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五味话中医四季养生饮食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文章来源网络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中医五脏养生之四季养生

傅杰英中医五脏养生之四季养生养生就是放弃,放下,简单。
养生是减法,不是加法,不是补。
阳亢:春天耳鸣,眼充血发红,牙痛,血压高,偏头痛。
春:肝,疏泄条达,肝主筋,肝藏血,开窍于目。
伤肝:郁结压抑;过度饮酒,食品不安全;过度治疗;食品热量摄入过多(脂肪肝),久坐不动,关节不利,韧带钙化;用电脑,看电视,看书伤眼睛。
养肝:以形体舒展为主,抻拉牵引筋骨,关节,韧带,尤其是脊柱,髋关节,肩关节,手指,春季晚上用热水泡手(冬季泡脚),穿宽松的内衣裤,春捂,晨练避开马路污染,增加扩胸运动,压腿,拉筋,前后左右弯腰,跑步,要心情舒畅。
饮食:增加安抚肝脏的食物,淮山,红枣,莲子,番薯,麦芽糖,蜂蜜,胡萝卜,猪肚,黄芪。
辛窜鼓舞肝脏的食物(耳鸣,失眠,口疮,血压高,脾气躁,眼发红,不要吃,春困的人宜多吃,生脾) ,韭菜,葱姜蒜,香菜,香椿,荆芥,荠菜,春笋,春茶,红酒。
保肝排毒的食物,春笋,木耳,猴头菇,香菇,生姜,辣椒,大枣,绿豆,葱(香葱沾醬,越吃越壮),洋葱,花菜,西兰花,芹菜,大蒜。
有皮肤病,呼吸道疾病,过敏体质不要吃发物,容易旧病复发:海鲜,牛肉,虾,香菜,春笋,香椿。
肝气太过,去过饮品:绿茶,决明子,夏枯草,菊花,金银花泡水喝,注意中病即止,热去即停。
肝气生发不及,无力:逍遥丸配补中益气丸。
经络:太冲,曲池,风驰,太阳,睛明,胸胁。
内热重反应在皮肤,刮痧,拔罐,稍微放点血。
夏:心,心主神明,阳中之阳,伤心:要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和谐。
信息爆炸;温室效应;空调使用过度;吃咸过度;心静不躁动。
养心:可晚睡,要保证午休,不要暴晒(正午),夏季前打扫空房间,为开空调做准备。
饮食:清泻暑热心火的食物,苦瓜(有胃寒凉拌放姜丝蒜汁),黄瓜,冬瓜(鸭肉煲冬瓜),西瓜,丝瓜(滚丝瓜汤,不要炒,要保留丝瓜皮),绿豆芽,灯心草,白茅根,绿豆水(水滚绿豆刚开花,皮还绿时关火,吃皮喝水),酸梅汤。
养心气应苦夏的食物(汗出太多,耗散心气,全身乏力,心慌),西洋参,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中医五脏养生之四季养生(保健营养)

傅杰英中医五脏养生之四季养生养生就是放弃,放下,简单。
养生是减法,不是加法,不是补。
阳亢:春天耳鸣,眼充血发红,牙痛,血压高,偏头痛。
春:肝,疏泄条达,肝主筋,肝藏血,开窍于目。
伤肝:郁结压抑;过度饮酒,食品不安全;过度治疗;食品热量摄入过多(脂肪肝),久坐不动,关节不利,韧带钙化;用电脑,看电视,看书伤眼睛。
养肝:以形体舒展为主,抻拉牵引筋骨,关节,韧带,尤其是脊柱,髋关节,肩关节,手指,春季晚上用热水泡手(冬季泡脚),穿宽松的内衣裤,春捂,晨练避开马路污染,增加扩胸运动,压腿,拉筋,前后左右弯腰,跑步,要心情舒畅。
饮食:增加安抚肝脏的食物,淮山,红枣,莲子,番薯,麦芽糖,蜂蜜,胡萝卜,猪肚,黄芪。
辛窜鼓舞肝脏的食物(耳鸣,失眠,口疮,血压高,脾气躁,眼发红,不要吃,春困的人宜多吃,生脾) ,韭菜,葱姜蒜,香菜,香椿,荆芥,荠菜,春笋,春茶,红酒。
保肝排毒的食物,春笋,木耳,猴头菇,香菇,生姜,辣椒,大枣,绿豆,葱(香葱沾醬,越吃越壮),洋葱,花菜,西兰花,芹菜,大蒜。
有皮肤病,呼吸道疾病,过敏体质不要吃发物,容易旧病复发:海鲜,牛肉,虾,香菜,春笋,香椿。
肝气太过,去过饮品:绿茶,决明子,夏枯草,菊花,金银花泡水喝,注意中病即止,热去即停。
肝气生发不及,无力:逍遥丸配补中益气丸。
经络:太冲,曲池,风驰,太阳,睛明,胸胁。
内热重反应在皮肤,刮痧,拔罐,稍微放点血。
夏:心,心主神明,阳中之阳,伤心:要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和谐。
信息爆炸;温室效应;空调使用过度;吃咸过度;心静不躁动。
养心:可晚睡,要保证午休,不要暴晒(正午),夏季前打扫空房间,为开空调做准备。
饮食:清泻暑热心火的食物,苦瓜(有胃寒凉拌放姜丝蒜汁),黄瓜,冬瓜(鸭肉煲冬瓜),西瓜,丝瓜(滚丝瓜汤,不要炒,要保留丝瓜皮),绿豆芽,灯心草,白茅根,绿豆水(水滚绿豆刚开花,皮还绿时关火,吃皮喝水),酸梅汤。
养心气应苦夏的食物(汗出太多,耗散心气,全身乏力,心慌),西洋参,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与四时养生对应的食物有哪些?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与四时养生对应的食物有哪些?《黄帝内经》中讲“五行有五色,五脏有五行,五色入五脏”,按照中医养生的说法,人的进补应与四时相合,不同的季节补养不同的部位...青色入肝,红色入心,白色入肺,黄色入脾,黑色入肾,五色浅淡可补五脏,深浓可泻五脏...这段话的意思是五色与五脏相配,常吃五种颜色的食物,可以分别滋养人的五脏~心主夏,肺主秋,肝主春,肾主冬,黄帝内经有言,“脾者,土也,治中央”,意思是指脾不单独主一个季节,而是参与到每个季节的调节中,是其他脏腑的后援和库存,因此,中医的治病养生,都要在健脾的前提下进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结合四季时序变化来养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春季大自然阳气升发,除了顺应天时养护好体内的阳气外,中医学认为,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应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主要器官——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中医的脾是主运化的,所谓“运化”,就是将食物中的营养吸收,并且运送到周身,其中也包括运送到皮肤,血液中~如果脾气虚,首先是无法吸收营养,其次是无法将本来就吸收得不多的营养输送出去~脾之色为黄,所以中医常用小麦,小米,红枣肉这种黄色食物来健脾~此外,生活中的五谷杂粮也可以用来健脾,从中医的角度讲,五谷都是入脾经的,如果在每天的饮食中不缺粮食,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健脾~众所周知春天是养肝的季节,但是,中医要养的这个肝不是我们长在腹腔右侧的肝,因此,这个肝的养护和春天没直接关系!它是一年四季都要养的,中医提倡春天里养的肝,更多指的是情志,利用春天这个季节舒畅情志,将处于经过藏了一个冬季缓慢状态的功能代谢动起来~整个身体功能的调遣,中医将这些功能归纳以为肝所主管,并强调肝喜调达,就是说,各种功能要理顺了才能保持整体的健康!情志对身体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体内的道路是不通的,就会导致气血无法输送至全身,气血不通会造成脾虚,抵抗力下降,无法抵御外界与体内的细菌和病毒,因此,在春天调畅情绪更重要~中医有五味入五脏之说,将食物分苦,酸,甜,辛,咸五味,分别对应心,肝,脾,肺,肾,认为春季酸味补肝~另外,很多养生专家也讲减酸增甘,意指到了春天要少吃酸的,多吃甘味的,这样却是一知半解,容易落入误区~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是肝所主的季节,容易肝气过旺,而酸是入肝的,所以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在五行中,属于木的肝是克伐属于土的脾的,如果肝气过旺,脾气就要受到压制……。
四季五行饮食

四季五行饮食中医认为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
对此大医学家张仲景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就是说随着四季阴阳之变,脏腑补益重点不一。
春天阳气逐渐生发,树木萌生,故春天属木。
五脏中的肝也应春而旺,为此春天应重点养肝;夏天阳气占据了主导地位,火热炎炎,到处热气熨蒸,中医将夏天归属于火。
五脏中心气通于夏,为此夏天应养心;秋天燥气当道,肺喜湿恶燥,故秋天要重点护肺;冬天属水,水的寒性最容易损伤肾,于是冬天要重点呵护我们的先天之本肾。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酸、甜、苦、辣、咸五味和青、黄、赤、白、黑五色也具有五行属性,故利用食物的滋味和颜色可以调整脏腑阴阳血的偏颇,维持脏腑正常生理功能。
对于如何根据四季气候特点进五味,汉代“医圣”张仲景提出了具体的饮食原则:“当春之时,其食之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当夏之时,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当秋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当冬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春天肝气生发旺盛,而酸味具有收敛作用,为此春天不适宜食酸。
但要摄入甜味。
五行中土生木,春天摄人甘味目的是通过强脾胃以增强肝的生理功能。
夏天天气热,五行中心属火,心气通于夏,夏天很多人被旺盛心火所扰。
心火大就要去心火,去心火可适当进食苦味。
夏天吃苦瓜实际上是用苦瓜的苦味来养心。
不过夏季吃苦要适量,因为夏天心气旺,大量吃苦使心气受到压抑就不利于养心了。
减少苦味可增加辛味。
夏天湿热之气重,辛味有发散功效,食用辛味能除湿散热,有益于身体健康,尤其是对养肺有好处。
五行中心属火,肺属金,心火可克制肺金,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食用辛味还能减少心火对肺金的克制作用,能养肺气,心肺同养。
天是肺当令的季节,秋季的饮食要“减辛增酸”,这是因为秋季肺气比较旺,而辛味又可促进肺气宣发,若是秋天再进食辛味就会导致肺气更旺,不利于肺的保健。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文章来源网络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色五味入五脏

五色五味入五脏中医的养生讲究五色五味入五脏,青色酸入肝,红色苦味入心,黄色甘味入脾,白色辛味入肺,黑色咸味入肾。
换个通俗的解释就是每天要吃五种颜色即青红黄白黑的蔬菜和水果,菜肴要搭配酸苦甘辛咸五味。
五味五色五脏酸青肝苦赤心甘黄脾辛白肺咸黑肾这是”五行说“中和饮食有关的内容平日,我们每次进餐的时候就要注意五色五味的营养搭配五味大家都应该知道,现在来说说五色的相应食物。
比如:黄色——苹果、白色——洋葱、黑色(深色的食物)——茄子青色——西兰花、红色——胡萝卜再来解释一下五味对五脏的影响:吃的太咸对肾不好,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严重影响;辛即辛辣,经过处理的辣就会失去它原有的功效例如:辣椒酱苦对心好,心属火,苦瓜就有降火的作用;甘即甜,在吃正餐前要避免吃太多甜食,容易造成胃的饱足感,影响正常的进餐。
五行和五脏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物质属性,是抽象概念,是代号,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
五行理论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
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
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所以五行理论是有物质基础的。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系统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应,但过度则害。
比如怒则伤肝。
范进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
五行的生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为叙述方便,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
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两者都很重要,不要觉得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
五脏五色五行五味与养生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五行:金、水、木、火、土(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五色:白、黑、绿、红、黄(向上对应五行,下同)五味:辛、咸、酸、苦、甘五脏:肺、肾、肝、心、脾五官:鼻、耳、目、舌、口五色(注):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
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注):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
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附:各类食物与五脏滋补关系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五味话四季饮食养生
符音2015级康复治疗学2班
摘要:古人认为“民以食为天”,不仅因为“饮食”系于人们的温饱之欲,更与人们的健康长寿息息相关。
“养生之道,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主》。
而所谓的四季养生,便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特性来养生[1]。
因为顺应天时,方能人和。
而这其中,古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饮食疗法。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季节的春、夏、长夏、秋、冬;同时,《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提到:“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2]所以我们在选择不同季节的饮食养生饮食时,五脏和五味,也是很重要的参考之一。
关键词:四季养生五脏五味饮食
一、春季温润生发,山楂酸甜,养肝势在必行
肝在五行之中属木,与春季相应,为阴中之少阳。
肝的功能:一是疏泄气机,二是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
若是我们的肝脏受到了损害或是保养不宜,很容易导致全身倦怠、食欲不振或是胸胁胀满等症状。
因此在春季,护养我们的肝脏,便成为了主要的内容。
既然有“酸入肝”的说法,那么就不得不提一提山楂这一药食同源的果实。
山楂是核果类水果,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
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所以在春季,我们可以将山楂切片晒干,饭后半小时之后取出几片用开水冲泡饮用。
这样既起到了调节肝气的作用,也有效控制了积食。
但是,好东西也得因人而异。
比如,肝气过盛的人不宜食用山楂,反而应该选择甘味的食物进行调节,比如奶类、玉米、香蕉等等。
附:山楂饮
1. 先将20克干山楂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煎汤;
2. 剩一杯水左右为宜,去渣留汁(药渣留用)加白糖适量,即可饮用。
二、夏季署邪来犯,莲子清甘,养心需先静心
夏季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细分为了夏和长夏,分别对应五脏中的心和脾,对应五味中的苦和甘。
(中医所说的“甘”,并不是单指口味,同时也指性味温平滋补,和中缓急的食材特点。
)现以长夏为主,推荐一味食材——莲子。
《本草纲目》:“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
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以其权舆也。
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
”同时,莲子也有其清心静心的功效,对心脏多有益处。
确实,在我幼时记忆里,一碗温热的莲子银耳羹,已是整个夏季最清凉的记忆。
不仅是莲子,夏季应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
具有清热去暑功效的食
物有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西瓜、西红柿等。
夏季西瓜、西红柿多
食,可生津止渴,对脾胃也有益处。
老人应少吃油腻食物,体弱者应避免食用冷饮及生
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碍。
[3]
虽然夏季是一个炎热的季节,但是仍建议大家每天不要长时间在空调房间里,而是进
行适量的运动。
这样促进了新陈代谢,也有助于改善因炎热带来的食欲不振。
附:莲子银耳羹
原料:莲子50克,银耳30克,冰糖100克。
做法:先将莲子、银耳分别用清水泡发,捞起。
再把莲子、银耳放入碗中,加清水适量,近半小时后加冰糖、红枣入蒸笼用武火蒸1小时即可。
三、秋季干燥上火,南瓜软糯,润肺缓而恒之
秋季是四季中最干燥的季节,人们在这个时节会觉得上火,喉咙干哑,嘴易溃疡等等。
秋季在五脏中对应“娇脏”——肺,在五味中对应辛。
但在秋季,像葱、姜、蒜、辣椒等辛味的食物,却是应该少吃的。
肺主宣发肃降、主气、助心行血、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一旦肺气不足,很容易导致胸中憋闷胀痛、咳喘无力、心悸、浮肿等症状。
所以秋季在平日里,除了要勤补充水分之外,也可以通过平日的饮食来润养肺。
南瓜也是润肺的食材之一。
据《詹大官人之食经》载:大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与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南瓜百合粥,是一道非常有效的主润肺的家常食疗之一。
其中的百合,也是具有润肺止咳、清脾除湿、补中益气、清心安神的功效。
南瓜和百合,皆是时令蔬果,一碗南瓜百合粥既起到了润肺的效果,也给凉燥的秋季带来了清甜软糯的温柔触感。
附:南瓜百合粥
原料:宜兴百合:3颗,大米:100克,糯米:50克,南瓜少许,水1200毫升
做法:南瓜切小块,放微波炉叮熟后,用勺子压成南瓜泥(我用大火,约5分钟)百合一片片剥开,放清水里漂洗干净,备用大米、糯米淘洗后加水和南瓜泥,放入电饭锅中,按“煲粥一小时” 煲至半小时后,加入百合再过半小时,百合南瓜粥就好了。
四、冬季寒冷肃穆,萝卜脆爽,补肾滋阴润燥
冬季在五脏中对应肾,在五味中对应咸。
一提到即将过去的冬季,大家脑中所浮想的一定是耳边凛冽的寒风,满天地的白雪以及即使在厚重的羽绒服口袋里、自己仍然格外冰凉的手。
然而细细想来,导致我们手脚冰凉的元凶,其实是我们亏虚的肾脏。
肾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在体合骨,其华在发。
若是肾脏亏虚,则表现为腰酸背痛,四肢冰凉,记忆力下降等等。
所以在适宜补肾的冬季,我们就应该因时养生。
在冬季,推荐的养生食材是白萝卜。
萝卜味甘、辛、性凉,入肝、胃、肺、大肠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这是一句老人们常念叨的俗语,现在看来,也是具有医学根据的。
附:萝卜羊肉汤
熟羊肉300g;白萝卜200g;生姜、香菜、盐、胡椒粉、醋各量
1、熟羊肉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
2、萝卜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小块。
香菜洗净,切成段。
3、将羊肉、生姜、精盐放入锅内,加适量水,旺火烧开后改小火煮至羊肉熟烂,再放入萝卜块煮熟,加入香菜段、胡椒粉、醋搅匀即成。
参考文献
[1]《科学饮食与四季养生》梁生鑫
[2]《养生堂之春季养生》节目
[3]《科学饮食与四季养生》梁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