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技术体系框架
车联网标准:以中国主导的C-V2X标准体系

一方面在755.5-764.5MHz专用 另一方面在5770-5850MHz候选频
日本 频段开展基于802.11p的技术性 段采取技术中立,将LTE-V2X作为
1
能评估
另一个备选技术
标准进展:以中国主导的C-V2X标准体系初步成型
• 2017年成立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 • 2018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组织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等系列文件。
2019年12月13日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一致投票通过提案,将原先划分给DSRC的5.9GHz频共计段 75mHz频段重新分配,将5.905-5.925GHz的20MHz频段专用于C-V2X技术,意味着 美国对C-V2X的部署有所推进,车联网标准之战出现转折。
2020年11月18日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投票决定将5.850-5.925GHz频段划拨给Wi-Fi和C-V2X使用, 其中30MHz(5.895-5.925GHz)分配给C-V2X,标志着美国正式宣布放弃DSRC并转 向C-V2X。
C-V2X有望成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底层通信技术的统一标准
20世纪90年代末
•美日欧政府基本确定以DSRC技术为V2X核心
2015年
•LTE V2X概念出现,动摇了DSRC的地位,其中美国原本要通过的在2023年强制安装 DSRC的议案被搁置
2019年
•全球C-V2X产业链得到高速的发展,根据GSA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9月23日, 全球已有25家主流运营商正开展C-V2X试验,已有3款符合3GPP Rel-14规范的C-V2X芯 片,7家供应商发布了8款商用C-V2X模组,13家供应商发布了16款商用C-V2X路侧单元 (RSUs),12家供应商发布了14款商用C-V2X车载单元。 •全球各地进行C-V2X互操作测试及展示的越来越多,包括德国勃兰登堡、美国密西根州 底特律、美国蒙特利尔、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学院、上海、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
贝尔信三网四屏构建智能视觉车联网架构体系

贝尔信“三网四屏”智能视觉车联网系统的体系和架构文/周世咏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摘要:经历了2012年双节高速公路拥堵之痛,让有识之士呼唤利用车联网技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本文介绍基于贝尔信智慧城市4+1技术体系的智能视觉车联网架构、基于智能视觉分析的一杆一系统以及云计算-云存储-云分析-云控制主机在车联网中的应用,指出了智慧信息技术IICT、智能交通以及安防行业在发展城市智能视觉车联网中面临的巨大商机。
一、智慧城市“4+1技术体系”和智能视觉物联网贝尔信构建的智慧城市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VIDC为基础,实现智能感知、互联互通、协调共享和城市运营”,简称“智慧城市4+1体系”。
智能感知、互联互通、协同共享、城市运营,具体含义是:(1)以IVS智能视觉技术及产品为核心构建的智能视觉物联网实现智能感知;(2)通过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运营商构建的三网融合基础设施以及多屏融合技术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3)以3DGIS城市引擎为核心构建的三维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公众在管理和处理各类事件过程中的精准协同共享;(4)以VIDC云计算-云存储-云分析-云控制主机构建的智慧城市管理和运营平台实现城市运营。
图1:贝尔信智慧城市4+1技术体系贝尔信智能视觉车联网的概念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利用智能视觉技术、RFID、GPS、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等接入技术和网络服务支撑技术构建智慧信息通信技术(IICT),利用智能视觉物联网来实现人、车、路、环境之间的智能协同,从而达到“人-车-路-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利用并为公众提供综合服务,实现城市交通的顺畅、安全、快捷、经济、智慧,简称之为智能视觉物联网。
随着对被盗车辆的找回、保险信息通讯业务和娱乐等服务的需求的增加,车联网设备将日益成为一种必需品,Machina Research 预计,2020年将有90%的新车搭载车联网设备,从而为连接设备市场带来6000亿美元的价值,因此,车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
车联网平台架构及技术方案

车联网技术的引入,使得汽车行业不再仅仅关注车辆的生产和销售,而是向提供全方位出 行服务转型,促进汽车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报告结构概述
报告的章节安排
本报告分为引言、车联网平台架构、技术方案、应用场景、结论与展望等章 节,将详细介绍车联网平台架构和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
报告的主要内容
本报告将介绍车联网平台的概念、架构和技术方案,包括车辆数据采集与传 输、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车联网平台 解决方案。
02
车联网平台架构设计
总体架构设计
基于云计算的车联网平台架构
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车辆与云端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
分布式架构
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数据中心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
模块化设计
将整个车联网平台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定制。
数据传输层设计
别等功能。
02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通过车联网平台,实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刹车
、防碰撞等功能。
03
车联网安全监控系统
利用车联网平台,构建车联网安全监控系统,实现车辆实时监控、轨
迹查询等功能。
03
关键技术解决方案
数据压缩及存储技术
总结词
高效、快速
详细描述
针对大规模车辆数据,采用分布式数据压缩和存储技术,如行压缩和列压缩,以 减少存储空间和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网络安全技术
总结词
可靠、安全
详细描述
采用先进的加密和认证技术,如TLS协议、数字签名和访问控制等,确保数据 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数据分析技术
车联网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车联网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汽车联网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一、汽车联网体系的基本架构
1. 传感层:包含车载传感器、物联网节点等,可实时监控车辆状态,
并传输信息实时更新。
2. 运输层:采用移动通信网络,包括GSM、CDMA等,为汽车联网提
供固定可靠的交通保障。
3. 网络层:网络架构综合多种网络技术标准,如MS Exchange、HTTP、UDP 等协议,保证汽车联网安全可靠。
4. 应用层:软件设计技术,实现车辆诊断、控制、保养和维修等功能,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支撑。
二、汽车联网关键技术
1. 无线感知:通过建网和协调信息合作,实现高性能的路由模型,实
现无线访问网络,改善基础设施。
2. 车辆控制:通过精密定位系统以及传输和交互,实现车辆远程控制
功能,保证汽车的安全准确性。
3. 汽车数据集成:通过实时传输和处理数据,可以实现数据的集成、
管理和分析,实现数据的各项分析功能。
4. 服务发现:基于GSM/GPRS和Wifi的收发及车辆智能物联网技术,
实时监控、收集和识别车辆状态,使用精确服务路径、延迟优化等技
术,保证汽车联网系统实时可用性。
5. 安全管理:基于安全网络服务,采用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等手段,实现汽车联网系统的安全和有效管理,并保护数据安全。
车联网和Tbox产品介绍

远程实时监控、诊断、数据采集、车队及任务管理
新能源车辆远程实时监控
2016年11月15日,工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 的通知》,自17年1月1日起新生产的全部新能源汽车安装车载终端,通过平台 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
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分析中心
OBD 标准接口
硬件终端
数据终端
…….
二、车载智能终端T-BOX说明 1、终端系统组成
二、车载智能终端T-BOX说明
2、车载终端的功能:
符合OBD-II国际标准,具有Smart OBD接口和CAN解析功 能,可适配约500多种车型,即插即用,简易安装;
所有元器件采用车规级,已经通过整车厂严格的性能、 可靠性、电磁相容性等测试,符合前装应用:
2、为整车厂最终车主用户提供车联网产品和服务
InteCloud@提供给车主的功能:
1、 InteCloud@是一个车管家系统,用户买了爱车 之后,只管用车,其他的一切自动交给InteCloud@!
2、 InteCloud@为每位车主分配了一块私有云,永 久保存了对应车辆的各类实时运行数据,为爱车建立 专属档案。车主可以登录手机客户端(Andriod\IOS) 或网页,去查看和导出所需要的数据。
集等 具有高达64G的TF卡接口,支持断信号、断电续传,支持盲区数
据补传等功能 车机插入/拔出事件报警 加速度传感器G-Sensor能够智能感知振动、碰撞和拖车事件,并
可实现车机休眠唤醒 先进的电源管理系统,实现极低的低功耗设计,延长停车时的使
用周期 电瓶自动保护功能,在检测到电瓶电压过低,能切断电源供电,
实时报警:当车辆出现违规或者 异常,管理平台自动报警,如低 电压提醒、电子栅栏等报警
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4

利用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充分挖掘 和利用信息数据的价值,盘活现 有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 评价、决策,服务于交通部门的 管理与决策。
还能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反馈, 远程操控设备运行以及预测设备 的优良性能,从而达到更立体更2
比如像 隧道交通 的规划越来越完备,而对于隧道内监 控管理维护却显得有些不足。
车辆服务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这些数据的原始来源正是由各类传感器进行 采集。
还可以通过各种环境传 感器感知外界环境的信 息,包括温度、湿度、 光线、距离等,不仅方 便驾驶员及时了解车辆 和信息,还可以对外界 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
数据是智慧交通的基础 和命脉。以上任何一项 应用都是基于海量数据 的实时获取和分析而得 以实现的。
Thanks slide
在各种无线传输技术的支持下,数据可以在服务器的控制下进行交换,实现业 务数据的实时传输,并通过指令的传输实现对网内车辆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RFID不但可以感知物体位置,还能感知物体的移动状态并进行跟踪 。
RFID定位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尤其是车联网技术中更是对 RFID技术有强烈的依赖,成为车联网体系的基础性技术。
68%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 互联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发展和 应用,不仅给智慧交通注入新的 技术内涵,也对智慧交通系统的 发展和理念产生巨大影响。
传统4G环境下,上行带宽通常在 50Mbps以下,导致视频清晰度低 且延迟较长,传输延迟超过100毫 秒,卡顿严重,交通系统具有较 大安全隐患。
45%
RFID技术一般与服务器、数据库、云计算、近距离 无线通信等技术结合使用,由大量的RFID通过物联 网组成庞大的物体识别体系。
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的突 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 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提出的理念。
车辆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车辆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一、前言随着车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上线了互联网,不仅大大提高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车辆网络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不仅影响了车主的用车体验,也给车辆制造商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建立完善的车辆网络安全体系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安全威胁分析、安全防护、事件管理等方面,提出车辆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方案。
二、安全威胁分析车辆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前,首先需要对车辆网络安全威胁进行深入分析,以明确车辆面临的安全风险。
1. 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车辆网络安全最常见的威胁之一,主要表现为远程入侵、恶意代码感染、数据窃取、信息篡改等。
攻击者利用漏洞,分析车辆系统和数据结构,制定攻击策略,以达到获取车辆控制权或窃取车辆数据等目的。
2. 蓝牙攻击蓝牙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蓝牙攻击成为了当前车辆安全领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攻击者可以通过蓝牙通信连接到车辆系统,控制车辆行驶、篡改车辆控制信息,甚至释放恶意代码,影响车辆控制系统正常运行。
3. 身份伪造身份伪造是一种网络攻击方式,攻击者在车辆系统中伪造身份信息,以获取车辆系统中的数据、资源等,进而实现对车辆的控制和操作。
三、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是车辆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的基础。
以下是车辆网络安全防护的几个方面:1.网络安全防护车辆互联网网络系统应构建更严谨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使用高强度、复杂化密码学技术,采用多层次的安全网络架构,增加入侵检测系统等措施。
2. 软件安全防护车辆需要采用软件安全方案,防范软件漏洞、恶意代码、隐私数据被搞乱、木马等各类安全风险,同时开发者需要对常用软件进行漏洞测试。
3.硬件安全防护车辆网络体系的硬件设备是车辆所依赖的重要一环,应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针对车载设备,要采用防水、抗冲击、防盗等高强度的硬件材料,车辆数据采集装置要集成密码学技术,保护车辆采集的数据信息。
四、事件管理建立完善的事件管理流程,是应对安全风险的关键。
车联网的布局

车联网的布局车联网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车辆和交通设施连接起来,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设施之间以及车辆与交通管理中心之间的信息交互,从而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效率和便利性。
车联网的布局是指车联网技术在整个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和建设规划。
下面就车联网的布局进行详细分析。
一、在车辆端的布局在车辆端,车联网布局主要包括智能交通设备、车载通信设备和车联网应用程序。
首先是智能交通设备,包括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交通情况和道路状况,提供给驾驶员和车联网系统。
其次是车载通信设备,包括车载通信模块和天线等,用于车辆与道路设施和其他车辆进行信息交换。
最后是车联网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车载终端设备展示交通信息、提供导航、智能驾驶辅助等功能。
二、在交通设施端的布局三、在数据平台的布局数据平台是车联网系统的数据中心,主要包括车辆数据、道路数据、交通数据和用户数据等。
对于车辆数据,包括车辆的实时位置、车辆状态、行驶轨迹等信息;对于道路数据,包括道路状况、限速信息、路况预警等;对于交通数据,包括交通流量、拥堵状况、事故信息等;对于用户数据,包括用户行为、出行偏好、需求预测等。
这些数据通过车联网系统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为交通管理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四、在信息安全的布局车联网系统涉及大量的车辆和用户数据,信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在车联网的布局中,需要加强对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加密传输、数据备份、权限控制等。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包括安全审计、风险评估、事件监控等,及时发现和应对信息安全问题。
五、在标准规范的布局车联网系统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和设备,需要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在车联网的布局中,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体系,包括通信协议、数据格式、设备规范等,促进不同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联网系统的整合和统一管理。
六、在用户体验的布局用户体验是车联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和布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