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棚户改造工作总结

棚户改造工作总结

棚户改造工作总结棚户改造工作总结(5篇)(篇一)棚户区改造是33项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采取三项有力举措,全力为棚户区改造工作做好服务,确保民生工程高效推进。

我县**年蓉城镇东门酒厂、塔桥新村等地块棚户区改造任务共计1046套,改造拆迁总面积约14.32万平方米,征收工作:截至10月底,已完成新四中地块、塔桥新村地块、东门酒厂地块等地块共计1046户的签约任务。

2、安置房建设方面:安置房建设面积约24.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71亿元。

9月底,安置房已全部开工建设。

目前安置房正在主体施工,预计2020年底全部完工。

3、资金保障方面:截止12月底,向上级争取棚改中央补助资金2038万元,省级补助资金181.8万元,棚改项目基础配套设施第一批补助资金540万元(争取碧桃路的项目补助资金)。

2020年工作安排:**年9月份就提前谋划2020年棚改任务,10月拟定计划(2020年蓉城镇老城区棚户区计划改造230户)上报市住建局,并已上报申请棚改专项债券40000万元。

通过谋划在先、提高认识、形成合力三大举措,会同相关单位,坚持信息摸在先、工作做在先、预案定在先。

突出抓好项目资金筹集、征地拆迁等关键环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篇二) **县**棚户区改造计划国有土地上共6个项目,涉及被征收户5528户,其中**东片区改造1200户、**片区改造1365户、**区改造620户、**片区改造780户、**片区改造811户、**片区改造752户。

其中,**片区**年已征收230户,剩余户数列入五期建设项目。

一、基本情况 **年已启动**东片区、**片区、**区、**片区、五期建设(**片区)、**片区、**商城地块(未纳入**年棚改计划)等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

1、**东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被征收户1480户,征收房屋面积约16.8万平方米。

区某年棚改工作总结(5篇范例)

区某年棚改工作总结(5篇范例)

区某年棚改工作总结(5篇范例)第一篇:区某年棚改工作总结区20xx年棚改工作总结20xx年度,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按照统筹服务、协调配合、谋划担当的总要求,本着“拆迁一处,造福一片,稳定一方”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快速高效服务征迁项目,积极稳妥完成房票安置工作。

通过精心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我区拆迁工作稳步推进,较好的完成了年度棚改拆迁工作。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上率下,以身示范,为棚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党建引领。

发扬“三铁”精神,以铁的意志、铁的措施、铁的纪律来保障棚改工作的实施,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领导重视。

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关心拆迁工作,多次前往棚改工作一线听取拆迁汇报,督促检查拆迁进度,协调解决拆迁难题,为拆迁工作取得突破提供了保障。

各乡镇(街道)及各分指挥部负责同志也高度重视拆迁工作,迅速行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拆迁工作中去,保障了拆迁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是政策学习。

棚改工作是一项对政策、法规理解和执行要求非常高的的工作。

为确保棚改工作的政令畅通,区大建办邀请市棚改办、住建委、国土局、征收办、保障办等相关业务单位和部门来我区专题讲课,学习国务院590号令、市政府80号令等相关政策和文件,并将相关政策、文件编制成册,印发《房屋征收补偿政策宣传读本》。

为规范棚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区大建办在全市率先制订了《市属重点工程房屋拆迁应安置人口认证申报表》、《棚改工作督办单》等相关文本,既规范了拆迁应安置人口认证的严谨性,又强化了棚改征迁工作的力度,有效的提高了棚改征迁工作进度。

一年来,我们创新实干,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征迁工作举措一是区块负责制度。

我区拆迁工作实行区块负责制,按照“以村为主、乡镇负责、部门参与、责任到人”的基本原则,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将全区4个棚改项目拆迁计划任务按照所在乡镇的村(社区)分成7个区块,以区块为单位建立拆迁指挥组和实施考核奖励,每个区块明确以村书记为指挥长、科干为政委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

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总结6篇

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总结6篇

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总结6篇第1篇示例:近年来,我国的城乡建设持续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也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棚户区改造工作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整治、居民安置等多个方面,对于城市更新和社会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些工作的推动下,我国的城市面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原有的棚户区住房条件愈发陈旧,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政府大力推进了棚户区改造工作。

通过整治、拆迁、重建等多种手段,许多原本陈旧的住房得以更新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改造完成后的新住房不仅在房屋品质上有了显著提升,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宽敞舒适的生活环境。

棚户区改造工作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整个改造过程中,除了房屋建设本身外,还需要大量的建材、劳动力等资源。

这不仅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

特别是在一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更是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有力推手。

改造完成后的新住房也为当地商业、服务业等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带动了周边产业的进一步繁荣。

棚户区改造工作还对城市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改善作用。

原有的棚户区由于建筑年代久远、设施陈旧等原因,给城市的整体环境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在改造过程中,不仅对房屋进行了更新,还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修缮了道路、清理了垃圾、绿化了小区等。

这些举措有效改善了城市的整体面貌,提升了市民的居住质量,也为城市的形象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棚户区改造工作还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改造工作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同推进,要求各方协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这些工作不仅要求相关部门高效协调,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利益和需求,保障他们在改造过程中的权益不受损失。

通过棚户区改造工作,政府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4年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

2024年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

2024年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2024年,我国在棚户区改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棚户区改造已经从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城市改革工程,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居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以下是2024年棚户区改造情况的详细总结。

一、改造规模扩大2024年,棚户区改造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我国不断加大改造投入,增加改造项目数量,涵盖更多的棚户区和老旧小区。

各地政府争相加快改造进度,对资源密集、环境恶劣、安全隐患多的棚户区进行重点改造。

2024年,全国棚户区改造总面积达到了3000万平方米,惠及了数以百万计的居民。

二、改造质量提升2024年,棚户区改造在提高改造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改造项目涉及到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配置等多个方面,各地政府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改造质量和进度。

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改造项目的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改造后的房屋结构更加牢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三、住房供给增加2024年,棚户区改造对扩大住房供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改造项目中加大了对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新建的保障房项目满足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

同时,通过改造,原有的房屋得到有效利用,一部分改造后的房屋转为廉租房,提供给有需要的群体。

这样,住房供给的增加有效缓解了城市住房紧张局面,改善了广大居民的居住条件。

四、城市形象提升棚户区改造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居民的居住环境,还有助于整体提升城市形象。

改造项目中,注重增加绿地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改善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城市的绿化水平和生态环境。

同时,改造后的房屋外观统一、整洁美观,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

这些改变不仅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五、居民获得感增强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之一就是增强居民的获得感。

改造过程中,政府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协商,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尽可能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

棚户区改造半年工作总结范文6篇

棚户区改造半年工作总结范文6篇

棚户区改造半年工作总结范文6篇篇1一、背景在过去半年中,我们致力于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通过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居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次工作总结旨在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政策制定与宣传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棚户区改造政策,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政策内容包括改造原则、目标、措施等,确保居民了解政策,支持改造工作。

2. 居民安置与补偿我们按照政策规定,对棚户区居民进行了妥善安置,并给予合理补偿。

安置方式包括货币补偿、异地安置等,确保居民生活稳定。

3. 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造过程中,我们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排水、供电等设施的完善和提升。

这些措施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条件。

4. 环境治理与提升我们加强对棚户区的环境治理,清理垃圾、治理污水等,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同时,我们也注重绿化建设,增加绿地面积,提升区域生态水平。

5. 社会治理与安全我们加强社会治理,完善社区管理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同时,我们也注重安全工作,加强巡逻和监控,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尽管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

部分居民对政策存在误解和抵触情绪,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

2. 安置补偿标准不统一在安置补偿过程中,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不同区域、不同居民的补偿标准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确保公平合理。

3. 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性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计划性不足的问题。

部分设施建设滞后于居民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计划性建设。

4. 环境治理效果不稳定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环境治理成效,但效果不稳定的问题依然存在。

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措施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5. 社会治理与安全工作有待加强在社区治理和安全工作中,存在管理不到位、监控不严密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和安全监控措施。

2024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2024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2024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2024年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在2024年,我们城市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以下是对2024年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结:1.取得可喜的成绩:2024年,我们完成了计划中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许多老旧、危险的棚户区得到了有效改造和重建。

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政府高度重视:在2024年,政府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将其列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政府加大了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投入,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保障,确保了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3.社会力量广泛参与:2024年,我们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

许多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响应,提供了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

他们的参与不仅加快了改造进程,还提高了改造的效果和质量。

4.形成完善的落地机制:为了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落地机制。

政府与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方案、实施工作。

这有效地解决了改造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问题,促进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5.注重保障居民的利益: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我们高度关注居民的利益和权益保障。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居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诉求。

综上所述,2024年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还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例如改造工作进度不一、居民迁建问题等。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6篇

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6篇

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6篇【篇一】一、新开工任务目标及完成情况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县的棚户区改造新开工目标任务为: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7310套,其中:安置房建设3个项目3285套;棚改货币化安置7个项目4025套(户)。

截至目前,已完成新开工任务7816套,其中4022套为货币化安置,3794套为实物建设,开工率为106.92%,具体情况如下:1、XX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926套。

2、城西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136套。

3、城中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1132套。

4、河西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36套。

5、旧县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1105套。

6、经济开发区项目完成687套。

实物建设创业路安置区2048套,旧县安置区1746套本月底达到全面开工建设。

二、基本建成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县的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目标任务为:完成基本建成任务6000套,分解到四个项目共7901套。

截至目前,已完成基本建成任务9361套,占目标任务的156.02%,具体进展情况如下:1、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AC区项目(棚改)1619套,已达到基本建成条件。

2、太和县平安路安置区项目(棚改)1284套,已达到基本建成条件。

3、太和县XX安置区项目(棚改)2436套,已达到基本建成条件。

4、太和县李小洼安置区项目(棚改)2562套,现已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外墙保温工作,11月底前达到基本建成条件。

三、资金到位及落实情况截至目前,棚户区改造已到位资金1754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6082万元,省级资金1462万元。

四、存在问题1、旧县安置区进度较慢。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1、加快旧县安置区工作进度。

2、提前准备20XX年度棚户区改造工作。

【篇二】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我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20XX 年,为解决XX镇望山村、南岭村两个地块棚户区改造问题,我市申报棚改计划280户。

该动迁地块占地382亩,拆迁居民房屋总建筑面积7.91万平方米。

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汇报6篇

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汇报6篇

棚户区改造情况总结汇报6篇【篇一】一、新开工任务目标及完成情况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县的棚户区改造新开工目标任务为: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7310套,其中:安置房建设3个项目3285套;棚改货币化安置7个项目4025套(户)。

截至目前,已完成新开工任务7816套,其中4022套为货币化安置,3794套为实物建设,开工率为106.92%,具体情况如下:1、XX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926套。

2、城西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136套。

3、城中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1132套。

4、河西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36套。

5、旧县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1105套。

6、经济开发区项目完成687套。

实物建设创业路安置区2048套,旧县安置区1746套本月底达到全面开工建设。

二、基本建成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县的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目标任务为:完成基本建成任务6000套,分解到四个项目共7901套。

截至目前,已完成基本建成任务9361套,占目标任务的156.02%,具体进展情况如下:1、太和县老城区改造安置房AC区项目(棚改)1619套,已达到基本建成条件。

2、太和县平安路安置区项目(棚改)1284套,已达到基本建成条件。

3、太和县XX安置区项目(棚改)2436套,已达到基本建成条件。

4、太和县李小洼安置区项目(棚改)2562套,现已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外墙保温工作,11月底前达到基本建成条件。

三、资金到位及落实情况截至目前,棚户区改造已到位资金1754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6082万元,省级资金1462万元。

四、存在问题1、旧县安置区进度较慢。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1、加快旧县安置区工作进度。

2、提前准备20XX年度棚户区改造工作。

【篇二】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我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20XX年,为解决XX镇望山村、南岭村两个地块棚户区改造问题,我市申报棚改计划280户。

该动迁地块占地382亩,拆迁居民房屋总建筑面积7.91万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导读:本文是关于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2012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2012年市政府下达了改造城市棚户区1万套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

为顺利完成任务,我局将棚户区改造纳入“两改”工作,加强了工作的领导力度和协调力量。

截至12月,全市已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10335套。

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5个,8837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2364套。

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具体项目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5个,东津还建小区一期建设5000套、高新区新市民公寓2039套、高新区奔驰大道棚户区改造小区1200套、襄城区白云人家小区504套、樊城普鑫上东郡94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湖北惠普印染厂400套、襄阳市第四针织厂300套、襄州纺织协会100套、原3607厂558套、原市第二化工厂140套、牛首粮油公司200套、102公司136套、襄棉棚户区改造2期530套。

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制定完善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政策。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局对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了大量调研和全面分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笔,起草推进“两改”工作意见稿,几易其稿,反复修改,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襄发[20XX]12号)文件。

为督促城区“两改”项目的推进进度,于2012年7月10日拟定了《襄阳市城区2012年“两改”项目建设进度考核奖惩办法》(襄办文[20XX]72号)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实施。

“两改”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局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发现的房屋征收中的补偿安置问题、城中村改造项目人口、土地、房屋等如何认定登记问题以及项目规划审批等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并为此多次随市领导实地察看四个城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两改”项目,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房屋征收规定时限内率先签订征收协议,予以奖励的政策。

经反复讨论,在充分征求意见后,形成了集体意志,以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下发执行,确保了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推动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二、积极为各城区(高新区)、改造单位提供政策服务和业务培训工作。

我局积极主动的为各城区(高新区)和项目改造单位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如襄阳新天地等改造项目进入到房屋征收程序,由于在执行“拆一还一”房屋征收政策时,没有具体的政策支撑,房屋征收工作无法推进。

当月仅该项目集体上访到市政府的就有3次之多,项目推进陷入停滞。

为缓解矛盾,推动项目建设进度,我们就房屋征收补偿提出了不突破现有政策的解决办法,促进了襄阳新天地等改造项目的工作进度;新襄棉片区改造项目推进时,为解决该项目的土地竞拍资格问题,我们与区政府、税务等部门反复协商,彻底解决了这个遗留了近5年的问题,确保新襄棉片区于年内开工建设。

为确保项目平稳推进,我局先后到襄城区、樊城区、高新区,对项目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让各个城区(高新区)的项目具体人员了解、掌握“两改”政策,让项目房屋被征收群众知道政策,懂得政策,为城区(高新区)解决房屋征收这个大难题提供了政策支撑。

三、积极协调规划、土地、城管、建设等市直相关部门,建立“两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两改”项目建设是我市落实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打造“两个中心”、建设“四个襄阳”的重要步骤,更是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实施康居工程、改善居住环境、缓解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举措。

加快推进“两改”项目建设进度,我们反复征求规划、土地、城管、建设等相关部门和四个城区(高新区)意见,起草了《“两改”项目行政审批实施细则》,规范“两改”项目的行政审批。

建立“两改”审批绿色通道,对“两改”项目的规划、土地、建设等审批事项特事特办,限时办结,该细则已报市政府审核,批准后将颁布实施。

2012年已经过去,即将迎来的2013年,将是我市更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的一年,我们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开创新的工作思路,为完成2013年的棚户区改造任务,为建设人人安居的保障性事业而努力。

【篇二: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住房是最大的民生,做到“居者有其屋”、“居者住其屋”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履行好的职责。

从200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2006年作为全省四项重点任务之一,确定改造750万平方米;2007年又列为八件民生实事,并扩展到41个县(市),计划改造990万平方米,两年计划改造1740万平方米。

二、完成目标情况到2007年年底,全省共拆迁2670、39万平方米,拆迁41、72万户,136、36万人;开工建设3669、34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回迁房1683、95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76万平方米;已回迁安置1429、2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31、42万户,回迁99、54万人。

各市(州)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回迁率达到93%,县(市)完成年计划的126%,回迁率达60%。

有白山、白城、松原三市和19个县(市)实现了全部回迁。

其中2007年全省共拆迁1720、19万平方米,拆迁23、1万户,75、68万人;开工建设2367、78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回迁房1112、26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76万平方米;已回迁安置914、4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6、16万户,回迁54、33万人。

全省已有42万户、136万人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在城市棚户区改造攻坚工作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自到棚户区探望回迁居民,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副总理曾培炎等到我省进行实地考察,对棚改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

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和省政协领导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进展情况,数次召开有关协调会,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时,省人大主任王云坤、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韩长赋、常务副省长田学仁、副省长牛海军、省人大副主任米凤君以及省政协主席王国发等省级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市(州)棚户区改造第一线,察看棚户区居民现状,了解棚户区拆迁和建设情况,听取当地情况汇报,对各市(州)政府的棚户区改造进行指导并对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省、市各相关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全力投入到棚户区改造攻坚工作中,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文件。

各级政府克服了棚户区改造资金难、拆迁难、招商难、回迁安置和入住难等诸多难题,积极筹措资金,采取有效措施招商引资。

争取到了中行8亿元短贷和开行50亿元贷款,保证了棚户区改造的顺利实施,出色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任务。

三、工作措施一是制定和完善棚户区改造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

精心组织棚改工作,最基础的是研究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县(市)城市棚户区改造指导意见》,为县(市)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

同时,进一步完善房屋拆迁、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等项政策措施,制定了21个政策文件,制定下发了规划设计、工程质量、建筑节能、安全生产、司法保障等相关规定14个。

加强软环境建设,推行“会办制”,确保棚改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共召开省棚改协调小组会,动员大会、大型现场会、回迁交钥匙工程仪式等各类会议49次、计6500余人次参加。

举办政策培训班2次,360人参加,每次会议和培训都达到了组织周密,效果明显,多次得到省领导好评。

分别向省五大班子专题汇报12次、组织大型、小规模考察调研8次,共610人参加。

陪同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政府参事室及相关部门调研11次,先后接兄弟省市参观团6个。

组织督查推进组27个,进行专项检查4次。

07年正式发文86个,2006—2007年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总计发文180个,调度月报24期,2007年办棚改简报44期,2006—2007年总发86期。

撰写了城市棚户区改造大事记,编辑刊印城市棚户区改造文件汇编5集,拍摄了三集棚改专题片,制作棚改光碟420余个,宣传组草拟省领导、厅领导讲话和汇报材料26万字。

中直有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7家、省直6家、各市州几十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专访等总计310余条,专栏节目、系列报道70余个。

二是攻克难点,大力筹措改造资金。

坚持政府组织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

省财政两年共安排专项补助资金6、5亿元;由省财政担保落实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到位50亿元,已到位46亿元。

目前,正在积极协调国家开发银行,确保批复指标内的剩余部分贷款尽快到位,并计划再争取。

同时,各地广开资金来源渠道,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已经收储的土地变现,筹集改造资金,为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突破重点,强化房屋拆迁工作。

对9个市(州)及长白山管委会,我们全力组织拆迁,对各县(市)本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

我们十分重视各地对棚改拆迁政策的执行,要求各地在执行中不断完善并相应制定各项规定,充分发挥政府在拆迁工作中的作用,同时做好拆迁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现了阳光操作、和谐拆迁。

四是加强信访工作,维护稳定的改造发展环境。

每年上方高峰期的4月、8月和9月分别召开了全省棚户区改造信访工作会议,对如何做好信访工作做了周密部署,落实了领导和部门责任,要求各地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属地化管理的原则。

各地积极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机制,对各类信访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五是强化调研督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为加强对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省人大常委会组成6个视察组,省政协组织4个视察组对部分市(州)、县(市)的棚户区改造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极大地促进了工作开展。

同时,我们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共组织8次有省、厅各级领导带队参加、厅内各处长任组长(54个小组)的大规模的集中专项督察,及时发现和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保障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厅内各处室都予以了大力支持,办手续、办培训班没,畅通各个环节。

四、工作成效城市棚户区改造增强了党与政府为民执政意识,市场意识和求实意识。

领导从上到下,层层承包、任务到户、责任到人,全心全意为棚户区居民服务;对有商业价值的棚户区土地,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吸引开发企业投入,在政府组织下,实施市场化运作,获得土地收益全部反补于棚改项目;建立快节奏审批方式,建设适用于回迁居民的小户型住宅,对困难大的居民可先上楼后补款,极大的方便了棚户区居民。

城市棚户区改造有效的调整了城市住房供应结构,社会分配结构,城市基础设施结构,城市就业结构和城市产业经济结构。

建设了大批量50平方米左右小户型,把改革成果直接惠及到棚户区居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