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生产作业指导书
线束组装作业指导书

线束组装作业指导书XXX。
LTDXXX: ZJ-3-7.4.1-6n: V1.0Page: 5Date: October 14th。
2010XXX nn HistorynRev.DatePage No。
of nn of ChangeV1.02010-10-14N/AXXX1.Purpose:XXX work for the company's wire harness products。
and to ensure that the products meet the XXX.2.Scope:XXX.3.Responsibility:XXX work。
The Quality Department is XXX.4.Work Process Requirements:4.1 When performing assembly work。
the material (wire。
plastic shell) model should be confirmed first to ensure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rawings and samples。
If it cannot be confirmed。
XXX confirm it before XXX.4.2 When assembling。
hold the plastic shell with the right hand and take a matching terminal wire with the left hand。
After confirming the normality of the terminal bullet and the n n。
fix the angle and n of the terminal with the thumb and index finger of theright hand。
束丝作业指导书1

束丝作业指导书1束丝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束丝作业是一项重要的工艺环节,用于将电线束中的多根电线进行绑扎,以确保电线束的整洁、安全和可靠。
为了提高束丝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制定一份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二、作业准备1. 工具准备:束丝工具、剪刀、绝缘胶带等。
2. 材料准备:电线束、束丝带等。
三、作业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电线束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无损坏和不足。
2. 分组:根据电线束的种类和规格,将其分组,便于后续作业。
3. 选择束丝带:根据电线束的尺寸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束丝带。
4. 绑扎方法:将一根束丝带穿过电线束的中心位置,用双手将电线束紧密地绑扎在一起。
5. 固定束丝带:使用束丝工具将束丝带的两端固定在一起,确保束丝带牢固不松动。
6. 调整电线束: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电线束的形状和位置,使其更加整齐美观。
7. 检查质量:检查绑扎后的电线束是否牢固、平整,是否符合要求。
8. 绝缘处理:使用绝缘胶带对电线束进行绝缘处理,确保安全可靠。
四、注意事项1.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工艺操作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2. 作业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损伤电线束和自身。
3. 作业环境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干扰作业。
4. 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工作场地,将工具和材料归位。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电线束绑扎不牢固:检查束丝带的选择是否合适,是否固定牢固。
2. 电线束形状不整齐:调整电线束的位置和形状,确保整洁美观。
3. 电线束数量不足:及时补充电线束,避免影响后续作业。
六、作业效果评估1. 电线束绑扎牢固,不松动。
2. 电线束整洁美观,形状规整。
3. 电线束符合质量要求,无损坏和缺陷。
以上是束丝作业的详细作业指导书,通过严格按照该指导书进行操作,可以提高束丝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电线束的安全可靠。
在作业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环境整洁,及时解决常见问题,评估作业效果,以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
QM002下线作业指导书

进刀值
截面积mm2
进刀值
0.50
35~39
1.50
58~63
0.75
41~46
2.00
64~69
1.00
48~54
2.50
73~80
注:不同导体截面积对应的进刀值可根据上表格中的参数为基准大小调动。按“进刀量”键后,重复调试,直到线未出现线芯损坏和剥皮不可剥的情况为止。刀具磨损后进刀值将发生变化。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XY-WI-QM-002
主题:
下线作业指导书
制订日期
2012年09月20日
分类
工作指导
版次
A.0
页次
1 of 2
一、目的:
规范电线束下线生产的作业方法,控制作业品质。
二、适用范围:
线束生产下线作业。
三、所用工具及设备:
全自动电脑剥线机。
四、作业步骤:
4.1按照下线表选择对应规格的线材。
分类
工作指导
版次
A.0
页次
2 of 2
5.3下线长度允许误差标准:
电线长度(mm)
误差(mm)
0<L≤500
0~5
500<L≤1000
0~10
1000<L≤2000
0~15
L>2000
0~20
六、注意事项:
6.1作业开始时,应认真核实电线的规格与资料的内容是否一致,以免造成错误。
6.2下线过程中保持手与机器的距离,以免伤到手指。
4.2根据导线的粗细及软硬选择合适的校直方式及导线管。
4.3将线材穿过下线机校直器进线导管导线管刀口,调节下线机输线轮之间的间距及压力,保证输线轮与线材之间有一定的摩擦力且不压伤线材表面。
线束作业指导书

线束作业指导书(2016-4-2)产品名称:A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需重点注意得一些环节: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黑线、绿线、红线、黑线、橙线、黑色六孔(塑料壳)1只、O430300001线卡6只、扎带6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红黑线67m 绿线67cm红线40cm 黑线40cm 橙线40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B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黑色四孔(塑料壳)1只、O430300001线卡3只、扎带6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红线63cm 黑线63cm 橙线63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C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穿心电容2只、O430310001线卡3只、线耳1只、扎带1根)2、根据客户要求,实际下线(红线17、5cm 黑线12、5cm 橙线17、5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焊接穿心电容与线耳(穿心电容焊接处需要热缩管隔离)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D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线耳1只、扎带1根)2、根据客户要求,实际下线(红线7、5cm 黑线5cm 橙线7、5cm)3、没有线缆两端剥线确认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焊接线耳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E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绿线、排线、排线头15dB1只、白色8针/塑料壳1只、0008500113小针(MX) 8只、线耳1只、扎带2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绿线12cm 排线55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排线头15dB1只得焊接(注意顺序;每个焊接处烘热缩管隔开)8、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G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绿线、棕线、白色8针/塑料壳1只、白色6孔/塑料壳1只、0008500113 小针(MX)10只、扎带2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绿线10、5cm 棕线10、5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H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粉线、蓝线、 8针/塑料壳1只、0008500113 小针(MX)7只、)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红线12cm、黑线12cm、橙线16cm、粉线16cm、蓝线16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T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绿线、红线、黑线、O430310001线卡3只、白色4孔/塑料壳1只、线耳1只、扎带1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绿线9cm、红线8cm、黑线9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焊接线耳8、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W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橙线、红线、白线、O430310001线卡3只、0008500107大针(MXN)2只、线耳1只、扎带1根、黑色三极管1只白色3孔/塑料壳1只)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橙线17cm、红线12cm 10、5cm、白线17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焊接线耳8、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9、焊接黑色三极管(烘热缩管中间分开,要套双热收缩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Z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橙线、红线、蓝线、绿线、白色8针/塑料壳1只、0008500113 小针(MX)7只、航空头1只、扎带2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橙线35cm+16cm、红线35cm+16cm、蓝线35cm、绿线35cm+16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9、焊接航空头(烘热缩管中间分开,要套双热收缩管拧紧接头)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出厂要求:1、薄膜口袋内有“东贝”合格证,上有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与生产批号等2、出库单(装箱单)标有采购单号、产品名称、数量、出厂日期、详细装箱资料等3、装有出库单得箱子(或袋子)要醒目,包装上要有醒目标注“内有出库单”。
线束装配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卡点
弹片
背面
制定 审核 批准 修订日期分发部门:
生产部4份 工程部1份 品质部1份
XXXXX
无
插入胶壳前确认端子弹片是否弹起和端子插入方向
端子弹片/倒钩
在装配时,要防止端子整体插反,就必须对胶壳的方向定位和插端子的顺序定位。
如图:
回拉
回拉
回拉
回拉
在插入时,注意胶壳的正反面定位,及端子的顺序方向定位
合格品,胶壳方向及插入顺序正确不良品 胶壳插反
多根单芯线在插多孔位时,必须是每人一次只能插一个孔位,按工程图纸中的线序要求,轮番完
成一个多孔胶壳的装配作业。
以防止线材插错位。
A :合格品,胶壳方向及线序插入正确
A
B
B
A
B:不良品 线序正确线序正确,,
但胶壳插反 从第一孔位到最后一孔位,可两人以上,多次轮番进行
合格品
不良品
不良品不良品,,线插错位
错位
错位
装配不良品图片: 线材长度不一致线材长度不一致,,
造成其中一根线受力受力,,端子端子易拉出易拉出
端子包胶压断线
端子绝缘皮
未压未压到位到位到位,,离皮
端子没插到位端子没插到位,,
自动退出
线材插错位
端子绝缘皮未压
到位到位,,离皮
线材长度不一致线材长度不一致,,
造成其中一根线受力受力,,端子端子易拉出易拉出
端子没插到位端子没插到位,,
自动退出。
束丝作业指导书

束丝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束丝作业是一项重要的工艺操作,用于将多股细丝捆扎成束,以提高线束的整齐度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束丝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一份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二、作业流程1. 准备工作:a. 检查束丝工具箱,确保所有工具齐全,包括束丝钳、束丝绳等。
b. 检查束丝工作区域,确保环境整洁、安全,并清理工作台面。
2. 确定束丝位置:a. 根据线束的设计要求确定束丝的位置和数量。
b. 使用尺子或者标尺测量线束的长度和宽度,确定束丝的起始点和结束点。
3. 捆扎束丝:a. 将束丝绳穿过束丝钳的孔洞,确保绳子的长度足够捆扎整个线束。
b. 从束丝的起始点开始,将束丝绳紧紧地绕过线束,确保每一圈都密切贴合。
c. 在束丝的结束点处,使用束丝钳将绳子固定住,并剪断多余的绳子。
4. 检查和调整:a. 检查捆扎后的线束,确保束丝密切而均匀。
b. 如有需要,可以使用束丝钳进行微调,使线束更加整齐。
5. 清理工作区域:a. 将剪断的绳子和其他垃圾放入垃圾桶。
b. 清理工作台面和工具,确保下次使用时整洁有序。
三、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a. 在进行束丝作业时,务必戴上手套和护目镜,以防止意外伤害。
b. 使用工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划伤或者扎伤自己。
2. 精确度要求:a. 根据线束的设计要求,准确确定束丝的位置和数量。
b. 捆扎束丝时,要保持细心和耐心,确保每一圈都密切贴合。
3. 效率提升:a. 熟练掌握束丝作业技巧,提高作业效率。
b. 在捆扎束丝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动作,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4. 质量控制:a. 捆扎后的线束应该整齐、密切,不得有松动或者松散的地方。
b. 如发现捆扎不坚固或者不符合要求的线束,应及时进行修正或者重新捆扎。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问题:束丝绳不够长,无法捆扎整个线束。
解决方法:使用更长的束丝绳,或者将束丝绳连接起来使用。
2. 问题:捆扎后的线束不整齐,有松动的地方。
解决方法:使用束丝钳进行微调,将松动的地方重新捆扎,确保线束的整齐度。
线束作业指导书

线束作业指导书(2016-4-2)产品名称:A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需重点注意得一些环节: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黑线、绿线、红线、黑线、橙线、黑色六孔(塑料壳)1只、O430300001线卡6只、扎带6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红黑线67m 绿线67cm红线40cm 黑线40cm 橙线40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B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黑色四孔(塑料壳)1只、O430300001线卡3只、扎带6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红线63cm 黑线63cm 橙线63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C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穿心电容2只、O430310001线卡3只、线耳1只、扎带1根)2、根据客户要求,实际下线(红线17、5cm 黑线12、5cm 橙线17、5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焊接穿心电容与线耳(穿心电容焊接处需要热缩管隔离)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D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线耳1只、扎带1根)2、根据客户要求,实际下线(红线7、5cm 黑线5cm 橙线7、5cm)3、没有线缆两端剥线确认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焊接线耳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E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绿线、排线、排线头15dB1只、白色8针/塑料壳1只、0008500113小针(MX) 8只、线耳1只、扎带2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绿线12cm 排线55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排线头15dB1只得焊接(注意顺序;每个焊接处烘热缩管隔开)8、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G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绿线、棕线、白色8针/塑料壳1只、白色6孔/塑料壳1只、0008500113 小针(MX)10只、扎带2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绿线10、5cm 棕线10、5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H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红线、黑线、橙线、粉线、蓝线、 8针/塑料壳1只、0008500113 小针(MX)7只、)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红线12cm、黑线12cm、橙线16cm、粉线16cm、蓝线16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利用端子机压紧,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T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绿线、红线、黑线、O430310001线卡3只、白色4孔/塑料壳1只、线耳1只、扎带1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绿线9cm、红线8cm、黑线9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焊接线耳8、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W型线束(每一套用2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橙线、红线、白线、O430310001线卡3只、0008500107大针(MXN)2只、线耳1只、扎带1根、黑色三极管1只白色3孔/塑料壳1只)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橙线17cm、红线12cm 10、5cm、白线17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焊接线耳8、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9、焊接黑色三极管(烘热缩管中间分开,要套双热收缩管)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产品名称:Z型线束(每一套用1根)1、确认配件就是否齐全(橙线、红线、蓝线、绿线、白色8针/塑料壳1只、0008500113 小针(MX)7只、航空头1只、扎带2根、)2、根据客户要求下线(橙线35cm+16cm、红线35cm+16cm、蓝线35cm、绿线35cm+16cm)3、根据所接端子得类型,确认剥线得长度4、蘸锡(线缆剥下后,铜芯必须先蘸锡)5、压端子(不能脱落得现象)6、端子压好后需要再次焊锡固定7、穿塑料壳(注意顺序;不能有松动、脱落得现象)9、焊接航空头(烘热缩管中间分开,要套双热收缩管拧紧接头)8、将每个线速用扎带扎紧9、每个批次得产品数据跟要求一致,有记录出厂要求:1、薄膜口袋内有“东贝”合格证,上有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与生产批号等2、出库单(装箱单)标有采购单号、产品名称、数量、出厂日期、详细装箱资料等3、装有出库单得箱子(或袋子)要醒目,包装上要有醒目标注“内有出库单”。
音响线束作业指导书

音响线束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音响线束是指将音响设备中的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电线束。
它起到了传输音频信号和供电的重要作用。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关于音响线束作业的指导,帮助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线束的连接和维护工作。
二、线束的组成1. 音频线: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的线缆,常见的有RCA线、XLR线等。
在连接线束之前,需要先确定音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接口,并选择相应的音频线进行连接。
2. 电源线:用于为音响设备供电的线缆,可以根据设备的功率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源线。
在连接电源线时,务必注意电源的极性,确保正确连接以避免电路短路或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
3. 控制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线缆,常见的有MIDI线、DMX线等。
在连接控制线时,需要根据设备的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线,并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线束的连接步骤1. 确认设备和线束的接口类型:在进行线束连接之前,需要先了解设备的接口类型,例如音频输入、输出接口的类型,电源接口的类型等。
根据接口类型选择合适的线缆进行连接。
2. 进行线束连接:根据设备的接口类型和连接需求,将音频线、电源线和控制线等逐一连接至相应的接口上。
在连接过程中要注意线缆的插拔方向,确保连接稳固可靠。
3. 检查连接状态:连接完成后,需要仔细检查每个连接点的状态,确保线缆插头与接口之间没有松动或接触不良的情况。
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或更换线缆。
4. 进行信号测试:连接完成后,进行音频信号测试和电源供电测试,确保音频信号的传输和电源供电的正常工作。
如发现异常,及时排除故障。
四、线束的维护和保养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线束连接点的紧固情况,确保线缆插头与接口之间的连接稳固可靠。
2.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线束及其插头,保持其表面清洁,并使用适当的保护剂进行保养,防止线缆老化和腐蚀。
3. 防止过度拉扯:在使用线束时,避免过度拉扯线缆,以免损坏线缆内部的导线或线束的连接点。
4. 避免过高温度:线束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以免线缆外皮老化或熔化,影响线束的正常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准印
1.目的:
对线束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使线束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2.责任部门
生产部线束课
3.职责
线束课管理者负责对生产的安排即线束课人员的管理.
线束课物料员负责原材料的领取, 发放 .
线束课作业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点检和生产
线束课技术员负责对对设备的修理, 维护及保养.
4.相关文件
1)<< 生产指令 >>
2)相关作业生产记录
3)相关生产作业指导书
5.步骤
5.1接单及生产指令的确认
线束课管理者收到<< 生产指令 >>后, 根据实际生产状况, 确认新订单信息,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生产计划, 确认OK后负责生产前的确认及安排, 其主要工作包括:
a.确认上一订单是否结束
b.核对新订单的信息
c.安排生产, 并预算该定单的完成日期 .
5.2 生产前准备
5.2.1 线束课管理者将生产指令给线束课领班和物料员, 领班将对应的作业指导书更换到作业工序,
物料员按<< 生产指令 >> 及每天的实际生产能力计算出当天所需的材料数量后, 进行材料
的领取, 并做好相关记录.
5.2.2 线束课技术员负责对设备的确认, 线束课的领班提前安排人员及准备生产记录相关表格.
5.2.3 确认以上OK 后, 线束课物料员根据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进行对原材料发放工作, 并记录到
<<线束材料发放日报表>>, 应详细记录到发放材料的时间.
5.3 首件检查
每天生产前由作业员进行首件作业, 由品质进行确认合格后并记录到首件确认单上, 才可以进
行正常生产.
5.4 量产
5.4.1 当首件判定合格后, 开始进入量产阶段 .
5.4.2 依据产品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工程, 大体上包括: 切线 , 开剥外被, 磨皮, 穿DABELL, 端子压
接, 插胶芯, 测试, 尺寸检查, 外观检查, 包装等等, 具体的操作参照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4.3 品质巡检人员根据巡检频率和检查内容对产品进行中间检查, 特别注意要检查端子打的状态
和测试机的状态.
5.5 入库和CLOSED检查
5.5.1 每天QC进行入库检查合格后, 线束课物料员原则上次日的上午进行入库作业(特殊情况除
外).
5.5.2 一个生产指令结束后QC要进行CLOSED检查合格后, 才能关掉这个生产指令, 进行评估. 5.6 生产数量的计算
5.6.1 每班生产结束时统计当班的生产数量, 每天的生产数量如果设备上有统计数字, 依据设备上
的数字进行记录.
5.6.2 如果设备上没有统计数字,则从最后一道工序即包装倒推前道工序生产良品数量, 加上本道
工序产生的不良品即为生产数量.
5.7 材料报废及退库
5.7.1 线束课物料员负责对生产中的不良品(指不可修复的产品)等不可回收材料进行报废处理.
5.7.2 线束课物料员负责对剩余材料进行退库处理.
5.8 可追溯性
5.8.1 材料的可追溯性
线束课物料员发放材料时在线束材料发放日报表上填写原材料的相关信息如: D/C , SEQ , M/C 等, 发料时间必须详细记录.
5.8.2 半成品的可追溯性
半成品在工程内流动时, 必须附带物料标示卡以表明产品的状态, 设备生产日报表上作业时间.
5.8.3 成品的可追溯性
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时, 以每一外箱为一单位进行记录, 作业员在填写相关生产记录表时填写系列号和作业时间.
5.9表格的记录
线束材料发放日报表由发料员在发料时填写
线束设备生产日报表由设备操作员填写(如:切线机, 端子铆压机, 测试机等) 线束组装生产日报表由组装作业员填写
线束包装生产日报表由包装作业员填写
5.10P/N切换作业
生产线进行P/N切换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作业:
1)作业员确保上一P/N的产品全部做完, 并没有残留在生产线上, 不良品被全部收集并且放
置到不良品区域内, 表格填写完毕后向领班报告.
2)领班确认生产线上的情况后, 如果无异常, 根据生产指令发放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到相应
的工位上.
3)作业员根据作业指导书进行设备相关参数的确认, 并在相关的表格上进行记录, 入涉及
到测试治具的变更, 必须由技术员进行更换, 测试治具用相关的防呆样品进行确认后,
在日常点检表上记录后由领班或组长进行确认.
4)确认无误后由领班或组长通知物料员发放材料.
5)材料发放后, 进行首件作业, 合格后才可进入量产阶段.
5.11 日常点检
每天开始作业(8:30)前, 必须进行日常点检. 点检方法参照设备作业指导书
有点检样品时必须用样品进行对设备状态的确认, 点检结果记入日常点检表.
如有异常, 禁止进入生产, 必须立即报告.
5.12 作业相关保护
根据岗位需要佩戴相应手套或指套
如果手套或指套脏污或破损时必须立即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