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课件4: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课件: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仁①②内地涵位::仁仁就是是孔_子爱__思人__想__的,_包_核_含_心_着__仁,爱是、处关理怀人、际体关谅系、的最_容__高忍__准__则等。一切美德。 (3)中庸① ②目 含的 义: :协 过调 犹不_礼__及和__,仁__恰的到关好系处。。
③原则:“_和__而__不__同___”。
1.背景 (1)社会转型: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_封__建__制___社会转变的时期。 (2)礼崩乐坏: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_人__际__关__系___紧张。
2.目的:孔子决心通过恢复__周__礼___,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
①恢复周礼:恢复周礼的权威,使社会能够_君__臣__有__别___,长幼有序。 ②人际关系:以“_礼___”来规范人际关系,作为_立__国__立__身___的基础。 (1)礼③恪守礼制: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 ④礼 社勿 会秩 动序 ”: 。主张“_克__己__复__礼___”,匡正社会秩序。
(1)对中国③教育方面: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在教育目标、 教__育__内__容___、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__朝__鲜___、日本等国,使这
(2)对世界国②家西实方以:儒明学清为以主后的,开孔科子取学士说。传到西方,《_论__语____》被译成拉丁文、 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论语·颜渊》
史料三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思考 (1)依据史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上述主张产生的经济背景。 (2)根据史料二,说明孔子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 (3)史料三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 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3: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六经”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一、对比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人物
Hale Waihona Puke 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领导独立战争;建立
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
贡献
共和国;从行动上捍
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 卫民主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1.相似性 (1)两者都把“中庸”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道德,并把它作为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 归宿 ①亚里士多德首先论证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性,继而推出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 种善业”,这种善首先是个人的善,是一种节制和中庸,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 一的,个人的善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 ②孔子也把中庸作为哲学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从个人道德出发,提出“中 庸”,要人们贯彻“忠恕之道”。在治理国家上要实现一种和谐,即社会秩序安定 祥和,人际关系密切。
——《论语》 (1)据材料一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 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
倾向:维护奴隶制度。实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 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四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相 对应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③“为政以德” ④“节用而爱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列对于“仁”的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共15张 PPT)
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
康熙在南巡北归途中专程到曲
阜,祭拜孔子。
在孔庙,康熙向孔子像行
三跪九叩大礼,并在祝文中称
颂孔子:“仰惟先师,……圣
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百
王之仪范。”
从孔庙出来,康熙又来到
孔林,谒孔子墓。
.
。片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共15张 PPT)
郑 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共15张 PPT)
学…… 鲁鲁
孔子适郑,与弟
子相失,孔子独立
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
曰:“用东…门有…人,
…累累若丧家之狗
。” 子贡以实告孔
子。孔播子…欣然…笑曰
北魏孝文在帝中4华92 民文圣族尼的父“共元同成文宗 化130”7 与大“成共至圣同文心宣理王”
北的周形静成帝 和580发展邹过国公程中,明起世了宗最153重0 要至、圣最先巨师大作
隋用文的帝是58孔1 子。先师尼父 清世祖 1645 —大—成张至岱圣文年宣先师
唐太宗 628
先圣
清世祖 1657 至圣先师
注:便据汉尺来算。一尺=23.1CM。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共15张 PPT)
孔子生平节选——在鲁岁月
3岁:父卒。母携其移居曲阜阙里,“贫且贱”。
19—21岁:娶妻生子。为小吏,先后管理仓库和畜牧。
30岁:贯通“六经” ,开始收徒讲学。 34岁: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学
51岁:为中都宰,卓有政绩。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20张PPT)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
3.教育成就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武则天封之为隆道公,唐玄宗晋升之为文宣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子路做事鲁莽,所以限制他。
但完整的历史本身,绝非等于片断的史料。
艺者七十有二人。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
——《史记·孔子世家》
小人虽个附人和:、苟同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够政与他治人:真正
中 保君持子和睦和的而关不系同。,
政宽则民慢,
小人同而不和
庸
民慢则纠之以猛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
仁
伦理观
中 庸
方法论
礼
政治观
三、万世师表为楷模——孔子的教育活动
教育思想及贡献 有教无类 首创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 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杏坛讲学图》
主要弟子家庭情况表
弟子姓名 国 别 家庭情况 孟懿子 鲁国 贵 族 南宫敬叔 鲁 国 贵 族 子 贡 卫国 商 人 公 皙 哀 齐 国 清寒之家 子 路 鲁国 野 人 冉伯牛 鲁国 贱 人
三、万世师表为楷模——孔子的教育活动
3.教育思想及贡献 因材施教
孔子:应该先问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礼:等级规范;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礼仁关系: “互为表里”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 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2.对世界:
的画像,以此滋长启蒙精神的滋长。他 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
3.教育成就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武则天封之为隆道公,唐玄宗晋升之为文宣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子路做事鲁莽,所以限制他。
但完整的历史本身,绝非等于片断的史料。
艺者七十有二人。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
——《史记·孔子世家》
小人虽个附人和:、苟同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够政与他治人:真正
中 保君持子和睦和的而关不系同。,
政宽则民慢,
小人同而不和
庸
民慢则纠之以猛
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
仁
伦理观
中 庸
方法论
礼
政治观
三、万世师表为楷模——孔子的教育活动
教育思想及贡献 有教无类 首创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 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杏坛讲学图》
主要弟子家庭情况表
弟子姓名 国 别 家庭情况 孟懿子 鲁国 贵 族 南宫敬叔 鲁 国 贵 族 子 贡 卫国 商 人 公 皙 哀 齐 国 清寒之家 子 路 鲁国 野 人 冉伯牛 鲁国 贱 人
三、万世师表为楷模——孔子的教育活动
3.教育思想及贡献 因材施教
孔子:应该先问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礼:等级规范;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礼仁关系: “互为表里”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 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2.对世界:
的画像,以此滋长启蒙精神的滋长。他 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华盛顿选择民主制度的原因 (1)历史因素:美国历史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思想对华盛顿及美国影响不大 。 (2)思想因素:在北美独立战争之前,启蒙思想尤其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 广泛传播。 (3)个人因素:正直诚实,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
返回
比较亚洲觉醒的先驱
四、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及其思想对后世 的影响。
材料一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 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 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韩国80%的人 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 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
2.“治世”“盛世”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具体原因 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 ③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 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⑤广大劳动人民辛勤的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
三、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而华盛顿选择民主制度的原因
1.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的原因 (1)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在英国与法国根深蒂固。 (2)两国当时面临的处境 ①英国:人民掀起大规模有组织的反抗运动;议会同克伦威尔争夺权力。 ②法国:督政府软弱无力,对内无法稳定大革命时期的暴力行动和维持社会安定, 对外不能抵抗外国的入侵。面对法国大众的愤懑不平和波旁王朝的蠢蠢欲动,法国 政局急需一个强势人物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来重整社会秩序。 (3)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 ①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为了维护利益,巩固统治秩序,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 政权。 ②法国:面对法国国内紧张的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法国资产阶级期待建立一个 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稳定统治。 (4)克伦威尔与拿破仑个人的威望及其权势。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共34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82021/8/282021/8/282021/8/288/28/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8日星期六2021/8/282021/8/282021/8/28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82021/8/282021/8/288/28/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82021/8/28August 28,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82021/8/282021/8/282021/8/28
链接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创立儒学 孔子
儒 战国时期 蔚然大宗,发展儒学 荀子、孟子
家
思 秦朝时期 焚书坑儒,打击儒学
想
发
西汉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学 董仲舒
展
历
隋唐时期 三教合一,丰富儒学
程
二程(程颢、程颐)、
宋明时期 发展理学,分为两派 朱熹、王阳明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焕发生机 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 最基本教材
情景探究 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孟子从仁义、荀子从礼治方向发展儒学,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千多年间
儒家思想都占有统治地位。
苏州首家现代私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2单元教学课件: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8张PPT)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阅读教材P20并概括归纳孔子一生的主要事迹。 自学礼乐 周游列国 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献身文教 《六经》 从政失 败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 积极意义。
“礼”的思想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空( “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阶级:奴隶主阶级走向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
崛起)
思想:百家争鸣局面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的社会道义
3.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中都宰 司寇 曾任官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个人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仁、中庸 主要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士 教师 公务员 作家 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的思想 (1)含义: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2)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共57张PPT)

接连出现了两件对孔子不利的事情。一是由于夹谷 之会的失利,加之担心鲁国的强盛,齐景公接受大 夫黎祖的献计,派人给鲁国送来美女与骏马。鲁定 公与季孙氏欣然接受后,沉醉于女乐中,三月不理 朝政,不见孔子。二是鲁公郊祭,按惯例,仪式结 束后,要把祭肉分给大臣,每次都有孔子一份,但 这次却有意没有给孔子,使孔子感到愤懑。失意的 孔子于是决定辞去职务,离开鲁国,希望到其他诸 侯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民族崇奉公德,压抑私欲,强调义务,蔑视权利,以及安 贫乐道,因循保守的社会心理特征。
如果说“礼”是儒学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仁”就是 它的思想核心。主要涉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是内向 性的追求。
“人而不仁,如礼何?” “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学说是以“仁”释“礼”,“仁”、
“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 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 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 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 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 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 镳了。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仁”的表现: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对于统治阶级: “内圣外王”
——仁政、“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 视,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认识:
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将和谐 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
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以及 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都定在孔子诞辰日9月 28日。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的 B.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崇 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孔子作为教师形象的代表已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四、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1)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 政治的理论基础。 (2)古代文化:“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3)古代教育: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 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2.对世界 (1)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 取士。 (2)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论语》被翻译成 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 鼓舞。
【答案】C 【解析】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专心致志从事教育,整理古 典文献。
2.《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孔子多次提 到“仁”,如“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苟志于 仁矣,无恶也”。那么,“仁”的思想( ) A.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就是“和而不同” C.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D.认为“过犹不及”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 成“君子”。
3.教学方法 (1)注重因材施教。 (2)注重言传身教。 4. 编 修 典 籍 : 编 修 《 诗 》 《 书 》 《 礼 》 《 乐 》 《 易 》 《 春 秋》。弟子们把孔子的思想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经典。
【答案】A 【解析】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答案为A项。“和而不同”是指 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 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排除B项;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C项;认为“过犹不及”是 孔子的中庸思想,排除D项。
【易错提醒】 各诸侯国未采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 是由于春秋时期各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 争霸需要。当时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 统治;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 革的需要。
课堂练习
1.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在孔子七十岁时,他主要( ) A.热衷于从事政治 B.专门研读六艺 C.专心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 D.成为靠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孔子在我国历史 上的地位及影响。 【答案】地位: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孔子及儒家学派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 想,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发 展及教育方法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
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少年学礼 (1)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三十岁时精通“六经”,开始收徒讲学。 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 生涯。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 纳。 4.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
【答案】D 【解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广 泛,逐渐扩展到全世界。材料的描述表明孔子作为人类文明 史上典型的教师形象,被广泛接受。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天子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
出。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
者不惧。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1)春秋时期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周礼的行 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 社会道义。
2.内容 (1)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 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仁是孔子思想的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收重税。 (3)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论语·宪问》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 论 语 ·卫 灵 公 》
材料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论 语 ·为 政 》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孔子的主张。 【答案】主张:孔子提出“仁”和“礼”,提倡以德、礼治理 社会的思想,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出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