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的麻醉管理

合集下载

经导管介入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堵闭术的麻醉管理

经导管介入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堵闭术的麻醉管理

经导管介入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堵闭术的麻醉管理梁艳丽;封居冕【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堵闭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接受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小儿11例,ASA评级Ⅰ~Ⅱ级,术中均以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维持全身麻醉.结果 10例患儿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手术麻醉过程顺利.1例患儿术中缺氧发作,同时伴有心电图ST 段改变,遂停止治疗.结论术前给予充分病情评估,术中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采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下行经导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能满足手术要求,且具有创伤小、术后麻醉并发症少的优点.【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3(013)003【总页数】3页(P31-33)【关键词】静脉全身麻醉;冠状动脉瘘;心导管介入术;儿童【作者】梁艳丽;封居冕【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0.20 ~0.25%,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0.20%,至今尚未有自然闭合的报道。

一旦确诊,多主张早期治疗,可预防病情的继续恶化及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

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较,经导管堵闭CAF 具有安全、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近年逐渐被人们推广。

患儿年龄较小,多不能配合手术,故均需在全身静脉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

我院自2010 年6 月~2012 年6 月共有11 例冠状动脉瘘的患儿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下完成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 年6 月~2012 年6 月,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CFA 的患儿11 例,其中男7 例,女4 例,年龄10 个月~8岁,体重6 ~25 kg。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Ⅰ~Ⅱ级,心功能Ⅰ~Ⅱ级,且有连续性杂音者9 例,仅有收缩期杂音者2 例。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

03
麻醉前的评估与准备
患儿的评估
患儿年龄、体重
心脏功能
了解患儿的年龄和体重,以便选择合适的 麻醉药物和剂量。
评估患儿的心脏功能,了解是否存在心衰 、心律失常等情况,以制定合适的麻醉方 案。
呼吸系统状况
营养状况
检查患儿的呼吸系统状况,了解是否存在 肺部感染、呼吸道狭窄等问题,以确保麻 醉过程中的呼吸通畅。
果。
麻醉在介入治疗中的角色
总结词
麻醉在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确保患儿安全地度过手术过程,减轻疼痛和焦 虑,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详细描述
麻醉在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 于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需要患儿在安静、无痛的 状态下进行,因此麻醉的应用是必要的。麻醉能够确保 患儿安全地度过手术过程,减轻疼痛和焦虑,为手术创 造良好的条件。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 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确保手术的 顺利进行。同时,麻醉医生还需要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 ,确保手术效果的最大化。
术中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 、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 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术中出现意外的处理
出血与血肿
呼吸抑制
若出现出血或血肿,应立即采取止血 措施,同时补充血液和血浆,确保患 儿生命体征稳定。
若出现呼吸抑制,应立即进行机械通 气,确保患儿呼吸通畅。
心脏骤停
若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 苏,同时给予紧急药物治疗,以尽快 恢复心脏功能。
术中监测与应对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 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 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
1 4 术 中的情况 判断及 处理 .
先 心病房 室 间隔 缺 损 患 儿 8 9例 。 龄 2 5 5 年 ~ . 岁, 体重 8 5 7k , . ~2 g 术前 经 临床 体检 、 声 心动 图 、 超 心电图及 x线胸 片检 查 诊断 为 继发 性 房 间隔 缺损 。 其 中 2例 合 并重 度 三 尖 瓣 反流 , 3例 合并 重 度肺 动 脉瓣狭 窄 。在 超 声 心 动 图 及 心 脏 造 影 定 位 下 行
[ 中图 分 类 号 ] 1 , 2 [ 献 标 识 码 ]B [ 文 编 号 ]10 一9 12 L ) 91 1 —2 R64 R75 文 论 0 4o 5 ( OO O —190
房 间隔缺 损 是 小 儿常 见 的先 天 性疾 病 , 以往 多 采用开 胸手 术 治疗 , 随着 1 9 9 7年来 A l zr 堵 mpa e 封 t 器 的问世 , 采用封 堵 器 介 入 治疗 小 儿房 间隔缺 损 已 经在 临床 广泛 应 用 , 院 白 2 0 我 0 7年 至 今 共对 8 9例 先心病 患儿成 功 实 施 了封 堵 术 , 多采 用 静 脉复 合 麻 醉 , 将麻醉 管理 要 点及方式 总结 如下 。 现 1 资料 和方 法
1 1 临 床 资 料 .
量 , 体 外 将 球 囊 打 涨 测 量 此 时 球 囊 直 径, 为 在 即 AS D的伸 展 直 径 。选 择 合 适 的 长 鞘 沿交 换 钢 丝 送 到右 房 , 根据 所 测得 的 AS D伸展 直径 选择 双盘 闭合 器的型 号 。将输送 金 属 杆 与 闭 合 器 尾端 螺母 连 接 , 收入短 鞘 内。沿 长鞘 用 输 送 杆 推送 闭合 器到 左 房 , 打 开远 端盘后 回撤 , 其 挡 在 AS 的 左房 面 , 超 使 D 在 声 监 视 下 放 出 闭 合 器 腰 部 , 在 房 间 隔 上, 塞 卡 堵 AS D孔 , 在右房 放 出近 端 盘 , 闭合 器从 AS 的左 右 D 两 侧 夹住房 间隔组 织 。 腰部 堵住 A D 分 流消 失 。 其 S, 经 超声证 实 闭合器满 意后 , 放 闭合器结 束封堵 术。 释

小儿心脏手术麻醉

小儿心脏手术麻醉

小儿心脏手术麻醉引言小儿心脏手术麻醉是指对儿童患者进行心脏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管理。

由于儿童心脏手术的特殊性,麻醉操作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小儿心脏手术麻醉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麻醉前准备工作小儿心脏手术麻醉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处于最佳状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评估: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判断手术风险。

2. 预防感染:进行相关的检查,确保患者没有感染源,如结核病、支气管炎等。

3. 镇静和预防急性应激反应: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并预防手术过程中的急性应激反应。

4. 心脏功能评估: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确保患者心脏功能良好,无明显异常。

麻醉管理技术小儿心脏手术麻醉的管理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麻醉诱导:通过静脉注射药物,使患者快速进入麻醉状态,保障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无意识状态。

2. 麻醉维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根据需要调整麻药的剂量,以维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稳定状态。

3. 止血管理:小儿心脏手术可能需要使用体外循环等技术,因此需要合理管理和控制止血,以保证手术区域的清晰可见。

4. 备用机械通气:心脏手术中可能出现呼吸功能不稳定的情况,需要准备好备用机械通气设备,及时救治。

麻醉风险和并发症小儿心脏手术麻醉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麻醉医师提前做好准备和应对:1. 过度镇静:过度使用镇静剂可能导致患者镇静水平过深,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康复过程。

2. 麻醉药物过敏:部分患者存在对麻醉药物的过敏反应,需要提前了解患者的过敏史。

3. 心血管事件:心脏手术麻醉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如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需要监测和应对。

4. 呼吸系统并发症:麻醉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心脏封堵手术快通道麻醉管理

心脏封堵手术快通道麻醉管理
缺损约7mm;三尖瓣微量反流 ▪ 入院拟行: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病例资料
▪ 问题一:该患儿是否负荷心脏封堵手术适应症? ▪ 心脏封堵手术既往主要由心血管内科医生进行,动脉导管未闭
(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都是心脏 封堵手术的适应证。 ▪ 后续随着操作技术发展,心脏封堵手术适应证有所拓宽,可用于 治疗心梗后VSD和瓣周漏封堵;
病例资料
▪ 既往史:无特殊 ▪ 查体:体重15kg;身高105cm;体温36.5℃;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99/65mmHg ▪ 听诊:心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3~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胸前区传
导,无震颤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提示:室间隔缺损(膜周型),室水平左向右分流,
▪ AVB是心脏封堵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AVB的原因在于膜周 部传导束靠近三尖瓣环,术者穿刺引导过程中很容易触碰到传导 束,或术者在释放封堵器后意外夹到传导束,导致水肿和损伤均 可造成短暂性或永久性的AVB。
▪ 该患儿正是在心脏封堵手术过程中发生了AVB,麻醉科医生立即 通知术者,术重新调整封堵置入通道和位置后得以改善。部分患 者术后使用激素治疗48~72小时后可缓解。
病例资料
▪ 或治疗其他类型缺损,如同各类型不同部位缺损的双封堵技术、 多封堵技术;
▪ 也可在多个缺损部位开展联合封堵技术,如PDA联合ASD、VSD 封堵;
▪ 封堵入径也在不断革新,从最早的经股静脉入径,到如今经胸、 经皮,甚至经腋下和剑突下放置封堵伞。
病例资料
▪ 当然,VSD封堵术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其禁忌证包括:VSD> 10mm,边缘对位不良;合并中度以上的主动脉瓣脱垂、反流; 严重肺动脉高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凝 血功能障碍;胸部畸形以及穿刺位置感染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植入术的麻醉处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植入术的麻醉处理
手术麻 醉和手术室外麻醉 的特点 , 增加了麻醉 的难度 。 大多数年龄在 1 以上先天 性心脏病 患者 常可在局部 O岁
l 月共计完成dJ先天性心脏 病导 管封堵 器植入 术 8 , 2 ,L 4例
现就麻 醉处 理报道如 下。
1 资料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选择接受先天性 心脏病导 管封堵器植 入术
应用 调节 心血管系统 的药 物( 司洛尔 、 酸甘油 ) 又如应 艾 硝 , 用利 多卡 因会厌部表面麻醉 , 文献报道 舒芬太尼 、 瑞芬太 尼可 以明显减轻气管插管时 的心血管 反应等 , 也有应 用加 大
麻醉药物剂量 来达到加深麻醉的方法从 而抑制 心血管反应 , 但效果 往往 不是很 理想 J 。近 2 O年 的实践 研究表 明 , 大多
6 期
叶军明, 等
tJ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植入术的麻醉处理 ]L  ̄
小儿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封 堵 器 植 入 术 的 麻 醉 处 理
叶军明, 钟茂林 , 谢海玉 , 国强, 李 巫光 华 , 邓云菱
( 赣南 医学 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 江西
中图分类号 :6 4 2 R 5 . 文献标识码 : B
患儿 8 4例 , 5 男 6例 , 2 例 。年龄 1 6月 ~1 。病种 女 8 岁 4岁 包括先天性室 问隔缺损 3 6例 , 天性房 间 隔缺 损 3 先 9例 , 先 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9例 , 术前均经心脏彩超确诊 。
麻醉下完成 介入手术治疗 , 局麻简便易行 , 者可保持 清醒 , 患 对生理 干扰较小 。但 对于 小儿 而言 , 即使 是小 手术 , 因为小 儿难 以合作 , 最好还是采取全 身麻 醉为宜。 全身麻 醉常采取气 管插管 , 呼吸道与 消化道很 好地隔 使 离 , 者即使发生呕 吐也 不会造 成误 吸 , 患 能够 保证 足够 的肺 通气量 、 痛和肌松满意度 。如果患者 在手术过 程 中发 生意 镇 外, 也能够及 时地投入 抢救 , 这方 面全 身麻 醉要 比局麻 有 在 更大的优势。但气 管插 管所 引起的应 激 反应对 小儿 先天 性 心脏 病人的影 响及 如何 预 防是必 须关 注的 问题 。全 麻气 管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管理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管理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管理体会
马素美;马军;张际春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2012(042)010
【摘要】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我国每年新的CHD 患儿达15万左右11),常见的CHD依次为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室间隔缺损(VSD),传统治疗方法为体外循环直视手术,但其创伤大,恢复慢。

随着心脏病介入学的快速发展,CHl)的外科手术治疗已逐渐被经导管介入术治疗所替代。

介入治疗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等特点,深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总页数】2页(P100-101)
【作者】马素美;马军;张际春
【作者单位】830013 新疆乌鲁木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麻醉科;830054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麻醉科;830013 新疆乌鲁木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不同麻醉方法效果比较 [J], 郭善亮;周涛;刘小兵;张明生
2.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 [J], 李宗滨
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麻醉管理的研究进展 [J], 林冬生
4.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不同麻醉方法效果比较 [J], 郭善亮;周涛;刘小兵;张明生;
5.丙泊酚或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效果比较 [J], 陈小莉; 郭仲辉; 魏利娟; 马亚飞; 谭冠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心脏手术麻醉管理

儿童心脏手术麻醉管理

02
了解患儿是否曾接受过手术和麻醉,以及有无不良反应。
并发疾病
03
询问患儿有无其他系统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哮喘、癫痫等。
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
心肺功能评估
检查患儿心肺功能,了解心脏杂音、 肺部啰音等情况。
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
如心脏超声、胸片等,进一步明确心 脏畸形的程度和手术指征。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 肾功能等,以评估患儿全身状况。
05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工具介绍
主观疼痛评估工具
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字评分法(NRS)和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 FPS)等,用于评估儿童自我报告的疼痛强度。
客观疼痛评估工具
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监测,以及行为观察法,用于评估无法自我报 告疼痛的儿童。
镇痛药物选择原则
01
06 围手术期心理关爱与支持
患儿心理特点及需求分析
患儿心理特点
儿童因年龄、认知水平及心理发展阶 段不同,对手术和麻醉的认知存在差 异,普遍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等 情绪。
需求分析
患儿需要得到安全感、信任感和被关 注感,以减轻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
家长沟通技巧与心理支持方法
家长沟通技巧
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解释手术和麻醉的必要性、风险及注意事项,消除家长顾虑,取得其信任与配 合。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采取相应的预 防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04 麻醉实施过程管理
诱导期管理要点
1 2 3
确保患儿基础生命体征稳定
在诱导前对患儿进行充分评估,了解其心肺功能 、血氧饱和度等基础生命体征,确保其在安全范 围内。
选择合适的诱导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的麻醉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的麻醉方法及呼吸管理。

方法全部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即氯胺酮加丙泊酚。

结果32例患儿,除1例出现过敏反应外,31例麻醉效果满意。

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应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即氯胺酮加丙泊酚,操作方便,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小,镇痛完善,麻醉效果良好。

【关键词】儿童;心脏缺损,先天性;动脉导管;心脏导管插入术;麻醉;呼吸
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因其不需开胸及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远期效果好,在国内已广泛开展。

我院自2005年10月~2006年9月,已行32例小儿先心封堵术,现将其麻醉经过及呼吸功能的管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儿中,男20例,女12例。

年龄2~8岁,体重8.5~21kg。

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3例。

全部患儿术前心功能Ⅰ~Ⅱ级,心电图正常或轻度房室肥大,或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彩超检查未发现合并其他先心病。

其中6例合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有咳嗽,无咳痰,两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胸片未见异常。

1.2 手术步骤
穿刺股动、静脉,置左右心导管,造影检查确诊先心病的类型,以确定心导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测量PDA的最小直径和入口处的直径,ASD和VSD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建立股动、静脉轨道,顺轨道将封堵器送至合适位置,听诊及造影核实疗效。

术中静注肝素10u/kg。

1.3 麻醉方法
32例患儿均采用非插管静脉全身麻醉。

术前常规禁食6~8h,禁饮4h,术前30min常规肌注东莨菪碱0.01~0.015mg/kg,开通外周静脉。

入导管室后立即静注氯胺酮1.5mg/kg,面罩吸氧,接监护仪,监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

患儿入睡至手术行股动静脉穿刺前,再次静注氯胺酮1.5mg/kg,术中维持
以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每小时7~10mg/kg。

30min追加氯胺酮1 mg/kg,若此时已安置好伞堵器,则不必追加氯胺酮,以丙泊酚一直维持至术毕。

2 结果
术中患儿安静,无躁动,均顺利完成手术。

本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5例(15.63%),心率减慢幅度大于基础心率20%者4例(12.50%),均发生于心脏内操作时,经停止心脏刺激后很快好转,无需血管活性药物处理。

本组32例患儿,有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并发症。

以上呼吸道梗阻,呼吸道分泌较多为主要原因,经吸氧、吸痰,放置口咽通气道,追加抗胆碱药好转。

有1例出现严重氯胺酮过敏反应,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口鼻涌出大量白色泡沫痰,经抢救后完全康复。

3 讨论
从本组32例麻醉经过分析来看,小儿先心的介入手术,循环和呼吸功能都可能发生障碍。

其中循环功能的改变主要因素为心内操作引起,停止操作后即可好转,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而呼吸功能的并发症较多。

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因PDA、ASD、VSD均是右向左分流,肺血增多[1],小儿易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不易完全治愈;②小儿术前因饥饿、恐惧哭闹不已,同时入室后静注氯胺酮也引起呼吸道分泌增多;③小儿的心肺储备能力很小,一旦发生气道梗阻或呼吸抑制,很快就发生血氧饱和度的急剧下降[2];④因是接台手术,有时未能很好把握术前用药的时机,用药过早;⑤婴幼儿有其特殊的生理解剖,头部及舌相对较大,颈短,鼻腔、喉及上呼吸道较狭窄,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旺盛,均易引起上呼吸道梗阻[1];⑥部分VSD手术时间长,没有按时追加抗胆碱药。

针对以上原因,在麻醉中应当注意:①从安全的角度考虑,1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均不宜手术[3];②做好禁饮禁食,同时按时给予足量的东莨菪碱或阿托品,以减少氯胺酮等药物引起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保证呼吸道通畅;③麻醉前应按气管插管全麻准备,备好气管插管器械、氧气及相关全麻药品;④准备好吸引器,以便患儿受到刺激发生呕吐时急用;⑤麻醉诱导后常规垫肩,头偏向一侧,面罩给氧,严密观察,必要时追加抗胆碱药;⑥介入治疗在穿刺股动静脉建立左右心导管时可产生锐痛,而且高压注射造影剂可能引起患儿呛咳,造影剂过敏可致恶心、呕吐****氧下降等[4],故镇痛要完全,麻醉深度适宜,必要时紧急气管插管。

麻醉药品引起的过敏反应,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

综上所述,在小儿介入手术的麻醉管理中,只要做好麻醉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及时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即使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也可从容面对,确保患儿安全及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64,838.
卿恩明.心血管手术麻醉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32.
常业恬,于布为.麻醉科临床进修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02.
王莹,杨邦祥,汤朝荣,等.小儿经皮心导管PDA封堵术的麻醉处理[J].华西医学,2001,16(2):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