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合集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李建珍;田慧琴;张唐山;乔继文【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年(卷),期】2010(028)011【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水平,以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浆HCY的差异.结果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的批内平均变异系数为2.09%,批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47%.高血压组血浆HCY水平为(13.21±5.90)μmol/L,对照组为(11.68±9.89)μmol/L,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中血浆HCY>15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0例,占37.50%;对照组12例,占15.00%,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尸如.05).结论循环酶法洲定血蓑HCY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准确性和重复性.HCY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监测血浆HCY对于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和病情监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总页数】2页(P143-144)【作者】李建珍;田慧琴;张唐山;乔继文【作者单位】武警山西总队医院,山西太原,030006;武警山西总队医院,山西太原,030006;武警山西总队医院,山西太原,030006;武警山西总队医院,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相关文献】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与临床意义 [J], 王国英2.原发性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 [J], 毛电波3.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胱抑素C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J], 曹云和;董晓飞4.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J], 李颢5.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患者外周血儿茶酚抑素、\r脑钠肽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J], 许涛;王慧莹;赵楚敏;徐爱茹;李莉;宋月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型半胱氨酸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学 术 论 坛引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又称为高半胱氨酸,为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是氨基酸半胱氨酸的异种。

正常人血浆中,HCY以还原型存在的占1%左右,与白蛋白结合的占70%左右,形成小分子二硫化物占30%左右。

同型半胱氨酸与多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有关,如胱硫醚β合成酶缺乏;血清内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标记,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危险因素,使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因此,测定血中HC Y浓度对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 实验室检测方法1.1同位素检测法该方法的原理是:14C标记的腺苷与HCY缩合后,通过色谱分离,液体闪烁计数放射强度来检测H C Y的含量。

同位素检测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强,但实际操作比较复杂、繁琐,且可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未能得到临床大范围推广应用。

1.2气相色谱检测法该方法可同时测定半胱氨酸、蛋氨酸、甲基甘氨酸和胱硫醚等多种相关物质。

尽管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但因为仪器价格昂贵,不能得以临床大范围推广应用。

目前比较成熟且推广应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但在样品处理、层析条件、样品检测及定量的存在许多变异的缺陷,容易出现随机误差,使其难以标准化。

根据HPLC 为柱前或柱后衍生的方式、荧光、电化学检测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检测方法。

只有具备优良的检测设备、熟练的检测技术和经验,应用HPLC的时间足够长,准确选择和制备内部质控,才能应用HPLC准确测定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

1.3免疫学测定法这是目前医疗机构的主要检测方法。

该方法应用特异性较高的抗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单克隆技术,采用免疫法或荧光偏振法检测其含量。

美国雅培公司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技术,用A X S Y M仪器检测H C Y的含量。

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技术的原理为:含二硫苏糖醇预处理液血浆标本后,各种形式的H C Y均被还原成游离H C Y (tHCY),后者在过量腺苷存在和S-腺苷-L-同型半胱氨酸(SAH)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SAH;此时,将预稀释的SA H混合物、抗-SAH单克隆抗体和标记的荧光S-腺苷-L-半胱氨酸示踪物一同孵育,检测仪器会自动检测偏振光的变化,即可检测出血标本中总HC Y的含量。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范文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范文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部分以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化物存在,微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大部分通过二硫键与白蛋白结合而存在。

大量对Hcy的研究表明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Boushey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浆总Hcy水平每升高5umol/L,相当于胆固醇升高500umol/L。

伴有血浆Hcy升高(>10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定义为H型高血压。

二、影响血液Hcy水平的因素1、遗传因素:C667T点突变可引起Hcy升高。

CBS基因多态性。

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

2、性别与年龄:国内外不少研究发现,Hcy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且男性>女性。

女性在绝经前的水平较低,绝经后显著升高,认为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3、营养因素:①VitB6、VitB12、叶酸等Hcy代谢辅酶摄入不足时,则Hcy升高。

②饮酒:长期饮酒可引起肝细胞蛋氨酸合成酶活性下降,从而造成Hcy血症。

③饮食中蛋氨酸过高:有报道认为高动物蛋白饮食可能是Hcy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1、内皮毒性作用。

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3、致血栓作用:Hcy可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C蛋白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Hcy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

5、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高氧化剂,它能防止很多细胞成分的氧化互相作用,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Hcy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从而对机体造成危害。

6、影响体内的转甲基化反应:Hcy浓度的升高会影响体内许多物质的甲基化过程,甲基化能力的降低影响细胞的发育及分化,这可能是Hcy致病的关键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 4 ]Boushey CJ , Beresford SAA , Omenn GS , Motulsky AG.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Plasma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2 ease , JAMA 1995 ;274 :13 :1049 - 1057.
[5 ] Guttormsen AB , Svarstad E , Ueland PM , Refsum H. Elimination of ho2 mocysteine from plasma in subjects with end - stage renal failure. Irish J Med Sci 1995 ;164 (Suppl . 15) :8.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8 年第 19 卷第 3 期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nd Clinics ,2008 ,Vol19 ,No. 3 · 10 1 ·
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袁玉亮
(北京大兴中医院检验科 ,北京)
1 同型半胱氨酸概述
© 1994-2009 China Acade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0 2 ·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nd Clinics ,2008 ,Vol19 ,No. 3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8 年第 19 卷第 3 期
参考文献
[ 1 ]Malinow , M. René, Plasma Homocyst (e) ine and Arterial Occlusive Dis2 eases : A mini - review. Clin. Chem. 1995 ;40 :173 - 176.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 )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部分以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化物存在,微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大部分通过二硫键与白蛋白结合而存在。

大量对的研究表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浆总水平每升高5,相当于胆固醇升高500。

伴有血浆升高(>10)的原发性高血压定义为H型高血压。

二、影响血液水平的因素1、遗传因素:C667T点突变可引起升高。

基因多态性。

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

2、性别与年龄:国内外不少研究发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且男性>女性。

女性在绝经前的水平较低,绝经后显著升高,认为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3、营养因素:①6、12、叶酸等代谢辅酶摄入不足时,则升高。

②饮酒:长期饮酒可引起肝细胞蛋氨酸合成酶活性下降,从而造成血症。

③饮食中蛋氨酸过高:有报道认为高动物蛋白饮食可能是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1、内皮毒性作用。

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3、致血栓作用:可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C蛋白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

5、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高氧化剂,它能防止很多细胞成分的氧化互相作用,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从而对机体造成危害。

6、影响体内的转甲基化反应:浓度的升高会影响体内许多物质的甲基化过程,甲基化能力的降低影响细胞的发育及分化,这可能是致病的关键因素。

许多有关高血症的生化基础有待明确,与各种疾病的关系及防治需继续探讨。

四、与其它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协同作用吸烟:研究发现,每日抽烟量大于20支,同时血浆>12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是水平正常且不吸烟者的12倍。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讲述讲解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讲述讲解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

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

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EC1.1.1.68)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

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

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

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EC4.2.1.22)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

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

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遗传与食物营养缺乏。

遗传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

而根据Mudd等的研究,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部分以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化物存在,微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大部分通过二硫键与白蛋白结合而存在。

大量对Hcy的研究表明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Boushey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浆总Hcy水平每升高5umol/L,相当于胆固醇升高500umol/L。

伴有血浆Hcy升高(>10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定义为H型高血压。

二、影响血液Hcy水平的因素1、遗传因素:C667T点突变可引起Hcy升高。

CBS基因多态性。

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

2、性别与年龄:国内外不少研究发现,Hcy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且男性>女性。

女性在绝经前的水平较低,绝经后显著升高,认为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3、营养因素:①VitB6、VitB12、叶酸等Hcy代谢辅酶摄入不足时,则Hcy升高。

②饮酒:长期饮酒可引起肝细胞蛋氨酸合成酶活性下降,从而造成Hcy血症。

③饮食中蛋氨酸过高:有报道认为高动物蛋白饮食可能是Hcy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1、内皮毒性作用。

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3、致血栓作用:Hcy可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C蛋白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Hcy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

5、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高氧化剂,它能防止很多细胞成分的氧化互相作用,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Hcy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从而对机体造成危害。

6、影响体内的转甲基化反应:Hcy浓度的升高会影响体内许多物质的甲基化过程,甲基化能力的降低影响细胞的发育及分化,这可能是Hcy致病的关键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与其临床意义----心脑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子一:同型半胱氨酸理论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提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但Hcy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病理学家McCully。

McCully在翻阅麻州总医院历史资料时偶然发现一个奇特的病例,一名8岁的男孩死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颈动脉狭窄。

基于历史中有关该男孩尿中含有大量Hcy的记载引起了McCully的注意。

经过大量实验研究,McCully于1969年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真正原因不是脂质代谢紊乱而是血中Hcy过高,即氨基酸代谢紊乱。

遗憾的是,McCully 的理论整整被忽略了26年,McCully本人也因为哈佛大学禁止他以哈佛的名义发表“异端邪说”而辞去了其在哈佛大学和麻州总医院的职务。

90年代,在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对8万人跟踪研究14年得出的结论证明了McCully的理论之后,1995年以McCully论述Hcy的理论专著《心脏革命》的出版和第一届Hcy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为标记,Hcy理论正式被医学界接受。

最近10年有关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论文,在MEDLINE数据库中就有7000篇之多;研究证实,高浓度的Hcy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

血Hcy增高与多种疾病相关,如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冠心病、中风、糖尿病等),静脉栓塞,肾脏疾病,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肿瘤,妊娠并发症,习惯性流产与新生儿缺陷等。

因此监测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同型半胱氨酸简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分子的氨基酸。

本身不参与蛋白质合成,也没有特异的三个DNA碱基对其进行编码,食物中不含Hcy,在体内经蛋氨酸脱甲基化生成,主要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途径代谢。

需蛋氨酸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与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发布时间02年09月11日09时20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肖飞郭健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1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

S 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

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EC1.1.1.68)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

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

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

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EC4.2.1.22)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

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

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遗传与食物营养缺乏。

遗传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

而根据Mudd等的研究,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对近1200名老人的研究表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浆中维生素B6、B12和叶酸的浓度越低,其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越高。

由于动物蛋白中蛋氨酸的含量比植物蛋白约高三倍左右,可以产生较多的同型半胱氨酸,因此可对人体的动脉组织造成损伤。

其它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肾功能的损害、以及服用影响叶酸和B族维生素的药物,都可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尤其是肾功的损害,会严重影响那些含硫氨基酸的排出,因为肾小管内皮细胞的胱硫醚-β-合成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转化作用,被认为血液中的非蛋白结合型同型半胱氨酸很重要的代谢途径。

3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目前,对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机理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虽然过量胆固醇沉积是造成动脉壁损伤的直接原因,但是临床上胆固醇的水平并不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指标,这是因为胆固醇在动脉壁的堆积与多种脂蛋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有着密切的联系。

根据研究,如果当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紊乱,浓度升高,就会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巯基内酯,可与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复合体,随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堆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的泡沫细胞。

而且,同型半胱氨酸还可自发氧化,形成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这些产物会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并可造成血管平滑肌持续性的收缩,引起缺氧,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不仅如此,同型半胱氨酸自发形成的巯基内酯化合物,可以和反式视黄酸共同引起血小板的凝集,与此同时,同型半胱氨酸巯基内酯还可引起血栓素(TXB2)以及PGF1αR的形成。

这样就会促进血凝块的形成,从而引起临应酬上常见的梗塞性疾病。

这在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

当然,同型半胱氨酸还可通过其它一些途径诱发心血管疾病。

它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新的mRNA的形成,使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并造成动脉内皮细胞的脱落,加速粥样硬化的过程。

另外,由于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是依赖S 腺苷蛋氨酸的甲基化反应潜在的抑制物,所以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会影响体内许多物质的甲基化过程,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

4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方法目前,同型半胱氨酸最主要的两种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HPLC)方法以及荧光偏振免疫检测(FPLA)方法。

但已经有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报道。

4.1 HPLC法HPLC方法多采用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技术。

由于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液中以多种形式存在,所以标本的收集和处理就比较重要。

所采集的抗凝血液应立即分离出血浆。

Pastore等提出的衍生化方法较为简单,该法的衍生化过程全部在高效液相自动加样器内进行。

首先将含有硼氢化钠、二甲基亚砜和氢氧化钠的溶液,含有EDTA和二巯基苏糖醇的溶液,以及1-辛醇,盐酸溶液共同加入标本中,室温下混匀1分钟后,加入含有衍生化试剂bromobimane的缓冲液,混匀1分钟后进样。

色谱柱采用150mm×4.6mm的反相C18柱,进样前用pH3.6的硝酸铵和甲酸铵缓冲液平衡,然后用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半胱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76和4.14分钟。

此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可达50nmol/L,在其线性范围内相关系统γ>0.99;批内不精密度为3.3%,批间不精密度为4.9%(n=10);分离效果好,不仅能分析血液中的多种含硫氨基酸,还能对尿液标本进行测定。

但是,由于bromobimane衍生化的产物较多,会产生较多的杂峰。

故目前也有不少研究人员使用特异性高的SBD-F作为衍生化试剂,但这种试剂以光不稳定,应避光操作,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不过,也有研究人员使用其它试剂进行柱后衍生化,紫外检测方法,但其操作较为复杂。

4.2荧光偏振免疫检测(FPIA)法FPIA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但价格昂贵,故短时间期内不易普及。

进行该检测时。

首先也要用二巯基苏糖醇将结合型同型半胱氨酸还原出来,然后通过物异性的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同型半胱氨酸转变为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类似物,对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竞争性结合,引起示踪物偏光性的改变,从而检测出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

这种方法检测速度每小时可达20个标本。

4.3酶转换免疫测定法这种方法也需要将同型半胱氨酸先转化为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然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最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并在450nm处检测。

加入蛋氨酸与半胱氨酸对检测结果均无影响,无交叉反应。

这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的检测结果比较,相关系数为0.986;经过Bland-Altman Plot方法比较的差异值小于±2s。

5同型半胱氨酸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根据国外的报道,同型半胱氨酸的平均浓度男性约为8.5µmol/L,参考范围(4.5-13.9µmol/L)。

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作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硬化和心肌梗塞的危险指标,它的浓度升高程度与疾病的危险性成正比。

另外,根据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特点,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症以及遗传性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缺陷也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密切关系,但这些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自:《临床检验杂志》2000年第18卷第1期同型半胱氨酸你知道吗?2009-05-11 09:21:00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天津)跟贴3条手机看新闻记者任勇专家指出:血中同型半胱氨酸超标直接损伤神经血管,引发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某些癌症、老年性痴呆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人们至少应像对待血压、血脂、血糖一样重视它提起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血压、血脂、血糖。

然而,“奇怪”的是,临床上有些心脑血管病患者并没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情况;还有些中风患者,虽然较好地控制了血压、血脂、血糖,但仍会复发,这又是为什么?难道除了血压、血脂、血糖外,另有“凶手”?近10余年来,医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一个始终躲在公众视线之外,默默影响着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逐渐浮出水面。

它,就是“同型半胱氨酸”!长期从事同型半胱氨酸相关研究的天津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市第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哲成和天津中医二附院营养科主任张秋莲两位专家,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致指出,同型半胱氨酸是一个近年新发现的反映身体健康状况十分重要的指标,对预测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老年性痴呆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危险具有重要意义,人们至少应像对待血压、血脂、血糖一样重视它!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不超过15μmol/L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对于大众的陌生,张哲成解释说,这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多种生物酶和维生素的协同作用下,它会进一步分解为其他物质,经尿液排出体外或再次合成蛋氨酸,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维持在相对恒定水平。

正常情况下,它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很低,不超过15μmol/L。

若超过这一数值,就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多种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分解代谢,受两方面因素影响最大。

一是与先天遗传有关的某些生物酶的缺乏,另一个就是体内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营养元素的缺乏。

这两种缺乏都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其他物质,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还与年龄和性别有关。

一般,年龄越大其水平越高,女性低于男性,绝经前女性低于绝经后女性,这可能与雌激素对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调节有关。

此外,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病、牛皮癣等慢性疾病,也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分解代谢。

还有研究显示,大量吸烟、酗酒、过多喝咖啡及长期精神压力大等,会干扰机体整体代谢,间接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直接损伤神经血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哪些危害呢?为搞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张哲成率领科研人员历时10余年,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近日,其两项子课题通过市科委专家鉴定,分别达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

他们调查发现,临床上近40%的脑梗死病人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一步对150余位脑梗死患者进行5年随访研究发现,在同样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情况下,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有44.26%复发,是正常组的3.62倍。

他们又通过动物实验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确实可直接损伤血管和神经。

从而有力证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国际营养学权威专家、英国帕特里克·霍尔福德教授,在其撰写的《营养圣经》中提出: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病显著相关,心血管病患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往往超过15μmol/L,将其从16μmol/L降到最理想的6μmol/L,可把心血管病危险降低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