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2教案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2教案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2教案西师大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规律的探索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积极的数学

学习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播放猴子分桃的故事。(一天,孙悟空对众猴子说:“2只猴子分8个桃。”下面的小猴:“太少了。”孙悟空又说:“20只猴子分80个桃吧。”小猴们:“还是少。”孙悟空:“800个桃200只猴子分,怎么样?”小猴很高兴:“好,多了,多了,就这样分吧。”)教师:小猴们分到

的桃是不是真的增加了?你能算一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然后展示所列的算式:8÷2=4(个)80÷20=4(个)800÷200=4(个)

学生:小猴们每次分到的桃都是4个,没有增加。

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学生:同意。

教师:为什么孙悟空能使小猴们每次分到桃的个数都一样?其中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来探索

里面的规律。

板书课题。

[点评:这里用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引入课题,不但从故事中巧妙的揭示了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使枯燥的学习赋予儿童情趣,让学生感受探索规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

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1.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教师:我们前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探索规律?

学生:观察、比较。

教师:请同学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先独立探索规律,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有一定的发现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发现规律没有?你们是怎样发现的?哪个小组来说说?

抽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算式并介绍探索过程。8÷2=480÷20=4800÷200=4

学生1:我们通过观察、比较这3个算式的被除数,发现后一个算式的被除数总是前一个算式

被除数的10倍,再比较除数也有同样的规律,但是它们的商却没有变化。

教师:也就是说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规律?商又有什么规律?

学生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都扩大10倍,而它们的商没有变。教师:我们再来看这个算式

8000÷2000(教师板书:8000÷2000),你能推测它的商是多少吗?引导学生用前面发现的规律来思考,得到:根据刚才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8000÷2000在800÷200的基础上被除数和除数又同时扩大了10倍,所以我们推测出8000÷2000的商仍然是4。

学生用计算器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学生3:我们小组还发现如果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总是同时缩小10倍,但它们的商也没有变。……

教师:现在大家知道孙悟空分桃子的秘诀了吧?

学生:当被除数、除数都扩大或缩小10倍时,它们的商不会发生变化。

教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10倍,商不变。

教师:猜一猜,是不是被除数和除数只有同时扩大或缩小10倍,商才产生这个规律呢?如果它们同时扩大或缩小2倍、5倍、20倍、100倍,还会产生这个规律么?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情况来验证,发现:只要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

就不会变。

教师把板书改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教师:我们再来猜想一下,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都有这个规律呢?

学生可能猜是,也可能猜不是。

教师:要想知道是不是,我们可以怎么办?

学生:随意写一个除法算式,再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看商会不会变。

每个小组选定一个除法算式进行验证,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发现:虽然用的除法算式不一样,

但只要把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的商都不会变。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这个规律在所有的除法算式里都有。

教师板书

[点评:对商不变规律的探索主要分两个层次来进行:首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探索方法初步探索出不完整的商不变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猜测、验证等方法对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补充,并引

导学生发现是所有除法算式共有的,这样使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更加透彻,还通过开放性的

练习促进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培养了

积极的学习情感。]

2.运用规律。

(1)教师: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1500÷500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可以把1500÷500中的1500和500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它的商不变,所以可以把1500÷500看成是15÷5来计算,得到商是3,这样1500÷500的商就是3。

(2)学生独立完成“议一议”后面的“试一试”,汇报略。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议一议”让学生初步体验了怎样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简

便。]

三、练习巩固课堂活动第2题。

通过本题的讨论要让学生明白,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虽然不变,但余

数也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四、拓展延伸

教师:商不变的规律既能帮助我们进行一些除法的简便运算,还帮助孙悟空在不增加桃子的情

况下,就满足了小猴们的要求,你还能发现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这个规律吗?下节课再

来说说你的发现。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半期复习要点 姓名班级 衔接内容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四种运算。 2、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 (1)没有括号的,先,后;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就从往按顺序计算。 (2)有小括号时,应先算的,再算的。 3、我会用数学语言描述下面的算式: (a+b)-c a加b的和减c。(a+b)×c a+b×c (a+b)÷c a×b-c a÷(b×c) 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读写 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位和计数单位不同: 数位是指把计算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 计数单位是指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这些一、十、百、千、万、十万……就叫做这一位上的计数单位。 3、一个整数,从右数起,第()位是千位,第()位是十万位,第()位是 千亿位。 4、一个整数,从个位向左数,第5位是()位,第7位是()位,第10位是()位。 5、48907006这个数读作:,8在()位上,表示有个 ;6在()位上,表示有个。 6、万以上数的读法: (1)、先分级。

(2)、从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 (3)、每级末尾的0都,每级中间或前面不管有几个0,都。 7、万以上数的写法: (1)、从高位写起。 (2)、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8、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1)、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 (2)、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最高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9、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1)、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 (2)、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10、用万或亿作单位取近似数: (1)、以“万”为单位取近似数,就要看万位后面的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再添上“万”字或把个级变成四个0。如:5239100≈万 (2)、以“亿”为单位,,就要看亿位后面的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再添上“亿”字或把万级和个级变成八个0。如: 22529980100≈亿 11、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如身份证号码是一个 位数字,其中左起的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是出生年月日,15~16位是派出所编号,第17位是性别码(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第18位是校验码。某人身份证号码为:501502************,这个人的性别为,出生日期为年月日。 12、计算器上: (1)、开机键是,按一下这个键,就接通电源,还可以。 (2)、OFF是键;C.CE是键。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1、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加数 + 加数 = 小结:加法算式里,加数、加数、和这3个数中,任意知道其中两个数,我们就能求出第三个数。 【拓展题】在一个加法算式里,加数、加数、和加起来等于36,和是(),你能确定两个加数分别是多少吗? 2、用例举法完成下面各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 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页,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分析: “找规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与一年级下册相比,本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它们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本课在内容的选择上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四年级数学上期期末测试题 姓名: ___班级: ___总分: ___一、填空题 1、一个数由 3 个千万, 7 个十万,8 个百和 6 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 10 个十万是(), 100 个万是(),()个十万是 1 亿。 3、368+()=68+()486+328+114=328+(+ )857-298=857-300○() 697-203=697-200○() 4、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有()个端点。 5、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6=98 670+() =963 319-() =156 6、如果29□63029 万,那么□里可填() 7、因为 21570=35,所以 2150700=()() 8、把下面的数由大到小排列起来 50550 500500 5050500 5005005 ()﹥()﹥()﹥() 9、在同一平面内,()叫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 10、黑板的两条对边互相(),两条邻边互相()。 1/ 9

11、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做()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过两点可以做()条()直线。 12、根据 213-198=15, 48015=32 列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13、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 280,差比减数少20,那么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 14、根据 90036=25,写出一道不同的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 算式: () 15、在一个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缩小 5 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在一个乘法算式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 4 倍,要使积不变,那么另一个因数应该()。 16、一周角=()平角=()直角=()度 17、根据 10142=4242 42202=8484 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26101=() 17202=() 18、()里最大可以填几?() 41﹤ 247 29()﹥ 209 85()﹤ 530 5() 356850 万2() 526330万 34() 24834 万 19、一个锐角与一个直角的和一定是一个()角,一个平角减去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一个()角。 20、如果相邻两个同学相隔 2 米排成长 18 米一排的队伍做操,那么一共有()个同学。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角的边越长那么角就越大。 () 2、直线总比线段长。

六年级数学探索规律教案

3.5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在对日历的探究的活动中,学习如何用字母代替数,学习如何用代数式表示规律,反映日历中数与数之间变化的奥秘,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通过观察日历,发现日历中横列、竖列的三个数以及3×3方框里九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对不同月份是否也成立等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探究、验证。在这一实践活动中,经历学会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培养“学新知识”,而是“生长新知识”。 3.探索日历中数学规律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小组共同探索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探索、创新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日历中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 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启发他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日历中三个相邻日期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展示2005年某一个月的日历图片。老师提问:“日历中相邻三个日期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是什么?”然后依次用多媒体显示横列、竖列、对角线上三个相邻日期数。最后总结出结论。 1.横列三个相邻的日期数。 规律一:后者比前者多1。 【不急于将规律告诉学生,让学生亲自进行这一探索,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去发现、认识、归纳出这一规律。】 2.竖列三个相邻的日期数。 规律二:下者比上者多7。

【同上。】 3.右对角线上相邻的日期数。 规律三:下一个比上一个多8。 【同上。】 4.左对角线上相邻的日期数。 规律四:下一个比上一个多6。 【同上。】 提出问题: (1)一个数列上三个数之间有什么相等关系。(用多媒体再次显示这样的三个数。) (2)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出这个规律吗?(探索出规律五。) 规律五:无论位置怎样的相邻三个数,中间的数是其余两个数的平均数。 应用规律填空:当知道方框中的一个a时,请填上其余空格中的日期数。 (电脑依次闪烁一个a。) 【字母所在位置不同,其余两数列式也不同。从中让学生学会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化。】 二、创设情境2。 电脑显示日历,组织学生四人小组做猜日期游戏。 教师给出四个方框,每个方框共有九个日期,请组长在方框中任意填出一个日期数,叫其余同伴猜出另外的几个日期数,并说明理由。最后一个方框中每一个日期都猜出了吗?为什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教师: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让学生们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谁来说共要多少钱。

小学二年级数学: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探索规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Exploration law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探索规律 第1课时(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1.课件、题卡。 2.课前准备:各小组用几种颜色的花设计一个布置花台的方案,可选一种或几种颜色,让学生自由发挥。 3.回家收集爸爸或妈妈的年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五一”节快到了,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小朋友设计了布置花台的方案,现在就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朋友的设计都挺棒,我们看得出来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规律。确实,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吗?(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喜欢旅行吗?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重庆出发,去大约300千米远的成都。 多媒体出示地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 再在电脑上出示: 重庆到成都大约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师: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样填? 将教科书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让学生完成书上第66页例1填表,可独立填,也可讨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姓名: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一.数位顺序表 二.计数单位有: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怎么样读万以上的数? 1.读数要先分级,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为一级。 2.读数要从高位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四.怎么样写万以上的数? 写数要从高位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五.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从高位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六.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1.用“万”作单位表示数:首先要去掉这个数末尾的4个0后,再加上一个“万”字。例如:250000=25万。 2.用“亿”作单位表示数:首先要去掉这个数末尾的8个0后,再加上一个“亿”字。例如:1400000000=14亿。 七.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求近似数?(通常用“四舍五入法”)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首先找到万位,看万位后面一位(0-4就舍去,5-9就在前一位进1)。 2.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首先找到亿位,看亿位后面一位(0-4就舍去,5-9就在前一位进1)。 八.身份证号码都是18位,从左往右排序,1~6位为地区代码,7~14位为出生年月日,15~17位为顺序号,最后一位数字是校验码。第17位用奇数表示男性,用偶数表示女性,那么“440624************”是一个女性的身份证号码,这个人生于1978年2月29日。 九.电子计算器一般由电源及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等几部分构成。 第二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一、加减法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3.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计算,求两个数的积用乘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商用除法计算。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验算用减法,减法验算用加法)。 二.加法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 )+c=a+(b+c) 三.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相当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注意○1:523-(217+183)=523-217-183 注意○2: 437-122-137=437-137-122 在简便运算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再思考用什么方法。

二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

二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 找规律 教学目的: 1、经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先生发现图形和数的陈列规律。 2、培育先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结推理的才干。 3、培育先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看法,使先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陈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经过操作、观察、猜想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陈列规律。 教学预备: 给每对同桌先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 教学进程: 一、观察引入: 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空中图〕 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美丽,你能发现瓷砖的陈列有什么规律吗? 〔先让先生自己观察,假设先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那么教员酌情启示先生留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员可进一步启示〕 a、每行有几种瓷砖?

b、这几种瓷砖陈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1〕先生交流 〔2〕提醒课题:找规律 二、协作探求,发现规律: 1、让先生小组协作找出墙面和空中装饰的瓷砖的图形陈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言语来描画规律,协助总结: 〔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觅规律 〔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觅规律 〔3〕从图形的陈列来寻觅规律 2、把同窗们发现的规律停止剖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时重复地陈列,我们叫这种陈列为循环陈列规律。 3、每个同窗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他人好的想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创设先生熟习的活动情境,引发先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进程融于丰厚、幽默的活动之中,激起先生的探求看法。 三、入手实际,发明规律: 1、假设你是小小修树立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教员和同窗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展现:□○★△、△□○★、★△□○、○★△□ 3、让先生按要求去思索,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六年级数学探索规律题练习卷(含解析)

小学生规律探索题(二) 1.如图,摆一个△用3根小棒,摆2个△用5根小棒,摆3个△用7根小棒.照这样,摆5个△用多少根小棒?用21根小棒可以摆多少△? 2.现有若干圆环,它的外直径5厘米,环宽0.5厘米,将它们(如图)扣在一起,拉紧后测其长度. (1)根据规律,则2个圆环拉紧后的长度是多少厘米?10个圆环拉紧后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2)若拉紧后的长度是77厘米,它由多少个环扣成的? (3)设环的个数为a,拉紧后总长为S,请你用一个关系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 3.甲种茶叶每千克40元,乙种茶叶每千克24元,按3:2的比例混合后共80千克,求混合后的茶叶每千克至少要卖多少元? 4.某省原来用电收费标准统一为每度电0.65元.但由于当前物价上涨,省物价局决定,从2012年6月1日起,全省

5.“学雷锋见行动”活动中,六年级部分学生为社区服务,其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比是2:3.后来又有3名男生参加,有3名女生有事离开,这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75%.原来参加社区服务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6.(2014?荔波县模拟)有A、B两个容器,如图先把A装满水,然后倒入B中,B中水的深度是多少厘米? 7.一件商品打九折后,现在的价格是990元,仍可获利10%.这件商品的成本价是多少元?这件商品的原来的价格是多少元? 8.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从如图示挖掉一侧面为正方形(边长为2厘米)的长方体,求剩余部分的表面积.

元? (2)小文乘出租车从家到外婆家,共付费22.6元,小文家到外婆家相距多少千米? 10.张华中心小学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打算买60个足球,现有三个超市可以选择,三个超市足球的价格都是25元,但各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10个千是( ),10个万是( ),( )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 )是一千万。 2.867005036是由( )个亿,( )个万( )个一组成。读作( )。 3.用1,3,5,7,9五个数字组成最大的数是( ),组成最小的数是( )。 4.从个位起,第七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第九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5.按规律写数。 五万、十万、十五万、( )、( )、( )。 一千零七十万、一千零八十万、一千零九十万、( )、( )、( )。 6.一个数的百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4,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7.最大的八位数比最小的九位数小( ),比最大的七位数多( )。 8.8030000=( )万 76000000000=( )亿 9.3994900≈( )万 7990100000≈( )亿 10.699800,701000和710000这三个数,( )更接近70万。 11.67□980≈67万,□中可以填( ),99□8000000≈100亿,□中可以填( )。 二、判断题。(对的画“√ ,错的画“×?”) 1.一个数的近似数,要么比它本身大,要么比它本身小。( ) 2.万位上的“5”表示五万,亿位上的“5”表示五亿。 ( ) 3.近似数一般是与准确数非常接近的数。( ) 4.6390000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是6万。( ) 三、读一读,并填一填。 2013年上半年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1766000000(读作: )人次,国内旅游人数1749000000人次,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13000亿元;2013年上半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45143200人次,约是( )万人次。 四、写出下面横线上各数。 1.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九万九千八百千米。写作( ) 2.2002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八千一百五十七万五千人次。写作( ) 3.蜻蜓的眼睛是由二万多只小眼组成的。写作( ) 五、下面是2013年我国一些主要农产品的总产量,请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2.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例1情景图 师:孩子们,这是小张家的客厅,请你仔细观察这副图中的窗帘、沙发和地毯的花色,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沙发的颜色总是一行深粉色,一行浅粉色,一行深粉色,一行浅粉色。。。。。。 生:窗帘是一行蓝色,一行圆圈,排列真有规律。 生:地毯也是一行深蓝,一行浅蓝。 ……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窗帘、沙发和地毯的花色之所以这么漂亮,就是因为它们的花色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例2 1.请你继续喊口号。 出示运动会上各方队入场情景图。 师:瞧,运动会上各方队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向我们走来了。你能试着继续喊口号吗? 抽生喊一喊、全班喊一喊。 师:你们是怎样喊的?有没有什么规律? 生:每次都是1,2,1, 师:每次都是1,2,1,我们就说他的规律是1,2,1三个数字在重复。 2.出示例2 让学生同桌交流,找一找例2中每一组的规律。 抽生汇报

生:第一组的规律是1、1、2三个数字在重复。 生:第二组的规律是A、A、B三个字母在重复。 生:第三组的规律是三个图形在重复。 师:那(1)(2)(3)的规律都是……,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组实际上都是重复。 3.找规律,画一画。 (二)学习例3 1.看动画、想规律。 出示每次增加三个圆画的动画。让学生直观认识理解每次加3的数学模型。 师:通过刚才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每次加3个圆片、 2.摆一摆,填一填。 出示例3. 观察每一组圆片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每一组增加3个圆片。 师:下一组应试摆多少个呢? 课件出示下一组的摆法。 3.找规律填数。 1、 5、 9、 13、、。 16、12、8、4、___ (三)学习例4 1.出示例4 1、1、 2、 3、5、8、_____ 小组内交流 抽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课件配合演示规律。 提炼归纳: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2.说一说,画一画。 数形结合,先引导学生根据图形标出数字,再找规律。最后在本子上按规律画一画。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规律? (重复、依次增加或减少、前两个数相加的和等于第三个数。) 在数学王国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它们。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1~3题。

最新二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数学找规律练习题 1.按照下面所绘图形的排列规律;第25个图形是________.(画出草图)□△○△□△○△□△○△…… 2.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想一想;第3幅图问号处应填什么图形? 3.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想一想;第4幅图应画怎样的图形? 4.根据下面前三幅图的变化规律;在第4幅图中画出阴影部分. 5.想一想;方框内应有多少个小圆点?

6.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处画出相符的图形. 7.观察图的排列规律;在“?”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8.下面哪个图形和其他几个图形不一样;找出来;并打上“√”. 9.观察下列黑白小球的排列规律;然后回答方框内有几个白球;几个黑球?

10.四个小动物排座位;如下图:一开始;小老鼠坐在第1号;小猴子坐第2号;小兔坐第3号;小猫坐第4号.以后它们多次地交换位子: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在第一次交换之后)左右两列交换;第三次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左右两列交换;……这样换下去;问:第十次交换后;小兔子坐在第几号位子上? 答案 1.□ 提示:在这列图形中出现的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圆;且三种图形出现的规律是:按照正方形→三角形→圆→三角形的顺序4个一组循环出现.因25÷4=6……1;所以横线上应填第一个图形;即正方形. 2.☆△

提示:观察前两组图形可知;第一、二组都是由□○☆△组成;但顺序不同.第一组中的左边两个;在第二组中变为右边两个;而另外三个按原来的顺序移到了最左边.按此规律;“?”处应分别填上“☆”“△”. 3.提示:观察前三幅图;大圆内都是■○△◇组成的;第一幅图中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得到第二幅图形;第二幅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得到第三幅图形;同理可推得第四幅图形. 4.提示:第一幅图的阴影部分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第二幅图;第二幅图中的阴影部分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第三幅图;由此;第三幅图中的阴影部分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第四幅图. 5.方框内应填25个圆点. 6.提示:观察前三幅图可知;前一幅图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下一幅图.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 教师: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

(元) 2 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 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 (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复的奥妙》公开课教案_4

《重复的奥妙》 学习目标: 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有序排列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二、新知探索 1. 发现规律 1.听音乐,这段音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我们来看看,图上都有什么?除了图上有这些物体外,你还能发现什么?真能干,你看到了灯笼排列的规律,是按一大一小重复的。除了灯笼的排列有规律,其他物体有规律吗? 2.表示规律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现在能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这些规律表示出来吗?为了后面交流方便,我们可以先表示灯笼的规律,4人小组,1人记录,3人当军师,一起商量你们这组怎样来表示灯笼的规律。如果商量好了,就可以在白纸,写一写,画一画。 3.分享交流 师:好了,分享的时间到了,做好准备的有1大组、2大组。。。。先请第一组来汇报?汇报员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表示灯笼的规律的?恩,他们是通过xx的方式表示出了灯笼的规律。我们再来看第2组的表示方式,汇报员跟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表示灯笼的规律的?第2组跟第1组不一样,他们采取的是xx 的表达方式。谁看懂第3组的表示方式了?还有跟这3个组都不一样的表示方式吗?说说你的方式? 师:小朋友们,在数学里面,我们在表示规律的时候,像这样写了2组后面就打省略号来表示,这样就更加的简洁。你学会了吗?请这3组的记录员上黑板来把你们的表示方式改成有省略号的写法,其他小组就写在白纸上。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表示方式,有的小组采用。。。。这些方式相同吗?可他们都表示谁的规律呀?怎么表示的呀?大字代表大灯笼,大圆圈代表大灯笼,v代表大灯笼,1代表大灯笼,他们都代表大灯笼。再看,小字代表小灯笼,小圆圈代表小灯笼,x代表小灯笼,2代表小灯笼,他们都代表小灯笼。我们发现这样2个不同的文字、图形、符号、数字都可以表示灯笼一大一小的规律。4.自主表示规律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规律,可是只表示出了灯笼的规律,请你任选一组你喜欢的图画,找到它的规律,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师:分享的时间又到了,做好准备的有2大组。。。。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来说说你表示的是什么的规律?谁来猜猜,他表示的是什么的规律?除了能表示旗子的规律,还可以表示什么物体的规律?看来,同样的表示方式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规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题

课前预习导航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或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以及发现、欣赏数字美的意识。 【例题1】找规律填数(1)1,2,4,(),16,32 ;(2)5,9,10,8,15,7,(),(); 规律: 跟踪训练找规律填数 (1)2,4,7,11,16,(),();(2)3,4,7,12,19,(),(),52 (3)15,5,12,5,9,5,(),()(4)8,7,10,6,12,5,(),()(5)16,3,8,6,4,(),()(6)(),(),5,4,9,6,13,8 【例题2】在空格中填上合适的数。 规律: 跟踪训练找规律填方框 【例题3】找规律填数 3 12 6 4 16 8 5 20 □ 6 □ 12 7 8 6 1 2 5 4 3 4 5 6 9 9 15 13 23

规律: 规律: 跟踪训练1跟踪训练2 A基础达标 1.猜一猜,填一填。 (1)●●○○○●●○○○●●○○○从左往右,第23个是()。 (2)□■△▽▇□按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第17个图形是(),第25个图形是()。 2 7 9 3 5 8 15 4 6 7 4 18 16 12 9 9 6

2.按规律画一画。 3.按规律填数 4.分析空白处应该填什么?

5.按规律填出下面括号中的数。 (1) 4,5,7,10,( ),( ),… (2) l,2,5,10,( ),( ),… (3) l,2,4,5,7,8,10,( ),( ),… (4) 19,9,17,8,15,7,( ),( ),… (5) 2,5,6,9,10,13,14,( ),( ),… (6) 18,9,10,5,6,( ),( ),… B能力提升 1.与其他三组排列规律不同的数列是( )。 A.1,4,7,10,13,16 B.2,4,6,8,10,12 C.2,3,5,8,13,2l D.1l,15,19,23,27,31 2.右图空白处小方形框中应填下面图形中的哪一个?把它找出来。( ) A B C D 3.某商店门口挂了79个彩色气球,如果它们按“2红3黄4蓝”的顺序排列,那么最后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红、黄、蓝气球各有多少个? 4.—只蜗牛从12厘米深的杯底往上爬,每爬3厘米要用3分钟。然后停1分钟,求蜗牛从杯底爬到杯口时要用多少时间。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一、大数与小数的认识 1、我会填。 (1)6023050037读作( ),二千五百三十二万六千写作( )。 (2)一个数千万位上的数是6,千位上的数是2,十位上的数是3,其余各位 都是0,这个数是(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 (3)如果8□650≈8万,□里最小可以填( ),最大可以填( ); 如果9□001 3521≈10亿,□里最小可以填( ),最大可以填( )。 2、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七十万六千 70600 7060000 七万六千 七亿六千万 (2)2800540 2800450 4280050 5280040 2840050 3、用0、0、0、0、1、3、5、8、9九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九位数。 (1)约等于10亿的最小九位数( )。 (2)约等于9亿的最大九位数( )。 4、按要求完成问题。 (1)你能用“元”作单位表示出下面的单价吗? 提示:10角=1元,1角是10角的101,也就是10 1元,还可以表示为0.1元。同理,100分是1元,1分是100分的1001,也就是100 1元,还可以表示为0.01元。 (2)像0.1、0.01、0.8、2.4…这样的数我们叫做小数,分母是10、100、1000… 这样的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出来,你能涂色表示出下面的小数吗? (3)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

0.58 3.5 41.48 200.17 2.0017 3.1415926 (提示: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读几写几。) (4)你能写出下面的小数吗? 三百点七一五点零六零点零零八零点零一四(提示: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要写成圆点,小数部分顺序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5)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呢?2.50元和2.5元有什么关系? 8.00元和8元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时会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不变的,这个性质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根据上面的性质,你能把下面的数改成三位小数吗? 0.9 30.4 5.4000 8.18 14 2017 5、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提示: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右边第一位,依次类推,比较出大小。) 6、我会算。

六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执教:龙岭学校黄庆喜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87~89页《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2、探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3、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 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探索数之间、图形之间、实际生活中蕴涵的规律,会用恰当的方式刻画所发现的规律。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板书) 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如运算,数、图形的规律、生活中的规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知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课件出示记忆力PK题。学生快速浏览数据,教师指名回答,师生谈话,初步体验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教师小结:要赢得比赛,不光比记忆力,发现规律尤为重要。今天黄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设计说明】通过PK赛,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知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导入新课。 二、实践探究,发现数字中的规律。 (1)、分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乘法表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a.填表。 师:(课件出示)老师这里有一个没有完成的乘法表,其实在这个乘法表中就蕴涵着许多规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翻到87页的乘法表,请把表格填写完整。(填完后与老师对照) b.探寻表中的规律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乘法表,分小组找一找数字之间或者它们构成的图像之间有什么规律,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在指导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他是用哪些方法发现规律的,引导学生有序的进行观察。) c.小组讨论结束后,分小组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发现的规律?” 学生可能会发现的规律:

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2.docx

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探索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 ( 1) 14710 ( 2) 46810 ( 3)△▲△▲ 今天我们来学习“探索规律”(揭示课题)。 2、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贴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 3、问: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看教材 49 页例题 1,先找规律,再说一说。 大家自由发挥。 2、教学例2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母或图形,并说明理由。 (1) 1, 1, 2,1, 1, 2, 1, 1,2, ___,___, ___。 (2)A , A , B, A , A , B ,A , A , B, ___, ___, ___。

( 3),,,,,,,,,___,___,___。 同学了什么律呢? 学生:( 1)的律是1,1, 2 的重复。 学生:( 1)、( 2)、( 3)的律是一的。 老:同学很害,的不哦。 3、教学例3 (1)手操作,探索律。 (2)出示例 3。 教:同学,你看 6 个数 1, 1, 2,3,5, 8,()。它有什么律排列而成 的。学生后交流。你真能干,找到了律。 (3)运用律。 教:你能用找出的律,推断出后面的数是几?。 抽学生怎么想的,教:才同学根据先找出的排列律,再根据律推断出未 知的数并画填出了数,就是在运用律解决。 4、教学例4 (1)察思考,律。 教:才我探索了形的排列律,下面我探索数字之的排列律。 出示例 4 后提:例 4 要我干什么?怎才能正确填出数来?学生可能回答:先找律,然后填数。(充板:填数) 教:同学先找找些数的排列律,然后把你找到的律在小内交流。 教:同学在交流中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教有意秩序最乱的、交流效果不太好的小言)同学可能会:我没听清楚,太了。我没听到,他的声音太小了。 他着,我听不到。我的候,他在玩西?? 教:才像你的交流行?怎交流呢?(学生方法) 教:同学的想法很好。在交流程中要注意:言的人要控制好音量,既不要影响其他,又要本的同学听得清;其余的同学看着他,真听他的言,及正和 充。在我再交流一次,好? 教:一个人介你的律,其余的人听后作充。 教:你听到了他才的些律了?有什么充的?同学学知就要像才那,你向人学, 人又向你学,是一个互相学的程。 三、后 1、画一画 ◇◆□■、◆□■◇、□■◇◆ 同学小,真,明确解要求。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1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事物中隐含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对身边有规律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培养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复杂问题中隐含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做高斯,是德国有名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有着“数学王子”的美称。他从小就特别聪明,有一次上课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大家从1开始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老师刚说完他很快便算出了答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吗?指生说一说:把1和100相加等于101,2和99相加等于101,这样就得到50个101,用乘法计算:101×50=5050。正是因而高斯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才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规律!揭示课题,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活动1:摆三角形

1、这里有一些图形,请你仔细观察每幅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和需要的小棒根数来填表。 填完学生汇报结果:第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第二个三角形用了5根小棒,第三个三角形用了7根小棒…….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生说一说。 每组中的小棒根数后一个总比前一个多2根。 师:谁能具体说一说每组中的小棒的根数是2的几倍多几根? 生:第一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1倍多1根,第二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2倍多1根,第三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3倍多1 根…… 师:按这样的规律继续摆下,第n个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2n+1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2n+1”表示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表示任意一个图形的小棒的根数都是图号的2倍加1。n可以表示任何数。 学生只要表述的意思对,就给予肯定,并板书:2n+1。 3、根据字母式子计算,摆第11幅图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探索活动2插彩旗 引入:有了这个关系式,我们就能求出任意一个三角形需要的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