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练习
高中物理第十七章4概率波5不确定性关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51028287

高中物理第十七章4概率波5不确定性关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510282874概率波 5不确定性关系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光子,则能确定这个光子落在哪个点上解析:概率波与机械波是两个概念,本质不同,选项A、C错误;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符合概率波的特点,选项B正确;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光子,这个光子的落点是不确定的,但有概率较大的位置,选项D错误。
答案:B2.下列各种波是概率波的是()A.水波B.电磁波C.绳波D.物质波解析:水波、绳波是机械波,选项A、C错误。
电磁波是一种能量波,选项B错误。
由概率波的概念和物质波的特点分析可以得知物质波是概率波,故选项D正确。
答案:D,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多选)根据不确定性关系ΔxΔp≥ℎ4πA.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下降B.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上升C.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有关D.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解析:不确定性关系表明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试图确定坐标和相应动量中的一个,必然引起另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结果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
无论怎样改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都不可能逾越不确定性关系所给出的限度,故选项A、D正确。
答案:AD4.(多选)为了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光屏换成照相底片,并设法减弱光的强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狭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出现双缝干涉图样B.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狭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出现不太清晰的双缝干涉图样C.大量光子的运动规律显示出光的粒子性D.少量光子的运动显示出光的粒子性解析:单个光子运动具有不确定性,但落点的概率分布遵循一定规律,显示出光的波动性。
高中物理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45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520190507362.docx

4~5 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光子,则能确定这个光子落在哪个点上,本质不同;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符合概率波的特点;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光子,这个光子的落点是不确定的,但有概率较大的位置。
2.(多选)光通过单缝所发生的现象,用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的观点加以解释,正确的是()A.单缝宽,光是沿直线传播,这是因为单缝宽,位置不确定量Δx大,动量不确定量Δp小,可以忽略B.当能发生衍射现象时,动量不确定量Δp就不能忽略C.单缝越窄,中央亮纹越宽,是因为位置不确定量越小,动量不确定量大的缘故D.以上解释都是不对的Δx·Δp≥可知,A、B、C均正确。
3.(多选)关于光的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其他同等条件下,光的频率越高,衍射现象越容易看到B.频率越高的光,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低的光,波动性越显著C.光的波长越长,波动性就越显著;光的波长越短,粒子性就越显著D.如果让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时,它们将严格按照相同的轨道和方向做极有规则的匀速直线运动,波长越短,光的粒子性越显著;光的频率越低,波长越长,光的波动性越显著,A错误,B、C正确;光是一种概率波,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由波动规律决定,每个光子通过狭缝后到达哪个位置是不能确定的,故D错误。
4.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
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
对这个实验结果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曝光时间不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表现出光的波动性B.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可以预测C.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D.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体现了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符合统计规律,受波动规律支配,体现了波动性,故只有D正确。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7章波粒二象性第4、5节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课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5

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1.(多选)(2019·广东广雅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屏上先后出现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图象,则( ABD )A.图甲表明光具有粒子性B.图丙表明光具有波动性C.用紫外光观察不到类似的图象D.该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解析:题图甲曝光时间短,通过的光子数很少,呈现粒子性,A正确;题图丙曝光时间长,通过了大量光子,呈现波动性,B正确;该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D正确;紫外线的本质和可见光相同,也可以发生上述现象,C错误。
2.(多选)(2018·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下列说法正确是( CD )A.电子的衍射图样说明光的波动性B.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C.德布罗意波和光波都是概率波D.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解析:电子的衍射图样说明实物粒子也有波动性,选项A错误;概率波是物质波,和机械波有本质的区别,选项B错误;德布罗意波和光波都是概率波,选项C正确;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选项D正确;故选CD。
3.(2019·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经150 V电压加速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穿过铝箔后射到其后的屏上,则( D )A.所有电子的运动轨迹均相同B.所有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均相同C.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D.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无法用确定的坐标来描述它的位置解析:由物质波原则可知,它受波动概率影响,由测不准原则得无法确定坐标,所以D 是正确的,ABC错误。
4.(多选)(2019·山东省渚城一中高二下学期月考)根据不确定性关系ΔxΔp≥h4π,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下降B.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上升C.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有关D.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解析:不确定性关系表明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试图确定坐标和相应动量中的一个,必然引起另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结果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
物理选修3-5学案:教材习题点拨第十七章第四、五节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含解析

教材习题点拨教材习题全解1.有人说光的波动性是因为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你认为对吗?可以通过一个怎样的实验来说明你的观点?答:不对.我们可以使光源S非常弱,以至它在前一个光子到达屏幕之后才发射第二个光子,这样就排除了光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单个光子的落点不可预知,但是长时间曝光之后仍然得到如图所示的条纹分布。
可见,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是光子自身固有的性质。
2.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光子打在光屏上的落点能预测吗?大量的光子打在光屏上的落点是否有规律?请用概率波的观点解释双缝干涉图样的形式。
答:不能预测某光子打在光屏上的落点的准确位置,但能预知它落在某一点的概率。
大量光子打在光屏上的落点服从统计规律。
在双缝干涉图样中,亮纹处就是光子落点概率大的位置,暗纹处就是光子落点概率小的位置。
3.我们能感知光现象,是因为我们接收到了一定能量的光.一个频率是106 Hz的无线电波的光子的能量是多大?一个频率为6×1014 Hz的绿色光子和1010Hz的γ光子的能量各是多大?请结合以上光子能量的大小,从概率波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低频电磁波的波动性显著而高频电磁波的粒子性显著。
答:一个无线电波光子的能量ε1=hν1=6.63×10-34×106J=6.63×1028J;一个绿色光子的能量ε2=hν2=6。
63×10-34×6×1014J=3.98×10-19J;一个γ光子的能量ε3=hν1=6.63×10-34×1018J=6.63×10-16J。
粒子的能量ε=hν=h错误!,动量p=错误!,波长λ=h错误!,根据上面的计算和这三个表达式可知,低频电磁波的能量小、动量小、波长长,高频电磁波的能量大、动量大、波长短。
由概率波的波粒二象性特点可知,低频电磁波的波动性显著而高频电磁波的粒子性显著。
高中物理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7.4概率波17.5不确定性关系检测新人教选修

17.4概率波17.5不确立性关系新提高·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实质是同样的,都能发生干预和衍射现象D.在光的双缝干预实验中,如有一个光子,则能确立这个光子落在哪个点上【分析】概率波与机械波是两个看法,实质不一样;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切合概率波的特色;光的双缝干预实验中,如有一个光子,这个光子的落点是不确立的,但有几率较大的地点.【答案】B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电子的衍射证明了物质波的假定是正确的B.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C.任何一个运动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D.物质波就是光波【分析】物质波与光波都是概率波,但有着实质的差别,物质波是实物拥有的,光波是场拥有的.故应选 D 项.【答案】D3.对于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粒子的地点和动量能够同时确立B.粒子的运动没有确立的轨迹C.单个粒子的运动没有规律D.粒子在某一时辰的加快度由该时辰粒子遇到的协力决定【分析】微观粒子拥有波粒二象性,运动没有确立的轨迹, B 正确;虽不可以确立粒子再此刻哪一地点,但可确立粒子在该点邻近出现的概率, C 错误;由不确立性关系知,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以同时确立,A 错;粒子的运动不按照牛顿运动定律, D 错误.【答案】B4.由不确立性关系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假如动量的不确立范围越小,则与它对应坐标的不确立范围就越大B.假如地点坐标的不确立范围越小,则动量的不确立范围就越大C.动量和地点坐标的不确立范围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率函数D.动量和地点坐标的不确立范围之间有独一确立的关系【分析】由不确立关系的定义进行剖析得, C 正确;其余三个选项只说了然此中的某个方面,而没有对不确立关系作进一步的认识.【答案】C5.电子的运动受颠簸性的支配,对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实际上是没存心义的B.电子轨道只可是是电子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地点C.电子绕核运动时电子边运动边振动D.电子在核外的地点是不确立的【分析】依据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其在某时辰出现的地点不可以确立,但其在某点出现的概率受颠簸规律支配,所以A、 B、 D 正确, C 错误.【答案】C6.经 150 V 电压加快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穿过铝箔后射到后来的屏上,已知电子质量 m e=9.0×10-31kg,则()A.全部电子的运动轨迹均同样B.全部电子抵达屏上的地点坐标均同样C.电子抵达屏上的地点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确立D.电子抵达屏上的地点受颠簸规律支配,没法用确立的坐标来描述它的地点h-10【分析】电子被加快后其德布罗意波波长λ=p=1×10m,穿过铝箔时发生衍射.它是概率波.【答案】D7.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一样之处.某同学对相关波的实例进行类比,总结出以下内容,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声波是横波B.电磁波是纵波C.光波是概率波D.机械波也拥有波粒二象性【分析】 A 错;电磁波是横波, B 错;机械波是经典的波,不一样时拥有波粒二象性,D 错;光波是一种概率波,C对.【答案】C8.如下图是双缝干预的图样,我们如何用光的波粒二象性来解说呢?【分析】图 a 表示曝光时间很短的状况,胶片上出现的是随机散布的光点.延伸胶片曝光的时间,就会出现如图 b 所示的图样.从图中能够看出,光子在某些条形地区出现的概率增大,这些地区是光波经过双缝后产生相关振动增强的地区;而落在其余一些条形地区的概率很小,这些地区是光波经过双缝后产生相关振动减弱的地区.曝光的时间越长,图样就越清楚 ( 如图 c 所示 ) .这说明,能够用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来解说光的干预图样,即以为光是一种概率波.【答案】看法析9.质量为10 g、速度为300 m/s 在空中飞翔的子弹,其德布罗意波波长是多少?为何我们没法察看出其颠簸性?假如能够用特别的方法察看子弹的颠簸性,我们能否能够看到子弹上下或左右抖动着行进,可否在空间中描述出正弦曲线或其余周期性曲线?【分析】依据德布罗意的看法,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飞翔的子弹必有一种波与之对应.因为子弹的德布罗意波波长极短,我们不可以察看到其衍射现象,即便采纳特别方法察看,因为德布罗意波是一种概率波,仅是粒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遵照颠簸规h6.63 ×10 -342 m=2.21×10- 34m.因子弹的德布罗意波律,而非粒子的曲线运动.λ=p=1×10-2×3×10波长很短,没法察看到其颠簸性.【答案】 2.21 ×10 -34 m因子弹的德布罗意波波长很短,没法察看其颠簸性因德布罗意波是一种概率波,粒子在空间的概率遵照颠簸规律,而非宏观的机械波,更不可以描述出运动轨迹能力提高1.( 多项选择 ) 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在光屏上放上照相底片,并想法控制光的强度,尽可能使光子一个一个地经过狭缝,假定光子出此刻中央亮纹的概率为9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第一个光子必定出此刻中央亮纹上B.第一个光子可能不出此刻中央亮纹上C.假如前9 个光子均出此刻中央亮纹上,则第10 个光子还有可能出此刻中央亮纹上D.假如前9 个光子均出此刻中央亮纹上,则第10 个光子必定不可以出此刻中央亮纹上【分析】对每个光子而言,出此刻中央亮纹的概率均为90%,所以第一个光子有可能出此刻中央亮纹上,也有可能不出此刻中央亮纹上.假如前9 个光子均出此刻中央亮纹上,第10 个光子出此刻中央亮纹的概率为90%,所以第10 个光子可能会出此刻中央亮条纹上,所以B、 C 正确, A、 D错.正确选项是B、 C.【答案】BC2.对于电子的运动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子假如表现粒子性,则没法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其运动按照牛顿运动定律B.电子假如表现粒子性,则能够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其运动按照牛顿运动定律C.电子假如表现颠簸性,则没法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空间散布的概率按照颠簸规律D.电子假如表现颠簸性,则能够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其运动按照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其运动的描述.电子是概率波,少许电子表现出粒子性,没法用轨迹描述其运动,也不按照牛顿运动定律, A 错误, B 错误;大批电子表现出颠簸性,没法用轨迹描述其运动,可确立电子在某点邻近出现的概率,且概率按照颠簸规律, C 正确,D错误.【答案】 C3.( 多项选择 ) 依据不确立性关系hx p≥4π,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采纳方法提高丈量x 精度时,p 的精度降落B.采纳方法提高丈量x 精度时,p 的精度上涨C.x 与p 丈量精度与丈量仪器及丈量方法能否齐备相关D.x 与p 丈量精度与丈量仪器及丈量方法能否齐备没关【分析】不确立关系表示不论采纳什么方法试图确立坐标和相应变量中的一个,必定惹起另一个较大的不确立性,这样的结果与丈量仪器及丈量方法能否齐备没关,不论如何改善丈量仪器和丈量方法,都不行能超越不确立关系所给出的限度.故AD正确.【答案】AD4.( 多项选择 ) 光经过单缝,发生衍射现象,用地点和动量的不确立关系的看法,加以解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单缝越宽,中央亮纹越窄,地点的不确立量大,动量的不确立量小B.当光能发生衍射现象时,动量不确立量就不可以忽视C.单缝越窄,中央亮纹越宽,是因为地点不确立量越小,动量不确立量越大D.光能发生衍射时,地点的不确立量可忽视,动量的不确立量也可忽视【分析】由不确立关系可知,A、 B、 C正确; D错误.【答案】ABC5.在实验室做了一个这样的光学实验,即在一个密闭的暗箱里挨次放上小灯泡( 紧靠暗箱的左内壁 ) 、烟熏黑的玻璃、狭缝、针尖、感光胶片( 紧靠暗箱的右内壁) ,整个装置如图所示.小灯泡发出的光经过熏黑的玻璃后变得十分轻微,经过三个月的曝光,在感光胶片上针尖影子四周才出现特别清楚的衍射条纹.对感光胶片进行了光能量丈量,得出每秒抵达感光胶片的光能量是 5×10 -13 J .若是起作用的光波波长约为500 nm,且当时实验测得暗箱的长度为 1.2 m ,若光子挨次经过狭缝,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求:(1)每秒钟抵达感光胶片的光子数量.(2)光束中相邻两光子抵达感光胶片相隔的时间和相邻两光子之间的均匀距离.(3)依据第 (2) 问的计算结果,可否找到支持光是概率波的凭证?请简要说明原因.【分析】(1) 设每秒抵达感光胶片的光能量为0,E对于λ= 500 nm 的光子,能量= hc①E λE0每秒抵达感光胶片的光子数n=E②由①、②式并代入数据得n=1.26×106(个)③1(2) 光子是挨次抵达感光胶片的,光束中相邻两光子抵达感光胶片的时间间隔t =n④代入数据得t =7.9×10-7s⑤相邻两光子间的均匀距离s= c·t ⑥代入数据得 s=2.4×102m⑦(3) 由第 (2)问的计算结果可知,两光子间距为22.4 ×10 m,而小灯泡到感光胶片之间的距离只有 1.2 m,所以在熏黑玻璃右边的暗箱里一般不行能有两个光子同时同向在运动,这样就清除了衍射条纹是因为光子互相作用所产生的颠簸行为的可能性.所以,衍射图形的出现是很多光子各自独立行为累积的结果.在衍射条纹的亮区是光子抵达可能性较大的地区,而暗区是光子抵达可能性较小的地区.这个实验支持了光是概率波的看法.【答案】(1)1.26 ×10 6个(2)7.9 ×10 -7 s 2.4 ×10 2 m(3)看法析。
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 概率波 不确定性关系课后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

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基础达标练]1.实验表示电子也有波粒二象性,平时电子的粒子性比光强,故电子的波长比光的波长更短,电子和光对照,我们()A.更简单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B.不简单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C.不简单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但简单观察到干涉现象D.更简单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但不简单观察到干涉现象答案B剖析颠簸性越强越简单观察到明显的衍射和干涉,电子的波长比光的波长更短,则不简单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故B项正确。
2.有关光的本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光既拥有颠簸性,又拥有粒子性,这是互相矛盾和对峙的B.光的颠簸性近似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近似于质点C.大量光子才拥有颠簸性,个别光子只拥有粒子性D.由于光既拥有颠簸性,又有粒子性,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所有行为,只能认为光拥有波粒二象性答案D剖析光既拥有粒子性,又拥有颠簸性,其实不是矛盾和对峙的,故A错误;光是概率波,不同样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也不同样于质点,故B错误;光既拥有粒子性,又拥有颠簸性,大量的光子颠簸性比较明显,个别光子粒子性比较明显,故C错误;由于光拥有颠簸性,又拥有粒子性,即光的颠簸性与粒子性是光子自己的一种属性,故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所有行为,故光拥有波粒二象性,故D正确。
3.以下关于德布罗意波的认识,正确的讲解是()A.光波是一种物质波B.X光的衍射证了然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C.电子的衍射证了然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因此宏观物体不拥有颠簸性答案C剖析光波是一种电磁波,故A错误;衍射现象是所有波的性质特点,X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而发出一种电磁波,不是物质波,故B选项错误;电子是实物粒子,衍射是波特有的,因此电子束的衍射图样证了然德布罗意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故C选项正确;宏观物体由于动量很大,德布罗意波波长太小,因此看不到它的干涉、衍射现象,但依旧拥有颠簸性,故D选项错误。
高中物理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4概率波5不确定性关系达标训练新人教选修

4 概率波 5不确立性关系更上一层楼基础·稳固1. 相关光的天性,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光既拥有颠簸性,又拥有粒子性,这是相互矛盾和对峙的B.光的颠簸性似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近似于质点C.大批光子才拥有颠簸性,个别光子只拥有粒子性D.因为光既有颠簸性,又有粒子性,没法只用此中一种去说明光的全部行为,只好以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分析: 19 世纪初,人们成功地在实验中察看到了光的干预、衍射现象,这属于波的特点,微粒说没法解说. 但到了 19 世纪末又发现了光的新现象——光电效应,这类现象颠簸说不可以解说,证明光拥有粒子性. 所以,光既拥有颠簸性,又拥有粒子性,但不同于宏观的机械波和机械粒子 . 颠簸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的状况下的不同表现,是同一客体的两个不同侧面,D 不同属性,我们没法只用此中一种说明光的全部行为,只好以为光拥有波粒二象性. 选项正确 .答案: D2.以下表达的状况正确的有 ( )A.光的粒子性说明每个光子就像一个极小的球体同样B.光是波,与橡皮绳上的波近似C.光是一种粒子,它和物质作用是“一份一份”进行的D.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太大( 概率 ) ,能够用颠簸的规律来描绘分析:光的粒子性说明光是一种粒子,但抵达空间某地点的概率恪守颠簸规律,与宏观看法的粒子和波有着实质的不同,所以选项A、B 错误, D 项正确 . 依据光电效应可知,光是一种粒子,光子与电子的作用是一对一的关系,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 CD3.在双缝干预实验中,在光屏上放上照相底片,并想法减弱光的强度,尽可能使光子一个一个地经过狭缝,在曝光时间不长和曝光时间足够长的状况下,实验结果是( )A.若曝光时间不长,则底片上出现一些无规则的点B.若曝光时间足够长,则底片上出现干预条纹分析:因为光拥有波粒二象性,光是一种粒子,但抵达某地点的概率恪守颠簸规律,所以曝光时间不长时,光子抵达的地点拥有不确立性,所以选项 A 正确 . 但若曝光时间足够长,则在亮条纹处出现的光子数许多,所以选项 B 正确 . 光拥有波粒二象性,所以选项 C、 D 正确 . 答案: ABCD 4.光既拥有颠簸性,又拥有粒子性 . 大批光子表现出的 _______________ 强,少许光子表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__ 强;频次高的光子表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_强,频次低的光子表现出的 _______________强 .分析: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光同时拥有的性质,不过在不同的场合表现不同. 光波与机械波不同,它是一种概率波,某一个光子在某一时辰出此刻什么地点是不确立的,少许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较强,但大批光子就表现出了一种规律性,在某些地点出现的几率小. 所以,大批光子表现出的颠簸性就较强. 此外,频次高的光子不简单发生干预、衍射现象,表现出的粒子性就较强,频次低的光子简单发生干预、衍射现象,表现出的颠簸性就较强.答案: 颠簸性 粒子性 粒子性 颠簸性5. 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 狭缝变窄, 光子动量的不确立量如何变化?请用实验现象解说这个结论 .分析: 在单缝衍射现象中, 光子在抵达狭缝以前沿水平方向运动,而在经过狭缝以后有些光子跑到投影地点之外,我们能够说这些光子拥有了与其本来运动方向垂直的动量 . 因为哪个光子抵达屏上的哪个地点完整部是随机的,所以光子在垂直运动方向上的动量也拥有不确立性,不确立量的大小能够由中央亮条纹的宽度来权衡 .为了更正确地测定经过狭缝的光子的地点, 我们能够采用更窄的狭缝,可是, 从衍射的规律能够知道,狭缝越窄,屏上中央亮条纹就越宽 . 这表示,只管更窄的狭缝能够更正确地测得光子的地点,但光子动量的不确立量却更大了.6. 为何说光拥有波粒二象性?如何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分析: 光的干预、衍射、偏振现象等都证明光拥有颠簸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 没法用此中的一种性质解说全部光现象, 所以光拥有波粒二象性 . 颠簸性和粒子性不是平衡表现的, 大批光子表现出颠簸性, 个别光子表现出粒子性;光在流传时表现出颠簸 性,与其余物质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粒子性, 波长较长时颠簸性明显,波长较短时粒子性明显,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7. 有人说光的颠簸性是因为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你以为对吗?能够经过一个如何的实验来说明你的看法?分析: 不对 . 在双缝干预实验中能够使光源 S 特别弱,以致于在前一个光子抵达屏幕以后才发射第二个光子,这样就清除了光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 实验结果表示,只管单个光子的落点不行预知,可是长时间曝光以后仍获得干预条纹 . 可见,光的颠簸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惹起的,而是光子的固有属性. 综合·应用8. 人们能正确预知单个粒子的运动状况吗?分析: 由x p ≥h可知,我们不可以正确知道单个粒子的实质运动状况,但能够知道大4量粒子运动时的统计规律 . 当粒子数极少时,我们不可以预知粒子经过挡板上的狭缝后落在屏上的什么地点, 但能够正确地知道粒子落在屏上某点的概率; 概率大的地点正好是某种波通过狭缝发生衍射时产生亮条纹的地点.9. 有人说: “在微观物理学中,因为我们不行能同时正确地知道某个粒子的地点和动量,粒子出现的地点是无规律可循的 . ”请你对以上说法做出议论.分析: 这类说法不对 . 比如在单缝衍射现象中,当粒子数极少时,我们不可以预知粒子经过挡板上的狭缝后落在屏上的地点,但却能够正确地知道粒子落在屏上某点的概率;概率大的位置正好是某种波经过狭缝发生衍射时产生条纹的地点.在玻尔理论中, 以为核外电子在不同轨道上绕核旋转, 以后人们认识到这类假说是不完美的,在现代的量子力学中以为, 核外力电子并无确立的轨道, 玻尔的电子轨道, 只可是是电子 出现概率最大的地方, 把电子的概率散布用图象表示时,用小黑点的浓密程度代表概率的大小,其结果假如电子在原子核四周形成云雾,称为“电子云”.10. 在双缝干预实验中,某光子打在光屏上的落点能展望吗?大批的光子打在光屏上的落点 能否有规律?请用概率波的看法解说双缝干预图样的形成.分析: 在光的双缝干预实验中, 某个光子打在光屏上的落点根本不可以展望,光屏大将形成明暗相间的干预条纹,这说明光子落在各点的概率是不同样的,纹处的概率大, 落在暗条纹处的概率小 . 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按照颠簸规律种概率波 .但大批光子打在光子落在明条 . 所以光波是一11. 电子的质量 m e =9.0 ×10 -31 kg ,测定其速度的不确立量为 2×10-6 m/s. 求其地点测定的不确立量 ( h =5.3 ×10 35 J ·s).4分析: 由不确立性关系时进行计算由不确立性关系x p x ≥ h; p x =m v 知4x=h=5.3 10 -35m ≈29.4 m.4 m e v 9.0 10-31 2 10- 612. 原子核的半径为 10-15 m ,预计核内质子的动量不确立范围. 假如电子被限制在核内, 其动量不确立范围又是多少?分析: 由不确立关系公式得质子动量的不确立范围.设质子的地点不确立范围等于原子核的半径,即 x=10-15 m ,由不确立关系公式得质子动量的不确立范围p ≥h =6.63 10 -34 -20kg ·m/s.x kg ·m/s=5.3 ×10443.14 10 -15-20kg ·m/s.p ≥ 5.3 × 10。
2021_2022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七章4概率波5不确定性关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5 (1)

4概率波 5不确定性关系根底稳固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概率波就是机械波B.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C.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预和衍射现象D.在光的双缝干预实验中,假设有一个光子,那么能确定这个光子落在哪个点上解析:概率波与机械波是两个概念,本质不同,选项A、C错误;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符合概率波的特点,选项B正确;光的双缝干预实验中,假设有一个光子,这个光子的落点是不确定的,但有概率较大的位置,选项D错误。
答案:B2.以下各种波是概率波的是()A.水波B.电磁波C.绳波D.物质波解析:水波、绳波是机械波,选项A、C错误。
电磁波是一种能量波,选项B错误。
由概率波的概念和物质波的特点分析可以得知物质波是概率波,应选项D正确。
答案:D,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多项选择)根据不确定性关系ΔxΔp≥ℎ4πA.采取方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下降B.采取方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的精度上升C.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有关D.Δx与Δp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解析:不确定性关系说明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试图确定坐标和相应动量中的一个,必然引起另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结果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
无论怎样改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都不可能逾越不确定性关系所给出的限度,应选项A、D正确。
答案:AD4.(多项选择)为了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在双缝干预实验中将光屏换成照相底片,并设法减弱光的强度。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预实验装置的狭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出现双缝干预图样B.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预实验装置的狭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出现不太清晰的双缝干预图样C.大量光子的运动规律显示出光的粒子性D.少量光子的运动显示出光的粒子性解析:单个光子运动具有不确定性,但落点的概率分布遵循一定规律,显示出光的波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练习A组1.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波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出现了规则的干涉条纹.对这个实验结果,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B.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可以预测C.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D.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解析: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表现出光的粒子性,选项A错误;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不可以预测,在某一位置出现的概率受波动规律支配,选项B错误;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波动性,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故选项C错误,D正确.答案:D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都具有波动性B.抖动细绳一端,绳上的波就是物质波C.通常情况下,质子比电子的波长长D.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时,并没有确定的轨道解析:任何物体都具有波动性,故A对;对宏观物体而言,其波动性难以观测,我们所看到的绳波是机械波,不是物质波,故B错;电子的动量往往比质子的动量小,由λ=知,电子的波长长,故C错;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规律是概率问题,无确定的轨道,故D对.答案:AD3.电子的运动受波动性的支配,对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可以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B.电子绕核运动时,可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它的轨道C.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其实是没有意义的D.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位置解析: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一种概率波,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已经不适用了,所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不能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电子的“轨道”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位置,综上所述,选项C、D正确.答案:CD4.关于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典物理学中的粒子任意时刻有确定位置和速度以及时空中的确定轨道B.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光通过双缝时显出波动性,那么光只通过一个缝时就显出粒子性C.光学中某些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而某些现象又表明光具有粒子性,说明光有时是波,有时是粒子D.经典物理的粒子模型和波动模型在微观世界变成了波粒二象性模型解析:任意时刻的确定位置和速度以及时空中的确定轨道,这是经典物理学中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所以选项A正确;但经典的粒子模型和波动模型在微观世界变成了波粒二象性模型,选项D正确;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某些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而某些现象又表明光具有粒子性,一般说大量光子容易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但不能说光有时是波,有时是粒子,选项B、C错误.答案:AD5.光通过单缝所发生的现象,用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的观点加以解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缝越宽,光沿直线传播,是因为单缝越宽,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大,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大的缘故B.单缝越宽,光沿直线传播,是因为单缝越宽,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大,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小的缘故C.单缝越窄,中央亮纹越宽,是因为单缝越窄,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小,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小的缘故D.单缝越窄,中央亮纹越宽,是因为单缝越窄,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小,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大的缘故解析:由粒子位置不确定量Δx与粒子动量不确定量Δp的不确定关系ΔxΔp≥可知,单缝越宽,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大,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小,所以光沿直线传播,选项B正确;单缝越窄,位置不确定量Δx越小,动量不确定量Δp越大,所以中央亮纹越宽,选项D正确.答案:BD6.经150 V电压加速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穿过铝箔后射到其后的屏上,则()A.所有电子的运动轨迹均相同B.所有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均相同C.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D.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无法用确定的坐标来描述它的位置解析:电子属于微观粒子,由不确定关系可知选项A、B、C均错误;电子被加速后其德布罗意波波长λ=≈1×10-10 m,穿过铝箔时发生衍射,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只能通过概率波进行统计性的描述.答案:D7.1927年,两位美国物理学家在实验中得到了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案,如图所示,图中,“亮圆”表示电子落在其上的大,“暗圆”表示电子落在其上的小.解析:根据概率波的概念,“亮圆”处的电子数目多,概率大,“暗圆”处的电子数目少,概率少.答案:概率概率8.我们能感知光现象,是因为我们接收到了一定能量的光,一个频率是106 Hz的无线电波的光子的能量是多大?一个频率为6×1014 Hz的绿色光子和1018 Hz的γ光子的能量各是多大?请结合以上光子能量的大小,从概率波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低频电磁波的波动性显著而高频电磁波的粒子性显著.解析:由公式E=hν得E1=hν1=6.63×10-34×106 J=6.63×10-28 J.E2=hν2=6.63×10-34×6×1014 J=3.978×10-19 J;E3=hν3=6.63×10-34×1018 J=6.63×10-16 J.低频电磁波的光子能量小,波长长,容易观察到干涉和衍射现象,波动性显著,相比之下,高频电磁波光子能量大,波长极短,很难找到其发生明显衍射的狭缝或障碍物,因而波动性不容易观察到,粒子性显著.答案:见解析B组1.从衍射的规律可以知道,狭缝越窄,屏上中央亮条纹就越宽,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Δp≥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的粒子有确定的动量,射到屏上粒子就有准确的位置B.狭缝的宽度变小了,因此粒子的不确定性也变小了C.更窄的狭缝可以更准确地测得粒子的位置,但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却更大了D.更宽的狭缝可以更准确地测得粒子的位置,但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却更大了解析:由ΔxΔp≥,狭缝变小了,即Δx减小了,Δp变大,即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了,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答案:C2.一电子具有400 m/s的速率,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动量的0.01%(这已经足够精确了),则该电子的位置不确定范围有多大?解析:电子的动量为p=mv=9.1×10-31×400 kg·m/s=3.6×10-28 kg·m/s.Δp=0.01%×p=1.0×10-4×3.6×10-28 kg·m/s=3.6×10-32 kg·m/s,由不确定性关系式,得电子位置的不确定范围Δx≥ m=1.5×10-3 m.答案:1.5×10-3 m3.20世纪20年代,剑桥大学学生G.泰勒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箱子里放上小灯泡、烟熏黑的玻璃、狭缝、针尖、照相底板,整个装置如图所示.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熏黑的玻璃后变得十分微弱,经过三个月的曝光,在底片上针尖影子周围才出现非常清晰的衍射条纹.泰勒对这照片的平均黑度进行测量,得出每秒到达底片的能量是5×10-13 J(h=6.63×10-34 J·s).(1)假如起作用的光波波长约500 nm,计算从一个光子到下一光子到达底片所相隔的平均时间及光束中两邻近光子之间的平均距离;(2)如果当时实验用的箱子长为1.2 m,根据(1)的计算结果,能否找到支持光的概率波的证据?解析:(1)对于λ=500 nm的光子能量为ε=hν=h·=6.63×10-34× J=4.0×10-19 J因此每秒到达底片的光子数为n=个=1.25×106个如果光子是依次到达底片的,则光束中相邻两光子到达底片的时间间隔是Δt= s=8.0×10-7 s.两相邻光子间平均距离为x=cΔt=3.0×108×8.0×10-7 m=240 m.(2)由(1)的计算结果可知,两光子间距有240 m,而箱子长只有1.2 m,所以在箱子里一般不可能有两个光子同时在运动.这样就排除了光的衍射行为是光子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因此,衍射条纹的出现是许多光子各自独立行为积累的结果,衍射条纹的亮区是光子到达可能性较大的区域,而暗区是光子到达可能性较小的区域.这个实验支持了光波是概率波的观点.答案:(1)8.0×10-7 s240 m(2)见解析4.已知=5.3×10-35 J·s,试求下列两种情况中位置的不确定量.(1)一电子具有200 m/s的速率,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0.01%.(2)一颗质量为10 g的子弹,具有200 m/s的速率,动量的不确定量为0.01%.解析:(1)电子的动量为p=mv=9.1×10-31 kg×200 m·s-1≈1.8×10-28 kg·m·s-1.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Δp=0.01%p=1.0×10-4×1.8×10-28 kg·m·s-1=1.8×10-32 kg·m·s-1,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Δp≥,得电子位置的不确定范围为Δx≥,所以Δx≥ m≈2.9×10-3 m.(2)子弹的动量为p=mv=10×10-3 kg×200 m·s-1=2 kg·m·s-1,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Δp=0.01%p=1.0×10-4×2 kg·m·s-1=2×10-4 kg·m·s-1,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Δp≥,得子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为Δx≥,所以Δx≥ m=2.65×10-31 m. 答案:(1)Δx≥2.9×10-3 m(2)Δx≥2.65×10-3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