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究

小说是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小说可以帮助学生走进社会,体会实际生活中的人情冷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意识。小说是学生积累文化底蕴的重要素材,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化品味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小说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标签: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对小说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小说教学,增强小说教学实效性,对于增强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初中语文小说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理清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思想主题大多是通过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体现出来的,理清了线索,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自然就清。这为以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思想情感的把握做了铺垫。因此,小说有效教学的第一步是要引导学生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小说的线索形式多样,有的以时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展变化构成整个故事情节,如鲁迅小说《社戏》主要围绕“到赵庄看戏”这一中心事件,以“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有的则以空间为线索,根据地点转换组织故事情节,如《故乡》则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按“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线索构成情节发展;还有的则有明、暗两条线索,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以“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线索不断地演变故事情节发展,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变化,暗线则是于勒的贫富变化,明暗两线交织并行,形象而真实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因此,在理清线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小说的结构特点,进而寻找出作品的主要线索,以帮助学生理清情节发展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性格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小说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细节,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去评说人物形象,理解感知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通过细细品味,反复咀嚼,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的思想主旨。例如学习鲁迅的《孔乙己》一文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品读重点和精彩段落,要求学生从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中各找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物形象的句子,然后抓住其关键词语,深入分析其作用,把握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主题。“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簡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孔乙己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 又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之前,我让学生讲他们知道的英雄故事,并让其发表对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学生发言后,我加以引导:“看来大家对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总统里根对真正的英雄有什么看法吧。” 以上两个教例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 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 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 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善于挖掘教材。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源、学生家庭藏书严重不足的落后山区,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小说教学,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潜蕴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说一下我的阅读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 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 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 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 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 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 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 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小说的线索,这就是寻读的效果。 二、理读,体会精妙构思 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梳理式阅读,就是理读。并通过理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亮点探究三:作家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情节:①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②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1、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 2、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讨论明确:①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③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3、教师小结:概括后板书:小说的情节美。 三、品读,评说人物形象 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骂于勒,高潮部分) 首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几个精彩片段,请大家在我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片段。

压题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all kinds of industries. Network information-seek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search information. However, as there is a mass of information on internet。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长阳龙舟坪中学胡峻岭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坚冰打破,千帆竞发,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热闹语文课堂的背后我们也不容忽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否则阅读课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发挥不了它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阅读课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特别值得关注,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或补充。 一是要关注学生兴趣激活。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的理念)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内容理念)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内容理念)5、教师理念:6、评价理念7、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五个领域: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课程目标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多元互动策略;问题情境策略;信息运用策略;合作探究策略;把手整合策略;赏识激励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与学的调整策略;时间运筹策略;复习应考策略。 以前我们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的有关知识,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进行备课、讲课以及教学设计等内容。因为《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今天我们研究一下《初中语文教学法》,重点研究学习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教学法。 初中阅读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2、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过程。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新理念下阅读教学的三个转变 1、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 2、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 3、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二)阅读教学的目的意义 使学生形成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丰富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思维。 (三)阅读教学的灵魂——“民主、科学、个性” (四)课堂阅读教学的开放 1、教学内容的开放 2、教学形式的开放 3、学生思维的开放 4、教师思想的开放 (五)阅读教学的过程转变——“教——学” 二、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策略(p69~76) (一)走向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究 小说是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小说可以帮助学生走进社会,体会实际生活中的人情冷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意识。小说是学生积累文化底蕴的重要素材,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化品味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小说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标签: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对小说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小说教学,增强小说教学实效性,对于增强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初中语文小说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理清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思想主题大多是通过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体现出来的,理清了线索,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自然就清。这为以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思想情感的把握做了铺垫。因此,小说有效教学的第一步是要引导学生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小说的线索形式多样,有的以时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展变化构成整个故事情节,如鲁迅小说《社戏》主要围绕“到赵庄看戏”这一中心事件,以“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有的则以空间为线索,根据地点转换组织故事情节,如《故乡》则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按“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线索构成情节发展;还有的则有明、暗两条线索,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以“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线索不断地演变故事情节发展,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变化,暗线则是于勒的贫富变化,明暗两线交织并行,形象而真实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因此,在理清线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小说的结构特点,进而寻找出作品的主要线索,以帮助学生理清情节发展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性格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小说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细节,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去评说人物形象,理解感知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通过细细品味,反复咀嚼,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的思想主旨。例如学习鲁迅的《孔乙己》一文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品读重点和精彩段落,要求学生从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中各找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物形象的句子,然后抓住其关键词语,深入分析其作用,把握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主题。“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簡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孔乙己

中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小说主旨教学案

中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小说主旨教学 案 —小说主旨教学案 基本目标:阅读文本,能体会标题的好处以及文章主旨。 提升目标:针对考试题型,提高小说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能体会标题的好处以及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提高小说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一、基础知识 主题思想常见题型: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主题。作品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情节的前后关联,把握情节发展中的冲突,有利于我们理解主题。 (三)从人物形象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方法。弄清楚小说描写了什么样的人,这个(些)人的际遇遭逢、命运归

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灵魂深处的思想状态。 (五)从环境描写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了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人物的性格创造必要地条件,提供生动的背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我们可以从小说中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方面、从社会大背景方面去寻找到环境对人物、对情节的作用,也可以借助注释等。 (六)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七)注意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角度给小说定性,是悲剧性的、喜剧性的还是悲喜交加的。 (八)提示主题的关键句子,有的议论性的句子,有的是抒情性的句子,还有的是反映人物情感变化的句子等待。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主题概括常用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语言表达一般模式: 概括主题:小说通过……情节,刻画了……形象,表现了、批判了/颂扬了……现象、性格、情感/思考。其中第一个省略号处为文章主要情节内容的一句话概括(谁,做了什么事情),第二个省略号处为小说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特点,第三个省略号部分为作者借助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所表达出的对社会生活本质性的思考和感悟(人们普遍应对什么现象持有什么态度,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二、例题讲解 瞄准 ⑴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⑵除了轻微的声音,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 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为了能够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熟悉新教材,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我拜读了倪文锦主编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从中我了解了很多内容,受益匪浅。 本书内容包括语文课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及讨论,写作教学的新理念及讨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及讨论,综合性学习及讨论,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语文新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程评价,新时代语文教师的素养,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十二章。本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以教育科学的规律为支撑点,把握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的导向,围绕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创设情景,导入案例,致力于促进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 此书对我所研究的课题《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究》有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融入学法指导,对学生

的教育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授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便于学生参与各项语文学习活动,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语文文化的广阔天地,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传统教育赏识尊重,激发兴趣 人的潜意识都盼望着得到赏识和尊重,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及家长的赏识、尊重和信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常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情绪变化,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努力营造师生和谐的氛围,多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实施赏识教育,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创造条件利用网络,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地使用电教媒体,网络,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才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网络途径,努力创造条件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群文阅读作为一个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可将零散化、碎片化的阅读整合为整体性阅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体系,培养整合信息、批判思考的能力。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多是单篇教学为主很少引入群文型的阅读教学缺陷,提出群文阅读的准确定义,群文构建的建议及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以期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史上的热门话题,受到教育界甚至整个社会的关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中心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许多学者、专家和一线教师在阅读教学上不断钻研探究,取得了许多具有实践意义的成果。但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教师难以讲出新意、课堂气氛僵化等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这既与大数据时代带来的“碎片化阅读”有关,但更主要是语文阅读教学缺少新意和活力。因此,许多教师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浙江的语文名师蒋军晶首先开始尝试群文阅读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所谓群文阅读,是指师生以一个话题为中心选择一组文

章,围绕这个话题进行阅读讨论,各抒己见,最终获得一个普遍受认可的结果。群文阅读本质上是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观点碰撞的平台,最终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及观点融合。群文阅读主要有两个核心概念:“群文”“话题”。蒋军晶认为,群文,“文”就是文章,是指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呈现3-8篇不等的文章。话题,即群文阅读中的“议题”。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认为,议题,是指可以议论的话题,它有两个重要特点:开放性和可议论性。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是指教师和学生围绕它可以进行讨论的话题。 群文阅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大多在小学,在中学的比较少。中学更多的是在单篇教学时引入互文作品的某一片段进行对比,并没有形成群文型的阅读教学。究其原因,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师缺乏群文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缺少比较辨析的思维。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缺少整合思维。许多教师对群文阅读了解不深,简单地将它等同于几篇文章组合起来阅读,既缺少话题意识,文本呈现也较为随意。只看到文本之间的表面联系,而忽略它们横向的比较性,导致一些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只能停留在浅层比较,学生缺少深入思考,不能真正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因此,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构建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话题的选择应以人文主题为主,读书方法次之。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2011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4)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 第一学段(1~2年级) (5) 第二学段(3~4年级) (6) 第三学段(5~6年级) (7) 第四学段(7~9年级) (9)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1) 一、教学建议 (11) 二、评价建议 (14)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4)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4)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5)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5) (五)具体建议 (15) 三、教材编写建议 (18)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8)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9)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1)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1)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2)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4)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

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语文阅读课。语文阅读课的开设保证了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另外还有了教师阅读方法的悉心指导,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效果。语文阅读课的开设非常重要,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语文阅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有的教师没有充分重视阅读课,课表上是阅读课,可是实际就是语文课,这让学生也忽视了阅读,学生反倒认为阅读课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对阅读课没有兴趣。 其次,有的教师虽然重视阅读课,但不知道钻研,到了阅读课时间,就让学生完全自由阅读。这样,学生是喜欢阅读课了,不管什么书随便看,甚至自己带点言情小说或者魔幻小说。这样阅读课的效果并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再次,还有的教师十分重视阅读课,每次都让学生看指定的篇目,就像上语文课一样,这样完全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不会高,效果也不会很好。 二、解决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保证学生认真阅读 随着学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其藏书也日益丰富,师生阅览室也不断扩大,图书馆和阅览室都有专门的人员来管

理。阅览室宽敞明亮,桌椅整齐,墙上有阅读须知,庄严肃穆,一个大大的“静”字格外引人注目,让人警醒,旁边警句醒目,发人深省。同时大的墙壁上黑板在前,便于教师书写。远处还有一幅国画――迎客松,苍松翠柏,怪石嶙峋,气势宏伟,肃穆的环境中充满了人文气息。 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在规定的阅读课上,我们就要带领学生去阅览室,感受书籍和文化的魅力,带着学生在书海中徜徉,在文林中漫步。捧着散发着书香的精美书籍,品味着古今中外的精神大餐,学生怎能不身心愉悦?有了语文教师的指导,学生就能静下心来,沉静在阅读与思考中。这是学校与我们共同创建的精神家园。 2.做好充分的阅读准备,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 学生的阅读应该是有准备的阅读,不能空着双手,空着脑袋冲向阅览室。教师在阅读课的第一节课就要教给学生如何做好阅读的准备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要带好笔和笔记本,到时随时可以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精美语句,可以摘录,有了奇思妙想,可以留下闪光的灵感。其次,要做好精神上的准备,认真听教师布置的任务。比如:教师要求这节阅读课先读《亲近母语》中的那篇文章,摘抄点评其中一句,再阅读一些文学名著等。那么学生任务明确,就能较好地完成这节阅读课的任务,才能提高阅读的效果。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注:凡是楷体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 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 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 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讨论的是:哪一种教学模式更能适应初中语文学科,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提出的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及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相辅相成,包括普遍的学习规律正在被广泛地探索和应用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走入初中的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是符合初中学生特点的一种方式,在教与学之间,更加强调学生的学,而且是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我们相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才能乘上新课改的东风,扬起语文学习的风帆。 一、语文的世界是美好的,语文的学习更是美好的 在作文《语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中,一位考生是这样描绘语文世界的:“语文是炫目的先秦散文、诸子百家;是皎皎的汉宫秋月、赋体先贤,是小桥流水人家里的杂剧、散曲……语文是滋养生命、净化心灵的营养,是唤起良知、

增加善念的召唤,是高度凝练、充满智慧的表达。语文是殿堂,巍峨而冷峻;是大厦,文明而庄严。语文是你的后花园.丰润而妩媚,有着一串串诗意的忧伤、温暖、清凉……”语文是多么美好的一门学问啊!新课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极为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二、教与学无定法,应当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方法 教有法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并不强求千篇一律,搞一刀切。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活动机会,引入竞争机制,启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唤醒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只有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竞争意识,对课堂有了亲切感,内心有了认同感,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更好。如果还在延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果可想而知。这时候,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相关的学习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各种感官活动,比如,可以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方法手段,而且让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李银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李银雁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笔者在这里谈几点肤浅的个人看法与尝试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 又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之前,我让学生讲他们知道的英雄故事,并让其发表对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学生发言后,我加以引导:“看来大家对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总统里根对真正的英雄有什么看法吧。” 以上两个教例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 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 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例如在学习《心声》一课导入后,进入整体感悟阶段——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