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利用规划
最新十二五矿井水利用发展规划

十二五矿井水利用发展规划“十二五”矿井水利用发展规划一、我国矿井水排放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矿井水排放现状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煤炭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占国内一次能源资源总量94%。
2010年产煤32.4亿吨,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5%,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78%,占消费总量的70.2%。
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目前,国家十分重视新能源开发、低碳经济的发展,煤炭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将逐步降低,为确保我国能源供求,预计20-30年内煤炭生产总量还要增加。
“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将增加到37.5亿吨,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煤炭是赋存在地下沉积岩类的矿产资源,含煤层、含水层、隔水层共生在一起,为确保煤矿井下生产安全,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必然要排放大量的矿井涌水。
2010年全国煤矿年排放矿井水约61亿m3。
矿井涌水量大小与矿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质构造、煤层形成年代、开采深度、开采方法等因素有关。
气候湿润,地下水资源丰富的东南部地区,矿井水排放量就大,有的煤矿,吨煤排水量高达80 m3/t以上;气候干燥、少雨、蒸发量大的中西部、北部地区,矿井水排放量就小,如山西大同吨煤排水量平均只有0.24m3/t。
(详见附表1)(二)矿井水的资源情况和特点我国煤炭资源一般埋葬较深,以地下井工开采为主,煤炭在开采过程中,必然要排放大量的地下涌水,即矿井水。
矿井水的主要来源:一是地下水,主要来自奥陶系和寒武系灰岩水、砂岩裂痕水、第四季冲积层水、老窑水等,各煤矿煤层所处的地质构造不同,排水量大小差别很大;二是煤矿生产废水,采矿过程中,地面要输入生产用水用于液压支柱、机电设备、挖煤过程中防尘降尘洒水等产生的极少量的废水;三是地表裂痕渗入的地表水。
1、煤矿矿井水水质特点。
煤矿矿井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一般占到矿井排水量95%左右,矿井水的水质与当地地下水水质基本相同,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在流经采煤工作面时会携带大量的煤粉、岩粉等悬浮物杂质,使矿井水颜色多呈灰黑色,有的煤矿煤层与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共生在一起,地下水与岩石发生氧化作用,使矿井水呈高矿化度或酸性。
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新源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某些含水层,同时可能受雨季大气降水影响,给矿区及矿井生产安全造成威胁。
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为此,特制定防治水管理规定:中长期防治水规划一、防治水领导组组长:矿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矿总工程师(负责措施的审批、贯彻、落实)安全副矿长(负责防治水期间的安全工作)成员:安全生产调度室主任安全科科长机电科科长技术科科长通风科科长企管科科长办公室主任采掘技术员地质技术员测绘技术员机电技术员通风技术员综采队队长高档普采队长综掘队队长掘进二队队长运输队队长机电一队队长机电二队队长瓦检队队长皮带队队长维修队队长二、职责分工1、领导组负责中长期防治水的全面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
2、调度室主任负责统一指挥安排,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行动。
3、技术科地测技术员负责编制防治水措施及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
4、机电科负责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生产各队组队长负责防治水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落实。
6、相关队组要协助好生产队组的工作。
7、安全科科长、企管科科长负责监督各单位防水工作的执行情况。
三、具体规划(一)、矿区水文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华北陆台沁水盆地的西部边缘的零山背斜东翼,为隐伏岩溶区,水文地质单元划分为广胜寺泉域,位于泉域的东侧补给径流区。
零山背斜轴部走向近南北,西翼受大断层影响仅零星出露碳酸岩盐,广泛出露的碳酸岩盐地层成为地下水的良好补给区,地下水向南运移。
按含水介质不同,可将区域内分为四大主要含水层组和三大主要隔水层。
(二)、矿井主要水害分析矿井现采2#煤层,其充水来源主要为①上覆砂岩裂隙含水层水。
②开采产生的塌陷导通上覆含水层。
③2#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K8砂岩。
富水性弱,一般无水害威胁,但应注意雨季的大气降水,总体而言,2#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井涌水量正常为11-20m3/h。
(三)防治水规划由上所示,本矿井2#煤层的水害为裂隙水和大气降水,因此,本矿井的防治水规划主要从这两主面着手。
矿井水处理方案一

神木县麻家塔乡四门沟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煤矿井下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投标公司:编制时间: 2012年5月18日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项目概况 (1)第二节工程设计思想 (1)第二章设计规模及进水水质 (3)第一节设计规模 (3)第二节废水水质 (3)第三章矿井水处理出水标准 (4)第四章设计理念、原则和遵循的设计规范 (5)第一节设计理念 (5)第二节设计原则 (5)第三节设计依据 (6)第四节执行标准和遵循设计规范 (6)第五章矿井水处理方案设计 (8)第一节矿井水水质分析 (8)第二节工艺流程设计 (8)1. 工艺流程选择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流程框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艺流程说明 . (10)第三节单元设计计算 (12)1.调节池 (12)2.絮凝沉淀池 (12)3. 重力无阀滤池 (13)4. 消毒回用水池 (13)5.污泥存储池 (13)6. 污泥压滤 (14)7. 综合房 (14)第六章电气设计 (15)第一节电气设计依据 (15)第二节电气控制设计范围 (15)第三节供电电源 (15)第四节无功补偿 (15)第五节电缆 (15)第六节接地方式 (15)第七节仪表设备选型原则 (15)第七章平面布置 (17)第一节平面布置原则 (17)第二节平面布置图 (17)第八章公用工程及施工界限 (18)第九章废水处理系统土建及设备清单 (19)第一节构筑物一览表 (19)第二节设备主材一览表 (20)第三节用电设备一览表 (22)第四节运行费用 (22)第十章工程投资估算 (23)第十一章............................................. 保修服务及承诺24第一节服务条款 (24)第二节服务承诺 (26)第一章前言第一节项目概况为了合理有序的开发煤炭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单井规模,淘汰落后采煤方法、实现采煤、落煤及运输的机械化,以达到煤炭资源的最大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有效遏制非法开采、越界开采行为,杜绝和降低事故的发生,实现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稳定、健康发展,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6】2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167号文),拟对原神木县麻家塔乡四门沟村母河沟组办煤矿、四门沟村办煤矿、四门沟乡办煤矿、李家梁瓷窑沟村办煤矿实施煤炭资源整合,整合后企业名称为神木县四门沟矿业有限公司,整合区域为Z21区。
揭阳矿井水处理施工方案

揭阳矿井水处理施工方案一、技术可行性分析在进行揭阳矿井水处理之前,首先进行了技术可行性分析。
考虑到矿井水的特点,如高悬浮物、高盐度、重金属含量高等因素,选择了适合当地条件和环保要求的处理技术。
经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采用预处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矿井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二、废水收集系统为确保矿井水能够得到及时收集和处理,我们设计了高效、稳定的废水收集系统。
该系统能够迅速将矿井产生的废水引导至指定收集池,避免废水外溢和环境污染。
三、废水储存设施废水储存设施是矿井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根据矿井水的产生量和处理量,合理规划了废水储存池的大小和数量,确保废水能够在处理前得到妥善储存。
四、废水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是矿井水处理的关键环节,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泥沙等杂质。
我们采用了沉淀、过滤等预处理技术,有效提高了后续处理的效率。
五、物理处理与化学处理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能够去除废水中的部分污染物。
化学处理则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进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六、废水处理技术针对矿井水中特有的污染物,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如高级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等,确保废水中的污染物得到彻底去除。
七、生物处理技术应用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我们根据矿井水的特点,选择了适合的生物处理方法,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
八、施工方案实施成功经过严格的施工和调试,揭阳矿井水处理施工方案成功实施。
经过处理后的矿井水水质稳定,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有效保护了当地的水环境。
同时,该施工方案也为类似矿井水处理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最新十二五矿井水利用发展规划

十二五矿井水利用发展规划“十二五”矿井水利用发展规划一、我国矿井水排放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矿井水排放现状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煤炭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占国内一次能源资源总量94%。
2010年产煤32.4亿吨,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5%,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78%,占消费总量的70.2%。
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目前,国家十分重视新能源开发、低碳经济的发展,煤炭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将逐步降低,为确保我国能源供求,预计20-30年内煤炭生产总量还要增加。
“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将增加到37.5亿吨,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煤炭是赋存在地下沉积岩类的矿产资源,含煤层、含水层、隔水层共生在一起,为确保煤矿井下生产安全,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必然要排放大量的矿井涌水。
2010年全国煤矿年排放矿井水约61亿m3。
矿井涌水量大小与矿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质构造、煤层形成年代、开采深度、开采方法等因素有关。
气候湿润,地下水资源丰富的东南部地区,矿井水排放量就大,有的煤矿,吨煤排水量高达80 m3/t以上;气候干燥、少雨、蒸发量大的中西部、北部地区,矿井水排放量就小,如山西大同吨煤排水量平均只有0.24m3/t。
(详见附表1)(二)矿井水的资源情况和特点我国煤炭资源一般埋葬较深,以地下井工开采为主,煤炭在开采过程中,必然要排放大量的地下涌水,即矿井水。
矿井水的主要来源:一是地下水,主要来自奥陶系和寒武系灰岩水、砂岩裂痕水、第四季冲积层水、老窑水等,各煤矿煤层所处的地质构造不同,排水量大小差别很大;二是煤矿生产废水,采矿过程中,地面要输入生产用水用于液压支柱、机电设备、挖煤过程中防尘降尘洒水等产生的极少量的废水;三是地表裂痕渗入的地表水。
1、煤矿矿井水水质特点。
煤矿矿井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一般占到矿井排水量95%左右,矿井水的水质与当地地下水水质基本相同,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在流经采煤工作面时会携带大量的煤粉、岩粉等悬浮物杂质,使矿井水颜色多呈灰黑色,有的煤矿煤层与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共生在一起,地下水与岩石发生氧化作用,使矿井水呈高矿化度或酸性。
煤矿矿井水处理方案

煤矿矿井水处理方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目录煤矿矿井水处理改造工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煤矿矿井水处理改造工程项目规模:3500m3/d项目地址:主管单位: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该煤矿废水主要来自于矿井排水,井下排水量正常涌水量为125m3/h,最大涌水量达146 m3/h,由于该煤矿地下为紫红色、灰白色铝质岩层,局部为紫红色、褐色矿层,该矿井排水含有黄褐色铁矿颗粒和铝矿颗粒,颜色呈黄褐色。
目前煤矿废水处理系统仅有三个沉淀池,处理系统不能满足新的环保要求,为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现拟对原有设施升级改造,使废水经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
二、废水的特点煤矿矿井排水呈黄褐色,感官性差,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SS)和铁,是典型的无机废水。
悬浮物的主要是煤屑、岩粉、粘土等细小颗粒物,尤其是煤粉,其含量为几十到几百毫克/升,特点是悬浮物粒度小、比重轻、沉降速度慢。
三、设计依据及原则设计原则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5.《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9.《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1993)10.《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11.煤矿提供的水质、水量参数设计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政策,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技术标准,实现废水综合处置与回用的目标,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符合城市规划、消防、环保、安全等有关城市建设各方面的要求;充分考察同类水处理的综合技术,在保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安全处理,不造成二次污染。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1. 引言矿井是开采矿石和其他资源的重要场所,然而,矿井中的地下水问题一直是制约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运营和环境保护,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的长期防治水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的重要性,以及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2.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的重要性矿井中的水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安全、环保、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矿井中的积水、涌水及地下水位过高都可能导致矿井发生事故和破坏环境。
因此,制定和实施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具有以下重要性:•保障矿井安全运营:通过规划合理的防治水措施,能够降低矿井发生水灾事故的概率,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运营。
•保护地下水资源:规划中应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避免矿井的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降低环境污染:矿井开采和防治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规划中应考虑对废水的处理和回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防治水规划,可以降低与水相关的成本,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
3.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的内容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是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的基础工作,通过对矿井周边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调查和分析,确定矿井中可能存在的水源和水文地质特征,为后续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
3.2 水量预测和模拟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的结果,结合历史数据和预测模型,对矿井中可能的水量进行预测和模拟。
预测和模拟的结果将为后续的水量控制和处理提供依据。
3.3 水量控制和排放通过合理的水量控制和排放措施,降低矿井中的水位,保证矿井的正常开采和生产。
水量控制和排放的措施包括井下泵送、井下排水设备和地表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3.4 废水处理和回用矿井开采和防治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通过建设和管理废水处理设施,实施废水的处理和回用,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矿井水处理工程组织方案

矿井水处理工程组织方案一、项目背景矿井水是矿井开采和生产中产生的含有各种固体颗粒、有机物和无机盐类的工业废水。
矿井水的处理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矿井水处理工程的组织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目标1. 保护环境:通过对矿井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2. 节约资源:利用合适的工艺方法,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后,可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开采。
3. 提高资源利用率:将矿井水处理后,可以得到可再利用的清洁水,同时将废水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回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三、组织方案1. 前期调研:在开始矿井水处理工程之前,需要对矿井水的水质、水量、水源和周边环境等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以确定处理工程的具体方案。
2. 工程设计: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工程设计,包括处理工艺的选择、设备的选型、布局设计以及工程投资、建设周期和工艺流程的编制等。
3. 材料采购: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对所需的材料设备进行采购,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保证材料质量和交货时间。
4. 施工组织:按照工程设计方案,合理组织工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包括场地准备、基础建设、设备安装、管道连接等。
5. 运行管理:矿井水处理工程建成后,需要对整个处理系统进行运行管理,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6. 质量保证:在整个工程周期内,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确保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达到国家标准。
四、工程技术1. 矿井水预处理工艺:对采集的矿井水进行沉淀、过滤、氧化等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及泥沙。
2. 矿井水生物处理:将预处理后的矿井水进行生物处理,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3. 矿井水膜分离技术:对经生物处理后的矿井水进行膜分离,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有机物得以去除,从而得到清洁的水体。
4. 矿井水再生利用技术:利用膜处理和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将清洁的水进行再生利用,可以用于生产、生活及冷却循环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
《矿井水利用规划》编制大纲及要求
一、前言
二、总则
(一)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范围
三、现状和预测
(一)现状评价
(二)预测分析
四、发展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目标
(二)发展思路及主要任务
五、重点项目建设及布局
(一)规划项目
(二)实施计划
(三)资金来源
六、保障措施
规划大纲说明及编制要求
1、前言
说明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并简述矿区概况:人口、水资源状况、主要的经济指标等。
2、规划编制依据
规划编制的依据是:矿区发展总体规划、矿区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以及相关的水资源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3、规划编制范围
一般为年涌水量60万m3以上的矿区。
极度缺水地区可适当降低标准。
4、规划年限
主要为“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展望到2020年,鉴于统计原因,相关数据可依据2004年。
5、现状评价
应包括目前产量、矿井水排放总量、吨矿排放矿井水量、矿井水利用量、主要用途、矿区水资源供求等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6、预测分析
根据矿区总体规划、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规划期内的矿井水排放量和水资源需求量进行预测分析。
7、发展思路、目标及主要任务
根据对规划期内矿区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及水资源供需情况、矿井水排放量的预测分析,提出推动矿井水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思路,
明确规划期的发展目标,包括定性目标和定量指标;并围绕目标提出“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安排。
8、重点项目建设
根据上述目标和任务,提出“十一五”期间主要建设项目,包括项目规模、建设周期、主要用户、投资估算以及项目建设顺序与实施计划等,明确项目建设导向。
重点发展大涌水矿区、严重缺水矿区、重要产矿区(尤其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的矿井水利用。
9、保障措施
提出推动矿井水利用的政策和措施。
10、提交形式
在提交规划报告的同时提交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