理好后方可移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