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子礼仪成人礼

合集下载

关于成人的礼仪_个人礼仪_

关于成人的礼仪_个人礼仪_

关于成人的礼仪我们每个人都要成长,都会经历一个成人礼。

成人,我们很多人都是在七月七那天那么成人礼仪,而这里的成人礼潮汕地区的人叫做“出花园”。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成人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关于成人的礼仪“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出花园仪式不再祭拜“公婆母”潮汕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灵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

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而出了“花园”的孩子已经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以后的七月七将不再祭拜“公婆母”了。

身穿新衣,脚着木屐,头戴“石榴”花“出花园”这天,小孩子要穿舅舅送来的新衣,木屐,一般为红色。

当然,现在很多繁琐礼节已经被简化,舅舅可以直接送红包给外甥(女),让孩子自己置办。

并且,这天早晨,父母会让小孩子把一枝带有吉祥意义的“石榴”花别在耳朵上。

吃早餐,“咬”鸡头这一天吃早餐,一般是凑齐八人,早餐有公鸡一只,甜品,青菜等各种拼凑成八道或十二道菜。

就餐座位也是有讲究的,“出花园”者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他(她)的专利。

其意义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

“出花园”者举箸之后,别人才可以吃东西,每一种食物都是这样。

当出花园者属鸡时,应该以鹅代鸡宴请亲朋好友,收送礼物这天中午,备办丰盛的午餐,宴请亲戚好友。

席间,家人、亲人向孩子祝愿,赠寄美好的愿望。

“出花园”前几天或当天,亲戚们都会前来送礼,或是红包或是礼物,礼物是给“出花园”主角的,但一般是由父母操办,进行回礼。

有一个说法,出花园这天,孩子不能跑太远的地方,甚至不能过桥。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对于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来说,“成人礼”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这是一个几乎在全世界不同民族、部落、氏族中都曾经存在或至今还依然存在着的通过礼仪。

它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令许多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惊讶不已。

它是对于生命存在的一种真正的确证,一种文化的介入。

是人类对于生殖现象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人类对于婚姻文化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习惯性规则。

确实,“成人礼”对于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有人会认为,那仅仅是在原始社会,至多或者是在传统社会中,今天,人们对于“成人礼”已经淡弱甚至放弃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就试图通过对于传统“成人礼”的叙述和它所具有的文化内容的发掘,重拾“成人礼”或成人宣誓在现代或当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让从传统中回归的“成人礼”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放异彩。

一、传统“成人礼”形式多样从本质上来看,“成人礼”是对于一个人在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通过这种仪式,证明他们已经从青少年进入了成人行列,并相应地获得成人社会所具有的各种权力,尤其是婚姻——性关系权力。

从我们所知的“成人礼”习俗来看,所有的“成人礼”都有一整套相关的仪式,只有通过所有的仪式,才能加入真正的成人行列,获得并拥有成人的各种权力义务。

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主要以“冠礼”和“笄礼”作为“成人礼”。

而“冠礼”和“笄礼”,尤其是“冠礼”,下面的内容是其仪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第一,实行严格的年龄限制。

这就是男子在20岁,女性在出嫁即十六七岁时举行仪式。

《礼记·乐记》载:“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笑。

”第二,行“冠礼”时须裸祭祖先,即以酒来祭把祖先。

《孔子家语》载:“行冠事,必于祖庙以裸享之礼将之。

”裸,以酒灌祭祖先。

这与“女子许嫁,笄而醒之,称字”②相似,醴为甜酒。

说明“冠礼”或“笄礼”须举行向祖先祷告的祭祀仪式。

第三,冠笄礼时仪式非常隆重。

首先,须择吉日佳宾,即“冠礼喜筮日筮宾。

18岁成人礼仪式流程

18岁成人礼仪式流程

18岁成人礼仪式流程
一、敬酒
1. 主持人陈述18岁成人礼仪式的宗旨,介绍礼仪参加者;
2. 礼仪主人对18岁成人说出美好祝愿并举着礼酒歌颂;
3. 18岁成人首先与家长交换眼神,并与亲朋好友一起把杯中的酒举起,做出“把酒言欢”的动作,在居家宴上的台前唱着有关18岁的心语和祝福;
4. 主持人宣布18岁成人礼仪式结束,礼仪主人与18岁成人合影。

二、颁发证旗
1. 主持人宣布18岁成人礼仪式开始;
2. 礼仪主人一端拿着18岁成年礼旗,另一端条条框框地颁发;
3. 18岁成人受朁旗时,需要接受由礼仪主人所赐予的成人礼仪教育,主动学习柔和、理性、尊重、礼貌的成人行为;
4. 最终由18岁成人自行宣布成功接受18岁成人礼仪,接受18岁的新生活。

三、典礼结束
1. 执行18岁成人礼仪的责任,居长期持之以恒维护责任观念;
2. 礼仪主人为18岁成人宣布18 岁成人礼仪结束,可以开始18 岁新生活;
3. 主持人宣布18 岁成人礼仪流程结束,祝颁发18岁成人礼旗的18 岁成人:新生活健康开心,一往无前,坚持理想!。

十八岁成人礼仪式过程

十八岁成人礼仪式过程

十八岁成人礼仪式过程在许多国家,十八岁被认为是一个人成年的标志。

因此,许多家庭和社区举行成人礼仪式来庆祝这个重要的生命节点。

十八岁成人礼仪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正式宣誓成人礼仪式一般以正式宣誓开始。

在这个环节,主持人会引导成年人进行宣誓,宣誓内容通常是对祖国、家庭和社会的热爱,对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承诺。

成年人需要严肃对待这个环节,认真宣誓。

2. 亲友庆祝和祝福成人礼仪式通常是一个家庭和社区庆祝的仪式。

在仪式中,亲朋好友们会前来祝贺,并向成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成人需要认真听取每位祝福者的祝福,感受到亲友们的爱和关怀,并珍惜这份爱。

3. 接受礼物成人礼仪式也是一个接受礼物的时刻。

亲友们通常会为成年人准备一些礼物,这些礼物可能是珍贵的文物、书籍、珠宝、纪念品等等。

成年人需要珍惜每一份礼物,感激亲人和朋友的殷殷关怀,同时也应该认真学习、阅读,承载礼物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4. 传承家族文化成人礼仪式还是传承家族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成年人需要向家族中的长辈致敬,了解和学习家族中的历史和传统,传承家族文化,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聚焦未来,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5. 庆祝宴会最后,成人礼仪式通常以一场庆祝宴会结束。

在宴会中,成年人可以和亲友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能力,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和了解。

成年人需要倍加感谢家人和朋友们的热情款待,并以此为契机,更好地享受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愿景。

总之,十八岁成人礼仪式是一次充满意义和象征的仪式。

成人需要认真对待每个环节,珍惜每一份祝福和礼物,传承家族文化和传统,同时也要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潜力,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扬帆起航。

成人礼仪式流程

成人礼仪式流程

成人礼仪式流程成人礼是一个人从少年转变为成年的重要仪式,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举行一场成人礼仪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成人礼仪式的流程。

首先,成人礼仪式通常在一个人成年的重要时刻举行,比如18岁生日或者其他重要的成年年龄。

在这一天,家人、亲朋好友会聚集在一起,为这个人举行成人礼仪式。

在仪式开始之前,通常会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布置场地、准备礼物和食物等。

接下来,仪式开始时,通常会有一个主持人致辞,介绍这个人成长的历程和对他的祝福。

然后,这个人会进行宣誓或者发表感言,表达对成年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个环节,通常会有一些感人的瞬间,让在场的人们为这个人的成长而感动。

接着,仪式中会有一些特别的环节,比如父母给孩子赠送礼物或者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以及亲朋好友们给予的祝福和礼物。

这些环节都是成人礼仪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让这个人感受到来自家人和朋友们的关爱和祝福。

最后,仪式通常会以一场小型的聚餐或者庆祝活动结束。

在这个时候,大家可以畅谈未来的打算,分享成长的经历,以及为这个人的成年而庆祝。

这也是一个人成人礼仪式的重要环节,能够让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中共同见证这个人的成长。

总的来说,成人礼仪式是一个人成年的重要仪式,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举行一场成人礼仪式可以让这个人感受到家人和朋友们的祝福和关爱,也是对他成长历程的肯定和鼓励。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成人礼仪式中感受到快乐和温暖,迈入成年的新阶段。

成人礼

成人礼

成年礼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前言成年礼标示着一个人告别朦胧的童年,正式走入社会了,这在人生中显然是一大事,为此特别重视。

虽然周礼中的规定只对当时的贵族而言,但这一做法对现代年青人也很有意义。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让年青人意识到自己已经脱离了童年、少年,是一个有责任、有义务的社会一份子了。

从而对自己严格要求、提高道德水平,努力学习步入社会的本领。

一、关键字:成年礼,通过仪式,论语,学校教育正文1. 什么是成年礼?成年礼,又称为成丁礼、成年礼,是世界上原始民族普遍都有的一种礼仪,在孩子长大成人时举行,之后就可以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

我国的成年礼,是男孩行冠礼,女孩行笄礼,统称冠礼。

冠就是帽子,笄即后世所谓的“簪子”。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古人冠后要取“字”,取字之后,人们都称呼他的字,而名只有国君和父亲才能直呼,或者用于自己在君父面前自称。

本人称呼自己的名是为了表示谦恭,而称呼别人的字则是为了表示敬重别人的名。

直到近代,仍有不少文人和有身分的人拥有名和字。

一般情况下,“庶人巾”,平民不戴冠,只是上罩头巾,只有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祭祀时,戴某些比较粗糙的冠。

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是成年礼发展的高级阶段。

成年礼只是一种婚姻禁忌,而冠礼则是对婚姻的一种肯定性规范,它不是告诉人们“不能做什么?”而是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所以冠礼是对成年人的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而非年龄审查。

2:关于冠礼的形成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起源母系、父系并不重要,也没有实质性的争论,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

著名学者杨宽先生认为,冠礼是由原始社会的氏族制时期的“成丁礼”演变而来的。

实际人类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原始民族都有成年仪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由青少年到成年,需要有一个关节点来表示这种转折,就好比漫无垠涯的时间需要按年、月、日来进行区隔一样。

在今天我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有成年礼。

在非洲和大洋洲部落也有成年仪式。

成人礼策划方案

成人礼策划方案

成人礼策划方案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成人礼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仪式活动,特别是在华人社会中,成人礼被认为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因此,一份良好的成人礼策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成人礼的策划方案。

一、成人礼的意义成人礼,简单来说,就是年轻人接受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一员的重要时期。

在传统文化中,成人礼被视为人生大事,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程序,以达到培养自我修养、成就人生价值的目的。

通过成人礼,年轻人可以获取到自我认同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与人交往所需的技能等,以此加速成年后的适应。

二、成人礼的步骤1.宣传宣传是成人礼最为重要的一环,需要在社区、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场所进行广告宣传,以便让年轻人和家长有足够的了解。

在宣传过程中,要讲解成人礼的意义,宣传成人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参加成人礼。

2.组织实施组织实施,要求成人礼策划专业团队精心设计,从策划、宣传、招募、礼仪、活动、后勤等方面做到周全协调。

组委会应该详细考虑所有细节,包括活动场地、音响设备、礼服、住宿、食品饮料等。

同时,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年轻人心理的变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为符合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点提供更加丰富的活动。

3.礼仪规范成人礼排场崇肃,因此礼仪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参与者需要精心备好礼服,注意礼仪规范,同时应该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依据礼仪程序依次到达指定地点,进行开幕式、口诀、献花、演讲等环节。

礼仪程序要遵循传统文化礼仪的规范,力求得体、简洁、流畅。

4.献礼成人礼的最后一项环节是献礼。

在成人礼的这个环节中,参与者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说唱歌、演奏乐器、朗诵诗歌等。

献礼时,应尽量注重礼仪规范,比如朗诵时需要保持节奏和语调,唱歌时要注意音准和音量的控制,因此,在献礼之前,参与者需要认真地练习。

三、成人礼策划的注意事项成人礼策划需要在各方面细心考虑,才能更好地呈现出精致、具有互动性的活动。

在策划之前,需要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对于成人礼的需求比如说,需要考虑成人礼的内涵、预算、时间、规模等一系列问题,以便对后续的策划方案做预备。

成人礼

成人礼

我们的成人礼汉族自古就有成人礼仪,男孩子的叫做“冠礼”,女孩子的叫做“笄礼”。

汉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

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大家: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成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

通过这种传统的仪式,可以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完成角色的转变,宣告长大成人。

冠笄之礼上要为成年男女三加,并为其取字。

男子束发加冠,一般要依次戴上缁布冠、皮弁、爵弁三种具有不同意义的帽子预示着男子有了参与国家政事的权利,必须履行保家卫国的义务,有为家族争光、保护家族荣誉的义务。

笄礼的三加分别为女子加笄、簪、凤冠。

这一过程体现了女性的柔美,暗示了女子将以与男子不同的方式支撑起我们这个世界。

与三加对应的三拜是为了表示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决心。

三加三拜之后为成年男女取“字”,重在激励人生,重在鞭策与鼓励之情。

我们今天的成人礼意义就是宣告我们长大了。

首先我们要自我肯定,做自我的主人。

一个人能肯定自己生命的价值,就能开发无限的潜能。

其次我们要承担责任。

通过成人礼庄严的仪式。

唤起我们对生命的认识,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健全人格,肩负起对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

最后我们要是感恩回馈,人生在世,不单是个人存在,父母爱护师长培养。

成年后,我们明白了,懂事了,我们要回馈父母,帮助朋友,造福社会。

成人礼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成人礼其实一直在我们的心中,若我们的心智成熟,开始渐渐的明白世界与人生的真谛,那么我们便一步步的迈向了成人礼的大门。

年满18周岁是成年的标志,这是我国法律对成年公民的界定。

年满18周岁是成年的标志。

18岁就是一座隔开成年和未成年的分水岭,过了这座山,就是成年人拥有成年公民才享有的权利,承担成年公民应尽的义务。

社会主义公民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积极维护社会公德,年满18周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女子礼仪成人礼
古代的男子跟我们现代的男子已经有了区别,比如成人礼的时候,那么你们知道古代男子的礼仪是怎样的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古代男子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古代男子礼仪
冠礼是古代男子进入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据礼书记载,古代一般男子20岁行冠礼。

但周朝天子则比较特殊,往往12至15岁就举行冠礼。

如“文王年十二而冠,成王十五而冠。

”(《通志·礼略》)冠礼是在祖庙之中进行的,这反映了冠礼是一项极为隆重的礼节。

而主持这一仪式的,大都是受冠者的父亲(也有长兄为小弟主持冠礼的)。

冠礼之前,要先“筮日筮宾”,即通过卜筮来确定举行冠礼的吉日,和请哪一位“宾”来为青年加冠。

古人对冠礼为什么如此重视呢?《礼记·冠义》指出:“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在古人看来,冠礼是对一个人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环节,冠礼抓好了,也就抓住了“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这个治国的根本。

所以时间、地点以及加冠者的选择都十分慎重。

加冠一般是加三次。

首先加缁布冠,即用黑麻布做成的帽子,表示不忘本(或说表示从此可以治人、治家)。

其次加皮弁冠,即用几块白鹿皮缀合制成的帽子,表示从此要服兵
役。

最后加爵弁冠,是仅次于冕的一种帽子。

这种冠前小后大,红中带黑,多用极细的葛布或丝帛做成。

由于其形如爵,爵又似雀,故又名雀弁冠。

这种冠是士助君祭祀时的服饰,加此冠表示从此就有了参加祭祀的权力。

以上所说是一般士人的冠礼,其冠为三加。

如果是诸侯的冠礼,其冠则为四加,即在士冠礼三加的基础上,再加玄冕。

玄冕是诸侯祭祀林、泽、坟、衍及四方百物的冠冕。

若是天子的冠礼,其冠则为五加,即在诸侯冠礼四加的基础上,再加衮冕。

衮冕是天子祭祀先王所用的冠冕。

加冠完毕,以酒向受冠青年祝贺。

然后受冠者由西阶下,去拜见母亲。

见母后回到西阶以东,由负责加冠的宾给他授字。

字就是表字,是举行冠礼时由亲友根据名的字义另取的别名。

为什么要取字呢?因为名是由父亲起的,主要用于幼年;长大成人后,别人不宜呼叫他的名,所以得另取字。

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通常是解释名的性质和含义,所以也叫“表德”。

命字以后,冠者换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分别拜见兄弟姑姊和君、卿、大夫及乡先生(退休居乡的官员)。

这种种拜见,都是要表明受冠者已是成人,可以出仕做官、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了。

冠礼是人生礼俗中的一项盛典,历代都很重视。

秦汉之后,虽在个别仪节上略有变化,如加冠次数也有一加、二加的情况,皇太子有时在太极殿加冠等,但冠礼的形式却长期
保留,并一直流行于古代社会。

古代儒家成人礼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的“成人”观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

孔子强调“仁”。

在他看来,有仁德是做人的前提,是“成人”的基本要求。

懵懵懂懂的孩子是自然人,不是具有社会义务和责任意识的“成人”。

人要“成人”,就应当“仁”。

人之为人在于有“仁”心,脱离纯粹的自然状态,懂得“修身”“亲亲”“事亲”。

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成人”首先是“有知识的人”,即对社会有基本认知。

一个人有了知识,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然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化,才能具备“成人”的德行。

孔子认为,具备“知”“不欲”“勇”“艺”等素质,也就是说聪明有智、清心寡欲、勇敢无畏、多才多艺,还不可谓之“成人”。

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特别强调礼乐对于“成人”的教化作用,认为仅仅具有某种技能或某方面的素质,并不等于解决了“做人”的问题;没有礼的约束、乐的熏陶,人们不仅不能“成人”,还可能丧失一些原本可贵的品质。

周代“冠礼”与“成人”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对“成人”的认识,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

最晚自西周开始,我国就有了比较完备的“成人”礼仪: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

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的冠礼则相对较早。

女子一般十五许嫁,许嫁则笄;如尚未许嫁,则二十而笄。

西周时期的教育体制已经比较系统。

当时人们一般在八岁入小学,开始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及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这些都是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到十五岁时,贵族子弟、民之俊秀都要入大学,由老师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一个人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才能由少年而成青年,由不谙世事的孩子变成能够承担社会义务的成年人。

男子行“冠礼”,标志着“成人”阶段的开始。

“冠礼”的意义在于“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的德行。

行“冠礼”之后,人们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因此,“冠礼”是对人们“成年”的认可,是人们正式步入“成年人”行列的标志。

礼有“礼仪”与“礼义”的双重涵义,有形式与内容的区分。

成为“成人”,不仅要能够行“礼仪”,还要自觉以“礼义”约束自身。

我国古代士人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
受拜见的人往往会有一番教导,这对于刚刚成年的人非常有益。

刚刚成年的人要谨慎戒惧,一开始就要学习美善之道,进而吸收、增长更多的才德和学识,摒弃不善的东西;如果开始时接触的是邪恶,则会滑向善的反面。

善生善,恶生恶,就像草木繁殖,都是一类一类地滋生。

人们行过“冠礼”后,就应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是非判断能力。

就像宮室有墙有屋,房屋可以遮挡风雨,但还需要随时清扫;人有了正确目标,还需要继续修为,随时纠正偏失。

显然,“冠礼”所昭示的正确人生路向十分紧要。

人要“成人”向善,就应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按照礼的标准行事。

推动传统“成人”礼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道德人格养成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

在任何时代,青少年的人格养成教育都十分重要。

古人将“成人”礼仪看作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中的合理成分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