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名词解释
心内科的常见名词解释

心内科的常见名词解释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泵血并为全身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心脏疾病越来越普遍。
因此,了解心内科的常见名词对于保护和维护心脏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心内科的常见名词进行解释。
一、心脏病心脏病是指由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心脏病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等。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阻塞引起的血液供应不足,心肌梗死则是冠心病的严重后果,是由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
心房颤动是心脏节律紊乱,心脏无序地抖动,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卒中。
二、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所致的疾病。
患者常感到胸闷、胸痛,发作时常有劳累、心情激动或进食过多等触发因素。
心绞痛通常可通过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缓解。
三、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管壁上的压力过高。
这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高血压的常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不当、生活习惯不健康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
控制高血压的方法包括减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以及规律服药等。
四、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心力衰竭常发生在其他心脏病的基础上,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肌病等。
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五、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心动过速是指心率增加到不正常的水平,心动过缓则指心率减慢到不正常的水平。
心房颤动是心脏节律紊乱,心脏无序地抖动,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卒中。
六、心肌病心肌病是指心脏肌肉结构和功能异常,通常会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
常见的心肌病有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指心脏室腔扩大,心肌变薄;肥厚型心肌病则是心室壁肥厚。
七、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壁变得硬化并且失去弹性,导致血液供应不足。
常见的动脉硬化疾病有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瘤。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发生黄斑样结节,形成斑块,逐渐阻塞了血液流动;血管瘤则是动脉血管畸形生长、扩张形成肿块。
心内科名词解释、简答题

心血管内科名词解释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受累动脉从内膜开始,先后可出现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和逐渐退化的钙化,从而导致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由于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2、t Heart e rate 丫己心旧世丫:指24小时内每个心动周期间差值的变异度。
正常情况下心率变异指标应有较大的变化,心率变异度减少或消失,反映了机体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减退,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意外事件。
3、缺血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以及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两者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4、高血压危象::指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
高血压危象发生的机制是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和循环儿茶酚胺增加。
收缩压可高达33.8kPa(260mmHg),舒张压15.6kPa(120mmHg)以上。
5、I VVI 起搏综合征::心室起搏后,由于失去房室正常的收缩顺序,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一系列症状,如血压下降、头晕、眼黑或心衰症状,称为VVI起搏综合征。
6、变异型心绞痛s (Prinzmetal's t variant a angina pectoris)::临床表现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但发作时心电图示有关导联的ST段抬高,与之相对应的导联则ST 段可压低。
为冠状动脉突然痉挛所致,病人迟早会发生心肌梗塞。
7、猝死(n sudden c cardiac death):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病人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 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出现意识障碍,进而发生生物学死亡。
大致分前驱期,终末期开始,心脏骤停和生物学死亡。
心内科考试题库

⼼内科考试题库⼼⾎管考试试题库⼀、名词解释1、Roger⽒病:⼩型肌部室间隔缺损,缺损⼤⼩5毫⽶以下,可⽆明显症状,稍活动有疲乏,⽣长发育⼀般不受影响,在胸⾻左缘3-4肋间可闻及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称为Roger⽒病。
2、差异性青紫:PDA时,肺动脉因长期接受⼤量主动脉的分流造成肺动脉的⾼压,可导致右⼼室的肥⼤和衰竭,当肺动脉的压⼒⼤于主动脉时,就从右向左分流,造成下半⾝的青紫,称为差异性青紫。
3、持续胎⼉循环:是指⽣后肺⾎管阻⼒持续性增⾼,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由胎⼉型循环过渡⾄正常“成⼈”型循环发⽣障碍,⽽引起的⼼房及/或动脉导管⽔平⾎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严重低氧⾎症等症状。
(新⽣⼉时急性严重缺氧、酸中毒可致肺⼩动脉痉挛,造成肺⼩动脉⾼压,使⾎流流向仍从右向左分流,保持胎⼉循环状态,使青紫加重。
)本病多见于⾜⽉⼉或过期产⼉,但是早产⼉亦可出现肺⾎管阻⼒的异常增⾼,当临床表现为低氧⾎症的程度与患者的肺部病变不呈⽐例并排除有先天性⼼脏畸形时,应考虑有持续胎⼉循环可能。
4、蹲踞现象:青紫性先⼼病患⼉,每于⾏⾛或游戏时,常出现下蹲⽚刻,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量减少,减轻⼼脏负荷,同时,蹲踞时下肢屈曲使下肢动脉压⼒增⾼使其循环阻⼒增加,左室压⼒升⾼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从⽽缺氧症状得以缓解。
5、缺氧发作:某些先⼼病患⼉在咳嗽或哭闹后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
这是由于在肺动脉漏⽃部狭窄的基础上,突然发⽣该处肌部痉挛,引起⼀时性的肺动脉梗阻,使脑缺氧加重所致。
6、法鲁⽒四联症:青紫型⼼脏病的⼀种,具有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的临床特征。
是存活婴⼉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脏病。
7、艾森曼格综合征:是指由左向右分流的先⼼病伴肺动脉⾼压,产⽣右向左的分流⽽出现临床发绀。
8、周围⾎管体征:某些⼼脏病例如动脉导管未闭,由于⼼脏在收缩期动脉压升⾼⽽在舒张其由于左向右分流动脉压在舒张期降低,脉压差增⼤(>40mmHg以上),临床上出现轻压指床可见⽑细⾎管搏动,扪及⽔冲脉、可闻及股动脉枪击⾳。
心内科名词解释(三基,主治,实习,轮转带教)

1、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
临床表现以脑病的症状与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
2、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嗜铬细胞瘤发作、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
在高血压早期与晚期均可发生。
危象发生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以及伴有动脉痉挛(椎基动脉、颈内动脉、视网膜动脉、冠状动脉等)累及相应的靶器官缺血症状。
3、变异型心绞痛:是自发性心绞痛中的一种类型,表现为休息时胸痛,常在半夜,偶在午睡时发作,发作时间长,可达15-20分钟,发作时相应导联ST段抬高,并常伴心律失常。
4、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5、心室重构: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使心脏功能受损,导致上述的心室扩大或心室肥厚等各种代偿性变化。
在心腔扩大、心室肥厚的过程中,心肌细胞、胞外基质、胶原纤维网等均有相应变化,也就是心室重塑过程。
6、舒张性心力衰竭:明显影响心室的充盈压,当左室舒张末压过高时,肺循环出现高压和淤血,即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此时心肌的收缩功能尚可保持较好,心脏射血分数正常,故又称为LVEF正常(代偿)的心力衰竭。
7、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 failure,AHF)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8、Frank_starling机制:即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使回心血量增多,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从而增加心排血量及提高心脏作功量。
心内科知识点总结

心内科知识点总结心内科是研究心脏疾病的一门医学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起着泵血的作用。
心脏的疾病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心内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治疗心脏疾病。
本文将对心内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心内科的知识。
一、心脏解剖学与生理学1.心脏解剖结构心脏位于胸腔中,位于胸骨后方,由心包、心肌和心房、心室组成。
心脏主要功能是泵血,将氧气丰富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同时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从全身循环中输送至肺脏进行气体交换。
心脏的解剖结构包括:心包、心房、心室、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等。
2.心脏生理学心脏的生理学功能主要包括:起搏传导功能、兴奋传导功能和收缩舒张功能。
心脏通过起搏传导系统产生心脏搏动信号,然后通过心房、心室的兴奋传导系统,最终导致心肌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在接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下,能够灵活地调节心率和心脏的收缩力,以适应机体的不同需求。
心脏的生理学功能异常将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
二、心脏病理生理学心脏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律失常等,这些疾病都会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心脏功能障碍。
冠心病是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血流受阻,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或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下降。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坏死所致,常见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病是一组原发性心肌疾病,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脏搏动失去正常规律,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和慢性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心脏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心脏疾病的发生机制,并有助于开发更加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心内科常见简答题

心内科常见简答题心内科常见简答题1. 什么是心内科?心内科是研究心脏疾病的内科学科,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心内科医生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2. 冠心病是什么?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坏死的疾病。
主要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心悸等。
常见的诊断方法有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等。
3. 心力衰竭是什么?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的一种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水肿、疲劳等。
诊断方法包括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等。
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必要时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等。
4. 心律失常是什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包括心跳过速、心跳过缓或心脏节律不齐等症状。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上速和室性心律失常等。
诊断方法包括心电图、Holter监测等。
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脏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5. 如何预防心脏疾病?预防心脏疾病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控制危险因素。
建议保持健康的饮食,增加运动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压力等。
此外,定期体检、检测血压和血脂,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也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6. 心内科医生如何进行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心内科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触诊和查看病人的心电图等。
如果需要,还会进行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等进一步的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总之,心内科涵盖了诊断和治疗多种心脏疾病的知识,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常见疾病。
通过预防措施和及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科名词解释

内科名词解释内科护理学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2.慢支是指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3.肺气肿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壁的破坏而无明显肺纤维化。
4.长期家庭氧疗(LTOT )指一般给予低流量给氧,氧流量控制在1~2/min ,每日吸氧时间≥15h /d 。
5.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6.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
7.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8.医院获得性肺炎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9.军团菌肺炎是由军团菌属细菌,主要是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0.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11.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2.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
13.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1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
15.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技术方法。
16.心力衰竭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11心内科名词解释

第十一节心血管名词解释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ccelerated idioventricular rhythm)最常见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急性期可多次反复发作,是急性心肌梗死24h内常见的心律失常。
也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经溶栓或P丁。
人治疗后血管再通者其发生率为20.8%。
其发生机制系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增加,伴或不伴有窦房结起搏功能低下。
按心率快慢分成两型:①心室率为60〜75次/min的患者,极少发生病理性阵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②心室率为75〜100次/min者,容易发生病理性阵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酒精性心肌病(Alcoholic cardiomyopathy):长期大量饮酒史,临床显示心脏扩大和心衰等类似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既往无其他心脏病病史,早期发现并戒酒6个月后心肌病临床表现改善,可诊断为酒精性心肌病。
有资料认为日饮白酒150ml,持续5年以上可导致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生。
醛固酮逃逸(Aldosterone escape):在高血压或者心衰的治疗时,在经过ACEI或ARB治疗一段时间以后,一部分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有所升高,这种现象叫做醛固酮逃逸。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又称踝肱指数,为踝部动脉收缩压和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
正常范围为0.9-1.0,<0.9提示下肢供血不足;0.5-0.8轻中度动脉病变和下肢缺血;0.1- 0.5提示下肢严重缺血,需要手术;<0.1提示下肢出现坏死,危急生命。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旧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其特征为右心室心肌被进行性纤维脂肪组织所替代,临床常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心律失常和猝死。
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阿司匹林可减少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但在规律服用治疗剂量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仍出现血栓性或栓塞性事件的现象,又名阿司匹林无反应或阿司匹林耐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力衰竭
答: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
2、窦房结恢复时间
答:从最后一个右房起搏至第一个恢复窦性心律心房波之间的时限,正常时<2000ms。
3、窦性停搏
答: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4、室性并行心律
答:心室的异位起搏点独立发放冲动,并能防止窦房结冲动入侵。
心电图表现:1)配对间期不恒定;2)长的与短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有一定倍数关系;3)室性融合波。
5、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答:1)P-R间期进行性延长;2)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3)P波受阻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
6、心脏性猝死
答: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7、先天性心脏病
答:由于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部分发育停顿所造成的畸形。
8、艾森曼格综合征
答: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
如室间隔缺损持续存在,由于左向右分流,产生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发展至器质性肺动脉阻塞性病变,出现右向左分流,从无青紫发展至青紫时,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其他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可出现类似情况。
因此,本征也可称之为肺动脉高压性右向左分流综合征。
9、法乐氏四联症:
答:先心病的一种,畸形包括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骑跨,心室间膈缺损,右心室肥大。
10、高血压
答: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11、恶性高血压
答:病情急剧发展,舒张压持续高于130mmHg,并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
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与管型尿。
如不及时有效降压治疗,预后很差,常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衰。
12、高血压急症
答:表现为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也可发生在其他许多疾病过程中,如脑出血、急性左心衰、心绞痛等。
13、心肌梗死
答: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14、风湿性心瓣膜病
答:1)由于反复风湿性心脏炎发作发生心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病变;2)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瓣膜功能异常;3)产生血液动力学障碍。
15、感染性心内膜炎
答: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
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16、心肌疾病
答:指除了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以外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17、扩张型心肌病
答: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心力衰竭。
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
18、肥厚型心肌病
答: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19、心肌炎
答:指心肌本身的炎症病变,又局灶性或弥漫性,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总的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20、急性心包炎
答: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
心包炎常是某种疾病表现的一部分或为其并发症。
21、Ewart征:
答:大量心包积液时,背部左肩胛角下呈浊音、语颤增强和支气管呼吸音。
22、Rotch征:
答:大量心包积液时,胸骨右缘3-6肋间出现实音。
23、Kussmanl 征:
答: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颈静脉怒张在吸气时更明显。
24、缩窄性心包炎
答:是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而产生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病征。
25、心血管神经症
答: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类型。
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