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面工作面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位于我国某矿区,工程主要包括综采工作面设备的拆卸、运输、安装及调试等工作。

工程涉及设备种类繁多,包括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等,总重量约2000吨。

工程计划于2023年4月1日开始,预计工期为3个月。

二、吊装管理(一)、吊装施工组织流程1. 吊装前准备:办理吊装手续,编制吊装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吊装工艺及注意事项。

2. 设备拆卸:按照设备厂家提供的拆卸工艺,对设备进行拆卸,并做好标记,确保设备在安装时的正确位置。

3. 运输:根据设备尺寸、重量,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路线,确保设备安全、准时送达施工现场。

4. 吊装:根据吊装方案,进行设备吊装,包括设备起吊、移位、安装等。

5. 安装调试:设备吊装到位后,进行安装、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6. 验收: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后,组织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二)、现场吊装组织机构1. 吊装指挥部:负责整个吊装工程的指挥、协调、调度等工作。

2. 技术部:负责编制吊装方案,指导现场施工,解决技术问题。

3. 安全部:负责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吊装设备、工器具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4. 施工队:负责具体吊装作业,包括设备拆卸、运输、吊装、安装调试等。

(三)、管理职责1.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负责。

2. 技术负责人:负责吊装方案的编制、技术交底,解决现场技术问题。

3. 安全负责人:负责现场安全监督,制定安全措施,预防安全事故。

4. 施工队长:负责组织施工队按照吊装方案进行作业,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5. 施工人员:负责具体作业,遵守施工纪律,确保施工安全。

三、工器具的选用根据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及需求,以下是对工器具的选用要求:1. 起重设备:- 汽车起重机:选用具有足够起重能力的汽车起重机,确保能够满足最大设备的起吊要求。

- 桥式起重机:在室内或有限空间内,使用桥式起重机进行设备吊装。

1212综采工作面设计

1212综采工作面设计

1212综采工作面设计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臵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名称1212综采工作面地面标高1655.5-1629.2m 井下开采深度1150-1400m地面相对位臵及建筑物地面位臵为石仙岩沟西北部山梁,地表均为山地森林覆盖区,无公路、建筑物、水体等。

开采对地面设施无影响。

井下相对位臵及掘进时对地面设施的影响1212综采工作面:南部间隔30米为1210采空区;东部为北采区运输、回风巷;北部为实体煤,距法定边界最近处50米;西部距矿界线最近点30米。

整体位于井田西北部。

因地表为山地森林所覆盖,无公路、建筑物、水体等,开采对地面设施无影响。

走向西南-东北走向长186m 倾向西-东倾向长1860 m本工作面可采长度1830米,工作面长186米,可采储量106.9746万吨。

第二节煤层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3上层煤,该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的顶部,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两顺槽、切眼掘进证实,该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化不大,厚度2.2~2.6m,均厚2.4m,9号和10号煤之间夹一层0.1m厚的泥岩层,9+10#煤为中灰、高硫特低磷、发热量高的贫瘦煤,是较好的动力用煤;主要物理性质:黑色、强玻璃状光泽,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阶梯状与参差状断口,性脆,裂隙较发育。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9+10#煤层顶板为K2石灰岩,灰色,厚层状,质坚硬,性脆,一般含有燧石层及透镜体。

厚度为2.50~10.00m,平均厚7.05m。

抗压强度29.5~136.6MPa,均值32.2~53.9 MPa;抗拉强度0.85~4.70 MPa,均值3.30~4.10 MPa;抗剪强度4.54~12.35 MPa,均值5.87~10.82 MPa,为难冒落的坚硬顶板。

局部K2石灰岩与煤层之间夹1.0~1.4米的黑色泥岩层(俗称“小青顶”),极不稳定,易垮落。

9+10号煤层上部分布有2号煤层和6号煤层。

2号煤层距9+10号煤层60.85~99.86m,平均80.35m,煤层厚度0.00~1.18m,平均0.63m,含0~1夹矸,结构简单。

904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904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昊源煤矿904综采工作面安装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2012年9月20日第一部分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自然条件904工作面位于中央采区+600水平,走向长720m,倾向长130m。

该面西面为石门煤柱区,东面、上下部为未采区,由于矿井开采煤层群,上覆部为1004、1104工作面采空区。

对应的地面位置位于风井供电线路东侧戈壁滩。

煤层为B9煤,黑色,条痕棕、褐灰色,沥青光泽,煤层厚度较稳定,平均煤厚1.8m,安装期间切眼最大倾角11°,煤层走向走向约为97°~105°之间。

该面处于铁厂沟向斜和中心向斜构造联合组成,受其影响煤、岩层裂隙均较发育,矿山压力明显。

二、切眼状况1、支护方式:顶板采用锚梁网和锚索联合支护,巷帮采用锚网支护,切眼刷大后打两排钢梁配合DZ2.8液压单体支柱进行 (倾向棚)加强支护。

锚杆规格为: ø18mm,L=2200mm等强螺纹钢锚杆,锚杆间为800mm,排距为800mm;锚索直径为18.9mm,长度5.3m,锚索每排3根,间距为1600mm,排距为2400mm。

煤帮侧使用塑脂锚杆支护,锚杆ø18mm,L=2200mm,木托板规格为长400mm,宽200mm,厚50mm。

其中切眼内距上出口25m~30m增加一排钢梁配合DZ2.8液压单体支柱进行 (倾向棚)加强支护,其余地点可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增补。

2、切眼设计断面:矩形,宽×高=6.3m×2.4m =15.12m23、切眼状况:切眼内支护状态良好,顶板完整。

但存在个别锚杆失效、局部顶板下沉现象。

4、切眼最大倾角:11°。

三、设备状况1、工作面安装一部SGZ764/400型刮板运输机,铺设长度128m,其技术特征见表1-1。

表1-1 SGZ764/400型刮板运输机主要技术特征2、工作面安装ZZ4800/15.5/32型液压支架83架。

ZZG5200/15.5/32型液压支架6架,主要技术特征见表1-2。

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50104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贯屯煤矿二O一七年三月七日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4)第二章回采工艺选择 (8)第三章工作面巷道布置 (9)第四章巷道断面及支护设计 (10)第五章“一通三防”系统工程设计 (12)第一节通风系统设计 (12)第二节瓦斯防治工程设计 (14)第三节瓦斯监控系统设计 (14)第四节防尘供水系统设计 (15)第六章防治水工程设计 (16)第一节水源分析与治理方案 (16)第二节防治水巷道工程设计 (18)第三节排水系统设计 (19)第七章巷道施工组织设计 (19)第八章主要设备选型与配置 (20)第九章供电设计 (20)第十章工作面生产系统与避灾路线 (21)第一节生产系统说明 (21)第二节生产系统分析 (22)第三节避灾路线说明 (23)第十一章其它要说明的问题 (24)第一章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位于矿井东翼501盘区,北至子油52(5)、二进沟水库保安煤柱,南至东翼辅助运输大巷,东以50104辅助运输巷煤柱为界(未准备),西至50103综采工作面辅运巷煤柱。

运输顺槽长度2592m,回风顺槽走向长度2363mm。

工作面开采段走向长2285m,倾向宽度260m,开采面积594100m2。

井下标高为102L6〜1024.而。

—二、地面相对位置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沟谷呈树枝状分布,形成黄土梁、峁、沟相间地形。

部分为农用耕田,地面无民用建筑物、公路、水体、开采对地面设施无影响,地面标高1223〜1376m ,煤层底板标高1025m〜1028m,煤层埋深在200m〜348m。

三、煤层赋存情况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5号层煤,通过已掘巷道揭露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辅运大巷开口处为推断无煤区,预计掘进260m左右揭露5#煤层,其余部分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化不大,煤层厚度1.9〜2.1m,平均2.0m, 5#煤层一般含1〜3层夹肝,单层夹肝厚度一般厚0.10〜0.30m, 夹肝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倾角1〜3°,综上所述:5#煤层在本工作面内层位稳定、大部可采、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煤层单一、属稳定型煤层。

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1. 组织架构设计本项目施工组织架构将按照岩层条件、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分析,分别设立生产管理部、技术质量部、安全质量部、后勤保障部等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配合关系。

2. 工作任务安排生产管理部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和落实,技术质量部负责综采工作面的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安全质量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后勤保障部负责配合各部门工作所需的物资保障和人员支持等。

3. 施工进度控制制定综采工作面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周密的施工协调和管控,确保施工任务按时完成。

二、安全技术措施1. 安全防护设施在综采工作面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包括安全标识、安全警示牌、安全通道等,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2. 作业环境保障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排查和评估,严格执行作业环境保障措施,如通风、照明、排水等。

3. 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落实施工作业人员的上岗证书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安全作业意识和技能。

4.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保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是保证施工过程中安全、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综采工作面的安装施工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比较复杂和危险的工作。

因此,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以下是综采工作面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的继续分析:5. 安全监测对综采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灾害防治措施。

6. 职业健康保护在施工现场设置职业健康检测点,对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进行定期检测,并针对检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

7. 设备安全管理对参与施工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严禁使用不合格的设备进行施工作业。

8. 安全信息报告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安全巡检,及时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并且建立健全的事故隐患报告和处理机制。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采煤工作面的合理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规范和要求。

其目的是确保采煤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经济的开采,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

一、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1. 采煤工作面的选择和布置采煤工作面的选择和布置应符合以下原则:(1)煤矿矿井的地质条件和煤层结构要求;(2)保证安全生产的要求;(3)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煤炭回收率;(4)考虑环境保护要求。

2. 采煤工作面的平面布置(1)采煤工作面的平面布置应根据矿井煤层厚度、矿井稳定性、采煤机性能等因素合理确定;(2)采煤工作面的宽度要保证采煤机和支架的作业空间,同时考虑矿山的通风和排水要求;(3)采煤工作面的长度要考虑采煤进度和暂停因素;(4)采煤工作面之间的布置要考虑矿井的主通道和横巷的连接需求。

3.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1)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和工作面的尺寸,确定合理的支护方式和参数,保证工作面的稳定性;(2)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可以有钢架支护、锚杆支护等方式,根据矿井煤层的性质和采煤机的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3)采煤工作面的支护参数包括支架的高度、压力、密度等,要根据地质条件和采煤机的工作情况确定。

4. 采煤工作面通风设计采煤工作面通风设计应保证以下要求:(1)保证工作面的通风量满足人员作业和设备工作的需求;(2)确保工作面的温度和湿度适宜;(3)控制工作面的瓦斯和粉尘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二、采煤工作面施工管理规范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流程;(2)准备施工所需的人力、设备和材料,并做好管理和安排;(3)进行现场勘查,查明地质条件和矿井设备情况,确保施工的可行性。

2. 施工安全管理(1)制定并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安全操作规程;(2)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3)加强施工现场的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4)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10306综采工作面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0306综采工作面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工程简介 (2)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2)第二节安装工程概述 (2)第二章劳动组织 (3)第三章施工前准备 (4)第一节安装前准备工作 (4)第二节井下工程 (5)第四章安装施工工艺 (6)第一节安装顺序 (6)第二节入井运输 (6)第三节安装工艺 (7)第四节综采设备井下验收 (12)第五章安全技术措施 (13)第六章支架模拟实验的安全技术措施 (16)第一章工程简介第一节工作面概况I0306综采工作面位于一采区三区段3#煤层南翼。

工作面风巷设计长度1549.5m,机巷设计长度1423m,倾斜设计长度为205m,煤层平均倾角29ο。

第二节安装工程概述一、安装工程量:10306综采工作面安装工程主要包括机巷设备安装和切眼设备安装两个部分。

此项工程安装大小设备313台(件、架),其中五小电器34台(件),辅助运输设备44台(辆),电缆9961m,支架121台(其中端头支架1台,超前支架3台,过渡支架3台,中间支架114台)。

工作面安装的支架及其它设备从地面装车,分别经+884m、+770m石门运到10306风巷至工作面、10306机巷后安装。

二、安装方法:1.端头支架、超前支护支架安装方法:地面解体捆绑下放,由机巷运输至安装地点后用起吊锚杆配合手拉葫芦起吊安装。

2.过渡支架、中间支架安装方法:地面整架捆绑下放,风巷运输至切眼上口转盘处顺时针掉向后,再由绞车经切眼轨道下放至卸车平台处卸车。

由主副绞车、调向绞车相互配合,将支架调向,并调整到合适的安装位置。

接通支架管路,升架使支架接顶严实,达到初撑力。

3.刮板输送机安装方法:机头、机尾、溜槽地面捆绑下放,由风巷运输至切眼上口转盘处由绞车掉向,再经切眼轨道下放至卸车平台处卸车。

4.转载机、破碎机安装方法:地面装车,经过副井运输至10306机巷运输至安装地点,利用起吊锚杆配合手拉葫芦起吊安装。

5.采煤机安装方法:地面解体捆绑下放,经过副井运输至10306风巷,再由风巷运输至切眼上口转盘处,利用绞车和手拉葫芦起吊安装。

2303首采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 三)

2303首采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 三)

首采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一、开拓方式矿井斜井开拓,主斜井斜长274m,倾角16°50′29″,净断面9.6m2,装备PVG1250型整芯阻燃胶带提煤,同时担负辅助进风任务;副斜井斜长150m,倾角24°41′46″,净断面10.3m2,装备JK-2×1.5E单滚筒绞车,担负矿井辅助提升和主进风任务。

斜风井斜长157.3m,倾角24°46′47″,净断面9.5m2,担负矿井回风任务。

副斜井落底标高为+730m,故矿井水平标高为+730m。

二、采区划分矿井划分三个采区,分别为一采区、二采区和三采区,其中一采区及首采区开采23号煤层,服务年限1.9年,二采区开采23-25号煤层,服务年限8.7年,三采区开采26号煤层,服务年限18.0年。

三、提升系统1、主斜井:斜长274m,倾角16°50′29″,净断面9.6m2,装备PVG1250型整芯阻燃胶带。

2、副斜井:斜长150m,倾角24°41′46″,净断面10.3m2,装备JK-2×1.5E单滚筒绞车。

四、通风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副斜井进风,主斜井辅助进风,斜风井回风。

斜风井装备FBCDZ№24型对旋轴流式风机2台,功率2×90KW。

五、排水系统矿井井下采用集中式排水,在一采区下部+680m水平建主排水泵房,矿井水经敷设在轨道下山、采区轨道运输石门及副斜井中的排水管排至地面。

主排水泵房选用了MD155-30 5型多级离心泵3台,正常涌水时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时2台工作;配套电机YB315S—4电动机,功率110kW,电压660V,转速1480r/min。

六、矿井供电系统潘津矿井为双回路供电,主供电源引自35kV皮里青变电站,线路全长约8km,电压等级为35kV,导线型号为LGJ-95。

矿井备用电源引自35kV 达达木图变电站,线路全长约8km,电压等级为35kV,导线型号为LGJ-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程简介
一、1123工作面基本情况
1123采面工作面采用高档普通机械化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工作面使用双滚筒采煤机落煤。

1123采煤工作面位于+838m水平一带区(+850m~+748m水平之间)。

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分别在+850m上下连运输巷开口掘进石门揭煤后,顺煤层下山550米布置开切眼, 1123工作面平均采高为1.45m,平均煤厚0.7m。

单面走向长度147米,倾斜长550米。

工作面标高+761~+856m,相应地表标高+1280~+1220m,埋深519~364米,平均441m。

该工作面所属煤层为上下连煤层,煤种为无烟煤,属于不易自燃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顶板以细砂岩、泥岩为主,稳定性较差,底板以泥岩及细砂岩为主,稳定性一般,属较稳定薄~中厚可采煤层。

二、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
三、相邻工作面
1123工作面北为1124采煤工作面(正在布置);东为+748m水平+748m底板岩石运输巷;南为1122采煤工作面已回采完毕,现已封闭;西为+850m上下连煤层回风巷,+850m水平以上为采空区。

四、采煤规模
四、工程范围
1123工作面运输机巷皮带机安装、转载机安装及工作面支架安装、工作面刮板机安装和采煤机的安装。

按照支护设计进行支护,包括支护材料的采购、加工、安装及拆除;
1123采煤工作面机电设备,包括采煤机、刮板机、转载机、液压支架、泵站、移动变电站、供回液管路、电气开关、电缆及供排水管路等。

(1123工作面长度294m)
1123工作面机电设备安装及调试。

八、工作面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工作面工业储量
单面 A=147m×550m×0.7m×1.40t/m3=79.2 (kt)
双面工作面 A工= 79.2×2=158.4(k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