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和塑料制品大气污染物资料

合集下载

AP-42 橡胶制品行业排放系数表(翻译)

AP-42 橡胶制品行业排放系数表(翻译)
1.52E-07 7.61E-07
3.25E-07 4.26E-09 1.21E-08 1.50E-08 3.31E-09
2.43E-07 1.49E-06 1.59E-07
6.24E-07 2.49E-06 5.11E-08
2.23E-07 9.51E-07 4.43E-08
1.23E-07 8.31E-08
橡胶
橡胶
橡胶
橡胶
橡胶
橡胶
橡胶
6.17E-05
3.91E-05
1.36E-04
3.88E-05
2.15E-04
3.86E-05
1.22E-04
5.08E-05
5.53E-05
8.92E-05
5.31E-05
6.18E-05
9.84E-05
8.89E-05
2.10E-05
1.33E-05
5.90E-05
75-25-2 74-83-9
75-15-0 56-23-5 463-58-1 75-00-3 67-66-3 74-87-3
98-82-8 84-74-2 132-64-9 60-11-7 131-11-3 140-88-5 100-41-4 67-72-1 110-54-3 123-31-9 540-84-1 78-59-1
1.41E-09
1.56E-09
1.17E-07
1.56E-06 8.10E-07 9.60E-08 5.93E-08 3.42E-09 5.15E-07 1.86E-06
1.73E-08 4.09E-08
3.77E-07
1.47E-08
2.72E-08 1.41E-09
1.18E-07 5.91E-06 2.62E-05 1.03E-07 2.03E-08 4.11E-07 4.18E-07 2.52E-07 2.47E-08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精)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精)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HJ/T 399-2007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HJ 505-2009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 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HJ 533-2009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5-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6-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7
轮胎企业及其他制品企业炼胶、硫化装置4非甲烷总烃轮胎企业及其他制品企业胶浆制备、浸浆、胶浆喷涂和涂胶装置注1.待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发布后实施20 120 2600 - 4.2.2自2014年1月1日起,现有企业执行表5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4.2.3自2012年1月1日起,新建企业执行表5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表5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序号污染物项目生产工艺或设施轮胎企业及其他制品企业炼胶装置乳胶制品企业后硫化装置乳胶制品企业浸渍、配料工艺装置轮胎企业及其他制品企业甲苯及二甲胶浆制备、浸浆、胶浆喷3苯合计(1涂和涂胶装置轮胎企业及其他制品企业炼胶、硫化装置4非甲烷总烃轮胎企业及其他制品企业胶浆制备、浸浆、胶浆喷涂和涂胶装置注1.待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发布后实施2氨排放限值(mg/m3 12 12 10 15 10 100基准排气量(m3/t胶)2000 16000 80000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1颗粒物2000 _www.bzfxw.com表6现有和新建企业厂界无组织排放限值单位:mg/ m3污染物项目颗粒物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限值1.0 2.4 1.2 4.0 4.2.4厂界无组织排放执行表6规定的排放限值。序号1 2 3 4 4.2.5橡胶制品工业企业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按GB14554的规定执行。4.2.6在现有企业生产、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后的生产过程中,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周围居住、教学、医疗等用途的敏感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建设项目的具体监控范围为环境影响评价确定的周围敏感区域;未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的现有企业,监控范围由负责监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排污的特点和规律及当地的自然、气象条件等因素,参照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地方政府应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确保环境状况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要求。8

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系数

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系数

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系数北极星手机版2016-11-04 16:14抢免费名额!“2018工业烟气深度治理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火热报名中!名企齐聚!2018“北极星杯”最具影响力十大烟气治理企业评选投票正式开始北极星VOCs在线讯: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汽车工业发展迅速。

橡胶制品行业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轮胎、胶管、胶带、油封、密封条、减震件、皮碗、防尘罩和挡泥板等橡胶制品。

平均每辆汽车的橡胶配件有400-500个,占汽车自身质量的4%-5%。

因此作为与汽车制造行业紧密相关的上游行业,橡胶制品行业也处于整体蓬勃发展的阶段。

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硫化碳、非甲烷总烃等有机废气,严重影响大气环境。

近年来,各类环境污染事件接连发生,公众对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企业环保治理及对周边环境满意度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围绕着橡胶制品企业周边弥漫的橡胶异味和恶臭现象的问题投诉和搬迁意见屡见不鲜。

为此,国家环保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1年10月发布了GB27632-2011《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橡胶制品企业产生的污染物制订了严格的排放标准。

该标准已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橡胶制品行业产生的废气成分极其复杂,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多达近百种。

除颗粒物的排放外,国内鲜有对橡胶制品各生产工序中排放的有机废气进行深入研究的报道,导致橡胶制品生产企业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对废气产生源强的计算缺少理论和实测依据,给当地环保管理部门对橡胶制品企业的后续环境监管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橡胶制造者协会(RMA)对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各类橡胶原料或轮胎部件进行测试得出的各类废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并结合国内标准要求分析其适用性,以期为环评机构在计算污染源强及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环保管理部门日常审批及监管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1测试对象RMA测试用橡胶制品共分31类,制品以橡胶品种、轮胎以主要部件分类,如表1所示。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橡胶和塑料制品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橡胶和塑料制品

目次前言 (142)1 适用范围 (14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43)3 术语和定义 (144)4 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 (145)5 监测方案制定 (145)6信息记录和报告 (155)7其他 (156)—140—前言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和规范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提出了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监测方案制定、信息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提出并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143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橡胶和塑料制品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监测方案制定、信息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排污单位在生产运行阶段对其排放的水、气污染物,噪声以及对其周边环境质量影响开展自行监测。

塑料制品工业排污单位的电镀工序自行监测要求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电镀工业》(HJ 985)执行,涂装工序自行监测要求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涂装》(HJ 1086)执行。

排污单位自备火力发电机组(厂)、配套动力锅炉的自行监测要求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火力发电及锅炉》(HJ 820)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再生橡胶制造排污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21902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7632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442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 820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火力发电及锅炉HJ 905 恶臭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96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 985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电镀工业HJ 1086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涂装HJ 1122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156—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危险废物名录》3 术语和定义GB 14554、GB 21902、GB 27632、GB 31572和GB 378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再生橡胶生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特征研究

再生橡胶生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特征研究

790 橡 胶 工 业2019年第66卷再生橡胶生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特征研究王 浩1,2,袁 进3*,解 磊4,司雷霆2,刘 澎4(1.山西新科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31;2.山西科城环保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31;3.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4.山西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09)摘要:对再生橡胶生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进行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再生橡胶生产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多,本研究检测到质量浓度占比大于1%的组分有23种;有害苯系物是VOCs的主要组分,其质量浓度占比为46.6%;脱硫工序是VOCs主要排放工序,其排放的VOCs质量浓度为37.4 mg·m-3;建议选择颗粒物、苯系物、非甲烷总烃、二硫化碳质量浓度作为再生橡胶行业大气污染物管控指标。

关键词:再生橡胶;大气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管控指标中图分类号:X511;TQ335 文章编号:1000-890X(2019)10-0790-05文献标志码:A DOI:10.12136/j.issn.1000-890X.2019.10.0790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以废旧轮胎为代表的废橡胶造成的“黑色污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与之相关,近年来我国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再生橡胶生产和应用上,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国生产的再生橡胶产量占全世界再生橡胶产量的73%,再生橡胶生产企业遍布全国各地。

但是,由于再生橡胶行业一直是一个从业门槛低、企业规模小、工艺传统落后的行业,因此再生橡胶企业环保水平普遍较低,在处理废旧轮胎污染的同时,生产再生橡胶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日益突出[1-3]。

再生橡胶行业产生的废气成分极其复杂,排放的污染物多达近百种,但除排放的颗粒物外,国内鲜有对再生橡胶各生产工序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报道[4]。

VOCs在光照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氮氧化合物(NO x)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及其他光化学氧化物,同时也是大气细颗粒物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之一[5-11],是当前我国环境管控的重点对象。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精)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精)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制品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橡胶制品生产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以及橡胶制品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

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本标准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适用于企业直接或间接向其法定边界外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GB/T 6920-1986 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 7472-1987 水质锌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893-1989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4-1989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1901-1989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1914-1989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488-1996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HJ/T 3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195-2005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199-2005 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399-2007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 505-2009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 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 533-2009 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 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7-2009 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HJ 583-2010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 /热脱附 -气相色谱法HJ 584-2010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 /二硫化碳解吸 -气相色谱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39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橡胶制品的环保问题和解决方案

橡胶制品的环保问题和解决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废水排放: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会 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清洗废水、冷 却废水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能源消耗: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需 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电力、热力 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废弃橡胶对环境的影响
污染土壤:废弃橡胶中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这些物质会污染土壤,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
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排放
采用节能设备,降低能耗
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废气、 废水排放
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 用率
采用环保材料,减少有害物 质排放
提高生产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安全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安全隐患
研发环保型橡胶制品
采用环保材料 消耗、降低排放
回收利用:对废旧橡胶制 品进行回收、再利用
加强环保认证:通过相关 环保认证,提高产品环保
性能
回收再利用废弃橡胶
废弃橡胶的来源:轮胎、鞋底、手套等 回收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再利用方式:制作再生橡胶、橡胶粉、橡胶颗粒等 环保意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加强与高校、科研 机构的合作,共同 研发环保技术
鼓励企业引进国外 先进技术,提高生 产效率和环保水平
加强技术培训,提 高员工环保意识和 技能水平
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材料 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环保成本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建立环保评价体系,推动企业持续改进环保措施
解决方案:采用节能型设备和 技术,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 耗和排放。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0.71
7
二硫化碳
mg/m3
2.0
3.0
5.0
8.0
10
8
苯乙烯
mg/m3
3.0
5.0
7.0
14
19
9
臭气浓度
无量纲
10
20
30
60
70
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序号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0.26
0.43
1.4
2.6
3.8
5.4
0.39
0.65
2.2
3.8
5.9
8.3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20
20


125
15
20
30
40
50
60
0.050
0.090
0.29
0.50
0.77
1.1
0.080
0.13
0.44
0.77
1.2
1.6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040
21



22
15
20
30
40
50
60
1.1
0.080
0.13
0.44
0.77
1.2
1.7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040
28



36
15
20
30
40
50
60
0.77
1.3
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名称)填表信息汇总:
□表1 企业常规信息表
□表2 原、辅材料及产品信息表——主要原材料及产品信息
□表3 储罐信息登记表
□表4 原、辅材料及产品信息表——含有机溶剂原料及有机溶剂使用信息□表5 锅炉与窑炉信息表
(在填写过相关信息的调查表前打“√”)
统计时段:年
表1:企业常规信息表
(1)工厂名称:
(2)工厂地址:区/县路号邮编:(3)联系人信息
(4)工厂经纬度位置:
东经:北纬:
企业盖章
表2. 原、辅材料及产品信息表——主要原材料及产品信息
本表统计对象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线工段。

有机溶剂原料使用工艺、锅炉和炉窑分别在表5、表6和表7中填写,不在本表中填写。

1、工段编号:使用两个字母GD(代表生产工段)加一个流水号,如GD1,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线工段的编号。

2、工艺描述:包括工段的名称、主要设备名称及型号、主要原料及主要产品名称。

4、主要设备名称及型号:指本工段中使用的主要设备。

5、主要原料:指本工段中消耗的三种主要原辅材料。

8、单位:指原料消耗量的计量单位,使用本行业中通用的计量单位。

9、主要产品名称:指在本工段生产的在上年总产值和总利润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主要产品名称。

10、正常工作频率:包括工段的每天运行的小时数、每星期运行的天数及上年度运行的总天数。

11、产量信息:指本表中9.主要产品的产量信息,包括工段的设计年产量及上年度每月实际产量。

14、单位:使用本行业中通用的计量单位。

表3 储罐信息登记表
表4. 原、辅材料及产品信息表——含有机溶剂原料及有机溶剂使用信息
本表统计对象为所有使用含有有机溶剂原料的原料(如所有涂料)和有机溶剂的生产工段。

1、溶剂使用工段编号:用一个英文字母R(代表溶剂使用工艺)和一个流水号数字组成,每一个工艺单元使用一个编号。

如果同一工艺单元使用不同溶剂,必须根据溶剂种类分开填写。

2、含有机溶剂原料及有机溶剂名称:含有机溶剂原料名称应使用本行业中的通用名称,必
须在备注中填写此原料的型号。

溶剂名称应为化合物名称,如果是混合溶剂,请在备注栏内填写各主要化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体积百分比如果同一工艺单元使用不同溶剂,必须根据溶剂种类分开填写。

3、物料衡算信息:包括溶剂原料的上年度的消耗量、产品中残留量、进入废水收集系统的
总量和回收处理总量(后三项可以根据本工艺的特性通过估算获得)。

4、年度总消耗量:指上年度的实际总消耗量。

5、产品中残留总量:指上年度本工段生产的产品中残留的溶剂原料的总和。

8、正常工作频率:包括工段的每天运行的小时数、每星期运行的天数及上年度运行的总天

9、每月实际消耗量:指上年度每月的实际消耗量。

表5 锅炉与窑炉信息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