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完整版)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完整版)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引言201X年至201X年,中共中央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未变。

因此,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分析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是很有必要,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农业经济问题成为了国内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国内的许多学者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分析,希望从理论方面研究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目前国内对农业经济增长因素研究分析状况来看,影响因素有:信息化、农村金融、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国内政策、农业进出口等。

李向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认为信息化对农业具有正向的影响,应该加强农业信息化普及教育,并建立农业信息化金融平台,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董鸿鹏则一辽宁省为例,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信息化的贡献进行量化,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辽宁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型动力资源。

而曾祯、杨帆等人通过构建层级模型和结构等价模型对我国的涉农信息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整体围绕信息权利和行政权利较高节点呈中性化,而较低的节点信息化程度较低。

而万众、朱哲翼通过投入产出函数和拓模型展分析了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七个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性影响,但有地区差异。

田杰、陶建平采取了我国1883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出农村金融密度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处于倒U型左边,可以通过增加农村的金融贷款数量和贷款配置效率提高农村经济增长。

禹越军、王菁华运用RAV模型,用1978-201X年的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产 力水 平低 下 , 民 的收入水 平增 加缓 慢 , 致城 农 导
年 3月 2日, 中央 决定 在 安 徽 全 省 进 行 农 村税 费
改革 试点 ,0 1 江苏 省在 全 省 范 围 内 自费 进行 20 年
乡居 民收 入差 距不 断扩 大 , 业 、 村 和农 民问题 农 农
日趋 凸现 。由此 提 出 的 问题 是 , 响 中 国农 业 经 影
示农 业贷 款 。
1 3 数 据 说 明 .
协 整关 系 。若 变量 之 间 的确 存 在协 整 关 系 , 意 则 味 着 回归结 论是 可靠 的 。
1 2 模型设 立 .
笔者 采用 江西 、 山东 、 龙 江 、 南 、 黑 河 四川 、 安
徽、 湖南 、 北 、 北 、 湖 河 江苏 、 吉林 、 江 等 1 浙 2个 省 1 7 —2 0 9 8 0 4年 的省 级 面 板 数 据 。所 有 的原 始 数 据均 来 自于《 中国 5 年 统计 资料 汇编 》 1 4 — 新 5 (99
20 ) 0 4 。其 中有 些年份 数 据有缺 失 , 了尽 可能保 为
根 据现 有关 于农 业 经 济增 长 的 相关 理 论 , 基 于 C—D 生产 函数 , 者 设 定 如 下 农 业 经 济增 长 笔
模 型 ( 了表 示方 便 , 们 统一 省 略 掉 时 间下 标 t 为 我 和 截面 下标 i : ) lA r +卢Du 1 n g i一 l mO + Du 2+ m0
济 增 长 的主要 因素 是 什么 , 这些 因素 的相 对 贡献 力 有 多大 , 了考察 这些 问题 , 为 笔者 通过 对 中国有 代 表性 的 1 2个 农业 大省 的面 板数 据 , 合 中国 目 结 前 农业 经济 增 长 的现 状 , 探讨 当前 制 约 中 国农 业 经 济增 长 的影 响 因素 。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民收入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主要通过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企业创新和产品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增大。

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经济的发展。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实现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资本积累也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资本积累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来实现,包括对生产资本的投资和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实证研究表明,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高。

经济发达国家往往有较高的投资率和储蓄率,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资本来源。

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资本的投资力度,提高资本积累水平。

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

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数量直接影响着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实证分析显示,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东亚四小龙地区和中国大陆的崛起,得益于其大量的优秀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数量,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市场开放和国际贸易也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开放的市场能够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和技术资源,有利于加速经济转型和创新能力提升。

实证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呈现正向关系。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其快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继续推进市场开放,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提高国际竞争力,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人力资源和市场开放等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资本积累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继续推进市场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上证综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上证综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上证综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上证综指是中国股市中的一个重要指数,它代表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

上证综指的涨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是影响股市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过去的研究,GDP增长对股市有正向影响。

经济增长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从而提升了股票的投资吸引力,推动股市上涨。

经济增长还提高了投资者信心,增加了他们对股票市场的投资。

货币政策也对股市产生重要影响。

货币政策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从而影响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和资金成本。

一般来说,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股市的上涨,因为它增加了流动性并降低了资金成本。

相反,紧缩的货币政策则抑制了股市的涨势。

货币政策的变化可以作为预测股市走势的一个重要指标。

国际市场的波动也对上证综指产生影响。

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国际市场的波动会传导到中国股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上证综指迎来了一次大幅下跌,受到了全球市场的波动影响。

第四,政府的干预也对股市有着重要影响。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管政策都可能对股市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政府实施的一些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如减税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往往会提振股市。

政府出台的监管政策和限制措施可能会抑制股市的涨势。

投资者情绪也是影响股市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投资者的情绪和情感会影响他们对股票市场的决策。

当投资者情绪积极时,他们更愿意投资股票,推动股市上涨。

相反,当投资者情绪悲观时,他们会将资金撤出股市,导致股市下跌。

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可以作为预测股市走势的一个重要指标。

上证综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国际市场的波动、政府干预和投资者情绪等。

通过实证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和股市走势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上证综指的涨跌原因,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FA的实证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FA的实证研究
— —
An An lss b s d o FA a y i a e n S
F N i, H N ig— a A G Ln Z A G Qn h i ( aut o te a c n h s s H a i Istt o eh ooy ui i gu2 30 , hn ) F c l f h m t s dP yi , u i n ntue f cn l ,H a ̄ J n s 2 0 3 C ia y Ma i a c y i T g m a
Ab t a t n t i p p r y p n ld t fJa g u P o i c o 2 0 o 2 0 ,a d u i g s c a t o t r s r c :I h s a e ,b a e a a o i n s rv n e f m 0 0 t 0 8 n sn t h si f n i r o cr e
mo lb s d o o a t mi b de a e n l g r h c Co b—Do g a o u to u c in,a sud sma e o e in le o mi r wt i u lspr d ci n f n to t y wa d n r go a c no c go h e ce c n n ue cng fco s i f in y a d if n i a tr .Th o g h t d o n l r u h t e su y we fu d:T v r g c no c g o h e ce y i o he a e a e e o mi r wt f inc slw i
a d rgo a iee c se it in s  ̄e o o cgo hmany d p n so ec ptl r e n h o t b — n e in ldf rn e xs.Ja gu c n mi rwt il e e d nt a i i ,a dtec nr u f h adv i

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基于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选取我国1989~2008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总额和实际GDP时间序列,在单位根、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我国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动态关系。

关键词:三大需求经济增长误差修正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因此,研究三大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三大需求作用拉动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而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居民消费不足、投资效率下降和对外出口受阻等现象。

因此,如何运用“三驾马车”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成为关注焦点,本文主要具体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影响。

有些学者对地区研究,如赵晓雷、申海波(2004),李远莉(2009),陈元清(2010),董晖(2007),张福生(2005),魏其礼、段小兵(2004)分别对上海、深圳、天津、福建、海南、甘肃的三大要素对其地区GDP贡献进行研究。

其中李远莉和陈元清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天津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在长期和短期经济增长中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其次是投资和出口贸易;而其他学者就三大需求对各个区域GDP的贡献度及投资与消费的相关性作实证研究。

有些学者运用其他方法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赵德友、顾俊龙(2003)在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引入考伊克分布滞后模型对模型进行重新估计,提出优化投资率是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宋小翠(2008)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刘庆宝、未良莉(2007)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建立扩展的索洛模型进行估计,并与实际联系提出对策与建议。

有些学者对需求的部分因素与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如余文建、李雪俏、杨文玉、陈少敏(2010),宋琳、房珊珊(2010)针对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孔群喜(2006)运用出口、进口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且进行相关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二者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动态关系。

全国各省份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全国各省份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全国各省份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作者:钟玉萍来源:《财税月刊》2016年第05期摘要本文依据经济发展模型对2014年全国各省份经济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运用Stata软件,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分析了劳动力、全社会固定投资、人力资本、进出口总额、居民支出总消费和科技进步等因素对GDP的影响,对建立的模型依次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经过合理的调整和修正得出最优的模型。

关键词经济影响因素;多重共线性;最小二乘法一、理论模型与影响因素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简称为C—D生产函数,它在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上引入了技术因素。

在经济学上有广泛的运用。

其一般形式为:其中,表示产出水平,表示技术水平,表示资本量,表示投入的劳动量,、分别表示和的产出弹性。

本文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的研究结果基础上,运用现代经济发展理论、GDP发展因素以及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对全国各省份经济发展(人均GDP表示)影响因素模型进行修改和扩展,初步认为影响全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全国各省份就业人口(万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各省份财政教育支出(百万元)、全国各省份进出口额(百万元)、全国各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百万元)。

二、模型构建本文假设全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符合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其一般形式的基础上引入进出口额和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构造出全国各省份经济发展模型:2.多重共线性检验与模型修正三、结论与建议通过上述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模型的分析,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制度变革,降低过高的消费预期,引导消费,扩大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加大人力资本,以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努力开拓国内市场;持续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入,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1]赵广华,刘炜.多元回归模型在区域经济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09,13:180-181.[2]谢兰云.中国省域R&D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途径的空间计量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3,09:37-47.。

湛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湛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湛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湛江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的增长。

计量模型分析显示,资本投入和经济体制变革对湛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劳动力因素和经济结构变迁则影响不大。

据此,湛江经济的持续增长点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实施人才兴湛战略,积极培育、吸引人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工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

关键词: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湛江经济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的33年间(1978-2010年),湛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2010年达到1402.7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92元增长到2010年的20048元(以上数据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

湛江经济虽然与珠三角地区相比逊色不少,但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这点也不容置疑,表现为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城乡经济不断取得新成就。

笔者根据1978-2009年间湛江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和经济结构变动等数据,建立经济增长模型,用计量分析方法找出影响湛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这有助于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湛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所在,从而把握主要因素,着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二、模型构建(一)理论综述经济增长问题始终是经济学的一个重大问题。

然而,尽管从亚当·斯密开始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对经济增长问题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总体而言,经济增长理论在经济学史上却未能贯穿始终。

1848-1948这100年被称为”静态的插曲”,即静态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占据主流经济学的主体。

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著名数学家g·w·cobb和经济学家p·h·douglas首次提出了生产函数这一概念,并提出了著名的c-d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候英森
来源:《商情》2019年第49期
【摘要】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角度分析,本文采纳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我国2000-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要素进行研究,剖析工资,科技,居民消费状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寻求这些变量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和检测。

【关键词】工资; 经济增长; 科技; 居民消费水平
一、文献综述
资本结构考察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主要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增长超过劳动力的增长,生产资料与资本构成存在正比关系,劳动力则相反)。

在经历一个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出现人口素质不足以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不合理,“未富先老”的现象会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严峻挑战。

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速度由原有高速增长降为中高速增长,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的变化,本文从工资,科技,消费来获悉经济增长的新变化。

二、模型设计
采用的模型如下:
Yt=β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ut
其中y :国民生产总值指数(1978=100)x2:居民消费水平指数(1978=100)x3:总抚养比(%)ut代表随机扰动项。

影响因素分析本文y国民生产总值指数(以1978=100)来代表实际经济增长总值的提高。

另外随着科技(科1技成果登记数x7)的发展,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变动也会有影响,进而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x2居民消费水平指数(1978=100)用来表示通胀水平,x3社会总抚养比反映社会负担,劳动力成本(城镇单位就业员工工资总额x4)与生产资料(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工具器具购置x5)会对社会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影响。

三、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多重共线性检验:在分别对原始数据与取对数后的数据回归,经过比较,取完对数后的模型更加优越。

将变量全部取对数之后进行回归,模型变为:
回归结果如下: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知除x3较低外,其他相关系数很高,所以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方差扩大因子:辅助回归的可决系数很高,lnx2.lnx4.lnx5.lnx7的方差扩大因子均>10,表明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在曾经取对数的基础上对模型采取逐步回归。

最终在方程中加入lnx4、lnx3、lnx7后,可决系数增加,但lnx7的t值显著,符号不符合实际,加入lnx5与lnx7后,可决系数增加,t值也显著,但lnx4比lnx3更显著可决系数也更高。

因此剔除lnx3和lnx7,保留lnx4和lnx5。

剔除后的最终模型为:
平稳性检验:由于使的是时间数据序列数据,需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

在1%,5%,10%的显著性下,单位根检测的临界值-2.708094,-1.962813,-1.606129经检验,t.值-4.580774<-2.708094 显著性水平0.001远小于0.05所以数据是平稳的。

异方差检验:由ARCH检验可以得到数据,(n-p)R2=0.090516,查X2表得临界值
X20.05(p)=5.99147,(p为滞后的期数,p=1),而(n-p)R2<X20.05(p),所以接受原假定,表现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

自相关检验:自相关科伦克-奥克特迭代法和自相关科伦克-奥克特拉格朗日检验后得,P=0.5408>α=0.05所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综上修正结果可取。

经济意义检验:每当x2:通货膨胀率增加1%,y:经济水平提高1.02339%,每当x4:可变资本增加比重增加1%,y:经济水平降低-0.228096%,每当x5:生产资料比重增加1%,y:经济水平提高0.243003%。

拟优合度检验:可决系数R2=0.999434说明模型整体上拟合较好。

F检验与T检验经验证均拒绝原假设,解释变量对y有显著影响。

四、结论分析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通货膨胀对于我国资本构成的变动会有加速调整的作用,通货膨胀与资本构成的变动显示正相关。

(2)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变动关系符合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中可变资本的劳动力在资本构成中的比例会降低,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在资本构成中的比例会提高。

劳动力作为可变资本的重要组成,社会资本构成提高过程中,技术构成对价值构成的影响可以通过价值结构的变动近似反应,在社会生产率提高过程中,生产资料的增长会高于劳动力的增长。

模型印证了这一变化。

(二)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不合理表现:资本结构的变化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明显,对现实经济发展有偏离。

因此解决当前问题,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有:
(1)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社会稳定和安居乐业,提高人口素质。

(2)促进社会公平,协调经济结构,適度增加公共服务性消费(包括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环保等公共品)。

(3)控制通货膨胀,降低通货膨胀对于社会经济增长的加剧作用,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参考文献:
[1]陶斯文,杨风.循环经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特区经济,200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