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合集下载

2022实验探究题型练习

2022实验探究题型练习

2022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型练习【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1.(2019长沙)小华同学通过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0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于是他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CO2并验证其与Na2O2的反应:(1)装置B的作用是。

(2)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

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小华为此又进行了如下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2CO3和Na2O2猜想三:Na2CO3和NaOH你认为还可能是。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振荡固体完全溶解, 样品中一定没有Na2O2②取少量实验①所得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三正确③取少量实验②所得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反思与评论】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含有NaOH,原因可能是。

2.(2020玉林)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上述六个反应中有溶液颜色改变的是 (填字母序号)。

E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上述反应不能体现酸的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3)【查阅资料】Ag2CO3不溶于水但溶于酸,AgCl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继续探究】小组同学将反应后B和C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只观察到烧杯中的白色沉淀增加,烧杯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混合液过滤,然后对滤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HNO3、NaNO3、HCl 猜想二:HNO3、NaNO3、AgNO3猜想三:HNO3、NaNO3猜想四:HNO3、NaNO3、NaCl 猜想五:【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在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KCl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在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 (填化学式)溶液,观察到,则证明猜想三成立。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题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1、题型简介:一般考查类型(1)物质组成成分探究(2)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3)物质变质的探究(4)物质性质的探究(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6)其他方面的探究2、方法指导:1、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探究活动的具体操作(1)明确实验目的,弄清所给新信息,并加工处理好信息;(2)选择合理的仪器药品;(3)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4)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题型之一: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1、实验桌上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

现将其放入一干净的烧杯M中,加入足量的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讨论猜想】经过分析,针对白色粉末的组成,大家提出如下猜想:小红:氢氧化钠、硫酸钠;小华:氢氧化钠、碳酸钠;小明:碳酸钠、硫酸钠;小亮: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

【实验探究】四位同学共同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完毕后,同学们将试管A、B中的物质倒在同一个烧杯中,然后过滤,滤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有。

2、某饮用水中含有较多的碳酸氢钙[Ca(HCO3)2],属于硬水,煮沸时会有水垢生成,实验小组欲探究该水垢的主要成分。

【猜想与分析】分析Ca(HCO3)2与水的元素组成,该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Ⅰ.CaO Ⅱ.Ca(OH)2 Ⅲ.CaCO3 Ⅲ.Ca(OH)2和CaCO3小强同学认为该水垢中不会存在CaO,理由是。

【实验与事实】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水垢消失,溶液澄清;玻璃片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理与呈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践与应用】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在日常生活中,可使用来检测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提高训练《化学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专题》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提高训练《化学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专题》

化学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专题提高训练【解题策略】1.进行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成分的探究要先根据题意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2.作出猜想与假设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成分只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1)只含生成物(2)含有生成物和其中一种反应物(即有一种反应物过量)(3)一般情况下反应物不会共存一、选择题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盐酸,得到如右图的曲线,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a点时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a点到b点溶液中盐酸的量不断增大C.b点时,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D.b点到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量不再增加2.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3.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取一定量露置于空气中部分变质的碱石灰,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所得物质成分可能是选项A B C D 滤液中的溶质 NaOH、Ca(OH)2 NaOH NaOH、Na2CO3Na2CO3滤渣CaCO3、Ca(OH)2Ca(OH)2CaCO3、Ca(OH)2CaCO34.“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

同学们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1)取“碱石灰”样品,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2)取滤液少许与试管中,加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下列关于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定含NaOH B.一定含Na2CO3C.一定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D.一定含有CaCO35.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AgNO3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B.滤液中一定含有Fe元素C.滤渣中可能含有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Cu元素6.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无色溶液B的溶质是硝酸钙B.原溶液中的杂质一定是氯化钙C.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三种物质组成D.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二、填空题1.将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1.课堂上,老师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紫红色。

科学兴趣小组重做了这个实验,小明发现试管内壁显砖红色。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是否产生了别的物质?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1:氧化亚铜是砖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资料2: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于是,小明往试管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浸泡一段时间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

(2)小明与其他几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加热前:第一小组是在潮湿的试管中加氧化铜粉未的;第二小组氧化铜粉末堆积在试管底部;第三小组氧化铜粉末薄薄地平铺在试管内壁。

三个小组其他操作都相同且规范。

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

(3)第三小组实验虽然很成功,但是实验后试管内壁不容易清洗。

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氧化铜粉末铺在试管内壁上造成的。

如何既让实验成功又不会在试管内壁留下难以清洗的铜?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答案】(1)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故答案为: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2)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3)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解析】(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2)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3)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专练09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含量 (学生版)

专练09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含量 (学生版)

专练09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及含量1.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铝比铜(填“强”或“弱”)。

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假设】假设一:含有氯化镁假设二:含有镁粉假设三:含有氢氧化镁……【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

【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1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沉淀未见减少实验2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不成立;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

假设三(填“成立”或“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

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pH的变化。

结果见下表:时间/min024*********溶液pH 2.0 5.37.08.69.39.810.010.0实验现象﹣镁带溶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镁带缓慢溶解,产生气泡速率减慢,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有灰白色沉淀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请描述溶液pH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②请对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猜想:。

2.超市出现了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新产品,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2021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板块三 实验探究题

2021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板块三 实验探究题

变质的 NaOH存在
(2)第一步中不能用稀盐酸, 因为稀盐酸会先和NaOH反应, 然后再和Na2CO3反应;也不能 用
性铜盐(CuCl2

若无现象
说明全部 Ba(OH)2、Ca(OH)2 等碱性物质,否则带入OH-,对
考向3 性质类 【例题3】(2020·安顺中考节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和盐的性质进 行探究,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CO2+Na2CO3+H2O====2NaHCO3;20 ℃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①。
2.其他常考角度的解答: (1)反应后混合物的成分检验,只需要检验过量的反应物。根据需要检验的物质 的性质确定所要加的试剂,利用反应现象来判断该物质是否存在。 (2)如果给出的猜想中同时含生成物和两种反应物,则该猜想一定不正确。因为 两种反应物同时存在就会继续反应直到其中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
【高分必备】 1.总揽全局: 答题前应先通读全题了解题意。不能看一小问做一小问,实验的步骤是一环扣一 环,缺一不可。通读全题可以做到心里有数,明确题意,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2.四招制敌: ①答题时圈出有的;②划掉无的;③添上生成的;④根据性质设计实验验证可能有 的。
(3)检验NaOH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的方法:
目 的
操作方法
实验现 象
实验结 论
注意问题
检 验 是 否
加酸Ba入或Cl稀C等a盐C溶l2、如气生果泡或有产有
说明有 Na2CO3 生成,
不能用加 入酚酞试 液的方法, 因为Na CO
目 的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问题
第一步,加入
(1)第一步中加入的BaCl2、
【考场技法】 1.对于初中学过的常见物质: 解答时可以结合题意(题目中的实验操作、步骤、装置及其连接顺序等)并联系 学过的相关性质进行作答即可。 2.相对陌生的物质: 可以按以下几步: ①先将该物质归类:即该物质与哪种已学物质的组成最相近或该物质属于哪一类 物质; ②根据已知物质的化学性质推未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根据题给信息进行有效的迁移应用即可。

【知识解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

【知识解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
红磷燃烧
m反应物 = m生成物
知识点讲解
误差分析
空气
1 装置的气密性 偏重
知识点讲解
误差分析
浮力
2 装置未完全冷却 偏轻
知识点巩固
如图是红磷燃烧前后通过质量测定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白烟 B. 红磷的用量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 m反应物=m生成物 C. 去掉装置中的小气球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调节气压 D. 把红磷换成食盐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 不能与空气中的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m反应物 = m生成物
现象1: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现象2: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知识点讲解
红磷燃烧
m反应物 = mP + mO24PFra bibliotek+
5O2
点点燃燃 =
c2P2O5
m反应物 m生成物
m = m 生成物
P2O5
知识点讲解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
课程导入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质A
化学反应
物质B
课程导入
物质A
化学反应
物质B
m1
m2
知识点讲解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事先用砂纸 打磨一下
硫酸铜溶液
铁钉
知识点讲解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知识点讲解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知识点讲解
红磷燃烧
难道要把瓶子 抽成真空的吗?
空气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7 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7  实验探究题

专题突破七实验探究题【题型特征】物质的探究是每年中考必考的重要题型,以实验题的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猜想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对比能力以及分类、比较、抽象、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难度中等或偏大,有较好的区分度,失分率高。

【解题策略】做这类题关键还是在于对物质的性质,尤其是酸、碱、盐和单质、氧化物的性质要熟练掌握和运用。

认真审题之后,确定探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将探究的问题和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提炼,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

一般反应后生成物的成分,除了一定有生成物之外,再看反应物是否过量,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物质变质问题也有三种情况,包括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和全部变质。

类型1物质组成或成分的探究(含标签类)例1(2021百色中考)某校毕业班同学准备进行化学技能操作考试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装有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溶液不可能是A(填序号)。

A.酸溶液 B.碱溶液 C.盐溶液【获得信息】Ⅰ.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Ⅱ.室温(20 ℃)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Ⅲ.NaCl、B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可能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碳酸钠溶液;猜想三:氢氧化钠溶液;猜想四:碳酸氢钠溶液。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根据室温(20 ℃)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无法配制出10%的溶液(合理即可)。

【实验推断】(1)小丽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则这瓶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理由是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合理即可)。

(2)小明取样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静置后,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振荡后无明显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CaO+H2O=Ca(OH)2 , Na2CO3+Ca(OH)2=2NaOH+CaCO3↓ ;
(2)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NaOH NaCl , 可 能含有的物质是 Na2CO3或Ca(OH)2。
(3)该同学取反应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 发现液体混浊,没有其他现象,然后向该混浊液 体中滴入无色酚酞,观察到液体变为红色,由此 他推断滤液A中的
思考:为什么要把猜想②和猜想③的答案互换?
思考:验证猜想②是要证明什么物质存在? 思考:验证猜想③是要证明什么物质存在?
思考:验证猜想①的思路是什么?
适量 Na2CO3溶液等
适量稀酸或 含Ca2+的溶液等
少量反应后滤液
证明滤液中 没有Ca(OH)2
少量反应后滤液
证明滤液中 没有Na2CO3
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HCl =NaCl+H2O, 若反应后溶液呈红色,溶液中一定含
有的物质是 NaCl NaOH ,
若反应后溶液呈无色,溶液的可能成
滴有酚酞 分是 ①NaCl ② NaCl HCl 。
的NaOH 溶液
友情提示:(酚酞和水除外)
舌尖上的美味
我国在明代就掌握了它的制作工艺 它富含蛋白质 它以生石灰、纯碱、食盐等为原料 原料生成氢氧化钠使蛋白质凝固并杀死细菌
(2)初步推断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适量水
CaO 过滤
滤液A 一定有NaCl NaOH 可能有Na2CO3或Ca(OH)2
原 Na2CO3 料 NaCl
加水
加酚酞
滤渣
混浊液体
混浊液体变红
(3)该同学取反应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水,发现液体混浊,没有其他现象,然后向该混
浊液体中滴入无色酚酞,观察到液体变为红色,
【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中的废液
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有 NaCl 可能含有 Na2CO3或Ca(OH)2
NaOH CaCO3 。

【进行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物质。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②滴③滴①取加另加取少适取适适量 量 少 量 量滤 量 废稀 Na液 滤 液H2CC于 液 过Ol 试 于 滤3溶管试液中管,中,若含若废若②液N③两a中中中支2C含有有试O气白C3管a泡 色均(O产 沉无H生 淀)现2 则 产象废 生,液 ,则中 则 Na2CO3和Ca(OH)2均没有
溶质 NaOH NaCl Ca(OH)2,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酚酞变红可知滤渣中含有Ca(OH)2,说明滤液A中 . 含Ca(OH)2并且达到饱和, Na2CO3与Ca(OH)2 . 不能同时存在于滤液A中,即可确定A的成分。
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
不反应的原物质
生成物 一定有 不需验证
反应物过量 可能有
酸、碱、盐专题复习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植物油 350克
牛奶香皂DIY
NaOH 47克
牛奶 118克
苛化法制取NaOH
原料:
Na2CO3溶液
过滤
Ca(OH)2溶液
苛化泥 洗涤干燥煅烧 CaO和CO2 滤液 蒸发 NaOH
NaOH中的杂质来源于什么呢?
请你评价这位同学的猜想?
NaOH
NaOH
反应后成分:生成物、过量的反应物
氢氧化钠使部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氨基酸从蛋液中析出形成朵朵松花
探究二:某同学将制作松花蛋的原料生石灰、碳酸钠
和食盐放入适量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 和滤液A。对滤液A的组成进行探究:
(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CaO+H2O=Ca(OH)2 , Na2CO3+Ca(OH)2=2NaOH+CaCO3↓ ;
利用性质验证
【13石景山一模】
NaCl NaOH 红色溶液E
CaCO3 NaOH
废液F Na2?CO3或Ca?(OH)2
HCl+NaOH=
Na2CO3+Ca(OH)2 =
NaCl+H2O 废液? CaCO3↓+ 2NaOH
【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中的废液
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有 NaCl 可能含有 Na2CO3或Ca(OH)2
NaOH CaCO3 。

【进行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物质。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②滴③滴①取加另加取少适取适适量 量 少 量 量滤 量 废CNaa液 滤 液(2OC于 液 过OH试 于 滤)32溶溶管试液液中管,中,若液若废若②中液③两中含中中支有含N有试a白白C管2Ca色色均(OO沉沉3无H淀淀)现2 产产象生生,则,则废则 Na2CO3和Ca(OH)2均没有
由此他推断滤液A中的溶质


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
.
适量水
CaO 过滤
一定有NaOH NaCl
√ 滤液A 可能有Na2CO3或Ca(OH)2
原 Na2CO3 料 NaCl
Ca(OH)2 加水
加酚酞
滤渣
混浊液体
混浊液体变红
CaCO3
探究二:某同学将制作松花蛋的原料生石灰、 碳酸钠和食盐放入适量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滤渣和滤液A。对滤液A的组成进行探究:
反应后物质成分探究 写方程式
不反应的原物质
生成物 一定有 不需验证
反应物过量 可能有
利用性质验证
适量滤液
塑料瓶 变的很扁
适量水
塑料瓶 微扁
CaCl2溶液
反馈练习1
Na2CO3+CaCl2=2NaCl+CaCO3↓
滤渣 过反滤应后
废液 滤液
Na2CO3溶液
CaCO3
NaCl NaCl Na2CO3 NaCl CaCl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