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 李贺 赏析
李贺《梦天》赏析

李贺《梦天》赏析李贺《梦天》赏析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赏析一】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
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
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云楼半开壁斜白”──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玉*轧露湿团光”──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
玉*似的月亮在水气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
“鸾珮”是雕着鸾凤的玉珮,这里代指仙女。
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
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
“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它原来有一段典故。
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
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
李贺《梦天》鉴赏、赏析和解读

李贺《梦天》鉴赏、赏析和解读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在漫长的中国诗歌史上,恐怕再也没有比李贺更具奇特创作个性的诗人了。
“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
” (旧唐书·李贺传》) 笔涉人间鬼界,神游碧落黄泉,以艳丽幽冷、雄奇诡谲的语言,化平庸为奇异,幻奇境为常景,短短的一生中创造了许多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形象。
《梦天》便是诗人梦游月宫,俯视人间的奇思妙想。
诗人开篇入月:“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兔”和“蟾”都是指月亮,古代传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五经通义》)。
《太平御览》卷九○九引《典略》:“兔者,明月之精。
”又卷九四九引张衡《灵宪》:“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蟾蜍。
”“泣天色”,是说月色幽冷,有如兔和蟾在哭泣似的。
这一句,概括了月宫的凄苦,兔是“老兔”;蟾是“寒蟾”,它们对天怅望,悲楚寂寞,那月色云雾,仿佛就是它们的泪水。
“云楼”,指层层舒卷的云片。
“壁斜白”,月光斜照。
月移光移,云层变化,就象一座座高耸的楼阁;月光从云缝中穿过,照在云团上,就象斜射在屋壁上一样。
这是人间经验的改造。
月是圆的,皎洁如玉,故称“玉轮”。
它被深夜的水气所环绕,运行起来犹如在水气上面辗过,以致将它发出的清光都打湿了。
在这里,充满着桂花香气的月宫小路上,遇上了带有着鸾凤玉珮的仙女。
“鸾珮”,指雕着鸾凤的玉珮,以此代指系着鸾珮的仙女。
“桂香陌”,飘着桂花香气的小路。
《太平御览》卷九五七引《淮南子》说:“月中有桂树”。
同书卷四引《虞喜安天论》说:“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
”到了唐代,又有吴刚伐桂之说。
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李贺《梦天》诗歌鉴赏

作品中光怪陆离的世界,虚幻荒诞的色彩,与游仙诗的格调极为吻合。李贺借助奇崛诡异的梦境,以幻写真,告诉人们的真谛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只有运动和变化才是绝对的。所有生命现象都必须接受这个自然法则的支配。作品中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最高统治者唐宪宗的愚昧的长生不老的迷信思想。实堪为李贺作品的思想光华和艺术光华共辉的珍品。
“云楼半开壁斜白”,第二句继续写“天色”。夜雨停了;乌云逐渐裂开;断裂的云层随意舒卷,有些云块幻化成楼阁的形状;月光从云缝中透出,斜照在云块上,显现出白色的*廓;那白色的*廓好像楼房雪白的墙壁独特的感受,仅用七个字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非李贺奇才难以做到。
“玉*轧露湿团光”,还是写天色,片言百意,诗人在构思中意思流动的轨迹是:天空中的云消散了——月亮悬在天上,像个精美的*子——月亮周围笼罩着雾气——月光透过雾气,形成环形的月晕——那月晕朦朦胧胧,好像被弄湿的圆环。
第四句“鸾佩相逢桂香陌”写在桂花飘香的田间小路上,诗人遇到了带着鸾佩的仙女。通观前半首,表面写“天色”的变化,实际是“移步换形”暗示诗人由人间来到月宫的经过:起初,立足于人间的诗人关注着夜雨,雨停了,乌云裂开,月光从云缝中透出,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光明,此刻,他飘然而起,奔向那光明的所在。穿过断裂的云层,穿过月周的迷雾,诗人缓缓地降落在月宫。在桂花飘香的小路上,他信步徜徉,竟然和带着鸾佩的仙女不期而遇。
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赏析二】
《梦天》一诗是作为李贺超出常格的深曲构思和非现实性的形象体系的“长吉体”诗的典型代表。
李贺《梦天》赏析

李贺《梦天》赏析《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诗名《梦天》,这是李贺做梦,梦见自己去天上了。
来看原诗:“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字词典故“蟾chan2”:金蟾,又称三足金蟾,汉族神话传说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月宫叫做蟾宫。
“壁斜白”:应该是月光从云层里照射出来,李贺想象成白色墙壁。
赏析李贺说,我梦中来到了天上,遇到了老兔和寒蟾,它们哭泣得天色昏暗。
云堆的楼宇打开了一半,白色亮光的墙壁通道斜了出来。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字词典故“玉轮”:月的别名。
“轧ya4”:碾,滚压。
“鸾佩”:雕着鸾鸟的玉佩。
“桂香”:月亮上本来就传说有一棵桂花树。
“陌”:小路。
赏析李贺说,我走进后,看到月亮像一个玉轮在那里滚动,轧过了露水,弄湿了一团的光。
朦胧的月色下,我与戴着鸾佩的仙女相逢在桂花飘香的小路上。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字词典故“三山”:指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神山。
“更变”:变更,改变。
“走马”:跑马。
赏析李贺说,我回头朝着凡间看,只见黄色的尘土和清清的水流在三座神山下。
看人间千年的变更,就如同跑马那么快。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字词典故“齐州”:犹中州。
古时指中国。
“九点烟”:自战国以来,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
李贺在天上就看到九个点。
“泓”:水深而广。
赏析李贺说,我遥望那中国的地方,只看到九点小小的烟尘。
那一泓的海水,也不过是这里杯中泻下的一些水罢了。
李贺这首《梦天》是纯写梦吗?我觉得李贺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梦见自己死后升天的情景?不然干嘛一开篇就写那个样子,人家都是玉兔,金蟾,到了李贺这里,成了“老兔”,“寒蟾”。
李贺说,我死了升上了天,看到老兔和寒蟾都在那里哭,哭得天昏地暗。
我看到天上的云楼开了,有白色亮光的墙壁通道斜出来。
我走进去以后看到了朦胧的月亮,它就像一个玉轮轧过了那里草地上的露水,沾起了一团湿湿的光圈。
李贺《梦天》的赏析

李贺《梦天》的赏析李贺《梦天》的赏析唐代诗人李贺历来被人称为“鬼才”。
这不仅仅是指他的诗喜爱写神鬼幻境,如《秋来》、《苏小小墓》、《贝宫夫人》、《兰香神女庙》等,而且也指他的诗常有奇异的构思与想象,恢奇怪谲,神驰物外,意成而似鬼斧神工。
《梦天》正是他描写梦境或许也纯是艺术幻想的一首名诗。
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鉴赏: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人生的梦幻曲。
古人所谓记梦,往往不是真梦,而是幻想,借“ 梦”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
梦只是一种外在形式。
由于梦无拘无束,具有无限的自由,所以一些喜欢幻想的诗人,经常运用记梦的方式,上天入地,驰骋自己的想象,尽情表现郁结于心中的感情。
《梦天》正是这样的作品。
诗的开头四句,诗人描绘了他幻想之中升入了天国,见到了天上无比美好神异的景象。
月宫中的兔子,由于得到了长生,不知它到底有多少年岁了,应该是一只很老很老的兔子了吧;月宫中的蟾,也得到了长生,日夕在美丽的广寒宫中生活。
它们是值得生活在人间的人羡慕的。
那幽暗的天色终于慢慢开朗了,那丝丝细雨不再飘;这时高耸的云楼半开着,掩映着洁白的`墙壁。
皎洁的月宫呈现在人们眼前,月宫洁白如玉,就像一个玉作成的圆圆的轮子,辗压在晶莹的露珠凝聚的草地上,露珠把圆圆的光轮似乎也弄湿了,因而显得更加莹洁透明。
诗人在这里把月宫描绘得多么美丽,多么令人神往!特别是诗人在描绘月宫时,突出地写它的晶莹洁白,洁白的楼、洁白的墙壁、洁白的月轮、洁白的光芒、洁白的露珠,真是一尘不染、没有半点污浊的晶莹透彻的世界!毫无疑问,这是诗人理想的境界,是他理想的天国。
诗人常作这样的遐想,他多希望能脱离尘世,到天国去啊!他上到天国去了,在桂花飘香的小径,诗人遇见了美丽的仙女。
这仙女有多美啊,她腰间佩着晶莹的鸾凤玉佩,飘飘欲举。
诗人和她谈着、谈着,在桂花飘散着芳香的月宫路上漫步。
神游太空,心怀中土--李贺《梦天》诗赏析

神游太空,⼼怀中⼟--李贺《梦天》诗赏析⽼兔寒蟾泣天⾊,云楼半开壁斜⽩。
⽟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陌。
黄尘清⽔三⼭下,更变千年如⾛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泓海⽔杯中泻。
《梦天》⼀诗是作为李贺超出常格的深曲构思和⾮现实性的形象体系的“长吉体”诗的典型代表。
从题材上看,这是⼀⾸游仙诗。
前四句写诗⼈从⼈间来到⽉宫,后四句写诗⼈从⽉宫遥望⼈间。
“⽼兔寒蟾泣天⾊”起笔“硬语横空”。
寒夜⾥的诗⼈为政治的⿊暗⽽悲愤忧伤,更为⾃⼰的落拓不遇⽽愁肠百转,这是第⼀层;阴云四合,天降⼤⾬,这是第⼆层;在悲不⾃禁的诗⼈眼⾥,淅淅沥沥的⾬,简直就是嘀嘀嗒嗒的⾬泪,这是第三层;是谁的泪呢?⼤概⽉宫⾥的⽟兔和蟾蜍在哭泣吧,这是第四层;⽟兔和蟾蜍为何⽽哭呢?或悲其⽼,悲其寒吧?这是第五层。
还原该句的构思。
读者参与了创作,发现了美,体验了创造美的愉悦。
“云楼半开壁斜⽩”,第⼆句继续写“天⾊”。
夜⾬停了;乌云逐渐裂开;断裂的云层随意舒卷,有些云块幻化成楼阁的形状;⽉光从云缝中透出,斜照在云块上,显现出⽩⾊的轮廓;那⽩⾊的轮廓好像楼房雪⽩的墙壁独特的感受,仅⽤七个字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李贺奇才难以做到。
“⽟轮轧露湿团光”,还是写天⾊,⽚⾔百意,诗⼈在构思中意思流动的轨迹是:天空中的云消散了--⽉亮悬在天上,像个精美的轮⼦--⽉亮周围笼罩着雾⽓--⽉光透过雾⽓,形成环形的⽉晕--那⽉晕朦朦胧胧,好像被弄湿的圆环。
第四句“鸾佩相逢桂⾹陌”写在桂花飘⾹的⽥间⼩路上,诗⼈遇到了带着鸾佩的仙⼥。
通观前半⾸,表⾯写“天⾊”的变化,实际是“移步换形”暗⽰诗⼈由⼈间来到⽉宫的经过:起初,⽴⾜于⼈间的诗⼈关注着夜⾬,⾬停了,乌云裂开,⽉光从云缝中透出,诗⼈的⼼⾥也充满了光明,此刻,他飘然⽽起,奔向那光明的所在。
穿过断裂的云层,穿过⽉周的迷雾,诗⼈缓缓地降落在⽉宫。
在桂花飘⾹的⼩路上,他信步徜徉,竟然和带着鸾佩的仙⼥不期⽽遇。
后半⾸诗,作者从天上遥望⼈间;三座仙⼭下的陆地和海洋,更替着变化,这种沧桑之变,虽然需要上千年的时间,但在诗⼈眼⾥,快得就像骏马奔驰,从天上遥望中国九洲,⼩得如同九点烟尘;浩瀚的海洋,只不过像从杯⼦⾥倒出来的⼀汪清⽔。
梦天原文赏析 李贺

梦天原文赏析李贺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贺在这首诗《梦天》里,通过梦游月宫,表达自己心中的苦闷之情,以及向往宁静的生活。
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
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注释梦天:梦游天上。
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
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
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
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
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
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是说,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
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
“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
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李贺的《梦天》赏析

李贺的《梦天》赏析李贺的《梦天》赏析导语:李贺的《梦天》是一篇家喻户晓的诗篇,描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李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深厚的文学底蕴。
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李贺的《梦天》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贺的《梦天》赏析一:曾经把“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作为QQ个性签名。
可以理解成自我开解,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对时间岁月的领悟。
而这种领悟是淡淡的,映在日子上。
仿佛,是夏天时撑起的一把伞,又仿佛,是这个刺骨寒天里戴的一领围巾……人,有时候是需要一些精神上的高蹈来解脱的。
既然千年都如走马,还不珍惜眼前的短暂岁月吗?喜欢李贺的这首诗,多少有点附庸风雅。
因为,毛主席他老人家喜欢李贺啊。
雄鸡一声天下白,还有句什么我忘了,反正是脍炙人口。
有人曾把李贺的这首《梦天》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做过比较,其浪漫主义色彩无疑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仙与诗鬼,在意气飞扬的某个精神层面的重叠,让人感慨万千。
但在同样对仙境的畅想中,李贺的这首更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一种宏阔的宇宙意识,在无限的空间里,在无垠的岁月里,一个人的人生是多么短暂?而这种感悟,由千年前的古人咏叹出来,还能与今天的我们心情合拍,转而心有戚戚,这不就是汉字的魅力,艺术的魅力吗?人们说起李贺,都认为他的诗有一种诡异的病态美。
英年早逝的他,诗作中有太多的死亡气息,那些冷、枯、怪的字眼,让他的生命的底色充满了凉意。
而细读《梦天》,诗人营造的那种空灵幻境,让人通体轻盈,有飘飘欲仙之感。
而且,身心都仿佛沉浸在琉璃世界。
在月宫中俯视大地,诗人的发思是如此的宏大阔朗,有浩荡凛然之大气。
虽然,这样的大气,到底还脱不掉李贺特有的变幻诡异的特色。
按直白的说法来理解这首诗,其实简单不过,无非是诗人梦中升天,俯瞰人间。
似梦非梦,似幻非幻,上半阙如临其境的构想,竟如诗人煞有其事来到了月宫一般。
且看开头四句“老兔寒蟾泣天色”,一个老,一个寒,一个泣,三个字就烘托出月夜的清泠幽寒,不由得不佩服诗鬼是营造意境的高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梦天》赏析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790-816),字长吉,人称“诗鬼”,一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社会和疾病的双重打击,使李贺深感自己生日无多、实现生命价值的希望相当渺茫,因此他常借助对鬼神的歌吟来抒发内心痛苦的情绪和执着的追求。
他的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创造出幽深奇峭的意境,形成了奇诡瑰丽的风格。
《梦天》这首诗诗人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梦游者(抒情主人公)作为其抒情的载体,描写一场迷离朦胧梦境,意象的跳跃使诗的节奏急促,充满超忽动荡、变化莫测的梦幻色彩。
整首诗以暗示方式寄寓审美意蕴,彰显着诗人的生命,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司空图《诗品》)【赏析一】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
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
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云楼半开壁斜白”──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玉轮轧露湿团光”──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
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气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
“鸾珮”是雕着鸾凤的玉珮,这里代指仙女。
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
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
“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它原来有一段典故。
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
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
“齐州”指中国。
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
“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
以上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
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
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
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
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刘逸生)【赏析二】诗人李贺的这首游仙诗,亦真亦幻,奇谲怪异。
他绝望于现实,于是驰骋奇幻的想象于尘世之外。
他这天做了一个梦,但算不上好梦。
这一点,诗歌的首句就已告诉我们。
月宫的清寒、天色的凄冷为梦境所涂抹的那层悲凉的调子就已暗示我们,诗人潜意识中定是深藏着无尽的悲哀。
我们知道,他因讳父名而断了仕进之路,自觉现实中已无用武之地。
他的满腹才学和匡世济时的宏伟抱负,已被无边的黑暗和苦闷挤压到了生命的死角,聊以慰藉的只有用心灵的浮光暗影来编织自己虚幻的梦。
你看,一个孤寂的灵魂御着一缕思绪的秋风起程了,开始了他的梦幻之旅。
诗人抬头望去,月亮是那么的惨淡,洒下一片幽辉。
他不禁感慨丛生,对月兴叹——月呀,不知你何时开始照亮苍穹,照临大地!掐指算来,嫦娥谪居广寒宫,已不知花开花谢,过了多少个春秋!想来昔日乖巧活泼的玉兔也该老了吧,当年娇艳的仙子,不知今日是否仍芳华依旧,光彩照人?蟾蜍虽能耐寒,可仙子娇嫩的肌肤又怎禁得起那千年风刀霜剑的雕刻啊!诗人感慨万端,一路飞升。
天板着面孔,阴沉沉的;远处的月宫也隐没在一片阴云之中。
接着是一阵秋雨,疏疏落落,无声无息。
冰凉的雨洒在衣襟,悲苦的泪却滴落心头。
雨终于停了。
月宫从云缝里露出了半面殿壁,横斜在眼里,一片皎洁,一片幽冷。
云销雨霁。
一轮白玉琢磨的圆月把它的美完全袒露在诗人面前,它的背后是无穷无尽而又浑然一体的苍穹,蓝得令人心醉,静得让人心惊。
那*冰雕玉琢的月呀,被造物主的丹青妙手镶上了一环无与伦比的晕圈,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美得是那么自然,那么让人浮想联翩。
月轮碾过,晕光闪烁。
诗人驾着一缕秋风,自在得象是一叶扁舟游于江海,又象是一只白鹤展翅云间。
他的心灵得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张。
这时他仿佛觉得自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天地万物皆为我用;心就是天地,宇内尽纳于我心。
他一路飞升,一路飞升,不觉间,快然自足的月轮妙象,在诗人眼帘竟叠映出了仙人銮舆缓缓驰来的佳景。
哦,原来诗人已到了神往已久的月宫——那个浪漫而神奇的月宫!远远望去,仙人滚滚的车轮,碾过道上阵雨后的积水,湿漉漉的,令那玉色的车轮显得格外的圆润而光洁。
诗人驻足道旁,正想一睹仙人的神采,遗憾的是微风方才送来那丁冬飘渺的玉佩和鸣,转眼间伊人却又擦肩而过,杳然远逝,空留一抹倩影、半缕桂香,令诗人唏嘘长叹,流连路头……诗人若有所悟。
是啊,月中清景虽好,看来并不是理想的乐土。
毕竟仙人相隔,仙境是凡人永远都难于企及的呀!于是诗人落寞地回过头来,向来路望望,茫茫红尘,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扑入诗人的眼帘,在心里激起万顷波澜——人间的千年万载的漫长啊,在仙人这儿原来只不过是天马御风而过;人间那亘古不变的大地沧海啊,在仙界的须臾之间又何尝不是已然颠倒了无数次沧海桑田;可怜那中土的凡夫俗子啊,自以为有九州之广,地大物博,又哪里知道在浩淼的宇宙苍穹也只不过是淡得不能再淡的九点尘烟;你看啊,那仙人的小小酒杯如果倾洒几滴到得人间,不是也足可满注四海,掀起惊天狂澜!就这样,诗人用他奇谲怪异的想象,使他的诗篇具有了神奇的魔幻色彩。
然而,诗人的真实心灵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他把他的幻灭,他的苦闷,他的追求,他对时间的认知,对生命的体悟,以及对宇宙的求索,一点点、一滴滴和着梦幻的朦胧融入到了他诗歌的血脉里,诗情的灵魂中,从而使他心灵的歌唱不单是具有神奇的魔幻色彩,而是有着深广的现实基础。
透过诗篇的意境,我们不难揣测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我们会发现,他仕途绝望的忧忿,体弱多病的痛苦,以及因时光流逝而自感生命不永的凄惶,使他从现实中感受不到生命的炽热阳光,于是他的一颗心就象一片秋叶一样,飘离枝头,离开母体。
他希望从世俗的压抑和自己的痛苦中逃离出来,去寻求别的出路。
或许这就是他有了“梦天”这种“自由之旅”的缘由吧。
具体来说,首先是清幽的月光触动了诗人的情绪,这使他想到了玉兔蟾蜍和嫦娥的神话。
阴云蔽月这又使他觉得天也似乎同自己一样在悲伤流泪——当然,天的流泪其实是指下雨。
阴雨之后,当月亮破云而出时,诗人的思绪就再次回到了月宫。
这次他想得更远了,他不仅想到了仙人出行的车驾,甚至还看到了车*上露水所形成的晕圈,嗅到了月中飘渺的桂香。
自然,车*上闪烁的晕圈当是从月晕生发的联想,桂香也当然是基于神话故事的合理想象。
而诗歌的后四句当是诗人理想与现实尖锐矛盾在心灵的强烈震撼,是宇宙的广袤与个体的渺小、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的无限之间剧烈交锋的产物。
总之,我们知道,诗人的一颗心从现实出发,但他心灵的家园始终留守现实。
无论他思绪的骏马奔多远,也始终会眷恋着心灵寄居的乡土,即由心幻化而出的缤纷的思绪最终仍不能不回归到现实。
因此,诗人的痛苦注定如影不离形一样无法从根本上摆脱。
这一点似乎诗人自己也很清楚,或许诗歌题名“梦天”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由此,我们不妨说,诗人是在清醒地做着虚幻的梦啊!【赏析三】《梦天》一诗是作为李贺超出常格的深曲构思和非现实性的形象体系的“长吉体”诗的典型代表。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游仙诗。
前四句写诗人从人间来到月宫,后四句写诗人从月宫遥望人间。
“老兔寒蟾泣天色”起笔“硬语横空”。
寒夜里的诗人为政治的黑暗而悲愤忧伤,更为自己的落拓不遇而愁肠百转,这是第一层;阴云四合,天降大雨,这是第二层;在悲不自禁的诗人眼里,淅淅沥沥的雨,简直就是嘀嘀嗒嗒的雨泪,这是第三层;是谁的泪呢?大概月宫里的玉兔和蟾蜍在哭泣吧,这是第四层;玉兔和蟾蜍为何而哭呢?或悲其老,悲其寒吧?这是第五层。
还原该句的构思。
读者参与了创作,发现了美,体验了创造美的愉悦。
“云楼半开壁斜白”,第二句继续写“天色”。
夜雨停了;乌云逐渐裂开;断裂的云层随意舒卷,有些云块幻化成楼阁的形状;月光从云缝中透出,斜照在云块上,显现出白色的*廓;那白色的*廓好像楼房雪白的墙壁独特的感受,仅用七个字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非李贺奇才难以做到。
“玉轮轧露湿团光”,还是写天色,片言百意,诗人在构思中意思流动的轨迹是:天空中的云消散了——月亮悬在天上,像个精美的轮子——月亮周围笼罩着雾气——月光透过雾气,形成环形的月晕——那月晕朦朦胧胧,好像被弄湿的圆环。
第四句“鸾佩相逢桂香陌”写在桂花飘香的田间小路上,诗人遇到了带着鸾佩的仙女。
通观前半首,表面写“天色”的变化,实际是“移步换形”暗示诗人由人间来到月宫的经过:起初,立足于人间的诗人关注着夜雨,雨停了,乌云裂开,月光从云缝中透出,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光明,此刻,他飘然而起,奔向那光明的所在。
穿过断裂的云层,穿过月周的迷雾,诗人缓缓地降落在月宫。
在桂花飘香的小路上,他信步徜徉,竟然和带着鸾佩的仙女不期而遇。
后半首诗,作者从天上遥望人间;三座仙山下的陆地和海洋,更替着变化,这种沧桑之变,虽然需要上千年的时间,但在诗人眼里,快得就像骏马奔驰,从天上遥望中国九洲,小得如同九点烟尘;浩瀚的海洋,只不过像从杯子里倒出来的一汪清水。
作品中光怪陆离的世界,虚幻荒诞的色彩,与游仙诗的格调极为吻合。
李贺借助奇崛诡异的梦境,以幻写真,告诉人们的真谛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只有运动和变化才是绝对的。
所有生命现象都必须接受这个自然法则的支配。
作品中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最高统治者唐宪宗的愚昧的长生不老的迷信思想。
实堪为李贺作品的思想光华和艺术光华共辉的珍品。
【赏析四】《梦天》一诗可谓李贺的倾心之作,贺以其诗中洋溢的“鬼气”而著称于世。
其诗用字奇险,造名奇诡,想象奇特,往往超乎常人的想象,一反常人的惯常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