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二模联考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共8页,三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本小题共3小题,6分)“特种兵式”旅游、淄博“赶烤”、“一起去看音乐节”……眼下,这些旅游新热点成为人们(甲)的话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消费。
虽然自然馈赠..的青山绿水、历史沉diàn 人文景观并非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但当地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新奇的文化活动却令年轻人(乙),给了年轻人一个“说走就走”的理由。
乡土气息的“村晚”可以提供更多与旅游者互动的手段,传统非遗的手艺、古老节庆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个性鲜明的歌会、与时 jù进的庙会,可以提供更多与外乡人交流的平台……如此种种,都可以成为年轻人相聚在一起的理由,让素昧.平生的年轻人,在旅游中迅速(丙)起来,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
1.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A.淀具 B.淀俱 C.绽俱 D.甸具2、文中加点词语“馈赠..“素昧.”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kuī zèng mèi B.kuìzēng wèiC.kuì zèng mèi D.kuī zēng wèi3.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津津乐道心驰神往熟络 B.津津乐道梦寐以求娴熟C.津津有味心驰神往娴熟 D.津津有味梦寐以求熟络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看到盛开的丁香花,他马上渐渐地停住脚步。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1.2022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班级开展了“沐浴书香放飞心灵”的活动。
(1)【读书动员】班级举行了读书周的动员会,请你根据下面三位老师的发言,把主持人的总结补充完整。
主持人:各位同学,本周六为“世界读书日”,我们的读书周活动开始了。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三位老师与大家交流,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读书活动。
老师一:中学生应该注重积累,尽量广泛阅读,不只是读部编版教材推荐的十二本名著,自主阅读推荐的书目也应该涉猎,特别是名著,是永不过时的经典,我们要多读。
读的时候要特别去积累书里的文化。
老师二:“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在这里借培根的一段话送给你们: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老师三:广泛阅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传承优秀文化、汲取生命养分,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获得真正的成长。
主持人:刚才三位老师分别从读书的内容、①、②三方面介绍了读书活动,让我们对读书活动的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
谢谢各位老师!(2)【读书意义】林子同学找到了三幅关于读书的漫画,请你仿照示例,任选一幅,写一句揭示漫画主题的话语。
示例: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邮差!我选择,漫画主题是:(3)【读书推荐】下面是李丽同学为当代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八下选读名著)写的推荐词,请在我们初中必读的12部名著中,选择你喜欢的任一作品的人物或作者为主语,仿写一段100字以内的推荐词。
推荐词:孙少平,内心饥饿,你用书本充当自己生命的粮食;人生艰难,你用知识铺成人生的坦途。
你博览群书,不卑不亢,你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永不甘于所谓的平凡,抓往苦难垫在脚下,让生命一览众山小。
我的推荐词:2.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 此中有真意,。
(《饮酒》(其五))2. 是亦不可以已乎?。
(《鱼我所欲也》)3. ,俶尔远逝……(《小石潭记》)4. 珊珊同学在参观红色基地时,看到许多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红军战士的事迹,不由地吟诵起《过零丁洋》中的“,”以表达敬意。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丙】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
②下帷绝编: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这里指读书刻苦。
③迨:等到。
5.【甲】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6.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选出与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迨能倍诵乃止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止步于此D.树欲静而风不止(2)虽与之俱学()7.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
(3分)8.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
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初三语文二模试题202405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2.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8题,共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2分)A.晕眩.(xuàn)瓶颈.(jīng)争执.(zhí)奄.奄一息(yān)B.滑稽.(jī)掺.和(chān)彷.徨(páng)大雨滂.沱(páng)C.荫.蔽(yīn)奢靡.(mí)周济.(jì)随机应.变(yìng)D.遁.形(dùn)濒.临(bīn)瞻.仰(zhān)如火如荼.(tú)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阻碍缅怀改邪归正茅塞顿开B.精彩锋烟平易近人安营扎赛C.撩拔销蚀与日俱增孤苦伶仃D.箴言驰骋另请高明千钓之力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电视连续剧《繁花》播出以来,大家对它兴致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24年炙手可热....的剧目之一。
B.我和这位萍水相逢....的朋友同窗三年,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C.鳞次栉比....的高楼中间有座被称为“试飞楼”的小楼,它在老一辈“箭院人”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D.我们期盼了三年,2024年的中考终于悄然临近了,同学们喜出望外....,奋力备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第八届中俄贸易博览会于5月16日至21日在哈尔滨举行,谁都不能否认这不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B.高考期间,一些爱心送考车为考生准备了考试所需的文具、风油精等提神药物。
C.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语文。
D.随着上周大范围降雨过程的结束,气温有了明显回升,此前一直居高不下的感冒人数下降了将近50%。
5.下面语段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美是净化道德情操、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
中考二模测试 语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

③我常常因为烧蜂窝煤的火炉而想念那时候北京的冬天。
④伺候火炉是个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活儿,这个技艺由老爸掌握。炉子被安放到屋里的一个角落,烟囱先伸向房顶再转向一面墙,最终探出屋外。为了伺候炉火,老爸自制了很多工具,夹煤的、捅煤的、掏灰的、钩火炉盖儿的,其中捅煤的钎子常常被我们拿去滑冰车用,总丢,老爸总是多做几个备用。蜂窝煤似乎有两种:一种比较普通,数量多,含煤少;另一种数量少,含煤多,贵,用来引火,先放在煤气炉子上烧着,然后放进火炉最底层,最后再放上普通蜂窝煤。蜂窝煤烧尽,要从下面捅碎,煤灰因重力落到炉底,用煤铲掏走,再往炉子里加一块新煤。最考验技术的是临睡前封炉子,留多大进气口很有讲究:留大了,封的煤前半夜就烧没了,下半夜全家被冻醒;留小了,不热,一整夜全家受冻;加上蜂窝煤的煤质不稳定,留多大更难控制。老爸的解决办法是半夜起来一次,我睡觉轻,常常听见他摸黑穿拖鞋声,因为长期吸烟的暗咳声,吐痰声,喝水声,用铁钩子拉开炉盖儿声,用铁钩子合上炉盖儿声,脱鞋再上床声。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3题。(9分)
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魏寅
①”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人之伟大,正在于能够省悟人生价值与意义,时常审视自己的生命状态。
②觉醒之意识,铸就无悔之青春。青年马克思临近毕业、谋划前途时,决心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后来,即使陷于没钱买面包的境地,他也未曾背弃誓言。”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战争年代,青年贺龙抛弃高官厚禄,青年彭湃舍弃”乌鸦都飞不过”的万贯田产,皆因”主义”而义无反顾。有了精神的觉醒,一个人就不难做到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就能够从高尚工作中收获快乐,在舍我其谁中成就大写人生。
2024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质量调研(二)语文学科2024.4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古今多少事,。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2.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3. ,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4.小语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看到两军激战的场面时,不禁想起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诗句:“,。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题。
(22分)【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丙】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
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
今与左右相说颂①也,曰:‘比死者勉②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③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
民愁苦约病④,而奸驱尤佚⑤,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
臣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不可与失之;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
臣请逃之矣。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说颂:指逢迎取媚。
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带答案解析)

中考仿真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计28分)1. 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主宰(zǎi) 惆怅(C óu) 亢奋(kàn)B .恪守(kè) 泄气(xiè) 星宿(xiù)C .殷红(yīn) 晌午(xiǎng) 熄灭(xī)D .怂恿(rǒng) 寒噤(jìn) 归省(shěng)2.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百年征程波①壮阔,百年初心历久②坚,常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
我们③持以人民为中心,永④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 .①澜②弥③禀④葆B .①斓②弭③禀④保C .①斓②弭③秉④保D .①澜②弥③秉④葆3. (8分) 古诗文默写。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2)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3)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善用色彩来描摹画面或传情达意。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用颜色描绘出动静相生、色彩分明的奇寒美景;白居易的《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用颜色凸显老者艰辛困苦的生活,表达作者的深切同情。
4.(4分) 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为什么一个原本正直、勤劳、朴实的年轻人会自甘堕落,最后变成一具行尸走肉?结合名著《骆驼祥子》相关内容,写写你的阅读认识。
(2)《海底两万里》中人物不多,请从下面人物中选择一个,分析其形象。
2024年上海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上海黄浦区202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13分)1.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2.!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3、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的山东沂南县竹泉村,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下,依泉而居,四周竹树环合,与柳宗元笔下小石潭周围的景色并无二致,也是:“,,。
”(二)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5-10题。
(22分)【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乙】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A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B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丙】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C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①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维,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②,军无私焉。
D相持百余日。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及军退,宣王案行③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注释]①司马宣王:司马懿。
②安堵:安居;安定。
③案行:巡视。
5.甲词题目中的“破阵子”是,乙文《出师表》中“表”是。
(2分)6.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2)及军退()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违背自己的身份和意愿B.每到晚上就会忧伤感叹C.用流马运送(军粮)D.对峙了近一百天8.丙文中的“已志”,就是乙文中的“(1)”,和甲词中的“(2)”意思相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昌平区2019- 2019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第二次模拟练习语文试卷2019.5一、基础·运用(共15分)1.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局部),填空。
(共3分)《自叙帖》《玄秘塔碑》唐代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从书体上判断,上面的___①___(填作品名称)是其作品。
这幅作品结构(布局)___②___,笔画锋棱明显,书风遒媚劲健。
另一幅是怀素草书巨制,结构松散灵活,笔画___③___,书风狂放烂漫。
2.为了深入了解北京城市文化,学校开展了“了解北京中轴线,感受古都魅力”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收集整理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6)题。
(共12分)材料一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______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______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这条中轴线如一根脊.梁,又如同一条“龙脉”,它既是古都北京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象征。
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区.域,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
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
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
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五大部分,满分100分,共10页,23个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请在试卷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编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试卷和草稿纸。
后面为市场,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______的城市之一。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对称(chèn)脊梁(jǐ)“区”字的第二笔是“丿”B.对称(chèng)脊梁(jí)“区”字的第二笔是“ ”C.对称(chèn)脊梁(jí)“区”字的第二笔是“丿”D.对称(chèng)脊梁(jǐ)“区”字的第二笔是“ ”(2)结合上下文,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最辉煌最杰出最突出B.最突出最辉煌最杰出C.最杰出最突出最辉煌D.最突出最杰出最辉煌(3)假如你站在正阳门前,请借助材料的知识,向同学们说出示意图上一个景点的准确位置。
(从天安门、故宫、景山选其一)(2分)答:________材料二老北京人眼中的钟鼓楼有着前朝的余绪①:“①鼓楼像是一个穿红袍、戴红帽、矮胖身材的贵族;钟楼像是一个穿灰袍、戴灰帽、瘦高身材的平民,两人一前一后,形影不离,度过了700多年悠悠的岁月。
”在来自乡下的杏儿眼中,钟鼓楼有着俗世的幸福:“鼓楼比她想象的还大,这让她高兴。
……她看见了钟楼。
她觉得钟楼真秀气。
②不知为什么,她觉得可以把钟鼓楼比作一对夫妻,鼓楼是夫,钟楼就是妻。
他们永远那么紧挨着,不分离。
”作家刘心武眼中的钟鼓楼意味着建筑的凝固和时间的流逝,他在小说《钟鼓楼》中写到:“尽管它们现在已经不再鸣响晨钟暮鼓了,但当它们映入有心人的眼中时,依旧巍然地意味着悠悠流逝的时间。
”________。
(选自《文学中的北京城垣与中轴线》,有删改)注:○1[余绪]指留传给后世的部分。
(4)对文段中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①句把钟楼和鼓楼比喻成穿越历史走来的旧时平民和贵族,这一比喻具有时代特征,贴切地写出了钟鼓楼是建筑和文化的遗存。
B.②句把钟鼓楼比作夫妻,符合来自乡下的杏儿身份,体现出钟鼓楼和平凡百姓的生活融到了一起。
C.①句生动写出了钟楼、鼓楼在身份、地位,以及建筑风格上的不同;②句形容钟鼓楼像夫妻,钟楼秀气,所以喜欢钟楼更多一点。
D.①②句写钟鼓楼在不同人眼中的印象。
无论是把它们比成一对形影不离的历史老人,还是一对永不分离的夫妻,都极其形象地表现出钟楼、鼓楼作为一组完整的建筑,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5)根据语境,在材料结尾横线处依次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都蕴含在钟鼓楼身上流淌的历史感中②不管是前朝的余绪③还是建筑的凝固和时间的流逝④俗事的幸福A.④③②①B.②④③①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材料三图一图二(6)同学们拍摄了一些中轴线附近名胜古迹的照片,准备放到展板上,其中有两幅是颐和园长廊上的彩画,请你判断彩画表现的故事,填写在对应的横线处。
(2分)图一:________ 图二:________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默写古诗文,完成3-5题。
(共4分)3.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
(李白《行路难》)(1分)4. 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1分)5.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在晏殊的《浣溪沙》中也有表达类似感慨的词句,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2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
(共13分)【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苏轼徙知徐州》(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
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遂筑东南长堤。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①以守,卒全其城。
(《宋史•苏轼传》)注:○1[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6.阅读【甲】文画横线句,展开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图景。
(1分)答:________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答:________9.苏轼一生屡遭贬谪,【甲】【乙】两文都是他在贬谪之地所作。
同样是对月抒怀,【甲】文中他用“但愿人怀。
【丙】文记载了苏轼被贬徐州时,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他采取驱赶富人回城、②、让官吏分(4分)10.初三即将毕业分离,同学们舍不得三年的情谊,在这个特殊时期,谈谈你对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认识。
(2分)答:________11.古诗文中还有很多描写月亮的诗句,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2分)答:________,________三、名著阅读(共5分)12.《西游记》中的人物个性鲜明。
请从A、B语段中任选其一,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再补写一个与人物相关的情节。
(3分)A:“太师切莫要‘口里摆菜碟儿’,既然我们许诺,且教你主先安排一席,与我们吃钟啃酒如何?”B:“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选择:人物:理由:情节:13.请你从《红岩》《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这三部书中任选一部,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对“开卷有益”的理解。
(2分)答: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4 -16题。
(共7分)【材料一】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处于浑善达克沙漠的南缘及冀北山地森林的北缘,生态区位复杂而且重要,是保护京津唐地区及华北大平原的生态屏障。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①(荡然无存化为乌有),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
为了修复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林场工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造林异常困难。
1977年,塞罕坝曾经遭遇过一次罕见的雨凇灾害。
雨雪冰冻轮番侵袭使得林场十多年的造林成果损失过半。
林场技术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认为,人工纯林密植度高,导致树种单一、枝干长势较弱,一旦遇到冰坨压身就会损失惨重。
结合现代林业科技及发展趋势,他们创造了“人工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模式,即通过五年的“抚育间伐”,将造林之初每亩密植222 株松树减少到50 株,个别区域仅保留15 株。
“抚育间伐”腾出了空间,树下通过“引阔入针”“林下植树”等手段,在高层树下植入低龄云杉等,逐渐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
单一的人造林海景观变成了上有松涛、中有灌木、下有花草的自然生态景观,物种多样性也正在丰富和完善。
如今,绿色的塞罕坝,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紧紧扼守住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
【材料二】塞罕坝有着丰富、独特、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在其9.4万公顷的范围内,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
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观赏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塞罕坝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
这里7万多公顷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翰的林海,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
二者②(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
在距今300多年前,这里就被清王朝皇室看中,辟为“木兰围场”。
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木兰秋狝”,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还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满、蒙、汉三族人民聚居在这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满族蒙古族文化特色比较突出,为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奠定了好的基础。
塞罕坝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与人文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
近年来,塞罕坝每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万人次以上。
从2014年起,塞罕坝开始科学核定环境承载力,将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
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表示,计划在2030年以前,将年游客量控制在120万人次以内,尽量实现适度发展、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