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冻害(倒春寒
黄淮海麦区小麦倒春寒冻害及其预防措施

. 2 春季 冻 害发 生的危 害 程度 生重 ;混 合 型冻 害 :一 般 是 由 于在 天 空浓 云 密 雾 或 2 含水 量 很 大 时 ,由于地 表 散失 的热 量反 射 回来 ,减 面温度骤 然降低 而形 成 的 。
小 麦 完 成 春 化 阶 段 发 育 后 抗 寒 能 力 显 著 降低 ,
过 多年 的试验 研 究 , 分析 了小麦 冻 害的 类型和 成 因 , 提 出了预 防和 补救 措施 , 对 于保证 小麦 产量 具
有 一 定的作 用 。
关键 词 : 黄 淮麦 区 ; 冻害; 预防; 补救 ; 措 施
小 麦 是我 国重要 的粮 食作 物之 一 , 常 年种植 面 积 1 . 2 春季 冻 害
出了预 防措施 , 对于保证 小麦产 量具 有一定 的作用 。
4月 1 2日、 1 9 日全 省 冻 害 面 积 达 4 7 . 8 %, 1 9 5 4年 4月 2 0日, 全 省 霜冻 面积也 很 大 ( 河 南小 麦栽 培学 ) 。
1 小 麦 冻 害 的 类型
小 麦 的冻 害可 分 为冬 季 冻 害和 春季 冻 害, 冬 季冻 2 春 季 冻 害 发 生 的 时期 及 危 害 程 度 害 通过 品种 选择 和 播 种期 调整 多 数年 份 是 可 以避 免 2 。 1 春 季冻 害发 生 的时期
保 持在 3 . 5 亿 亩左 右 , 占我 国粮食 作物 总面积 的 2 2 %、
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补救措施

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补救措施倒春寒是指在春季期间突然出现的低温天气,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以及防御补救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1. 导致小麦苗期冻害:倒春寒会使小麦的叶片和主茎遭受低温冻害,导致叶片变黄、干枯,甚至死亡。
同时,低温还会影响小麦的根系发育,使其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降低,导致小麦苗期生长缓慢。
2. 影响小麦抽穗期:倒春寒会延长小麦的生育期,导致小麦抽穗期推迟。
抽穗期过晚会导致小麦的生长期缩短,减少光合作用时间,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 促使小麦易患病虫害:倒春寒会使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易受病菌和虫害的侵袭。
低温还会导致小麦的抗病酶系统活性降低,造成小麦易患病害。
二、防御补救措施1. 合理选择品种:选择适应低温环境的小麦品种,如耐寒性强、抗倒伏能力好的品种。
适应低温的小麦品种能更好地抵御倒春寒的危害。
2. 提前播种:尽量提前进行小麦的播种,使小麦在早春时期尽早出苗。
早春时期的低温较低,及时出苗能减少小麦受到倒春寒的危害。
3. 覆盖保温:在寒冷的早春时期,可以采用覆盖保温的措施,如使用农用薄膜或草帘覆盖小麦田。
这样可以防止大面积的低温气候对小麦的冻害。
4. 喷洒抗寒剂:在小麦苗期和抽穗期,可以喷洒抗寒剂,如氨基酸、硒、生物活性肽等。
这些抗寒剂能够提高小麦的抗寒性,减少叶片冻害的发生。
5. 积极控制病虫害:倒春寒会使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下降,因此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及时喷洒农药,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
6. 补充养分:倒春寒会影响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能力,因此需要适时补充养分。
可通过追肥、施用有机肥等方式,提高小麦的养分供应,增强其抗倒春寒的能力。
7. 加强管理:倒春寒期间,需要加强对小麦田的管理,如及时除草、疏菜、疏穗等。
保持田间通风,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总结起来,倒春寒对小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小麦苗期冻害、影响抽穗期和易患病虫害等方面。
关于低温冻害

关于低温冻害
低温冷害系指温度在0℃以上,有时甚至在20℃左右时,由于环境温度低于该生育期的生物学零度,引起农作物的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
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种类也不同,同一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因此,低温冷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且具有不同的名称。
春季发生在长江流域的低温烂秧天气,人们称为春季低温冷害,或称为“倒春寒”;秋季长江流域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期,遭受的低温冷害称秋季低温冷害,或称“寒露风”;东北地区在6——8月份出现的低温,称东北低温冷害,或称夏季低温冷害。
由此可见,冷害主要发生在春、夏、秋的温暖季节里,亦正是绝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里,一旦遭受低温危害,损失严重。
由于低温冷害是发生在0℃以上,不是引起植物体冰冻的那种低温,从直观上看不出作物的受害症状,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所以,冷害与冻害、霜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故有“哑巴灾”之称。
低温对农作物主要影响是:
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减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影响养分的运转。
农作物在苗期和生育后期,生理上要求的适宜温度相对降低些,生殖器官开始分化,到抽穗、开花、授粉、受精的过程中和灌浆初期,要求的适宜温度及能耐受的临界低温相对高,此时如发生不适于植物生理要求的相对低温,就会延缓作物一系列生理活动机能,甚至破坏其生理活动,以致抽穗开花延迟或花器官发育异常,造成不育或灌浆不饱满而导致减产。
冬季,当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特别强烈时,常会带来剧烈降温、积雪、冻雨和冰霜等冻害天气,使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农业】小麦的冻害与冷害是不一样的,你知道吗

小麦的冻害与冷害是不一样的,你知道吗?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
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
我地春季气候变化更是无常,上几日的最高气温曾达到27度,但是受寒潮影响,这几天有穿上了棉袄,几天间仿佛过了一个夏天与冬天。
人冷可以加衣服,但是这低温对我们的小麦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就聊一聊小麦的冻害与冷害:小麦冻害与冷害不可混为一谈,但是共同点是与寒潮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也与品种、播期、田间整地质量、土壤墒情和栽培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
低温受害的小麦表现主要有冬季冻害、春季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冷害三种。
一、冬季冻害【发生症状】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将冬季冻害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严重冻害,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旺长或土壤松塇的麦田。
因为小麦冬前过旺而偏早发育,抗寒性明显降低,尤其是主茎和大分蘖发育进程早于小分蘖最易受害;再就是田间松塇或秸秆多造成冷气下钻而根部受害,同时这类地块透气跑墒严重造成干旱环境使小麦体内含水量降低从而使细胞壁抵御能力降低造成冻害加重。
第二类是一般冻害,症状表现为叶片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大分蘖没有被冻死。
第一类冻害会影响产量,第二类冻害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秸秆过多冻害重▲【预防和补救措施】1、选用抗寒品种,适期播种。
我地适宜种植冬性和半冬性品种。
一般播期在10月5日至12日之间。
根据品种特性,避免过早播种,以免冬前出现旺长,遭受冻害。
友情提示:在今年干旱加严寒的特殊气候下,有好多品种不同程度受冻,麦农朋友可以酌情选择种植。
2、常言道‘七分种三分管’,小麦的安全越冬要打好播种基础是关键。
大家一定要在整地、播种环节提高质量,避免田间秸秆过整过多而影响播种;同时提倡播前、播后双镇压模式,避免深播与过分浅播的现象出现,可使小麦苗齐苗壮,可明显提高小麦抗冻能力。
“倒春寒”为何防不胜防——访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张立宁

2021年3月12日星期五编辑:炼晨电话:010-********中国农资CHINA AGRI-PRODUCTION NEWS面对面>>“倒春寒”为何防不胜防^—访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张立宁《中国农资》记者炼晨每年春季进人三四月份,天 气变化无常,骤然降温会出现“倒春寒”现象,一旦发生“倒春 寒”,受低温冷害影响,室内外作 物就会造成冻害和冷害。
近些 年,“倒春寒”不仅出现在我国北 方,南方也频频出现。
为了让大 家对“倒春寒”有更多了解,近 日,记者采访了青岛农业大学客 座教授张立宁。
《中国农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倒春寒”对 农作物的危害防不胜防?张立宁:“倒春寒”形成的原 因主要是初春前期气温回升较 快,春季后期气温又比正常年份 偏低的天气现象。
在一年四季中,春季的气温、气流、气压等气 象要素变化无常,可能出现突然 降温天气,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即所谓的“倒春寒”。
“倒春寒”发 生时,可使室内外蔬菜、果树,尤 其是桃树、大樱桃、梨树、杏树遭 受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应该引起农户的高度重视。
尤其在北方,“倒春寒”几乎是十年九寒,农户都知道“倒春寒”的危害,为什么每年还是防不胜防?首先,有些农户抱有侥幸心理,没有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其次,大多数人对“倒春寒”的温度界定不了解,很多农户对冻害和冷害缺乏理论上的认识,认为〇尤以下才能出现“倒春寒”,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另外,“倒春寒”的危害程度不仅与气温有关,还与降温持续的时间和升温的速度有很大关系,果树遭受“倒春寒”危害的程度,还与果农的田间管理和施肥、浇水习惯有关。
《中国农资》和冷害?它们分别会对农作物造成哪些影响和危害?张立宁:冻害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有发生,尤其在西北、东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江准地区的冬季、早春尤为严重。
温度下降到什么程度能够引起冻害因植物种类、器官、发育期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异,耐寒蔬菜如大白菜,幼苗可耐短期-31的低温。
一般来说,植物遭受冷害的程度除与降温幅度有关外,还与降温持续时间、化冻速度等有关,降温幅度大,结冰时间长,化冻速度快,植物受害严重,如果缓慢结冰与缓慢化冻,植物受害较轻。
云贵高原中部倒春寒特征及其极端类型大气环境场分析

倒春寒是指出现在春季,由冬季风向夏季风过渡的天气回暖过程中,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形成“前春暖、后春寒”的特点,对作物造成危害的一种低温冻害天气现象。
Moon 等[1]指出,气候条件是限制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春季气温的变化能够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2]。
倒春寒天气的出现常会导致水稻大面积烂秧、红心猕猴桃果树坐果率低等问题,影响作物高产,是对春季农业生产危害最严重的低温气象灾害之一[3-5]。
国内专家们对倒春寒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已做出一些研究。
李勇等[6]研究指出,贵州省倒春寒强度在20世纪90年代最强,20世纪80年代次之,2000—2007年最弱。
徐玮平等[7]对山东春季极端低温与前冬北大西洋海温的关系进行研究表明,前冬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模态与春季极端低温事件发生的频率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中国南方春季的低温冷害与极涡的位置和强度变化、欧亚大陆的寒潮等冷空气活动,以及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联系[8-9]。
云贵准静止锋是影响云贵地区气温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当冷空气活动频繁时,云贵准静止云贵高原中部倒春寒特征及其极端类型大气环境场分析肖艳林1,池再香2*,夏阳1,严锐1,孙翔1,毛春旭1,陈金梅1(1.六盘水市气象局,贵州六盘水553000;2.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摘要:利用1981—2021年云贵高原中部45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以及NCEP2.5°×2.5°再分析日资料,采用倒春寒指数计算、分级以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云贵高原中部倒春寒天气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确定特重级倒春寒年和无倒春寒年为倒春寒极端类型年,对比分析其环流特征,找出其预报指标。
结果表明:(1)1981—2021年云贵高原中部区域年度倒春寒标准化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1998年前后具有一个明显的突变(琢=0.01)。
特重级和重级倒春寒年基本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以轻级倒春寒年和无倒春寒年为主。
小麦早春冻害与低温冷害影响.doc

小麦早春冻害与低温冷害影响1.早春冻害,也叫倒春寒。
指的是小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
由于此时气候已逐渐转暖,又突然来寒潮,所以,也称为倒春寒。
每年三四月份,我国各冬麦区的小麦先后完成了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进入拔节期后抗寒能力就降低了,通过光照阶段后就开始拔节,这时对于0℃以下低温的抵抗能力就降低了,当寒潮来临时,夜间晴朗无风,地表层温度突然降到0℃以下,就会发生早春冻害。
发生早春冻害的麦田,可以看到小麦的叶片好像开水烫过一样,经太阳光照射后便逐渐干枯。
同时,包在茎顶端的幼穗其分生细胞对低温反应比叶片的细胞更加敏感。
幼穗受冻的程度根据其发育的进程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小麦的幼穗进入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也就是生产上所说的拔节初期小麦非常容易受冻,幼穗萎缩变形,最后干枯;幼穗如果处在二棱期,也就是生产上所说的起身期前后,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未被冻死。
这就是麦田中为什么往往主茎和大分蘖被冻死,但是小分蘖没被冻死,同时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个穗子部分受冻,但是另一部分是好的,或者晚播小麦比早播小麦受冻害轻也是这个原因。
早春冻害的预防措施和补救方法为:①因地制宜选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冬性、半冬性品种;要根据冬性品种或春性品种合理的播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同时,提倡改变氮肥全部底施“一炮轰”施肥的方法变成底施与追肥相结合等措施;使用抗冻性差的偏春性品种,要求在播种时要适期晚播,从种植基础上防止早春小麦发生冻害。
②对于生长过旺的麦田要适当抑制生长。
方法主要有: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安。
如发现小麦旺长田块比较多,就应指导农民镇压旺苗,经过镇压的麦田,小麦早春冻害较轻。
因为对旺苗镇压后,可抑制小麦过快生长发育,避免小麦过早拔节从而降低抗寒性,因此早春镇压小麦是预防早春冻害的简而易行的方法。
另外,在起身期喷施壮丰安或其他生长抑制剂,可以适当抑制小麦生长发育、提高抗寒性,同时还可以抑制小麦第一节间过度伸长,提高小麦的抗倒性。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2023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2023倒春寒是指在春季,气温突然骤降,寒潮来袭的天气现象。
这种天气变化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农业、服装等方面。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倒春寒的意义和影响。
倒春寒是指春季天气的异常变化。
正常情况下,春季是气温逐渐回暖的季节,但有时会出现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导致寒冷的天气。
这种突如其来的倒春寒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和影响。
在农业方面,倒春寒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春季是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当气温骤降时,一些嫩芽和嫩叶容易受到冻害。
特别是水果树,如苹果树、梨树等,在花期和结实期遇到倒春寒时,很容易导致果实的减产甚至全无收获。
农民在倒春寒来临时,通常需要采取措施,如覆盖保护物或灌溉保温等,以防止农作物受寒害。
除此之外,倒春寒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气温骤降的时候,人们需要加强保暖,穿上厚一些的衣物,以应对寒冷的天气。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他们的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影响。
此外,倒春寒还可能造成感冒、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增加,人们需要做好保暖工作,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除了对农业和人们的生活影响之外,倒春寒还对服装行业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气温骤降时,人们通常需要购买厚衣物以供保暖。
倒春寒的到来会增加人们对冬季服装的需求,而减少对春季服装的需求。
这对服装厂商和零售商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需要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综上所述,倒春寒是指春季气温突然骤降,寒潮来袭的天气现象。
它不仅对农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还对服装行业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们在面对倒春寒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保暖身体,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高温、干旱、低温冻害(倒春寒、五月寒、寒露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成因,认识其危害性,掌握一般的防灾、减灾措施。
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了解就厦门的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应对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措施。
理解,面对自然灾害,政府和个人应该做什么工作。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关注厦门市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情况,掌握一般的防灾减灾措施。
认识到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案例分析、过程观察、案例讨论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内容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成因,高温干旱对工业、农业、商业、生活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学生自学厦门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学生活动围绕信息采集、编制手抄报板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围绕自然灾害的自防自救,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面对灾害临危不惧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分组收集厦门市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的相关资料(灾害类型、成因、特点、危害、防灾、减灾)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形成初步的成果。
教学过程高温天气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对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提出“烤”验,也会对工业、农业、商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高温炎炎夏日,热浪滚滚,暑气袭人,常常使人透不过气来,出现头晕、胸闷、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抽风等中暑症状。
气象部门从室外作业环境保障出发,为了提醒人们在暑天不遭受高温伤害而做好防暑工作,在气温将达到一定高度前发出预警信号,以便人们做好预防工作。
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图标含义(一)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二)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以上。
厦门气温相对同纬度其他地区而言夏季高温并不太明显,但是在特殊的气象条件下也会出现令人难以忍受的高温。
1、受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厦门虽然靠海,有海风清热解暑,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也最直接,因此夏季热起来也颇难受。
2、海陆风风向转换推迟:海陆风一般栖身在沿海地区,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吸热程度及速度不同而导致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在夜间到早晨这段时间内,风是从陆地吹往海面上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早晨感觉到仅有微风拂面。
而午后开始,风向就转变了,风儿从海上吹来,为陆地带来了海上的凉风,给热气腾腾的地面降温。
这也是一般情况下厦门最高温还算相对温和的原因。
但是,海陆风风向转换每推迟1小时,气温可以上升1℃多,所以是产生高温的原因之一。
3、受台风外围气流的影响:活动:结合“万宜”台风的资料,讨论:台风为何会带来晴热天气?在人们印象中,伴随着台风一起到来的都是狂风暴雨,即使它不正面袭击也往往带来雨水。
但为何这次台风“万宜”的到来却使厦门再次进入高温状态呢?首先要认清,在北半球热带低压的风向是反时针的,台风“万宜”当然也不例外,位于台风风圈外东南侧地区受到的将是上升气流影响,容易形成降水,同时给这个地区带来一定程度的降温。
而有升必有降,位于台风风圈外西北侧的地区则将受到下沉气流影响,天气又干又热;今明两天内,由于厦门位于“万宜”西北侧的方位上,无法享受到台风东南侧吹拂的偏南风,于是高温也就理所当然了。
4、全球气候普遍偏暖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偏暖,且气温有持续升高的趋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候也呈变暖的趋势。
自1987年以来,我国年平均气温一直持续偏高,特别是从1996年开始,全国增暖幅度进一步加大。
1999年冬季(1998年12月-1999年2月)全国大范围变暖,季平均气温除西南地区偏高1-2℃外,我国其余大部偏高2-4℃,出现了自1986年12月以来的第13个暖冬,偏暖幅度之大为近50年之最。
5、城市热岛效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气候中表现最为突出。
城市人口密集,高楼密集,高速公路密集,工厂、汽车、空调及家庭炉灶和饭店等大量消耗能源,除造成大气污染外,还释放出废热进入大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1度,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
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是气流通行的障碍物,使城市风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
近年来城市汽车拥有量不断上升,也加剧了城市的升温。
(海滩成为人们避暑好去处)(二)高温的危害在炎热的环境中,血液循环系统能把血液尽快送到皮肤表面,加快向外扩散。
容易降低人们的机敏度和判断力;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热痉挛和中暑等急性病症。
持续的高温天气还会导致农业生产的高温热害。
会使灌浆后期的早稻遭受“高温逼熟”,导致籽粒不饱满、粒重下降;也使得脐橙、柑橘等水果幼果脱落严重,农产品产量将受影响。
出现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天气,使得用电负荷持续攀升。
受高温天气影响,供水量逐日攀升。
从另一方面说,高温天气则带旺了“清凉消费”,各大商场的冰箱、空调、电风扇、饮水机、冷饮等产品销量有所上升。
(三)高温灾害的预防1、室外劳作人员注意防暑降温,在高温期间,应合理安排劳动工作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特别是中午至下午3时,高温酷暑出行和户外工作人员要采取防暑和防紫外线措施。
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盛夏期间,白天关好门窗,挂上窗帘,拒热浪于户外;晚上可开窗通风换气。
干热天时,室内可常洒些清水,多喝些茶水和淡盐水,并自备一些清凉药品,如清凉油、仁丹等。
条件允许时可装上空调,不过要防止染上“空调病”。
2、加强对水稻、棉花、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的管理,采取间歇性喷水措施,减轻高温对作物的直接损害;3、采用人尿、猪牛尿、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及草木灰浸出液进行叶面喷肥,在降温增湿的同时,补充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及营养;4、在蔬菜、水果生产中采用稻草、杂草或遮阳网覆盖,减少水分蒸发。
科学管理,节约用水,尽力减轻和缓解高温危害。
二、干旱(一)干旱概念: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它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
(二)旱灾成因:1、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干旱);2、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分配极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所以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三)旱灾特性:具有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在气候湿润、经济、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干旱更容易酿成旱灾。
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目前全国400个城市中有300个缺水,因供水不足,仅工业产值一项每年损失就达1200多亿元。
(判断易发生旱灾的地区:关键是降水不稳定。
)(福建省没有干旱预警信号,借鉴海南省的,供大家参考)(四)防灾、减灾的方法:(1)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提高防洪能力(2)植树造林,水旱兼治(3)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和预报案例讨论:针对“厦门同安遭遇旱灾受旱面积近4万亩”你有什么防灾、减灾的建议?2006年11月16日12:18 人民图片网厦门市同安区连续58天没有下雨,现已进入中旱。
连日来,同安区又持续高温天气,有的镇、村旱情明显,全区受旱面积近4万亩。
这是记者11月14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的。
竹山村的村主任蔡清池告诉记者,他们村一共有575户、2360口人,村民主要以种植豆类、蔬菜为主,今年的干旱,可把村民给害惨了,全村经济损失有10万余元。
据了解,目前,同安区受灾最为严重的有蔬菜1.8万亩、地瓜6000多亩、水稻8000余亩。
区抗旱指挥部于近日组织了11支抗旱小分队赴各镇(街、场)协调防旱抗旱工作,同时,区农业局也组织了160多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实地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和紧急应对措施。
据悉,昨天下午气象部门已在找点,准备明后两天进行人工降雨。
(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竹山村的池塘水干了)(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竹山村的村民把池塘挖深了5米却仍未见水影)来自厦门市防汛办消息称,政府已经注意到干旱对岛外农业经济造成的影响,并着手建立长效的抗旱机制。
市防汛办这名工作人员称,挖井工程是一个长效防治的工程,其工程如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将有效地解决岛外一些农业重镇的农业灌溉问题。
该工作人员还介绍,他们现在也在实施“山地移水集储”工程,就是把下雨时一些雨水经过引导储备起来,等到干旱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如果这个工程能够有效实施,从长远的角度看,在一定的程度上能缓解农业灌溉所带来的用水紧张。
除此之外,防汛办和水利局进行了一些非工程类缓解用水紧张的举措,如注重水资源的调配,各水库的计划用水,到群众中进行科学灌溉的一些节水宣传。
记者也从气象部门了解到,如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气象部门也会考虑进行人工降雨,以缓解岛外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
三、低温冻害(冷害):(一)低温冻害的概念:冻害:(霜冻害、冻害、积雪、冻雨、结冰等5种)气温从0℃以上骤降到0℃以下,或冬季或早春一段时间低于多年平均值,造成植物伤亡和经济损失,影响交通和电讯中断。
冷害:0℃以上,但低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环境温度,作物生长期延迟或损害。
江南春季烂秧天气,称为“倒春寒”;秋季两广和闽南的低温冷害,称为“寒露风”;这种灾害不易被人们觉察,素有“哑巴灾”之称。
1、倒春寒: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初春(一般指三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5天的平均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2℃以上。
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
常年2~4 月,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
在此期间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当北方冷空气南侵到江南和华南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造成低温连阴雨天气,当日平均气温在12C或以下,连阴雨3~5天;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C以下,均可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
这样不仅损失大量种子,而且因补种延误播种季节,使早稻成熟期延迟,影响晚稻栽插,使晚稻抽穗扬花期易受低温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