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霜雪、冻害的预防与灾害后的救治

合集下载

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措施方案

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措施方案

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措施方案雨雪冰冻灾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种灾害,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方案,在灾害之前加以预防,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应对。

本文将就如何应对雨雪冰冻灾害进行阐述。

一、预防阶段:提前预防雨雪冰冻灾害1、做好气象观测与预警第一步就是建立完善的气象观测系统,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对于这种灾害,可以通过中央电视台、电台、互联网等渠道发布最新的信息,帮助人们尽早做好应对准备。

2、给水管加保温套冬季天气寒冷,空气中的水分很容易结冰,从而导致水管冻裂。

因此,我们需要提前给水管加保温套,避免水管的结冰和冻裂。

3、环境清理在暴雪、冰冻的天气条件下,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很容易出现地面结冰或道路积雪,从而阻碍交通。

因此,需要提前做好路面的清理工作,保证道路的通行畅顺。

二、应急阶段:采取科学措施,及时应对雨雪冰冻灾害1、加强救援工作当灾害发生时,我们首先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加强救援工作。

这包括疏散人员和家畜,将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区域。

对于那些在冰雪之中受伤的人,应该尽快将他们转移到医疗机构。

2、加强供暖和照明设备在冰雪之中,我们生活的条件将变得非常恶劣,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供暖和照明设备。

这使我们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维持基本的生活。

3、开展交通管制车辆行驶在结冰的道路上十分危险,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因此,需要采取交通管制措施限制道路上的行驶车辆数,减缓交通压力,保证交通安全。

4、补给物资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被困在雪山和道路上,无法获得食物和饮料。

因此,我们需要在最初应对灾害时准备足够的食物和饮料。

5、加强疾病防治在长时间的恶劣环境中,很容易导致人们患有一些疾病。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治,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恢复阶段:积极恢复经济和生产在灾害发生后,我们需要积极采取一些措施来恢复生产和经济活动。

这包括以下方面:1、积极开展清理工作在灾害过去后,需要积极开展清理工作,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

防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应急预案

防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应急预案

防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应急预案在北方地区,冬季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往往会给人们的出行和生
活带来不便甚至危险。

为了有效地防范这些天气带来的影响,制定一
份科学的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预防措施、应急处理、资
源调配等方面详细介绍防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应急预案。

1. 预防措施
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来临之前,需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及时修缮
道路、桥梁,清理排水沟、雨水井等,确保排水系统畅通,避免积水,预防结冰。

另外,及时修理供热设备,妥善保存应急物资,为应对突
发天气做好准备。

2. 应急处理
一旦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到来,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用相关救
援队伍,组织人员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对于道路结冰、交通受阻等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疏通道路、指挥交通,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3. 资源调配
在应对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的过程中,要合理调配资源,充分利用
现有的救援力量和物资。

通过对各类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防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应急预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只
有通过预防措施、应急处理和资源调配的有序组织,才能更好地预防
和化解因天气恶劣导致的灾害。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落实应急预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范文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范文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范文随着气候变化及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在防范自然灾害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冬季,低温、雪雨、冰冻等自然灾害屡屡袭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工作方案。

下面就制定一个完整的工作方案,以供参考。

1. 灾害防范措施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到来前,各地应及时制定灾害防范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1 随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并及时安排相应的防范措施;1.2 检查市区各种设施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加强对电力、交通、供暖等设施的安全管理;1.3 对城市道路、桥梁、陡坡隧道等重点地段进行加固、养护;1.4 宣传教育公众防范措施,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2. 抢险救援措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中,各地政府应及时发动各级机关、社区组织和群众抢险救援队伍,争取最快时间内完成救援任务。

具体措施如下:2.1 在天气恶劣情况下,及时启动抢险救援应急响应预案;2.2 制定分级、分批、分时的灾害救援预案,逐步组织人员进入受灾区域开展搜救工作;2.3 做好对受灾群众的关爱服务,为受灾群众提供必要的救援物资,并及时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2.4 充分利用通讯设备,保持与救援队伍和受灾群众的联系,随时调整救援方案,确保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3. 灾后排险措施当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过后,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开展排险和重建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3.1 调查受灾区域,及时开展排险工作,清理受灾区域内的冰雪,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3.2 根据受灾情况,重建破坏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恢复交通、供暖等基本服务;3.3 针对受灾群众的实际需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条件得到满足;3.4 加强协调和配合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确保灾后重建工作有效进行。

总之,在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方面,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应对方案、加强预防和抢救工作,并及时开展灾后排险和重建工作,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低温冻害的预防及灾后处理

低温冻害的预防及灾后处理

低温冻害的预防及灾后处理1、低温冻害是指农作物生长期间,气温比要求的温度偏低,引起农作物发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减产或失收。

农作物正常生长温度:20-30℃,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农作物上限生长温度:35℃以上长时间持续高温、强光日照,影响农作物叶片、花序及果实的正常生长;农作物下限生长温度:15℃以下温度作物停止正常生长,10℃以下持续3天以上气温,瓜类作物基部老叶受冷冻灾害,出现霜斑,生长点受到抑制;辣椒、青皮冬瓜、西瓜、小南瓜等作物花序受低温冷冻影响,传粉授精发育不全,严重影响其座果率以致果实畸形;气温在5℃以下持续2天以上状态下,豆角根系冻害造成植株死亡,香蕉叶片发黄,幼果冻伤发黄甚至变黑。

0℃以下温度,香蕉作物大面积冻害造成植株枯萎死亡,橡胶幼树(2-3年)也受冻害造成植株枯死。

冬春季节受强冷空气影响,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椰子、油棕、胡椒及热带水果荔枝、龙眼、芒果、柑橘、香蕉等作物也会遭受寒害影响。

2、低温冻害的预防及灾后处理技术在冬、春季节,由于雨水多、温度低、湿度大、光照不足等气候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作物田间栽培管理及落实各项防寒、防冻措施。

大力推广大棚生产及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改善栽培环境和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寒潮到来之前,农作物增施功能型叶面肥(如爱沃富、绿得钙等氨基酸类叶面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缓解作物quot;临界温度quot;的抗寒能力;采用套袋保果新技术,有效预防低温冻害对农作物果实的影响;灾后措施:及时排干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水位;在低温寒冷天气降临时,在农作物四周增设遮阳网措施,预防作物受到更加严重的影响;在天气晴朗瞬间或天气转好后,及时喷洒农药,防治流行病害疫病、炭疽病和细菌性病害;同时,注意低温冻害对作物根系的影响,促进受害根系长出新根,恢复正常生长。

农作物受低温霜雪冻害预防与受灾后的救治措施

农作物受低温霜雪冻害预防与受灾后的救治措施

农作物受低温霜雪冻害预防与受灾后的救治措施农作物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但在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低温、霜雪、冻害的影响常常导致严重的减产甚至灾害。

因此,在农作物生长季节中,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及受灾后的救治措施对农民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预防措施是减少低温、霜雪、冻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农作物的抗寒性能不同,有些作物对低温、霜雪、冻害较为敏感。

因此,在农作物种植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作物品种。

同时,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防冻抢收,确保收获有利。

在农作物生长季节中,及早做好冬季收割的准备工作,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提高作物抗寒性。

例如,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和使用覆盖物来增加土壤保温性能。

此外,及时灌溉,保持土壤的湿度,提高作物抗寒性。

同时,合理使用农膜覆盖技术,增加地面温度,减少农作物受低温、霜雪、冻害的发生。

其次,针对农作物受到低温、霜雪、冻害的情况,农民需要采取一些救治措施。

当灾后出现冻害时,首先要及时查明植株冻害的程度并分层次处理,及时对部分受损的植株进行剪除,促进底部新梢的再生。

对于冻害严重的地块,可采取喷洒适量的生物肥料或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促进植物生长恢复和抵抗力的提高。

在冷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地块增设夜间覆盖物等手段,提高地面温度,减少冻害的发生。

此外,在冻害发生后适当施用磷肥、钾肥等营养元素,以促进植物早期生长恢复。

除了以上的预防措施和救治措施外,农民还可以通过改进栽培技术来提高作物的抗低温、霜雪、冻害能力。

例如,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栽植期,避免冷害严重的时期。

合理调整作物的密度和栽植结构,增加植株之间的间距,减少作物之间的竞争,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和通风流通。

此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来减轻冻害,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维持土壤肥力;勤奋耕作,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加作物根系的活力。

总之,预防措施和受灾后的救治措施对于农作物低温、霜雪、冻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农民需要通过选择适宜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等手段来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能,减少冻害的发生。

何防治冻害、寒害和霜冻

何防治冻害、寒害和霜冻

加强预警监测
要点一
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监测系统
通过气象、农业等多部门联合,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及 时获取灾害信息,为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要点二
推广普及预警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向农民普 及灾害预警知识,提高其灾害防范意识。
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选育抗寒抗冻抗逆性强的作物品 种
积极引进和推广抗寒、抗冻、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提 高作物的抗灾能力。
塑料大棚覆盖
对于一些需要较高温度的 作物,可以使用塑料大棚 进行覆盖,以保持较高的 温度。
化学调控
使用防冻剂
防冻剂可以喷施在作物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水分 蒸发和热量散失,从而防止冻害的发生。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强其抗寒能 力,减轻冻害的发生。
03 寒害的防治措施
、温室等小环境。
覆盖法
总结词
用覆盖物将植物覆盖,以减少热量散失,从而减轻霜 冻对植物的危害。
详细描述
在霜冻发生前,使用覆盖物(如薄膜、稻草等)将植 物覆盖。这些覆盖物能够减少植物表面的热量散失, 从而保护植物免受霜冻影响。覆盖法适用于各种类型 的植物,尤其是幼苗和娇嫩的植物。
05 冻害、寒害和霜冻的预防 和减灾政策建议
01
不同品种对寒害的抗性存在差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耐
寒品种可以有效降低寒害的发生。
引种试验
02
对于新引进的品种,需要进行引种试验,以检验其是否适合当
地的气候条件。
推广优良品种
03
对于表现优良的品种,需要积极推广,以提高良种覆盖率。
灌水保温
灌水保墒
在土壤表面喷洒适量的水,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可以降低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减轻寒害。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方案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方案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方案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加强预防和防御措施。

本文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方案为主题展开讨论。

一、严密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是防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关键。

监测预警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气象监测: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气象监测系统,对温度、湿度、降雪量和结冰程度等指标进行及时监测,为防灾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2)道路监测:应加强对道路的监测,定期检查道路的结冰程度、积雪深度等,以便及时采取防御措施。

(3)灾情预警:应建立一套能够及时发现、报告和确认灾情的应急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灾情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二、强化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需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制定应对方案,加强组织指挥,以确保应对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应急响应体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组织管理: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进一步完善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动员各方资源全力响应。

(2)应急预案:制定完整且可操作的灾害应急预案,对应急资源、指挥系统、应急服务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提高应对能力和效率。

(3)应急救援: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构和服务网络,加强救援力量的培训和配备,提高救援数量和质量,及时解决转移、救援和物资保障等问题。

三、加强宣传教育和防御意识灾害防御工作应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和防御意识,提高公众对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认识和预防措施。

应开展下列工作:(1)宣传教育:通过多个渠道向公众发布灾害防范知识,例如在电视、报纸、广播、户外等媒介上发布灾害防范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对于灾害防范和应对措施的认识。

(2)义务教育:在中小学进行灾害防范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灾害防范知识。

(3)知识普及:举办灾害防范知识普及活动,开展社区、农村地区的防灾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于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自我防御能力。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总结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总结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总结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防范应对工作。

本文将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工作针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各级气象部门要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向社会公众宣传相关知识,提醒人们做好防范工作。

同时,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预警信号的准确度和及时性,确保人们能够及时获知灾害预警信息,做好准备。

二、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前,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应加强对必需品的储备,如食品、燃料等。

同时,要加强对防寒保暖物资的储备,及时准备好毯子、棉袄、暖水袋等防寒用品,以应对突发的冰冻天气。

三、加强交通管控和道路清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因此,在灾害来临前,要提前对重要交通干线进行除雪、除冰和防滑处理,确保道路通畅。

同时,加强交通管控,及时对交通事故进行处理,确保交通安全。

四、加强农业和畜牧业防寒保暖措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较大,为了减少农作物和牲畜受灾损失,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农业防寒保暖措施,提前对农作物进行加固和遮风保暖,对牲畜进行良好的保暖和防寒措施。

五、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一旦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好救援物资和救援人员,根据灾情及时展开救援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六、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除了上述应对措施外,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和紧急应对能力。

通过举办应急演练、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社会各界的应对能力。

总之,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要想有效应对,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工作,储备应急物资,加强交通管控和道路清理,加强农业和畜牧业防寒保暖措施,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霜雪、冻害的预防与灾害后的救治农技推广研究员xx一、低温、霜雪、冻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严重危害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低温、霜雪冻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危害极其严重。

建国以来,因低温霜冻危害,1954年、1957年、1969 年、1972年和1976 年,黑龙江省粮食平均减产30%以上,吉林省东部地区减产30%左右,辽宁省减产接近20%。

南方大部地区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冷害较重的年份有1951年、1952年、1954年、1956年至1967年、1969 年、1970年,发生频率高达70%左右,其中1970 年仅长江中下游地区损失的稻种就在 4 亿公斤以上。

南方双季稻,每年9至10月间,处在孕穗、抽穗扬花及灌浆阶段的晚稻频繁遭受低温危害,严重地影响水稻开花、授粉过程的正常进行,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

一般年份秋季低温导致双季晚稻空壳率达20-—30%,严重年份可达40—70%,甚至绝收。

1971年9月中旬末到下旬初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大部地区出现低温天气,不少地区晚稻空壳率达30—50%,严重的高达70%以上。

冻害也是果树生产的重大灾害。

1976—1977 年仅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冻死苹果树30多万株。

1977年,湖南省柑桔产量由冻前4250万公斤降到1245万公斤,减产达70.6%。

进入21 世纪,我国各地冻害发生更为频繁。

2000年1月下旬湖北、安徽、重庆等大雪、低温冻害,仅安徽省就有10.7 万公顷蔬菜受冻,其中 1.3 万公顷冻害严重,小麦、油菜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

福建、广东的越冬作物和果树、花卉等遭受严重冻害。

2001年3月的晚霜使我国华北地区近66 公顷核果类果树花器管受冻而减产甚至绝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5.6亿元。

3月24〜29日,山东、山西、安徽、江苏低温霜冻受灾面积101. 9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7.7600亿元。

安徽北部、江苏等地出现晚霜冻,部分地区冬小麦、油菜、果树等作物遭受严重的低温冷冻灾害。

山东省林果和蔬菜等遭受严重的低温冷冻灾害,日照、滨州、菏泽、泰安、济宁、德州、枣庄、聊城8市35个县(市、区)受灾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78.6万公顷,成灾面积39.13万公顷,绝收面积10.98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逾35 亿元。

4 月7〜11 日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山西、湖北、四川、重庆等发生低温霜冻,降温7〜18C,受灾面积110.12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94亿元。

甘肃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4万公顷,成灾18万公顷,果树受灾7.71 万公顷,经济损失达7.78亿元;湖北全省农作物受灾38.7万公顷,成灾31.3万公顷。

河南省春季因冷冻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6.3万公顷,成灾12万公顷,绝收近 4 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2.59亿元。

2002年3月3-5日大雪、低温冻害,河南最低气温-4〜0C,受灾面积5.13 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2.03亿元。

4 月23—25日,山东半岛发生“倒春寒”果树受灾面积51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0 多亿元。

2003 年1 月5 日-7 日,广西、湖南、福建、云南大雪低温、南方大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冻害。

滇北、川南、黔中南、桂北、湘赣、浙、闽北等地先后降了中到大雪,局地暴雪,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冻雨,受灾面积超过60万公顷。

2 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再次出现降温和雨雪天气,豫、鄂、皖、苏、湘、赣等省降了大到暴雪,部分地区出现冻雨,仅鄂、皖两省损失超过 2 亿元。

2004 年12 月下旬至2005 年2 月底,湖南、湖北、贵州、江西、重庆等省(市)发生冰冻、雨淞、暴雪等灾害性天气, 2 月上、中旬,湖南、湖北和贵州等省出现了严重的冰冻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越冬作物生长、春耕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2006年全国因低温冻害和雪灾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

4月华北部分地区又出现了罕见的雪灾,致使我所近300 公顷果树全部遭受严重冻害,其中绝产面积200 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750万元。

2007年1月31日农业部xx消息:由于受低温雨雪天气发生范围广、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影响,油菜、蔬菜、小麦、柑桔、茶叶等农作物冻害严重。

3 月初和4 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遭受两次强冷空气的袭击。

3 月初的低温天气造成江南山区已萌动茶树嫩芽受冻,茶农的经济损失严重,仅浙江就有2万公顷的茶园受冻,经济损失达3亿元。

4月初的冷空气使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的果树、大棚内的蔬菜、烟叶、茶叶等经济作物受冻,仅陕西渭南10 个县市区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达 6.4 亿元。

3 月初山东东部、辽宁大部、吉林东部、黑龙江东部、内蒙古东南部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暴雪,给设施农业、渔业带来严重损失,仅辽宁省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88.3 亿元。

今年自 1 月10日始,湖南、贵州、江西、湖北、重庆、山东、广西、四川、安徽、陕西、甘肃、河南、江苏、浙江、云南、上海十六省区、市遭受低温风雪袭击,至29日上午,因低温冻害作物受灾一点零三亿亩,其中成灾面积达5000余万亩,绝收面积 1 1 003万亩。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2.3亿元人民币。

随着气温持续偏低,蔬菜、经济作物和林木,如半高山地区茶叶、柑桔冻害将趋于严重。

二、低温、霜雪、冻害的预防与灾后的救治低温!雪灾!倒春寒!霜冻!发生如此频繁,危害损失如此惨重!它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因此预防、解救低温危害和冻害刻不容缓!应是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工作的重大任务之笔者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40 余年,积40 余年的经验,农作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其生命力的强弱,与其自身的健康状况、生命力强弱、免疫力高低关系密切。

人在生命垂危时需要注射或补食能量合剂,提高其生命力和免疫力,才有可能恢复健康。

植物遇到严重损伤时,同样需要能量合剂,提高其生命活力和免疫力,才能帮助植物体快速复壮。

国家“863高”科技成果产品“天达-2116”就是植物体的能量合剂,它具有保持植物细胞膜稳定,激活植物体生命活力、提高植株免疫力和抗逆各种灾害的能力,并能快速修复各种灾害对植物造成的损伤。

大量的实践和笔者亲身经历证明:喷施“天达-2116”后,对蔬菜、果树、和各种农作物的低温、霜冻、寒流灾害的防御上,作用显著,效果明显,喷洒后能有效地预防低温、“倒春寒”和早霜危害;冻害发生之后及时喷洒,对缓解冻害、修复损伤等方面功效显著,这已经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其成功事例不胜枚举。

2002年4月23-24日,山东半岛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倒春寒”,平度、栖霞、莱西、文登、招远、沂源等地的果农,在桃、苹果、黄金梨、葡萄上使用了“天达2116”,使损失降到20%之内。

更神奇的是,在冻灾发生之后,马上喷施“天达2116”的果树,竟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修复,而不喷施的几乎绝产。

招远市、齐山镇道头后杨家庄村果农仲丛兴,栖霞市亭口镇枣林村果农于明升,海阳市徐家店镇北水头村果农牟尚随等众多的果农,在寒流到来之前用“天达—2116”涂干、或喷洒树体,虽有冻害发生,但是苹果亩产量仍然达2500—3500 千克。

招远市辛庄镇台子李家村赵学仕、平度市旧店镇东庙东村徐庆等果农的苹果。

霜冻后果子全部都冻成冰球,种子冻得发黑发紫。

冻害后他们立即喷洒了“天达—2116”,十天左右后,冻伤的果子出现了惊人的变化,开始逐渐恢复生长,原先发黑发紫的种子开始变好。

而没有喷洒的果园都大幅度减产、甚至是绝产。

2006年3-4月,笔者到辽宁、吉林讲授温室蔬菜、果树栽培技术,当时大棚内作物冷害、冻害普遍发生,严重者,叶片失绿、凋萎、干枯,大量的植株冻死。

针对当时的冻害和病情(青枯病、疫病、灰霉病发生严重),立即用600 倍“天达—2116”+200倍红糖+有关防病药液喷洒植株兼浇根,间隔6—7 天后再喷一次。

十多天后,奄奄一息、濒临死亡的植株,都焕发了青春,发出了嫩叶,葱绿昂然,生机勃勃。

不但冷害、冻害、病害得到了救治,而且后期产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

2007年3月3—5日山东、辽宁的大风雪使数十万亩大棚作物损失惨重,被风雪掀开棚膜的棚内作物被冻死。

而喷洒过“天达2116”的大棚,即使棚膜被大风掀开,重新覆膜后不但棚内作物安然无恙,而且因喷洒了“天达2116”,棚内作物产量增加、品质改善,果实个头大、果面光亮、含糖量高、口感好,并且提前5—7 天上市,收入大幅度提高,大棚桃树每亩增收2 万元左右,大棚西红柿增收万元以上。

烟台、福山、回里镇的大棚草莓,灾前喷洒过“天达2116”的不但没有受灾,而且果实个头大、色彩鲜艳、含糖量高、口感好;没有喷洒的草莓冻害严重,大量死苗;灾害后随即喷洒“天达2116”的大棚,濒临灭绝的草莓秧苗又起死回生,重新发出新叶,生机昂然。

中央7 台做过专访,其录象在《科技苑》栏目播放过。

2007年5月初,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韭菜沟500余亩五味子正在开花期间遭遇霜冻,霜后笔者通过电话让其喷洒了600 倍“天达2116 ” +20倍0 红糖溶液,10数天后奇迹发生了,经受过严重冻害的花穗竟然坐果累累、整齐,植株健壮。

基地高级农艺师张玉清告诉笔者,挽回经济损失100 余万元,而没有喷洒“天达2116 ”的五味子植株花穗全部枯萎,叶片冻害严重。

三、解救当前雪灾、冻害的建议今年1月10日至今,全国16省、区、市发生雪灾、冻害,受灾面积之大、时间持续之长、危害程度之严重,创历史之最。

为把当前灾害危害程度最大限度地减轻,为今后尽力避免和减轻雪灾、霜害、低温、冻害的危害程度,特建议:1、灾害多发省、地、市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救灾办公室,聘任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及时研究、观测灾害发生规律,预报、监测灾害发生情况,制订防灾、救灾应急措施,以便预防、解救各种灾害的发生。

2、国家应尽快组织有关人员,对当前灾害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普查筛选出一批耐寒、抗冻、抗风雪、抗病等抗逆性强的果树、蔬菜和各种作物品种;从国外引进一批抗灾性能强的各种作物的优良品种;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组织育种专家攻关,尽快培育一批抗逆性、丰产、优质、耐贮运性能更优良的各种作物品种,以便抵御各种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危害程度。

3、利用山体或水体局部有利的小气候资源环境,实行避害栽培;大力发展温室、大拱棚、小拱棚等保护地设施栽培,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减轻灾害发生和危害程度。

4、对即将发生灾害和已经发生灾害的农作物,各级政府应尽快组织有关人员喷洒600-1000倍“天达2116”+200倍红糖+有关防病药液,有条件的省、市、区、县,可实行飞机航空作业,喷洒药液,做到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危害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