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是如何看待战争的?A. 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B. 认为战争是必要的手段C. 认为应该避免战争D. 认为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答案:D2. 曹刿在文中提到了哪些战争策略?A. 先发制人B. 以逸待劳C. 诱敌深入D. 以上都是答案:B3. 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A. 军队的规模B. 士兵的士气C. 将领的智慧D. 战争的时机答案:C二、填空题1. 《曹刿论战》是一篇关于______的论述。
答案:战争策略2. 曹刿在文中提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体现了______的战争思想。
答案:以逸待劳3. 曹刿认为,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______,更在于______。
答案:军事实力;战略智慧三、简答题1. 简述《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争策略及其意义。
答案:《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争策略主要是“以逸待劳”,即在战争中,要避免盲目进攻,而是要等待敌人疲惫,然后发起攻击,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种策略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战争的策略性和智慧性,而不是单纯的力量对抗,体现了战争的深层次思考。
2.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是如何论述战争的不可避免性的?答案:曹刿在《曹刿论战》中并没有直接论述战争的不可避免性,而是通过提出战争策略,间接表达了对战争的理解和态度。
他认为,虽然战争是残酷的,但通过智慧和策略,可以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从而减少战争的损失。
四、论述题1. 论述《曹刿论战》中曹刿的战争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曹刿论战》中,曹刿的战争观主要体现在对战争策略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上。
他强调以逸待劳,等待时机,用智慧而非蛮力取胜。
这种战争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军事家和战略家都受到了曹刿思想的启发,将这种以智取胜的战争策略运用到实际的战争中,提高了战争的效率和成功率。
2. 分析《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争策略,并讨论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12.请联络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
〔4分〕二、文段〔三〕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19.解释以下加点的字词。
〔4分〕〔1〕又何间焉:〔2〕必以分人:..〔3〕小惠未徧:〔4〕牺牲玉帛:...20.翻译句子。
〔2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1.下面对选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22.选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① ”〔用原文答复〕的论题进展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②〔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智慧对决,也是兵法中的经典之一。
曹刿以智慧和谋略击败了强大的敌军,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下面是一些关于曹刿论战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练习题一:曹刿如何利用地形优势来取胜?答案:曹刿在论战中,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来取得胜利。
他选择在狭窄的长坂坡上布阵,使得敌军无法发挥骑兵的优势。
同时,曹刿还在坡上设下伏兵,使得敌军在攻击时受到了重创。
通过合理利用地形,曹刿成功地削弱了敌军的实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练习题二:曹刿如何利用心理战术来击败敌军?答案:曹刿在论战中巧妙地利用了心理战术来击败了敌军。
他派出使者向敌军传递了一封密信,声称自己部队内部存在不和,士气低落。
这样一来,敌军对曹刿的部队就产生了轻敌之心。
曹刿趁机出击,配合地形优势和伏兵,成功地打乱了敌军的阵型,最终取得了胜利。
练习题三:曹刿如何运用谋略削弱敌军的实力?答案:曹刿在论战中巧妙地运用了谋略来削弱敌军的实力。
他在坡上设下伏兵,使得敌军在攻击时受到了重创,士气大幅下降。
同时,曹刿还利用心理战术,使得敌军产生轻敌之心,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实力。
通过这些手段,曹刿成功地削弱了敌军的力量,为自己取得胜利创造了条件。
练习题四:曹刿论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答案:曹刿论战给我们的启示是智慧和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曹刿通过合理利用地形、运用心理战术和谋略,成功地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敌军。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强敌时,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力量和武力,而是应该运用智慧和谋略。
只有通过合理的策略和巧妙的手段,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胜利。
练习题五:你认为曹刿论战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答案:在曹刿论战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智慧和谋略。
曹刿通过巧妙地利用地形,运用心理战术和谋略,成功地击败了敌军。
这表明,在战争中,智慧和谋略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无论实力如何强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谋略,就很难取得胜利。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福建福州)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
(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4分)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贵州安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何人?A. 一位著名的军事家B. 一位政治家C. 一位文学家D. 一位历史学家2. 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提出了哪些战术思想?A. 以逸待劳B. 以守为攻C. 以攻为守D. 以战养战3.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A. 武器装备B. 士兵数量C. 战术策略D. 天时地利4. 曹刿论战中提到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味着什么?A. 军队可以失去领导,但个人不能失去信念B. 军队可以被打败,但个人意志不能被摧毁C. 军队可以被征服,但个人精神不能被征服D. 军队可以被领导,但个人不能被命令5.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如何对待战争?A. 以战止战B. 以和为贵C. 以攻为守D. 以守为攻答案:1. A 2. C 3. C 4. A 5. A二、填空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是曹刿论战中的经典名言。
3. 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了________的战术思想。
4.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________,还取决于________。
5. 曹刿论战中,曹刿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1. 战术策略 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 以攻为守4. 武器装备,战术策略 5. 个人信念三、简答题1. 简述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术思想。
2.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如何论述战争胜负的?3. 曹刿论战中,曹刿对个人信念的重要性是如何强调的?答案:1. 曹刿在论战中提出了以攻为守的战术思想,强调在战争中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防守。
2. 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和士兵数量,更重要的是战术策略和个人信念。
3. 曹刿强调个人信念的重要性,认为即使军队可以失去领导,但个人不能失去信念,个人意志不能被摧毁。
四、论述题1. 结合曹刿论战,谈谈你对战争胜负因素的理解。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001]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b48e87f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7.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问题一:曹刿是谁?
曹刿,字子文,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赵国人,被尊称为战国四大谋臣之一。
他在赵国为政期间,以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军事战略而闻名,被誉为“战国第一谋士”。
问题二:曹刿的论战方式有哪些特点?
曹刿在论战中有着独特的方式和特点:
1.善于观察和分析:曹刿能够准确把握战场形势、敌我优劣势,并根
据这些观察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战略。
2.善于应变和调整策略:曹刿擅于根据战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灵活
应对。
3.注重心理战术:曹刿懂得利用战场上的心理因素,能够通过舆论、
谣言等手段来激发士气,瓦解敌军意志。
4.重视政治影响:曹刿在论战中注重政治影响力,善于利用宣传和外
交手段,争取国内外的支持。
5.强调合作和团队精神:曹刿在论战中注重整体的协调和合作,善于
发挥团队力量,实现最佳战略效果。
问题三:以下是曹刿论战练习题,请选择正确的选项。
1.曹刿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人物?
–[ ] 春秋时期
–[ ] 战国时期
–[ ] 隋唐时期
–[ ] 明清时期
答案:选择。
《曹刿论战》练习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及答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师:伐:(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谋:(3)衣食所安.安:(4)弗.敢专.也弗:专:(5)对.曰对:(6)虽不能察.察:(7)必以情.情:(8)忠.之属.也忠:属:(9)战则请从.从:(10)齐师败绩..败绩:(11)公将驰.之驰:(12)既.克既:(13)一鼓作.气作:(14)彼竭.我盈.竭:盈:(15)难测.也测:(16)惧有伏.焉伏:(17)望其旗靡.靡: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4)彼竭我盈,故克之。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内容理解。
(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①政治方面:②军事方面:(2)有人认为《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鄙”,也有人认为鲁庄公“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3)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小惠未遍.遍:(2)神弗福.也福:5.(2019·衡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可以.一战以.君之力C.战于.长勺所恶有甚于.死者D.登轼而.望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战,勇气也。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7.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曹刿论战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主张的战争原则是什么?A. 以逸待劳B. 以少胜多C. 以弱胜强D. 以强凌弱答案:A2.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什么?A. 兵力的多少B. 武器的先进C. 战术的运用D. 士气的高低答案:D3. 《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三鼓而竭”指的是什么?A. 连续三次鼓动士气B. 连续三次攻击敌人C. 连续三次撤退D. 连续三次休息答案:A4.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了哪些战争策略?A. 以逸待劳B. 以少胜多C. 以弱胜强D. 以强凌弱答案:C5.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是什么?A. 充足的兵力B. 精良的武器C. 正确的战术D. 高昂的士气答案:D6.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了哪些战术原则?A. 以逸待劳B. 以少胜多C. 以弱胜强D. 以强凌弱答案:A7.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什么?A. 兵力的多少B. 武器的先进C. 战术的运用D. 士气的高低答案:D8.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三鼓而竭”战术是如何实施的?A. 连续三次鼓动士气B. 连续三次攻击敌人C. 连续三次撤退D. 连续三次休息答案:A9.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次要条件是什么?A. 充足的兵力B. 精良的武器C. 正确的战术D. 高昂的士气答案:C10.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术原则有哪些?A. 以逸待劳B. 以少胜多C. 以弱胜强D. 以强凌弱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曹刿论战》是一篇关于________的论述。
答案:战争策略2. 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________。
答案:士气3. 曹刿提出的“三鼓而竭”战术,是指________。
答案:连续三次鼓动士气4.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________。
答案:士气的高低5.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的战术原则包括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注音。
刿( )间( )弗( )徧( 帛( )孚( )辙( )轼( 竭( )靡(
)
2、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句子。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
(2)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_ (3)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
是:
(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中的 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B. 《曹刿论战》有的选本题作《齐鲁长勺之战》 。
C. 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 记言”
D. 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6、翻译。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二、文言文阅读。
(一)《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
从。
”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
2、 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3、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写的重点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曹刿论战》一文选自 A. B. C. D. 忠之属也”中的 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B.神情与苏、黄不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 ) 《史记•庄公十年》 。
曹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曹刿论战》一文的作者是曹刿。
《曹刿论战》一文中所记叙的战争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公元
前
684
年。
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5、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A.肖像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侧而描写
6、读完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立有间
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
C.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二)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朱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
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朱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失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D.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原文回答)
3、读了《曹刿论战》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30字)
4、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 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
(2)有禾寸于追击的时机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
5、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朱可。
”后来他又说:可矣。
”他认为可矣。
”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三)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呜呼。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 描写。
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
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_____________ ;甲文中可
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_________ ”。
6、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
是 ___________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gu J ji n; f p bi in ; b o; f * zh e sh j ji ; mi。
2、(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 )一鼓作气
3、选A, A属的意思是类,类别。
B属的意思是类似。
C属的意思是主管。
D属的意思是嘱咐。
4、D
5、A
6、(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二、文言文阅读。
(一)
1、作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2、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作战前的政治准备
5、C
6、头脑清醒、目光敏锐、见解深刻、有军事头脑的人。
7、D
(二)1、D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
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4、(1)彼竭我盈(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急躁冒进
(三)1、语言议论2、A
3、A •何以战翻译应是“以何战” B.与现代汉语习惯一样。
C.可以一战翻译顺序应
为“可以凭借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顺序应为“微斯人,吾与谁归?”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古仁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官吏和贵族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