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优秀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编辑中国近代建筑所指得时间范围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为止。
中国在这个时期得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得过渡时期,这就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得阶段。
1概述2发展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1937~1949)3建筑类型▪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4建筑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5建筑风格▪近代外来形式得建筑风格▪近代民族形式得建筑风格概述编辑中国近代建筑(13张)清王朝得闭关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得传入。
一直到19世纪中叶,除了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广州“十三夷馆”以及个别地方得教堂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
鸦片战争后,各种形式得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建筑得变化。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就是原有得传统建筑体系得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得功能布局、技术体系与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得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得变化。
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得与中国自身发展出来得新型建筑,具有近代得新功能、新技术与新风格,其中即使就是引进得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
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
广大得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得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得建筑为主。
大量得民居与其她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得传统品格与乡土特色,虽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得材料、结构与装饰。
从建筑得发展趋势来瞧,中国近代建筑得主流则就是新建筑体系。
发展阶段编辑中国近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中国近代建筑这就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得阶段。
主要有两方面得新建筑活动。
一方面就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特点及当代著名建筑举要

中国近代建筑特点及当代著名建筑举要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近代建筑特点及当代著名建筑概览一、引言近代中国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国建筑史近代建筑

中国建筑史近代建筑中国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影响和演变。
在近代时期,中国建筑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建筑的特点、代表性建筑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近代中国建筑的特点之一是中西结合。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巨大的变革,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这也对中国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中国建筑形式与西方建筑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例如,西式的方形和拱券在中国传统的屋顶和梁柱上得到了运用。
这种中西结合的风格在中国近代建筑中十分常见。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近代建筑。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博物院。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
广场以其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安门城楼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精美的园林和珍贵的艺术品而享有盛誉。
此外,近代中国建筑还受到了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和革命,这对建筑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例如,创建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建筑体现了当时革命浪潮和社会变革的精神。
同样,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一些高楼大厦的建设也成为近代中国建筑的标志。
北京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和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等高层建筑都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迅猛步伐。
近代中国建筑不仅在本国产生了影响,也对世界建筑发展做出了贡献。
例如,中国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了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展现了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相结合的独特风格。
此外,一些传统中国建筑元素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运用,为现代建筑增添了东方的魅力。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史近代建筑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中西结合的风格、代表性建筑的兴起以及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都为近代中国建筑增添了独特而丰富的色彩。
中国近现代的建筑设计

近
现
代
代
建
建
筑
筑
设
设
计
计
近
代
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进入到了近代的社会进程当中,
建
诸多的文化受到了影响许多的建筑设计开始涌现了出来
筑
设
计
其中慎昌洋行非常有代表性
慎昌洋行
中国近代工业设计的先驱
慎昌洋行是中国近代出现的西方现代工业机械进 口商和工业承包商。1906年由丹麦商人马易尔 (Vilhelm Meyer)等在上海创立,1915年改组 为美资公司。该洋行大量引进欧美,尤其是美国 的工业机械,并通过系统化的组织机构将机械设 备选型、安装、运行与营建设计结合在一起,对 中国近代电力、纺织、面粉等工业的现代化发挥
21世纪的新时代建筑 设计
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经济搭上了时代的快车。不断的 有新的建筑拔地而起。它们的设计各具特色有像中央电视台 新台址 “大裤衩”一样的玻璃幕墙的设计风格独特的摩天大 楼。
也有像大兴机场一样,科技、艺术等新时代特色的建筑。更多的建 筑开始以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和科技来表达自己的建筑设计。
JIAN ZHU GONG CHENG
户签订合同,独立承接相关业务,包括设计、绘图、构造、供给
材料、监工及建 造等。
至 1931 年该部常任职员有中西
工程师、设计员、绘图员、工 程监察员 及监工 25 人 ,其中 国工程师多有留 美背景,形成
了以西籍经理瑞内斯(J. Edm. Rainals)、李铿 、冯宝龄 [17] 等为 核心的技术团队
改革开放后二十世纪建 筑设计
一大批新的建筑开始了建设,这些建筑不在是按照以前的设计思想来进行建造的了。它 们采取了新的建造思想,这些建筑开始变得有了新的韵味。这一类的建筑设计开始进入 大家的眼帘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五宗师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五宗师
中国近代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
这期间出现了很多建筑大师,其中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梁思成、杨廷宝被并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五宗师。
五位宗师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都留过学,虽然各有所专,但都背着同一个包袱——中国建筑的复兴。
从重拾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传统,到企图将它们融入西方现代的建筑技术中,他们无疑是当代中国建筑界的先驱和元老。
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物保护名录

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物保护名录
西安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古代建筑和建筑遗产。
以下是西安市的优秀近现代建筑物保护名录:
1.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建于明朝,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钟楼。
2. 西安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是西安市的地标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3. 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市内,是一座大规模的古代皇家园林,建筑风格充满了大唐文化的特色。
4. 西安大雁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塔楼之一,建于唐朝,是西安的旅游景点之一。
5. 西安曲江池遗址:是唐代白居易诗中描写的著名文化景点,现在只剩下一些遗址和陈列品。
6. 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建于唐朝,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鼓楼之一,也是西安的重要地标。
7. 大明宫:是唐朝的皇宫,位于西安市北郊,目前只剩下一些遗址和重建的建筑,是西安市的旅游景点之一。
8.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中心,是中国重要的历史博物馆之一,展示了陕西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9.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园区,聚集了许多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
10. 西安市政府大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是一座现代化的政府办公楼,是西安市政府的工作地点。
这些近现代建筑物代表了西安市的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也是西安市的重要景点和地标。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保护类别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类别上海作为中国最具现代化特色的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
这些建筑带有浓厚的文化遗产色彩,是上海城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见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建筑,上海市将其划分为多个保护类别。
本文将介绍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以及它们所属的保护类别。
一、民国建筑民国建筑是上海历史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建筑多建于1912年至1949年间,展现了民国时期上海城市文化的繁荣与风貌。
上海市将许多民国建筑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以确保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1. 徐汇区石库门建筑群徐汇区的石库门建筑群是上海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建筑群之一。
这些建筑以精美的石库门建筑风格为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上海市政府将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加强维护和管理。
2. 虹口区四行仓库虹口区的四行仓库是上海近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座建筑群包括四座独立的仓库建筑,建于20世纪初,以英国哥特式风格为主。
四行仓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风格,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西洋建筑西洋建筑是上海历史建筑中的又一重要类别,早在19世纪末,上海就成为了西方列强的租界。
这些租界留下了大量西洋建筑,体现了当时的国际化氛围和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被上海市列为保护对象,以传承历史记忆。
1. 上海外滩建筑群上海外滩是国内著名的观光景点之一,也是西洋建筑的代表。
这里保留了大量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沿海的西洋建筑,如交行大楼、外滩18号等。
外滩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被上海市列为特殊保护区域。
2. 老外滩风貌保护区老外滩风貌保护区涵盖了外滩地区及其周边的一些街区,旨在保护这一区域的历史建筑风貌。
这里保存了大量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如英租界大楼、俄租界大楼等。
上海市政府通过严格保护,确保这些建筑的原汁原味得以保留。
三、近现代建筑近现代建筑是指20世纪上半叶至今的建筑,这一时期是上海建筑发展的关键时期。
上海市对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近现代建筑进行了保护,以传承这段特定时期的建筑艺术与历史记忆。
大沽炮台的赞美

大沽炮台的赞美大沽炮台,位于中国天津市大沽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座极具历史意义的军事建筑。
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文化瑰宝。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价值等方面展开,赞美大沽炮台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背景大沽炮台建于明末清初,最初是为了保护大沽口河道的安全而建造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沽炮台不断加固和扩建,成为了中国北方海防的重要军事设施。
大沽炮台曾多次参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战争,并在这些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895年的甲午战争,大沽炮台曾经在这场战争中顽强抵抗外敌的入侵。
大沽炮台的战斗精神和英勇无畏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二、建筑特色大沽炮台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军事建筑的特点。
它采用了砖石结构,四四方方的外墙高大而厚实,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
炮台内部设有密室和炮位,可以同时容纳数十名士兵进行作战。
炮台上方设有瞭望台和瞭望洞,可以观察到远方的敌情。
大沽炮台的设计简洁大方,既具有实用性,又彰显了军事力量的威严。
它是中国近代军事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珍贵遗产。
三、文化价值大沽炮台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军事遗址,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首先,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
从大沽炮台曾经的英勇抵抗到后来的积极保护,都展示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爱国情怀。
其次,大沽炮台是中国军事建筑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精髓,对于研究中国建筑史和军事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大沽炮台还作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保护和传承大沽炮台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大沽炮台的保护工作,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炮台的安全和完整。
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大沽炮台的传承工作中,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沽炮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当时西方流行的砖木 混合结构,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样。
19
?进入20世纪后,外来建筑形式逐渐以折衷 主义为主流,在不同类型建筑中,采用不 同的历史风格,如银行用古典式,商店、 俱乐部用文艺复兴式,住宅用西班牙式等 等,或是在同一幢建筑上,混用古希腊建 筑、古罗马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 建筑、洛可可风格等各种式样,形成单幢 建筑的折衷主义面貌。
28
?在思南路周边地区建造于1918年的老渔阳 里和新渔阳里可以说是典型的早期石库门 里弄建筑。
?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就是从这里开始蕴育 起来的,新渔阳里6号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摇 篮之一。
?关于那段历史,如今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 纪念馆有着详尽的图文资料。
29
? 外墙细部采用西洋建 筑的雕花刻图
江南民居的元素也被大大吸取在 其中
? 如上海徐家汇天主教 堂
6
7
8
上海佘山天主教堂
9
10
天津海望楼教堂
11
12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
13
14
15
青岛基督教堂
16
北京西什库教堂
17
?这些不同 风格的建 筑使中国 人第一次 对西方建 筑有了感 性认识。
18
?从建筑风格的演变来看,近代中国首先传 播的外来形式是西方的古典式样。
43
如上海沙逊大厦
44
上海国际饭店
45
?这类建筑有些是下几层作为商店营业厅, 上几层作为餐厅、茶室、影院、舞厅,并 开辟屋顶花园,实际上是综合性的商业、 娱乐建筑。
?这是近代中国城市商业区规模最大、近代 化水平最高、建筑艺术面貌最突出的建筑。
46
? 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的行政建筑、会堂建筑、 文化教育建筑、纪念性建筑中,涌现出一批由中 国建筑师和少数外国建筑师设计的不同风格的民 族形式建筑作品。
30
? 早期石库门里弄明显 地反映出中西建筑方 式的交汇。
门头上的三角形或圆弧形门头装饰也多 为西式图案
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 31
?外国史领馆、矿务局、提督公署之类的建 筑,基本上仿照西方建筑,布局和造型大 多脱胎于欧洲古典式宫殿和府邸的通用形 式。
32
? 如哈尔滨东省特区图 书馆(今东北烈士纪 念馆)仿照古代希腊 建筑
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 39
一般城市里最抢眼的建筑几乎都是银行
许多银行竞相追求高耸宏大的建筑体量, 坚实雄伟的外观和富丽堂皇的内景,大多 采用古典建筑形式,也有少数采用民族形 式。
40
建于1921— 1923年的上海 汇丰银行,以 古典主义形象 显示了宏伟、 威严、华贵的 气势。
4
? 辛亥革命后,为数不多的 在国外学习建筑设计的留 学生学成归国,中国有了 第一批近现代建筑师。中 国建筑师的队伍在壮大更 新。1929年成立了中国营 造学社,建筑家梁思成、 刘敦桢等进行的研究工作, 为中国建筑史学科奠定了 基础。
5
? 西方建筑最早留在中 国的建筑是教堂,它 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 步伐,走进了中国。
? 有些外国租界甚至在一些公共建筑门口挂着“华 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26
?但受到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和1863年的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人们纷纷迁居租界, 致使租界的人口急剧增加,住房问题日益 突出。
?房地产商见有利可图,乘机大肆建造低价 位的住宅。
27
?为了牟取更大的暴利,设计师将欧洲的联 立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三合院和四合院相 结合,创造出这种中西合璧的新建筑样式 的里弄住宅。
41
?建于1936年的上海中国银行,以高达 17层的塔楼, 用经过简化了的中国建筑细部作装饰,在上海外 滩建筑群中十分突出。
42
?新式商业服务业建筑是为新兴的市民服务 的设施。
?像大型百货公司、大型饭店、影剧院、俱 乐部、游乐场等也开始在大城市出现。
?这类建筑中不少是多层、高层或大空间、 大跨度、高标准的高楼大厦。
凤凰涅槃——中国 近现代建筑
1
西方建筑敲响古老中国的大门
?中国人对西方建筑最早的认识 可能是从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开 始的。
2
3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 中国,西方建筑随着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 敲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怀着复杂 的心情接受了西方建筑以及西方文化的入 侵,古老的中国建筑开始发生了变化,中 国古代建筑从此发生了转折。
当年松花江南岸繁忙的水陆运输码头。 王宝滨 提供
现松花江畔的原松花江站站舍。 王宝滨 提供
38
建于1912年的济南火车站,是仿中世纪后 期德国风格
? 1912年,一座哥 特式火车站建筑群建 成,其尖肋拱形、尖 形拱门等典雅特征, 一度成为济南的标志 性景观。它的设计者 即为德国青年建筑师 赫尔曼 ·菲舍尔先生。
20
?上海、天津、广州和东北的一些城市,新 建 了一批近代化水平较高的高楼大厦。特 别是上海,这时期出现了28座10层以上的 高楼建筑。
21
? 特别是上海外滩建筑 群,标志着西方建筑 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生 根。
22
23
?这些高层建筑多位于交通方便的地段,以 不同间数的单元组成标准层,采用钢框架、 钢筋混凝土框架等先进结构,有电梯、暖 气、煤气、热水等设备,有商店、中西餐 厅等服务设施,外观多为简洁的摩天楼形 式。
?建筑技术在这期间有较大进步。
24
为缓解大城市
人口密集、地
价昂贵的矛盾,
上海在19世纪
五、六十年代
出现了里弄住 宅。
陕西北路上保存的石库建筑,弄口有中国传统 式牌楼
25
? 可以说,里弄建筑是上海所独有的产品。这些里 弄建筑的出现和一个世纪前上海的殖民地历史背 景有着深切的关联。
? 从1845起,英、美、法、日相继在上海划定自己 的势力范围,先后建立了英租界、公共租界和法 租界、日租界,而老城厢一带则为华界,初期, 这些界地各自为阵,互不干扰。
33
? 天津开滦矿务局防建希腊柱
式
34
?美国领事馆旧址,位于鼓浪屿三明路26号。 1865年,美国领事馆迁至三和路(今三明 路26号)办公。1930年,领事馆在此址重 建。
35
厦门 鼓浪 屿的 美国 领事 馆
36Hale Waihona Puke 厦门鼓浪屿八卦楼37
? 火车站建筑外观多移 植国外建筑形式。
? 如建于 1898的哈尔滨 火车站 (松花江站), 是当时流行与于俄国 的新艺术运动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