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合集下载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5例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5例
纵旋转 柄 释放 封堵 器 , 除所 有鞘 管 , 刺部 位加 压 撤 穿 包扎 。 2A D封堵 术 采用 静 脉全 身 麻醉 和 利多 卡 因局 )S
1 5例 P A患 儿 , 闭动脉 导 管 直 径 为(.+ .) D 未 3 1 7 3 mm, 1次封堵 成 功 ; A D患儿 , 间隔缺 损 直 A最窄 处 。 复主 动脉 弓降部 D 重 造影 , 确认 封堵 器 位 置 良好 , 残 余分 流 , 时 针 操 无 逆
主控钢 丝顶 端 , 生理 盐水 中将 气 泡排 净 , 透视下 在 在
经输 送鞘 将封 堵 器 由股 静 脉一 心室一 动脉 一 D 一 右 肺 P A
窄 , 全 释放封 堵器 。 完
2 结 果
降 主动脉 横膈 上 水平 ; 其单 盘伞 面 完全 展开 后 , 待 将
输送 鞘 和 主控 钢丝 一齐 回撤 至 P A 主 动脉一 侧 , D 固 定主控钢丝 , 回撤输 送 鞘 至 P A肺 动脉 一 侧 , 封 D 使
维普资讯
泸 州 医学 院 学 报
20 o 7年
第3 0卷
第 1 期
J un lo u h u Me ia o e e Vo.0 o ra fL z o dc lC f g i 1 No1 2 0 3 . 07

彭永权 , 维义 , 中才 , 黄 范 李 刚, 石 娟 , 家 富 , 余 波 李 莫
动 脉 导 管 未 闭(D )房 间隔 缺损 ( D 、 间 隔 P A、 AS )室
缺损 ( D 是 常 见 的先 天性 心 脏病 VS ) 1 文报 告我 院 。本
自 20 0 5年 2月 以来 ,应 用 A l zrP A、 S mpa e D A D、 t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优点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优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优点
导语: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因为父母双方都含有心脏病导致的,它在生活中的发病几率是比较大的,所以还是需要大家养成良好的婚姻价值观,减少先天性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因为父母双方都含有心脏病导致的,它在生活中的发病几率是比较大的,所以还是需要大家养成良好的婚姻价值观,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下面是关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介绍,希望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有一定的帮助的,特别是一些刚出生的婴儿。

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优点
传统的先心病开胸外科手术需要闯过全麻关、开胸手术关及术后复原关这三道关,而且还会留下终身疤痕。

而与此相比,介入治疗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1. 创伤小
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有2~3毫米的切口(一般不留疤)。

无需打开胸腔和心包,更不需要切开心脏,对心脏几乎毫无损伤;
2.无需全身麻醉
仅在腹股沟作局部麻醉,避免了全身麻醉的意外,以及全身麻醉对大脑、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毒副作用,特别是避免了麻醉药物对儿童大脑智力发育的影响;
3. 无需输血
由于介入治疗出血少,不需要输血,避免了输血可能引起的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
4. 术程短
介入治疗手术时间较短,以封堵一个房间隔缺损为例,手术所需时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血压 , 氧 饱 和 度 , 续 吸 氧 至 清 醒 。3 清 醒 的 患 血 持 )
1 3例患 儿均一 次成 功封堵 , 术后 生命 体征平 稳 , 平 均住 院 F 4 5天 , 后 1 2天 复 查心 脏 彩 超 ,2 t . 术 ~ 1
例无残余 分流 , 音基 本消 失 ; 杂 1例微 量分 流 , 封堵 但 器位置准 确稳定 , 未影 响周 围结 构 功 能 , 明显 的胸 无
经 胸彩 色 多 普勒 超 声 心 动 图检 查 , 符合 先 心 病 封 均 堵治疗 条 件 。
2 结 果
镇静 和抑 制腺 体分 泌药物 。
3 2 术 后 护 理 .
3 2 1 一般 护理 ..
1 患 儿 从导 管 室 回病房 后 , 置 ) 安
在 C U病 房 , 续 心 电监 护 、 C 持 血压 和血 氧 饱 和 度 监 测 2 , 后 2h内每 3 n观察 记 录 1次心 率 、 4 术 h 0mi 心 律 、 吸、 压, 殊情 况根据 医嘱延 长监护 时间。 呼 血 特 2 患儿 如 接 受 全 身 麻 醉 , 专 人 守 护 , 后 去 枕 平 ) 需 术 卧, 头偏 向一 侧 , 食 4 , 密监 测 心 律 、 吸 、 禁 ~6h 严 呼
功能 障碍 及时 汇报 医生 。2 检 查 患儿 是 否有 体 温 升 ) 高, 如体 温升 高 必须 排 除各 种 感 染 , 通 知 医生 , 并 必 要 时停止 手术 , 一 步 检查 和治 疗 , 体 温 正 常后 3 进 待 天再 手术 ] ) 前需 测 量 体 重 , 于 准确 的计 算 。3 术 便 各 种用药 量 , 麻 醉 药 、 静 剂 、 菌 素 等 。4 教会 如 镇 抗 )
刘素梅 贾艳梅 近年来 , 随着 心脏介 入 治疗学 的发展 , 天 性 心 先 心 脏彩超 和 全 胸 片等 。如发 现 严 重 低 钾 血 症 、 血 凝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特点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特点
或左下肺静脉导丝轨道 , 经轨 道送入 测量 球囊 , 出 A D最 测 S 大伸展径 。再将 71F长鞘置入 左心房 内, -2 经长 鞘送人 封堵
患儿和家长与其交 流 , 绍成 功病 例 , 轻患儿 及家 属 的紧 介 减 张、 担心 , 使患儿更 好地配合封堵 治疗 。 3 3 物 品准备 准 备好 抢救 药物 和物 品 , 颤仪 , . 除 呼吸囊 ,
龄 8 月至 1 岁 。A D 1 , S 0例 ,D 。 个 1 S 1例 V D 1 P A 5例
12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 治疗 的方 法 . 心导管室进行 , 年长 自控能力 好 的患 儿用 局麻 , 自控 能力不
足或年龄较小 的患儿在静脉 复合麻和局麻下进行 。 12 1 A D封堵 .. S 穿 刺股静 脉经 A D建 立股静 脉、 S 左上肺
堵 器位 置 适 宜 , 察 无 分 流 及 瓣 膜 启 闭 良好 后 , 出 输 送 观 撤
端, 静脉穿刺 点压迫部 位 选择 皮肤 穿刺 口远 端 , 止血 后 以弹
从 头侧进入 ; ②术 中注意观察 患者 的面 色 、 神志 、 呼吸 、 心律 、 心率 、 氧饱 和度 。在操 作过 程 中 由于 导管 的刺 激 , 血 多可 产 生 一过性心律失 常 , 止刺 激后 大多 可恢 复 ; 停 ③术 毕局 部
按 压穿刺点止 血 , 动脉 穿 刺点 压 迫部 位 选择 皮 肤 穿 刺 口近
1 22 V D封堵 .. S 穿刺右 侧股动脉和股 静脉 , 5 以 F猪尾导 管行左心室造影 , 观察并 测量 V D大小 、 S 部位 。以 0 05 .3 ”×
3 4 术 中配合 .
①患者仰 卧 , 臀部稍垫高 ( 充分 暴露股 动静

209例体重5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

209例体重5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
C i r nsHo p tl Na c a g3 0 0 C i hl e ’ d i , n h n 3 0 6, h r a a
【 bt c】 O jcv T m az s g a t r yadprpri aae et ogna A s at r bete os m re u i lh a n eoe temngm n f neil i u i r c e p i , v a r ic t
例。 年龄 1 1 0d至 0个月 , 其中年龄 <2 ,8d至 3 8 9例 2 d 个月 10例, 1 1 3 0个月 9 0例。 体重 2 5 , . 3~
其中 2 . g1 , 5k 9 。病种包括 :法洛 氏四联 症 ( O 8例 ,完 全性房室 间隔缺损 3~3k 0例 3~ g19例 T F) ( A S 6例 , C V D) 右室双 出 口( O V) , D R 9例 完全性 肺静 脉异位 引流 ( A V 1 q P C)9例 , 全性 大血管 转位 完
谢 学 良 明 腾 邹 勇 陈 霞 涂 洪强 王 、 J 威 张盛
【 摘要 】 目的 总结本院体重 5k g以下婴儿先 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效果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
方法 20 年 1 月至 2 0 年 2月本院手术治疗 5k 02 1 08 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2 9 , 12例 , 4 0例 男 6 女 7
m nh 0m nh 0i at. hibd e h rne o .f 5 g 2 i g m kl mm 0 o tso1 ots 9 fn ) e y i tagd r 23o (. kor so ig s 1 l n i n s T ro w g f m k 3 l a f3 o n i i t 3 iga s05 iga s 9 fn )T er ot eav i ns a a lw 8w r trl y f nm s l f kl rm 19ia t. hips pr i da oiw s f l : e t o , ko m t o n i n s o t e g s oo s e ea g o

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护理

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护理
儿 心 搏 的 次 数 (2 10~10次/ ) 及 有 5 分 以
据病情合理应用 正性 肌力 强心药 物和 扩 血管药物。静脉 内使 用血管 活性 药物 维 持时应注意 以下几点 : ①使用微量泵输 入 所有血管活性物 , 以保证药物 准确 、 匀速 、 持续的输入 ; ②加强 巡视 , 保持管道通 畅 , 观察药物疗效 , 率 、 心 心律 、 压变 化 ; 血 ③ 在输入血管活性药物 的通道 内, 能进行 不 临时药物和输入液体的操作 , 以免造成 血
管 活 性 药 物 公 斤 体 重 每 分 钟 用 药 药 理 的 骤变 , 而导 致 循 环 系 统 的不 稳 定 。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护 理
di1 . 9 9j i n 10 —64 . 02 o:0 36 /.s . 0 7 s 1x 2 1.
无心律失 常 , 现异 常及 时报告 医生 , 发 查 找原 因 , 对症处 理 。②监 测 血压 : 后采 术
管期 间 不 能 自主 排 痰 , 吸道 失 去 了对 吸 呼
检查 外 , 其余 均 经 临 床检 查 结合 心 电 图
(K 、 E G)X线胸 片及 心脏 超声 ( co 确 诊 。 Eh )
1 例术前诊断为 A D并主肺 动脉 间隔缺损 S ( P D)术 中证实 为 A D 并 P A 1 术 AS , S D。 例
多抱患儿 , 其 进 行 拍背 , 对 以利 于 排 痰 。
术前护理 : ①对患儿父母做好健康 教 育, 向其讲解 手术 的 目的和必 要性 , 绍 介 手术成功 的病例 ; 预 防患 儿 呼吸 道感 ② 染 。保持室 内空 气流 通、 新鲜 ; 术前 有 ③ 心功能不全 、 肺高压的患儿 , 给予强心 、 利 尿、 扩管治疗 。避 免哭 闹 , 减低氧消耗 , 防

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患儿的手术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患儿的手术护理
翟 军 亚
先天性心脏病 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纠治 。随着对 先天性
心 脏 病 病 理 生 理 的进 一 步 了 解 ,其 基 本 操 作 的 熟 练 以及 体 外 循
4 13 保持 呼吸道通畅 氯胺酮注射后可使 唾液及气道分 ..
泌物增 加 ,易发生喉及支气管痉挛 ,麻醉准备好吸引器 、呼吸
当代医学
20 年3 g 5 0 9 月g l  ̄
9 N总第149 C ne p rr dc e 61 ] o tm o ay Me i n ,Ma .20 , o. 5No 9I u o 14 i r 0 9 V 11 . s e N . s 6


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患 儿的手术护理
3 ℃左右热盐水冲洗 ,以免 弓起室颤及体热散尽 。 7 l
4 3 术 中及 时观 察 . 注 意观 察 液 体 的 出入 量 , 以减 轻 心 脏 负 担 ,并 观 察 尿 量 及
禁饮 、禁食、照顾好患儿 ,若 出现发热 、腹泻及 坠床等情 况后
不能 做 手 术 。 .
颜 色,及 时通知医师并做 处理 。体外循环血液稀释可造成大量 的毛细血管漏 ,这种毛细血管漏可致器官水肿 ,功能 障碍和致 死 危险 ,通 常停 体外循环后l ~1Y 钟可进行超滤 ,可 明显降 0 5t
减 少 呼 吸 道 分 泌 物 。 多 采 用 深 部 肌 肉 注 射 方 法 , 2 分 钟 入 ~8 睡 ,维持 2 分 钟 。 这 可 使 小 儿在 安 静 状 态 平 稳 的 实 施 手 术 ,保 0 持 血 流 动 力 学 稳 定 。 由于 患 儿 自制 能 力 较 差 ,由 家 长 陪 同 ,可
低 由体 外 循 环 引起 的水 潴 留 ,应认 真 做 好 纪 录超 滤 液 量 。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患儿女性,7岁,右冠状动脉-右房瘘
五、先心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
复合先心病畸形的定义
广义 两种或两种以上需要治疗的心血管病变或畸形 不同类型先心病组合 先心病合并瓣膜病 先心病合并冠心病 先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等 狭义 单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先心病的组合(比较常用)
治疗原则
“一元化”原则: 尽量单纯介入或单纯外科处理全部病变 “轻重缓急”原则: 先处理大的主要病变,后处理次要病变 “个体最优化”原则: 方案个体化,与患者病情、经济状况相适应 “操作风险最小化”原则: 前面的操作不能对后面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风心病合并肺动静脉瘘
风心病合并肺动静脉瘘
风心病合并肺动静脉瘘
Glenn术后并发肺动静脉瘘
患者,男,9岁。 病史:患者因“先天性心脏病,左室型单心室,
肺动脉狭窄”,于2001.11.03在我院行双向Glenn
术。术后一般情况良好,8年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咯 血,每天2-3次,每次50-100ml,伴体力差,纳差。
一、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杂交手术
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杂交治疗背景
紫绀型先心病因缺氧而导致体肺侧枝血管增 生,年龄越大,侧枝血管越多,根治手术后 越易出现灌注肺、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治疗方法:经皮介入封堵 外科侧开胸结扎
封堵材料
1、合并肺动脉狭窄的右室双出口
两年前行B-T分流术,行右室双出口矫治术,术前介入封堵侧枝血管
相对适应症:
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但心导管测压跨肺动脉瓣压差在35-50mmHg之 间 重症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 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轻-中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瓣狭窄的过渡治疗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禁忌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

结果患儿ICU滞留时间为(12±0.3)h、住院时间为(3.3±0.8)天、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2.1±0.6)h;对患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检测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轻度瓣膜返流23例,无血栓栓塞,其中房早15例、室早9例,房速3例。

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的疗效理想,且术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介入封堵术;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术后安全性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患儿出生时即存在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患儿发病后主要以心悸、气急、疲劳、头晕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且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与发育。

传统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该方法虽能改善患儿症状,但手术创伤较大,预后较差。

近年来,介入封堵术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得到应用,该治疗方法具有不开胸、创伤小、可根治等优点。

为了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不同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选取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3例,女133例;年龄6月~14岁,体重5~36kg;其中房间隔缺损(ASD)82例,室间隔缺损(VSD)9l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6例,ASD合并PDA5例,VSD合并ASD2例,均选用国产封堵器。

患儿均符合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标准,且均经过超声心动图得到确诊。

ASD、VSD、PDA 三种先心病均严格按照专家共识有适应症,排除禁忌症。

家属对患儿病情、手术治疗方案等完全知晓,且均能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方法如下:治疗时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且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对腹股沟区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并行右股动脉、静脉穿刺,植入5F鞘管,对患儿进行全身肝素化。

检查患儿右心导管,建立静脉轨道,导入长鞘,沿着输送长鞘将在体外的封堵器送入左心室,并对左室释放面伞,待位置合适后将封堵器系统进行撤回,保证左室面伞与室间隔紧贴;房间隔的介入治疗顺序:对股骨沟区进行常规消毒并铺设无菌巾,全身肝素化后,对股静脉进行有效穿刺,并对患儿进行右心导管造影,将右冠造影导管送入,指导左上肺静脉,经过导管置入260cm的加硬导引钢丝,并沿着导引
钢丝将长鞘送入,并沿着长鞘将封堵器置入左心房,在确定房缺关闭效果理想后固定输送杆,撤回长鞘,释放右心房。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儿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2)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安全性,如心律失常、封堵器移位。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
本次研究中,患儿ICU滞留时间为(12+0.3)h、住院时间为(3.3±0.8)天、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2.1±0.6)h。

2.2术后安全性
本次研究中,对患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检测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轻度瓣膜返流23例,无血栓栓塞,其中房早15例、室早9例,房速3例。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对儿童的发育及健康均构成严重影响。

调查研究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的病死率相对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传统方法主要以开胸手术治疗为主,该方法虽能够改善患儿症状,但手术创伤较大,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

近年来,介入封堵术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得到应用,且疗效理想。

本次研究中,患儿ICU滞留时间为(12±0.3)h、住院时间为(33±0.8)天、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2.1±0.6)h。

介入封堵术是近年来在心脏病介入治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插入特制的导管,并将特制的封堵器由外周血管送达需要治疗的病灶部位,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介入封堵术的出现使得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介入封堵术治疗时创伤较小,痛苦小,患儿术后几天即可治愈;(2)患儿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外循环、深低温麻醉,仅需不插管的基础麻醉即可配合医师完成手术,对于大龄患儿仅需进行局部麻醉即可。

(3)介入封堵术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时,手术适应证相对较宽,且治疗成功率在99.8%以上,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性能更高。

本次研究中,对患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
检测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轻度瓣膜返流23例,无血栓栓塞,其中房早15例、室早9例,房速3例。

但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时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心律失常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的传导阻滞一般是由于心导管或导丝通过室间隔缺损后到右心室,刺激室间隔内的左右束支引起左右束支或室内传导阻滞。

当患儿发生心率失常后应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治;封堵器脱落也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常见的并发症,该并发症主要是选择了不适合大小的封堵器,再加上封堵器本身材质或释放时不当等引起。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介入封堵术后的安全性,应对患儿术后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了解患儿术后恢复情况。

同时,术中应该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根据患儿疾病类型等选择合适的心脏介入封堵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于出现异常的患儿,应该立即告知医生,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患儿术后恢复率及手术成功率。

综上所述,对于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的疗效理想,且术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