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地区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美洲概述教案

初中地理美洲概述教案

初中地理美洲概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和组成。

2. 学生能够描述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和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特点。

4. 学生能够分析美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美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理解经济发展差异的态度。

##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美洲大陆的位置和组成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找出美洲大陆的位置,理解其位于西半球。

2. 介绍美洲大陆的北部边界是北冰洋,西部边界是太平洋,东部边界是大西洋,西北部与亚洲隔白令海峡相望。

3. 讲解美洲大陆由北美洲和南美洲两部分组成,以及巴拿马运河作为南北美洲分界线的重要性。

### 第二部分:拉丁美洲的概念和特点1. 引导学生理解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所有国家和北美洲的墨西哥。

2. 讲解拉丁美洲的居民组成,包括欧洲裔、非洲裔和原住民的后代,以及混血人种的占比。

3. 介绍拉丁美洲的语言特点,主要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分布,以及英语在加勒比地区的使用。

### 第三部分:美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1. 分析美洲大陆的地形特征,包括北美洲的广阔平原、高山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2. 讲解美洲大陆的气候类型,包括北美洲的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 第四部分:美洲大陆的经济发展1. 引导学生了解美洲大陆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墨西哥等。

2. 分析美洲大陆的经济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地图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世界区域地理 北美教案

世界区域地理 北美教案

世界区域地理北美教案教案标题: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教学目标:1. 了解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2. 了解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包括不同民族、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分析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2. 北美地区的地理和文化资料。

3. 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北美地区的位置和周边国家。

2. 提问:你对北美地区有哪些了解?你认为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文化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15分钟)1. 展示北美地区的地形图和气候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分组讨论:北美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有何影响?3. 小组展示和讨论结果,总结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了解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15分钟)1. 展示北美地区不同民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多样性。

2. 分组研究:选择一个北美地区的民族,了解他们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3. 小组展示和讨论结果,总结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四、分析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如何影响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整合学生的观点,总结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学生自主或小组研究:选择一个北美地区的国家或城市,探索其地理特征和文化特点。

2. 利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制作展示。

3.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北美地区课文讲解教案

北美地区课文讲解教案

北美地区课文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北美地区课文讲解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讲解北美地区的课文,提高学生对北美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2. 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和词汇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例如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对北美地区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北美地区的问题,例如北美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

主体:3. 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北美地区的课文,例如一篇关于北美地区的历史事件、名人、地理特点等的文章。

4. 在课前,提供课文的预习材料,例如课文的标题、关键词汇、主题等,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例如扫读、略读和详读,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和主要观点。

6.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帮助他们扩展词汇量并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7. 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解释,确保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正确和全面。

8.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讨论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总结:9.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课文讲解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技能。

10.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索北美地区的相关内容,例如阅读更多关于北美地区的文章、观看相关的视频等。

教案评估:11. 设计一个简单的评估活动,例如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词汇掌握情况。

教案拓展:12. 提供学生更多关于北美地区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北美地区的文化、社会和历史。

1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研究,例如选择一个北美地区的州或城市进行深入探索,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案注意事项:- 确保课文的选取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

- 在讲解课文时,注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初中地理美洲的教案

初中地理美洲的教案

初中地理美洲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以及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2.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语言、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 了解两大洲的环境、地形特征,掌握对比分析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4. 掌握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突出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5. 通过事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经济部门。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读图法:通过观察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3.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事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美洲吗?美洲有什么特别之处?2. 回答:美洲是地球上的一块大陆,它位于西半球,与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相邻。

二、新课内容1. 美洲的位置1) 美洲大陆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邻。

2) 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对于国际航运具有重要意义。

2. 拉丁美洲1)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国家。

2) 拉丁美洲的居民组成复杂,包括印欧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等。

3) 拉丁美洲的语言主要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这与欧洲的殖民历史有关。

3. 美洲的环境和地形特征1) 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2) 南美洲地形特点是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部的广阔平原。

4. 美洲的气候特征1) 北美洲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受地形影响,气候差异明显。

2) 南美洲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多样丰富。

5. 美洲的经济发展1) 美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而其他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

初中地理湘教版美洲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美洲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美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

3. 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并学会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读图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美洲大陆的位置和地理分布。

3. 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世界政区图,引导学生找出美洲大陆的位置。

2. 向学生解释美洲被称为“新大陆”的由来。

二、新大陆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明确美洲的地理位置。

2. 教师讲述巴拿马运河开凿的地理意义,解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三、北美洲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北美洲地形图,了解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北美洲气候类型图,了解北美洲的气候特征。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等。

四、拉丁美洲1. 教师向学生介绍拉丁美洲的概念,包括南美洲、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地峡和加勒比地区。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分布。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拉丁美洲的经济、文化和人口特征。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美洲的发展和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指出美洲大陆的位置,明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2.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 学生能够理解拉丁美洲的概念,并了解其地理、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准备:1. 世界政区图、美洲地形图、北美洲气候类型图。

2. 相关资料和阅读材料。

《世界分区地理第五节 北美地区》第一课时教案

《世界分区地理第五节 北美地区》第一课时教案

《世界分区地理第五节北美地区》第一课时教案重庆市66中学牛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北美地区和北美洲在范围上的区别。

2、让学生了解北美地区的地形特点。

3、了解北美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4、掌握北美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能力目标:通过对影响北美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的自然条件对其他自然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用辨证的思维和综合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事物。

教学重点:北美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北美地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地形和洋流对北美地区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1、读图析图法: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北美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比较教学法:将北美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进行比较,更直观的得出地形对气候的重要影响作用。

3、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趣味性,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科罗拉多峡谷地区的景观图,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区域——北美地区。

[新课教学]一、北美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学生活动:课件展示北美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示意图,通过读图得出结论:1、纬度位置:北美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30°N以北的地区,即中高纬度地区。

2、海陆位置:北美地区位于美洲北部,三面临洋。

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3、范围:包括加拿大、美国和格陵兰岛。

思维拓展:北美地区和北美洲在范围上的区别。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小结:北美洲是指自然地理的划分,是巴拿马运河以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墨西哥、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

北美地区是狭义的北美洲,是人文地理的划分,只包括加拿大、美国和格陵兰岛。

而把美国以南的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一起称为拉丁美洲。

二、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学生活动:课件展示北美地区的分层设色的地形图,通过读图得出该地区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教案初中地理美国

教案初中地理美国

教案初中地理美国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 掌握美国的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社会经济特征。

3. 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行政区划、主要城市等政治地理情况。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1. 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2. 的美国社会经济特征。

3. 美国的政治地理情况。

教学难点:1. 美国的地理特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 美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运作。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美国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美国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二、自然地理特征(15分钟)1. 通过地图和图片,介绍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 分析美国的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农业、工业的分布。

三、社会经济特征(15分钟)1. 介绍美国的人口、民族、宗教等社会特征。

2. 分析美国的文化多元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讲解美国的主要经济产业,如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四、政治地理情况(10分钟)1. 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行政区划、主要城市等政治地理情况。

2. 分析美国的政治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运作。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选取一个与美国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相关的案例,如旧金山地震、911事件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地理因素及其影响。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记忆。

2. 引导学生反思美国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美国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其他话题。

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调研,加深对美国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地理素养。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6.北美与美国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6.北美与美国

16.北美与美国【教学目标】1.北美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美国和加拿大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考点解读】1.结合区域地图,分析北美地形特征,说明地形对北美气候、水文的影响;2.根据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并掌握美国农业带的区位优势;3.结合美国地图分析美国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工业部门及主要城市。

【基础知识】一、北美概况1.位置和范围:北美北起北冰洋,南至美国和墨西哥国界,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主要包括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2.北美和北美洲的区别:北美和北美洲(North America)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政治地理学概念,后者是自然地理学概念。

北美和拉丁美洲(简称拉美,英文Latin America)构成完整的美洲;而北美洲和南美洲(South America)也构成完整的美洲,由于北美的经济发展与欧洲相似,在文化特色中都与欧洲息息相关(欧化等),都居在发达国家地段,人种大部分是欧罗巴人种及欧洲裔,北美又有“第二欧洲”的别称。

3.地形: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冰川地形广布;南北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即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平原广阔,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

(1)西部高山区: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落基山脉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共同组成了科迪勒拉山系,且与盆地、高原相间分布。

(2)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久经侵蚀,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

(3)中部平原区: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地势北高南低,中部平坦,为中央大平原,北部多冰蚀湖泊,如五大湖群,南部是密西西比河平原。

难点解读1:北美地形对其水系分布的影响(1)地势东西两侧高,河流发源于东西部高山、高原地区。

(2)发源于两侧高山、高原的河流流向地势较低的中部平原,注入大西洋(墨西哥湾)或北冰洋,这些河流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如密西西比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美地区
一、位置、范围
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太西洋。
范围: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二、地形
1.特征: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呈三大南北纵列带
2.地形区分布
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分布,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东部高原。
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西部大平原)
底特律------汽车城。
匹兹堡------著名的“钢都”。
波士顿和费城------是重要的工业中心。
**小结: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规律。
a.历史基础;b.矿产资;c.交通运输;d.农业基础;e.消费市场;f.科技力量;g.劳动力。(运用以上分析规律,学会分析日本、德国、英国工业发展的条件。)
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西部高山区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湿润气流有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东部山地低缓,对大西洋的气流阻挡不明显,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中部平原贯穿南北,冬季极地冷空气可长驱南下,达墨西哥湾沿岸,形成大风雪和寒潮天气;夏季暖湿气流也可自由北上,使中东部地区普遍暖热。
休斯敦------石油化工、宇航工业。是最大的石化中心和最大空间研究、发展中心。
旧金山------附近有世界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硅谷”。
洛杉矶------西部最大的城市、工业中心和海港。其西北郊有电影业中心好莱坞。
西雅图------飞机制造工业
⑶、分析美国“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美国“硅谷”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是美国以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微电子工业是电子工业的技术基础,因而成为高技术中的最高技术。“硅谷”的每一项重要发明,都会影响到全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自60年代以来,世界电子工业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几乎都出自“硅谷”。至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国内的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硅谷”现在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裕的地区。
刺激“硅谷”迅速崛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靠海岸山脉,面金山湾。)
B.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冬暖夏热,光照充足,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智力和科技发达。(有斯坦福大学等)
D.便捷的交通,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问题:促使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迁移的原因分析
斥力引力
人口迁移
斥力引力
四、农业
1.地位: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需要进口热带农产品
2.特点:高度机械化、地区生产专门化(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3.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与发展条件的比较(金版115页)
E.稳定的军事订货量。(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
2.美国东北部地区与德国鲁尔区的比较
工业区
美国东北部地区
德国鲁尔区
发展条件
资源
阿巴拉契亚山区丰富的煤矿,五大湖西部丰富的铁矿
丰富的煤炭资源
交通
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海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
答:东岸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气温低,西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气温高。
三、水文
1.河流:多瀑布,水能丰富。
尼亚加拉大瀑布;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
2.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五大湖中的苏必利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
四、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水力、森林、渔业资源
五、居民: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原有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1、土地较贫瘠,不宜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2、气候较冷,无霜期短,生长期短;3、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央平原中北部
1、地势低平,土层深厚;2、气候温和,雨量适中;3、无霜期约半年;4、大豆、玉米轮作
小麦区
中部、北部
1、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雨热同期;3、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麦
棉花带
35°N以南
1、热量充足;2、无霜期200天以上;3、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
畜牧和灌溉农业
西部落基山高原盆地
1、干旱少雨;2、面积广阔,占全国1/3以上;3、多天然牧场
五、工业
现代化程度高,是输出工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本国消费最大,是世界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并进口大于出口,由于西欧、日本的兴起,地位在下降。
F.拥有庞大的市场。(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发达的工业、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本身就是重工业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
G..东北部地区是美国数量技工和科技人员集聚的地方。
东北部主要工业城市:
纽约------美国最大的工业中心、港口和金融中心。
芝加哥------美国第二大工业中心,机械制造有名。也是国内最大的交通枢纽。
4.河湖纵横分布→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
5.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工业(资源耗费量大仍大量进口,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三、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人口3亿,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有华人聚居,人口分布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几十年来人口由东北部向东南、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问题一:地中海气候在北美西海岸与地中海沿岸的分布有很大差异,原因是什么?
答:北美西海岸冬季湿润西风受高山阻挡难以深入内陆,加之沿岸寒流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呈狭长分布;地中海面积较大,跨纬度较广,东西延伸,沿岸多东西走向山脉,使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
问题二:为什么北美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西岸分布纬度高,东岸纬度低?
美国
一、位置、范围
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临北冰洋、太平洋和大西洋,跨北美洲和大洋洲
范围:本土----48个州和1个特区;两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面积:93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二、自然环境特点
1.本土都在温带→气候适宜,利于作物生长
2.三面临海→海上运输便利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发展农业
1.美国三大工业区
⑴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高度发达的原因?
A.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B.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
C.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
D.五大湖水运便利。(保证了铁矿石、煤炭与主要城市高效率的运输联系)
E.平原肥沃,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
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
技术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技术力量雄厚
雄厚的科技力量
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化学工业
机械制造、化学、采煤、钢铁、纺织
⑵分析美国西部、南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原因?
西部、南部工业区是新兴工业区,工业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东北部工业区。
A.东北部工业区已达饱和状态,且出现环境问题。
B.西部、南部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如南部墨西哥湾沿岸,西部加利福尼亚洲。
C.西部、南部环境优美,旅游业发达,属于“阳光地带”。
D.建立了新兴的石油、宇航、电子、飞机等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