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学习

合集下载

JGJ106-200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条文说明前言《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经建设部2003年3月27日以第133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检测、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吕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目次1 总则 (61)2 术语、符号 (63)2 术语 (63)3 基本规定 (64)3.1 检测方法和内容 (64)3.2 检测工作程序 (65)3.3 抽检数量 (67)3.4 验证与扩大检测 (69)3.5 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69)3.6 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 (72)4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73)4.1 适用范围 (73)4.2 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73)4.3 现场检测 (75)4.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77)5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79)5.1 适用范围 (79)5.2 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79)5.3 现场检测 (79)5.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80)6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81)6.1 适用范围 (81)6.2 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81)6.3 现场检测 (81)6.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82)7 钻芯法 (84)7.1 适用范围 (84)7.2 设备 (84)7.3 现场操作 (85)7.4 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87)7.5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88)7.6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89)8 低应变法 (91)8.1 适用范围 (91)8.2 仪器设备 (93)8.3 现场检测 (94)8.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95)9 高应变法 (101)9.1 适用范围 (101)9.2 仪器设备 (101)9.3 现场检测 (103)9.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105)10 声波透射法 (112)10.1 适用范围 (112)10.2 仪器设备 (112)10.3 现场检测 (112)10.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113)1总则1.0.1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事故多与基础工程质量有关,其中有不少是由于桩基工程的质量问题,而直接危及主体结构的正常使用与安全。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完整版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完整版

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2)3基本规定 (6)3.1一般规定 (6)3.2检测工作程序 (7)3.3检测方法选择和检测数量 (8)3.4验证与扩大检测 (10)3.5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11)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2)4.1一般规定 (12)4.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2)4.3现场检测 (13)4.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15)5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17)5.1一般规定 (17)5.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17)5.3现场检测 (18)5.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18)6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20)6.1一般规定 (20)6.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0)6.3现场检测 (21)6.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1)7钻芯法 (24)7.1一般规定 (24)7.2设备 (24)7.3现场检测 (24)7.4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25)7.5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25)7.6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6)8低应变法 (29)8.1一般规定 (29)8.2仪器设备 (29)8.3现场检测 (29)8.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0)9高应变法 (33)9.1一般规定 (33)9.2仪器设备 (33)9.3现场检测 (33)9.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5)10声波透射法 (40)10.1一般规定 (40)10.2仪器设备 (40)10.3声测管埋设 (40)10.4现场检测 (41)10.5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42)附录A 桩身内力测试 (48)附录B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51)附录C 静载试验记录表 (52)附录D 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53)附录E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 (54)附录F 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 (55)附录G 试打桩与打桩监控 (57)本规范用词说明 (59)引用标准名录 (60)附:条文说明 (61)1总则1.0.1为了在基桩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制定本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学习教学文案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学习教学文案

二、10项主要修订
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
类别
单孔
两孔
特征
三孔
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胶结较好,芯样侧表面较光滑、骨料分布基本均匀,芯样 呈柱状、断口基本吻合。有下列情况之一:
1 芯样侧表面有较多气孔、严 1 芯样侧表面有较多气孔、严
Ⅱ类 表沟蜂沟芯不部样检要为Ⅲ槽面窝 槽 样 均 位 试 测求12类局 芯或有麻 连 骨 匀 的 件 值,部 样较蜂面 续 料 混 抗 满, 否多窝芯 侧严 或 分 凝 压 足则但气麻样 表重 局 布 土 强 设应对孔面部 极 芯 度 计判应侧 面、;、重 土 同 重 土 孔 但 压 应 段 同 外判一 同 观蜂 芯 蜂 芯 该 强 一长23为深 一 判窝 样 窝 样 深 度 深度芯 任Ⅲ度 深 定麻 骨 麻 骨 度 检 度不样一类部度完面料面料部测部大侧孔;位部整分分位值位、、于表局的位性布布的满的连连1面部0芯的类不不混足局续续c有混m样芯别均均凝设部沟沟,较凝中样为匀匀土计混槽槽且多土未中Ⅰ芯要凝或或,,在气芯同同类样求土局局但且另孔样时时或试芯部部在在,一破、出出Ⅱ件样混混两另否现现碎类严抗的凝凝孔孔一则;,,重土同重土孔时样求段同外,一观蜂芯蜂芯或出试一长23否深判窝样窝样三现件深度芯任则度定麻骨麻骨孔抗度,不样一应部完面料面料同压部但大侧 孔判位 整分 分 一 强 位、 、 该于表 局为的 性布 布 深 度 的连 连 深1面 部0Ⅲ芯 类不 不 度 检 局续 续 度c有 混m类样 别均 均 部 测 部沟 沟 部,较 凝;中 为匀 匀 位 值 混槽 槽 位且多 土未Ⅰ的 满 凝或 或 的, ,在气 芯同类芯 足 土局 局 混但 且另孔 样时或样 设 芯部 部 凝在 在两破、出Ⅱ中 计 样混 混 土三 任现碎类严同 要 的凝 凝 芯孔孔 两;,

jgj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一、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基桩施工及基桩检测。

二、术语定义1. 基桩:指建筑施工过程中钻机钻获的土基体,且随施工阶段的变化不断受到破坏的土质。

2. 基桩检测:指按照建筑施工调查报告要求,通过在钻孔中插入不同规格探针,测量孔道内基桩壁面余量以及孔道深度等参数,以验证施工质量状况的行为。

3. 预钻预测:指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钻取的土层情况,对将要钻取的土层类型和体积,进行合理预测,以优化施工进度的行为。

三、施工准备1. 搭建保护措施:施工方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搭建规范的防护墙,并完成各种安全措施,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现场的完成。

2. 质量检查:施工方应当检查各种施工材料和设备,以确保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并达到规范要求。

四、施工步骤1. 预钻预测:钻孔负责人根据场地现状及先前施工进度表,对接下来钻进的土层,进行科学预测,合理判定预钻深度,在合理范围内优化施工进程,以确保施工完成。

2. 计算余量:施工方应当首先确定钻孔的深度及各孔道余量,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基桩安装,让基桩表面平整并能达到规范能提供的安全作用。

3. 离心加固:基桩表面安装完毕后,需对基桩表面进行离心加固,以减少基桩内部土层及其两侧土层的渗水弱化作用。

4. 检测:施工完毕后,基桩孔道应当按照设计要求,逐一进行内部检测,以确定检测参数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五、安全措施1. 工作人员应当熟悉施工现场,熟悉钻孔设备的操作,准确掌握提供的设计要求,以确保工作安全。

2. 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安全距离,以确保施工人员和次级责任人的安全,并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损失。

3. 对基桩检测过程中提取的土样及检测仪器等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污染环境及就地施工安全。

4. 施工中所有设备和土壤样本都必须严格管理,以保证后期质量检测的准确度。

六、检查和评价1. 基桩检测过程中,应当根据施工文件内提供的参数,加强基桩检测参数的把控,以确保建筑物正确使用能达到设计要求并不致有安全隐患。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资料编号:JGJ106-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echnical code for testing of buildingfoundation pilesJGJ 106 —2003J 256 —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echnical code for test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lesJGJ 106 —2003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日期:2003 年7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133 号《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06 —2003,自2003 年7月1 日起实施。

其中,第3.1.1 、4.3.5 、4.4.4 、6.4.6 、8.4.7 、9.2.3 、9.2.4,9.4.2 、9.4.5 、9.4.15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O6 —97 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 年3 月21 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 ]284 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桩基工程基桩检测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等。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 号;邮编:100013)本规范参加编写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检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深圳市勘察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站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凡徐天平朱光裕钟冬波刘明贵刘金砺叶万灵滕延京李大展刘艳玲关立军李荣强王敏权陈久照赵海生柳春季沧江目录1 总则 (8)2 术语、符号 (9)2.2 符号 (10)3 基本规定 (13)3.1 检测方法和内容 (13)3.2 检测工作程序 (14)3.3 检测数量 (15)3.4 验证与扩大检测 (17)3.5 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18)3.6 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 (19)4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20)4.1 适用范围 (20)4.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0)4.3 现场检测 (21)4.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3)5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25)5.1 适用范围 (25)5.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5)5.3 现场检测 (25)5.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6)6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28)6.1 适用范围 (28)6.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8)6.3 现场检测 (29)6.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9)7 钻芯法 (32)7.1 适用范围 (32)7.2 设备 (32)7.3 现场操作 (32)7.4 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33)7.5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34)7.6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4)8 低应变法 (37)8.1 适用范围 (37)8.2 仪器设备 (37)8.3 现场检测 (37)8.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8)9 高应变法 (41)9.1 适用范围 (41)9.2 仪器设备 (41)9.3 现场检测 (41)9.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43)10 声波透射法 (48)10.1 适用范围 (48)10.2 仪器设备 (48)10.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49)附录A 桩身内力测试 (54)附录B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59)附录C 静载试验记录表 (60)附录D 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61)附录E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 (63)附录F 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 (64)附录G 试打桩与打桩监控 (66)G.1 试打桩 (66)G.2 桩身锤击应力监测 (66)G.3 锤击能量监测 (67)附录H 声测管埋设要点 (68)本规范用词说明 (69)1 总则1.0.1 为了确保基桩检测工作质量,统一基桩检测方法,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使基桩质量检测工作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3 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符合本条第 2 款的规定外,当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不 应少于表 3.2.5 规定的时间。
(8)3.2.6 验收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 局部地基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3 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部分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 E 类桩;
(34)5.4.6 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范第 3.5.3 条规定的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临近受检桩桩位的代表性地质柱状图;
2 受检桩尺寸(灌注桩宜标明孔径曲线)及配筋情况;
3 加、卸载方法;
4 本规范第 5.4.1 条要求绘制的曲线;
5 承载力判定依据;
6 当进行抗拔侧阻力测试时,应包括传感器类型、安装位置、轴力计算方法、各级荷载作用 下的桩身轴力曲线,各土层的抗拔极限侧阻力。
2 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桩身配筋率不小于 0.65%的灌注桩,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 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 0.75 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1) 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 6mm; 3 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且应满足桩身抗裂要 求。 (37)6.4.8 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范第 3.5.3 条规定的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受检桩桩位对应的地质柱状图; 2 受检桩的截面尺寸及配筋情况; 3 加、卸载方法; 4 本规范第 6.4.1 条要求绘制的曲线; 5 承载力判定依据; 6 当进行钢筋应力测试并由此计算桩身弯矩时,应包括传感器类型、安装位置、内力计算方 法以及本规范第 6.4.2 条要求的计算结果。对水平位移不敏感的建筑物取 lOmm。 (38)7.1.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 身完整性。当采用本方法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时,钻探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9)7.1.2 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和钻孔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桩径小于 1.2m 的桩的钻孔数量可为 1 个~2 个孔,桩径为 1.2m~ 1.6m 的桩的钻孔数量宜 为 2 个孔,桩径大于 1.6m 的桩的钻孔数量宜为 3 个孔; 2 当钻芯孔为 1 个时,宜在距桩中心 lOcm~15cm 的位置开孔;当钻芯孔为 2 个或 2 个以上 时,开孔位置宜在距桩中心 O.15D~O.25D 范围内均匀对称布置; 3 对桩端持力层的钻探,每根受检桩不应少于 l 个孔。 (40)7.1.3 当选择钻芯法对桩身质量、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进行验证检测时,受检桩的 钻芯孔数可为 1 孔。 (41)7.3.4 钻芯结束后.应对芯样和钻探标示牌的全貌进行拍照。 (42)7.3.5 当单桩质量评价满足设计要求时,应从钻芯孔孔底往上用水泥浆回灌封闭;当 单桩质量评价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封存钻芯孔,留待处理。 (43)7.6.4 成桩质量评价应按单根受检桩进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判定该受检桩 不满足设计要求: 1 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2 桩长、桩底沉渣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3 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强度)或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当桩基设计资料未作具体规定时,应 按国家现行标准判定成桩质量。 (44)7.6.5 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范第 3.5.3 条规定的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钻芯设备情况; 2 检测桩数、钻孔数量、开孔位置,架空高度、、混凝土芯进尺、持力层进尺、总进尺,混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完整版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完整版

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2)3基本规定 (6)3.1一般规定 (6)3.2检测工作程序 (7)3.3检测方法选择和检测数量 (8)3.4验证与扩大检测 (10)3.5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11)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2)4.1一般规定 (12)4.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2)4.3现场检测 (13)4.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15)5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17)5.1一般规定 (17)5.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17)5.3现场检测 (18)5.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18)6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20)6.1一般规定 (20)6.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0)6.3现场检测 (21)6.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1)7钻芯法 (24)7.1一般规定 (24)7.2设备 (24)7.3现场检测 (24)7.4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25)7.5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25)7.6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6)8低应变法 (29)8.1一般规定 (29)8.2仪器设备 (29)8.3现场检测 (29)8.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0)9高应变法 (33)9.1一般规定 (33)9.2仪器设备 (33)9.3现场检测 (33)9.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5)10声波透射法 (40)10.1一般规定 (40)10.2仪器设备 (40)10.3声测管埋设 (40)10.4现场检测 (41)10.5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42)附录A 桩身内力测试 (48)附录B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51)附录C 静载试验记录表 (52)附录D 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53)附录E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 (54)附录F 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 (55)附录G试打桩与打桩监控 (57)本规范用词说明 (59)引用标准名录 (60)附:条文说明 (61)1总则1.0.1为了在基桩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制定本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学习学习课件.ppt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学习学习课件.ppt
精品
二、10项主要修订
2.1取消了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通过统计得到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
2003版规范要求“工程桩承载力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给出每根 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据此给出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 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
2014版规范改为“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给出受检桩的承载 力检测值,并评价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对水平位移不敏感的建筑物取10mm。 ③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且满足桩身抗裂要求。
精品
二、10项主要修订
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
①同深度部位的不同钻孔的芯样质量的关联性; ②芯样强度检测值对桩身完整性判定的影响。
精品
二、10项主要修订
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
2015年3月
精品
• 一、前言
目 录 • 二、10项主要修订
• 三、其他修订
精品
一、前言
1.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为行业标准,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 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同时废止。
精品
二、10项主要修订
2.3修改了水平静载试验要求以及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方法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①当桩身不允许开裂或灌注桩配筋率小于0.65%时,可取水平临
界荷载的0.75倍; ②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桩,
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0.75倍; 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规定取值:1)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6mm;
取消了“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不再要求工程桩验收时 通过统计方法得到承载力特征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学习
•一、前言
目 录 •二、10项主要修订
•三、其他修订
一、前言
1.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为行业标准,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 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同时废止。
1.2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 和符号;3.基本规定;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5.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6.单桩水平静载试 验;7.钻芯法;8.低应变法;9.高应变法;10.声 波透射法。
二、10项主要修订
2.1取消了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通过统计得到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
2003版规范要求“工程桩承载力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承载力检 测值,并据此给出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 结论”
2014版规范改为“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给出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评价 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
类别
单孔
特征 两孔
三孔
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胶结好,芯样侧表面光滑、骨料分 布均匀,芯样呈长柱状、断口吻合
Ⅰ类
芯样侧表面仅 见少量气孔
有 麻 另 位 否则的少一面局应芯量孔、部判样气沟同芯为中孔一槽样Ⅱ未、 ,深侧类出蜂 但度表现窝 在部面,气 但 芯 应判样在孔局为中三、部Ⅱ未孔蜂芯类同同窝样时一麻侧出深面表现度、面部沟,有位槽否少的量则,
一、前言
1.4本规范中第4.3.4、第9.2.3、第9.2.5和第9.4.5条为 强制性条文,必需严格执行。
4.3.4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 持荷载法。 9.2.3高应变检测专用锤击设备应具有稳固的导向装置。重锤 应形状对称,高径(宽)比不得小于1。 9.2.5采用高应变法进行承载力检测时,锤的重量与单桩竖向 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比例不得小于0.02。 9.4.5高应变实测的力和速度信号第一峰起始段不成比例时, 不得对实测力或速度信号进行调整。
2.2修改了抗拔桩验收检测实施的有关要求
①试验桩,加载至岩土极限状态或桩身强度限值; ②工程桩,不小于特征值2.0倍, 上拔量达设计值; ③受抗裂条件控制时,可按设计确定最大加载值; ④检测抗拔桩受力状态,与设计受力状态一致; ⑤预估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得大于钢筋的设计强度; ⑥其他要求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二、10项主要修订
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
类别
单孔
两孔
特征
三孔
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胶结较好,芯样侧表面较光滑、骨料分布基本均匀,芯样 呈柱状、断口基本吻合。有下列情况之一:
1 芯样侧表面有较多气孔、严 1 芯样侧表面有较多气孔、严
Ⅱ类 表沟蜂沟芯不部样检要为Ⅲ面槽窝 槽 均 位 试 测样求12类局芯有或麻 连 匀 的 件 值骨,部样蜂较料面 续 混 抗 满, 否窝多芯 侧严 或 凝 压 足分则但麻气样 表布重 局 土 强 设应对面孔部 芯 度 计极判应侧 面 、;、重 土 同 重 土 孔 但 压 应 段 同 外判一 同 观蜂 芯 蜂 芯 该 强 一长23为深 一 判窝 样 窝 样 深 度 深度芯 任Ⅲ度 深 定麻 骨 麻 骨 度 检 度不样 一类部度完面料面料部测部大侧孔;位部整分分位值位、、于表局的位性布布的满的连连1面部0芯的类不不混足局续续c有混m样芯别均均凝设部沟沟,较凝中样为匀匀土计混槽槽且多土未中Ⅰ芯要凝或或,,在气芯同同类样求土局局但且另孔样时时或试芯部部在在,一破、出出Ⅱ件样混混两另否现现碎类严抗的凝凝孔一则孔;,,重土同重土孔时样求段同外,一观蜂芯蜂芯或出试一长23否深判窝样窝样三现件深度芯任则度定麻骨麻骨孔抗度,不样一应部完面料面料同压部但大侧 孔判位 整、 分 、 分 一 强 位该于表 局为的 性连 布 连 布 深 度 的深1面 部0Ⅲ芯 类续 不 续 不 度 检 局度c有 混m类样 别沟 均 沟 均 部 测 部部,较 凝;中 为槽 匀 槽 匀 位 值 混位且多 土未Ⅰ或 或 的 满 凝的, ,在气 芯同类局 局 芯 足 土混但 且另孔 样时或部 部 样 设 芯凝在 在两破、出Ⅱ混 混 中 计 样土三 任现碎类严凝 凝 同 要 的芯孔孔 两;,
;2)对水平位移不敏感的建筑物取10mm。 ③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且满足桩身抗裂要求

二、10项主要修订 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
①同深度部位的不同钻孔的芯样质量的关联性; ②芯样强度检测值对桩身完整性判定的影响。
二、10项主要修订
2.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
二、10项主要修订
2.3修改了水平静载试验要求以及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方法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①当桩身不允许开裂或灌注桩配筋率小于0.65%时,可取水平临
界荷载的0.75倍; ②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桩,
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0.75倍; 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规定取值:1)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6mm
取消了“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不再要求工程桩验收时通过统计方法得到 承载力特征值。
本修订适用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以及单桩水平静载 试验,但应注意的是:当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或竖向抗拔极 限承载力、水平极限承载力),仍可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出。
二、10项主要修订
一、前言
一、前言
1.3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0项: 1.取消了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通过统计得到承载力 特征值的要求;2.修改了抗拔桩验收检测实施的有关要求;3. 修改了水平静载试验要求以及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判定方法; 4.补充、修改了钻芯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方法;5.增加了低应变 法检测时应进行辅助验证检测的要求;6.取消了高应变法对动 测承载力检测值进行统计的要求;7.补充、修改了声波透射法 现场测试和异常数据剔除的要求;8.增加了采用变异系数对检 测剖面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进行限定的要求;9.修改了声 波透射法多测线、多剖面的空间关联性判据;10.增加了滑动测 微计测量桩身应变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