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单元测验685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暮霭(ǎi)愠怒(yùn)瑰怪(guī)纤维(xiān)B. 粗犷(guǎng)脊梁(jǐ)拓印(tà)炽热(chì)C. 憾慨(kǎi)琼瑶(qióng)暮霭(ǎi)聊赖(liáo)D. 殷红(yān)蹙眉(cù)悲怆(chuàng)铁锹(qiā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崇山峻岭草长莺飞娇生惯养良辰美景B. 狼籍一片既往不咎眼花缭乱气息奄奄C. 呕心沥血一筹莫展自食其果融会贯通D. 专心至志走投无路不卑不亢休戚相关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诸葛亮舌战群儒,显示了他卓越的口才和广博的学识,不愧为一代名相。

B. 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超过了90分。

C. 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 文艺创作要勇于突破旧框框,才能提高质量,繁荣创作。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时,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他们都是在这种清幽的境界里度过每一个夏天的。

②而且,一到夏天,这个城市好像完全属于苏州人。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④所以,苏州园林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缺。

⑤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没有不受到苏州园林影响的。

A. ②①③⑤④B. ③①②⑤④C. ①③⑤②④D. ③⑤①②④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呼——呼——”风声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仿佛要把整个山谷都掀翻过来。

B. 看到画上的“双喜临门”,我立刻想到了《西厢记》中“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的情景。

C. 母亲说:“你这样做,就是对我最大的关心,也是对我最大的爱护。

”D. 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和学习工具,如果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会大受影响;同时,语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

不妨看看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以下仅供参考!一、选择题(32分)(一)基础知识(共20分,每小题2分)1.下面对李白的《将进酒》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起兴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裹海雨而来之势,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全篇诗情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唐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D.《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感情。

2.下面对杜甫《阁夜》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鼓角”是军中服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D.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

3.下面对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4—2025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6.6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的新高。

这一规模基本上相当于20年前我国全年的外贸总值,两个月相当于一年。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对2024年外贸数据“开门红”做出如上介绍。

2023年3月26日,国新办就近期生产、消费、进出口有关数据及政策情况举行发布会,王令浚介绍,今年1-2月出口增长10.3%,进口增长6.7%,“双增长”不仅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而且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

尽管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我国外贸持续向好,有基础,有条件,对实现全年外贸“质升量稳”有信心。

商务部前副部长郭婷婷表示,2024年,推动外贸质升量稳,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目前,商务部正在抓紧研究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措施,争取尽早出台实施、尽快落地见效,全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郭婷婷表示,2024年中国外贸实现了稳健开局。

前两个月货物进出口6.6万亿元,增长8.7%,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比2023年四季度加快约7个百分点。

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0.3%、6.7%。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9.0%,对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增长8.1%、1.6%。

同时,民营企业占比提升。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7.7%,占外贸总额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达到54.6%,成为外贸发展的主力军。

“今年全力实现外贸‘质升量稳’的任务目标,我们工作的重点方向就是培育新动能、拓展新增长点。

促进外贸产业和供应链创新升级的同时,也深化与贸易伙伴的合作,为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郭婷婷对于具体的稳外贸工作提出几点考量。

在深化外贸供应链国际合作方面,郭婷婷表示,商务部将聚焦供应链的全流程,与有意愿的贸易伙伴深化从原材料、半成品到制成品的全链条、系统性合作。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由第五段“汉儒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说,宋儒更宣扬‘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君’……虽然如此,从汉魏以至明清,历代仍有‘特立独行’之士,仍有不屈服于权势、不随俗俯仰的人,这也是必须肯定的”可知,这段主要论述了即便是有“三纲”等的约束,历代仍不乏“特立独行”之士,他们不屈服于权势、不随俗俯仰,具有独立人格,反驳了有人提出中国传统思想中还没有“真正的人”、缺乏独立人格的观念。
③“相反相成”“物极必反”,这是古代儒家与道家的共同观点。以这类观点为指导的思想方法,用西方的名词来说,就是辩证法,所谓辩证法即是揭发思想言论中的矛盾并解决思想言论中的矛盾的方法。如果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来说,可以称为“辨惑法”。孔子及其弟子很注重“辨惑”。《论语》说:“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即是自相矛盾。“辨惑即是辨别自相矛盾,正与西方所谓辩证法意义相近。中国古典哲学和医学都长于辩证思维,这是值得赞扬的。
C.古代儒家、道家主张的“相反相成”“物极必反”,体现了辩证思维,以其为指导的思想方法和西方的辩证法意义接近。
D.汉儒的“三纲”说,改变了先秦儒家“从道不从君”的伦理内容;宋儒宣扬的主张则将臣对君演变为绝对服从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孟子倡导的“无鬼神”,比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思想更进一步,丰富了先秦儒学的内容。
A.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老子》)
B.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张介宾《景岳全书》)
C.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张载《太和》)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

高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筵席(yán)拮据(jū)恣意(zì)B. 踌躇(chóu)徜徉(cháng)蹉跎(cuō)C. 恪守(kè)蹒跚(pán)踯躅(zhú)D. 桎梏(gù)喟叹(kuì)旖旎(yǐ)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公司加强了安全教育。

D. 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答案:D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决不能因此沾沾自喜。

B.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D. 他总是喜欢对他人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的诗,豪放、奔放、激昂,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B. “你来了?”他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

C.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我说:“有空。

”D. 他喜欢的书籍有:《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答案:D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一部悲剧。

C.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高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题

高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题

高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题在语文考试到来之际,教师们都准备好了学生们的复习工作了吗?让我们来预先做一份试卷,这份设计良好的试卷!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二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革灭殆尽(dài) 褒禅(chán) 彭蠡(lí) 钟磬(qìnɡ)B.弊在赂秦(luò) 昏惑(huò) 鹳鹤(ɡuàn) 瑰怪(ɡuī)C.思厥先祖父(jué) 慧褒(bāo) 莫夜(mù) 音谬(miào)D.不得下咽(yàn) 庐冢(zhōnɡ) 磐石(pán) 铿然(kēnɡ)解析:B项“赂”应读“lù”;C项“谬”应读“miù”;D项“冢”应读“zhǒnɡ”。

答案:A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⑤可谓智力孤危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⑦思厥先祖父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③④⑥B.①⑤⑦C.②③⑤D.①③⑥解析:①至于:到……。

②故事:旧例。

④从事:泛指一般官属。

⑤智力:智慧与力量。

⑦祖父:祖辈父辈。

⑧其实:它实际。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B.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C.抑本其成败之迹(原本)D.微风鼓浪(振动)解析:C项“本”应为“考究原因”。

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B.不出,火且尽(而且)C.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解析:B项“且”应为“将近”。

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函梁君臣之首B.先破秦入咸阳王之C.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D.负而前驱,及凯旋纳之解析:A、B、C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D项“前”为名词作状语。

(完整word版)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楔.子(xiē)伺.候(sì) 虐.待(nüè) 苌.弘化碧( cháng)B.萧瑟.(sè) 恓.惶(xī)棕榈.(lǘ) 一蓑.烟雨(suō)C.罪愆.( qiān ) 盗跖.(zhì) 角.色(jué)羽扇纶.巾 (guān)D.天堑.(qiàn) 埋.怨(mái )参差.(cī) 前合后偃.(y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错勘贤愚仓皇寒暄天谴B.毛骨耸然销魂暮霭吴钩C、良晨美景樯橹烽火罗绮D.玉簪螺髻赢取良霄亢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012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在西安揭晓,昆明、杭州、成都、宁波等十大城市脱颖而出....,最终入选。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必须作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D.我只是做了一点儿事,能得到这么多的不虞之誉....,这让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B.在如何学好语文这一问题上,北大陈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学好语文主要靠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勤奋自学取得的。

C. 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D.在普法教育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大少儿电视法制节目的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普法教育的传媒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单元测试卷全套(含答案)新人教必修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单元测试卷全套(含答案)新人教必修2

第一单元一、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踱.步(dù)袅.娜(niǎo )峭楞楞..(léng)蓊蓊..郁郁(wěng)B.颤.动(zhàn)落蕊.(ruǐ)潭柘.寺(zhè)脉脉..含情(mò)C.涸辙.(hé)蕈菌.(sùn)廿.四桥(niàn)揠.苗助长(yàn)D..漪.澜(yī)深邃.(suì)黑.(xū)混混沌沌..(dù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寂寞幽辟弥望缕缕清香B.缈茫宛然歧韵平平仄仄C.嘻游瞥见镶嵌急不暇择D.嫩绿攀缘峻峭恍然大悟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秋之于人,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D.“行啊,”小王停了一会儿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4.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B.幽僻品尝柔弱C.幽僻赏玩柔弱D.幽静赏玩软弱5.对下列词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许多人都曾经被譬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

在作者看来,瓦尔登湖是纯洁、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人类社会中,许多人受物质利益的诱惑,能像瓦尔登湖的贤者少之又少。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表现荷香的似有似无,时断时续的特点,启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测验班级:序号:姓名:评分:一、补写下列句子。

(15分)1、,巫山巫峡气萧森。

,塞上风云接地寒。

2、群山万壑赴荆门,。

,独留青冢向黄昏。

3、,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4、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5、问君西游何时还,。

,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注:元九,唐诗人元稹。

元稹曾与白居易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元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白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6、前三句,诗人以"灯前"、"灯残"、"灯灭"三个极富个性的景象前后映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7、诗的末句描绘的景象,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内容?(4分)答:三、阅读下段文字,回答7—10题。

(16分)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8、请用四个“所字短语”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4分)答:、、、。

9“想”字后所涉及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10、前三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哪些作用?(4分)答:(1)(2)11、后一句应该怎样来理解才正确?(4分)答: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共21分)柳庆字更兴。

幼聪明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

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

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

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

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

孟氏由此益骄。

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言华,令笞杀之。

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主人所窃。

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

庆疑之。

乃召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

”“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

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乃作匿多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

今欲首伏,惧不免诛。

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

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

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

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其乎!”(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⒓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好饮酒,闲于占对闲:空闲B、昔于公断狱无私狱:监狱C、卿钥恒置何处恒:长久D、辟高门以待封辟:开⒔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或有告其盗牛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B、缄闭不异而并失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庆疑之,乃召贾人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D、郡县按察,莫知贼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⒕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①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②言毕,令笞杀之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④沙门乃真盗耳⑤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⑥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A、①②④B、②③⑤C、④⑤⑥D、②④⑤⒖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庆十三岁时,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长达一千多字,柳庆读了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脱。

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

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窃,柳庆经过了解,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提出先自首可免罪的要求,并假装表示同意,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16、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9分)(1)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2)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3)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题。

(25分)寻人启事金文吉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荫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

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了。

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

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

别忘了,我很漂亮。

”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的。

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

你永远找不到我。

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

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

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

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

“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

”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A市,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却是个陌生人。

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寻母,速归。

17、阅读小说,参照“开端”和“结局”的样式,扼要概括小说的情节(4分)(1)开端:女孩离家出走。

(2)发展:。

(3)高潮:。

(4)结局:女孩登报寻母。

18、第三段“没有温暖的家”是什么意思?请你根据这篇小说对“没有温暖”作出具体说明。

(4分)答:19、第四段说“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请你挖掘一下这“留言”中所包含的“报复的快意”。

(5分)答:20、(1)把“母亲”的三次“寻人启事”看作一个变化过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3分)答:(2)“女儿”三次读“寻人启事”及给母亲打电话后的心态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答: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6分)()()A、女孩出走,一是想对妈妈的“苛求”给予无声的反驳,二是想用“把铁变成钢”的事实给母亲一个惊喜,证明自己有能力独立生存下去。

B、女孩身上体现着一代青少年的特点:他们往往不甘各种各样的束缚,敢于追求个性自由,敢想敢为,但往往容易冲动,缺乏理智的思考。

C、本文情节虽然并不曲折,但表现的主题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语言虽朴素,但朴素中人物个性鲜明,篇幅短小,但容量较大。

D、作品中“寻人启事”措辞的不断变化,表现了母亲面对女儿离家不归的无奈与妥协,同时也折射出母亲要找回女儿的坚定信念。

E、本文以“寻人启事”为明线,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暗线,在情节叙述中,适当点染环境和侧面描写,人物形象真实,艺术感染力强六、请把下面的长句改为几个短句,要注意语气连贯。

(5分)哈恩与中国足协在12月21日19:30经过4个小时的艰苦谈判正式签定了分三阶段逐个完成东亚四强赛上进决赛、亚洲杯上进入前四名、世界杯预选赛小组出线三项指标的工作合同后成为中国国家足球历史上第四位外籍主教练。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办了“2002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评选活动”。

评委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金庸说:“那些为正义,为国家利益和民族事业而奋斗,甚至牺牲生命的人让我感动。

”敬一丹说:“有时候,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也让我们感动。

”白岩松说:“我们应该让心时时感动;感动之于心,犹水之于花。

”请以“感动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