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燕园鸟类组成_闻丞
鸟类调查报告

鸟类调查报告调查人:何立航 05011046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5级2007-4-6一.主题:校园里灰喜鹊巢址的分布情况二.整体思路:(很清晰)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校园里灰喜鹊的鸟巢分布情况,观察灰喜鹊的鸟巢特点。
在调查之前,首先查阅书籍,了解灰喜鹊的外部特点和做巢特点,熟悉调查的一般规律,确定需要的数据,并且划分区域确定调查路线。
做好准备工作以后,开始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做好数据的处理工作,最后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三.准备工作:1.有关资料收集:灰喜鹊英文名:Azure-winged Magpie别名:山喜鹊灰鹊马尾鹊雀形目鸦科灰喜鹊属,本属只有一种灰喜鹊,分布于亚洲东部,北自贝加尔地区,东抵乌苏里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诸岛,南达蒙古和我国。
在我国境内,分布于东北、西北到甘肃、青海,西南至四川,南抵长江中下游和浙江,为留鸟;在福建为罕见鸟类。
在北京地区为终年留鸟。
量衡度:性别体重全长嘴峰长翅长尾长跗蹠长雄90-118 330-418 26-29 132-147 185-255 32-37雌81-95 335-370 24-28 133-145 205-225 33-37鉴别特征:头颈部均黑色,上体羽土灰褐色,双翅和尾羽表面灰蓝色;下体羽灰白色,腹部稍沾淡葡萄棕色(如图1,2所示),叫声似chep-chep。
图2形态:雄性成鸟:头顶、头侧、后颈等均呈黑色,并具暗蓝黑色光泽;上体羽在颈项与上述黑色交界处显得近白色,形成领圈状;背肩部、腰部和尾上覆羽均呈土灰褐色。
中央一对尾羽天蓝色,尾羽末端具宽阔白色斑带;其余外侧尾羽外甲羽天蓝色,内甲羽暗灰蓝色,尾羽末端缀白色斑带。
双翅初级飞羽内甲羽基部白色,第一枚飞羽外甲羽黑色,第2枚飞羽外甲羽基部天蓝色,两者的末端均黑色;其余各枚飞羽基部天蓝色,末端白色;外侧次级飞羽外甲羽天蓝色,内甲羽淡黑色,先端缀白色羽缘,其余飞羽纯天蓝色,先端缀白边;翅上覆羽灰蓝色。
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报告

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报告天坛公园自然之友观鸟组(李强杨萌付建平高武等)二零零五年十月天坛公园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和孟春祈谷等国家祀典的场所。
1961年天坛公园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天坛公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公园座落在北京市的南城,不仅矗立着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且还是北京城区面积最大的绿地,具有保护北京市内环境、净化空气和改善小气候的功能。
1.项目背景此次天坛公园鸟类调查项目是“天坛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课题的组成部分,由天坛公园牵头,“自然之友”观鸟组具体实施。
自2003年春季开始至今,为期两年。
本调查主要是在春、夏、秋、冬各季节,进行连续观察和分析,摸清天坛公园各种野生鸟类的种类、数量、居留类型的本底情况,为天坛公园植物保护和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关的科学数据。
2.环境概况天坛公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祭祀园林的代表,占地约2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60万平方米,占公园总面积的80%。
其自然环境较为单一。
天坛公园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
内坛乔木主要有侧柏、桧柏,以及油松、国槐等。
外坛为公园生产用地,有果树地、苗圃地和花卉生产用地。
全园缺乏天然水源和大量复杂的植物群落,特别是灌丛较少。
公园绿地中,乔木占地约49万平方米(30.89%),主要有柏树(20%),油松(5.6%),毛白杨(1.6%),国槐(1.3%),核桃树(1.9%),柿树(0.49%)。
人工草坪占地71万平方米(44.4%),其中,冷季型草坪(早熟禾)占地30万平方米(18.8%),丹麦草占地41万平方米(25.6%)。
此外,还有一些花卉用地。
3.调查概况3.1 调查方法此次天坛公园鸟类调查采用线路法和样带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把天坛公园划分为六个区(见附图),即:1#(外坛西北地区),2#(包括双环亭和百花亭),3#(内坛丹陛桥东边区域),4#(皇穹宇和神厨),5#(斋宫及其东边区域),6#(祈年殿西边及月季园)。
北京大学燕园鸟类组成

北京大学燕园鸟类组成闻丞;韩冬;李晟;申小莉;陈炜;王昊;朱小健;肖凌云;刘美琦;吕植【期刊名称】《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摘要】2003—2012年,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进行鸟类调查446次。
其中2010—2012年,春季、秋季每周平均两次,夏季、冬季每周平均一次,总计234次,468小时。
共记录鸟类178种,隶属14目37科102属,其中留鸟24种,旅鸟117种,夏候鸟24种,冬候鸟19种,迷鸟1种。
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水鸟28种。
燕园各区域中,静园鸟种最少,仅记录28种。
鸣鹤园鸟种最多,记录109种。
在鸣鹤园和镜春园,迂回水道与覆盖有天然次生林的土丘交错,有73种鸟仅记录于上述地点。
燕园各区域的次生林和人工绿地比例是影响鸟类多寡的关键因素。
【总页数】13页(P416-428)【关键词】鸟类组成;多样性;北京大学;燕园;北京【作者】闻丞;韩冬;李晟;申小莉;陈炜;王昊;朱小健;肖凌云;刘美琦;吕植【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190;The SmithsonianInstitution,Washington,DC 20013-7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相关文献】1.心理因素对校园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大学燕园为例[J], 石剑桥;张梦竹;赵鹏军2.北京大学燕园校区水质分析与校园水环境保护 [J], 刘雪蕾;李恩敬;陈倩;刘克新3.“梦回燕园”,纪念北京大学成立120周年 [J], 王威;曾金胜4.北京大学“燕园无障碍实践调查及研究”案例 [J], 陈功[1];刘尚君[1];索浩宇[1];刘梁[1]5.艺海泛舟四十载,燕园润物十八年——专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松教授 [J], 吴宛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鸦科(Corvidae)本科鸟类为雀形目中体型最大者,嘴形强汇总

鸦科(Corvidae):本科鸟类为雀形目中体型最大者,嘴形强壮,嘴缘光滑,没有显著缺刻。
鼻孔被羽所掩盖。
脚强大,大多数在地面上取食,多数具群栖性。
例如:喜鹊(Pica pica)除两肩各有一大块白斑及腹部为白色外,其余部分均为黑色。
背部带有蓝绿光辉。
嘴脚均为黑色。
杂食性。
据北京大学生物系师生在海淀附近采集的46只成鸟及9只雏鸟的鸟胃分析,在1—3月及9—11月的6个月中,植物性食物占的比例最大,4—7月动物性食物占多数。
按重量计算,成鸟食物中,植物性食物占68%,其中32%为农作物,动物性食物占31%,其中11%为昆虫;幼鸟食物中,动物性食物占82%,植物性食物占16%,在动物性食物中以昆虫为主,内有鞘翅目的甲虫、直翅目的蝗虫卵等。
由此看来,在农作物地区喜鹊的成鸟对农作物是有一些害处的,但在繁殖时期,成鸟以及幼鸟吃掉了大量有害昆虫。
因此喜鹊的益害要根据具体地区及季节才能确定。
喜鹊的营巢活动早在二月底就开始了,雌雄鸟都参加筑巢工作。
巢造于高大的树上,巢的外层由粗树枝构成,巢有顶盖,侧方有出入口,巢的内层涂有泥土,铺以麻丝、草根、毛、羽、苔藓等。
一窝产卵5—8枚。
卵淡绿色,上具灰色及褐色斑点。
喂雏期间,曾观察到亲鸟一天回巢喂食达168次。
喜鹊在我国遍布各地,为很常见的留鸟。
秃鼻乌鸦(Corvus frugilegus)俗名老鸹。
成鸟体羽全部为黑色,带有紫色或金属绿色光泽;幼鸟的嘴基部有须,成熟时脱落,故有秃鼻乌鸦之名。
冬季常结成大群。
繁殖期3至5月,集群营巢于村落住家附近的树上,曾在一住家院内的一棵槐树上观察到二十多个老鸹巢。
常见的乌鸦还有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us),成鸟体羽全部黑色,有蓝色和紫色光泽。
嘴强而厚,基部有发达的须。
白颈鸦(Corvus torquatus)俗名白脖老鸹。
体羽黑色,有金属光泽,惟颈、背至胸部有一宽的白圈。
杂食性,常见于稻田附近。
鹟科(Muscicapidae):本科包括东半球的许多食虫鸟类,下设4个亚科:鸫亚科(Turdinae):体型中等,嘴形较短健,上下嘴缘平滑,或上嘴近尖端有一小缺刻,翼尖形,跗蹠前缘为靴状鳞。
燕园树寻中物的特点

燕园树寻中物的特点首先,燕园树寻中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是北大校园中最古老的树木之一,种植于清乾隆年间。
经过几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它见证了北大的兴衰和沧桑变迁,成为了校园历史的见证者。
同时,燕园树寻中物也与北大校园中的其他文化景观相互呼应,构成了校园文化景观的一部分。
其次,燕园树寻中物的树种独特,外形高大。
它是一颗樟树,高度达到了十几米,树冠宽广,枝叶繁茂。
树干粗壮,树皮光滑。
樟树为常绿乔木,四季常青,给人一种稳重和庄重的感觉。
在校园中,燕园树寻中物的高大姿态和它的树冠形成鲜明对比,既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又增加了燕园的绿化层次感。
再次,燕园树寻中物的位置独特,成为了校园中的风景线。
它位于草地的一角,并与草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草地绿意盎然,而燕园树寻中物则显得更加高大和厚重。
同时,燕园树寻中物的位置也非常醒目,从几个校园的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它的存在,成为了校园中的独特景观。
此外,燕园树寻中物还寓意深远,具有象征意义。
在燕园这个知识殿堂的校园中,燕园树寻中物的存在成为激励北大学子刻苦学习的象征。
它高大挺拔,象征着北大学子应有的追求卓越的精神,同时也象征着北大学子要像这棵树一样,扎根于土地,坚强、自信地成长起来。
最后,燕园树寻中物经过多年的栽培和保护,成为了校园的一块绿色宝地。
它周围的空地被用来种植鲜花和绿草,形成了一个小型花坛。
每年春天和秋天,花坛里的鲜花盛开,给人一种美丽的视觉享受。
校园里的学生和教职工经常在这里散步、读书和聊天,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同时,燕园树寻中物也成为了北大师生心灵的港湾,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综上所述,燕园树寻中物是北大园林景观中一颗独特的树木。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树种独特,树姿高大,位置独特,寓意深远,并且经过多年的栽培和保护,成为了校园里的一块绿色宝地。
它为北大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了北大师生学习和休闲的重要场所。
从鸟巢看城市鸟类的生存

从鸟巢看城市鸟类的生存——由北大校园中的喜鹊巢说开去任疆北京大学环境学院2006级00613055指导教师:李迪华中文摘要:伴随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中频繁的人类活动对这里的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城市中鸟类的生存在一个层面上证实了这个事实。
鸟巢作为多数鸟类繁衍的场所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它们的生存状况。
通过此次对北京大学校园中喜鹊巢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北大校园中其他鸟类生活状况的实地考查,运用所学寻找城市中鸟类生存的规律,并从中总结更多的经验作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鸟类 喜鹊巢 北大校园 规划0引言一个和谐的社会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不仅仅能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便利,而且也能让人们方便地享受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服务。
于是,如何在污染与不断变迁的城市生态系统中吸引鸟类成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北大校园中未名湖及其周边区域在过去是圆明园的附属园林,历史上一代代规划设计师的匠心与智慧凝聚在这里,用生态的构想,长远的眼光和朴实且经济的方法实现了人与自然长久的和谐。
在这里生存着种类繁多的生物,特别是鸟类,体现着生态绿色城市的理念,为我们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思路。
通过这次对校园中喜鹊巢的调查和对其他鸟类的观察,一方面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规律给城市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一方面为学校建立第二个时间版本的鸟巢统计信息,为更好地保护校园中的鸟类提供依据。
1.关于城市鸟类的生境喜鹊(Pica pica sericea)是介于适应人类生活环境(如麻雀)和对人类影响较为敏感两种物种之间的物种。
研究喜鹊筑巢的规律能够较为综合地反映城市环境对于城市中鸟类的影响。
城市作为一种建立在人造景观基础之上的特殊的鸟类栖息地,大量建筑与人工树木取代了天然的林地,产生了丰富的景观和众多不同的边界,同时还有人为频繁的干扰与严重的污染对鸟类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巢址选择是鸟类繁殖的重要环节,鸟类通过这个过程将同类的干扰作用、天敌捕食等不良因子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从而提高繁殖成功率,是它们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空间界定

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空间界定闻丞;胡若成;顾燚芸;于涵;吕植;贾建中【期刊名称】《遗产与保护研究》【年(卷),期】2017(002)0z1【摘要】于2017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海可可西里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第八的世界遗产地,其价值符合世界遗产标准(vii)和标准(x).以藏羚为代表的高原特有哺乳动物,以及藏羚大规模迁徙景观是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生物多样性价值的重要载体.文章采用物种分布模型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快速绘制了具有代表性的11种哺乳动物的分布图和可可西里及周边地区哺乳动物丰度格局,并确定了可可西里-三江源藏羚种群的迁徙范围以及遗产地和缓冲区范围,保证了遗产价值的完整性.【总页数】6页(P1-6)【作者】闻丞;胡若成;顾燚芸;于涵;吕植;贾建中【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 100871;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 100871;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 10087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4;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 10087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07【相关文献】1.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空间界定 [J], 闻丞;胡若成;顾燚芸;于涵;吕植;贾建中;2.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空间界定 [J], 闻丞;胡若成;顾燚芸;于涵;吕植;贾建中3.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空间界定 [J], 闻丞;胡若成;顾燚芸;于涵;吕植;贾建中;;;;;;;;;;;;;4.太行山及周边山地生物多样性突出普遍价值潜力区的空间界定 [J], 闻闻丞; 顾芸; 陈耀华5.太行山及周边山地生物多样性突出普遍价值力区的空间界定 [J], 闻丞; 顾燚芸; 陈耀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盘点北京最有代表性的鸟 或许可以选出一组市鸟

盘点北京最有代表性的鸟或许可以选出一组市鸟作者:闻丞来源:《森林与人类》2016年第02期北京坐落在华北平原北端,西拥太行,北倚燕山,东临渤海,永定河水系自北向东蜿蜒其境。
在山川原野铸就的这片沃土上,上古时代鸟兽云集,进入文明时代后人民蕃息。
元、明、清和现代,北京长期作为中国的首都;随着当代中国的全面崛起,北京已进入世界现代化超大都市之列。
近800年京华红尘,留给北京的有气势恢宏的宫阙楼阁,有3000万人口大都市的车马喧嚣。
但这一切并没有掩盖这片土地的自然属性。
北京地处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蒙新区与华北区交界处,更有北极圈至澳大利亚的重要候鸟迁徙路线途经。
北京境内最高海拔与最低海拔相差2300余米,植被带谱包括从高山草甸至暖温带阔叶林以及各种淡水湿地植被的各种类型,几乎囊括了中国北方常见的所有植被。
这些生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生境,有些还是特殊的生境。
另一方面,北京城内外星散着上百处园林苑囿,其中的池沼古木长期处于人类干扰很少的状态,于是这些绿地形成了平原地区罕见的生物庇护所。
不同植被或生境中,均有其代表性的鸟种。
贺兰山红尾鸲:北京冬季万仞冰霜中最靓丽的一道闪光环伺北京北郊、西郊的松山、百花山、东灵山等高山顶部,均有亚高山草甸。
夏季,草甸成为云上的花海,金莲花、罂粟花、凤毛菊、狼毒、景天等装点出别样的风景。
但直到万物肃杀的冬季,才容易在此发现令人惊喜的鸟。
在高山草甸边缘,生长着低矮的桦树丛和沙棘丛。
沙棘的浆果在冬季成为很多鸟类的主粮,其中有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山地的粉红腹岭雀、北朱雀和长尾雀——这些都是具有广泛分布范围的鸟类。
而在这些数量众多的鸟类中,有时也会出现个别极其耀眼的家伙——比如贺兰山红尾鸲。
通常认为贺兰山红尾鸲仅产于和北京相隔近半个蒙古高原的贺兰山和周边范围极其有限的区域。
但早在百余年前,在北京东郊就有贺兰山红尾鸲的采集记录。
近年来每个冬季观鸟爱好者均能在灵山之巅发现这种数量稀少的中国特有物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余年来 , 对城市绿地 ( 主要是城
[9−11]
市公园 ) 鸟类的多样性研究在国内外均有开展 道
[12−13]
。
在北京, 一些公园以及绿化带的鸟类组成见诸报 。在历史悠久、面积广大的城市公园 (如圆明 园、天坛 )开展的长期鸟类监测结果显示 , 在北京有 确切记录的 355 种鸟类中 , 有逾 60%可以利用这些 2001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展 公园提供的生境 [14−15]。 的春、秋鸟类调查研究显示 , 即便是在北京市区人 口稠密、人为干扰严重、缺乏高大乔木的校园绿地 中 , 通过短期的路线调查和网捕环志 , 也能发现 88 种鸟类
。 在
收稿日期 : 2013-04-11; 修回日期 : 2013-06-13; 网络出版日期 : 2014−02−12
416
第3期
闻 丞 等 : 北 京 大学 燕 园 鸟类 组成
能。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一定 区域内鸟类组成的长期监测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的 变化趋势
[7−8]
(Morus alba)、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毛白 杨 (Populus tomentosa)、垂柳 (Salix babylonica)、油 松 (Pinus tabuliformis) 、圆柏 (Juniperus chinensis) 、 银杏 (Ginkgo biloba)等。在人为干扰较小的区域 , 林 下灌木层发达。多见圆叶鼠李 (Rhamnus globosa) 、 黄 荆 (Vitex negundo) 、 枣 (Ziziphus jujuba) 、 黄 栌 (Continus coggygria)、枸杞 (Lycium chinense)以及天 然更新的国槐、元宝枫、栾树、榆树、桑树和构树 等的幼树。天然地被物以诸葛菜 (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 早 开 堇 菜 (Viola prionantha) 、 斑 种 草 (Bothriospermum chinensis) 、 求 米 草 (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等为优势种。在定期清除杂灌和铺设 草坪的林下 , 人工种植的灌木多为金银忍冬 (Lonicera maackii)、大叶黄杨 (Buxus megistophylla)、紫 薇 (Lagerstroemia indica)、连翘 (Fructus forsythiae)、 迎春 (Jasminum nudiflorum) 等 , 人工地被物以早熟 禾 (Poa sp.)和细叶麦冬 (Apkia sp.)等为主。水生植物 主 要 有 莲 (Nelumbo nucifera) 、 芦 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东方香蒲 (Typha orientalis) 、泽芹 (Sium suavae) 、 荇 菜 (Nymphoides peltata) 、 菹 草 (Potamogeton crispus)、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 等。人为干扰微小的区域多为水体周边的土丘 , 人 工绿地多在建筑物、道路周边 , 生长有挺水植物的 区域主要集中在鸣鹤园、镜春园和朗润园。
[17] 2
2
2.1
研究方法
鸟类调查
从 2003 年 7 月至 2012 年 12 月 , 在北京大学燕
园开展观鸟活动 , 并从 2010 年开始进行系统调查监 测。 3—6 月和 9—11 月的迁徙季节平均每周两次 , 其余季节每周一次。十年间共调查 446 次 , 其中 2010—2012 年调查 234 次。采用样线法 , 每次调查 从早上 7:00 开始 , 调查人员以 1~1.5 km/h 的速度沿 固定样线行走 , 用双筒和单筒望远镜观察样线两侧 鸟类 , 辨认物种并进行计数。样线为 “勺园 —西门鱼 池 —鸣鹤园 —镜春园 —朗润园 —未名湖北岸 —未名 湖南岸 —静园 —燕南园 ”(图 1), 全长 3.3 km。调查 样线涵盖北京大学燕园的所有生境类型 , 包括阔叶 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绿化带、草坪、 池塘和湖泊。根据观察到的鸟种在北京地区历史记 录资料 [21−23] 中记载的居留状况和历年来在燕园的 记录时段判断其居留类型 ; 根据鸟类已知的自然分 布范围和个体羽毛磨损状况 [14]判断其是否逃逸鸟。
Abstract From 2003 to 2012, 446 times of survey had been conducted on community structure of birds at Yanyuan, Peking University. 234 of them, on which 468 hours had been spent from 2010 to 2012, were weekly transact surveys, twice in spring and autumn while once in summer and winter. Up to 178 species, belonging to 102 genera of 37 families of 14 orders, had been recorded. Among them, there are 24 residents, 117 migrants, 24 summer visitors, 19 winter visitors and 1 vagrant. One of them is listed as the 1st class of China National Protected Wildlife, whilst 20 species as the 2nd class. 28 species of waterbirds were recorded. On different sub-regions of Yanyuan, the most species-poor one is Jingyuan, where only 28 species were recorded . The most species-rich one is Mingheyuan, where 109 species were recorded. The mosaic landscape of meandering swamps and mounds covered by semi-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in Mingheyuan and Jingchunyuan accommodates the richest bird community in Yanyuan. 73 species were restricted to these sites. The ratios of secondary forests and greenbelts in each sub-region are chief factors affecting the abundance of bird species. Key words community structure of birds; d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Yanyuan; Beijing
1. School of Life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 100871; 2. School of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Peking Universty 100871; 3. 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0; 4.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20013-7012; † E-mail: ailaowolf@
摘要
2003— 2012 年 , 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进行鸟类调查 446 次。其中 2010— 2012 年 , 春季、秋季每周平
均两次 , 夏季、冬季每周平均一次 , 总计 234 次 , 468 小时。共记录鸟类 178 种 , 隶属 14 目 37 科 102 属 , 其 中留鸟 24 种 , 旅鸟 117 种 , 夏候鸟 24 种 , 冬候鸟 19 种 , 迷鸟 1 种。 其中有国家 I 级重点保护鸟类 1 种 , 国家 Ⅱ级重点保护鸟类 20 种 , 水鸟 28 种。燕园各区域中 , 静园鸟种最少 , 仅记录 28 种。鸣鹤园鸟种最多 , 记录 109 种。在鸣鹤园和镜春园 , 迂回水道与覆盖有天然次生林的土丘交错 , 有 73 种鸟仅记录于上述地点。燕园 各区域的次生林和人工绿地比例是影响鸟类多寡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鸟类组成 ; 多样性 ; 北京大学 ; 燕园 ; 北京 Q958 中图分类号
北 京 大 学学 报 ( 自 然 科 学版 ), 第 50 卷 , 第 3 期 , 2014 年 5 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Vol. 50, No. 3 (May 201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4.065
[16]Βιβλιοθήκη 。2003 年以来 , 北京大学的鸟类爱好者和
相关专业师生在校园中开展了超过十年的鸟类调 查、监测活动 , 其结果可为在校园规划建设中兼顾 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也为认识有限绿地 的物种容纳潜力提供了一个案例。
1
研究地点
北京大学燕园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郊(北纬
39°59′25″, 东经 116°18′13″),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 性季风气候 , 年均气温 12.5℃ , 1 月平均气温 −4.4℃ , 极端最低气温 −21.7℃ , 7 月平均气温 25.8℃ , 极端 最高气温 41.6 ℃ , 无霜期 211 天。年平均降水量 628.9 mm, 70%降雨量集中在夏季 (6—8 月 ), 其余季 节降雨量甚少。夏季高温多雨 , 春秋干旱 , 冬季寒 冷是北京气候的主要特点。 燕园与圆明园、颐和园毗邻。在鸟类调查覆盖 的勺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未名湖区、静 园和燕南园 , 人为干扰较小 , 有逾 92000 m 的林地 仍保持 “乔木 −灌木 −草本植物 ”分层结构。 林下杂草 灌木被定期清除 , 种植草坪和观赏植物的绿地有近 130000 m2; 永久和季节性水域超过 70000 m2。燕园 中水域均保持泥沙基质的底部 , 除西门鱼池等个别 池塘外 , 均为土石结构的驳岸。 据记载 , 燕园内有包括木本、草本和湿地植物 在内的 300 余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