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类药物的合理利用

合集下载

缩宫素的临床应用

缩宫素的临床应用

缩宫素的临床利用之杨若古兰创作缩宫素为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药,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模拟正常分娩的子宫收缩感化,导致子宫颈扩张.人类缩宫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及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合成.在Ca2+的感化下释放到垂体后叶的毛细血管中,呈脉冲式分动,经血液轮回到达其感化的靶器官.缩宫素口服极易被消化液所破坏,滴鼻经粘膜则很快接收,感化时效约20分钟;肌内打针在3~5分钟起效,感化持续30~60分钟;静脉滴注立即起效,15~60分钟内子宫收缩的频率及强度逐步添加,然后波动.滴注终了后20分钟,其效应渐减退,半衰期普通为1~6分钟,该品经肝、肾代谢,经肾排泄,极少量是本相物.临床上缩宫素多用于引产及催产.催产素是指分娩已收动,用人工方法使产程加速的措施,临床上加速产程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使用缩宫素.1.1 缩宫素催产的适应症次要用于无明显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的低张性宫缩乏力惹起的潜伏期耽误,活跃期宫颈继发性扩张停止,活跃期耽误,胎头降低缓慢等.通常使用缩宫素前需行阴道检查,明确有没有头盆不称存在.先行人工破膜,了解羊水性状,明确有没有潜在性的胎儿宫内窘迫,同时破膜可以添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因此可以减少缩宫素的用量,减少其副感化的发生.1.2 缩宫素的使用方法普通临床上采取持续性静脉滴注给药较多,考虑到个体对缩宫素敏感性的差别,是以均从小剂量开始,即将缩宫素1u~5u溶于5%葡萄糖500ml溶液中.少数单位尚有模仿内源性催产素天然分泌,采取脉冲式给药.2..缩宫素在催产中的利用2.1 缩宫素引产的适应症凡胎儿不宜在宫内继续生存,且没有使用缩宫素的禁忌症者,均可采取缩宫素引产.使用缩宫素引产的适应症次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妊娠高血压疾病:此病是目前采取引产方法终止妊娠的次要适应症之一,凡胎儿成熟,妊高症病程较长,或者病情较重,对母亲生命平安有威逼,而宫颈条件又较满意者均可采取缩宫素引产.(2)过期妊娠:过期妊娠时胎盘功能进行性减退,对母儿均有较大的潜在性威逼,因此对于普通没有其他高危身分存在的妊妇多主意在孕41周时即可筹办引产.当然若这时候尚不具备引产的条件如宫颈条件欠安,胎头尚未跟尾者可先行各种筹办工作.(3)胎膜早破:胎膜早破且胎儿已成熟者,破膜24小时如未临产,则应予缩宫素引产,以避免发生感染.(4)胎盘功能低下:胎盘功能低部属高危妊娠,一经诊断,胎儿即有潜在的宫内缺氧或慢性胎儿宫内缺氧,均可考虑缩宫素引产.当然,对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ZUGR)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者是否采取缩宫素引产,尚有争议.(5)其他死胎或胎儿严重畸形:一但确诊则应引产,缩宫素引产也是一种可取的方法.母儿血型和睦者,若胎儿已成熟,而抗体效价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则可行缩宫素引产.2.2 缩宫素引产的方法及剂量因为个体子宫平滑肌缩宫素受体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使用缩宫素引产时的剂量也应个体化.首先是促宫缩成熟时的使用,我们使用缩宫素1u加入5%葡萄糖500ml,15滴/分,6~8小时滴完,连续用3~5天,促宫颈成熟时可以有轻微的子宫收缩,也能够完整没有子宫收缩,使用前后对宫颈成熟度进行Sishop评分,达到6分或以上后进行人工破膜(最好不成人工剥膜术),然后用缩宫素引产.缩宫素引产的方法是:缩宫素2.5u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配成0.5u%静滴,每滴液体中含缩宫素0.33mu,每分钟8滴,用输液泵输入,每30分钟后调整一次滴速,直至出现无效宫缩为止.在开始调整缩宫素滴速时,应先不必含缩宫素的葡萄糖水调整好滴速,忌用加入缩宫素的液体调整滴速,以避免短期内大量的缩宫素进入体内而惹起过强宫缩.如宫已开至3cm以上,进入活跃期可停止滴注,观察产程进展.在使用缩宫素引产的过程中若出现宫缩过强、过频或出现胎心过快或过慢,即停止滴注观察,当胎心仍不克不及恢复时则使用按捺宫缩的药物,如硫酸镁等.3.缩宫素使用过程中的留意事项使用缩宫素的过程中,应做到专人监护,15~30分钟测一次血压,脉搏、呼吸、宫缩频率及强度,胎心、羊水性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留意有没有缩宫素过敏反应,表示为血压降低,全身水肿,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若出现之,则及时停用缩宫素,给予抗过敏医治.另外,禁止肌注,穴位打针或滴鼻给药,以避免发生子宫破裂、死亡等.另外使用缩宫素前须要明确惹起低张性宫缩的缘由,并除去这些缘由,有时产妇过于疲劳,体液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或进食少均应及时歇息,对于过度疲劳的妊妇采取静脉推注安定其后果佳.吴芝兰2 017-11-12。

缩宫素的使用

缩宫素的使用

缩宫素的药理作用
➢ 通过与缩宫素受体(OTR)结合来发挥作用
与子宫平滑肌细胞上的缩宫素受体(OTR)结合,要通过升高细胞内 Ca2+来触发一系列信号事件来刺激子宫收缩
➢ OTR决定了子宫平滑肌细胞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非孕期,OTR数量少;随孕周增加,OTR表达增加,至晚期增加至12
倍;分娩发动后受体迅速增加达峰值,此时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也达 到峰值
缩宫素激惹试验(oxytocin challenge test,OCT)方案
孕妇采取半卧位,轻微左倾,避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先行NST 20-40分钟 使用规范同缩宫素引产:低剂量缩宫素点滴方案---输液泵
2.5U缩宫素+0.9%生理盐水 500 ml ( 林格可选,不建议使用葡萄糖注射液 ) 初始滴速为1-2mU/min,15-30分钟调整一次 直至有效宫缩(每10分钟至少3次宫缩,每次持续至少40s),持续20-30min 最大滴数40滴/分 对于缩宫素不敏感者,可酌情增加缩宫素给药量 充分告知,签署知情同意书,做好急诊剖宫产准备
➢ 有效宫缩:10min内出现3次宫缩,每次宫缩持续30~60s,伴有宫颈的缩短和宫口扩张 ➢ 最大滴数40滴/分。 ➢ 若仍无宫缩,可增加缩宫素浓度至500ml液体中加缩宫素5U(1%缩宫素浓度),先将滴速减
半,逐步调整,最大增至每分钟40滴(26.4mU) ,原则上不再增加滴数和缩宫素浓度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14)
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缩宫素的溶媒选择
5%葡萄糖溶液
➢ 孕妇和胎儿血糖的升 高,导致胎儿的胰岛 素水平升高,新生儿 的低血糖

妇产科用药:缩宫素适应证及常用的给药方式

妇产科用药:缩宫素适应证及常用的给药方式

妇产科用药:缩宫素适应证及常用的给药方式1906年,Dale从人垂体后叶中提取出某种物质,并发现这种物质能够使猫的子宫收缩。

1953年,Du Vigneaud首次检测出该物质的序列并成功合成,同时将其命名为缩宫素(oxytocin)。

缩宫素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中枢和外周组织中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例如分娩、哺乳和性功能等。

缩宫素还可以通过增加移情、信任和配对来调节社会行为。

本文就药理机制、临床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

一、药理机制缩宫素最主要的作用之一是诱发宫缩,国内外多个研究已证明它在分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缩宫素诱发及促进分娩过程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一)缩宫素的分子结构缩宫素储存于神经垂体由下丘脑分泌,是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激素。

缩宫素可通过任何非肠道途径给药,口服会被胰蛋白酶迅速破坏而失效,静脉给药能精确控制剂量,并且在出现副作用时能迅速停药,因此成为首选的使用方法。

缩宫素也能滴鼻经黏膜迅速吸收,作用时效约20 min;肌肉注射在3~5 min起效,药效持续30~60 min;静脉滴注立即起效,15~60 min 内子宫收缩的频率与强度逐渐增加,然后稳定,滴注完毕后20 min 效应渐退;其半衰期为1~6 min,血液中存在缩宫素酶可使其失活,并在肝脏、肾脏中代谢,经肾脏排出。

(二)药理作用缩宫素主要的靶器官是子宫,通过结合缩宫素受体促进宫颈成熟,诱发和加强宫缩。

它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肌细胞动作电位下降,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使子宫平滑肌兴奋收缩。

子宫收缩的情况与缩宫素浓度、剂量以及用药时子宫状态有关。

妊娠早期子宫对缩宫素不敏感,妊娠晚期子宫逐渐敏感,临产时和分娩后子宫敏感性达到高峰。

缩宫素可通过结合蜕膜缩宫素受体,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及宫颈成熟。

Terzidou等发现,随着分娩发动孕妇体内羊膜上皮细胞中OTR mRNA和蛋白质浓度增加,与缩宫素结合后上调环氧化酶-2,促进细胞外信号转导以合成前列腺素E2,进一步调节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

宫缩抑制剂的合理应用

宫缩抑制剂的合理应用

宫缩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宫缩抑制剂的合理应用自发性早产是产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之一,其致病因素十分复杂。

目前有临床及实验室证据支持的病因包括:子宫肌层和胎膜的过分膨胀、蜕膜出血、早熟胎儿内分泌的激活和宫内感染。

而宫缩是各种原因所致自发性早产的最终环节,因而抑制子宫收缩是早产治疗的着重点。

目前使用的宫缩抑制剂包括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硫酸镁、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环氧合酶抑制剂、硝酸甘油等。

本文就如何在早产治疗过程中恰当合理的选用宫缩抑制剂作一详细阐述。

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结合β2肾上腺素受体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激活蛋白激酶,使得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失活,降低平滑肌收缩性,从而起到抑制宫缩的作用。

Anotayanonth等的Meta分析(包含11组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1320例)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早产临产孕妇,其48h分娩率下降(RR:0.63;95%CI:0.53~0.75),但用药后7天分娩率无明显下降。

另外,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不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RR:0.84>95%CI:0.46~1.55)。

其中5组试验(包含1174个样本量)表明新生儿死亡率无明显改善(RR:1.00;95%CI:0.48~2.09);8组试验(包含1239个样本量)表明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不能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RR:0.87;95%CI:0.71~1.08)。

因此,尽管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延长孕周并降低近期发生早产的风险,但没有证据表明其能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实践经验表明,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抑制宫缩的功效在各类宫缩抑制剂中是最值得信赖的,因而不少国家和地区将其作为治疗早产的首选药物。

缩宫素在产程中合理应用的临床研究

缩宫素在产程中合理应用的临床研究
[ 中图分类号 ]R 1 .1 [ 7 9 3 文献标识码 ] A [ 论文编号 ]10 —9 12 1 )s0 4 3 0 40 5 ( 0 2 o一5 40
Efe tv n s a f t fLa o nd c i n i r Pr g a y: m p rs n f c i e s nd Sa e y o b r I u to n Te m e n nc Co a io
B so cr fr ru t o r a d1 o r f r rame t r et a ru s ( i ps e o o p1a 8h us n 2h us t et n e t r h ngo p P< 0 0 ) T e ae h o g ae t we b e t 2 .1 . h t r o atr n 4h us f r rame t o ru s 0 4 w i a ih r h ntert f ru ( 7 fprui t n2 o r t et n r o p1wa . %. hc w s g e a ae o p2 5 . e i a et f g 9 h h t h og 4 ) T ert o aia dl eywa 6 9 fr ru n 1 9 fr ru ( % . h e f gn l e vr s . % o o p1a d5 . % o o p2 P< 0 0 ) Th rp r o f a v i 7 g g . 1 . e o ot no p i csr nsci u efi r fn ut nw so rngo p1ta ru ( eae et nd et t l eo d ci a we ru h ng p2 P< 0 0 ) C n ls n ita e o o h au i o l i o .5 . o c i : nr= uo

宫缩抑制剂和宫缩促进剂

宫缩抑制剂和宫缩促进剂

〈一〉宫缩抑制剂1.硫酸镁用量:首次剂量一般是25%硫酸镁16 ml加入5%葡萄糖100 ml中,在30~60 min 内静脉滴注完毕,然后维持硫酸镁1~2 g/h滴速至宫缩< 6次/h,每日总量不超过30 g。

机制:镁离子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细胞,拮抗钙离子对子宫收缩活性而抑制子宫收缩。

硫酸镁在松弛子宫的同时,有扩张血管、改善肾脏血流、增加尿量、改善胎盘缺氧、提高胎儿存活率、提高孕妇和胎儿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的作用。

2.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用量:初始剂量为6.75mg,采用本品7.5mg/ml注射液注射给药;紧接着用本品7.5mg/ml浓缩持续3小时大剂量(每分钟300μg)输注;然后以本品7.5mg/ml浓缩液低剂量(每分钟100μg)输注,最多达45小时。

持续治疗应不超过48小时。

整个疗程中,总剂量不宜超过330mg。

机制:缩宫素受体拮抗剂竞争性结合位于子宫肌层和蜕膜的缩宫素受体,阻止细胞内钙离子增加,在受体水平竞争性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缩宫素导致的子宫收缩,从而使平滑肌松弛,达到治疗早产的目的。

3.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利托君(安宝)、沙丁胺醇用量:安宝150 mg溶于5%葡萄糖500 ml中,以50μg/min为起始剂量,根据疗效反应逐渐加大剂量到宫缩消失,最大滴速不超过350μg/min。

宫缩抑制后维持用药12 h。

终止静脉滴注前30 min开始口服安宝10 mg,每4~6小时1次。

机制:高选择性地与子宫平滑肌细胞膜β2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促使三磷酸腺苷合成环磷酸腺苷,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阻止子宫肌收缩蛋白活性,使子宫肌肉松弛,从而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

4.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用量:起初口服10 mg,在开始的1 h如有必要可每20分钟再口服10 mg,之后每4小时口服20 mg,维持至72 h。

机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直接抑制通过细胞膜的钙离子内流和细胞内钙离子从肌浆网的释放,减少细胞内游离钙,抑制钙离子依赖的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介导的磷酸化,导致平滑肌松弛,抑制子宫收缩。

浅析子宫收缩抑制剂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浅析子宫收缩抑制剂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上者 ,使分娩延迟 48 h以上 的成功率分别 为 87%,62%,
31% 。
方法及剂量 。肾上腺 素 B受体兴奋剂 的副作用 因为 肾上腺素 8受 体存在于多个器官系统。这些药物可引起许 多系统的副作用 。心血管 系统受到影响最大 ,可引起 心输 出 量增多 ,舒张压 、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心输 出量 比基线水平 增加 60%。使 心肌缺血 以及 t5律 不齐 、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由于电解质 的不平衡 ,心 电图可出现暂 时性变化 ,但 随治疗 中止而消失 。在肾上腺素 B受体兴奋剂应用 中约 5%孕妇 发生肺水肿 ,其多数是 由于大剂量的应用 引起 的抗利尿作 用 、血浆 肾素和血管加压素 的增多 、钠与水 的潴 留 ,以及过 量静 脉补液所致。该类制剂可使孕妇血糖 升高及胰 岛素分 泌增加 ;也可引起脂肪分解 ,导致糖尿病孕妇 的代谢性酸 中 毒。此外还可引起暂时性低血钾。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 、震 颤、心悸 、头痛、口渴 、焦虑等 。故 在心脏 病、糖尿病病人 中 不宜使用该类药物抑制子宫收缩 。
目前 应用 的子宫收缩 抑制剂药 物均有 其作用 的一方 面 ,也有其 副作用 的一方 面。临床 应用 较多的主要是沙 丁 胺醇 、利托君以及硫 酸镁 。硫酸镁价格低廉 、副作用小 ,可作 为首选药 物;沙丁胺醇 口服方便 ,但效果差 ;硫酸镁无效时 , 可改用利托君静脉滴 注 ,后者虽然效果 较好 ,但价格 昂贵。 一 般仅能 使用一种药物 ,2药合用 副作 用较大 ,应 尽量避 免。为避免早产 ,应争取早期用药 ,宫 口扩张小 于 3 ̄m,宫颈 容 受 少 于 50%时 ,效 果 较 好 。
适应症 。及禁忌症用 于过期妊娠、妊高症 、妊娠合并 内 科 疾患 ,须提前终止妊娠 以及产时低张力性宫缩乏力者 。有 下列情况者禁用 ,以防子宫破裂 :明显头盆不称 ;胎位 不正 , 如 横位 ;有 剖 宫产 史 及 作 过 肌 瘤剔 除术 者 。

缩宫素在产程中合理应用的临床研究

缩宫素在产程中合理应用的临床研究

缩宫素在产程中合理应用的临床研究王晖【摘要】目的:研究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06例初产、足月妊娠而未临产者,分为缩宫素静脉滴注组52例,缩宫素鼻黏膜给药组54例,观察两组给药前和给药后4、8、12 h的宫颈Bishop评分、引产成功率、剖宫产手术指证和引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妇在用药后8h和12 h的宫颈Bishop评分比较,静脉滴注组均优于鼻黏膜给药组(P<0.01);孕妇24 h临产率和经阴道分娩率,静脉滴注组为90.4%(47/52)和76.9%(40/52),鼻黏膜给药组为57.4%(31/54)和51.9% (28/54),静脉滴注组高于鼻黏膜给药组(P<0.01);两组因引产失败而行剖宫产的比例,静脉滴注组低于鼻黏膜给药组(P<0.05);两组因医学手术指征而剖宫产及分娩并发症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缩宫素静脉滴注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与缩宫素鼻黏膜给药比较,促宫颈成熟效果好,引产成功率高,失败率低,不增加剖宫产手术率及引产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药物.【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44)005【总页数】3页(P544-546)【关键词】缩宫素;静脉滴注;鼻黏膜给药;足月妊娠;分娩并发症【作者】王晖【作者单位】兴安盟妇幼保健所,内蒙古乌兰浩特 137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31临床上常遇到已经妊娠足月,但因宫颈不成熟而不能自然临产的孕妇,需要药物促宫颈成熟引产终止妊娠。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类药物等。

有研究报道,缩宫素促宫颈成熟效果不理想[1]。

为了探索有效、安全的促宫颈成熟及引产药物,本研究将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给药方法进行比较,观察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成功率、剖宫产手术率及引产并发症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7年10月~2010年9月住本院产科待产的初产妇106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应用宫缩剂后不推荐预防性子宫按摩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年9月第49卷第9期
产后出血处理原则
先简单 后复杂 先无创
子宫压迫按摩或压迫法+宫缩剂
宫腔填塞或/和 B-Lynch缝合 或/和子宫动脉接扎
后有创
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切除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年9月第49卷第9期
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 加强产前保健
产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充分认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高危孕妇尤其是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者应于分娩前转诊到 有输血和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
(二) 积极处理第三产程(I级推荐)
(1)预防性使用宫缩剂(I级证据)
• 预防产后出血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常规推荐措施
(2)延迟钳夹脐带和控制性牵拉脐带
欣母沛[12]

• • • •
注意 事项
• •

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无 菌溶液过敏的患者禁用 急性盆腔炎的患者禁用 有活动性心肺肾肝疾病 的患者禁用 哮喘、心脏病和青光眼 患者禁用 本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多与它对平滑肌的收缩 作用有关,一般为暂时 性的,治疗结束后可恢 复
*Widmer M,Blum J,Hofmeyr GJ,et a1.Misoprostol as an adjunct to standard uterotonics for treatment of post partum aemorrhage:a multicentre,double-blind randomised trial.Lancet,2010,375:1808—1813.
欣母沛
•欣母沛无菌溶液适用于妊娠期 为13 周至20 周的流产 •本品适用于常规处理方法无效 的子宫收缩弛缓引起的产后出 血现象 250μ g深部肌内注射,3min起 作用,或或子宫肌层注射,立 即起效,30min达作用高峰, 可维持2h;必要时重复使用, 总量不超过2000μ g。 • • • 各国产后出血指南权威推荐 产房急救必备药物 引发子宫机群强有力、协调 的收缩 联合缩宫素具有协同作用[5] 疗效显著、起效迅速、可重 复给药
• 注射麦角新碱可增加胎盘滞留的风险,且有导致孕产妇发生恶 心、呕吐、血压升高和产后疼痛等不良反应,慎用于妊娠期高 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及肝肾功能损害等患者。由于麦角 新碱多种较为严重的副作用,我国已于2000年逐渐停用麦角新 碱,而使用副作用更小效果更好的缩宫素和前列腺素衍生物[8]
*李哲媛,国家基本药物麦角新碱注射液停产的原因及思考,中国药业,2013年12月20日第22卷第24期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年9月第49卷第9期
产后出血常见高危因素
原因或病因(4T)
子宫收缩乏力(Tone)
全身因素 药物 产程因素 产科并发症 羊膜腔内感染 子宫过度膨胀 子宫肌壁损伤 子宫发育异常
对应的高危因素
产妇体质虚弱、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或精神紧张等 过多使用麻醉剂、镇静剂或宫缩抑制剂等 急产、产程延长或滞产、试产失败等 子痫前期等 胎膜破裂时间长、发热等 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等 多产、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等 双子宫、双角子宫、残角子宫等 急产、手术产、软产道弹性差、水肿或瘢痕形成等 胎位不正、胎头位置过低等 子宫手术史 多产、子宫底部胎盘、第三产程处理不当 多次人工流产或分娩史、子宫手术史、前置胎盘 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多产、既往有胎盘粘连史 遗传性凝血功能疾病、血小板减少症 重症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羊水栓塞、Ⅱ~Ⅲ度胎盘早剥、死胎滞留时间长、重度 子痫前期及休克晚期
卡贝缩宫素
主要对宫体作用,对子宫下段与宫颈 作用较弱 有受体饱和现象,单剂量注射无效后 不能重复使用,但可以考虑其他子宫 收缩药物如欣母沛[2] 对于急诊剖腹产、经典剖腹产、硬膜 外或脊髓麻醉的其它麻醉下的剖腹产 或产妇有明显的心脏病、高血压史、 已知的凝血疾病或肝、肾和内分泌疾 病(不包括妊娠糖尿病)的情况使用 卡贝缩宫素还没有进行研究。 经阴道分娩后给予卡贝缩宫素治疗也 没进行适当的研究,其剂量还未确定。
• 用法用量:
肌肉或静脉注射一次0.2mg,必要时可2~4小时重复注射1次,最多5次。静 脉注射时需稀释后缓慢注入,至少1分钟
麦角新碱停产原因
• 麦角新碱是合成致幻剂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的主要原料,属于需 要严格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受《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规 定》等管理法规的不断从严,原料药进口和审批变得非常麻烦, 加上麦角新碱的市场需求非常有限,所以随着原料药库存的消 耗完毕,麦角新碱随之彻底停止生产*
注意事项
前列腺素类药物对比[12]
米索前列醇
本品与米非司酮序贯 合并使用,可用于终 止停经49天内的早期 妊娠
卡孕栓
终止妊娠药。本品不宜 单独使用,须与米非司 酮等序贯用,应用于终 止早期妊娠。特别适合 高危妊娠者,如多次人 流史、子宫畸形、剖腹 产后以及哺乳期妊娠者
胎儿娩出后,舌下含化1 枚( 1 mg) ,或用手指将 1 枚药栓置于阴道前壁 下1 /3 处或后穹隆或直 肠内3 ~ 4 cm;总剂量 不超过3mg
宫缩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定义
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 胎儿娩出后24 h内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000ml
严重产后出血
分娩后出血量≥1000ml
难治性产后出血
经子宫收缩药、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 施无法止血, 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卡孕栓
前置胎盘及宫外孕、 急性盆腔感染、胃溃 疡、哮喘及严重过敏 体质、青光眼患者禁 用。糖尿病、高血压 及严重心、肝、肾功 能不全者慎用 卡孕栓的保存条件为 遮光、密闭、-5℃保 存, 说明其热不稳定 性差, 在生产、批发、 使用企业等的运输和 储存上极不方便[1] 关于其疗效,目前文 献尚有限,缺乏高质 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证 据[2]


[11] 苟文丽等,第8版《妇产科学》
[12] 宫缩类药物说明书
缩宫素类药物对比[12]
缩宫素 适应症
用于引产、催产、产后及流产后因宫缩 无力或缩复不良而引起的子宫出血;了 解胎盘储备功能(催产素激惹试验)。 缩宫素10 U肌内注射或子宫肌层或子宫 颈注射,以后10~20 U加入500 ml晶体 液中静脉滴注,给药速度根据患者的反 应调整,常规速度250 ml/h,约80 mU/min。静脉滴注能立即起效,但半 衰期短(1~6 min),故需持续静脉滴 注。 • • 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 相对安全,无明显禁忌症
• 通用名称:
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
•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马来酸麦角新碱。其化学名称为:6-甲基-N-[(S)-1-甲基2-羟基乙基]-9,10-二脱氢麦角灵-8--甲酰胺顺丁烯二酸盐
• 功能主治:
1.本品主要用在产后或流产后预防和治疗由于子宫收缩无力或缩复不良所至 子宫出血。
2.用于产后子宫复原不全,加速子宫复原
国内宫缩类药物分类
缩宫素类 欣母沛 安列克 米索 卡孕栓 前列腺素类
缩宫素 卡贝缩宫素
麦角类
宫缩剂 分类
钙剂 垂体后叶素 益母草
其他
麦角新碱
6
权威文献对宫缩类药物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力,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评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年2月第25卷第2期 [2] 张力,产后出血药物治疗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14年12月第40卷第6期 [3] 刘兴会,产后出血的药物和手术治疗评价,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3年4月第9卷第2期 [4] 骆一凡,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年6月第35卷弟期 [5] 陈敦金,产后出血防治: 重视循证医学证据,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4年11月第3卷第四期 [6] 黄瑾,前列腺素药物的药物动力学与妇产科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年第13卷第5期 [7] 徐红,前列腺素受体及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0年第41卷第5期 [8] 漆洪波等,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评价,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4年11月第3卷第4期 [9] 刘兴会等,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年9月第49卷第9期 [10] 杨慧霞等,产后出血指南解读&病案分析,产科诊治指南指南,2015年2月

注意事项


大剂量应用可引起高血压、水 钠潴留和心血管副作用
快速静脉注射没有稀释的缩宫 素,可导致产妇显著的短暂的 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 •


尚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 在预防产后出 血方面, 长效缩宫素优于传统缩宫素[1]
有研究表明,卡贝缩宫素推荐剂量超 过患者平均有效剂量5倍以上[2]
麦角新碱
适应症
用法
•200 ~ 600 μ g 单次 顿服或舌下给药 •对于麻醉下的患者, 可以采用直肠给药途 径*
特点
• • •
服用方便 无需冷藏 价格便宜
• •
吸收快,代谢快 可重复给药
• •
*W,Rasha D,Jill D,et al.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aemorrhage with sublingual misoprostol versus oxytocin in women not exposed to oxytocin during labour: a double- blind,randomised,non-inferiority trial[J]. Lancet,2010,375:210-216.
卡贝缩宫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