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力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第4次初四物理力学计算专题1(自己总结)

第4次初四物理力学计算专题1(自己总结)

望成教育中心 2015春季初四物理辅导学案(4)初中物理力学计算专题训练(一)有关压强的计算[知识回顾]1. 压力与重力不同,只有孤立于水平面的物体对于水平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⑴压强 单位: Pa (表示1m 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多少牛) ⑶ 公式:sF p 。

3.液体的压强⑵ 公式:p = ρg h (;h 表示液体深度,该式表明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而与其它因素如质量、体积、容器形状等无关。

⑶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容器是柱形,且竖放在水平面上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才等于重力。

⑷ 连通器:①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②原理: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例题解析]【例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为1kg 的水,若水深h =18cm ,容器底面积S =50cm 2,不计容器的质量。

求:⑴离容器底8cm 的A 点处受到水的压强和方向;⑵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例2】如图所示,盛有一定质量水的封闭容器放在水平面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 1和p 1,如果将容器倒过来放在水平面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 2和p 2,比较F 1、F 2和p 1、p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 1>F 2, p 1<p 2B.F 1<F 2, p 1>p 2C.F 1>F 2, p 1>p 2D.F 1<F 2, p 1<p 2【例3】如图所示,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设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1、p 2,则( )A. p 1= p 2B. p 1> p 2C. p 1< p 2D.无法确定(例3图)甲 乙[针对性练习]1.一个重为89N 的实心正方体铜块,放在面积为l m 2的水平桌面的正中央,它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 。

押计算题12:力学计算题(压轴)(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

押计算题12:力学计算题(压轴)(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

押计算题12:力学计算题从最近三年的中考试卷分析,目前只有广东省卷和深圳卷才考查计算题,并且计算题难度都不大。

深圳卷2021年和2023年均考查的是关于杠杆的计算,广东卷2021年和2022年考察的功及其计算,2022年考察的是固体的压强计算,预测今年广东省卷和深圳卷均有较大概率考察浮力与压强的相关计算。

秘籍1:怎样解压强大小的计算问题1.求解压强大小的解答步骤:(1)分析题意,确定F 的值和S 的值,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F=G=mg ;(2)根据公式SF=P 求解即可,特别注意的是对受力面积的判断,受力面积应是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的实际接触面积。

2.注意事项当用压强公式SF=P 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一是压力F 的大小和受力面积S 的大小不能弄错,这是计算的关键;二是单位问题要重视,S 的单位用“m 2”时得出压强的单位才是“Pa ”.秘籍2:怎样解液体压强大小计算问题(1)在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时,要抓住“液体的密度”与“液体的深度”两个因素来分析。

在深度相同时,比较密度的大小来确定压强的大小;在密度相同时,比较深度的大小来确定压强的大小。

(2)利用公式p=ρgh 计算液体内部压强时,准确判断h 的大小是关键,h 是指自由液面到所求压强处的竖直高度。

另外,计算时要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应统一。

(3)公式p=ρgh 中的h 是指从液面到某点的垂直距离,如图所示,A 点的深度h=30cm=0.3m ,B 点的深度h₂=40cm=0.4m ,C 点的深度h₂=50cm=0.5m 。

秘籍3:怎样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问题(1)阿基米德原理说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F 浮=G 排=ρ液gV 排,其中V 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 排=V 物;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 排<V 物。

高中物理 20个力学经典计算题汇总及解析

高中物理 20个力学经典计算题汇总及解析

高中物理 20个力学经典计算题汇总及解析1. 概述在力学领域中,经典的计算题是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一环。

通过解题,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力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带来高中物理领域中的20个经典力学计算题,并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解析,以供您参考和学习。

2. 一维运动1) 题目: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经过10秒后匀减速停下,求汽车减速的大小和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解析:根据公式v=at和s=vt-0.5at^2,首先可求得汽车减速度a=3m/s^2,然后再求出汽车行驶的距离s=30*10-0.5*3*10^2=150m。

3. 二维运动2) 题目:一个质点在竖直平面内做抛体运动,初速度为20m/s,抛体初位置为离地30m的位置,求t=2s时质点的速度和所在位置。

解析:首先利用v=vo+gt求得t=2s时的速度v=20-9.8*2=-19.6m/s,然后再利用s=s0+vo*t-0.5gt^2求得t=2s时的位置s=30+20*2-0.5*9.8*2^2=30+40-19.6=50.4m。

1. 牛顿运动定律3) 题目: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5N的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5/2=2.5m/s^2。

2. 牛顿普适定律4) 题目: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一个力,在10s内速度从2m/s 增加到12m/s,求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解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可求得物体受到的力F=5*(12-2)/10=5N。

3. 弹力5) 题目:一个质点的质量为4kg,受到一个弹簧的拉力,拉力大小为8N,求弹簧的弹性系数。

解析:根据弹簧的胡克定律F=kx,可求得弹簧的弹性系数k=8/0.2=40N/m。

4. 摩擦力6) 题目:一个质量为6kg的物体受到一个10N的水平力,地面对其的摩擦力为4N,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首先计算摩擦力是否达到最大值f=μN=6*10=60N,由于摩擦力小于最大值,所以物体的加速度a=10-4/6=1m/s^2。

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全攻略力学专题.力学综合计算题

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全攻略力学专题.力学综合计算题

专题2.7 力学综合计算题一、解决力学体系内综合计算题需要用到的公式 1.根t s v =可求路程vt s =和时间vs t = 2.重力的计算公式:G =m g ,(式中g 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 /k 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 /k g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压强公式S F p =, 导出公式 pS F =和PFS = 5.液体压强计算:gh p ρ=,(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 3;g=9.8 N/kg ;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6.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7.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8.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 浮= G- F 拉 (G 是物体受到重力,F 拉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排液排浮gV G F ρ== (4)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9.杠杆平衡的条件:F 1L 1=F 2L 2 。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10.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 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G /n11.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s) 的乘积。

功的公式:W =F s ;单位:W →焦(J);F →牛顿(N);s →米(m)。

(1焦=1牛·米). 12.功率(P):单位时间(t )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知识回顾计算公式:tWP =。

单位:P →瓦特(w);W →焦(J);t →秒(s)。

备战2020年中考—“压强变化类”力学综合计算题专题剖析和训练

备战2020年中考—“压强变化类”力学综合计算题专题剖析和训练

/S,如果一个物体截取 A :如水平截取,此时原物体的重力发生变化,但受力面积 题型应注意,若只向容器内增、减液体(加入液体后液体不外溢) 则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力变化量△F= m 液 g ;备战 2020 年中考—“压强变化类”力学综合计算题专题剖析与训练力学压强与压力的计算是初中物理中考中的重点与难点,是中考中的压轴题型,由于其难大,综合性强,对分析能力与计算能力均要求较高,因此在各类型的考试中,此题型均为考查的重点。

要正确解任此种题型应注意两个问题:1:认真分析题意找出每道题的“题眼”弄清编者考查的主要目的,挖掘隐藏的条件,找到突破口;2:平时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的前提下,必须能正确求解题目中的未知量。

此题型主要考查两种题型:一:固体的叠加及截取导致的压力及压强的变化题型:(1)当多个物体叠加或一个物体被截取后,它的体积及质量发生变化,有时受力面积也要发生变化,如多个物体叠了加,对接触面的压力增大量为叠加的物体的重力,但此时下面物体的受力面积不发生变化,此时对支持面增加的压强: △P= F/S=G 物增不变,此时对支持面减小的压强△P= F/S= △G 减/S ,若规则物体竖直截取且不受其它外力,此时根据 P=ρgh 此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减小,但压强不变。

(2)多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求压强的变化量时或根据压强的变化及压力的变化量求解某些新的物理量如截取的物体体积 △V 或质量 △m ;此种题型必须注意,物体质量或体积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后,物体对接触面上的压力会发生了变化,同时还要注意,受力面积有时也会发生的变化。

二:液体液面的变化或液体的溢出导致的压强变化题型:1:当容器中盛有液体,当液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或有物体放入液体后,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压强的变化;此种,若向盛有液体的容器内放入某物体后,要注意液体的外溢情况(如原容器盛满液体,无论放入任何物体也无论放 入物体后物体处于何种沉、浮状态,液体一定会外溢,如没有指明原容器盛满液体放入物体后必须根据物体的V排及容器的总容积,及原液体的体积,推知液体是否会外溢) 即应注意容器对接触面的压力变化,如放入的物体与溢出的液体重力相等,则容器对支持力压力与压强均不变,如放入的物体重力大于溢出的液体的重力则此时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力增加量为△F=G 物—G 溢,而此种题型,容器接触面的面积通常并不发生变化,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强变化量取决于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力变化量。

初中物理力学题型及其答题模板

初中物理力学题型及其答题模板

初中物理力学题型及其答题模板引言初中物理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在研究物理力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力学题目。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力学常见的题型以及相应的答题模板。

题型一:简单力学计算题这种题型通常要求根据给定的物体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等信息进行计算。

答题步骤如下:1. 确定所求物理量,标记为A;2. 根据所给条件,找到关系式表达式;3. 将所给条件代入关系式中,得到A的表达式;4. 根据所给数值计算A的数值;5.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题型二:物体受力分析题这种题型要求分析物体受到的力的情况,常见的有等于、平衡或不平衡、重力作用等。

答题步骤如下:1.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标记所有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2.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平衡或不平衡);3. 如果是不平衡状态,继续分析引起不平衡的主要力的大小和方向;4. 根据所给条件计算未知力的大小;5.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题型三:摩擦力计算题这种题型要求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通常给出物体的质量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等信息。

答题步骤如下:1. 标记摩擦面上的摩擦力方向;2. 根据物体之间的接触情况,确定适用的摩擦力公式;3. 将所给条件代入公式中,计算摩擦力的大小;4.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题型四:斜面力学计算题这种题型要求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通常给出斜面的倾斜角度和物体的质量等信息。

答题步骤如下:1. 画出力的示意图,标记所有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2. 将斜面分解为竖直方向和平行方向,确定适用的力的分解公式;3. 根据公式计算竖直方向和平行方向上的力的大小;4. 根据所给条件计算未知力的大小;5.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题型五:弹簧力学计算题这种题型要求计算弹簧受力情况,常见的有弹簧的伸长量、弹性系数等。

答题步骤如下:1. 标记弹簧伸长或缩短的方向;2. 根据给定的弹性系数和伸长或缩短的位移,计算弹簧的弹力大小;3.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初中物理 力学综合计算题分类例析专题辅导

初中物理 力学综合计算题分类例析专题辅导

初中物理 力学综合计算题分类例析专题辅导刘诗枫综观历年各省市中考题,不难发现,力学计算大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单独用一个知识点只对某一个物理量(如密度、压强等)进行求解的力学计算题已很少见了,绝大部分力学的计算题都有一定的综合性。

综合题的优点是:一方面能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所以这种题型在今后的中考中仍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本专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类计算题进行分析探究。

以指导同学们解题时抓住要点,一举突破。

一.思路和方法1.读懂题意或图示,明确已知量和所求量。

有些新题型会出现一些新名词或概念,有的已知条件比较隐蔽,应该努力挖掘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2.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或物理过程,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

为了帮助分析,通常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确定哪些力构成平衡力,根据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式,这是很关键的一步。

3.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对象和过程涉及到哪些知识点,选择适当的公式或规律进行计算。

①求压强时可用p FS=,p gh =ρ两个公式进行求解。

但后一个公式一般用来求解液体压强,只有竖直放置的柱体对支承面产生压强,才能用p gh =ρ来解。

②计算浮力的方法有很多:(1)阿基米德原理F G 浮排=;(2)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 G F 浮=-(G 与F 分别为物体在空气中称和在液体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平衡法: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F G 浮物=;(4)压力差法:F F F 浮上下=-。

根据已知条件和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选择适当的公式求浮力。

③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也有两个公式:η=⨯GFn 100%和η=⨯F Fnf 100%。

当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时就用前者,当滑轮组水平拉物体时就用后者。

4.验证计算结果对答案进行检验,看过程有无错误,看结果是否符合实际。

二.热点问题归类热点一:密度、压强和浮力的综合。

初中物理力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力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力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初中物理力学计算题是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常常涉及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时间等多个因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常识。

下面是一些解题技巧,可供学生参考:1. 确定所求物理量在做物理计算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和要求求解的物理量,比如求力的大小、物体加速度、动能等。

并且要注意单位一致性,以保证计算结果正确。

2. 绘制力的作用图在解决物理计算题时,我们可以根据已知信息绘制力的作用图,可让问题更加清晰明了。

例如,对于牛顿第二定律题目,可以画出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大小,再用加速度表达式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对于摩擦力问题,可以把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一起画出,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出加速度等。

3. 理清题意关系在解决物理计算题时,需要理清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比如重力和加速度、力和作用时间等,这些关系可以通过公式表达出来,然后代入已知信息,求解未知物理量。

4. 关注角度大小在解决物理计算题时,要注意角度的大小,这是影响力大小的一个因素。

如果问题中涉及到斜面、倾斜物体等角度问题,需要用三角函数计算出其大小,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5. 特别注意单位换算在计算物理题时,必须确定物理量的单位,并且注意单位换算,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计算力和功的问题中,常常需要将牛顿和焦耳等单位进行转换,因此在计算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单位换算。

通过以上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力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物理知识,为之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掌握以上题型,必须先掌握常见的物理力学公式及常用结论,现将其整理 如下: 一、直线运动:
二、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说明:
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 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N 无关。
公众号:2020押题 获取更多免费押题卷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m 三、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
线速度:V= s = 2R =R=2 f R
tT 角速度:= 2 2f
tT
向心加速度:a
= v2 R
2R
由 G Mm m v2 m 2r m 4 2 r ma mg' 可得:
r2
r
T2

被围绕天体天体的质量:M
4 2r3 GT 2
②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v
GM
r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GM r3
④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T 4 2r3
GM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r
特别地:当 r=R 时:
五、 功 :
W = Fs cosα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α是 F 与 s 的夹角)
(1) 动能和势能:
动能:
Ek
1 mv2 2
重力势能:Ep = mgh
(与
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2)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 合= Ek = Ek2 - Ek1 =
3
GMT 2 4 2
公众号:2020押题 获取更多免费押题卷
⑥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a GM r2
⑦ 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 g' GM GM r 2 (R h)2
4 2r 3

天体的平均密度: M V
GT 2 4 R3
3r 3 GT 2 R3
3
T 2 3 G
物理力学计算题突破
物理作为一门很能拉开差距的学科,使很多同学感到头疼不已,今天我们就为大 家带来了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常见力学题类型: 1. 圆周+抛体+动能定理; 2. 简单轨道+叠加体; 3. 天体物理的计算; 4. 斜面问题+地面上的汽车启动; 5. 简单直线传送带问题+做功; 6. 直线运动,追击相遇临界问题。
P = Fv (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
即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P 一定时,F
与 v 成反比)
(5)功能原理: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 (6)功能关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举例: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擦力所做功
1 2
mv22
1 2
mv12
(3)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指弹簧的弹力)做功。有时重力和弹
力都做功。
公式: (4)功率:
mgh1
+
1 2
mv12
mgh2
1 2
mv22
P = W =Fv cosα (在 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t
4 2 T2
R 4 2 f2 R
向心力:F=
ma
=
m v2 R
m 2 R=
m 4 2 T2
R 42m
f2 R
四、 万有引力:
(1)公式:F=G m1m2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r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m2 / kg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Q fS相对 E2 E1
公众号:2020押题 获取更多免费押题卷
物理虽然难克服,但我相信不服输的你一定能行!
公众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