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用法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使用方法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正确使用: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意思是赞颂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
原文:
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
匪饥匪渴,德音来括。
虽无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
虽无嘉肴?式食庶几。
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陟彼高冈,析其柞薪。
析其柞薪,其叶湑兮。
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小雅·车舝》是一首写新郎新婚之喜的诗。
全诗五章,每章六句。
尾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写婚车越过高山,行走在大路上。
诗人仰望高山,远眺大路,面对佳偶,情满胸怀。
这是叙事、写景,但更多的则是比喻。
新妇那美丽的形体和坚贞的德行,正像高山、大路一样令人敬仰和向往。
诗句意蕴丰厚,气宇轩昂,因而成为表达一种仰慕之情的最好意象,遂成千古名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赞美和敬仰 -回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赞美和敬仰-回
复
摘要:
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含义
二、司马迁对孔子的赞美和敬仰
三、这句话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评价孔子的名言。
这句话的含义深刻,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赞美和敬仰之情。
高山仰止,指的是孔子的道德境界高远,令人仰望。
孔子一生致力于倡导道德伦理,提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影响了后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司马迁用“高山”来形容孔子的道德境界,表达了人们对孔子的高度敬仰和钦佩之情。
景行行止,指的是孔子所倡导的道德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认为只有将道德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地实现道德的追求。
司马迁用“景行行止”来赞美孔子的这种实践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孔子所倡导的道德理念的重要性。
这句话的影响和启示非常深远。
它不仅是对孔子的赞美和敬仰,更是对道德的追求和强调。
它告诉我们,道德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中得到体现和实现。
只有将道德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不仅是对孔子的赞美和敬仰,更是对道德的追求和强调。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什么意思作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什么意思作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什么意思》
小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说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
你们知道吗?这句话可有意思啦!“高山仰止”说的是高山呀,特别高大,让人抬头看都看不到顶,只能仰着头看,心里充满了敬佩。
就好像我们看到特别厉害的登山运动员爬上了很高很高的山峰,我们就会特别佩服他们,觉得他们太了不起啦!
“景行行止”呢,意思是大路特别宽阔,一直通向远方,让人想要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比如说,我们的老师教我们很多知识,告诉我们要做善良、诚实的孩子,他们就像这条宽广的大路,让我们想要跟着他们的指引一直前进。
总的来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告诉我们,生活中会有很多特别厉害、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和事,我们要尊敬他们,向他们学习,努力让自己也变得更好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什么意思》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比如说,咱们看奥运会的时候,那些运动员跑得特别快,跳得特别高,拿了金牌,为国争光,是不是特别厉害?这就像高山一样,让咱们忍不住仰头看,心里满是崇拜。
再比如,消防员叔叔们勇敢地冲进大火里救人,警察叔叔们努力抓坏人,保护咱们的安全。
他们做的事情就像宽广的大路,引导着咱们也要勇敢、善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进入词条搜索词条帮助首页分类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特色百科历史上的今天数字博物馆城市百科特色词条法院百科史记·2014用户蝌蚪团燃梦计划百科任务百科商城权威合作合作模式合作流程联系方式手机百科客户端网页版个人中心收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编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
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
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辖》。
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使得本来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中文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处《诗经·小雅·车辖》类别语句解释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目录1发音2详细解释▪含义▪出处▪释疑1发音编辑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háng xíng zhǐ2详细解释编辑含义大致意思是赞颂品行才学象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作为行为准则。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
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
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出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赵朴初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赵朴初书[1]原诗《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5)。
四牡鲱鲱(16),六辔如琴(17)。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译文德如高山人景仰,德如大道人遵循。
四匹公马并排走,六根僵绳如琴弦。
如今新婚遇见你,我心从此得安慰“景”是大的意思,“行”是道路的意思,就读xíng。
景行(道路)行(行走)止。
释疑【释疑】这句话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舝》。
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二、翻译: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
我阅读孔子的书籍,心里总想象着他的为人。
我曾经到过鲁国,观看孔子的宗庙里陈列的那些车辆服装、礼乐器物,那里的儒生都按时到孔子故居去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舍不得离去。
自古以来出色的君主贤人也很多,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至今非常尊崇他。
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真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三、点评: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真知而止体。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惋惜感叹11.15
得意忘形喜形于色 压其威风5.7
懂礼知礼 尊重
6.28
颜渊之死
悲伤欲绝催人泪下11.9 11.10
伯牛之疾
子游礼治武城
痛苦无奈6.10
由衷赞美17.4
尊重学生 引导学生 忧学生所忧 乐学生所乐
亦师亦友
文本研习六:
仰望 他,孔子
钻研
牢固
【 9· 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 更加 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学说 之 快速地,突然地
文本研习一:
(于) 【11· 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
中和正直的样子
刚强的样子 和乐的样子 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
由
他的
语气词,表较为肯定的语气。
也,不得其死然。”
提问: 孔子很高兴很满意,却又为何说 子路“不得其死然”?
答案: 子路这个人勇武过人,尽管他非常刚强。 孔子一方面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 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 果。体现孔子对学生无限关爱、牵挂和担 心。
诱导,引导 状语后置 停止 尽,穷尽
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 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 从之,末由也已。”
如果,一旦
使动,使…丰富
本章内容是颜渊眼中的孔子。 【评析】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 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 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 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出去,做事 舍弃
隐匿
【 7· 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 我 语气词,吧 与尔有是夫!” 统率 同…一起,共事
宾语前置
(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因为子贡的这段话,后代将“师门”又称为:
2、子贡擅长辞令,曾有“存鲁,乱齐,破吴, 强晋而霸越”之功,在维护老师的形象上,他是 不遗余力的,请你结合本章内容谈谈子贡的说话 艺术。
门墙
明确:叔孙武叔借提高子贡而贬低孔子, 子贡清楚地认识到他的用心,巧妙地以 宫墙作比,指出他不得其门而入,对孔 子根本不了解,结尾用反语,表面平和, 实为坚决。
从以上几章中,你认为子路这个人的性格怎样?
伉直好勇(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 光明磊落,重友情、讲信义、守诺言
【评析】 子路不仅性格独异,而且是政事科之优异者。 《论语》有不少篇章提到他与孔子讨论政治方面的问题, 由于热心政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 子路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对此孔子不止一次地 予以称道。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 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象颜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 不悦“,总取”不讳“态度。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 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这是子 路直率、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体现。
告诉 (之)
状语后置
【19· 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至,到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
长度单位,七或许,也许 取独
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用于委婉的反问句,“不是……吗”(语 气较轻)或“岂(难道)不是……吗”(语 气稍重);
通“悦”,高兴、喜欢 发誓
【 6· 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
不对,不当,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代词,我
提问: 你从孔子的发誓中感悟到了什么是 真正的师生平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什么意思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什么意思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是:赞颂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
“景行”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原句出自于《诗经·小雅·车辖》,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使得本来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原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鲱鲱,六辔如琴。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译文
德如高山人敬仰,
德如大道人遵循。
四匹公马并排走,
六根缰绳如琴弦。
如今新婚遇见你,
我心从此得安慰
“景”是大的意思,“行”是道路的意思,旧读háng。
景行(道路)行(行走)止。
《小雅·车辖》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在迎娶新娘途中的赋诗。
在迎娶新娘的路上,新郎驾着迎亲的彩车,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
活,表现出欢快热烈的情绪。
全诗五章,每章六句。
前两章重在写女之德,后三章重在写己之幸,通篇写新婚之喜,结构上跌宕起伏,抒情手法多种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上世纪70年代,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神州大地的一个偏远小村里,一个新生命开始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这片共和国的土地。
6岁走进由村里的学校,在这里,我学会写的第一个词是“中国”,学会唱的第一支歌是《中国少先队队歌》。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和祖国唇齿相依、血脉相连。
随着祖国一步步强大,我也在一天天成长。
小学、初中、师范,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转战在黄土地上的学校,坚守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24年弹指一挥间,我依然没有停止作为一个教师追寻诗和远方的脚步。
我很庆幸,我的教育生涯见证了共和国教育的大发展;我很感激,在追寻诗和远方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
我们这一代,是在共和国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
拾取我追寻诗和远方的几个片段,见证一个教师与共和国的一起成长。
一盏煤油灯点亮的童年
我的小学是在村内几间茅草屋度过的。
松林小学是旧关乡最早的小学之一,原名松林完小。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的课本简单,第一课就画着天安门画,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心中就有了祖国。
我姐弟2个,我和姐姐都在读小学,母亲体弱,基本上不能干重体力活,全家就靠父亲一把锄头养活,能让我们姐弟填
饱肚子已是万幸的事了。
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里读书,白天还好,到了夜晚,黑漆漆一片,只有一盏盏煤油灯不停的闪烁。
为了解决晚上读书的问题,找父母要钱去买三元罩子灯是不可能的,因为家里连买盐的钱都没有,哪有钱买灯。
于是我就找来一个用净的墨水瓶,灌上煤油,用“黄草”缠上棉花做灯芯,做了一盏煤油灯。
由于教室里多盏油灯聚集在一起,烟雾缭绕,有时把人呛得咳嗽不止,偶尔脸上也糊得黑乎乎的,又滑稽又好笑,但是个个精神饱满笑逐颜开。
自从有了煤油灯,我就再也不怕天黑。
我就是靠着这盏煤油灯追寻诗和远方的。
留在心底的中考记忆
中考是7月的5、6、7三天。
那时的中考,要经过两次预选,第一次预选选出全乡前20名,第二次预选选出全乡前10名,这10名学生才有资格参加中考,录取率只有6%,难度可想而知。
跋涉40多里路,我们乘坐大巴前往县城的考点,当时叫干部子弟学校,现在的实验中学,这也是我第一次进入县城。
学校把我们安排在一家不起眼的旅店住宿,吃饭则是在另外一家餐厅。
关于吃饭和住宿,只记得伙食很好,同学们吃的很开心,晚上几个同学在一起,躺在宽宽的的床上,互相问一些书上的问题,或者聊点儿好玩的经历,聊得最多的闲话就是考上当老师。
因为我前两次成绩考的比较好,全乡第一,老师说,“瞎子擤鼻子稳拿一把”,所以我考的比较放松,记得老师说的最
多的就是考上师范馒头管够。
最后一门课考完后,老师接我们回旅馆收拾东西,匆匆忙忙乘上回家的大巴。
那时我还对自己说了一句“我一辈子就做“孩子王”了!”这句话真的实现了。
8月底,中考通知陆续发放。
拿回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知道一辈子“孩子王”的事就定了。
从那时起,我就立下了终身从教的初心。
后来,我虽然有改行的机会,但初心让我留在了乡村学校的讲台,这一留就足足留住了一生。
难忘的一站教师生涯
师范毕业的我被分配到一个离家10多公里的乡村初中。
踏进校园的那一幕依然记忆犹新:带着介绍信,骑着自行车,一路颠簸着行进,我分到当时的一中,一个中师生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初中语文。
踏入一中,映入眼帘的是两幢“秦砖汉瓦”做成的平房横卧在山坡上、中间一个长满杂草的土坪,如果不是立着的两个木质篮球架,真不敢相信这就是即将工作的学校。
那时的教室地面坑坑洼洼,墙壁四处透光,课桌就是两根树上架上木板,教室前面一块刷着黑漆、用久后就会斑驳陆离的木板就是黑板,窗户在夏天就是一个大洞,冬天就糊上废报纸;没有教具,木棍、长凳都可以当做直尺来用;没有实验室和仪器,实验不能做只能讲。
虽然教学条件简陋,但教师社会地位高,家在外地的教师,礼拜天的吃饭问题被学校附近的学生家长们解决了,东家请了,
西家也请,老师要象征性地交伙食费,那些家长就会跟老师急,家长只希望老师把子弟教好。
我很庆幸,教学生涯的第一站,遇到了一批敬业爱岗的同事,是他们的指导,让我很快站稳了乡村学校的讲台。
一次成功的视导检查课
9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市开始视导检查,领导通知我“下周二上公开课。
”我一听,内心突然紧张,这种感觉跟我第一次踏入教室上课的感觉不一样,除了紧张,还有害怕,因为我将要受到其我专业老师对我的评价了。
于是,我立马着手准备公开课,一边上课,一边不断地修改教案,力求能够设计出最好的教学方式;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就到了上公开课的时间了,走进教室,看到坐在教室后面的四位老师,我深吸了一口,开始了上课,当时讲的是一首诗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用山寨版手机播放王菲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跟着唱,只记得整节课回荡王菲的优美旋律。
当是,在我看来,这节课是我上的一般,因为我是借用别人的教学设计,自己修改的,不是自己的原创,没想到在课后评课时,出乎意料的是,听课老师没有过多的批评,而是肯定了我的课堂效果,并且提出了非常真诚而又有用的建议。
这次成功的公开课,让我增加了信心,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并由此不断改正,向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目标前进。
执着的教育梦想
进入新时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干了写材料的工作,误
打误撞地闯入了的“爬格子”行列。
“爬格子”虽然是件苦差事,费脑筋、熬心血,但我一干就是五年,五年来没有节假日,没有寒暑假,只有不停得写,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典型经验介绍,我没有理由止步,因为我是一名教师,一名语文教师。
几年的写作,我收获颇丰,据不完全统计,我在县市级及以上媒体刊发新闻通讯稿件30余篇,其中在《泰安日报》《大众日报》刊发10多篇。
在写材料同时,我始终没有放弃儿时的初心,一辈子“孩子王”,经多次申请,2018年又回归教育,执着的献身教育,我知道,虽然我不是一位名师,但我的脉搏就应与祖国的教育事业同频共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在我行道受阻、心境迷茫之时,其实始终有一股助我前行的力量。
这股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祖国。
我的每一个成长的脚印里,都有祖国春天的德泽。
寸草春晖,我见证了祖国的巨变,也见证了教育的巨变,更参与了祖国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我愿意用我手中的笔,为我的祖国添色彩,我愿意用我赤子的心,为我的祖国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