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生烃潜力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乌拉力克组烃源岩沉积模式及生烃潜力

潜力,针对烃源岩沉积模式的研究[11-12]较少,对于这 套烃源岩整体的发育规模和分布规律目前还没有 详细的论述。作者对忠 4 井、李 34 井等一批新的重 点探井的乌拉力克组烃源岩进行了分析,结合野外 典型露头剖面对比,以及大量的岩石学研究和地球 化学分析,对乌拉力克组的沉积特征、烃源岩发育 模式及生烃潜力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详细评价,以期 指导盆地西缘的下一步勘探工作。
对乌拉力克组 259 块岩心和岩屑样品的 TOC 进 行统计,最小值为 0.05%,最大值为 4.55%,平均值为 0.53%。如 TOC 直方图所示(图 5),TOC 大于 0.4% 的样品占比达 46%,说明乌拉力克组近一半样品达 到了烃源岩的标准。在 TOC 平面分布图上(图 4b), 与暗色泥岩厚度分布特征相似,最高值出现在与图 4a 对应的两个洼地中,其中南部洼地 TOC 平均值最 高达 0.58%,北部洼地最高达 0.72%。TOC 的分布区 间可划分为 4 个区,分别对应 0.4%~0.5%、0.5%~ 0.6%、0.6%~0.7% 和大于 0.7%。
响,也不会破坏有机质的保存。 通过对李 34 井、忠 4 井深水陆棚相岩心样品稀
土 元 素 的 分 析(图 3)可 知 :其 ∑ REE 值 为 154.7~ 174.24(与北美页岩的 173.21 大致相当),∑LREE/ ∑HREE 值为 10~11(大于球粒陨石标准值 1.78 和 北美页岩的 7.50),(La/Yb)N值为 10~12(大于北美页 岩的 6.99),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大,反映其沉积速率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古生界岩溶古地貌及储层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古生界岩溶古地貌及储层研究
高纪杨;高胜利;曹红霞
【期刊名称】《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年(卷),期】2024(14)3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主要以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
马家沟组上段地层受到风化剥蚀的影响,古沟槽发育,形成“台中有沟,沟前有河”的古风化壳分布格局。
延长探区马家沟组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马六和马五1,马六地层局部存在,受剥蚀影响,地层厚度变化较大;马五上段的地层发育受古沟槽发育的影响,使得在沟槽中,大多缺失马五1段地层。
探区内以古岩溶台地、古岩溶斜坡和古岩溶盆地为主,局部存在岩溶残丘,发育两条近东西向的主要古沟槽和一条南西–北东向的次要古沟槽,探区东部主要发育岩溶盆地,古岩溶斜坡以北西–南东向展布。
尽管受目前勘探范围所限,但周边古岩溶盆地内微隆起部位储层的发现,预示着本区岩溶盆地内部的微地貌特征也是今后一个值得关注的对象。
【总页数】18页(P231-248)
【作者】高纪杨;高胜利;曹红霞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西安;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西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古岩溶地貌及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以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为例
2.鄂尔多斯盆地高桥构造平缓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特征与储层分布
3.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与储层分布规律
4.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下古生界风化壳优质储集层发育规律及成因机制:以桃2区块马家沟组马五1-4亚段为例
5.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下古生界岩溶古地貌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古生界生烃理论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 1
。
现 已 发现 1 3 个大油气 田 , 主 要 分 布 在 塔 里 进展和发展趋势 勘 探潜 力 , 但 资 源探 明率仅 1 0 %左 右…, 远低 了 生 物 从 单 细 胞 到 多细 胞 的 演 化 , 使 生 物
早古生 代是 重要 的生物演 化期 , 实 现 效 组 合 的 天 然 气 三 元 地 球 化 学 示 踪 体 系 随 着 流体 包 裹体 分 析 技 术 的 快 速 发 展 , 种 群开 始 大 量 涌 现 【 5 】 , 这 为 早 古 生代 烃 源 岩 不 仅 可 从 分 子 级 水 平 研 究 包 裹 体 中烃 类 组 发育提供 了充足有机 质来源 。 从 寒 武 纪 开 分 特 征 , 还 可 通过 原 位 微 区 、 微 束 分 析 方 法
深1 井 寒 武 系 深 层优 质储 层 的 发 现 、 哈7 j  ̄ 、
油 气 勘 探 的 重 要 突破 等进 一 步 揭 示 了台 盆
类 型 和 有 机 质 赋 存 与 保 存 状 态 存在 较大 差
针 对 早 古 生 代 生 烃 物 质 性 质 及 烃 源 长 期演化过 程中的空 间和相态转化 、 多 期 成
相 盆地 , 其现 有 油 气 资源 探 明 率 已达 3 0 %~
5 0 %。 而对于海相油气勘探 , 据 国 家 新 一 轮 资评结果 , 资源总 量约为3 8 5 亿 吨 油 当量 , 木、 鄂 尔 多 斯 及 南方 古生 界 , 表 现 出 巨大 的 于我 国陆相( 3 9 %) 和 全 球 海 相 油 气 探 明 率 ( 6 9 %) 。 其 中, 早 在2 0 世 纪6 0 年 代 初发 现 四川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展布及勘探潜力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时期, 处于 三隆两鞍两坳陷 的古构 造格局。 3个隆起 在平面 上呈 L 型展布, 共同 控制
着奥陶系的沉积相带 , 并控制着不同类型储层的区域展 布。奥陶系 主要的 储集类 型包括 东部坳 陷的盐 下储集体 、古 隆起
斜坡带的风化壳岩溶 储集体、古隆起鞍部的马家沟组四段 白云岩 储集体、古隆 起西部 的中奥 陶统重力 流储集 体和古 隆起
三道沟组
桌子山组
水泉岭组
三道坎组
麻川组
中东部地层段 Nhomakorabea组
缺失
马六段 马五段 马四段 马三段 马二段 马一段
峰峰组 马家沟组 亮甲山组
缺失
冶里组
第 27卷
统
系
上统
中统
下统
奥陶系
指北部的伊盟隆起、西南部的中央古隆起以及东 南部的韩城古隆起; 二鞍主要指 3个隆起之间的 2 个衔接部位; 二坳陷 主要指盆地东部的米脂坳陷 以及盆地西、南部的 秦祁海槽。这 3 个隆起在平 面上组成了 L 型, 共同控制着华北海、祁连海和 秦 岭 海的 分 布, 也 控制 着 3个 海 域的 联 合 与分
( Research Institu te of P etroleum Exp lora tion and D evelopm ent, Changqing O ilf ield Company, P etroChina, X i an, Shaanx i 710021)
Abstract: T he O rdov ician in O rdos basin had been deposited in a three uplifts- two saddles- tw o depressions pa leotecton ic fram ework. The three upliftsw ere horizonta lly d istributed as the letter L and together contro lled the sed im entary fac ies of O rdovic ian and the reg iona l distributions o f d ifferent types of reservo irs. T he m ain reservo ir types in O rdov ician include sub-salt reservo irs in the eastern depression, residuum karst reservo ir on the slope zone o f the pa laeoh igh, do lom ite reservoirs in the 4th m em ber ofM ajiagou F orm at ion on the sadd le of the pa laeohigh, M iddle Ordov ician gravity flow reservo irs in the w estern part of the palaeoh igh, and bioherm o r reef reservo irs on the southern slope zone o f the palaeohigh. Am ong these reservo ir types, the residuum karst reservo irs are the m ost favorable, and the large Jingb ian gas field has been d iscovered in th is reservoir type. Based on ana lysis of reservo ir characterist ics and hydrocarbon m ig ration and accum u l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other 4 types o f reservo irs st ill have re latively large exp loration potentials, though no substan tial prog ress has been m ade in explorat ion, thus they would be the key frontiers for explorat ion in the Low er Pa leozoic in O rdos basin. K ey w ord s: grav ity flow; b ioherm; gypsum-halite; residuum; O rdov ic ian; O 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地层地史模拟与油气聚集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地层地史模拟与油气聚集的报告,800
字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地貌呈大小不一的环山形,主要由碎屑岩和泥岩构成。
最下层为中生代白垩系,时代大约为250-65Ma。
在早期的古生代中,鄂尔多斯盆地下面被四次侵
入海水所分割,其古生界地层构造特别复杂,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和重构。
从沉积地层构造上来看,鄂尔多斯盆地的古生界地层被统一分为三大层段:第一个是上侏罗统——中侏罗统的界线,这个层段是非常贫瘠的火山岩,能源质较弱;第二段就是中侏罗统,这个段有较高质量的碎屑岩和泥岩构成;最后是晚白垩统,它以深海沉积碎屑岩和泥岩为主,能源质较好。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模拟与油气聚集,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沉积及陆相环境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气聚集的情况。
研究发现,上侏罗统的油气聚集条件较差,只有少量的油气可能散落在表面;中侏罗统更加有利,其岩性是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而晚白垩统是最有利的,其复杂的沉积环境和油气成熟度都有可能支持良好的油气聚集情况。
总体而言,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油气成熟度的变化对油气聚集的影响非常显著,且影响的程度会随着地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因此,在勘探设计中,应根据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出有效的勘探方案。
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资源勘探潜力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资源勘探潜力探讨摘要:在分析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和构造特征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烃源岩特征、储集条件、封盖条件和勘探开发程度,探讨了天然气资源具有多层系、复合连片、源储紧邻、互层叠置、储盖良好的独特组合模式,勘探潜力巨大。
对下一步内蒙古天然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资源;潜力;探讨1.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横跨蒙、陕、甘、宁、晋五省(区),总面积约37×104km2,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资源分布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
其天然气、煤层气、煤炭、铀矿四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
内蒙古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占盆地总面积近1/3。
根据烃源岩特征、储集条件、封盖条件等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时空分布特征及成藏规律,探讨天然气勘探潜力,对下一步内蒙古天然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区域地质背景2.1沉积特征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复合型盆地,太古代和元古代基底构造控制着沉积盖层和构造形态。
盆地经历了元古代张裂型裂陷槽(坳拉谷)、早古生代复合型克拉通坳陷、晚古生代近海型坳陷、中生代内陆湖盆坳陷及新生代周缘断陷5个演化阶段。
2.1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发展历史。
盆地发育早期,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中部的直罗、定边一带。
燕山运动早中期,盆地内强烈的水平运动形成了西缘逆冲和南缘隆起,燕山运动中晚期盆地东部形成的吕梁山使盆地东部抬升,与华北地台分离,形成现在的构造格局。
3.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3.1成藏条件3.1.1生气条件内蒙古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主要烃源岩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其特点是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生气条件优越。
此外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是靖边气田的主力烃源岩。
(1)上石炭统太原组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测试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太原组泥岩层系有机碳含量整体位于1.00~3.00%之间,平均2.46%。
鄂尔多斯盆地延211井烃源岩评价

云 南 地 质
C5—0/ IN 0—8 N 11 S 14 15 3 4P S 0 8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延 2 1 烃源 岩 评 价 1井
李 向阳 ,苗建宇 ,胡永胜
( .大陆动力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地 质学系 ,陕西 1 2 .延长石油 ( 集团 )天然气勘探开 发部 ,陕西 西安 摘 西 安 70 6 109 7 00 ) 100
2 8~2 1 4 5.
[ ] 张士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气源及勘 探方 向 [ ] 2 J 。天然气工业 ,19 ,1 ( )1~ . 94 4 3 4
[ ]夏新 宇 ,洪峰 ,赵林 。烃源岩生烃潜 力 的恢 复探 讨 :以鄂尔 多斯盆 地下奥 陶统 碳 酸盐岩 为例 [ ] 3 J 。石油与 天然气 地
25 1
了生 产效 率 。 参 考 文 献
[ ]国家质量技术监 督局 .铝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重量法测 定烧 失量 . B T35 7 1—19 s 19 0 3 准 ・ 1 G / 2 .2 9 9 I ].9 9— 8— 0批 [ S T 7 .9 0 7 2 Y / 5 5 1—2 0 ,铝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 ]. 2 s [ ]熊德琼 ,马小 纪 ,雷远春 .高铝陶瓷原料的瓷坩埚熔样法 及其 测定 [ ]. 3 J 武汉 工业 大学学报 ,19 ( ) 9 0 2 ,6—1- 2
油 母质 , 一2. % 到 一 5 0 Ⅱ 65 0 2 % 为 型 生油 母质 ,大于 一 5 o Ⅲ型生 油母 质 。根据 实 验 结果 显 示 ,石 盒子 2%为 组未 检测 出碳 同位 素 ,而 马家 沟组 中则 含 有 较 多 的碳 同位 素 ,且 8 C值 远 远 大 于 一 5o o Ⅲ型 生 油母 B 2c 为 % 质 ,表 明其 干酪跟 类 型 比较 差 ,为腐 殖 型有 机 质 。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技术

2、盆地演化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是典型的叠合盆 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 岩系。盆地经历了五个演化阶段:
中晚元古代坳拉谷-奠定盆地雏形 早古生代浅海台地-形成下古储层 晚古生代近海平原-形成上古储层 中生代内陆湖盆--北东缓西南陡
形成T、J油藏 新生代周边断陷--今构造格局与
油气赋存定型
上 古 生 古界 生 界
下 古 生 界
元 古 界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简表
地 层时代
系
统
组
厚度 (m)
第四系
全新统 更新统
280
第三系 上新统
200
白垩系 侏罗系 三叠系
下统 上统 中统
下统
上统 中统 下统 上统
芬芳河组 安定直罗组
延安组 富县组 延长组 纸坊组 刘家沟组 石千峰组
1280 100 400
区带 北部
南部
井号
苏245
苏104 苏71 苏69 苏116 召20 召10 召7 统32 统31 统19 苏217 苏186 苏111 苏113 莲3
莲7
陕227 陕99 陕284
陕299
陕281
苏里格地区盒8沉积古坡度计算
单砂体 厚度(m)
2.6
1.8 1.2 1.6 2 2.2 1.2 2.4 2.4 3.9 5.8 4.5 3.8 2.4 3.5 2.5
盆地总面积的70%,具有广覆式生烃特征,为大气田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盆地上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Ro(%)图
盆地上古生界生烃强度图
(二)沉积特征
1、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盆地晚古生代沉积体系格架示意图
晚古生代早期,受海西运动影
响,鄂尔多斯由陆表海开始向内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3-09-12 [作者简介]储阳(1988-),女,硕士生,现主要从事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李建明(1962-),男,教授,现主要从事沉积学及储层评价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ljm@yangtzeu.edu.cn。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生烃潜力研究 储阳,李建明,颜冠山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余锦 (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上海434012) 涂利辉 (中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26)[摘要]综合运用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地质学等基础理论和岩石学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烃源岩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烃源岩条件好,其中以克里摩里组烃源岩品质最好;奥陶统拉什仲组、乌拉力克组和克里摩里组以腐泥类型为主,表现为I型干酪根的特征,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中奥陶统和下奥陶统地层中有机质均处于高成熟阶段;烃源岩生烃强度在平面上的分布大致以中央古隆起为中心,环周分布,越靠近古隆起区域其生烃强度越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烃源岩;生烃潜力[中图分类号]TE12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4)02-0018-031 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大型叠合型沉积盆地,在盆地西北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发育中晚奥陶世的碳酸盐岩沉积,局部有碎屑岩和蒸发岩的沉积。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的天环坳陷,前期勘探表明其与东邻的苏里格气田区具有相似的沉积、演化背景,具备形成岩性气藏的地质条件。
该研究区内的探井含气显示普遍,部分层段试气已获工业气流,是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有利区带,其中天环坳陷北段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1],其大致范围为北至铁克苏庙以北,南至大水坑,西至吴忠,东邻定边,总的勘探区域面积约3.5×104km2。
该研究区下古生界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只有奥陶系和寒武系。
气藏分布的总趋势是西厚东薄,向中央古隆起逐步超覆尖灭[2]。
天环坳陷北段地区烃源层主要包括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碎屑岩和中生界湖盆碎屑岩共3套烃源岩,其中天环坳陷北段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统的乌拉力克组、拉什仲组、克里摩里组烃源岩呈南北向展布,沿中央古隆起西斜坡由东向西厚度逐渐增大。
2 有机质丰度评价一般情况下,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与岩石中的有机质丰度成正比。
因此,氯仿沥青“A”可作为判断岩石中有机质数量的地球化学指标。
总烃是氯仿沥青“A”族组分中饱和烃与芳烃之和,所以其既可做丰度参数也是判断烃源岩中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通过岩石热解分析,能够了解未成熟的烃源岩的原始产烃潜力,但对已进入成熟阶段的烃源岩尤其是达到高成熟阶段的烃源岩只能检测其残余生烃潜力,随着变质程度的加强和成熟度的提高,生烃潜量(S1+S2)指标会明显地变小。
该研究区下古生界烃源岩形成时间长、成岩史复杂,采用通用标准不利于烃源岩实际划分与评价。
基于该研究区烃源岩的高成熟度演化的特点以及生产实际显示总有机碳含量(TOC)低于0.3%无法作为有效烃源岩,将天环坳陷北段地区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的下限值定为0.15%,其中大于0.15%为烃源岩类,小于0.15%为非烃源岩类(见表1)。
·81·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月号石油中旬刊第11卷第2期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 Sci Edit) Jan.2014,Vol.11No.2表1 研究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表烃源岩级别好中等差极差备注TOC/%>0.45 0.45~0.3 0.3~0.15<0.15高成熟-过成熟S1+S2/mg·g-1>0.5 0.5~0.25 0.25~0.15<0.15高成熟-过成熟 沉积岩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质是油气形成的重要前提。
选用不同的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标准,在厘定烃源岩品质、厚度和分布面积时会有很大差异,这将直接影响资源评价的结果[3]。
选取余探1井的岩石热解资料进行分析,由此了解天环坳陷北段地区有机质丰度。
由于余探1井下古生界烃源岩均已进入高成熟阶段,因而将总有机碳含量作为主要指标,结合热解生烃潜量(S1+S2)和氯仿沥青“A”,对余探1井各层组岩石的有机质丰度进行评价(见表2)。
表2 余探1井有机质丰度参数统计表热解组/块数井深/m层位岩性TOC/%氯仿沥青“A”/%热解参数/mg·g-1S1S2S1+S2S25-S28 3880.47~3885.7O2l泥岩0.33 0.002 0.01 0.05 0.06(20)3827.7~3886.78O2l泥岩0.57-0.026 0.014 0.04S29-S33 3891.56~3972.1O2w泥晶灰岩0.17 0.002 0.01 0.04 0.05(20)3895.82~3979.98O2w灰泥岩0.51-0.015 0.023 0.038S34-S35 4039.54~4048.67O1k泥质灰岩0.65-0.02 0.04 0.06 注:O2l、O2w分别为中奥陶统拉什仲组和乌拉力克组;O1k为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
从表2可以看出,余探1井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O2w)样品TOC的均值为0.34%,氯仿沥青“A”的百分含量为0.002%,生烃潜力指数为0.0496mg/g,因而该组烃源岩属于中等偏好的烃源岩。
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O1k)样品TOC的均值为0.65%,烃潜力指数为0.06mg/g,因而该组烃源岩为好的烃源岩。
因此,该研究区奥陶系烃源岩条件好,其中以克里摩里组烃源岩品质最好。
3 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是烃源岩评价的基础。
干酪根和全岩显微组分都是镜下直观的源岩有机质,二者常具有明确的正相关关系[4]。
根据源岩干酪根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将源岩中的有机质划分为腐泥型(Ⅰ型)、过渡型(Ⅱ型)和腐殖型(Ⅲ)干酪根3种类型。
一般说来,I型干酪根主要以生成液态烃为主,Ⅲ型干酪根主要以生成气态烃为主,而介于两者之间的Ⅱ型干酪根则兼有生成油、气的能力[5]。
奥陶系沉积时,天环坳陷北段地区为斜坡-海槽沉积环境,在该环境中沉积的泥岩、泥灰岩和泥晶灰岩是主要烃源岩,其有机质含量较高,均发育在海侵体系域,受层序的控制明显。
对研究区下古生界主要探井的干酪根组分进行统计分析(见表3),发现奥陶统的拉什仲组、乌拉力克组和克里摩里组以腐泥类型为主,表现为I型干酪根的特征,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表3 研究区下古干酪根组分鉴定数据井号样品编号层位统组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腐泥组Ti指数干酪根类型鄂7 1996-09113274中奥陶统O2w 61.6 2.6 0.6 35.2-13.5Ⅲ鄂7 1996-09113275下奥陶统O1k 2 0 0 98 96.5Ⅰ鄂7 1996-09113276O1k 1 0 0 99 98.25Ⅰ余探1YT1-S16中奥陶统O2l 0 0 0 100 100Ⅰ余探1YT1-S17 0 0 0 100 100Ⅰ余探1YT1-S18 0 0 0 100 100Ⅰ余探1YT1-S19O2w 0 0 0 100 100Ⅰ余探1YT1-S20 0 0 0 100 100Ⅰ余探1YT1-S39下奥陶统O1k 0 0 0 100 100Ⅰ鄂19 2007-060101~467中奥陶统O2w 0.2 0 0 99.8 99.6Ⅰ鄂19 2007-060101485O2w 0.4 0 0 99.6 99.2Ⅰ4 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与烃源岩所经历的有效埋藏深度有关,同时沉积叠加对有机质演化和成熟作用有·91·第11卷第2期储阳等: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生烃潜力研究决定性影响[5]。
目前,主要通过检测生油岩镜质体反射率(Ro)来鉴定有机质成熟度,划分标准如下:Ro<0.50%为未成熟阶段,Ro在0.50%~0.70%为低成熟阶段,Ro在0.70%~1.30%为成熟阶段,Ro在1.30%~2.00%为高成熟阶段,Ro>2.00%为过成熟阶段。
通过统计余探1井分析化验资料,得知余探1井中奥陶统拉什仲组Ro均值为1.513%,乌拉力克组Ro均值为1.574%,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Ro均值为1.804%。
因此,该研究区中奥陶统和下奥陶统地层中有机质均处于高成熟阶段。
图1天环北段下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强度图5 生烃强度评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变形较强,内部变形构造很微弱,只存在地层间断或剥蚀,区域构造呈现为西倾的平缓大单斜。
根据地质构造特征,该盆地可划分为伊蒙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陕北斜坡、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带6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陕北斜坡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单元。
鄂尔多斯盆地从石炭纪到二叠纪经历了一个海陆过渡环境转变为陆相环境的过程。
在这一时期,沉积相带展布由东西向差异转变为南北向差异为主。
石炭系、二叠系为连续沉积,二叠与下中三叠为假整合接触。
天环坳陷北段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强度在平面上的分布,大致以中央古隆起为中心,环周分布,越靠近古隆起区域其生烃强度越小(见图1)。
6 结论(1)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烃源岩条件好,其中以克里摩里组烃源岩品质最好。
(2)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奥陶统的拉什仲组、乌拉力克组和克里摩里组以腐泥类型为主,表现为I型干酪根的特征,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3)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中奥陶统和下奥陶统地层中有机质均处于高成熟阶段。
(4)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强度在平面上的分布,大致以中央古隆起为中心,环周分布,越靠近古隆起区域其生烃强度越小。
[参考文献][1]田华.鄂尔多斯天环坳陷北段天然气成藏分析[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11.[2]冯增昭.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地层岩石岩相古地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8-142.[3]张水昌,梁狄刚,张大江.关于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评价标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2):8-12.[4]王铁冠,钟宁宁,熊波,等.源岩生烃潜力的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J].石油学报,1994,15(4):11-14.[5]Thompson C L,Woods R A.Microspectro fluorecence measurement of coals and petroleum source rocks[J].Intern J Coal Geol,1987,7:85-104.[编辑] 李启栋·02· 石油中旬刊 石油地质与地化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