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诗歌续考_徐俊

合集下载

归义军设立前夕敦煌和长安僧界的一次文学交往的论文

归义军设立前夕敦煌和长安僧界的一次文学交往的论文

归义军设立前夕敦煌和长安僧界的一次文学交往的论文原文作者:颜挺亮[摘要]归义军张氏初期敦煌僧界与长安僧界的多次交往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大中五年(851)五月间悟真及其所率敦煌僧界使团的京城之行。

到达后,在“诏入丹墀,面奉龙颜”并受敕封外,还被“诏许巡礼左右街诸寺”,因得与京城朝官及诸大德相过从并互有诗歌酬答。

这次诗歌酬答既是归义军设立前夕两地僧界唯一的一次文学交往,也是整个归义军张氏时期两地间的第一次文学交往,在敦煌文学史上颇具史料意义和文学意义。

其所留下的作品既是敦煌文学千年史中一批史籍无载的重要文学资料,表达了敦煌人的心声,又最早奏响了整个归义军时期敦煌文学的主旋律,为之后长时期敦煌文学主旋律作品的大量出现开了先河。

[关键词]归义军初期;敦煌僧界;长安僧界;悟真;敦煌文学[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2-0035-11一归义军时朝,敦煌与长安间不仅进行多次文学交往,而且在大中五年(851)十一月归义军设立前夕即已进行。

这种文学交往,尤以僧界为最堪注意。

张氏归义军初期,即从大中二年张议潮沙州起义到咸通二年(848~861)张议潮收复凉州的10多年间,敦煌僧界曾多次有重要人物前往京城,与朝廷和长安僧界发生交往。

据各家的研究,张氏归义军初期敦煌僧人奉使入朝者,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当推悟真及其所率僧团。

除悟真外,主要的大约还有:大中二年(848),张议潮起义取得胜利后,先派使团入京献表;在陆续收复伊、肃、甘等州后,大中五年(851)七月又派使者奉十一州图籍入朝,俗界有张议潭、吴安正等,僧界至少有沙州僧正慧菀。

①大中五年(851),沙州都法律洪辩所遣的以悟真为主使的沙州僧界使团中,即有曹法镜其人。

②郑炳林认为,张议潮称司空的咸通二年至咸通八年(861~867),恒安曾奉命出使长安。

③既云是在咸通二年至咸通八年(861~867),则有可能是在咸通二年(861),属于本文所说张氏归义军初期。

敦煌写卷S.373研究(全文)

敦煌写卷S.373研究(全文)

敦煌写卷S.373研究XX:978-7-5369-4434-3(20XX)03-049-03 敦煌文献S.373,正反面共计抄诗10首。

其中,正面抄诗5首,依次为:1.《皇帝癸未年膺运灭梁再兴(缺)迎太后七言诗》。

2.《题西山童子寺七言》。

3.《题南岳山七言》,原卷题旁注“直在江南”。

4.《题幽州盘山七言》,原卷题旁注“在幽州北”。

5.《题幽州石经山》,原在题旁注“在南”。

《斯坦因劫经录》著录为“李存勖诗五首”。

背面亦抄诗5首,依次为:1.《大唐三藏题西天舍眼塔》,原卷题旁注“在西天”。

2.《题尼莲河七言》,原卷题旁注“在西天”。

3.《题半偈舍身山》,原卷题旁注“在西天”。

4.《题童子寺五言》,原卷题旁注“在太原,便是”。

5.《题中岳山七言》,原卷题旁注“在京南”。

《斯坦因劫经录》著录为“大唐三藏诗五首”,并说明:“显系后人所作,伪托玄奘”。

郑炳林认为这10首诗既不是李存勖所作,也不是玄奘所作,而可能是后唐时期河北地区(或定州一带)的僧人范海印所作,他曾游历全国并于后唐末年经敦煌去印度求经①。

徐俊同意《皇帝癸未年膺运灭梁再兴(缺)迎太后七言诗》为李存勖所作,后四首诗“诗中涉及的地域和诗中流露的思想、情绪等看,与李存勖生当战乱之世,戎马一生的君王身份、生平经历等亦不相符,显非李存勖之作”,但断为唐时期的僧人范海印所作,则缺乏根据②。

关于《大唐三藏诗五首》,巴宙认为:“‘大唐三藏’一般为玄奘法师之尊称,但亦可以用于其他译经高僧。

故此诗是否为玄奘之作品则待考。

”③徐俊认为,“其XX应即‘大唐三藏’,至于‘大唐三藏’是否指玄奘,需要做进一步的考察。

即使‘大唐三藏’指玄奘,亦不排除其诗仍有依托的可能。

”④陈尚君《全唐诗续拾》把这五首诗收入玄奘名下,我们姑算作玄奘的作品。

现据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对S.373存见10首诗移录如下,对XX生平及作品存佚情况、作品抄写时间予以考证,并概括诗作中心思想。

《皇帝癸未年应运灭梁再兴[缺]迎太后七言诗》禁烟节假(暇)赏幽闲,迎奉倾心乐贵颜。

《敦煌词》(199首)惆怅年年归北路,曲子催送浪淘沙

《敦煌词》(199首)惆怅年年归北路,曲子催送浪淘沙

《敦煌词》(199首)惆怅年年归北路,曲子催送浪淘沙敦煌曲子词,原为唐五代宋初写本,大约在北宋前期,与其他写卷、文书等一起被封藏于敦煌莫高窟石室内。

二十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偶然打开后,洞中所藏写本曲子词连同其它写本书籍等先后流散于世界各地,又陆续被抄写、摄影、影印回国,公诸于世。

其中斯坦因所得者,今藏于伦敦英国图书馆;伯希和所得者,今藏于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俄国人奥里敦保等所得者,今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此外还有少量敦煌写卷流散于日本等国,所余部分写卷收藏于我国北京图书馆。

在这些敦煌写卷中,有现存最早之曲子词集《云谣集杂曲子》,还有一些抄写相对集中的曲子词作品,多数作品则杂抄散见于各种写卷之中。

本编敦煌曲子词,以已经发现、公布和著录之敦煌写本原卷为底本;见诸多种写卷者,则选取一种原卷为底本;原卷失传或未予公布者,则选取今人较早之著录本为底本。

首先校录《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前十八首以斯一四四一卷(斯坦因编号之写卷,简称斯卷)为底本,后十二首以伯二八三八卷(伯希和编号之写卷,简称伯卷)为底本;然后校录其它写卷作品,以斯卷为先,伯卷其次,皆依斯、伯二氏原编号为序;最后校录圣彼得堡等所藏其它写卷。

包括《云谣集杂曲子》三十首在内,凡据斯卷校录九十一首,据伯卷校录八十四首,据列一四六五号(孟列夫等《苏联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藏敦煌汉文写本注记目录》编号)校录一首;另外,据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简称王校)校录三首,据罗振玉《贞松堂藏西陲秘籍丛残》影印图片(贞松堂藏本)校录一首,据罗振玉《敦煌零拾》(罗书)校录四首,据赵尊岳《唐人写本曲子》(赵本)校录二首,据周绍良《补敦煌曲子词》(周校)校录十三首,总计一百九十九首。

除用各原卷作校勘外,参校今人主要校录本及校勘成果有:刘复《敦煌掇琐》(刘书),朱祖谋《强村丛书》本《云谣集杂曲子》(丛书本)及其所引董康校(董校)、况周颐校(况校),《强村遗书》本《云谣集杂曲子》(遗书本)及其所引杨铁夫校(杨校)、龙沐勋校(龙校),况周颐《蕙风词话》(况本),周泳先《敦煌词掇》(周本),冒广生《新斟云谣集杂曲子》(冒斟),唐圭璋《云谣集杂曲子校释》(唐校),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王集)及其所引刘盼遂校(刘校)、孙贯文校(孙校),任二北《敦煌曲校录》(校录),蒋礼鸿《敦煌曲子词集校议》(蒋议),饶宗颐《敦煌曲》(饶编),《敦煌曲订补》(饶补),潘重规《敦煌云谣集新书》(新书),沈英名《敦煌云谣集新校订》(新校订),林玫仪《敦煌曲子词斟证初编》(林编),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总编),黄征《〈郭煌歌辞总编〉校释商榷》(商榷),项楚《〈郭煌歌辞总编〉匡补》(匡补)。

敦煌写本诗歌续考_徐俊

敦煌写本诗歌续考_徐俊
# 66 #
为 Dx14568 ( 右 ) + Dx110740 ( 4 - 3, 中 ) + Dx110740( 4- 3, 右) + Dx. 10740( 4 - 3, 左) + Dx110740( 4- 2, 左) + Dx. 10740( 4- 2, 右) 。
四 白侍郎门下学仕郎董延长 抄诗 4 首补录

桂生三五夕, 5南仲( 中) 记6 曰: / 南州有 桂树生月中。0 开二八时。5瑞应图6 曰: / 尧
时萁荚生庭, 从朔至十五日, 日生一叶; 从十六日,
日落一叶 也。0 分晖度鹊镜, 5 神异记6 曰: / 昔
有夫妇别, 将镜口破, 人执一片以为其信。其 妻与 人通, 镜化为[ 鹊] 飞至, 夫乃知之。后人镜鹊 安背
三 韦庄5秦妇吟6第 10 个写本
5辑考6列举已知的5秦妇吟6( 232 页) 写本 10 种, 其中据潘重规先生5敦煌写本 秦妇吟新 书6列俄 藏 Dx. 10740 残 卷一 种[ 2] , 未 能参校。 按: 俄藏此卷刊于5俄藏敦煌文献6 第 15 册, 共 4 拍, 其中 Dx. 10740( 4- 1) 和 Dx. 10740( 4- 4) 非5秦妇吟6, 此处暂置不论。Dx. 10740( 4- 2) 存两残片, Dx. 10740( 4- 3) 存 3 残片, 为同 一 5秦妇吟6写本的残裂。经比定缀接, 从/ 长安寂 寂今何有0句起至/ 妾闻此父伤心语0句之/ 妾闻 此03 字止( 5辑考6236 页 13 行至 236 页 2 行) , 文字稍有残缺, 但基本完整。与已校各卷略有 异文, 不 具列。 潘重 规先生 谓所 见残 本仅 10 行, 当即 Dx110740( 4- 2, 右) 残片。又5 辑考6 252 页附记曾指出5俄藏敦煌文献6 第 11 册 Dx. 4568( 右) 残片, 也是5秦妇吟6 残文, 存/ 独向绿 杨阴下歇0以下 6 句, 与俄藏 Dx. 10740 书法略 近, 疑 为同卷, 因 此笔者 将 Dx. 4568( 右) 定 为 / 已知的第 11 个5秦妇吟6写本0的说法应予纠 正。缀接后的俄藏5秦妇吟6写本, 卷号顺序应

最新-敦煌文学的含义及特征 精品

最新-敦煌文学的含义及特征 精品

敦煌文学的含义及特征敦煌文学是指敦煌遗书中保存的文学活动、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

文学本身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敦煌文学也一样,所以要从内涵和外延上给它划分一个明晰的界限,是比较困难的。

本文所说的敦煌文学作品,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的是敦煌遗书中仅存的文学作品;第二层次既包括敦煌遗书中仅存的文学作品,也包括敦煌遗书中保存且见于传世文献中的文学作品;第三层次则指敦煌遗书中具有文学性的文献,包括上面一二层所说的文学作品,还包括一些有文学性的应用性文章,如世俗应用文和宗教应用文等。

而敦煌的文学思想,主要指敦煌遗书对有关文学的看法和论述以及从敦煌文学作品中发掘出来的文学观念。

敦煌文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分支,而具有相对独立性。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而衰,敦煌及整个河西地区被吐蕃人占领,与中原王朝基本上处于文化隔绝状态。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敦煌人张议潮率众推翻了吐蕃的统治,收复了瓜、沙诸州,建立了以敦煌为中心,长达180多年的归义军政权。

归义军政权一开始虽则得到中原王朝的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原王朝的政令并未真正影响敦煌地区,敦煌地区基本上处于自治状态。

在这个独立的文化圈内,由于受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敦煌文化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汉文化圈的组成部分,敦煌文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的自觉是一个免不了的问题。

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除了比较通行的魏晋说外,还有先秦说、汉代说和六朝说等。

各家都能摆出很多文学史实,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

我们认为,文学自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文学体裁自觉的时代并不相同,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学创造者和接受者对文学的自觉也不相同;对于中国最下层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对文学的自觉更是一个慢长而懵懂的过程。

研究敦煌文学,应当清楚这么一种情况对唐五代敦煌民众来说,他们对文学并不是像一般文人那样的自觉;对他们来说,文学仅是某种社会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或者说,是某种社会文化仪式的组成部分。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评估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评估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专题质量评估(十三)(专题十三)(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哈师大附中模拟)春秋时期,孔子曾言:“(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战国时期,各家的共同宗旨都是以“其学易天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皆源于儒B.百家争鸣同大于异C.儒家思想偏于保守D.社会时弊有待革新【解析】选D。

“(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意思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子)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以“其学易天下”的意思是用自家的学说变革社会。

据此可知,各家学派都主张革新社会时弊,故选D;诸子百家皆源于儒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排除A;题干虽然表明各家都主张改革社会弊端,但仅此不能说明百家争鸣同大于异,排除B;题干反映了儒家思想主张变革,与保守无关,排除C。

2.(2021年江苏适应性测试)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

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

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

这一变化( )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解析】选D。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藏书从西周以前的国家行为到春秋时期的诸侯、再到战国时期的私人,藏书的不断下移提高了图书流通的速度,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的发展繁荣,故D正确。

材料与私人讲学没有必然的联系,故A错误;“具体反映”的说法有误,故B错误;材料与诸侯的富国强兵无关,故C错误。

3.有学者指出: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最大限度地深化了自家之言,“深刻的片面”超越“平庸的全面”。

各种片面学说,总体又形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的基调。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集权政治加强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社会变革转型【解析】选D。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百家争鸣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转型,故选D;民间思想活跃是概括了材料,不是本质反映,排除A;思想的活跃反映的是权力的分散,排除B;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是材料的表象,不能反映本质,排除C。

唐代诗歌ppt

唐代诗歌ppt

数量众多
唐诗在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 美结合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美结合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现了 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 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产生 了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 了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 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 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 唐诗的整体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 个时代。 个时代。
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 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互相影 为文学的繁荣增添了新的手法。 响,为文学的繁荣增添了新的手法。如山水诗 与山水画、舞蹈与书法等的相互影响。 与山水画、舞蹈与书法等的相互影响。苏轼曾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 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杜甫在《 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杜甫在《观公 孙大娘舞剑器浑脱》中则说: 昔者吴人张旭 孙大娘舞剑器浑脱》中则说:“昔者吴人张旭 善草书、书贴, 善草书、书贴,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 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思想文化的活跃促进了文学上各种风格 流派的建立,对于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 流派的建立,对于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如变 也有积极的影响。 文、词)也有积极的影响。
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
唐以前,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题材、 唐以前,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题材、风格等已经 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 汉魏乐府的叙事抒情手法,都给唐代作家以丰富的营养。 汉魏乐府的叙事抒情手法,都给唐代作家以丰富的营养。 同时,六朝以后山水田园题材的开拓,以及对声律、 同时,六朝以后山水田园题材的开拓,以及对声律、对 偶等艺术技巧的探索与运用, 偶等艺术技巧的探索与运用,也为唐代作家的创作提供 了很好的借鉴。此外, 七言、骚体、乐府、 了很好的借鉴。此外,四、五、七言、骚体、乐府、古 新体诗的发展, 诗、新体诗的发展,也在运用体裁形式方面为唐人提供 了广阔的天地。 了广阔的天地。唐代的作家正是在此基础上批判继承了 前人的经验,吸取了前人的教训, 前人的经验,吸取了前人的教训,而把唐代文学推向高 峰的。 峰的。

敦煌藏文因明写卷PT0123之《成他相续论》本注研究

敦煌藏文因明写卷PT0123之《成他相续论》本注研究

日 1
目 ’ ’ ’ ’ 困『 哥 ’ 日 1
’ 目
f 9 = l 击

’ 园 ’

1 日
日 ’
o 亏’ , I 1
’ a
’ ’ ’ q ‘
’ 。’ ’ 目 ’
’ 司 ’
习 ’ 1
I 『 、
‘ 2o 3 1 o7 司


帮 ’ ≤
叠r爵 ’ ij ’ I8 ~ . 日 ’ 《
f = l
18  ̄ 96
q q 闰 1


日 日 苗 1’ 1 1 茂 目 q



2 o o8
’ 司 m 13 叩 2 1
[ 茂 自 = ’ ]z .[耳 暑 [ 邑 ’ ’ ll 5 62 1 1 0 -6 罟 ’ ’ ’ 园亏 ’ 5 1 T ’ = Aj ’末 醐 萤 ]c-7 ( 1) -7 0 气 口 G6 囱 害 嘲 ] ’黾 酮 = 0 5 4 0 0 2

‘ ‘ ‘ J
1写 ’

葶’ ’ ’
r’ -目 , 1  ̄

’ ’ i 司 ’

q 若
日 1


‘ J ‘
 ̄一

q 。 q

’ ‘’ l
《 ’=1 I 目 f

q 1
’I r : ①

’ 蓠
习J 1茂 ‘
1 ’ 菌
6 0 04 ) 1 1 0
日 , 1 。 1 目 习 1 ’ ’1 ’1 1 ’ ’ ‘ ’ 日j 习 町蓠 硼 。 ’ ‘ ’ 若 ‘ 墨 司 ’ 11 q q 即 q 。 ’ 习 ’ 舍 q 1 即 羽枣 ’‘ { 目q 辩 <《 因 ’ 葺 。‘ q 日 m 1 闰 马 1 ’ 却羽 2 目 3 1 j 度 i 郢《 羽 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衣不脱随霜雪, 汗马 长被铁。杨叶楼中不 寄书, 莲花剑上空流血。0略有异文。完整抄录 5大漠行6的 P. 2748、S. 2049、P. 2544 三写本, 均 有此两联, 应非偶然的舛入。
疑为诗人以5从军行6旧句入诗, 5大漠行6 应是李昂的作品。李昂以考功员外郎知开元二 十四年( 736) 贡举为进士所辱事, 屡见于史籍记 载。时人谓其/ 以文词著称0¹ , 然所存诗作殊 少。5全唐诗6录其诗二首º, 其中一首即5从军 行6; 另一首5戚夫人楚舞歌6, 也见于敦煌写本, 即 P. 2567+ P. 2552 卷首阙题残诗。有趣的是 敦煌本5戚夫人楚舞歌6 比传本多出/ 且矜容色 长自持, 且遇乘舆恩幸时。香罗侍寝双龙殿, 玉 辇看花百子池0两联, 而5从军行6与5大漠行6又
2002 年第 5 期 ( 总第 75 期)
敦煌研究 DUNHUANG RESEARCH
NO1 51 2002 TOTAL 75
敦煌写本诗歌续考
徐俊
(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 北京 100732)
内容摘要: 本文是对5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6所收部分 诗歌写本及诗作的续考重订和新见零散诗歌的辑补考证。 关键词: 敦煌诗歌; 续考; 辑补 中图分类号: I207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4106( 2002) 05- 0065-08
# 66 #
为 Dx14568 ( 右 ) + Dx110740 ( 4 - 3, 中 ) + Dx110740( 4- 3, 右) + Dx. 10740( 4 - 3, 左) + Dx110740( 4- 2, 左) + Dx. 10740( 4- 2, 右) 。
四 白侍郎门下学仕郎董延长 抄诗 4 首补录
二 5敦煌二十咏#贞女台咏6别本
俄藏 5 瑶 池 新 咏6 ( Dx16722、Dx. 6654 + Dx13861、Dx. 3872+ 3874、Dx111050) 诗册, 首页 有后 人所抄五言诗一首, 5辑考6 曾据 Dx13861 校录残文( 679 页) 。现将新近公布的 Dx. 6654V 与之缀接, 可使残诗较为完整, 原题作5贞女楼 咏6, 诗如下:
往日谁 家女, 孤贞届此楼。路傍 临涧水, 寂寞碛西头。口射蜘蛛网, 珠 帘并( ?) 说疏( ? ) 。口( 以下未抄) 按: 贞女楼不见于敦煌地志及相关文书的 记载, 诗也不见于其它诗歌写本, 但与5敦煌二 十咏#贞女台咏6( 165 页) 有关, 二者 不但诗题 相近, 而且首二句句法遣词也存在明显的模拟 改作痕迹。5敦煌二十咏6现存六个写本, 其中 P. 3929 册 页本5贞 女台咏6 作5贞女 楼6, 可 见 / 贞女楼0应是/ 贞女台0的异称。
值得注意的是, 此诗注文与日藏庆大本几 乎完全相同( 除了个别文字脱漏) 。胡志昂先生 在仔细辨析日藏本注文与英法所藏敦煌本及其 它文献所征引的注文 后, 指出/ 庆大本峤诗原 注, 系张庭芳所撰, 其注解文字简要, 略近敦煌 残卷0 ¹ , 俄藏 本5 月6 诗注 可以说 是最 好的佐 证。但此诗末句与明铜活字本5 李峤集6 和5全 唐诗6同, 庆大本作/ 愿陪北堂宴, 长赋西园诗0, 又可见其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 要从日藏本 中准确鉴别 出张注原文实 非易事。日 本镰仓 ( 1192~ 1333) 初期学者源光行据李峤5杂咏6翻 作5百咏和歌6, 其序云: / 张庭芳追述数千言之 注, 以 备于后鉴。0 º 可知张注 篇幅甚小, 不逾 万言, 各诗不过百字, 非常简省, 这一点与敦煌 本相似, 益见敦煌写本较日藏本更接近张注原 貌( 5辑考6351 页) 。
五 吏部郎中王建5赞碎金6 第 4 个写本
王建5 赞碎 金6 ( 289 页) 诗, 除已 校 的 P. 3906、S. 619、S. 6204 三个写本外, S. 329V- 7 抄 此诗前二句: / 一轴令( 零) 书则来( 未) 多, 要未 ( 来) 不得( 以下未抄) 。0 原卷正面为5书仪镜6, 可以与 S. 361 缀 接[ 3] [ P24] , 卷背存 诗词 杂写多 首, 参见5敦煌 歌辞总 编6 卷 2( 537~ 542 页) 、 5敦煌遗书诗歌散录6卷中( 848 页) 。
收稿日期: 2002- 06-06 作者简介: 徐俊( 1961~ ) , 男, 江苏省 扬州市人, 1983 年毕 业于南京大学中文 系, 中国 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 所副
研究员。
# 65 #
有两联重出。5从军行6、5戚夫人楚舞歌6 以及 新确认的5大漠行因残裂而分置, 缀接顺 序应 为 Dx. 10298 + Dx. 5898 + Dx. 2999 + Dx . 3058+ Dx. 11210, 均抄于 药方背 面。Dx. 11210 诗后空约 4 行位置, 另抄药方 4 行, 知此卷原抄 至5月6诗为止, 且未依照5杂咏6部序抄写。
5辑考6 ( 280 页) 引 P. 28415小乘三科6, 题 记: / 太平兴国二年( 977) 丁丑岁二月廿九日白 仕( 侍) 郎门下学仕郎押衙董延长写5小乘三科6 题记。0原卷其后尚抄有七言诗四首, 兹予补录:
[ 阙题] 花能 t t 散 香难, 日转月动星柳 看。春秋两 t 三时卧, 探取星辰历第卞 难。 t tt 春花先动实久看, 日中午时记能 先。水到干地生湿草, 摘落花 t 斗一 。 同前t t 明人伴涉证 t 书, 向说天下内心 知。动 t 集语观百事, 诵过千卷意难 欺。 同前 令( 今) 者厶乙且莫欺, 把弓射箭 百子期。阵头无人当 t 立, 退到本地 北人欺。
三 韦庄5秦妇吟6第 10 个写本
5辑考6列举已知的5秦妇吟6( 232 页) 写本 10 种, 其中据潘重规先生5敦煌写本 秦妇吟新 书6列俄 藏 Dx. 10740 残 卷一 种[ 2] , 未 能参校。 按: 俄藏此卷刊于5俄藏敦煌文献6 第 15 册, 共 4 拍, 其中 Dx. 10740( 4- 1) 和 Dx. 10740( 4- 4) 非5秦妇吟6, 此处暂置不论。Dx. 10740( 4- 2) 存两残片, Dx. 10740( 4- 3) 存 3 残片, 为同 一 5秦妇吟6写本的残裂。经比定缀接, 从/ 长安寂 寂今何有0句起至/ 妾闻此父伤心语0句之/ 妾闻 此03 字止( 5辑考6236 页 13 行至 236 页 2 行) , 文字稍有残缺, 但基本完整。与已校各卷略有 异文, 不 具列。 潘重 规先生 谓所 见残 本仅 10 行, 当即 Dx110740( 4- 2, 右) 残片。又5 辑考6 252 页附记曾指出5俄藏敦煌文献6 第 11 册 Dx. 4568( 右) 残片, 也是5秦妇吟6 残文, 存/ 独向绿 杨阴下歇0以下 6 句, 与俄藏 Dx. 10740 书法略 近, 疑 为同卷, 因 此笔者 将 Dx. 4568( 右) 定 为 / 已知的第 11 个5秦妇吟6写本0的说法应予纠 正。缀接后的俄藏5秦妇吟6写本, 卷号顺序应
上是也。0 流影入蛾眉。鲍明远5玩月 诗6 曰: / 娟娟似娥眉。0 皎洁临[ 疏牖] , 陆 士衡诗 曰: / 安寝北口( 堂) 上, 明月入我牖。0 月令 胧( 玲珑) 鉴薄 惟( 帷) 。阮嗣 宗诗 曰: / 薄 惟 ( 帷) 鉴 明 月。0 愿言从爱客, 清[ 夜幸 同] 嬉。魏 曹
祖( 植) 诗曰: / 君子敬爱客, 清夜游西园, 明月 澄清 景。0

孔座洽良俦, 座上宾恒满, 樽 中酒不空。 陈筵几献 酬。陈 筵, [ 陈 ] 遵好 酒, 闭 门棋 留 宾。 临风竹叶 满, 竹叶, 酒 名。 湛月 桂香 浮。桂香, 酒名。 每接高阳宴, 郁 家池, 昭阳 池, 饮酒醉。 长陪河朔游。夜饮 酣暑出饮焉。 会从 玄石 饮, 昔 时 有 人玄 石, 酤 千 日 之 酒。 云雨出圆丘。t t , 郭宪含彳可( 酒) 。 11/ 陈筵0用陈遵典故, 注文中/ 遵0即指陈 遵。今 人 以/ 张 设酒 席0 注 / 陈 筵[ 4] [ P213] , 误。 5太平御览6卷 843 引5汉书6: / 陈遵, 字孟公, 每 大宴宾客, 闭门, 取车辖投井中, 虽有急, 终不得 去。0[ 5] [ P3768a] 详见5汉书6卷 925陈遵传6, 不具 引。注文/ 闭门棋留宾0 语义不甚晓畅, 与投辖 井中事异, 或有脱误。 21/ 长 陪河 朔游0 句 注文/ 夜 饮酣 暑出 饮 焉0, 脱略过甚, 典出曹丕5典论6。5初学记6 卷 3 引曹丕5 典论6: / 大驾都许, 使光禄 大夫刘松 北镇袁绍军, 与绍子弟 日共宴饮, 常以三伏 之 际, 昼夜酣饮, 极醉, 至于无 知, 云 以避一时 之 暑。故河朔有避暑饮。0[ 6] [ P51] 31/ 湛月桂香浮0注文/ 酒名0 二字, 原误抄 于/ 每接高阳宴0句注文末, 兹予移正。 41/ 每接高阳宴0 句注, 用山涛饮高阳习郁 家池事, 注文脱略过甚, 5辑考6 已引5世说6注, 兹不赘。
¹ 语出其兄 李昊墓 志5 大唐故 吉州刺 史陇西 李府君 墓 志铭6 , 5芒洛冢墓遗文6 卷中。参见5唐才子 传校笺6 第 5 册 补 正, 中华书局 1995 年, 第 28 页。
º 王重民5补全唐诗6 将 P1 2567 十 P. 2552 卷末5驯鸽篇 并序6 、5塞上听弹胡笳作并 序6 ( 诗缺) 补为 李昂佚 诗, 实为 另 一位曾任仓部员外郎的李昂的作品。参见5唐 才子传校笺6 第 5 册补正, 第 30 页。

桂生三五夕, 5南仲( 中) 记6 曰: / 南州有 桂树生月中。0 开二八时。5瑞应图6 曰: / 尧
时萁荚生庭, 从朔至十五日, 日生一叶; 从十六日,
日落一叶 也。0 分晖度鹊镜, 5 神异记6 曰: / 昔
有夫妇别, 将镜口破, 人执一片以为其信。其 妻与 人通, 镜化为[ 鹊] 飞至, 夫乃知之。后人镜鹊 安背
一 佚名5大漠行一首6为唐李昂作
5大漠行6 ( 5 辑考6 第 153 页, 以 下仅注 页 码) P. 2748 未署作者, 另见于三个 写本: S1788 题残, S. 2049、P12544 无题。据胡 大浚 先生 考 证[ 1] , 诗中/ 戎衣不脱生冰雪, 汗马连年长披铁。 扬叶楼中不寄书, 莲花剑里空流血0两联, 见于 5全唐诗6 卷 120 李昂5 从军行6诗。按: 5全 唐 诗6本自5文苑英华6卷 199, 相对的两联为: / 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