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最新版本
最新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维护与安全技术标准

最新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维护与安全技术标准生活垃圾焚烧厂是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设施,它通过高温燃烧的方式将垃圾转化为灰渣和烟气,并最终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然而,由于焚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技术标准,以保证焚烧厂的安全运行。
一、运行维护标准:1.设备维护标准:定期进行设备巡检,确保各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及时清理和更换设备中的焚烧渣、烟道中的积尘等;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需要及时进行检修和维修,确保其正常使用。
2.垃圾质量控制标准:在垃圾的收集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确保垃圾的质量达到焚烧要求,禁止投放有害垃圾、易燃垃圾等对焚烧过程产生危害的垃圾。
同时,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以便于焚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
3.温度和压力控制标准:在焚烧过程中,需要对温度和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确保焚烧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对于温度和压力超过标准范围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4.废气处理标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废气处理设施,对废气进行处理和净化,以达到排放标准。
并需定期对废气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净化。
二、安全技术标准:1.火灾防控标准:焚烧过程中存在火灾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火灾防控措施。
包括设立火灾报警系统,配置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制定应急预案,并且定期组织火灾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2.爆炸防控标准:焚烧过程中存在爆炸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爆炸防控措施。
包括控制和监测焚烧过程中的氧气浓度和烟气压力,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采取防爆措施,如防爆门、排爆装置等,以避免爆炸发生。
3.废水处理标准: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水,需要进行处理和排放。
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以达到排放标准。
并需定期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净化。
4.辐射防护标准: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辐射,需要对辐射进行监测和防护。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炉渣综合利用技术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炉渣综合利用技术摘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是城镇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底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其他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关键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炉渣;综合利用技术炉渣是生活垃圾焚烧的副产物,包括炉排上残留的焚烧残渣和从炉排间掉落的颗粒物。
若将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炉渣作为一般固体废弃物进入填埋场处置,则会增加对填埋库容的需求,且对环境、土壤存在一定的污染。
因此,炉渣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非常重要,也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的最后一公里。
一、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简介生活垃圾经过焚烧后,有机物基本焚烧完全,因生活垃圾中基本不含有重金属等物质,因此在对炉渣进行检测时,重金属都在规定限值内。
生活垃圾焚烧中关注度最高的二恶英,在温度850度以上可以得到完全分解,一般二恶英分解后在烟气净化系统中,烟气温度降低后有少量重新生成。
因此炉渣中不含有二恶英。
炉渣属于一般固体废物,无毒性。
(一)炉渣的成分(二)炉渣的处置和利用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出来的焚烧炉渣(生渣),含有砖瓦、未燃尽垃圾、废金属等大量的物质集料,无法直接综合利用。
如果进行填埋,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会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炉渣中含有少量金属物质,铁、铜、铝、金银等占比约为4%左右,提取出金属后,剩余炉渣破碎水洗后,可制成和机制砂性能类似的建材,称为环保砂。
可用于路基水稳层,制砖等。
从而实现炉渣的百分百利用,非常符合循环经济理念。
(三)炉渣产品炉渣在进行综合处理后,主要产品为大块铁、铁粉、玻璃、铜、铝、金银、环保砂。
大块铁在除锈后,可直接进入熔炉重新利用;铁粉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和三氧化二铁,可做为铁矿石替代材料。
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处置技术

资源与环境化 工 设 计 通 讯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164·第47卷第2期2021年2月垃圾焚烧发电是垃圾焚烧厂利用垃圾焚烧设备将垃圾焚烧发电的工作,垃圾焚烧可以将垃圾的总体积减小75%~85%,并且还可以将垃圾的总重量减少60%~70%,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手段之一,既实现了垃圾处理,又能实现垃圾资源再利用[1]。
垃圾焚烧发电虽然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其中包括污染气体和固体废弃物,气体包括二噁英、一氧化硫、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2]。
垃圾经过焚烧的高温热分解过程中会产生颗粒较小的固体废弃物,一部分存在炉腔内部,还有一部分附着在锅炉出口处,会随着烟气排出到炉体外部。
有些实验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发电固废直径小于1.1μm ,如果吸入人体体内,会导致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为了减少垃圾焚烧固废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生命安全的危害,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处置是非常有必要的[3]。
现有的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处置技术主要以掩埋为主,传统处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旧会对自然环境带来污染,且固废处置量较少,为此提出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处置技术。
1 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处置技术设计1.1 垃圾焚烧发电固废等级划分在对垃圾焚烧发电固废进行处理前,首先对垃圾焚烧发电固废等级进行划分,以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作为评估标准,确定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处置难度,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等级的垃圾焚烧发电固废采取不同的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处置方法[4]。
垃圾焚烧发电固废等级划分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评估技术。
垃圾焚烧发电固废等级评估主要按照国家规定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处置目标,选择对应的固废参数、固废标准,确定垃圾焚烧发电固废的等级。
此次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处置等级进行评估,首先在神经网络模型中输入五个不同节点,分别为垃圾焚烧发电固废中重金属含量、有毒化学物质含量、有害物质含量、密度以及含氨氮量,设置模型输出为垃圾焚烧发电固废污染等级。
2023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渣综合利用技术规程T-ACEF 049-2022

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渣综合利用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系统的总体规定、出渣要求、处理工艺、综合利用及环境管理与监测等相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渣的湿法处理工艺,不适用于干法处理工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848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500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T 25032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T 531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取样制样与检测JTG/T 36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HJ/T 300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 1024 固体废物热灼减率的测定重量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筛上物 riddings炉渣通过振动网筛、滚筛或条形筛以及人工分拣分离出来的大块,如大块金属、陶瓷片、玻璃等不可燃和难燃烬物。
3.2集料 aggregate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之一,又称骨料,主要起骨架作用和作为胶凝材料的廉价填充料。
集料按颗粒大小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
[来源:GB/T 25032-2010,3.1]3.3细泥砂 silty sand洗渣水沉淀分离或机械分离出来的物质。
4 总体规定4.1 炉渣处理、处置过程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现综合利用。
4.2 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垃圾焚烧炉及辅助设备应满足GB 18485的要求。
4.3 在生活垃圾焚烧厂红线内处置时,炉渣处理厂房的建设应与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
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治理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污染治理 技术介绍
• • • • 2 垃圾焚烧烟气污染控制 垃圾焚烧生成的污染物来源于垃圾组分,其存在形式及数量与焚烧条件和净 化系统密切相关。从污染物的产生及其排放过程看,控制垃圾焚烧产生的二 次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控制烟气污染物的产生 根据烟气污染物的形成机理,控制垃圾焚烧条件,使燃烧处于良好状态,从 而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运用合适的炉膛和炉排结构,使垃圾在焚烧炉得以 充分燃烧。烟气中Co的浓度是衡量垃圾充分燃烧的指标之一,Co浓度越低说 明燃烧越充分,比较理想的Co浓度指标是低于60 mg/m3。 焚烧炉内烟气出口温度不低于850 ℃,烟气在炉膛及二次燃烧室内的停留时 间不小于2 s,O2的浓度不少于6%,并合理控制助燃空气的风量、温度和注 入位置。在炉内喷入固硫固氯剂Caco3或Cao可降低氯化物和硫化物对高温 受热面的高温腐蚀及对大气的二次污染。 燃烧过程中Nox与二噁英的控制条件矛盾,一般炉膛温度越高,二噁英越少, 但Nox越多,因此在燃烧实际运行中保证垃圾可燃组分充分燃烧的基础上再 兼顾Nox的产生。处理措施是在烟气处理系统中增加脱硝装置。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污染治理 技术介绍
• 1.1 酸性气体 • Hcl气体对人体有较强的伤害性。Hcl气体会对余热锅炉受 热面和监测仪表产生高低温腐蚀,影响余热锅炉安全并限 制了过热蒸汽参数的提高;Hcl气体的存在升高了烟气露 点,导致排烟温度升高,降低锅炉热效率 ;氯源在一定 条件下与重金属反应生成低沸点的金属氯化物,从而加剧 了重金属的挥发,导致重金属在飞灰上的富集,增加飞灰 毒性 ;Hcl气体能促进氯酚、氯苯、氯苯并呋喃等“三致” 有机物的生成,而且Pvc裂解后生成的Hcl被认为能促进多 环芳烃(paHs)的生成。因此,有效去除Hcl气体直接关系 到焚烧系统的安全和环保运行。
垃圾焚烧发电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颗粒物
垃圾焚烧发电厂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二噁 英类物质的排放,确保其浓度符合国家和 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应符合国家 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确保颗粒物浓度 在排放前得到有效控制。
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
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应符合国 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
垃圾焚烧发电环境保 护技术规范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垃圾焚烧发电概述 • 垃圾焚烧发电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 垃圾焚烧发电环境影响评价 • 垃圾焚烧发电环境监管与监测 • 垃圾焚烧发电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01
垃圾焚烧发电概述
垃圾焚烧发电的定义
垃圾焚烧发电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垃圾焚烧发电能够实现垃圾减量 、减容和无害化处理,同时能够 回收垃圾中的能量,产生电能供 应给电网。
挑战
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可能产生有 害气体和颗粒物排放,对环境造 成一定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 保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01
垃圾焚烧发电环境 保护技术规范
排放标准
二噁英类物质
01
垃圾焚烧发电是指通过燃烧垃圾 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02
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有效的垃圾 处理方式,能够实现垃圾减量、 减容和无害化处理。
垃圾焚烧发电的原理
垃圾进入焚烧炉后, 在850℃以上的高温 下进行燃烧,释放出 热量。
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 轮机转动,进而带动 发电机发电。
热量传递给锅炉中的 水,使其转化为高温 高压蒸汽。
评价内容
大气环境影响
评估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产 生的烟尘、硫氧化物、氮氧 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对周围大 气环境的影响。
新版垃圾焚烧发电厂标准化设计.pdf

新版垃圾焚烧发电厂标准化设计.pdf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标准化设计目录1 工可编制标准化大纲 (1)2 初步设计编制标准化大纲 (13)3 专业设计原则 (27)3.1总图专业 (27)3.2环卫动力专业 (27)3.3建筑专业 (31)3.4结构专业 (34)3.5给水排水专业 (35)3.6通风和空调专业 (36)3.7电气专业 (37)3.8自控与通讯专业 (38)3.9技术经济专业 (39)4 专题设计方案 (40)4.1主工房布置方案 (40)4.2主工房防臭方案 (41)4.3电梯及参观通道方案 (43)4.4卸料门方案 (44)4.5垃圾吊方案 (47)4.6垃圾抓斗方案 (50)4.7炉排漏渣输送机方案 (52)4.8沼气进炉方案 (53)4.9空预器方案 (54)4.10锅炉清灰方案 (57)4.11锅炉给水方案 (58)4.12中温、高温过热器材质方案 (59)4.13汽轮机旁路系统方案 (59)4.14SNCR工艺方案 (61)4.15SCR工艺方案 (63)4.16变频器选用方案 (69)4.17ECS系统设置方案 (70)4.18DCS系统设置方案 (71)4.19垃圾坑渗沥液系统导排格栅设计 (72)4.20关于余热锅炉采用激波清灰点的设置 (73)4.21关于焚烧厂污泥协同处置方案 (75)4.22关于污泥干化使用蒸汽的说明 (76)4.23关于干化污泥的进炉方式 (77)4.24关于常用电缆的型号规格 (77)4.25上海环境集团垃圾焚烧(发电)厂色彩统一规定 (78)4.26设备采购技术规格化标准模板 (78)1工可编制标准化大纲垃圾焚烧处理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文件应同时满足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建质[2004]16号)和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DL/T5374-2008)要求,其内容及格式可按以下目录编排: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述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建设单位1.1.3 项目建设地点及边界条件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1.5 建设规模1.1.6 垃圾焚烧处理工艺1.1.7 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1.1.8 引进技术的范围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 编制依据1.2.1 主要法规政策1.2.2 工程技术和产品技术标准1.2.3 其它1.3 项目背景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1 项目背景1.3.2 项目建设必要性1.4 可行性研究范围及编制原则1.4.1 可行性研究范围1.4.2 编制原则1.5 主要结论1.6 工程主要特点1.7 需说明的问题第二章生活垃圾概况2.1 生活垃圾来源2.2 生活垃圾产量预测2.2.1人口预测2.2.2 人均垃圾产量2.2.3 生活垃圾产量2.3 垃圾特性2.4 焚烧炉设计垃圾热值范围确定2.4.1 处理对象垃圾特性设定的基本方针2.4.2 标准垃圾的热值设定2.4.3 进炉低质垃圾热值和进炉高质垃圾热值的设定 2.4.4 燃烧图第三章焚烧工艺论证3.1 工程选址论证3.1.1 工程选址要求3.1.2 厂址的选择3.2 焚烧炉炉型选择3.2.1 机械炉排炉3.2.2 流化床焚烧炉3.2.4 回转窑焚烧炉3.2.5 几种常见垃圾焚烧炉性能的比较3.3 部分焚烧炉技术简介3.4 焚烧生产线的配置3.5 余热锅炉过热蒸汽参数的确定3.6 烟气净化方案3.6.1烟气排放指标的确定3.6.2 酸性气体脱除工艺的确定3.6.3 半干法处理技术工艺比选3.6.4 除尘工艺的确定3.6.5 NOx去除工艺的确定3.6.6 重金属及二恶英去除工艺的确定3.7 垃圾处理工艺流程3.8 引进原则和内容3.8.1 技术引进的原则3.8.2 技术引进的内容第四章工程设计方案4.1 总图运输4.1.1 项目概述4.1.2 总平面布置4.1.3 方案比选4.1.4 景观和绿化设计4.1.5附表4.2 垃圾接收及储存4.2.1 垃圾接收4.2.2 垃圾贮存4.2.3 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4.2.4 垃圾卸料厅及垃圾坑除臭措施4.3 垃圾焚烧系统4.3.1 垃圾给料装置4.3.3 点火及助燃系统4.3.4 排渣机4.3.5 焚烧炉液压传动系统4.3.6 燃烧空气系统4.4 余热锅炉系统4.4.1 余热锅炉型式选择4.4.2 系统组成4.4.3 技术参数4.4.4 主要设备配置4.5 汽轮发电系统4.5.1 系统组成4.5.2 技术参数4.5.3 主要设备配置4.6 烟气净化系统4.6.1 烟气净化工艺方案4.6.2 工艺流程4.6.3 设备布置4.6.4 主要设备选型4.6.5 原材料消耗4.6.6 主要设备表4.7 电气系统4.7.1设计依据4.7.2设计范围4.7.3概述4.7.4 电气系统设计4.7.5 电气主接线4.7.6 厂用电接线4.7.7 厂用负荷4.7.8 主要设备选择及布置4.7.9 直流电系统及励磁系统4.7.10 二次接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4.7.11 电气设备布置及电缆设施4.7.12 设备及主要材料表4.8自动化控制系统4.8.1 概述4.8.2 热工自动化水平和系统构成4.8.3 DCS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4.8.4 工业电视4.8.5 大屏幕液晶显示屏4.8.6 热工自动化设备选型4.8.7 其他辅助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及设备4.8.8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及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4.8.9 综合布线系统4.8.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8.11 电源和气源4.8.12 附表4.9 给水排水4.9.1 设计依据4.9.2 给水4.9.3消防给水系统4.9.4 河水处理系统4.9.5 排污系统4.9.6 雨水系统4.9.7主要设备表4.10 渗沥液处理系统4.10.1 概述4.10.2渗沥液处理工艺的选择4.11 灰渣处理系统4.11.1 炉渣输送及储存4.11.2飞灰输送及稳定化处理系统4.12 辅助生产系统4.12.1 循环冷却水系统4.12.2 化学水系统4.12.3 压缩空气站4.12.4 点火及辅助燃油供应系统4.12.5 辅助沼气供应系统4.13 土建工程4.13.1 建筑4.13.2 结构4.14 通风及空调工程4.14.1 编制依据4.14.2 设计参数4.14.3 设计范围4.14.4 通风部分4.14.5 空调部分4.14.6 除臭、防臭4.14.7 设计指标4.14.8 主要设备表第五章环境保护5.1 本工程依据的环境保护标准及规范5.2 本工程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5.2.1烟气排放标准5.2.2 渗沥液排放标准5.2.3 残渣控制标准5.2.4 噪声控制标准5.2.5 臭气控制5.3 主要污染物分析及治理措施5.3.1 废气处理5.3.2 渗沥液的处理5.3.3 炉渣和飞灰的处理5.3.4 噪声控制5.3.5 臭气排放限制5.4 环境管理及监测5.4.1 环境监测机构5.4.2 环境监测计划5.5 环境保护投资第六章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6.1 设计原则6.2 劳动卫生标准及规范6.3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6.3.1 主要职业危险、危害综述6.3.2 自然危害因素及其防范措施6.3.3 生产危害因素及其防范措施6.3.4 其它安全防范措施6.4 职业卫生6.5 安全监督及其他第七章消防7.1 有关规范及标准7.2 厂区总平面布置7.3 建筑防火设计7.4 消防给水系统7.4.1 消防水源7.4.2室外消防系统7.4.3室内消火栓消防系统7.5 电气防火7.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第八章节能8.1 评价标准和规范8.2 能源消耗状况8.3 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8.3.1节能措施8.3.2节能效果第九章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9.1 组织机构9.2 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0.1 项目实施10.2 进度安排第十一章应急预案11.1应急计划区确定及分布11.2应急处置要求11.3应急组织11.4应急报警11.5应急处置预案11.6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第十二章工程质量安全分析12.1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源头控制12.2严格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12.3切实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12.4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第十三章投资估算13.1 投资估算13.1.1 编制说明13.1.2 投资估算结果13.2 资金筹措第十四章经济评价14.1 概述14.1.1 项目概况14.1.2 编制依据14.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14.2.1 项目财务评价计算期14.2.2 项目总投资14.2.3 运营成本费用估算14.3 财务分析与评价14.3.1 收入及利润预测14.3.2 税金14.3.3 利润估算14.3.4 贷款偿还14.3.5 盈利能力分析14.3.6 项目清偿能力分析14.4 经济分析(定性分析)14.5 不确定性分析14.5.1 敏感性分析14.5.2 盈亏平衡分析14.6 结论第十五章结论和建议15.1 结论15.2 建议附表:投资估算表—格式及内容附表单位:人民币:万元外币:万美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合计其中外汇各项费用占总投资(%)1 垃圾接受、储存与运输系统2 垃圾焚烧系统3 余热利用系统4 烟气净化系统5 灰渣处理系统6 除臭系统7 电气系统8 仪表与自控系统9 化学水处理系统10 给排水系统11 渗滤液输送及处理系统12 其他辅助生产系统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 建设单位管理费2 建设工程监理费3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费4 工程勘察费5 工程设计费6 施工图预算编制费7 竣工图编制费8 环境影响咨询服务费9 劳动安全卫生评审费10 场地准备费及临时设施费11 工程保险费12 特殊设备安全监督检验费13 生产职工培训费14 提前进厂费15 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16 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序号名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合计其中外汇各项费用占总投资(%) 置费17 联合试运转费18 招标代理服务费19 施工图审查费20 投资监理费21 工程造价审核费三基本预备费四征地及动拆迁费1 红线内动拆迁费2 征地费五建设期贷款利息六铺底流动资金总投资附图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图纸(1)区域位置图(2)总平面及布置图(至少2个方案)(3)人流物流图(4)工艺方框流程图(5)燃烧图(6)物料平衡图(7)热量平衡图(8)燃烧系统流程图(9)热力系统流程图(10)原则性热力系统图(11)烟气净化系统流程图(12)飞灰稳定化系统流程图(13)厂区水量平衡图(14)厂区给水及循环水系统原理图(15)除盐水制备系统流程图(16)废水处理流程图(17)压缩空气站系统图(18)主工房各层设备布置平面图(19)主工房设备布置剖面图(20)综合楼各层平面图(21)电气主接线(至少2个,推荐1个)(22)计算机控制系统图附件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求落实以下编制条件:(1)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2)用地预审批复(3)环境影响评价批复(4)电力接入系统设计申请批复函(5)炉渣及飞灰接受协议(6)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审核意见(7)节能评估审核意见(8)交通组织评价意见(9)水资源论证报告初步方案2初步设计编制标准化大纲垃圾焚烧处理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应同时满足《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建设部建质[2004]16号)和《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DL/T5427-2009)的要求,根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可将初步设计文件按以下格式编排:一、卷册编排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可按如下分四卷编制:第一卷工程技术说明第二卷设备及材料清册第三卷工程概算书第四卷图纸二、各卷编制格式及内容各卷编制格式内容要求如下:第一卷工程技术说明目录1 总论1.1 项目概况1.2 设计依据1.3 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1.4 设计原则1.5 技术引进的内容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7 主要设备采购情况1.8 需说明的问题2 焚烧系统2.1 概述2.2 燃料2.3 燃烧系统及辅助系统设备选择2.4 主工房布置3 余热发电及热力系统3.1 概述3.2 热力系统3.3 汽轮机3.4 管道选择3.5 汽机房布置3.6 技术经济指标4 烟气净化系统4.1 概述4.2 烟气原始参数和排放指标4.3 原材料质量指标4.4 工艺简述4.5 主要设备选型4.6 工艺布置4.7 原材料消耗、能量消耗5 飞灰输送及稳定化处理系统5.1 概述5.2 原材料指标5.3 工艺流程5.4 主要设备选型及设备布置5.5 原材料消耗、能量消耗及飞灰量6 辅助工艺6.1 工业给水部分6.2 除盐水制备部分6.3 辅助燃油系统6.4 压缩空气站6.5 理化分析室6.6 机修及库房7 自动控制及电信7.1 概述7.2 热工自动化水平和系统构成7.3 DCS 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7.4 控制系统及现场检测和控制仪表的选用7.5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及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7.6 工业电视监视系统7.7 DLP大屏幕显示屏7.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7.9 综合布线系统7.10 周界防范系统7.11 电源和气源8 电气工程8.1 概述8.2 主要技术指标8.3 电气主接线8.4 短路电流计算8.5 导体及设备选择8.6 厂用电系统接线及布置8.7 电气设备布置8.8 直流与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UPS)8.9 发电机励磁系统8.10 二次线、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8.11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8.12 照明及检修网络8.14 附表9 总图运输9.1 设计依据9.2 区域位置及用地概况9.3 总平面布置9.5 道路及运输9.6 厂区排雨水9.7 保卫消防9.8 厂区绿化9.9 厂区综合管线9.10 附表10 土建工程10.1 建筑10.2 结构11 给水排水工程11.1 设计依据11.2 工程概况11.3 设计范围11.4 给水11.5 排水11.6 管材及连接方式12渗沥液处理工程12.1 概述12.2渗沥液处理工艺的选择12.3渗沥液产生量及处理规模12.4 水质12.5 设计出水水质12.5 设计工艺流程12.6 主要处理设施12.7处理效果12.8沼气收集、预处理进入焚烧炉的设计方案12.9除臭系统设计方案12.10 防腐控制12.11 主要建筑物。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装、树、联”技术要求

附件2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装、树、联”技术要求一、自动监测设备安装使用要求(一)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垃圾焚烧厂CEMS测量项目至少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 X)、颗粒物、氯化氢(HCl)、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的浓度,烟气参数(温度、压力、流速/流量、湿度、含氧量);计算项目包括:污染物排放速率和排放量。
CEMS应具备显示(打印)各种参数、图表功能。
参照《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 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 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76)等相关规定,垃圾焚烧厂CEMS 基本技术性能要求见表1。
表1 垃圾焚烧厂CEMS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监测项目技术性能要求颗粒物监测单元24h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2.0% F.S.相关系数≥0.75置信区间半宽≤10%允许区间半宽≤25%准确度排放浓度均值:>200 mg/m³时,相对误差为±15%;>100 mg/m³~≤200 mg/m³时,相对误差为±20%;>50 mg/m³~≤100 mg/m³时,相对误差为±25%;>20 mg/m³~≤50 mg/m³时,相对误差为±30%;>10 mg/m³~≤20 mg/m³时,绝对误差为±6 mg/m³;≤10 mg/m³时,绝对误差为±5 mg/m³—10—监测项目技术性能要求氮氧化物监测单元系统响应时间≤200s重复性≤2.0%线性误差满量程>200μmol/mol(410mg/m³)时,±5%(标称值);满量程≤200μmol/mol(410mg/m³)时,±2.5%F.S.24h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2.5% F.S.准确度排放浓度均值:≥250μmol/mol(513mg/m³)时,相对准确度≤15%;≥50μmol/mol(103mg/m³)~<250μmol/mol(513mg/m³)时,绝对误差≤20μmol/mol(41mg/m³);≥20μmol/mol(41mg/m³)~<50μmol/mol(103mg/m³)时,相对误差≤30%;<20μmol/mol(41mg/m³)时,绝对误差≤6μmol/mol(12 mg/m³)二氧化硫监测单元系统响应时间≤200 s重复性≤2.0%线性误差满量程>100μmol/mol(286 mg/m³)时,±5%(标称值);满量程≤100μmol/mol(286mg/m³)时,±2.5%F.S.24h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2.5% F.S.准确度排放浓度均值:≥250μmol/mol(715mg/m³)时,相对准确度≤15%;≥50μmol/mol(143mg/m³)~<250μmol/mol(715mg/m³)时,绝对误差≤20μmol/mol(57mg/m³);≥20μmol/mol(57mg/m³)~<50μmol/mol(143mg/m³)时,相对误差≤30%;<20μmol/mol(57mg/m³)时,绝对误差≤6μmol/mol(17mg/m³)氯化氢监测单元系统响应时间≤400 s重复性≤2.0%线性误差满量程>200μmol/mol(326 mg/m³)时,±5%(标称值);满量程≤200μmol/mol(326 mg/m³)时,±2.5% F.S.24h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2.5% F.S.准确度排放浓度平均值:≥250μmol/mol(408mg/m3)时,相对准确度≤30%;≥50μmol/mol(82mg/m3)~<250μmol/mol(408mg/m3)时,相对误差≤30%;<50μmol/mol(82mg/m3)时,绝对误差≤15μmol/mol(24mg/m3)—11—监测项目技术性能要求一氧化碳监测单元系统响应时间≤200 s重复性≤2.0%线性误差满量程>200μmol/mol(250 mg/m³)时,±5%(标称值);满量程≤200μmol/mol(250 mg/m³)时,±2.5%F.S.24h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2.5% F.S.准确度排放浓度均值:≥250μmol/mol(313 mg/m³)时,相对准确度≤15%;≥50μmol/mol(63 mg/m³)~<250μmol/mol(313 mg/m³)时,绝对误差≤20μmol/mol(25 mg/m³);≥20μmol/mol(25 mg/m³)~<50μmol/mol(63 mg/m³)时,相对误差≤30%;<20μmol/mol(25 mg/m³)时,绝对误差≤6μmol/mol(8mg/m³)温度监测单元准确度绝对误差不超过±3℃流速监测单元速度场系数精密度≤5%准确度烟气流速平均值:>10m/s时,相对误差为±10%;≤10m/s时,相对误差为±12%湿度监测单元准确度烟气湿度平均值:>5.0%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5%;≤5.0%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5%氧气监测单元示值误差±5%(标称值)系统响应时间≤200s24h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2.5%F.S.准确度>5.0%时,相对准确度≤15%;≤5.0%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0%注:F.S.表示满量程,氮氧化物以NO2计垃圾焚烧厂CEMS的技术指标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垃圾焚烧厂应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设置CEMS 的最大测量值(满量程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特
要
点
投资较高,维护检修工作量大
炉
型
技
循
高速气流驱动垃圾在炉膛内沸腾流动,促进完全燃烧
术
环
对
流
需要对垃圾进行前处理,可掺烧一定比例的燃煤
比
化
床
燃料适应性强,燃烧彻底,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特
点
焚烧炉结构紧凑,金属消耗量少,投资较低
主要进口炉排炉
吉宝西格斯SHA多级顺推炉排炉: 主要针对亚洲国家垃圾的高水份、低热值的特点开发 Seghers炉排分为5段,每段都有各自的液压调节机构,每组炉排
切垃圾的作用;
提供均匀的一次风;通过提高一次风的温 度,使低热值垃圾也能稳定燃烧;
设置剪切刀,通过剪切刀的作用,可以破 碎块状垃圾和搅动垃圾,使垃圾层均匀;
根据焚烧炉上部的结构形式,最大限度利 用辐射热烘干垃圾;
采用有余量的炉膛容积,确保烟气完全燃 烧所需的停留时间;
本表中氧化还原电位单位为mV,pH无量纲,其余单位均为mg/L
第三部分: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艺
垃圾焚烧技术总体工艺
垃圾焚烧趣味工艺流程(炉排炉)
炉型比较
垃
圾
焚
机械炉排炉
烧
炉
炉
型
循环流化床焚烧炉
选
择
技术角度 政策角度
技术成熟,进口国产均有 较多业绩,燃烧稳定。 投资高,管理水平高
燃烧彻底,余热利用效果好 需要预处理,可有效控制
垃圾热值:
1.实现垃圾自身持续稳定燃烧的入炉垃圾热值的要求: 深圳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运营经验:≧3600kJ/kg 欧洲垃圾焚烧工程公司认为: ≧5860kJ/kg,此时实现焚烧热灼减率
≦3%。CO含量达到40mg/Nm3的严格标准的下线热值 世行指出的垃圾焚烧工程投资指导意见认为:垃圾平均低位热值
的速度和频率可单独控制 ; 燃烧空气为分级送风,可根据炉排上的燃烧情况分别调节 ; 前后炉顶的型式(配有专用喷嘴)及折焰角位置使其能对第一组件
(干燥区)产生足够的热辐射,加快干燥和点火的过程
主要进口炉排炉
日立造船VON ROLL剪切刀机械炉排炉 采用Von Roll L型炉排,炉排的动作具有剪
生活垃圾产生量:
影响生活垃圾产量基本要素:人口 依据建设部统计数据: 中小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为1.0kg/人•天 大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约为1.1~1.3kg/人•天
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性质
生活垃圾性质: 1.物理分类 一般分类:三大类九小类 有机物:厨余、纸类、木竹、橡塑、纤维 无机物:玻璃、金属、渣土砖瓦 其他
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性质
生活垃圾性质: 2.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需包含:C、H、O、S、N、Cl 工业分析一般包含:W、A、QL(低位热值)
生活垃圾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依据: 《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CJ/T313-2009
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性质
典型的生活垃圾元素与水分、灰分范围:
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性质
污染物,防止二次污染
环保部环发[2008]82号文 关于掺烧煤比例和
污染物控制方面的规定
发改委发改价格[2012]801号 关于上网电价结算的规定
炉型比较
炉
通过炉排的机械运动加强垃圾扰动,促进垃圾完全燃烧
排
炉
垃圾不需破碎等预处理,对垃圾热值要求较高
两
技
种
术
炉排加工精度和控制要求较高,炉排材料价格昂贵
项目运作基本模式 :
BOT模式,即与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议,获得垃圾处 理的特许经营权,建设方在特许经营权范围内处理废物, 获得政府处理费补贴,同时享受国家规定的上网电价。
国内垃圾焚烧厂建设情况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数 达101座,焚烧总规模达96010t/d。
其中:炉型采用炉排炉的焚烧厂74座,焚烧规模 为74730t/d 炉型采用循环流化床焚烧炉的焚烧厂21 座,焚烧规模为162710t/d 采用其他炉型的焚烧厂约6座
≧7000kJ/kg,且任何季节≧6000kJ/kg
2.热值确定方法 量热计测定 经验公式估算
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性质
垃圾渗沥液:
1.产量: 根据国内焚烧厂的统计数据,垃圾渗沥液产量一 般为垃圾处理量的1~12%,最高达到25%。
渗沥液产生集中在5~11月,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性质
2.典型渗沥液水质
关于垃圾焚烧发电国家政策支持
《“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 电以厂圾2能影圾02价生垃折“垃源响焚0设垃30852格活圾算1国圾局评烧规圾年%02政 垃 处 上家列0年价 发划焚以环发5策 圾 理 网支 为国年管 电烧》上境布的 为 量 电持 一家2理 技处中,保《月通 原 折 量可 种发工 术理明其护关通知 料 算 暂再 生展作 、设确中部于过的 成 定》生物改的 经施指东、进的垃上为(能质革通济能出部国一《圾网发2源燃委知、力:地家步8可焚电改并料0发环》达到区发加千再烧量价网。布保(到2达展强瓦生0发进格发《等环无到和生1时能电行[5电关提发2害4改物年,源08项结”于出[化1革质2%,并法2算目0。完进处以委发]0全执》8,,并善8一0理上员电国行]明1每均8将垃步总。会号项2城全确吨先城号圾要能、)目镇国指生按市)焚求力国规环生统出活其生对烧。的家定境活一:垃入活垃发:垃 圾发电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65元(含税,下同);其 余上网电量执行当地同类燃煤发电机组上网电价。
LOGO
垃圾焚烧发电
目录
1
第一部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概述
2
第二部分:生活垃圾产量及基本特性
3
第三部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艺
44
第四部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设计
3
第五部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实例
第一部分: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概述
概述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意义 :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处理当地产生的生活垃圾,做到 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在处理垃圾的同时,还可 协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市政污泥。通过该类项目 的建设彻底全面的解决当地废弃物的处理问题
国内主要投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公司
垃圾焚烧发电发展趋势
机械炉排炉的主流化
焚烧系统
焚烧设备的国产化
垃
圾焚Biblioteka 单机焚烧规模大型化烧
发
半干法+袋式除尘主流化
电 发
烟气净化系统
展
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
趋
势 机组参数向中温次高压发展
余热利用系统
余热利用向热电联产发展
第二部分: 生活垃圾产量及基本特性
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