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人礼及其现代意义的探讨
成人礼的意义

成人礼的意义:
1、成人仪式是象征着年轻男女年满18岁时成年的仪式。
中国成人礼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人礼这三个字已经是掌握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时代脉搏,为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奠定了良好的立足点。
2、青少年在成人礼上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开启自己独立的思想,洗心革面,培养感恩的品格,并且还能在成人礼上记住历史,从而造福生活。
3、自我肯定。
每个人都会有他的才能、特点,有的只是自己并未发觉。
成年礼的意义就是宣告:我长大了,我现在是大人了,我已不再是儿童、少年了。
过去都是靠父母靠师长,现在我成人了,我要自我肯定,做自我的主人。
一个人能肯定自己生命的价值,就能开发无限的潜能。
4、承担责任。
青年是社会的动力、国家未来的希望。
在青少年阶段,无论家庭或学校、有钱或没钱、什么事情好与不好,都是父母师长负责,自己都不用管。
但是,现在成年了,自己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我都要能担当。
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风霜雨露,要培养承担的勇气才能成长,才有力量。
通过成年礼庄严的仪式,唤起青年对生命的认识,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进而健全人格,肩负起对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
5、感恩回馈。
人生在世,不单是个人存在。
过去靠父母爱护,给我们吃的、穿的、用的;学校师长培养我们,给我们引导,给我们知识,教我们技能。
成年后,我们要独立自主,礼赞生命,感恩生命。
往昔多少岁月,在懵懂无知中过去了;今天成年长大了,明白懂事了,我要回馈父母,帮助朋友,造福社会。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对于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来说,“成人礼”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这是一个几乎在全世界不同民族、部落、氏族中都曾经存在或至今还依然存在着的通过礼仪。
它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令许多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惊讶不已。
它是对于生命存在的一种真正的确证,一种文化的介入。
是人类对于生殖现象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人类对于婚姻文化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习惯性规则。
确实,“成人礼”对于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有人会认为,那仅仅是在原始社会,至多或者是在传统社会中,今天,人们对于“成人礼”已经淡弱甚至放弃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就试图通过对于传统“成人礼”的叙述和它所具有的文化内容的发掘,重拾“成人礼”或成人宣誓在现代或当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让从传统中回归的“成人礼”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放异彩。
一、传统“成人礼”形式多样从本质上来看,“成人礼”是对于一个人在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通过这种仪式,证明他们已经从青少年进入了成人行列,并相应地获得成人社会所具有的各种权力,尤其是婚姻——性关系权力。
从我们所知的“成人礼”习俗来看,所有的“成人礼”都有一整套相关的仪式,只有通过所有的仪式,才能加入真正的成人行列,获得并拥有成人的各种权力义务。
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主要以“冠礼”和“笄礼”作为“成人礼”。
而“冠礼”和“笄礼”,尤其是“冠礼”,下面的内容是其仪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第一,实行严格的年龄限制。
这就是男子在20岁,女性在出嫁即十六七岁时举行仪式。
《礼记·乐记》载:“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笑。
”第二,行“冠礼”时须裸祭祖先,即以酒来祭把祖先。
《孔子家语》载:“行冠事,必于祖庙以裸享之礼将之。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对于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来说,“成人礼”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这是一个几乎在全世界不同民族、部落、氏族中都曾经存在或至今还依然存在着的通过礼仪。
它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令许多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惊讶不已。
它是对于生命存在的一种真正的确证,一种文化的介入。
是人类对于生殖现象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人类对于婚姻文化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习惯性规则。
确实,“成人礼”对于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有人会认为,那仅仅是在原始社会,至多或者是在传统社会中,今天,人们对于“成人礼”已经淡弱甚至放弃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就试图通过对于传统“成人礼”的叙述和它所具有的文化内容的发掘,重拾“成人礼”或成人宣誓在现代或当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让从传统中回归的“成人礼”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放异彩。
一、传统“成人礼”形式多样从本质上来看,“成人礼”是对于一个人在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通过这种仪式,证明他们已经从青少年进入了成人行列,并相应地获得成人社会所具有的各种权力,尤其是婚姻——性关系权力。
从我们所知的“成人礼”习俗来看,所有的“成人礼”都有一整套相关的仪式,只有通过所有的仪式,才能加入真正的成人行列,获得并拥有成人的各种权力义务。
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主要以“冠礼”和“笄礼”作为“成人礼”。
而“冠礼”和“笄礼”,尤其是“冠礼”,下面的内容是其仪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第一,实行严格的年龄限制。
这就是男子在20岁,女性在出嫁即十六七岁时举行仪式。
《礼记·乐记》载:“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笑。
”第二,行“冠礼”时须裸祭祖先,即以酒来祭把祖先。
《孔子家语》载:“行冠事,必于祖庙以裸享之礼将之。
”裸,以酒灌祭祖先。
这与“女子许嫁,笄而醒之,称字”②相似,醴为甜酒。
说明“冠礼”或“笄礼”须举行向祖先祷告的祭祀仪式。
第三,冠笄礼时仪式非常隆重。
首先,须择吉日佳宾,即“冠礼喜筮日筮宾。
冠者,礼之始也:复兴古代冠礼,对当今社会有重要意义

冠者,礼之始也:复兴古代冠礼,对当今社会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很多传统的礼仪又被人们从故纸堆里拾了起来。
比如有些高中、大学开始给学生们举行成年礼。
恢复传统礼仪当然是很好的事情,可是因为这些礼仪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太久了,很多人都对这些礼仪不太了解,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
所以今天呢,文史君就来跟大家好好说说,这个古代的成年礼,也就是冠礼。
中国自古作为礼仪之邦,极其重视礼仪文化。
在中国古代,“冠、婚、丧、祭、乡、相见”为人生的六大礼,冠礼为六礼第一礼,是男子从未成年走向成年的重要仪式。
《礼记·冠义》云:“冠者,礼之始也。
”但是,我们可不要将这件事情想得过于简单,男子的成年礼需要遵循一整套复杂的程序,且男子行冠礼之后所带来的人生意义将大为不同。
一、冠礼程序根据记载,古代的贵族男子一般以20岁为成年。
《礼记·曲礼上》载:“男子二十,冠而字。
”对于天子、诸侯等,史料记载中又有不同的说法,如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尚书·金縢》云:“天子、诸侯十二而冠。
”《荀子·大略》载:“天子、诸侯子十九而冠。
”我们且不论古代男子多少岁算成年,他们的成人礼都相当复杂。
根据《仪礼·士冠礼》的记载,一般的贵族男子成年后便要在宗庙中由父兄主持举行冠礼。
一是筮日、告宾。
在举行冠礼之前,主人戴玄冠,穿朝服,站在庙门东面。
主人的属吏身穿朝服,站在庙门西面,都以北为上首。
卜筮者开始进行占卜,算好了举行冠礼的吉日,然后邀请宾客前来参加。
龟壳占卜二是筮宾和宿宾。
冠礼举行前三日,冠者的父兄要在邀请的宾客中选择一人作为加冠执礼之人,也就是大宾,并请卜筮者对这位大宾进行占卜,看看这位宾客是否是合适人选。
如果占卜为吉,则到这位宾客家里邀请他,是为“宿宾”,也叫“请宾”。
大宾身穿朝服站在大门外,立于东面,面朝西方迎接主人,然后主人致辞邀请大宾,大宾应允,然后拜送主人。
另外,主人还会再选择一位宾客作为赞宾,辅助主宾。
古代成人礼及其现代意义的探讨

古代成人礼及其现代意义的探讨古代成人礼的现代意义在于传承文化和价值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成人礼的形式和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它的核心意义却没有丝毫改变。
现代成人礼强调的是一个人进入成年后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责任感,包括独立、自律、尊重他人、追求真理和关心社会等。
首先,现代成人礼强调的是个人独立和自律的能力。
在古代社会中,成人礼是让年轻人学会照顾自己、独立生活的重要过程。
而现代社会中,由于物质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年轻人更容易获得独立生活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因此,现代成人礼更注重培养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其次,现代成人礼强调的是尊重他人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在古代社会中,成人礼往往强调个人的家族和社会地位,强调个人对家族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而在现代社会中,一个成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价值观更加关注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社会的责任。
现代成人礼应该强调个人尊重他人的权利,践行友善、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观,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事务。
此外,现代成人礼也应强调追求真理和不断学习的精神。
古代的成人礼往往强调学习传统文化和礼仪,但现代的成人礼应更注重的是培养个人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一个成年人应该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现代成人礼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年轻人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综上所述,古代成人礼及其现代意义的探讨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
古代成人礼注重的是个人独立和社会责任,而现代成人礼应强调的是独立、自律、尊重他人、追求真理和关心社会等方面的素养。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成人礼都是一个人从童年进入成年的重要仪式,标志着他们的成熟和责任。
通过探讨古代成人礼和现代成人礼的共同点和区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人礼的意义,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为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成人礼文化传承及变迁探析

成人礼文化传承及变迁探析成人礼文化传承及变迁探析引言成人礼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传统,是许多社会中的成人仪式。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人礼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成人礼的意义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成人礼文化传承及其变迁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成人礼文化传承的意义成人礼作为一个仪式,旨在标志着一个人正式成年,具备了一定的责任和社会地位。
这样的仪式在社会中起到了凝聚力和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
通过成人礼,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纳社会中的规则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可以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二、成人礼文化的变迁及其原因1. 社会变革与现代化的冲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传统的成人礼形式和仪式受到了冲击。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导致了成人礼文化的变迁。
尤其是在城市化和快节奏生活的冲击下,人们对成人礼的认同和参与度逐渐降低。
2. 传统文化的削弱传统文化是成人礼文化的基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古老的传统和仪式逐渐被遗忘和淡化。
在当今社会,年轻一代对于成人礼的了解和认同度较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减弱。
三、如何传承和发展成人礼文化1. 引导年轻人了解成人礼的意义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年轻人了解成人礼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机构共同合作,进行相关课程和活动的开展。
通过这些途径,让年轻人认识到成人礼的重要性,并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2.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在传承成人礼文化时,我们应考虑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其更具包容性和接受性。
可以借鉴一些现代的元素和仪式,同时保留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
这样既能让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使成人礼更贴近时代和现实。
3. 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成人礼文化的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政府、教育机构、家庭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成人礼文化的传承工作。
可以通过组织成人礼活动、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成人礼的认同度和影响力。
我国古代的成人礼仪及其现实意义

杨朝明《人民日报》(年月日版)我国古代非常重视“成人”礼仪,注重发挥其在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地教化功能.我们今天开展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可以认真研究传统“成人”礼仪,借鉴其合理成分,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地“成人”观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有仁德是做人地前提,是“成人”地基本要求.懵懵懂懂地孩子是自然人,不是具有社会义务和责任意识地“成人”.人要“成人”,就应当“仁”.所以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同时孔子认为:“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有“仁”心,脱离纯粹地自然状态,懂得“修身”“亲亲”“事亲”.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成人”首先是“有知识地人”,即对社会有基本认知.但“成人”与“成人之行”又有所不同.一个人有了知识,具备了“成人”地基本素质,然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化,才能具备“成人”地德行.孔子认为,具备“知”“不欲”“勇”“艺”等素质,也就是说聪明有智、清心寡欲、勇敢无畏、多才多艺,还不可谓之“成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地人方可谓之“成人”.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特别强调礼乐对于“成人”地教化作用,认为仅仅具有某种技能或某方面地素质,并不等于解决了“做人”地问题;没有礼地约束、乐地熏陶,人们不仅不能“成人”,还可能丧失一些原本可贵地品质.周代“冠礼”与“成人”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对“成人”地认识,有着深刻地文化背景.最晚自西周开始,我国就有了比较完备地“成人”礼仪: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地冠礼则相对较早.女子一般十五许嫁,许嫁则笄;如尚未许嫁,则二十而笄.西周时期地教育体制已经比较系统.当时人们一般在八岁入小学,开始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及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些都是基本地知识与技能.到十五岁时,贵族子弟、民之俊秀都要入大学,由老师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一个人经过十几年地学习,才能由少年而成青年,由不谙世事地孩子变成能够承担社会义务地成年人.男子行“冠礼”,标志着“成人”阶段地开始.“冠礼”地意义在于“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地德行.行“冠礼”之后,人们开始享有“成年人”地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地义务和责任.因此,“冠礼”是对人们“成年”地认可,是人们正式步入“成年人”行列地标志.礼有“礼仪”与“礼义”地双重涵义,有形式与内容地区分.成为“成人”,不仅要能够行“礼仪”,还要自觉以“礼义”约束自身.《礼记·冠义》指出:“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懂得礼义,人在成人之后应当穿着得体、行为得当、言辞和顺,不应再像顽皮地孩童一样什么都不管不顾.《礼记·冠义》又说:“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我国古代社会地基本伦理关系是父子、兄弟、君臣、夫妇、朋友,一个长大成年地人,应当懂得“人义”,即做人地基本要求.何谓人义?《礼记·礼运》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人年满二十,行过“冠礼”之后,便应认同这些人伦、实践这些“人义”.我国古代士人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受拜见地人往往会有一番教导,这对于刚刚成年地人非常有益.比如,《国语·晋语六》就记载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地话:“戒之,此谓成人.成人在始与善,始与善,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始与不善,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如草木之产也,各以其物.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粪除而已,又何加焉?”也就是说,刚刚成年地人要谨慎戒惧,一开始就要学习美善之道,进而吸收、增长更多地才德和学识,摒弃不善地东西;如果开始时接触地是邪恶,则会滑向善地反面.善生善,恶生恶,就像草木繁殖,都是一类一类地滋生.人们行过“冠礼”后,就应树立正确地人生方向,形成是非判断能力.就像宮室有墙有屋,房屋可以遮挡风雨,但还需要随时清扫;人有了正确目标,还需要继续修为,随时纠正偏失.显然,“冠礼”所昭示地正确人生路向十分紧要.人要“成人”向善,就应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按照礼地标准行事.因此,《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推动传统“成人”礼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道德人格养成地关键阶段,也是人生观确立地重要时期.在任何时代,青少年地人格养成教育都十分重要.古人将“成人”礼仪看作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不可缺少地一环,其中地合理成分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把握传统文化中“成人”观地精髓.例如,孔子之学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仁”学,是为人之学.孔子不但围绕“仁”提出了系统地“成人”观,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位不断“学之、行之、礼约之”地行动者.他地教诲、他地行为,都值得认真研究学习.年前,历史学家柳诒徵在《论中国近世之病源》一文中说:“今日社会国家重要问题,不在信孔子不信孔子,而在成人不成人,凡彼败坏社会国家者,皆不成人者之所为也.苟欲一反其所为,而建设新社会新国家焉,则必须先使人人知所以为人,而讲明为人之道,莫孔子之教若矣.”柳诒徵从学术角度出发,认为当时社会出现地病象正是由于传统“成人”礼仪遗失、孔子之教不行.他地这一见解,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地必要性、重要性上来说,无疑具有一定地合理性.在借鉴和创新中加强青少年礼仪教育.我国有着久远而丰厚地礼治传统.礼仪作为礼地形式,体现地是礼地本质意义.世界各地都有形式不一地成人礼.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也将成人礼作为青少年教育地重要内容.传统地“成人”教育注重礼地内涵,注重通过礼仪地形式使青少年理解做人地真谛.借鉴和创新传统“成人”礼仪,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当代青少年成长实际地礼仪教育,对青少年地道德人格养成及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具体措施,组织力量对关乎青少年成长地礼仪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酝酿论证地基础上,制定具体地规范,使成人礼等相关礼仪成为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地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成人仪式地一个重要环节,成人礼不必孤立进行,可与相关礼仪(如入学礼、成童礼等)结合进行,与相关素质教育相结合.同时,在进行青少年“成人”教育时应特别注重师德教育,使教师不但能够“授业”“解惑”,而且善于“传道”,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者为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怎样看待成人礼

怎样看待成人礼成人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成年、成熟和责任,也被视为一个人走向成年社会的一道门槛。
成人礼不仅仅是一个祭祖的仪式,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年轻人的价值观改变,成人礼的意义和形式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成人礼的意义和价值,并探讨如何更好地看待成人礼。
一、成人礼的现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人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
团聚、祭祖是成人礼的两个重要环节。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变革,成人礼的存在开始变得淡化,然而成人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
成人礼虽然已经逐渐脱离祭祖的功能,但其它的仪式和价值却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认可。
二、成人礼的意义和价值1. 社会责任成人礼代表着一个人的成年和独立,成人礼的仪式和形式也表达了一个人对社会和家人的责任感。
通过成人礼,年轻人能够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更好地融入社会。
2. 历史遗产成人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传统古老而厚重的仪式是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下来的。
成人礼是历史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3. 家庭重视成人礼的形式和仪式反映了家庭对于孩子成长和成年的重视。
成人礼代表着父母对子女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年轻人自尊和自信的心理健康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如何看待成人礼1. 不宜强制尽管成人礼代表着一个人的成年和独立,但成人礼仍然存在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成人礼期望值过高,甚至会对孩子施加压力。
面对这种情况,应当注意避免将成人礼仪式变成强制性的仪式,而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
成人礼应该是孩子和家长共同商议,自愿参加的。
2. 注重思想内涵面对现代年轻人对成人礼的态度和目的的改变,应该注重成人礼的思想内涵。
成人礼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应该注重改进,使它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 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 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 ②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 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 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 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 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 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 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 让我们先 来看一下 中国古代 的成人礼
• 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主要以“冠礼”和 “笄礼”作为“成人礼”。
冠礼
男子20岁
笄礼
女子15岁
又称元服,是中国、朝鲜、越南及日本传 统的成年礼,从原始社会的成丁礼(又名“入社 礼”)演变而来,于男子20岁时举行。《仪礼》17 篇的第1篇就是《士冠礼》,足见其重要程度。日 本古代也经曾有仿效中国的冠礼仪式,后来演变成 有当地特色的元服仪式。《朱子童蒙须知》中提到 过孩童的礼教由冠礼、服饰开始。冠礼是华夏礼仪 制度 之首,是对汉人进行礼教的开始。周朝士大夫 年及二十行冠礼,王公年及十五而冠。 《礼记· 冠义》曰:“已冠而志之, 成人之道也”。照这么说,不懂礼仪 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
冠礼者从正宾手中接过冠礼证书,宣告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冠礼者在赞者的带领下入场 执事示范射箭 琴师现场操琴 集体吟诵古文 向观礼者敬酒 向父母行礼 成人
• 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年礼历史 悠久,而世界各国也都有各式 各样的成人礼。 • 下面,让我们看看其他 国家的成人礼。
• 在韩国,虚岁20即为成年。 • 韩国成人礼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礼仪的 影响,从高丽时代开始就有了分别为男女 青年举行“冠礼”和“笄礼”的风俗。成 人礼这一天,参加典礼的学生们身着传统 韩服,受礼的男子们头戴斗笠,行“冠 礼”,女子们将头发挽成髻,插上簪子, 行“笄礼”,并向 来宾 们行跪 拜, 以及行“祭”、“祝”等传统 礼仪。
在冠禮前先在祖廟的廟門進行占卜, 決定舉行冠禮的日期。
jī
iǐ
• 笄,即簪子。自周代起, 女子年过15,如已许嫁, 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 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 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
参礼人员 笄礼参礼者以女性 为主。主人、正宾、 赞者、赞礼、摈者 和执事由女性担任。 总人数约在11人。
• 1)迎宾 • 2)就位 • 3)笄者就位
探究合作小组: 姚佩凡,蒋萱,滕义, 何燕,赵欣怡,张明佳
人们对成人礼的了解
• 76.4%不是很了解
• 11.6%有一点了解 • 7.8%完全不了解 • 4.2%很了解
调查对象: 16-18岁的高中生 30-47岁的成年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显然,现在的人们对于成人礼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概 念了。这是传统文化的没落,也是当代人对于成年 人的标准的忘却。18岁只是一个生理的 年龄,在心理上,我们需要这样 的一个仪式来告诉我们作为一 个成年人,需要担负怎样 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 而如今这种古老仪式的消失, 是否应该引起我们,应有的注意呢?
“再加”所用:帽子、襕衫、革带、系鞋。 “三加”所用:幞头、公服、革带、纳靴。
fútóu
• ①冠者1人(就是举行成人仪式的成年 者本人) • ②主人2人(按照古代的宗族制度,必 须由宗子等男性宗亲长辈担任,一方面 严格的宗族制度在今天并没有普遍流传; 另外,主人只限定于男性宗亲, 本身具有一定历史观念的局限, 所以,当今作为主人的,冠者的 父母双亲比较合适。)
童子服:
即未行礼之前换上的 汉服,叫做采衣。以 缁布为衣,而饰以锦 边,锦一般用朱红色。 穿采履。可以暂穿普 通的布鞋。正式举礼 之前,孩子脱去平常 的衣服沐浴后换上童 子服。
“初加”所用:幅巾、深衣、大带、纳履。考虑到
汉式鞋子复兴的实际,在整个冠礼过程中,可以一直穿布鞋而 不必更换。准备一件直裾深衣,一条普通大带。
• “元服礼”(日本的“成人礼”),日本 各地为年满20岁的成年 男女举办庆 祝活动。 • “元”意为“头”, “服”意为 “穿戴”,“元服” 即成人 加冠。 典礼时间: 每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 当我们经历了成人礼,就意味 着我们在成长之路上又向前迈 出 了一步,希望当我们正 真 经历过成人礼后,思 想上会有一个质的转变,心灵 也深受触动。
• ③正宾1人 (就是为冠者担任加冠的德高望 重的那个人) • ④赞者1人(就是协助正宾加冠的助手,也协 助冠者梳发、更衣等,可选择师长、兄姊、 好友等适当人选) • ⑤有司3人(即为冠者托盘准备所加之冠的人, 可选择好友、兄弟姐妹等适当人选) • ⑥客人若干(可邀请师长亲友等若干人观礼)
冠禮的舉行需要有三個程序:(一)決定舉行的日期和加冠 的賓客 (二)加冠的過程 (三)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