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2.2蚕的生长变化∣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2-3 蚕长大了 知识梳理 同步练习(含答案)

2.3. 蚕长大了知识梳理+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从蚁蚕到五龄蚕(结茧前)蜕皮4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环节、气门等结构。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7.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颜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等。
8.蚕用眼、皮肤、气门等感知周围的环境。
9.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湿度、充足的空气、新鲜的食物等。
10.可以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一些小格子为蚕宝宝结茧做好准备。
一、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抽取蚕丝的国家是()。
A.中国B.埃及C.罗马2.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及时处理饲养盒里的粪便和残叶B.在饲养盒里一次性放很多桑叶,让蚕宝宝自己取食C.适时为蚕宝宝搭建小架子3.观察蚕宝宝的腹部,发现有()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A.5 B.4 C.14.蚕宝宝最喜欢吃()。
A.桑叶B.白菜叶C.小虫子5.在饲养蚕的盒盖上打孔的目的是()。
A.便于观察B.流通空气C.透进阳光6.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很小,适宜采用的观察方法是()。
A.用小木棒拨动观察B.用毛笔、羽毛轻取轻放 C.直接用手拿着看7.关于养蚕,正确的是()。
A.蚕要吃洒了水的桑叶,以保证身体所需水分B.蚁蚕吃的桑叶最好切成碎片或条状C.蚕房里要喷杀虫剂,防止它被蚊虫叮咬8.蚕的幼虫长到一定的程度就要换新的衣裳,这过程叫做()。
A.孵化B.蜕皮C.吐丝二、填空题9.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幼虫的身体,你会发现蚕幼虫身体对外界的刺激有( )。
10.蚕_________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蚕的胸部有()对足,腹部有()对足。
2.蚕在二龄之后,身体呈()型,颜色为()。
3.蚕的头较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下方有咀嚼式()。
二、判断题。
1.睡眠中的蚕,外表静止不动,体内也是静止不动的。
()2.蚕在蜕皮前,食欲会大大增加。
()3.蚕在生长变化过程中,身体颜色不会发生改变。
()4.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一共蜕3次皮。
()5.蚕的蜕皮顺序一定是先从头部开始,然后经过胸部和腹部,最后皮从尾部脱落。
()三、选择题。
1.蚕到了( )(蜕皮四次以后5~8天),就逐渐表现出老熟的特征。
A.三龄期B.五龄末期 C四龄末期2.当蚕出现( )的现象时,表示蚕要吐丝结茧了。
A.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B.食欲旺盛,食桑量上升C.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3.蚕要吐丝结茧了,下面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增加桑叶的数量B.用纸板做格子房C 、用稻草扎小架子4.当蚕的身体颜色暗淡,并抬起前半部身体,一动不动,这是( )之前的状态,称作“眠”。
A.即将吐丝 B.即将蜕皮 C.四龄结茧 四、填图题五、实验分析为了探究温度对蚕生存的影响,小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三个大小相同的纸盒,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
把甲盒放在10℃的环境中,把乙盒放在25℃的环境中,把丙盒放在30℃的环境中(除温度外其他环境因素相同)。
在甲、乙、丙三个盒子中各放入5条大小相似、健康状况相同的蚕。
每个盒子中每天都同时投入等量的桑叶。
一段时间后小华分别测量了几个纸盒中蚕的平均长度,如下表所示。
盒子名称 甲 乙 丙 平均长度8厘米10厘米8厘米1.一段时间后,( )与( )盒中的蚕运动呆滞,发育缓慢,并( )足( )足( )足( )( )( )部( )部( )部且形体较()。
2.()盒中的蚕结茧的质量最好。
3.这个实验说明:()可以影响蚕的生长发育,蚕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
教科版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2.3《蚕长大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相传()是种桑养蚕的始祖。
A.嫘祖B.蔡伦C.张衡2.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及时处理饲养盒里的粪便和残叶B.在饲养盒里一次性放很多桑叶,让蚕宝宝自己取食C.适时为蚕宝宝搭建小架子3.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抽取蚕丝的国家是()。
A.中国B.埃及C.罗马4.观察蚕宝宝的腹部,发现有()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A.5 B.4 C.15.观察蚕宝宝的外形,发现()。
A.身体分为头、腹两部分,身体上没有环节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上有环节C.每个环节两侧都有小黑点6.下图中的蚕,身体颜色暗淡,并抬起前半部身体,一动不动,这是()之前的状态,称作“眠”。
A.即将吐丝B.即将蜕皮C.即将结茧7.蚕到了()(蜕皮四次以后的5~8天),就逐渐表现出老熟的特征A.三龄期B.五龄末期C.四龄末期8.当蚕出现()的现象时,表示蚕要吐丝结茧了。
A.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B.食欲旺盛,食桑量上升C.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二、填空题9.观察蚕宝宝,数一数:它总共有13个体节,有(________)对足,其中胸部有(________)对足,腹部有(________)对足,尾部还有(________)对足。
10.选词填空。
眠蚁蚕蜕皮从蚕卵里刚孵化出来的蚕跟蚂蚁很像,我们称之为(________)。
蚕宝宝有几天好像睡着了,不吃不动,称为“(________)”。
蚕宝宝长出新皮,蜕下旧皮,这叫(________),这样的过程它要经历4次。
11.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把蚕的幼虫的样子记录下来。
12.用______________可以更好地观察到蚕的幼虫吃食物的细节。
13.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______________”,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14.如图所示,从小蚕孵出开始,小蚕的身体在不断发生变化。
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2.2蚕的生长变化∣教科版

2.蚕的生长变化1.判断题。
(1)眠中的蚕,外表静止不动,体内也是静止不动的。
( )(2)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一共蜕皮3次。
( )(3)蚕在生长变化过程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 )(4)蚕的蜕皮顺序一定是从头部开始,然后经过胸部和腹部,最后皮从尾部脱落。
( )(5)下图中的蚕正在蜕皮。
( )(6)蚕在蜕皮前,食欲会大大增加。
( )2.填空题。
(1)蚕的身体是()颜色或()色(2)蚕的头较()两侧各分部有着黑褐色的()下方有咀嚼式()(3)蚕的胸部有()对足,腹部有()对足,尾部有()对足。
(4)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次。
(5)蚕生长过程中,()、颜色、()、排便、活动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6)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这叫蜕皮。
3.填图题。
4.选择题。
(1)当蚕出现( )的现象时,表示蚕要吐丝结茧了。
A.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B.食欲旺盛,食桑量上升C.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2)蚕到了( )蜕皮四次以后的5~8天,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
A.三龄期B.五龄末期C.四龄末期(3)下图中的蚕身体短缩、发黄而透明,它是( )。
A.即将吐丝的蚕 B.吐丝后的蚕 C.刚孵出的蚕(4)蚕要吐丝结茧了,下面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加桑叶的数量 B.用纸板做格子房 C.用稻草扎小架子(5)蚕蜕一次皮从入眠到起眠一般需要时间是()蚕平均经历()蜕皮一次。
A、1-2天B、 3-4天C、 4-6天(6)蚕以桑叶为食,那么蚕的口器是()A咀嚼式 B刺吸式 C虹吸式(7)蚕的呼吸器官在身体的()A头部 B胸部 C身体两侧的小黑点(8)蚕吐丝前的时候是()A身体白白胖胖 B蚕的身体发黄发亮 C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5.实验题。
为了探究蚕的呼吸是靠什么完成的,研究者做了下面的实验。
如果仅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其他部位留在外面,蚕不会死。
相反,如果把蚕的其他部位放入水中,头部留在外面,一段时间后,蚕就会死掉。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教科版⼩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含两套题)教科版⼩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填空题。
1.如图所⽰是⼩明同学拍摄的关于蚕结茧的照⽚。
①②③根据蚕茧的变化过程,上⾯图⽚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第3幅图中蚕茧的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蚕的这种形态叫__________________。
3.蚕蛹的⾝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4.多年前,我国就开始饲养家蚕,⽣产蚕丝,并⽤蚕丝织成华丽的各种丝织品。
悠悠⽂明史,漫漫丝绸路。
⼩⼩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化的交流。
利⽤⼿⼯抽丝时,要把蚕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把丝头挑出来,将丝⼀圈⼀圈地绕在纸板上。
5.蚕蛹之所以会被茧包裹着,是因为茧能够起到保护____________的作⽤。
6.蚕蛹的头部有⼀对⽻⽑状的___________,背后长出了___________。
⼆、判断题。
1.蚕蛹的体型粗短,呈纺锤状,是淡黄⾊的。
()2.现在⼈们利⽤科技⼿段,能养出彩⾊的蚕吐出彩⾊的丝,以满⾜⼈们的不同需要。
()3.抽取蚕丝前,需要将蚕茧放⼊热⽔中浸泡。
()4.蚕茧⾥有蚕第5次蜕的⽪。
()5.蚕茧的⼤⼩和质量与蚕的⽣长发育⽆关。
()6.剥开蚕茧后,可以发现蚕茧内还残留有蚕蜕下的⽪。
()7.在剪开的茧⾥,有⼀只蚕宝宝。
()8.抽取蚕丝时,将蚕丝绕在纸板上,是为了便于计量蚕丝的长度。
()9.蛹的⾝上看不到环节。
()10.蛹的颜⾊是⽩⾊的,与蚕宝宝⾝体的颜⾊⼀样。
()11.蛹⾝上找不到眼睛和⾜。
()12.蛹是有⽣命的,⽤⼿指碰它会动。
()三、选择题。
1.要让蛹动起来,最合理的⽅法是()。
A.放⼊⽔中B.⽤⽊棒敲击C.⽤光照、声⾳刺激或轻轻触碰2.丝绸是由()织成的。
教科版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2.3《蚕长大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相传()是种桑养蚕的始祖。
A.嫘祖B.蔡伦C.张衡2.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及时处理饲养盒里的粪便和残叶B.在饲养盒里一次性放很多桑叶,让蚕宝宝自己取食C.适时为蚕宝宝搭建小架子3.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抽取蚕丝的国家是()。
A.中国B.埃及C.罗马4.观察蚕宝宝的腹部,发现有()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A.5 B.4 C.15.观察蚕宝宝的外形,发现()。
A.身体分为头、腹两部分,身体上没有环节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上有环节C.每个环节两侧都有小黑点6.下图中的蚕,身体颜色暗淡,并抬起前半部身体,一动不动,这是()之前的状态,称作“眠”。
A.即将吐丝B.即将蜕皮C.即将结茧7.蚕到了()(蜕皮四次以后的5~8天),就逐渐表现出老熟的特征A.三龄期B.五龄末期C.四龄末期8.当蚕出现()的现象时,表示蚕要吐丝结茧了。
A.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B.食欲旺盛,食桑量上升C.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二、填空题9.观察蚕宝宝,数一数:它总共有13个体节,有(________)对足,其中胸部有(________)对足,腹部有(________)对足,尾部还有(________)对足。
10.选词填空。
眠蚁蚕蜕皮从蚕卵里刚孵化出来的蚕跟蚂蚁很像,我们称之为(________)。
蚕宝宝有几天好像睡着了,不吃不动,称为“(________)”。
蚕宝宝长出新皮,蜕下旧皮,这叫(________),这样的过程它要经历4次。
11.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把蚕的幼虫的样子记录下来。
12.用______________可以更好地观察到蚕的幼虫吃食物的细节。
13.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______________”,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14.如图所示,从小蚕孵出开始,小蚕的身体在不断发生变化。
最新精选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2.蚕的生长变化教科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九篇

观察蚕宝宝的腹部,发现有( )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A、5
B、4
C、1
【答案】:
【解析】: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蚕蜕了几次皮?(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答案】:
【解析】:
观察蚕宝宝的胸部,发现有( )对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取食。
A、2
B、3
C、4
【答案】:
【解析】:
蚕蜕一次皮一般需要用多长时间?( )
【答案】:
【解析】:
如图所示,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______.
【答案】:
【解析】:
蚕的______颜色、______排便、活动情况等直接反映了蚕的生长变化。
【答案】:
【解析】:
若蚕的口器和蚊子的口器一样,能吃桑叶吗?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蚕的外形是______形,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答案】:
【解析】:
蚕一共经历了______次蜕皮,其中生长最快的时期是在第______次蜕皮后.
试想一下,蚕身体两旁的黑斑点可能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答案】:
【解析】:
如图所示,从小蚕孵出开始,小蚕的身体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可以观察、测量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
最新精选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2.蚕的生长变化教科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九篇
蚕什么时候就要吐丝了?( )
A、蚕的身体白白胖胖的
B、蚕的身体发黄发亮
C、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
【答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蚕变了新模样_教科版-word文档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蚕变了新模样同步练习一、填空题。
1、蚕吐丝之后变成了蛹,一开始蛹是色且柔软,不久就渐渐变色,最后颜色呈且变。
答案:白|褐色|硬解析:解答:蚕宝宝变成蛹之后,它的外形跟蚕比较接近,软软的且是白色的,后来在一次蜕皮就完全变形态了,这时它的颜色呈褐色且比较坚硬。
分析:本题考查蛹的外形。
2、蚕蛹之所以会被茧包裹着,是因为茧能够起到的作用。
答案:保护蛹解析:解答:因为蛹不会动,没有反抗能力,如果没把自己抱住,会被鸟之类的东西吃掉,或被雨淋死,所以把自己包住是自我保护。
分析:本题考查蛹的自我保护。
3、蛹的体形和蚕有些区别,蛹的体形是比较,纺锤形,颜色为,分为、、三部分。
答案:粗短|深褐色|头|胸|腹解析:解答:我们通过观察可以知道。
蛹的体形比蚕短得多,颜色呈深褐色,它的身体和蚕一样,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且头也是比较小。
分析:本题考查蛹的外形。
二、选择题。
4、在用剪刀把茧剪开都,发现茧里还有一层皮,这层皮是蚕第几次蜕的皮?()A、3B、4C、5D、6答案:C解析:解答:蚕在吐丝前总共蜕了四次皮,所以刚开始在茧里的那层皮是蚕的第五次蜕皮。
分析:本题考查蚕的蜕皮次数。
5、蛹和蚕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A、体形不同,颜色相同B、体形和颜色都不同C、体形和颜色都相同答案:B解析:解答:通过对蚕和蛹的观察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蚕是白色体形较长,而蛹是深褐色,体形较粗短。
分析:本题考查蛹的外形和蚕的区别。
6、蚕茧的外形呈什么性质的?()A、椭圆形B、球形C、扁圆形答案:A解析:解答:茧的外形有点像橄榄的形状,是椭圆形。
分析:本题考查蚕茧的外形。
7、我们可以把蚕茧的丝拉出来,一般情况下要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然后用什么工具把丝头挑出来,将丝绕在纸板上?()A、竹签B、手指C、缝衣针答案:A解析:解答:蚕丝的头比较小,我们要用比较小的工具把它跳出来,所以不能用手指,而且蚕丝很丝滑,所以要用摩擦比较大的竹签,不能用缝衣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蚕的生长变化
1.判断题。
(1)下图中的蚕正在蜕皮。
( )
(2)蚕在蜕皮前,食欲会大大增加。
( )
(3)眠中的蚕,外表静止不动,体内也是静止不动的。
( )
(4)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一共蜕皮3次。
( )
(5)蚕在生长变化过程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 )
(6)蚕的蜕皮顺序一定是从头部开始,然后经过胸部和腹部,最后皮从尾部脱落。
( ) 2.填空题。
(1)蚕的身体呈形,颜色为色。
(2)蚕的头较小,两侧各分布着黑褐色的,下方具有。
(3)蚕的胸部有对足,腹部有对足。
3.填图题。
4.选择题。
(1)当蚕出现( )的现象时,表示蚕要吐丝结茧了。
A.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
B.食欲旺盛,食桑量上升
C.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
(2)蚕到了( )(蜕皮四次以后的5~8天),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
A.三龄期 B.五龄末期 C.四龄末期
(3)下图中的蚕身体短缩、发黄而透明,它是( )。
A.即将吐丝的蚕 B.吐丝后的蚕 C.刚孵出的蚕
(4)蚕要吐丝结茧了,下面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加桑叶的数量 B.用纸板做格子房 C.用稻草扎小架子
5.实验题。
为了探究蚕的呼吸是靠什么完成的,研究者做了下面的实验。
如果仅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其他部位留在外面,蚕不会死。
相反,如果把蚕的其他部位放入水中,头部留在外面,一段时间后,蚕就会死掉。
(1)由此可知,蚕的呼吸器官(填“在”或“不在”)头部。
(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能帮助蚕进行,这些小黑
点被叫做,它们是蚕的开口。
6.简答题。
蚕足分为哪几类?这些足的功能相同吗?
7.【实验题·分析】为了探究温度对蚕生存的影响,小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三个大小相同的纸盒,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
把甲盒放人10℃的环境中,把乙盒放人25℃的环境中,把丙盒放人30℃以上的环境中(其他环境因素是相同的)。
然后在甲、乙、丙三个盒子中各放入5条大小相似、健康状况相同的蚕。
每个盒子每天都同时投入等量的桑叶。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段时间后,盒中的蚕运动呆滞,发育缓慢,而且体形较。
(2) 盒中的蚕结茧的质量最好。
(3)这个实验说明:可以影响蚕的生长发育,蚕最适宜生长的温度
是℃。
(4)每个盒中放5条蚕的目的是。
8.【材料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昆虫蜕皮是生长的需要,因为昆虫的表皮是由蜡质层和几丁质层组成的。
我们把这样的外皮叫做昆虫的外骨骼。
蜡质层位于表皮的最外层,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
几丁质是复杂的含氮多糖类,它是外骨骼的主要成分。
表皮细胞一经硬化后,就不能继续扩大,从而使昆虫的成长受到限制。
因为外骨骼不能随着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在昆虫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
(1)昆虫的表皮是由层和层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外皮叫做昆虫
的。
(2)昆虫的外骨骼有什么作用?
(3)昆虫为什么会出现蜕皮现象?
9.【拓展题·蚕丝的由来】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蚕的粮食——桑叶中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
蚕吃进桑叶以后,消化系统会分泌出消化液和各种酶素,来分解桑叶,将纤维素变成废物排出体外。
同时蚕吸收桑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蛋白质是蚕造丝的主要原料),合成绢丝蛋白质,绢丝蛋白质再形成绢丝液,绢丝液经过蚕的吐丝和凝固作用,就形成了丝茧。
因此蚕丝不同于麻纤维,它是一种生物蛋白质。
蚕丝与麻纤维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1)√ (2)× (3)× (4)× (5)× (6)×
2.(1)长圆筒青白 (2)单眼口器 (3)3 4
3.
4.(1)A (2)B (3)A (4)A
5.(1)不在 (2)呼吸气门呼吸器官
6.蚕的足分为胸足、腹足和尾足。
这些足的功能不同。
蚕的胸足除协助进食外,也能协助蚕的运动。
腹足能够使身体前进,腹部最后的1对尾足可以和腹足附
着在物体上,使身体的前半部分抬起来,进行各种活动。
7.(1)甲小 (2)乙 (3)温度 25
(4)增加样本数量,防止因为蚕的意外生病或死亡而干扰实验结果
8.(1)蜡质几丁质外骨骼
(2)昆虫的外骨骼有保护内部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3)因为外骨骼不能随着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在昆虫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会出现蜕皮现象。
9.蚕丝是一种生物蛋白质,而麻纤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