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字词。

1. 会认的字。

- 鹭(lù)、嫌(xián)、喙(huì)、黛(dài)、嵌(qiàn)、匣(xiá)等。

要准确认读这些字,注意读音的准确性,如“嫌”不要读成“qián”。

2. 会写的字。

- 宜、鹤、嫌、朱、嵌、框、匣、哨、恩、韵等。

书写时注意字形结构,例如“鹤”是左右结构,左边部分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嫌”右边的“兼”字中间一横要长。

3. 多音字。

- 笼:lóng(笼子)、lǒng(笼罩);- 蔓:màn(蔓延)、wàn(瓜蔓)。

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读音,如“鸟笼”中读“lóng”,“暮色笼罩”中读“lǒng”。

4. 近义词。

- 精巧 - 精美、适宜 - 适合、寻常 - 平常、孤独 - 孤单等。

理解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在语境中能够准确运用,如“精巧”更强调精致巧妙,“精美”侧重于美丽。

5. 反义词。

- 精巧 - 粗糙、生硬 - 自然、清澄 - 浑浊等。

掌握反义词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如通过“精巧”与“粗糙”的对比,能更好地体会事物的精致程度。

6. 词语搭配。

- (精巧)的诗、(粉红)的朱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等。

在写作中要学会正确搭配词语,使描写更加准确生动。

二、句子。

1. 修辞手法。

- 比喻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把白鹭比作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鹭的美,既有外在的精致,又有内在的神韵。

- 排比句:“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通过排比,从多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白鹭的外形美,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2. 描写方法。

- 静态描写:如描写白鹭站在小树的绝顶时,“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这是对白鹭静止状态下外形的描写,展现了白鹭的和谐之美。

五年级上册语文1到八8单元的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1到八8单元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识字与词语1. 识字与词语的定义2. 识字的方法3. 识字的重要性4. 词语的构成5. 词语的分类6. 词语的用法第二单元: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 词语的意思2. 词语的辨析3. 词语的搭配4. 词语的运用5. 词语的生成第三单元:词语的用法和句子的结构1. 词语的用法2. 句子的结构3. 主谓宾结构4. 谓语的用法5. 句子的成分第四单元:修辞手法1. 修辞手法的含义2. 比喻3. 拟人4. 夸张5. 排比6. 对比第五单元:写人的艺术1. 写人的方法2. 形象描写3. 人物性格4. 人物行为5. 人物形象第六单元:写景的艺术1. 写景的手法2. 自然景色的描写3. 城市景色的描写4. 写景的感受第七单元:古诗词欣赏1. 古诗的特点2. 词的表达方式3. 古诗词的欣赏4. 古诗词的鉴赏第八单元:写人的作文1. 作文的结构2. 写人的开头3. 写人的中间部分4. 写人的结尾5. 作文的技巧通过对五年级上册语文1到8单元的知识点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知识点涵盖了识字与词语、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词语的用法和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写人的艺术、写景的艺术、古诗词欣赏以及写人的作文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点不仅帮助孩子们建立了扎实的词汇基础,而且通过对修辞手法、写人写景的训练,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古诗词的欣赏和作文的写作,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该语文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点安排和训练,不仅帮助孩子们掌握了语言基础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孩子们能够继续保持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开拓自己的语文视野,展现出更加优秀的语文表现。

在五年级上册语文1到8单元的知识点中,识字与词语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环节。

通过认识字形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常见字词及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用字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 生字词。

- 会认“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1个生字。

注意“嫌”的写法,女字旁,右半部分是“兼”。

- 理解“精巧、配合、适宜、生硬、寻常、忘却”等词语的意思。

- 文章结构与内容。

-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郭沫若。

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然后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进行描写,再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最后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强调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 写作特点。

- 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如“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把清水田比作镜匣,把白鹭站在田里觅食的情景比作一幅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鹭觅食时的美。

- 生字词。

- 会认“亩、播”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10个生字。

“播”字要注意右边部分的笔画顺序。

- 掌握“爱慕、吩咐、茅亭、体面”等词语。

- 文章结构与内容。

-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许地山。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四件事。

重点是议花生部分,通过父亲和孩子们的对话,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写作特点。

- 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花生的生长特点和品格来比喻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同时,文章语言浅显易懂,对话描写生动有趣。

- 生字词。

- 会认“箩、杭”等5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

“箩”字是竹字头,与竹子有关。

- 理解“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等词语。

- 文章结构与内容。

-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琦君。

文章以桂花雨为线索,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如摇桂花、晒桂花、藏桂花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一、难读的字长喙(huì)玻璃框(kuànɡ)镜匣(xiá)嗜好(shì)榨油(zhà)半亩(mǔ)茅亭(tínɡ)爱慕(mù)糕饼(bǐnɡ)叶蔓(màn)眼睑(jiǎn)眸子(móu)二、难写的字匣:被包部分是“甲”,不要写成“田”。

鹤:左边是“隺”,不要写成“隹”。

浇:右边是“尧”,上面不要多写一点。

慕:下面是“?”,不要写成“小”。

缠:右边不是“厘”,不要少写一点。

三、形近字组词宜(适宜) 宣(宣传) 嫌(嫌弃) 谦(谦虚)框(画框) 眶(眼眶) 浇(浇水) 烧(发烧)吩(吩咐) 纷(纷乱) 慕(爱慕) 幕(银幕)浸(沉浸) 侵(侵犯) 捡(捡起) 检(检查)杭(杭州) 抗(反抗) 豪(文豪) 毫(丝毫)享(享受) 亨(亨通) 咂(咂嘴) 砸(砸碎)四、多音字组词散sǎn(散文诗) sàn(分散)便pián(便宜) biàn(方便)挨āi(挨近) ái(挨打)笼lónɡ(鸟笼) lǒnɡ(笼罩)五、重点词语精巧色素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忘却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播种浇水收获食品吩咐天色好处榨油爱慕成熟体面桂花台风糕饼至少完整茶叶流线型散文诗木兰花美中不足六、近义词精巧——精美寻常——平常忘却——忘记恩惠——恩泽爱慕——羡慕完整——完好七、反义词忘却——牢记寻常——特别安稳——危急成熟——幼稚完整——残缺美中不足——十全十美八、词语搭配(精巧)的诗 (优美)的歌 (细腻)的绒毛 (美好)的境界(使劲)地摇 (仔细)地寻找 (开辟)空地睡得(好熟)(摇落)桂花 (放开)胆子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佳句积累1.比喻句(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五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识字训练1.学习拼音,了解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概念。

2.训练认读音节,掌握其正确发音。

3.学习部首并辨析汉字的构造。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1.学习认识常用的成语,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2.阅读成语故事,掌握其中包含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3.写作时运用成语,丰富语言表达。

第三单元:诗歌欣赏1.欣赏古代诗歌,了解其音韵和韵律。

2.学习鉴赏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审美能力。

3.创作简单的诗句,锻炼写作能力。

第四单元:叙事阅读1.阅读叙事文学作品,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掌握阅读技巧,如理解主旨、抓住关键词等。

3.写作时能够组织叙述结构,清晰表达事情的发展过程。

第五单元:文言文欣赏1.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构成。

2.阅读简单的文言文文章,理解古代人的思想和生活。

3.初步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第六单元:辞书使用1.学习使用字词辞典和成语词典,查找单词释义和用法。

2.掌握使用词典的技巧,如查找发音、字形、词语搭配等。

3.在写作中遇到生词时,能独立使用词典解决问题。

第七单元:古诗词欣赏1.欣赏名家古诗,感受其意境和艺术价值。

2.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格律,培养声调和韵脚的听辨能力。

3.写作时能够运用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第八单元:新闻阅读1.学习阅读新闻文章,了解新闻的写作结构。

2.掌握阅读技巧,如速读、扫读和精读。

3.能够分析新闻的信息,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

第九单元:写作技巧1.学习写作的基本规范,如字迹工整、段落结构等。

2.训练写作的表达能力,提高故事情节和描写细节的能力。

3.掌握修改写作的方法,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以上是五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同学们将能够提高语文素养,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认真对待,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1-4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1-4单元知识点归纳

《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一、字词【一碧千里】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的形容。

【翠色欲流】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形容绿到了极致,大多说明草原翠绿的颜色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

【洒脱】行动自然,无拘无束。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拘束】拘谨、不自然。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幽雅】幽静而雅致。

【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也指自我欣赏。

二、课文知识1. 《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4.《丁香结》一文的作者是宗璞,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这篇散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描写了丁香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形状、颜色、气味五个方面的特点。

5. “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

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烦恼,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6.“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

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从容、豁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7.《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维并称为“王孟”。

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第一课《窃读记》作者:林海音一、字音(窃)读qiè(腋)下yè贪(婪)lán(惧)怕jù饥肠(辘辘)lùlù支(撑)chēng(踮)起脚尖diàn(依依)不舍yīyī二、字形辘(饥肠辘辘)檐(屋檐)腋(腋下)撑(支撑)漉(湿漉漉)瞻(瞻仰)液(液体)掌(手掌)三、词义1、重点词。

贪婪:贪心而不知满足饥肠辘辘:肚子饿得咕咕直响。

形容十分饥饿。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

依依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

2、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担忧——担心贪婪——贪心惧怕——害怕适宜——适合反义词:担忧——放心贪婪——知足隐藏——公开暂时——长久四、课文主旨把握(中心思想)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五、品味语句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比喻句: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比作饿狼进食。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窃:在本文中指“只读不买。

”快乐:“我”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书。

惧怕: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作者在窃读中因学到了知识,获取了智慧,认识了书中的人物而感到快乐,惧怕的则是怕店员发现她只读书而不购买,而把她从书店里赶走,从此不让她来看书。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基础局部(一)生字1、易读错哟——拼音是yō ,学生易错写成yōu目的地——的读作dì踮起脚尖——踮读作diǎn暂时——暂读作zàn某——读作mǒu奔向那里——奔读作bèn沉甸甸——叠词读作一声全班之冠——冠读作guàn分外——分读作fèn禁不住——禁读作jīn(多音字)《水浒传》《济公传》——传读作zhuàn绿林好汉——绿读作lù一百单八将——将读作jiàng恰似、如饥似渴——似读作sì似的——似读作shì美差——差读作chāi差不多——差读作chà2、易写错饿、惧、檐、酸、撑、豫、零、某方法:笔画较多的字,教师可板书师范,同时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实行强调。

同时记忆时也可引导学生采用形声字或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3、形近字惧诵编娱具涌偏蜈(二)难理解的词语贪婪、知趣、饥肠辘辘、白日梦、贯通、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滚瓜烂熟、偏科、毫不犹豫、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别出心裁、鲜味、流光溢彩、一阕、饱览、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大显身手、心安理得(三)日积月累1、课后积累《窃读记》课后第二、三题均提出了积累要求。

表现如饥似渴读书的句子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②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①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②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2、园地积累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体现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体验和方法。

这些句子千百年来历久不衰,一直被人们传诵着,作为劝学的名句引用着,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

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词语
衣襟茂盛念叨姥姥炊烟牵着歇脚娓娓动听戛然而止恍如身临其境恭恭敬敬拐杖教诲健康崇高否则锻炼堡垒鞭策承担值勤源泉激励效能道德责任坚忍不拔引人入胜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

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得了文学的启蒙。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三、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
四、根据提示写成语。

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
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博古通今
3、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五、词语解释:
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好的境地。

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

六、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西汉刘向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2、陶校长的演讲
一、填字:
Lian 锻(炼)精(练)(连)接简(练)(炼)钢
Ji 立(即)(即)使(既)然(及)时奋笔(疾)书
Li (历)史日(历)鼓(励)(厉)害激(励)再接再(厉)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

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这是一篇演讲稿。

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6.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

7.“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

“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

“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四、陶行知的名言。

1、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

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3、古诗三首
一、读古诗填空。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意欲捕鸣蝉)”。

我们还从
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二、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小儿垂钓(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篱落疏疏一径深,蓬头稚子学垂纶,
拂地杨柳醉春烟。

树头花落未成阴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儿童急走追黄蝶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飞入菜花无处寻。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解释: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

振:震荡。

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

樾:树阴。

意欲:心想。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

(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练习一
一、“诗中有画”的古诗: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

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

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二、带有“风”字的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